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家人看電影

    電影《邪不壓正》中主要講述的是北洋年間,13歲習武少年李天然在自己訂婚宴上

    目睹大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根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在自己僥倖逃脫之後被

    美國醫生亨德勒救下,傷愈之後赴美接受特工訓練。1937年初,受命回國歷經情仇愛恨,

    由一個只想著復仇的瘋子,變成一個理智為國的有志之士。

    導演姜文運用反重力視角方式展現當初那個時期荒誕和扭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明明是

    朱潛龍殺害他師傅一家,卻在他有心操控下被披上了耀陽的道德外衣,讓受傷害最深的李天然

    成為了那個傷心病狂的人,還為之豎起了人頭狗身的雕像,警告世人,真的是可笑又可悲。

    這部電影中還有更多隱藏起來的諷刺意味可以細細體味。

    但也成功展現了超現實浪漫主義風格,開頭的街道鐵軌火車和美輪美奐雪白晶瑩的霧凇,北平

    那相連的巷道,屋脊連著屋脊,就連每一次見巧紅都是在屋頂世界中。

    如果你喜歡這樣風格的電影不妨多看幾遍,每一次都能找到讓人回味良久的片段。

  • 2 # 小金美食

    《邪不壓正》講述了一個民族在紅藍對決之中成長起來的歷史寓言。

    昨天看過《邪不壓正》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除了在心底大呼過癮之外,還忍不住陷入沉思。這部電影有三好,第一個好,好在講述了一個完整的趙氏孤兒一般的復仇故事,故事很完整,人物很鮮明;第二個好,好在體現了某種縱橫電影史的、很高階的幽默,Bruce Lee對李小龍的解構、亨德勒醫生自殺告白對漢尼拔的解構、躲子彈對駭客帝國的解構等等,類似的小巧思不勝列舉,有某種《低俗小說》式的戲謔;第三個好,好在它同時還可以被YY成一個講述民族史、講述歷史觀的寓言故事。總的來說,看過第一遍,越是回味,越是回甘,還想看第二遍。

    細細的說

    第一好和第二好不去說了,多看幾遍相信能挖出不少細節上的小巧思。至於人物形象是不是不夠立體也不值得詳細討論,電影把一些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誇張地、抽象地表現出來,不代表這些人物不真實,恰恰相反,它是某種真實的再現。主要說說YY出來的第三好。

    李天然,一個不知道應該任誰當爹的年輕人,他是中華民族的純真、善良和希望,他是人民的力量。小時候,他眼睜睜看著自己不是親爹、勝似親爹的師傅被自己民族的叛徒和外族人用堅船利炮蹂躪,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他們不僅殺人放火、巧取豪奪,還用師傅的土地幹那些侵略者不願意在自己家乾的邪惡勾當,一場鴉片戰爭過後,他失去了師傅和家。他曾經相信自己會娶自己的師姐,因為師傅讓他相信的莫名其妙的傳統,他有一個很聰明、但是沒有女權而不能發言的啞巴師孃,他的師傅有一身絕世武功,自信滿滿地拒絕了邪惡,卻毫無懸念的死於槍下。後來他被他的第二個爸爸藍先生救了,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擁有最強建的體魄,但是他心中始終有某種心魔,在戰爭爆發的前夕,他回到已經不是首都的北平,成為一名婦產科大夫,要為一個新的歷史接生。

    朱潛龍,一個妄想復辟、出賣師傅、欺世盜名的漢奸和叛徒。他為了利益帶著外敵入室搶掠,對待師傅甚至比外敵更加心狠手辣,一套假模假式的先禮後兵之後,他一槍結果了師傅,放火燒了全家,成為外敵的買辦和幫兇,也是混亂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和權貴勢力。在侵略者的漢奸名單中,只有他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漢奸和叛徒的全部。他心狠手辣、身居高位,還不忘欺世盜名、自我包裝,甚至有時把自己都騙了,死也不相信自己就是叛徒。他知道他最大的威脅是李天然,他們師出同門,卻勢不兩立,復仇是他和李天然之間宿命的安排。

    藍先生,他是比師傅更有見識的革命黨人或者革命精英,他名字裡有一個“藍”。他和美華人坐在一輛車裡,他有見識、有財富,他一心想著救亡圖存,他時刻謀劃著一盤大棋,試圖用甜言蜜語、利益交換離間敵人,甚至不惜出賣李天然換取敵人的瓦解和最終的勝利,最終他發現他一盤大棋徹底把自己裝進去了,人家壓根沒把他當回事兒,工具失去了作用,不過是一個隨手棄之的工具。

    關巧紅,她是李天然的愛情,也是李天然大夫和老師,她名字裡有一個“紅”。她去掉小腳、自我革新,她還是是一個高階裁縫,她為北京城裡像李天然一樣的很多飛簷走壁的人做衣服,事成之後她既不跟著李天然,也不讓李天然跟著她,事了佛衣去、深藏功與名,放佛是真正的俠隱。

    唐鳳儀,她深愛李天然,寧可跟李天然私奔,她上了劍橋,卻想著明媒正娶做大老婆,她為了愛人不惜冒險搭救,但是酷刑面前立刻招供,她的愛既是熱情似火,也是糊里糊塗,好像有點含糊,卻又異常篤定。全程賣騷,卻無比純真。

    大幕拉開,好戲開始了。

    第一回合。

    李天然回到北平,他復仇心切,飛簷走壁之後卻只能偷一把刀和一方印,他發現他的心魔是他復仇最大的障礙。藍先生運籌著一盤大棋,故事的第一個波瀾如期而至。權貴漢奸、侵略者、藍先生坐在一張桌子上談判,李天然喬裝打扮密謀暗殺,一番爭奪後,李天然射傷漢奸一隻眼。亨德勒和李天然先後被藍先生出賣,賣了亨德勒為了鋤奸,賣了李天然為了拉攏權貴、利用權貴。

    這一回合藍先生勝。他雖然出賣了自己人,但是都是為了民族大義,有時候攘外必先安內,有時候友邦調停是必要的,有時候離間敵人、利用權貴才能成事兒。

    第二回合。

    全面侵華戰爭一觸即發。藍先生用亨德勒的命換來了侵略者的欺騙,用李天然的身份暴露換來了的囚禁。李天然喝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酒,在鐘聲中等待復仇的機會,這時他仍然天真的相信藍爸爸的正確。巧紅按耐不住,走訪藍先生家,發現藍宅已經淪陷,被漢奸和侵略者徹底控制,再指望他帶領民族救亡圖存已是奢望,巧紅按圖索驥來到鐘樓,把訊息轉告李天然,李天然飛簷走壁密訪藍先生,革命者與人民的結合令漢奸權貴和侵略者恐懼,為了達成目的,他們將藍先生暗無天日的囚禁。與此同時,李天然鬧得越來越大,他燒了鴉片倉庫,“他不是一個人,他是一支隊伍”。

    這一回合巧紅勝。巧紅因自己復仇的宿命而生,因此擁有洞察真實的勇氣和能力,她點燃了李天然,讓李天然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

    第三回合。

    戰爭爆發。藍先生危在旦夕,除了李天然,他唯一的籌碼只有將軍的名望,漢奸權貴與侵略者徹底地玩弄了他,他被迫鋌而走險,出賣李天然,因為他知道這是唯一的勝算,也是最後的賭注,在最後的告白之後,他含淚送別李天然,一場飆車戲哭出了無奈與悲涼,他再無回天之力,只能讓人民與漢奸權貴、侵略者正面交鋒。此時意想不到的是,他李天然在巧紅的幫助下治好了心魔,獲得了殊死一戰的勇氣,一場大戰真正來臨。巧紅帶著李天然與侵略者約戰日壇,在祭祀的平臺用李小龍式的中國功夫擊敗侵略者,同時他的隊伍擊敗了預備伏擊的日本兵。在日本人的道場,李天然與朱潛龍殊死一戰,用槍可以殺了朱潛龍,但是他要的不只是殺人,還要殺人誅心,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勝利,真正獲得獨立和解放。幾個回合下來,李天然與朱潛龍不分勝負,他們師出同門,本就是同宗同族,於是他們一邊一拳一拳對打,一邊一遍一遍說理,最後朱潛龍把李天然騙上天台鎖住咽喉,沒想到李天然置之死地而後生,最終朱潛龍死在了日本人的戰刀之下,李天然手刃仇人。

    這一回合,藍先生完敗,巧紅治好了李天然的心病,卻坦誠她只是做個試驗,說來也是巧合,真正勝利的是那個糊里糊塗不知道誰是爸爸的李天然。這時李天然已經不是過去的李天然,雖然巧紅走了,但是巧紅給他的信念還在,他已經不再需要爸爸,真正長成一個獨立的強者,在戰火中的北平,他註定獲得最終的勝利。

    有兩個問題在這一回合得到了最終的解答。第一,為什麼巧紅能治好李天然的病?因為信念、因為理論,但也可能如巧紅所說,只是某種歷史的偶然。說到這,再想到為什麼如此美好的角色名叫“巧紅”,是否暗示紅色革命的成功具有某種歷史的巧合呢。第二,為什麼藍先生的大棋輸得如此徹底?明眼人一看便知,權貴和漢奸如何能夠靠得住,指望他們救亡圖存還不是死路一條,但是身在歷史旋渦之中,很多人都會被紛繁複雜的利益糾葛繞進去,其實,倒不如就相信一條:

    邪不壓正。

    最後說幾句故事外的話。

    我解讀的這個寓言故事靠譜嗎?不一定靠譜,我也不知道姜文到底有沒有這層意思,到底在講哪層意思。但是這麼多蛛絲馬跡、明裡暗裡的故事線,我相信不會只是巧合,至少始姜文要講的幾個層次故事之一吧。我也相信影迷還可以從自我、本我、超我的角度,用佛洛依德把幾個人物串聯起來,重新講一遍這個故事,然後去剖析某種潛意識或者人性側面。這就是好電影的妙處,它足夠精巧,以至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如果姜文真的想講這層故事,他的歷史觀是什麼樣的?從這個故事來看,它的歷史觀談不上多麼標新立異,而且也不一點都不反動,恰恰像中國近代史教材一樣,正統+主旋律。但是他的歷史觀要比教材上的口號厚重、成熟、豐富得多,擁有某種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力量,而不是《xx大業/偉業》一般的浮皮潦草。

    與其他電影比,《邪不壓正》有多好?與同檔期的其他電影比,藝術價值上肯定是完勝《藥神》,精緻程度也遠超《藥神》。一般認為《藥神》是現實主義題材,《邪不壓正》是歷史題材或者浪漫主義的,我感到悄悄相反,那種直給的正能量和原地起跳的拔高看起來總是不真實而且俗氣,當然不妨礙《藥神》是一部很好的商業型別片,我看《藥神》也哭,只是更喜歡《邪不壓正》的精緻和複雜。與姜文的其他作品相比,最有可比性的可能是《讓子彈飛》,它比讓子彈飛更有意思的是這些人物更接地氣、也更有意思,沒有張麻子那麼高高在上,俯視芸芸眾生,放佛每個人物的特徵都能在現在的社會和歷史書中找到一些影子。出賣民族、欺世盜名的朱潛龍,在歷史上、現實中,誰知道有多少權貴幹著他那樣出賣民眾利益的下作勾當,然後如法炮製,享受著榮譽和掌聲?

  • 3 # 與度菌

    有緣答:

    1,很多人說,這是一部為了一口醋,包了一頓餃子的故事。很有趣~~

    2,姜文的又一次“自我表達”。就像《像子彈飛》一樣,看不懂~~

    3,姜文試荒誕,又稱黑色幽默。

    4,但是卻給我們帶來了更多令人感觸的臺詞。

    下邊來講述到底說了什麼:

    李天然有三個爸爸,有一天死了一個爸爸,有一天又死了一個爸爸,有一天還死一個爸爸。劇終!完!

  • 4 # 草根談娛樂

    首先是彭于晏飾演的男主角李天然,他揹負著為師復仇的雄心回到家鄉,當遇到自己的仇人朱潛龍時卻遲遲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是不敢下手,李天然就像那個年代的中國,他積蓄力量已久,卻被各種因素阻隔,只有條件成熟之時才能實施自己的復仇大計。

    而影片正是以1937年為時代背景,我們都知道這一年是我們全面抗日的開始,所以李天然就代表了充滿熱血的中華民族,他要復仇,中華民族要抗日,李天然真正的敵人是日本人根本一郎和師兄朱潛龍,這兩個角色代表了兩個群體,根本一郎自然是代表了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寇,而朱潛龍代表什麼就不言而喻了吧。

    想要看懂《邪不壓正》,就要先弄明白這三個角色代表了什麼,而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和周韻飾演的關巧紅代表的是擁有先進思想的“先進團體”,這兩個人“合作”讓李天然覺醒並且懂得了什麼是“大義”,當李天然殺了山本一郎和朱潛龍後,那李天然中的“然”字補上了最後一點,他算是徹底覺醒了,結尾大仇得報的李天然看著離去的關巧紅心馳神往地看著遠方。

    很多觀眾看到這裡覺得電影沒有演完,導演正是用這樣的結尾告訴大家,李天然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像藍青峰對張將軍所說“您還要帶著我抗日呢”,關巧紅之所以轉身離去就是知道李天然會隨之上路,因為李天然懂了什麼是“大義”。

    許晴飾演的唐鳳儀代表了中立人士,她起初依附於朱潛龍,當她遇到李天然,她便一心為李天然付出,因為李天然有情有義,最主要的李天然代表了正義,所以唐鳳儀對李天然的傾心是對那個年代“萬眾一心”最好的詮釋,最後唐鳳儀城門上的一跳也頗含深意,至少小編聯想到了當年那些和日寇同歸於盡的熱血青年。

    當然,《邪不壓正》還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細節,如姜文讓一個影評人史航飾演的管家的那段自述頗具諷刺韻味,這樣的小細節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邪不壓正》是一部優秀的電影,篇幅有限,不能給大家把所有的內容解析出來,只要大家弄明白主要人物的象徵意義,看懂這個電影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 5 # shikun1016

    電影一定要有中心思想?問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被小學語文老師毒傻了。

    我覺得就是導演講了一個故事,運用演員,道具,攝影,剪輯,繪聲繪色給觀眾講了一段民國時期的人物風情圖。

    比如被賣掉的城牆,清忘後的太監。

    最後,姜文老婆實在是太漂亮了

  • 6 # 如驊電影館

    關於《邪不壓正》,關於姜文,一兩句話真的說不清楚~

    《邪不壓正》背景設定在民國,北洋抗戰前夕,身負家仇國恨的主人公歸國復仇的故事。故事不復雜,但是姜文講出來就是另外的一種味道。

    全片節奏明快,劇情推進富有層次,臺詞仍然帶有姜文電影一貫的的講究風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大量的動作戲份剪輯凌厲,音響設計出彩,色調搭配和攝影構圖都算的上是大師手筆。

    本片或者是姜文大多數的電影其實並不在意觀眾是否看出來中心思想,或者只是你以為分析了出來,筆直更願意認為《邪》不過又是姜文自我的一部電影自嗨,肆意揮灑自身的藝術天賦和溢位的才華,影片中彭于晏荷爾蒙爆棚的身材,許晴由內到外的萬種風情,周韻的綿裡藏針,片尾高潮戲的獨特設計……可以說每一格都是獨具匠心,趣味盎然,對於真正的電影發燒友來說,真的是一場視聽盛宴~

    總的來說,《邪》真的算是一部無需刻意解讀的電影,爽,好看,就完了!

    一直相信那句話,姜文如果懂的收斂自己的才華,“厚積薄發”,每年一部十億++的電影根本不叫事,筆直自己真的既期待但又抱有矛盾~

  • 7 # BertROM

    我的感受是“棋、局”,刻畫的都是在民國亂世“小人物式”(或者某些意義上可稱為英雄)角色的悲情,安定生活、圓滿愛情在那個年代的底層是不存在的,夾縫求生、偽裝求存、生活方式和自我生命都不是自己的

  • 8 # 蘇蟲仔

    《邪不壓正》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字面意思,好看,值得一看。

    某一類電影,尤其是文藝片,確實容易讓人覺得“不好看”,或者換言之,不明覺厲——我知道這電影可能很厲害,但我看著卻沒勁。但《邪不壓正》顯然並不屬於這個型別,它不是那種平淡沉悶或是晦澀深奧的文藝片。這是一部明白敞亮的商業片,各種元素都有,主線劇情非常清晰,節奏緊湊,沒有什麼尿點,劇情環環相扣,跌宕起伏。有很多鏡頭,尤其是屋頂的場面,拍得非常有美感,浪漫十足;搞笑的橋段也不少,趣味性和戲劇衝突都足夠,這些都是不需要理解劇情也能欣賞得到的東西。電影究竟好不好先不談,至少是觀眾絕對不會感到無聊的。

    尤其是主演彭于晏,看之前自己也有偏見,覺得他不適合這種題材和姜文的風格。但是他在影片裡的表現可以算是超出預期了,除了語速太快時還是會暴露一點臺灣腔,其他時候並不太會讓人齣戲。當然這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李天然這個角色太適合他了,演出那種感覺就行,不需要也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

    所以擔心《一步之遙》2.0的觀眾可以放心了,這不是故弄玄虛的文藝片,就是一部正兒八經、也還挺“好看”的商業大片,值得一看。

    但是,它不夠好,這也是事實。目前《邪不壓正》收穫的評價和口碑合情合理,並沒有什麼值得叫冤的地方。評分之所以不夠高,主要還是因為導演是姜文。

    比起他之前的幾部“神作“,《邪不壓正》肯定是不會讓那些期待了很久的影迷們滿意的。可能給部分人的感覺就是,看的過程中一直吊著胃口,等著有什麼能徹底昇華的神作展開,可是一直等啊等,等到結尾,突然就這麼沒了?再一回味,好像也沒什麼特別深奧的地方,這怎麼行呢?這不夠姜文呀!

    其實,影片的其他地方,都已經足夠姜文了——無論是畫面、音樂、剪輯、音效、臺詞、表演,都非常精彩,風格濃烈,張力十足。主線也沒有多麼故弄玄虛,講完整了一個復仇的故事,搞笑的地方笑點十足,燃的地方也能讓人熱血沸騰。總而言之,比《一步之遙》有誠意太多了,不需要費腦,也能很放鬆地享受完這個故事。

    但觀眾註定是要想太多的,只要觀眾稍微一開始思考,就會覺得這個故事不夠意思了。目前的評價對於粉絲們而言,就是他們期待的那些東西太少了,不過癮;而對於一般觀眾而言,就是明明可以把一個故事很簡單很正常地講好,卻總感覺塞進去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看得人沒頭沒腦的。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姜文的電影大多至少都有裡外兩層故事,表層的就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的主線,裡層就是那些讓粉絲們和影評家拍案叫絕的所謂內涵和暗線。《Sunny燦爛的日子》的劇情很簡單,就是青春回憶,太適合講故事了,所以只要把明著的故事講明白,大家就都能欣賞,所以大獲成功;《太陽照常升起》他把精力放在講暗線,主線玄奧晦澀,而導演也壓根不管你觀眾看主線看不看得下去,自然曲高和寡;而《讓子彈飛》是把這二者都處理得最好最平衡的,表層故事很精彩,內涵也不難懂,所以也成就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接下來的《一步之遙》,又是放飛自我了……

    而到了《邪不壓正》,許多瞭解姜文的觀眾,在看完電影后第一反應是,這應該又屬於從《一步之遙》矯枉過正的情況了吧,講了一個很俗套簡單的復仇故事,沒看出什麼內涵,完全讓人感覺不到“逼格”。可瞧這故事背景,這角色形象,某些臺詞和橋段,它又明明不是《Sunny燦爛的日子》那樣的紀實青春片,這樣的題材和劇情應該有什麼特牛逼內涵和隱喻才對呀?

    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邪不壓正》的評價一般化,觀眾隱約覺得,也希望姜文是給出了一個“背後的故事”的,但好像就是沒有。不過注意它並不是爛片,目前獲得的評價也不是《一步之遙》那種“差評”,而更多的是“失望”——因為很多人等著想看的是一部《讓子彈飛》2.0。

    但真正的事實恐怕正好相反,《邪不壓正》最大的缺點並不是缺乏內涵和隱喻,而是這個表面的故事不夠精彩。它真正的毛病在於所謂的復仇故事,太平了。故事本身不夠出彩,講述得也有問題——導致無形中給觀眾挖了一個坑,觀眾基本都能猜到劇情的大致走向,但出於對姜文的信賴,總覺得會有什麼反轉和亮點留在後面,結果等到最後也沒看到,自然就產生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關於背後的東西,其實《邪不壓正》一點都沒少,它確實是“北洋三部曲”的終章,依舊承載了姜文對於歷史、社會和理想的演繹。它其實並不是太深奧,反而是太過明顯了。電影看著好像就是一個乏善可陳的少年復仇記,真的就是這樣嗎?可能有些人早就看出來了,也可能有些人要提示之後才會恍然大悟。這裡不討論對應和解讀具體的緣由,也不去一一分析其中細節,許多影評已經解釋得很詳盡了。(以下涉及劇透)我們不妨直接最簡單粗暴地把劇中的人物總結一下——

    朱潛龍——漢奸反動派,封建傀儡。

    根本一郎——日本。

    亨德勒爸爸——美帝。

    藍青峰爸爸——蘇聯。

    關巧紅——封建社會覺醒反抗者。

    唐鳳儀——民族資本主義妥協者。

    李天然——新中國。

    把人物這麼一一對應替換之後,電影的劇情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其中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節和臺詞,稍微對招一下歷史,也一下子就變得非常合理了。大人們(列強們)把酒言歡,勾心鬥角,劃分勢力;爸爸們都想讓兒子聽自己的話,身負血仇的小夥子卻只是他們擺佈的棋子,一直等到最後才終於覺醒。

    其他諸如李天然背身逃跑躲不開子彈,直面槍口才能活下來;關巧紅不想裹小腳,要做回正常人親自去報仇;姜文最後對李天然說的那一句“你不要再認爸爸了,要有自己的兒子”……

    其實一切都太明顯了,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解讀。

    所以《邪不壓正》依舊是與《讓子彈飛》一脈相承的故事,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大量歷史細節,亨德勒醫生炫耀護照的情節,直白打出的“七七事變”的刺眼字幕,藍青峰因為兒子受辱的動怒,鳳儀身上的蓋印……這些依舊是超然於電影本身之外的,只有華人才能夠理解的歷史烙印和家國情懷,在表層的荒誕和戲謔背後,它的核心依舊能讓人唏噓不已,能讓人熱血沸騰。

    只可惜,影片這個表層的“復仇故事”確實太過平庸了,沒有完美地與其附著的內線結合起來。荒誕的橋段讓一個本來很簡單的故事變得莫名其妙,而這個莫名其妙的故事也沒能有誠意地好好表達出它背後那個深沉的主題。一個正面的例子,《讓子彈飛》之所以雅俗共賞,那就是因為哪怕就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麻匪打土豪的簡單故事,它也是非常完整、飽滿、精彩的,角色的行事動機完全符合這個故事應有的邏輯,觀眾可以看得很痛快,痛快過後還有動力去挖掘背後的含義。但是《邪不壓正》的主體故事卻要遜色很多,光看這個表面的故事,基本的主線非常俗套,具體的情節卻又莫名其妙,由此造成的割裂就不可避免了。

    張麻子如果就是個單純的麻匪頭子,他在《讓子彈飛》的整個故事的裡的行事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師爺也是師爺,黃四郎就是個黃四郎,不需要對應什麼近代史,這個小故事也是完整而且合理的。

    而到了《邪不壓正》裡,一個揹負深仇大恨,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的復仇之子,怎麼就突然軟弱迷茫了?影片明明在開頭給所有人看了殺害師父的兇手就是朱潛龍,可他為什麼一直又理直氣壯地不承認?觀眾實在是很難對李天然和關巧紅的感情線產生什麼共鳴,也不明白藍青峰一直在故弄玄虛些什麼。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張將軍是誰?復仇都復完了,為什麼還要保護他?這個人跟主線明明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觀眾是沒有義務去回顧歷史、再聯想到張自忠的。

    所以,如果把李天然也只單純地看做一個武俠小說的主角,那麼這個故事就幾乎找不到什麼亮點,反倒是角色們的許多行為都無法解釋,大人們的陰謀大家看不懂,女人們的行為也讓人摸不著頭腦,主角的成長更是平淡,這還真就只是一個字面意思的“邪不壓正”的俗套復仇故事。

    其實姜文和周星馳這兩位華語電影界的天才,在這一點上很相似,他們的電影裡都有大量的無厘頭劇情。一個是無厘頭搞笑,一個是無厘頭裝逼。區別在於搞笑是不需要理由的, 觀眾只要笑出聲就已經成功了,不用去計較別的,偶爾一較真說不定還能從你的無厘頭中發現出什麼解構主義出來;但是姜文的無厘頭裝逼就不能這樣了,觀眾之所以這種風格所吸引,是因為你這些荒誕的情節是一定是要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的。你的故事一定要牛逼,可不能平平無奇,所有不合邏輯的細節都得需要背後藏有驚天秘密的解讀才行,要是沒有觀眾就會失望;可要是私貨太多了,故弄玄虛,觀眾也會說看不懂,不買賬,差評。你“諧”可以,但是“諧”不能壓“正”,觀眾期待的就是一個荒誕外殼之下逼格十足的“正劇”。而《邪不壓正》,就是典型的“諧”壓了“正”——“醋蓋過了餃子”。

    所以這件事,說白了,全看姜文自己怎麼選。觀眾肯定是有不給好評的權利的,畢竟大家也沒有義務看個電影非要去研究得多麼深入。所以《邪不壓正》不能達到《讓子彈飛》的成功是很正常的,目前的評分和口碑也符合電影的水準,這確實不算是一部出色的姜文作品。

    不過姜導本人大概也不會在乎這些,他其實一直就是想拍自己要拍的東西。他跟觀眾口味對上了,皆大歡喜;對不上,觀眾會用實際行動,用票房和口碑來回應。

    畢竟,拍電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看電影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浪漫這事,無關對錯。

  • 9 # 黑寡婦鷹眼

    我感覺這部電影原本是想表達一種比較隱晦,發人深思的電影,但是一些表現手法或者細節沒有把握到位,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

  • 10 # 影視劇中火

    老規矩,愛電影者,心中皆有千般好,不喜歡的我都說在前面。

    姜文老了,這次自編自導自演又一次讓人享受到了他的夢,但——

    因為是姜文,所以這部電影沒有丟掉水準;同樣因為是姜文,即使他已經足夠直接也依舊對很多人不友好。如他所言,並非所有人都喜歡他自己的夢境。這部充滿年輕荷爾蒙和希望的電影,看到結局我卻只覺得苦澀。我不希望這是姜文的作品。這篇文只是為了整理一下思路,告訴大家為什麼我有些許失落。

    姜文和其他第五代一樣,對形式主義的細節有極大的認真,所以他作品外核上的美術音樂之類和陳凱歌老謀子相比不遜色;他最獨特的是天馬行空講故事的內功,和昆丁、庫斯圖裡卡們一樣。基於此我坐在影院興致滿滿看完全片,雖然最後這個故事講的並不成功。

    整體看,這自然講的是李天然復仇成長的故事,可實際上李天然的復仇鑲嵌在藍青峰的棋局之中,朱潛龍的登基幻想也是如此。論動機複雜性(多複雜,他佈局二十年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幹啥……)和操作難度(玩弄三個男人,被迫幹掉一個二十年老友)藍青峰皆為不折不扣的主角,但是他和朱潛龍在這個故事裡面只是配角。讓三大男主中故事性最弱,最純真的一個當主角,這種設定必定讓影片失焦且不精彩的。何況姜文明明還想借藍青峰的嘴來說一些話。這樣取捨的原因,稍後再說。

    此外,還有根本一狼的矛盾性(喜歡儒家文化,卻手握殺人屠刀),巧紅的心魔,唐小姐的逃跑計劃,等一連串的支線點綴在李天然的復仇計劃這條主線四周。歷史的廣度有了,深度卻只能由一個孩子的角度挖掘,無法深入。

    這是很多人覺得前程插科打諢講梗讓人昏昏欲睡的原因,只能靠夢幻的屋頂和漂亮的肉體強撐。好在後面精彩的動作戲拉了回來。這是姜文的一次突破,仔細想下,雖然姜文電影一直給人一種特別爺們的感覺,可你是不是沒看過姜文拍肉搏的動作戲,之前都是能用槍就用槍,不涉及武林。

    下面細說一下人物,順道就分析了劇情

    藍青峰

    影片高潮在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藍說自己下棋二十年,也就是1917年,而革命果實竊取者袁世凱1916年去世,隨後的中國依舊內憂外患,軍閥混戰。

    李天然受訓五年,離開中國時1932年。

    藍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死於1932年淞滬會戰。

    關於藍,馮玉祥曾經的心腹,和山西閻錫山、南方“小諸葛”白崇禧稱兄道弟(這裡有人可能疑問“小諸葛”會不會是和馮玉祥瓜葛更深的收復外蒙古的徐樹錚,但徐比馮還年長,且1925年便被馮弄死了)。

    他就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革命黨人代表。他依舊有些權勢有些金錢,可是他不甘心這國家還是如此。他可以在十二處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宅子苟且,看著舊時代落幕,但是他選擇養很多人(拉洋車的都是他的人),拉攏漢奸,抗擊日本人。可惜他花了二十年都沒有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最後只能搞砸。好在他及時明白什麼最重要。

    《讓子彈飛》中又一次被竊取革命勝利果實的張麻子追著老三的火車漸行漸遠。這一次作為革命者的姜文給出了充滿希望的全新結論:革命果實是誰的不重要,亂世之下只要不為異族侵擾,終究是我們自己。可是這個過程中,你要愛護年輕人,讓年輕人在毀滅的廢墟之上代替自己建立新世界,當自己孩子的爸爸。

    這是讓我熱淚盈眶,又無限傷感的。傳承精神這樣的行為,很容易成為說教,姜文透過難得地展示自己柔情的一面,讓我接受了。同時暗暗擔心,他會不會以後再也不拍這種風格的電影,而是走別的路子。

    藍最後成功轉移了張自忠將軍是我沒想到的,因為這個結局是小說的,我被打臉了哈哈哈哈哈哈

    朱潛龍

    《讓子彈飛》進城時候通緝令上用過朱元璋畫像這個梗,我沒想到的是這次改編居然由“朱潛龍”這個名字聯想到這個梗,大寫的PEIFU。

    我更傾向於他登基用朱元璋這個梗僅僅是表現,藍希望藉此利用他幹掉日本人,紋身是黑色幽默的設定。至於由此引申的李為洪武后代所害,被異族美國爹所救的想法,我覺得過度且很壞。

    大師兄這個角色在原著中動機是明確的,電影中沒講清楚他是因師父的不公平對待而生恨,所以影片中他殺師傅更像一個小人的順勢而為。此後他一路高升得盡人勢,給師父立像,讓忠良作跪狗,學的是誰很明顯。我們看到得勢小人放日本人打高麗人槍斃自己人的醜惡嘴臉,但是忘了他面對師弟為何要殺師父的質問,只言遺忘的不甘。

    他對日本人和革命黨來說都是打天下的棋子,日本人進了北平需要的是藍這樣有影響力的名流,而藍需要他在守護故土時做髒事。

    他由殺師父隱藏的自卑,只在自己女人不給面子時候些許露怯,其他時間他都無比強大。

    這樣一個人物,我覺得這是有很大可拍性的。

    配角

    巧紅:很明顯的原型是民國為父報仇的女俠施劍翹,不過此處只取了背景。巧紅經營多年,嫁為人妻,解小腳,練槍法,甚至有了自己的“暗部”,最終卻沒有手刃仇人。於是她成了鼓勵李天然的助推器,破除他的心魔讓他直面自己的仇人。她出現於李打針後飄飄然之際,又在李天然成為新的自己後離開。

    唐鳳儀:劍橋畢業的高材生交際花,卻只能依附於男人。認清朱不會娶她的現實後轉而寄希望於李天然,蓋章認主。幻想民族末日世界大亂之際能偏安一隅。最後助藍轉移張將軍,卻在日軍進城時絕望躍城而死。

    這次的兩位女性角色皆豐滿不少。

    潘公公:你們影評人就他媽只會寫五個字,嘿嘿。

    根本一郎:根本一狼,重度中二。

    李天然

    實際的男主,因為氣死我了,所以放在最後說。

    原著中沉著冷靜,隱而不發,一直在等最佳時機幹掉仇人。電影中真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蓋章嫁禍日本人反引火燒身,刺殺明目張膽,最後害死了養父。唯有燒倉庫一段的浪漫表達,我個人很中二的好歡喜。

    可能是刪掉了原著中師叔這個角色,沒了引路人,他的一切行為都顯得魯莽不堪,毫無一個培訓五年的特工樣。前段一直作為藍牽制朱潛龍的棋子。

    偷刀比武的改編在我看來也不夠好,失掉了原作中以武道擊敗自大日本人的俠氣,“燕子李三”單純成為了一個梗。

    但是姜文正是借他表達出了主題,不然讓他當主角幹啥,姜文又不是沒有把原著改的完全看不出過。

    英雄的成長一定是從裡到外的毀滅,再新生。看著師父全家被滅門,內心因悔恨而恐懼,肉體留下醜陋的疤痕。因為魯莽害死唯一真心愛自己的美國養父,被尊敬的藍爸爸兼長官所背叛,和治好自己心病的愛人分離。他代表在破碎河山上野蠻生長出的新一代青年。

    黑西服變棕色和服最後他穿著白色長袍,站在屋頂環視周圍,他不會和懷戀烏托邦的馬小軍一樣茫然,他會葳蕤生長,大開殺戒,以正壓邪。

    李天然作為一個表達的視窗其實是十分合適的,可我覺得,以電影來說他真正的故事在後來的快意恩仇中。影片的改編剔除了,《俠隱》中武林與現實接軌,李天然被迫用槍報仇,走進真實世界的思考與對逝去北平和武俠的緬懷,這讓李天然立不起來。

    今日回首,《讓子彈飛》在滿足了觀眾對視覺刺激和好故事的基本需求,且又有豐富解讀空間,本身已經成了同類型影片高峰。

    可是以私心來講,我更愛《邪不壓正》裡面浪漫與柔情的姜文,糾結之處在於我想這只是一個插曲,下一部電影希望他依舊是姜文,而不是哭著鼻子、語重心長的溫柔的影分身——“文文”。

    這是原答案,差別是一更的時候我做了一些預測,導致被啪啪打臉。想了解下原著劇情看看。

  • 11 # 叫我帥哥cc

    七七事變前夕,華裔青年小亨德勒(彭于晏 飾)從美國遠赴重洋,回到闊別十數年之久的北平從醫。然而他真正的名字叫李天然,十三歲那年曾親眼目睹師父一家遭師兄朱潛龍(廖凡 飾)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澤田謙也 飾)滅門。僥倖逃生的天然被美華人亨德勒醫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極其嚴苛的訓練,而今他懷著絕密的任務踏上故土。亨德勒父子租住神秘男子藍青峰(姜文 飾)的宅子,藍是當年辛亥革命的參與者,他與現為警察局長的朱潛龍過從甚密,卻又以殺死李天然為籌碼,暗中慫恿朱除掉根本一郎。復仇心切的李天然尋找到了仇人,而亨德勒醫生則全力阻止養子冒險。在這一過程中,交際花唐鳳儀(許晴 飾)與裁縫關巧紅(周韻 飾)也捲入了男人的勾心鬥角的漩渦裡。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所有的矛盾迎來了決斷的時刻……

  • 12 # 百家影壇

    從上映首日開始,《邪不壓正》的排片率高居第一,但這一天和影片中的背景局勢一樣,壓不住,在當日晚上就被《我不是藥神》給趕超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看來暑期第一大票倉現在差不多可以定下來了,就是《我不是藥神》。

    很多人說姜文慌了,大聰覺得姜文不會慌,慌的是電影人對中國產片市場的判斷,這從中也包括《阿修羅》,這部預計保底30億的大電影,首映日只有2300萬,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包餃子餵豬?還是包的餃子太講究?”

    包餃子餵豬,庸俗點解釋,就是把一部質量上乘,作者認為能直指觀眾內心的好作品,讓大眾去欣賞,但可惜大眾吃慣了爆米花。

    後一句的解釋是,既然作者認為這是餃子而不是法餐,那麼一定是大眾能接受的,但餃子做得太儀式感,也會讓大眾認為這個餃子過於講究,失去了餃子原有給人的味道。

    就如影片說的,特意包的餃子,為的就是蘸這個醋。

    醋重要,還是餃子重要,或許是一個觀影情緒的問題。

    姜文在《一步之遙》就曾經說過,再也不幹包餃子餵豬的事了。

    這一次《邪不壓正》的作者表達其實收斂了很多,但這次依然還是有很多觀眾不買賬,畢竟影片的導演風格痕跡還是十分濃重。

    不過,電影終歸是一種導演表達的產品,這個產品因為涉及的資本巨大,人員眾多,所以電影發展到今天,會漸漸分割成系統化表達和作者表達,如果按照這個層面去分析,姜文的電影幾乎都是作者表達。

    同理得證,你喜歡這種姜文的作者表達,那麼你會很愛姜文的電影,過去,現在,未來,姜文電影一如既往。

    在首映禮上,有人採訪甯浩對《邪不壓正》的感受,甯浩說很帶感,很姜文,很電影感。

    什麼叫很姜文?

    大聰的理解是,真正很姜文的電影,是不去計較電影的敘事嚴謹性,而是更注重電影本身給人的感覺,讓夢照進現實,讓感覺帶動觀影情緒。

    所以姜文才為什麼這麼愛《太陽照常升起》,愛的甚至把背景音樂搬到了《讓子彈飛》,這印證了他之前說的。

    “《太陽照常升起》看不懂?看不懂TMD再看一遍,直到看懂為止。”

    所以姜文喜歡把情緒和感覺在他的電影中放大,去讓觀眾去感覺電影,而不是去看電影。

    很多人對《邪不壓正》打低分的原因,是想從看一個行雲流水的好故事出發,結果看到了一部感覺至上的《邪不壓正》。

    Anyway,大聰整個觀影過程是非常歡樂的,故事主線其實已經交代得非常清晰了。

    但姜文講故事的方式,不是落地到以人物的悲傷離合,來讓觀眾進入人物,而是反型別反結構的讓觀眾去感受電影氣氛的本身。

    還是看不懂?!

    那說幾個導演的名字吧,去看庫斯圖裡卡,阿巴斯,費里尼,英格瑪博格曼的電影。

    這些大師的電影,幾乎都有著極強的作者表達,而這些作者表達的慾望,沒有貫穿於故事和人物,而是通透到整部電影的氣氛上。

    就拿庫斯圖裡卡來說,很多人認為姜文和庫斯圖裡卡的表達風格,有些許相似之處,姜文的《Sunny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味道就很對庫斯圖裡卡。

    大聰的畢業論文中,有一篇幅就是仔細研究《Sunny燦爛的日子》,起初這部電影的時長將近4小時,裡面加入了很多馬小軍的夢境,甚至還有夢中夢。

    但這些匪夷所思的場景和戲份,都被片商和姜文經過幾個月的商談後捨棄了,所以如今市面上大家看到的《Sunny燦爛的日子》,基本都是2個多小時的版本。

    據說,為了讓大家更看懂《Sunny燦爛的日子》,所以才加入了姜文的畫外音做很多解釋。

    所以,姜文從《Sunny燦爛的日子》開始,影片就已經有了很多的個人表達,但這種個人表達,或許因為姜文當時剛出道,受到各方壓力後不得不捨棄掉了,所以呈現給大家正是情懷滿地,故事性很強,通俗電影結構的《Sunny燦爛的日子》。

    這也能解釋如今的姜文,並不是玩脫了停不下來,而是姜文一直都是如此,只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可以真正想表達原來自己的姜文。

    說了這麼多,大聰就是想給傳達給大家,有時候可以把看電影的角度,看成是一個金字塔,觀影有一個高度和廣度的範圍。

    越在金字塔上端的電影,他就越具有作者表達,越實驗性,那麼這種電影就會讓觀眾理解的廣度越小。

    反之,越商業傳統結構的電影,傳播範圍就越大越讓人容易接受,但作者表達就會被弱化。

    那麼,《邪不壓正》是不是一部好電影,這是一個to be , or not to be 的問題。

    大聰整部電影看下來,覺得應該這麼念《邪不壓正》的標題:

    邪不?!

    壓正!!

    既然姜文在用自己的荷爾蒙情緒發洩給觀眾,那麼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去分析這部《邪不?!壓正!!》。

    首先看邪不?!

    很多人抱著精雕細琢的北平風貌,嚴謹的故事線,幽默諷刺的對白去看影片,估計除了最後一個,大家會對前面兩個元素大失所望了。

    甚至影片對當時歷史的刻畫和還原,都是以一種近乎鬧劇的手法呈現的。

    比如最後決戰中,朱潛龍和李天然的對峙,不斷123放下槍,日本人不斷站起來攪局,這一段就十分黑色幽默。

    影片還有好多處這樣黑色幽默的橋段,就不多舉例了,這些姜文導筒下時癲時狂的人物設定,聯結上兩部《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甚至是《讓鬼子來了》。

    這些電影其實都給觀眾呈現姜文對歷史的戲謔。

    在姜文的北平三部曲中,姜文的歷史觀就認為歷史其實就是一出鬧劇,鬧劇滋生了人類的悲劇,悲劇凝結成了歷史。

    姜文用這種反諷,來影射對悲劇歷史的憤怒。

    所以我們看到片中的七七事變,看到的戰爭前夕的北平,看到大環境下打著各自算盤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雜糅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出鬧劇。

    鬧劇的表達方式,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邪不壓正》的“邪不!?”。

    我們再來看看“壓正!!”

    正的意思其實很豐富,從“邪不?!壓正!!”角度分析,正,是被壓制住的,姜文的這個正,是對觀眾傳達一種對歷史,對人物,對電影的自我表達方式。

    姜文想把通俗觀影的敘事正邏輯給壓住,讓觀眾和作者做一次感覺上的對接,所以影片是反結構的,反型別的,反套路的,甚至是反戲劇邏輯的。

    但還是那句話,有時候會事與願違。

    目前看來,影片“壓正”是大家最不買單的地方,很多人看到了熱血,看到了沸騰,看到了不明覺厲,但觀眾內心的正邏輯依然壓不住。

    這或許也是《邪不壓正》最大的問題,姜文在嘗試保有觀眾群的故事基礎上,想加入更多的自我表達,讓影片做到雅俗共賞。

    《邪不壓正》的雅俗共賞,是以影片屋簷作為分割線,分成屋簷以上(雅),屋簷以下(俗)。

    屋簷以上是姜文的夢(太陽照常升起),屋簷以下是傳統故事(俠隱,讓子彈飛),或者說,屋簷以上需要用上半身思考(腦袋),屋簷以下則直接用下半身帶動(荷爾蒙,情緒)。

    姜文這一種雅俗共賞的嘗試,好與不好,見仁見智,你可以說雜亂無章,難以平衡;也可以說姜文這種表達方式獨特,已做得足夠好。

    對電影評價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每個人看電影的角度不同。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屋簷上的鏡頭,畫面視角的關巧紅和李天然,過半鏡頭都是仰拍視角,而屋簷下的角色,則基本屬於正常平視角。

    仰拍意味著崇拜和幻想,平視意味著現實。這些鏡頭語言的表達,就已經隱藏了姜文的野心。

    所以關巧紅對著李天然的腦門開槍那一段,是在屋簷上,表達了一種虛幻和不真實,甚至可以過度解讀為,關巧紅其實就是李天然的內心,她是李天然在說服自己復仇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始動力。

    所以最後在李天然復仇成功之後,關巧紅離開得像夕陽的晚風一般,讓人錯覺的認為,關巧紅從來沒有在現實中出現過。

    看到這裡,大家估計要抨擊大聰了,難道大聰你比姜文還要理解這部電影嗎,難道姜文真的是想這麼表達的嗎?

    這正是電影魅力最大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權對電影做出自己的解讀,特別是這種三分表達七分遮掩的電影。

    這同時也是姜文話題度最高的原因,姜文把三者觀影角度的範圍擴大了,這三者分別為:你眼中的姜文,姜文眼中的自己,還有真實的姜文。

    所以,這就是TMD的叫什麼TMD《邪不壓正》。

    《邪不壓正》的好在哪,好在電影需要多元化,姜文一個都不能多,一個也不能少。

  • 13 # 叮噹貓哆啦

    姜文的作品經常描述冷漠的華人。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包括更早之前的《鬼子來了》,裡面的群眾形象大多是麻木不仁的。

    這部《邪不壓正》想表達什麼呢?熱血。華人的深謀遠慮太多,少年般的熱血太少。高談闊論太多,幹得太少。各種牽強的理由,讓我們無法當機立斷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不僅如此,還有一-些人會陰陽怪氣地說,這人(熱血者)愚蠢,沒有智慧。

    好在李天然最終覺醒了。《邪不壓正》 裡,藍青峰和華人民面臨的死局,最後因為華人民的覺醒,反敗為勝了。

    這裡,用電影中關巧紅的一-句話結尾:“復仇, 不需要別人相信。一一個人,一把槍,足矣。”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不需要別人相信。但是自己一定要有一腔熱血。

    熱血,我們永遠都需要。所以,筆者也想說:選擇,不需要別人認同。一個人,一個目標,足矣。

  • 14 # 一品百貨

    《邪不壓正》到底講了些什麼?姜文只是孤傲地自嗨還是在真誠地表達,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主線明晰,臺詞精準、每個角色都有他所代表的意義和人群,是一部值得認真觀賞的好電影。影片故事背景是盧溝橋事變前的北平,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日本人蠢蠢欲動,隨時準備挑起戰爭。通觀此片,一直貫穿著兩個詞,就是“理想”和“人性”。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為了實現理想可以付出一切代價。他們做的所有事情,也都根源於他們心中的“理想”。同時他們每個人的行為和選擇,都折射出深刻的人性,不只是他們的,還是我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洋蔥有哪些作用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