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太愛義母楊玉環了嗎?
17
回覆列表
  • 1 # 山河已無恙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對他再好有什麼用,安祿山掌握著大唐的三鎮兵馬,那時的藩鎮權利大的沒邊,什麼鑄幣權、募兵權、稅收權等等,反正就跟一個個小的獨立王國一樣,這樣的局面早晚得亂。

    安祿山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前裝的像孫子一樣聽話,就像一條狗一樣,楊貴妃更是認他為乾兒子,還給安祿山洗澡,把安祿山打扮得像嬰兒一樣,真是笑死天下人了,這樣的王朝早晚得出事。

    唐玄宗給了安祿山軍權和地盤,但是給不了他皇位,更給不了他永遠不會滿足的心,再說了,安祿山是胡人,可不會跟你唐玄宗講什麼四書五經,仁義道德,有實力了先反了再說,讓自己也君臨天下一回,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說的就是這種吧,各位小夥伴認為呢?

  • 2 # 市井覓食記

    晚年的唐玄宗已經自絕於賢臣,自絕於士人,自絕於軍人,自絕於百姓,這樣的王朝就已經完全徹底地沒有凝聚力了,正所謂“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此時此刻,安祿山發動大規模叛亂就已經是水到渠成。

    另外沒有任何史書記載跟楊玉環有什麼關係,不要瞎想,安祿山一個四十多歲的胡人,審美觀不一定跟唐玄宗一樣。

    安史之亂安祿山叛變原因很多,歸納簡言之為,寫多了也沒人看:

    1、安祿山見識了開元盛世的長安繁華,滋長了覬覦皇權氣吞江山的野念。

    2、安祿山遇上了胡將節度的政策機會,擁有了內附胡族割據地方的實力。

    3、安祿山逮到了不學無術的宰相執政,預備了清理君側誅殺逆臣的口實。

  • 3 # 團長體育

    安祿山為何會反叛?

    首先主因,性格使然。

    安祿山為人狡黠奸詐,兇狠毒辣,善揣人意(從拜楊貴妃為乾孃即可看出一二),長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史箤幹(史思明)一同長大,如同兄弟,兩個人都以兇猛善鬥聞名。

    安祿山表面上裝得呆頭呆腦,其內心則狡黠異常。他的命部將劉駱谷常駐京師,專以窺測朝廷內情,一有動靜則飛馬報訊,故范陽雖距京師有數千裡之遙,但安祿山對朝廷的情況卻瞭如指掌。 其時天下承平歲久,玄宗春秋漸高,嬖倖豔妃,驕情荒政,李林甫獨專大權,綱紀大亂。安祿山“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於是安祿山表面上對玄宗忠誠無二,暗中作謀反準備。

    其次李林甫死後,無人能制服安祿山

    安祿山善於拍馬屁,將玄宗哄得服服帖帖,對滿朝文武倨傲無禮,任意侮慢朝臣,唯獨畏懼李林甫一人。只要李林甫開口說話,雖值盛寒之時,安祿山也不免冷汗淋漓。李林甫問安祿山任何事情,安祿山絲毫不敢隱瞞,將李林甫奉若神明。

    安祿山曾對親近之人說:“我安祿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當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對李林甫的忌憚之心可見一斑。這話也道出了當時的局勢:天子忙於享樂,朝政則盡為李林甫把持。

    所以安祿山本就性格奸詐,在加上玄宗貪戀美色不問朝政,李林甫死後無人能制服安祿山,後來的楊國忠也與他關係惡化,這一系列原因都促成了安祿山的反叛。

  • 4 # 殘月枕夢

    如果你是安祿山,處在那個時代,擁有那個實力你也會反叛。

    李隆基後半段整治生涯昏庸不堪,自天寶以來內閣政治鬥爭持續不斷,安祿山又善於韜光養晦,提高自己在地方上的影響了,增加自己的實力,從外部環境和內部力量上都有了與中央一決雌雄的條件,必然將會反叛。

    現在很多人說,安祿山之所以反叛,是楊國忠嘟嘟逼人造成的,楊國忠只是提前讓這場戰爭上演了,沒有楊國忠安祿山也照樣會反叛。更有甚者認為安祿山反叛是為了他的乾媽楊貴妃,把盛唐覆滅的責任歸咎於楊貴妃頭上,是何等的滑稽?自古紅顏多禍水?讓一個女人去承擔一個時代的錯誤是不科學的,也是沒道理的。

    安祿山反叛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因為安祿山善於經營致使自己的實力大增;二是因為唐玄宗後期政治昏聵,任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朝政,政局高層為了個人利益內鬥嚴重;三是邊疆民族矛盾突出。接下來細說。

    一、安祿山一人兼平盧、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又兼河北採訪使等職。節度使本來是一個武官,最初主要負責管理排程軍需、軍事防禦、屯田事務,不過問民政。但後來節度使也漸漸過問民政,特別是天寶後,又多兼任採訪使,掌管本地區司法及官員監察權力,這樣一來節度使便成了地方上的最高長官,集軍、民、財權於一身。最後,唐玄宗甚至給予安祿山無限制的人事任免權力。安祿山獲得人事任免權利後,一次性提拔五百多人為將軍,還罷免了三十二個漢族將領,以這樣的方式向下轄軍隊昭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安祿山管理的三鎮地域遼闊,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士兵多是奚、契丹、同羅等少數民族,能征善戰,現在中央連人事任免權利都交給了安祿山,那拿什麼去控制安祿山?

    二、造反的陰謀不是一天養成的,安祿山對朝廷把脈準確,知道大唐積瘤已久,難以抵擋自己。首先,十幾個邊鎮共傭兵四十九萬,而中央只有二十萬禁軍,天寶十一年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又在怛羅斯之戰損兵折將,中央也難以很快集合軍隊對付安祿山。其次,玄宗即位初,能選賢任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等入朝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堂充滿朝氣,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等到李林甫拜相後,把持朝綱19年,排除異己、閉塞視聽,怕別人取代自己甚至弄出來“野無遺賢”這樣的晴天白日大夢話,接任者楊國忠,沒有李林甫的政治才能,卻也是嫉賢妒能的主,只會曲意逢迎、拍馬屁。李林甫、陳希烈、溫吉、楊國忠這些中樞首腦只顧著打擊政敵,維護自己的利益,把國家的利益拋到九霄雲外了。唯一能抵擋安祿山的哥舒翰,全力抗敵的同時,還要時時刻刻與楊國忠鬥智鬥勇,怕楊背後給他放冷箭。所以,當安祿山舉起:“奉皇帝詔書,誅殺楊國忠”的大旗時,很多人還以為是真的。

    三、無法忽視的民族矛盾。隋唐以來,河北北部雜居著許多契丹、奚人,李世明時期,突厥人也遷徙於此。漢族和他們習俗不同,他們之間又沒有文化認同,相互歧視、甚至仇視,安祿山正是利用這一點,拉攏少數民族,作為反唐主力,在天寶十三年一次提拔契丹、奚等兩千五百人任將領和中郎將,安祿山在少數民族心中被稱作聖人。

  • 5 # 蔡駿

    根據《唐書·兵志》記載:唐初,天下共六百三十四府,在關內一道的,倒有二百六十。這時中央兵力很強。當時戍邊的將士也是朝廷派人輪班值日,這些將領也不會擔任很久,不會一人兼顧好幾個地方,即使立了大功,也不會做到元帥。在唐高宗武則天時,征伐減少,不怎麼用兵,兵法就漸漸壞掉,導致戍邊的兵力不足,就募兵守邊。

    玄宗時期設定十節度經略使。他在位很久,開始寵愛武惠妃,繼而又是楊貴妃,軍國大事常常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宰相。而李林甫的妒忌心超強,怕邊將能人入朝廷擔任宰相,就對玄宗說可以用胡人做元帥,這是在唐初沒有的事。這時,戍邊的募兵就有名無實了,而邊疆的節度使出現一人而兼統數鎮,十幾年不換人的,邊兵從此壯大起來。

    安祿山野心勃勃,反心已久,只是李林甫任宰相,十分畏懼,加之玄宗對他百般寵信,一直猶豫不動。當時安祿山擔任平盧、范陽、河東三兵鎮節度使,手握八萬三千九百人兵力。他一邊強大起來的奚、契丹打仗,一邊招攬這些人來補充自己的兵力,練就範陽精兵。

    等到李林甫一死,楊國忠透過楊貴妃的關係,擔任宰相。楊國忠上臺後,處處和安祿山反著幹,跟玄宗說,安祿山一定會造反,玄宗根本不信。怎麼辦?只能就激將法,處處跟安祿山作對,以此激怒安祿山,逼他造反。

    結果安祿山就起兵造反了,玄宗如夢初醒。內地沒有儲備的兵力,趕緊讓河西節度使封常清去招募兵力抵抗,但是小白兵怎麼能抵抗百鍊的精兵,所以,很快河南、河北都失陷了。安祿山順利在洛陽稱帝。

    洛陽失陷後,封常清逃到潼關,結果被玄宗殺掉,代之以哥舒翰,哥舒翰堅守,楊國忠又催他出戰,結果大敗,潼關失守,玄宗不得不出逃四川。走到馬嵬坡時,將兵不走了,為什麼呢?氣不過啊,大唐江山都被姓楊的一家給毀了,楊貴妃得寵時,還有她的三個姊妹都出入宮禁,驕奢淫逸得不行,後來楊國忠也是這樣,軍民心上,怨恨已久。將士們就逼著玄宗把楊國忠和楊貴妃都殺掉,解了心頭之恨,才繼續走。

    從玄宗這一邊的將士也可以看出,當時矛盾已非常尖銳,玄宗又對形式判斷錯誤,而安祿山一邊倒是軍事上有優勢。但是至唐朝死命的,實在還不是藩鎮之兵,而是所謂的“禁軍”。

  • 6 # 秦野雁

    生在“開元盛世”是一種幸運,日子富足,誰願意反叛?這事還得從頭說起。唐朝是個群相制的朝代,不管哪個皇帝任期,下面都宰相成群。怎樣才能成為宰相呢?鎮守邊關就是一種渠道。鎮守邊關的節度使,如果軍功卓著可直接升為宰相。李林甫害怕這些節度使升為宰相後威脅到自己,就向唐玄宗建議大量啟用胡人為節度使。因為胡人出身低賤,即使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入朝拜相。玄宗素來顧忌邊將結成朋黨,就同意了李林甫的建議。最後,安祿山,史思明,高仙芝,哥舒翰等胡人將領被提拔為節度使。

    這樣,安祿山出場了。安祿山是營州胡人,本性康,名軋犖山,父親早亡,母親再嫁給突厥人安延偃後,才改名安祿山。因偷羊和討伐契丹失敗,時任幽州節度使的張守珪見他胖的可愛,不忍下手,把他交與朝廷處理。宰相張九齡覺得他這樣的性格遲早會有異心,然而玄宗見他外表忠厚便赦免了他。兩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權力可以決定人生死的重要性。

    於是,安祿山用他忠厚的外表裝飾開始向權力中心靠近。由於他很會獻媚阿諛,討的玄宗喜愛,又被楊貴妃收為義子,開始營造個人發跡的政治環境。

    這時,李林甫和楊國忠的利益之爭愈演愈烈。由於李林甫對安祿山的心裡掌握的又準又狠,這讓安祿山對李林甫又敬又怕。而楊國忠在他心裡就是個流氓小人,壓心裡就看不起楊國忠。因為對李林甫的害怕,所以他和楊國忠密切合作誣陷李林甫。李林甫病死後,楊國忠和安祿山又分道揚鑣,由於懼怕安祿山的勢力,楊國忠搬來了同為胡人的安祿山的死敵哥舒翰一起對付安祿山。有了哥舒翰的支援,楊國忠做起事來底氣十足很多。

    楊國忠有門害人絕技屢試不爽,就是誣陷別人造反。造反對於每個皇帝來說都很害怕,也很頭疼,一般都寧可信其有絕不信其無,而且會及時從重處理的。李林甫就是被他這樣搞掉的。李林甫死後,楊國忠還汙衊李林甫曾經準備造反,並拉來了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作偽證,玄宗信以為真,削去了李林甫生前的所有官爵,家產充公,子孫流放。可憐李林甫跟隨皇帝,幾十年和諧相處,最後如此下場。

    楊國忠把這門絕技又用在了安祿山身上。但是安祿山也是個聰明人,他深受玄宗信任,偏偏不上他的當。楊國忠對安祿山幾次誣陷都以失敗告終。楊國忠見不能從玄宗那裡搞倒安祿山,就決定逼安祿山造反。

    楊國忠接連殺了好幾個安祿山留在京城的親信,楊國忠開始動手了,這下把安祿山逼到懸崖邊,退無可退了。本來打算玄宗之後再反叛的,被楊國忠這麼一鬧,只有提前了。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打著“誅討楊國忠”的旗號在范陽起兵叛亂。

  • 7 # 我本善良214619249

    安祿山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挺有名氣,不僅是唐玄宗對他信賴有加,安祿山本人似乎與楊貴妃也有那麼一些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關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外掌軍權,內泡貴妃,眼看他樓塌了,歇菜了,親子背叛,身首異處。這哥們的一生堪稱傳奇,足以稱之為 一代梟雄!一 身材如豬,身手如猴史料記載,安祿山體重達330斤,可以想象,這不是一個人啊,簡直就是一個球啊!每次換衣服的,都需要好幾個人幫忙,估計他低頭是看不到腳的,面見皇帝的時候中途也需要換馬,因為馬都受不了他的體重,可見他的噸位多麼嚇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安祿山雖然巨胖無比,但他跳舞竟然很厲害,史稱,作胡旋舞帝前,乃疾如風。這就是人家的天賦了,我雖然胖,但我能高速飛舞,這就是現代版的野球場靈活大胖子!二 平步青雲,色膽包天安祿山跟許多大人物一樣,從小苦哈哈出身,估計寄人籬下,食不果腹之類的都深有體會,發跡後,為了自己的前途,貪汙受賄,中飽私囊的事情也沒少幹,秀忠誠啊,表忠心啊也是做的天衣無縫,最後竟然堂而皇之的拜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貴妃為養母,也是千古奇聞了,放得下架子,捨得下臉面,順其自然的唐玄宗就是他養父了,更誇張的是,安祿山似乎與他所拜的養母楊貴妃,似有不倫之情,基隆兄好像也知道,竟然不管不問,我也是醉了。三,屌絲逆襲,身死敗亡當然,安祿山不是沒有對手,當朝宰相楊國忠就是他的死對頭,雖然倆人都不是什麼好鳥,但都想置對方於死地,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的名義發動了安史之亂,竟然逆襲成功,自立為帝,但好夢不長,他因身體極度肥胖,飽受瘡痛的折磨,最後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所殺!安祿山反叛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1.野心膨脹,貪慾所致安祿山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小時候的困苦經歷,讓他覺得只有掌握更大的權力才能有繼續活著的動力,所以嘍,幹掉皇帝,我就是皇帝,幹了!2.玄宗昏聵,朝政動亂李隆基很有意思,智商情商一流,即位初期,雄才大略,朝政清明,後期則是昏聵無能,任人擺佈,矛盾點極為突出的一個人,他給了安祿山無以復加的寵信和權力,刺激了安祿山的蓬勃野心,這也是安祿山反叛的間接原因。3.因為愛情?這點不好肯定,只是一家之言,就是覺得安祿山反叛的原因中,有楊貴妃的緣故,誰知道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有沒有感情呢?可能還有楊國忠的逼迫,史思明的鼓動等等,不一而論。

  • 8 # 綺閣書生

    安祿山(703至757),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其父早亡,隨母改嫁突厥之安氏將軍。因部落破落離散,安祿山便與繼父之子第幾人出/逃,並改姓安。

    安祿山會起兵反叛,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和條件。依舊當時的情況來看,安祿山本人陰險狡詐,兇狠毒辣,善於揣摩人心,長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區,史思明也是一同長大情同手足,兩個人都以兇猛善鬥聞名。

    從外部條件來看,貌似強大的開元盛世,其實暗藏許多政治隱患,唐玄宗李隆基一味寵幸楊貴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奸臣李林甫,楊國忠(楊玉環堂兄)先後為相,搞得朝政腐敗,怨聲載道。

    再加上楊國忠與安祿山素來不合,楊國忠曾想找機會除掉安祿山,安祿山一直耿耿於懷,等到安祿山做到范陽,平盧,河東三處節度使時,安已經成為藩鎮割據的霸主了,唐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殺進京師,唐玄宗李隆基帶領楊貴妃等人倉皇出逃,亂軍殺死楊國忠,侍衛逼玄宗賜死楊貴妃,可憐千古美人,在去西川的途中(馬嵬坡)香消玉殞,這就是唐史上的“安史之亂”。

  • 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安祿山 安史之亂是唐代歷史的轉折點,素為學者所關注。但目前傳世文獻中關於安史之亂的記載,大體本自唐王朝的正統立場,將安史政權斥為叛偽,其論述帶有鮮明的尊唐貶燕色彩。

    中國古代正史的撰述,本來就帶有建構王朝政治合法性的目的,採用某一王朝的正統立場本是常態。正如陳寅恪先生所指出的那樣,為何在安史亂平之後,河朔三鎮得以長期自立於唐廷之外,形成長安與河北之間的政治對立,為何河朔地區此後一直保有尊崇安史的習俗,形成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文化風貌,要解釋這些關涉到中晚唐政治、文化變遷的重要問題,仍需上溯到對安史叛亂爆發時基本支援力量的構成、河北地區的社會結構與民眾心理等問題的探討。

    此時唐朝內部統治也十分混亂,安,史二人擁兵自重必然對權力有所追逐是很正常的事!

  • 10 # 劉大媽說三農

    話說開元年間的某一天,當著唐朝皇帝的李隆基,擁著豐腴滑潤的楊貴妃,正在享受美好人生,卻傳來了一個天崩地裂的訊息。備受皇恩眷顧,還當著楊貴妃"乾兒子"的安祿山,居然放著好好的范陽節度使不做,居然起兵造反了!百思不得其解的玄宗皇帝,氣的淚都流出來了,朕待你可是不薄,玉環和你的事兒朕都沒有追究,你這可是欺人太甚,不光要睡朕的美人,還要奪朕的江山!

    不過令人感到弔詭的是,安祿山起兵還是有名堂的,他打出的旗號居然是要討伐楊國忠。很多人就會問了,這楊國忠到底做了怎樣的事情,使得安祿山對他恨之入骨?原來他們倆之間還有一段權力爭鬥故事。早年的他生活在突厥部落,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於是就跑去邊境偷羊吃,沒想到他居然偷的是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羊,結果羊沒偷著,反而被人家抓去要暴打。

    他表示自己能夠為張守珪抓來俘虜,還帶著自己的好兄弟史思明。後來就在張守珪手下效力,併成為了他的義子,由此踏入官場。為了打通仕途通道,他在打點朝中大臣的時候,還把眼睛瞄上了當朝最紅的貴妃楊玉環,可是這楊貴妃什麼也不缺,該如何是好呢?為了能夠升官發財,他臉都不要了,居然請求給比自己小16歲的楊貴妃當養子。楊貴妃正愁著膝下無子,因此也並沒有反對,而玄宗皇帝也想籠絡這個手握重兵的外臣,於是就同意了。

    在朝裡有了當今天子和楊貴妃的撐腰,他的仕途就像坐了火箭一樣的飛速。我們知道唐朝中期的節度使,已經是一個權力大的沒邊的官職了。但他倒好,居然一個人就佔了三個地方的節度使!他在朝中這樣走紅,卻引起了楊國忠的不滿。他覺得這安祿山不過是個蠻夷外族,也不過是楊玉環的養子,根本沒有血緣關係。而自己既是當朝宰相,又是楊貴妃的族兄,因此他對這個安祿山相當不感冒。

    不過他也僅是不感冒而已,而安祿山卻是完全地看不起他。這讓楊國忠勃然大怒:自己一介宰相,雖然是新任的,但你這節度使也太不像話了吧。於是他就想著在皇帝面前,給這安祿山下點眼藥水。他跑到皇帝跟前說這安祿山素懷異志,可能要造反。當時的安祿山才剛剛爬到皇帝腳前,正是受寵的時候,也許他會居功自傲,但謀反之心卻真的是查無實據的。

    對於玄宗皇帝的置之不理,楊國忠就又生出了一條詭計,他對皇帝說:"你不是認為他不會反叛嗎?你召他進京,看他敢不敢來。"沒想到這楊貴妃卻不幫族兄,幫了自己的養子,她差人告訴了安祿山事情的前因後果。安祿山當即進京,跪在玄宗皇帝面前痛哭流涕,玄宗皇帝一看,這樣子也不像是要造反哪!時間一長,皇帝面前的兩個紅人就斗的不可開交,結果逼的安祿山起兵造反,他既已立下反唐之志,就要找個合理的藉口,於是就把他與楊國忠的私人恩怨搬了出來。後來,大唐士兵先是殺死了罪魁禍首楊國忠,而後縊死了楊貴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手抄報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