《橘頌》是一首託物言志的作品,詩中對橘的描摹形神兼備,並從中抽繹出“深固難徙”、“蘇世獨立”的精神品質,用以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 。《橘頌》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絡起來,給予熱烈的讚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雲銘所讚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青年時期所作的《橘頌》,透過頌揚橘樹秉德無私的美德和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節操,立志以此為做人的品德和節操。 《橘頌》文辭雋美,行文流暢,結構嚴謹,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極高佳作,被後世譽為託物言志的經典之作。 詩文開篇便用細膩的筆法對橘樹作全景式的描述:橘樹天性適應於南方生長,不宜移植(后皇嘉樹,橘倈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深紮根於大地(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綠的葉,潔白的花,長勢茂盛(葉綠素榮,紛其可喜兮),長著尖剌的杈重疊交錯,掛滿圓圓的果實(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還未成熟的橘子皮帶青色與成熟了的橘子皮色金黃互相混雜在一起,形成錯綜的色彩十分燦爛(青黃雜糅,文章爛兮)。橘子金黃色的外表,潔白的內涵,像可以擔負重任(精色內白,類任道兮)。茂盛的樹冠修飾得體,顯得超群出眾(紛縕而修,姱而不醜兮)。 作者用熱情的筆觸對橘樹進行詳盡的描述,是為了讚頌橘樹的美德喻做人的節操作鋪墊:自幼便立下非一般的志向,堅定不移,不同於流俗,胸懷寬廣,不謀私利,無所企求(嗟爾幼態,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清醒地獨立於世上,絕不改變自己的節操去隨波逐流(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凡事慎思,以免失之有過(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保持無私的品德,頂天立地(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無論是對橘樹的描述或對橘樹的頌揚,其目的作者都是為了言志。在詩文的結尾部分開宗明義地表達了作者的志向:橘樹啊,我與你志向相投願與你長久為友,共榮共枯(願歲並謝,與長友兮)。因你不但內涵淑德更有樸質無華的外表,有理有節(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雖然年歲比我少,亦可以作為我的師長(年歲雖少,可師長兮)。你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比得上義士的伯夷,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行此伯夷,置以為像兮)。 立其志而踐其行,屈原畢生剛直不阿,直言敢諫,秉德無私,恪守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節操,因而屢受昏庸的楚王及饞臣權貴的排斥打擊,最終被逐放蕭湘,帶著悲國憂民之憤,在汩羅江上走完了萬古悲風的歷程,成為後世萬民敬仰的愛國詩人。
《橘頌》是一首託物言志的作品,詩中對橘的描摹形神兼備,並從中抽繹出“深固難徙”、“蘇世獨立”的精神品質,用以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 。《橘頌》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絡起來,給予熱烈的讚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雲銘所讚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青年時期所作的《橘頌》,透過頌揚橘樹秉德無私的美德和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節操,立志以此為做人的品德和節操。 《橘頌》文辭雋美,行文流暢,結構嚴謹,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極高佳作,被後世譽為託物言志的經典之作。 詩文開篇便用細膩的筆法對橘樹作全景式的描述:橘樹天性適應於南方生長,不宜移植(后皇嘉樹,橘倈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深紮根於大地(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綠的葉,潔白的花,長勢茂盛(葉綠素榮,紛其可喜兮),長著尖剌的杈重疊交錯,掛滿圓圓的果實(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還未成熟的橘子皮帶青色與成熟了的橘子皮色金黃互相混雜在一起,形成錯綜的色彩十分燦爛(青黃雜糅,文章爛兮)。橘子金黃色的外表,潔白的內涵,像可以擔負重任(精色內白,類任道兮)。茂盛的樹冠修飾得體,顯得超群出眾(紛縕而修,姱而不醜兮)。 作者用熱情的筆觸對橘樹進行詳盡的描述,是為了讚頌橘樹的美德喻做人的節操作鋪墊:自幼便立下非一般的志向,堅定不移,不同於流俗,胸懷寬廣,不謀私利,無所企求(嗟爾幼態,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清醒地獨立於世上,絕不改變自己的節操去隨波逐流(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凡事慎思,以免失之有過(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保持無私的品德,頂天立地(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無論是對橘樹的描述或對橘樹的頌揚,其目的作者都是為了言志。在詩文的結尾部分開宗明義地表達了作者的志向:橘樹啊,我與你志向相投願與你長久為友,共榮共枯(願歲並謝,與長友兮)。因你不但內涵淑德更有樸質無華的外表,有理有節(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雖然年歲比我少,亦可以作為我的師長(年歲雖少,可師長兮)。你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比得上義士的伯夷,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行此伯夷,置以為像兮)。 立其志而踐其行,屈原畢生剛直不阿,直言敢諫,秉德無私,恪守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節操,因而屢受昏庸的楚王及饞臣權貴的排斥打擊,最終被逐放蕭湘,帶著悲國憂民之憤,在汩羅江上走完了萬古悲風的歷程,成為後世萬民敬仰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