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啄木鳥405
-
2 # 歷史上哪些事
韓信(公元前231年一前196年),江蘇淮陰人,漢朝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軍事家。韓信出身低微,以超越的軍事天才在垓下擊滅項羽楚軍,幫助劉邦建立大漢朝,他傳奇故事很多,曾把將、相、王、候職位擔任一遍,因功高震主受到劉邦的猜疑,被呂后蕭何設計而慘死長樂宮。韓信被後人稱為“兵仙神帥”,其曲折的故事,也創下了不少的成語。
有關他的成語達30多個,胯下之辱,一飯千金,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背水一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推陳出新,戰無不勝,解衣推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勳冠三傑,國土無雙,婦人之仁,功高震主,兵仙神帥,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等。
最讓我喜歡的是一飯千金,話說韓信出身貧寒,父母早逝,家中無靠,只過著討飯日子,弄的四鄰八鄉的都厭煩他,一連好幾日討不著飯是經常的事,餓的骨瘦如柴,他就天天去淮河邊釣魚衝飢,有一位經常去淮河洗絮的老婆婆,看到他可憐他,經常拿些飯菜給他吃,韓信非常感激,對老婆婆說:“以後我要好好的報答您。”老婆婆說:“你連自己都養活不起,怎麼報答我,我不要你的報答,只希望你自強自立”。韓信聽後非常羞愧,從此練武讀兵書,立志幹番大事,後來投靠劉邦,立下赫赫戰功,封為楚王,封地再他家鄉,韓信到達家鄉找到老婆婆,並賜老婆婆千金錢財。
韓信知恩圖報,身居高位還念念不忘,自己的救命恩人,用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的胸懷報答恩人。這樣感人的故事,值的我們現代人去深思,在金錢權力的利益下,還有多少人能做到一飯千金呢? -
3 # 阿海記錄生活點滴
韓信廟有一幅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可以說非常精道地總結了他的一生。
韓信(前231—前196),是秦末漢初偉大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他是江蘇淮陰人。他曾任漢軍大將軍,西漢王朝左丞相,齊王,趙王,淮陰侯。他佐劉邦逐鹿群雄,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在山東濰水打敗並殺掉項羽手下第一大將龍且(ju),最後垓下一戰大敗項羽,逼項羽烏江自刎。可以說劉邦的天下基本是韓信打下來的。其功煌煌,因而功高震主,最後被呂后誅殺,只留下《韓信》兵法三篇和諸多和他有關的成語。
“一飯千金”“胯下之辱”
韓信出身淮陰貧寒之家,好讀書,儒冠而佩劍,打扮得不倫不類。母死,他窮得幾乎埋葬不起,就胡亂草蓆一裹,選一高曠無主的荒地埋了母親。淮陰市井中有一無賴少年罵他說:看你小子也人高馬大的,戴讀書的帽子還身上佩劍,你如有膽量就拿劍刺我,如不敢,哼,那就從這兒鑽過去,說罷,傲慢地岔開雙腿。韓信盯著這無賴屠戶,最後還是從屠戶胯下鑽過去,這就是“胯下之辱”,後來人們常說的韓信鑽褲襠這事。韓信時常在市井中、河邊遊蕩,飽一頓飢一頓,河邊洗衣老太婆看他餓得可憐,常分自帶幹糧給他吃,韓信也不客氣,吃得時間長了,對老太說我將來要報答你,老媼笑曰,我只是可憐你,哪個要你報答來!後來韓信被封淮陰侯衣錦還鄉,找到老太婆賞以千金報答,這就是“一飯千金”之由來,又找到當年那個汙辱自己的屠戶,任命屠戶做了捕盜的官。韓信的忍性之高度量之大還有知恩圖報的個性顯現無遺。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多多益善”“推陳出新”
陳吳首義,天下騷然,韓信側身義軍,陳吳死投項梁,梁歿歸項籍,不得重用投漢王劉邦,只得到看管糧倉的小官,他提出推陳出新的管理方法。但韓信大才如此小用,悒悒不得志,乘月夜逃走,幸得深知他的蕭何把他追回來。劉邦罵蕭何說,你竟然也逃走了!蕭何說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劉邦罵罵咧咧,逃走的軍官多了你也沒去追,今單單去追一個小小倉吏韓信,豈有此理?蕭何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如想爭奪天下,非拜韓信為大將不可,如僅僅甘於做漢王,有臣等足矣。劉邦沉思良久,答應蕭何的請求,擇日築壇拜韓信為大將,經一段時間的整軍修武,韓信出謀給劉邦,明地裡修復已被劉邦來時燒斷的棧道以麻痺項羽,暗地裡兵出陳倉,還定三秦,這樣,劉邦除了原有地盤漢中,新添了關中這一戰略要地。所用策略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初,劉邦對話韓信說,我能帶多少兵,信曰十萬。劉邦問你呢?信曰如臣則多多益善,就是越多越好。這小子也夠狂的。
“十面埋伏”“兔死狗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分油”“置之死地而後生”
韓信拜大將後,日夜操練,兵馬嫻熟,每日點兵時,韓信讓士兵分別三人一排站一次,五人一排站一次,最後七人一排,這樣士兵人數已瞭然於胸了,有人不信,校之實際,韓信點兵次次準確無誤。其實韓信還是個數學家,他用的是“餘數定理”。(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整半月,除百0
五便得知)。所以韓信能立馬分油,點兵時間大大縮短,和他數學知識精深分不開。韓信取得劉邦信任後,大刀闊斧,天馬行空般用兵,定三秦,虜魏王豹,破張耳,抓陳餘,收左車,殺趙歇,戰龍且,這樣魏地代地燕趙三齊都被拿下。最後楚漢決戰,包圍項羽,漢兵四面唱起楚地歌謠,用心理戰,徹底從意志上摧垮了項王,一代梟雄項羽聽到四面楚歌,心理崩潰,兵敗自刎。這是公元前二零六年的事。劉邦掃平群雄,登基稱帝。韓信功莫大也,後韓信遭忌被捕後他說了幾句話:“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說得劉邦不好意思殺他,降王位為淮陰侯。韓信帶兵打仗,常常在排兵佈陣時冒險,以激發士兵的激情,想活命就得死戰,謂之:“置之死地而後生”。現在變成淮陰侯,鬱鬱寡歡,劉邦崩後,老謀深算的呂后對韓信是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派蕭何騙韓信進宮,殺死了這位古代傑出軍事家。韓信的成事靠得是蕭何推薦,韓信被殺,誘騙他的人是蕭何,故有成語“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說。生死一知己,就是說蕭何。
當初餓得要死時,是漂母救的他,後來死在歹毒的婦人呂后手中,這這是對聯中所總結的存亡兩婦人。
斯人已矣,英名常在!斯人歿矣,故事常存!
我最喜歡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一成語,有激勵的作用。
-
4 # 是龍就上天
少年韓信,十分不幸,父母雙亡後,生活很是困苦,常靠浣紗婦人接濟,遭到旁人白眼。韓信毫不理會,仍腰挎寶劍昂首過市......
某日,迎面遇屠夫,屠夫羞辱道:終日寶劍傍身,裝什麼俠士?敢殺我嗎?若不,從我胯下鑽過......韓信未抬頭,也未言語,匍匐於地俯身從胯下而過,招至眾人鬨笑……後韓信飛黃騰達拜將封王,衣錦還鄉後厚待屠夫,美談至今。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和韓信有些類似,楊志因落難賣刀,遭潑皮牛二無理糾纏,未按壓怒火殺了牛二,吃上官司後厄運相伴,相比韓信,楊志卻少了內函差之甚遠。
伍相吹簫吳門,韓信寄食於漂母,有大志的人苦經磨難,不會自暴自棄,也不會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是平和心態,機會一到一飛沖天……
再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初為劉邦謀士,極有才能,深得劉邦重用,成為心腹。話說韓信在項羽處未得重視,便轉投劉邦,蕭何與其交談中,確認韓信是了不起的軍事人才,準備擇日薦與劉邦。但出人意料的是,韓信乘夜色逃跑,得知情況的蕭何頓時大急,如此了得的軍事奇才,一旦投入敵方,後果不堪設想……急忙躍上馬背,乘月色急追韓信,韓信深為感動,隨蕭何回到了軍營。
劉邦最終聽從了蕭何,在軍中設壇拜將,對韓信委以重任,韓信也不辱漢王劉邦厚望,創立了許多功勳,最後用十面埋伏之計,圍困項羽於垓下,逼迫項羽自刎於烏江,為劉邦統一了江山。
公元前195年,62歲的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后呂雉把持了朝庭,功高震主的韓信,總是呂后一塊心病,乘有大臣告韓信謀反,急召丞相蕭何啇議。後由蕭何騙韓信入宮,呂太后以謀反罪,殺了功勳卓著的韓信。指引道路的是蕭何,終結韓信生命也是蕭何,真是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
5 # 小萌芽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軍隊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垓下殲楚無一敗績。
韓信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與之有關的成語典故非常多:胯下之辱、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戰無不勝、十面埋伏、獨當一面等等。引人注目的典故是胯下之辱和背水一戰。
胯下之辱:《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背水一戰:《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
6 # 小強尋電影
第一就是胯下之辱
這個大家估計都聽過,在韓信還在自己老家的時候,他是很落魄的,沒有錢,經常蹭吃蹭喝,被人看不起。有一次一個屠夫看到韓信路過,就想侮辱一下他說,“你長的是挺人高那大的啊,還拿了一把佩劍,但是有什麼用呢,還不是一點出息都沒有”。
但是韓信沒有理會他,扭頭就走,可是屠夫就不放他走,於是叫他從他胯下鑽過去才放他走,韓信還是沒有說話,鑽了過去。大家都嘲笑他,說他無能,沒用之類的,但是韓信自己知道,他有心中的抱負和理想,他有傑出的才能,所以他必須活著走出去。最後韓信成功了,他的豐功偉績無人可及啊,最後還被封為楚王。
但是他後來回家鄉的時候並沒有找那個屠夫算賬,而是給他加官進爵,獎賞錢財,這一舉動非常聰明,這麼一來誰會相信那個屠夫曾經侮辱過韓信,胯下之辱的事肯定是假的,不然韓信怎麼可能不報復還獎賞他。
第二個就是背水一戰了
當時還是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帶兵12000人去攻打趙國,趙國領軍20 0000人還擊。兩軍兵力十分懸殊,相差有將近18倍啊,韓信將10000人駐紮在河邊弄了一個背水陣,另外兩千是精銳,隱藏起來準備偷襲敵軍後方。
交戰開始,趙國二十萬大軍全軍出擊,韓信等一萬大軍沒有退路,只能拼死戰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然後潛伏的兩千精銳突殺到後方,打亂地方部署,硬生生的被韓信給打贏了。實在是太難以想象,因為兵力相差太多了,而背水一戰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爭之一。
第三個就是一飯千金
在韓信還在鄉下的時候,生活非常艱苦,經常食不果腹,每天都要去捕魚,看看能不能有食物。而有那麼一位善良的夫人,看到韓信可憐,就經常幫助他,給他飯吃,而韓信也非常的感激這位善良的夫人。還說等到以後自己功成名就的時候一定要送一千兩黃金來答謝她。這時善良夫人有點生氣的說:“我幫助你不是為了要你的報答,你過的好就好”。
韓信很感動,不在說這個話了,但是一直記在心裡。後來韓信離開鄉下,施展自己的才能,為劉邦建功立業,創下不是的功勳,最後還被封為楚王,榮歸故里。但是他沒有忘記那個曾經幫助他的那個善良夫人,沒有忘記自己心中許下的承諾,給了那位善良夫人一千兩黃金。而這個成語也被後來的人用來比作非常誠信的人。
-
7 # 南麒子
關於韓信其中“十面埋伏”最具代表性;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 ),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其它與韓信相關的成語有幾十個:
1.胯下之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a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釋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2.勳冠三傑
【出處】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
【釋義】三傑之中,韓信的功勞最大。
3.十面埋伏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釋義】: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4.國士無雙
【出處】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時說其他將領都容易得到,但韓信是國士無雙
【釋義】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5.一飯千金
【出處】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給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後報,韓信衣錦還鄉時並賞賜她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6.背水一戰
【出處】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用背水一戰的計謀,讓士兵沒有退路驍勇作戰,又命潛伏好計程車兵趁機跑到趙國軍營把旗子換成自己方的,趙軍看到旗幟變後誤以為主帥已被擒,瞬間軍心渙散,大敗。這也是韓信的成名之戰。
【釋義】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7.不賞之功
【出處】說的是韓信在戰爭中功勞
【釋義】形容功勞極大。
8.置之死地而後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釋義】: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9.拔旗易幟
【出處】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
【釋義】比喻取而代之。
10.解衣推食
【出處】項羽派人來勸說韓信背叛劉邦時,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怎麼能背叛呢?
【解釋】推:讓。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11.功高震主
【出處】指的是韓信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
【釋義】: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12.婦人之仁
【出處】同樣是韓信評價項羽時所說,說項羽婦人之仁。
【釋義】仁: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13戰無不勝
【出處】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
【釋義】指的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強大,百戰百勝。
14.兵仙神帥
【出處】:明·茅坤《史記鈔》:“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釋義】: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
15.推陳出新
【出處】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溼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
【釋義】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並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多指繼承文化遺產)。
16.略不世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釋義】:謀略高明,世間少有。
17.人心難測
【出處】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說張耳與陳餘兩人為刎頸之交,後來兩人翻臉。
【釋義】人的內心難以探測,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多用於貶義。亦作“人心莫測”。
18.伐功矜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釋義】: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19.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出處】韓信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指明要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從此得以發跡,最後韓信之死也是因為蕭何獻計給呂后,還親自騙韓信到長樂宮被殺。故有此說。
【釋義】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20.肝膽照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釋義】:比喻以真心相見。
-
8 # 94310417小云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上用兵最多十萬劉邦大怒,言耳何以被擒,韓信言上善代將故而大喜。韓信第一計,明修棧道,暗渡陳蒼,胯下之辱成就了韓信。背水一戰令人可笑,但士必死信心,以一當百,大敗齊軍。破斧成舟,十面埋伏。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登臺拜將。蕭何月下追韓信。衣錦還鄉,,,,,,
-
9 # 多雲sky
我最喜歡背水一戰,這個成語最經典地反映了韓信作為軍事家的有勇有謀,孤注一擲的魅力。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數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趙國。成安君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佔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井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餘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訊息後,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紮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後方埋伏,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其餘漢軍吃了些簡單幹糧後,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綿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結果韓信背水列陣,鼓勵手下將士絕地反擊,大敗趙軍,一舉大勝,這就是名垂古今的背水一戰的故事!
-
10 # 待吾採橘歸
胯下之辱
一飯千金
推陳出新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背水一戰
十面埋伏
功高震主
多多益善
鳥盡弓藏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深入瞭解韓信是因為遊戲,喜歡英雄機制帥氣的外表,後面瞭解一些關於韓信的典故,分享給大家
-
11 # 妖大就是仙
韓信將兵多多亦善,此語出自韓信謂主上劉邦將兵十萬,人謂韓信曰,你何如?韓信曰:多多亦善。意,多少兵我都帶得了。韓信的“隔山買牛”實則是:二元一次方程。若用四則來算實在是有些困難了。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最後一次,前兩次是另有其人,韓信裝傻,一次頂風尿尿,二次在墳墓上睡覺,頭下腳上。來追者一看韓信不作人樣作罷。
回覆列表
韓信廟有一副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可以說非常精道地總結了他的一生。
韓信(前231—前196),是秦末漢初偉大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他是江蘇淮陰人。他曾任漢軍大將軍,西漢王朝左丞相,齊王,楚王,淮陰侯。他佐劉邦逐鹿群雄,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在山東濰水打敗並殺掉項羽手下第一大將龍且(ju),最後垓下一戰大敗項羽,逼項羽烏江自刎。可以說劉邦的天下基本是韓信打下來的。其功煌煌,因而功高震主,最後被呂后誅殺,只留下《韓信》兵法三篇和諸多和他有關的成語。
“一飯千金”“胯下之辱”
韓信出身淮陰貧寒之家,好讀書,儒冠而佩劍,打扮得不倫不類。母死,他窮得幾乎埋葬不起,就胡亂用草蓆一裹,選一高曠無主的荒地埋了母親。淮陰市井中有一無賴屠戶少年罵他說:看你小子也人高馬大的,戴讀書人的帽子身上還佩劍,你如有膽量就拿劍刺我,如不敢,哼,那就從這兒鑽過去,說罷,傲慢地岔開雙腿。韓信盯著這無賴屠戶,最後還是從屠戶胯下鑽了過去,這就是“胯下之辱”,後來人們常說的韓信鑽褲襠這事兒。韓信時常在市井中、河邊遊蕩,飽一頓飢一頓,河邊洗衣老太婆看他餓得可憐,常把自帶的幹糧分給他吃,韓信也不客氣,吃得時間長了,對老太說我將來要報答你,老媼笑曰,我只是可憐你,哪個要你報答來!後來韓信被封淮陰侯衣錦還鄉,找到老太婆賞以千金報答,這就是“一飯千金”之由來,又找到當年那個汙辱自己的屠戶,任命屠戶做了捕盜的官。韓信的忍性之高度量之大還有知恩圖報的個性顯現無遺。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多多益善”“推陳出新”
陳吳首義,天下騷然,韓信側身義軍,陳吳死後他投奔項梁,梁歿歸項籍,不得重用轉投漢王劉邦,只得到看管糧倉的小官,他提出“推陳出新”的管理方法。但韓信大才如此小用,悒悒不得志,在月夜下逃走,幸得深知他的蕭何把他追回來。劉邦罵蕭何說,你竟然也逃走了!蕭何說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劉邦罵罵咧咧,逃走的軍官多了你也沒去追,今單單去追一個小小倉吏韓信,你就去追了,豈有此理?蕭何說,千軍易得,國士無雙,你如想爭奪天下,非拜韓信為大將不可,如僅僅甘於做漢王,有臣等足矣。劉邦沉思良久,答應蕭何的請求,擇日築壇拜韓信為大將,經一段時間的整軍修武,韓信出謀給劉邦,明地裡修復已被劉邦來時燒斷的棧道以麻痺項羽,暗地裡兵出陳倉,還定三秦,這樣,劉邦除了原有地盤漢中,新添了關中這一戰略要地。所用策略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初,劉邦對話韓信說,我能帶多少兵,信曰十萬。劉邦問你呢?信曰如臣則多多益善,就是越多越好。這小子也夠狂的。
“十面埋伏”“兔死狗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分油”“置之死地而後生”
韓信拜大將後,日夜操練,兵馬嫻熟,每日點兵時,韓信讓士兵分別三人一排站一次,五人一排站一次,最後七人一排,這樣士兵人數已瞭然於胸了,有人不信,校之實際,韓信點兵次次準確無誤。其實韓信還是個數學家,他用的是“餘數定理”。(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整半月,除百0
五便得知)。所以韓信能立馬分油,點兵時間大大縮短,和他數學知識精深分不開。韓信取得劉邦信任後,大刀闊斧,天馬行空般用兵,定三秦,虜魏王豹,破張耳,抓陳餘,收左車,殺趙歇,戰龍且,這樣魏地代地燕趙三齊都被拿下。最後楚漢決戰,包圍項羽,漢兵四面唱起楚地歌謠,用心理戰法,徹底從意志上摧垮了項王,一代梟雄項羽聽到四面楚歌,心理崩潰,兵敗自刎。這是公元前二零六年的事。劉邦掃平群雄,登基稱帝。韓信功莫大也,後韓信遭忌被捕後他說了幾句話:“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說得劉邦不好意思殺他,降王位為淮陰侯。韓信帶兵打仗,常常在排兵佈陣時冒險,以激發士兵的激情,想活命就得死戰,謂之:“置之死地而後生”。背水一戰即是這種情況。現在變成淮陰侯,鬱鬱寡歡,劉邦崩後,老謀深算的呂后對韓信是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派蕭何騙韓信進長樂宮,殺死了這位古代傑出軍事家。韓信的成事靠得是蕭何推薦,韓信被殺,誘騙他的人也是蕭何,故有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說。生死一知己,就是說蕭何。
當初餓得要命時,是漂母救的他,後來死在歹毒的婦人呂后手中,這這是對聯中所總結的存亡兩婦人。嗚呼!
斯人已矣,英名常在!斯人歿矣,故事常存!
而我最喜歡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一成語,為其有激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