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嘴鷗

    狄公確實是武周時期一位極其優秀的政治家,他的故事很有傳奇性。有關狄仁傑是不是神探的問題,我可以肯定的表示,是的。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就是說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最高法院院長)期間,一年審理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次,沒一個上訴的。這說明狄仁傑確實是相當有本事的,雖然不像小說和電視劇裡演得那種福爾摩斯式的神奇,但在斷案方面,他的本事委實不小。

    狄仁傑一生曾四處宦遊,擔任過不少地方官。在他擔任寧州刺史時,當地百姓自發地為他樹立了一座功德碑。巡查的御史來到寧州,感嘆道:“來到這隻要看到這塊碑。狄大人當年的善政也就可想而知了啊!”

    而這只是他人生中被人立的第一塊功德碑。他這一生因為做好事被百姓立了到底多少碑,估計他自己也算不過來。在豫州,他拯救了被無辜株連進叛亂的普通百姓近千人,這些人死裡逃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狄仁傑立碑;在魏州,他將被前任地方官以守備契丹人為名驅趕的百姓全部請回,並且表示:“敵人還遠得很,而且就算來了,身為地方官我也守土有責,為什麼要株連百姓!”這些百姓回到家園的第一件事,也是為狄仁傑立碑。

    而他一生對於唐朝最大的功績,就是在他的說服下,武瞾終於下定決心,將兩個幾乎和她反目的兒子重新重視起來,並且把唐朝的江山還給老李家。如果沒有狄仁傑,日後是否還有偉大的“開元盛世”,都很難說。

    如果要評選唐朝最厲害的宰相,也許狄仁傑比不上房、杜、宋、姚,但要是比唐朝最得人心的官員,非狄仁傑莫屬!

  • 2 # 楚風清清

    狄仁傑是整個唐代乃至整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宰相。他是忠臣也是耿直之臣,於國於民都有大貢獻,一般這樣的忠臣很難有完好的結局,但是狄仁傑憑著他高超的智慧,得到武則天的禮遇,尊之為國老,善始善終,很不簡單。

    但是,狄仁傑人品端方,絕不會自甘下流,而武則天身邊也不缺少小鮮肉,也不會看中狄仁傑。

  • 3 # 趣觀歷史

    謝邀。一提起狄仁傑這個名字,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他是個神探,很少有人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原本的身份是唐朝宰相。之所以這一點被大家忽視,自然與《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息息相關,不過在追劇之餘,也不免引人思考,這位盛唐宰相,為何給後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破案才華而不是治國之能呢?

    ▲《神探狄仁傑》劇照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一生歷經太宗、高宗和武週三朝,從不受重用的地方小官做起,到後來的曾兩次出任宰相,不管是身居何處,他都是不畏權貴,忠誠輔佐君主,特別是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他很受重用,他也是珍惜機會適時地向武則天諫言,舉賢不避親、也不避仇,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好,特別是武則天的晚年,他極力的勸誡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將天下又還給了李家,所以李氏重掌皇權後對他極為感激。

    雖然他是個很稱職的宰相,但是他更聞名於世的還是在律法方面的特長。根據《舊唐書》記載,他並不擅長八股文,所以科舉是走的是明經科的道路,這門科目考的主要就是對經文的記憶能力,所以他中舉以後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只是當了個七品的判佐,後來因為表現優異被提拔到了幷州都督府法曹,這個職位主要就是協助審案的,由此開啟了狄仁傑成為神探的第一步,他在斷案方面的才華逐漸顯現出來。

    ▲李治及武則天劇照

    到了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被提拔為大理寺寺丞,此時的狄仁傑好像是開啟了斷案的神技,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解決了大理寺堆積了幾年的疑難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而且沒有一件是冤假錯案。由此,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慢慢傳了出去,成為了朝廷信賴、百姓敬仰的大法官。

    狄仁傑參與的調查審判的案件中,就出名的一件就是“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案件,權善才是當朝的大將軍,不小心砍了一顆柏樹,要命的是這顆柏樹長在李世民的昭陵旁邊,因為此案牽扯到的當事人一個是皇族,一個是朝廷的大將軍,一個處理不好可能就會冤枉了好人也毀了他神探的名聲,要危險的是會成為皇權的犧牲品。

    ▲唐太宗昭陵

    狄仁傑想要保住無辜的權善才,於是就想方設法做皇帝的思想工作,他一方面搬出律法為準繩,一方面引經據典,說“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如此的理論與情感綜合運用,將唐高宗爭辯的無話可說,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明君他也只得放了權善才。

    ▲《武則天四大奇案》繡像

    由於狄仁傑秉公執法、不畏權貴,所以其法官形象在民間傳得越來越廣,無論是知名度還是讚美度都越來越高,並逐漸被賦予了傳奇色彩。明末清初,小說這一新型的文學形式悄然興起,民間傳說中的清官形象幾乎都被搬進了小說,包公、施公等都成了斷案傳奇小說的主角,其中有本名為《武則天四大奇案》的小說也橫空出世,主角正是狄仁傑。

  • 4 # SeaArm

    狄仁傑

    為唐代幷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高祖狄湛,隨宇文泰西走咸陽;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時期的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

    唐高宗顯慶四年(658年)中明經科考試及第,除汴州判佐。龍朔元年(661年)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於儀鳳元年(676年)一年內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 九月,左衛大將軍權善才和監門衛中郎將範懷義誤砍昭陵柏樹而被下令誅殺,狄公上諫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威懼。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之言使得兩位將軍免遭斬殺,數日後升任侍御史。任職期間恪守職責,彈劾巧媚逢迎恃寵怙權之徒。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造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彈劾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包庇王本立,狄公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遂被定罪朝廷肅然。680年遷度支郎中,唐高宗巡幸汾陽宮,以其為知頓使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徵發數萬人開御道,狄公曰:“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帝聞曰“真大丈夫矣!”

    永淳元年(683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與外族的關係,深得人心,百姓為立生祠垂拱二年(686年),經監察御史郭翰推薦,升任冬官侍郎。[3]四年(688年)二月,授安撫使與司屬卿王及善和司府卿歐陽通,分赴山東河南賑濟災民。六月功成升江南道巡撫大使任內移風易俗。針對吳楚多淫祠弊俗,奏請焚燬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不久返洛陽升文昌右丞[4]九月轉任豫州刺史。時受越王李貞株連者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公知其無辜遂上奏:“此輩鹹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天后聞奏特赦改殺為流穩定豫州,時諸軍節度張光輔恃功大肆勒索,被狄公怒斥殺戮降卒以邀戰功曰“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遂上奏告出言不遜貶為復州刺史,五年(689年)七月內史張光輔為洛陽令張嗣明、罪臣徐敬真誣告下獄,復職入為洛州司馬。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平章事(宰相),開始了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長壽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來俊臣等酷吏誣陷狄仁傑等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狄仁傑等深知酷吏嚴刑拷打成性,寧為陛下賜死,也不願死於酷吏手中,為保全性命,權宜之計立刻招罪曰:“反是實!”仁杰拆下被褥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其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來俊臣接獲密報,遂偽造狄仁傑筆跡寫下《謝死表》上呈女皇。女皇召狄仁傑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弄清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但俱貶為地方官,狄公貶為彭澤縣令。任內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公上奏疏請求賑濟免除租賦上聞從之。並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立生祠紀念其功德。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起義,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三月,清邊道行軍總管王孝傑所部在東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遭遇契丹軍,全軍覆沒,王孝傑跳崖而死。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州市),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縣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任刺史盡趨百姓入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聽聞後,退兵而去。不久,狄仁傑改任幽州都督,獲賜紫袍、龜帶。孫萬榮兵敗被殺,部將李楷固等投降了武周。朝廷大臣因為李楷固等人曾經屢勝周軍,想把他們處死。狄仁傑介入,說服了武則天寬恕並重用了李楷固等人,李楷固平定了繼續反周的契丹人。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狄仁傑調任河北安撫使,與婁師德武懿宗分赴河北各地安撫戰後災民,招納流亡人士,恢復生產。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閏十月,狄仁傑召回朝中,官拜鸞臺(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女皇治理國家大政的左右手賜予紫袍、龜帶,紫袍上書寫“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金字。上奏撤軍西域,封西突厥貴族斛瑟羅為可汗率眾鎮守安西。上不納。[7]

    聖曆元年(698年)二月,太子遲遲未立,武則天有意立侄梁王武三思為太子,狄仁傑以政治人物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勿讓權予侄。曰:“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曰:“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答曰:“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為表示心意,三月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賜武姓,使李唐得以維繫。八月兼納言推薦其子光嗣擔任尚書郎,而狄光嗣很稱職,受到武則天的讚揚,說他堪比春秋時期的祁奚祁黃羊。秋九月突厥南下入侵河北,上命太子河北道元帥、狄公副元帥征討。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不久大敗突厥,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追之不及而還。十月任河北道安撫大使,奏請赦免依附突厥逃竄山澤之民;上聞從之,採取減輕賦稅徭役賑濟,饑民恢復生產,嚴禁騷擾百姓措施,河北穩定。 二年(699年)二月隨武則天巡幸嵩山謁王子晉廟,八月上表廢去安東都護府恢復高句麗政權以不切實際未行。[8]久視元年(700年)正月回朝任內史(中書令),四月武則天辛三陽宮避暑,狄公隨侍有胡僧邀請武則天觀看安葬舍利,狄公跪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遂中道而還。五月隨遊石淙山作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詩,上喜賜宅一所。七月經狄公力救免死之契丹將領李楷固駱務整,率軍掃平契丹獻俘上欲受封狄公拒辭。 閏七月,上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公上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上從之免其役。[9]九月辛丑日(11月11日),狄公病故於洛陽私宅,上聞震悼輟朝三日曰:“天何故奪吾國老如此早?!至此,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尚書右僕射),諡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之為梁國公。

  • 5 # 歷史動車

    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是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漢明帝時期(公元68年)建造,為紀念白馬馱經,遂起名“白馬寺”。

    據傳,梁國公狄仁傑死後棲身白馬寺。狄仁傑不是一個信仰佛教的人,他還曾反對修建寺廟,認為那樣會勞民傷財。可如果沒有皇帝的恩寵,他這個俗人又怎進得了這佛門清淨之地呢?難道真的有曖昧?(誠信互粉永不取關)

    公元700年狄仁傑去世,女皇武則天聽後大聲哭喊道:“朝堂空了”,以至罷朝三日。人們因此開始懷疑狄武二人關係曖昧。

    武則天晚年身體不好,空虛寂寞。打拼了一輩子,也該享受一下生活了。因此,在後宮設立一個“控鶴府”的機構,裡面任職的官員都是男寵及一些不三不四的好色之徒以供女皇那啥(你懂的)。

    “控鶴”意味“騎鶴”,古人將武則天的近幸稱為“控鶴”。

    雖然設立的公開目的是提供有才華的文學作品彙編,但實際就是武則天與男寵們淫樂的場所。因為,武狄二人關係非同一般。因此,後人普遍認為狄仁傑就是控鶴府中的一員?

    武則天對狄仁傑太好了,武尊稱其為狄國老。而且,不讓其行跪拜禮。說:“每當看到你跪拜的時候,朕的身體都會感到痛處”。這是何等的愛護啊!也難怪別人都懷疑他倆有事。

    可僅憑這一點就說狄是男寵也未免太武斷。咱還得說說白馬寺中那座神秘的梁國公墓。

    據傳,這就是武狄二人有曖昧關係的有力證據。可事實如此嗎?

    據專家考證,此並非狄仁傑之墓,墓主是一個叫薛懷義的人,他可是大有來頭。

    薛懷義以前只是個在洛陽街頭賣假藥的騙子,後被千金公主的奴婢相中。奴婢不敢獨自享用,遂獻給公主。公主用後大驚,連說此乃奇人也,吾不敢用。轉手進獻於武則天,並說明此人擁有特殊才能,皇上一定會喜歡。武則天笑納之。

    為使薛懷義方便出入宮廷,便讓其剃度為僧,做起了白馬寺主持,並被封為梁國公。

    菜再好吃也有膩歪的時候。沒過多久,武則天又相中了太醫沈南廟,薛失寵了。

    薛懷義因此妒火中燒,一氣之下火燒“名堂”犯下重罪,被武則天殘忍的殺死在白馬寺。

    為掩人耳目,以梁國公的待遇在白馬寺厚葬薛懷義。

    而狄仁傑後來也被封為梁國公。可狄仁傑是俗人,是不應該葬在白馬寺的。

    白馬寺中的梁國公薛懷義的墓之所以被後人附會成是狄仁傑的梁國公墓,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人們憎惡薛懷義,不想供奉這個淫棍,而情願祭祀狄仁傑這位治國英才。

    因此,白馬寺中的梁國公墓安葬的根本不是狄仁傑,而是另一位梁國公薛懷義。狄仁傑被厚葬白馬寺是因為與武則天有曖昧一說就不成立了。

    武則天晚年精力有限,吐蕃、突厥時常犯邊,繼承人問題也讓她大傷腦筋。此時的武則天急需一位德高望重、才智過人的重臣輔佐她處理朝政,狄仁傑是最好的人選。

    狄仁傑在晚年步入了人生的巔峰,可謂地位尊貴,聲名顯赫。儘管如此,他仍然盡心盡力為國操勞。正是這種不凡的品格,才贏得了後世萬民敬仰、千古流芳的美譽。

  • 6 # 一點點歷史

    元芳,你怎麼看?

    得益於影視劇的熱播,狄仁傑成為了和福爾摩斯一樣的神探,實際上狄仁傑除了會斷案本事還大著呢。

    狄仁傑出身太原狄氏,祖上世代為官其高祖狄湛曾擔任過北齊涇州刺史,狄仁傑入仕後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判佐,就是判官的附手,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判官並不是審判斷案的職務,而是地方長官的幕僚,輔理政務。

    後來被上司閻立本賞識法曹,授幷州都督府法曹,法曹這個官職才有了刑獄之職,根據《百官志》記載法曹的職責就是”司法參軍事,掌鞫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狄仁傑相當於幷州的法院院長。

    在司法領域狄仁傑完全展示了自己的天賦,高宗儀鳳年間(676年-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一年斷案一萬餘件且無一冤案,”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授仁杰侍御史。“

    由於能力出眾狄仁傑的職位也不斷升遷,天授二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帝后第二年,狄仁傑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第一次的短暫的拜相生涯。

    狄仁傑登上相位僅僅數月就遭到來俊臣的誣告險些丟了性命,最終被貶為彭澤縣令。696年狄仁傑因抵禦契丹有功再度拜相,此後備受武后信任,《舊唐書》中記載武則天對狄仁傑“恩寵無比。”公元700年狄仁傑病逝,武則天特為其綴朝三日。

    由於狄仁傑備受寵信,而且武則天又比較開放,所以有對二人的關係惡語中傷,要知道狄仁傑第一次拜相的時候已經是年逾花甲之人,二次拜相已經年近古稀,而根據武則天的個人愛好來看,只有張易之、張昌宗這種條件才是武后的“菜”。

    無論是從歷史記載和二人基本情況來分析,武則天和狄仁傑都只是君臣關係,狄仁傑有能力武則天善用人,在歷史上也是一段君臣佳話。

  • 7 # 唐風宋月

    武則天跟狄仁傑沒染。

    武則天當皇帝最初重用酷吏,對李唐舊臣開啟了血腥大屠殺,狄仁傑差點被來俊臣搞死,幸虧老狄機靈,自己又幹了一輩子刑獄工作,懂套路,曲折迂迴運氣好撿了一條命,被武則天貶到陶淵明曾經幹過的彭澤縣任縣令。結果過了四年武則天發現一個問題,朝堂中沒一個能辦事的,圍在她身邊除了溜鬚拍馬的就是阿諛奉承的,要麼明哲保身的。武則天提拔下屬也很無厘頭,純屬心血來潮,看誰順眼提拔誰,根本不看能力大小。因此導致各地少數民族紛紛起事,契丹突厥吐蕃回鶻全給武周添堵,而武周朝廷派出去打仗的居然是武懿宗和薛懷義這種草包中的戰鬥機,武懿宗聽到敵人要來馬上騎豬跑了,其實敵人遠在幾百裡之外。薛懷義損兵折將不堪一擊。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武則天想起啟用狄仁傑。而狄仁傑也不得不賣出十二分精力給武則天辦事,因為辦不好只有死。武則天對他這種李唐舊臣本身並不信任,想得到信任必須拿出態度來。狄仁傑很快融入新朝,成為武則天得力助手,可以說整個武周朝廷就他一人在死心塌地為武則天賣命,好多人都選擇了混日子,著名歷史學家黃永年先生對此有個評語,叫反對勢力的沉潛。別人都沉了,唯獨狄仁傑浮了上來,成為武周新貴,一時權傾朝野。武則天賜他紫袍穿,還在上面親手寫了十二字,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狄仁傑當武周宰相有兩件事被史家拔得太高。第一件就是立太子李顯。據說武則天在立武承嗣還是李顯的問題上一直下不了決心,就把狄仁傑關在小黑屋,問他支援誰。狄仁傑沒說支援誰,只說如果你千秋萬歲之後,誰給你上墳燒紙。你死了武承嗣供奉的是他爸牌位而不是你這個姑姑。於是武則天決定把李顯召回來。其實在武則天問狄仁傑之前已經有好多人向她建議過立李旦,因為當時李旦姓武,名叫武旦,正是武周王朝的最佳繼承人。武則天問狄仁傑,是想讓狄仁傑對此表態,可是狄仁傑並沒有表態,而是說了活口話。意思你武則天愛誰誰,跟我無關。狄仁傑的話其實可以這麼理解,武承嗣是侄兒不假,可是武則天可以認作自己兒子啊。認成兒子,以後就能給媽立廟了啊。狄仁傑從來沒有明確表態支援過立李旦或者李顯。他被來俊臣整怕了。

    還有推薦張柬之當宰相。張柬之能力並不強,而且快八十了,為啥狄仁傑要舉薦張柬之,因為張柬之沒有根基,讓武則天放心。但是武則天想提拔一個辦事的人,所以不想用張柬之,可狄仁傑推薦了好幾次,武則天沒轍了,因為朝堂裡的確無人可用。再說武則天也八十多了,就想清閒點跟張易之兄弟過快活日子,對朝政大事已經懈怠了。所以勉強提拔了張柬之。張柬之當宰相沒幾年發動了神龍之變,其實這個功勞並不能記在狄仁傑頭上。狄仁傑是真想為武周江山的穩固選拔人才,並不是出於對李唐王朝復辟的謀劃。神龍事變是突發事件,連張柬之都不知道自己會幹這一出。

    因此武則天和狄仁傑只是純粹的同事關係,武則天需要一個辦事忠誠能力突出的下屬,狄仁傑需要一個能讓他有用武之地的領導,兩人各取所需。至於說什麼有特殊情愫啥的,這個真沒有。兩人都是政治人物。

  • 8 # 歷史漫談君

    話不多說,我們來看正文。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

    狄仁傑出身太原狄氏,是少數民族的後裔。早年以明經及第,之後就沉浮宦海,一生中多次起落,在京在地方都擔任過多個官職。他頗明法律,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某日,武則天對他道:“你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你,你想知道是誰嗎?”狄仁傑答道:“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臣不想知道中傷我的人是誰,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武則天歎服。

    當時武則天為了維護統治,大肆任用酷吏,如周興來俊臣等人。狄仁傑巧妙地與他們周旋,保護了自己和多位大臣。

    長壽元年(692年)正月,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

    當時律法規定,一經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免受酷刑折磨。狄仁傑當場認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口供,將狄仁傑等人收監,只待來日行刑,不再嚴加防備。

    狄仁傑向獄吏借來筆墨,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帛,書寫冤屈情況,塞在棉衣裡,請求送回家中。此時正是冬天,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知道父親不可能平白無故把棉衣送回來。他仔細尋找後,發現了帛書,就持帛書向武則天訴冤。

    武則天決定親自過問狄仁傑謀反案。她召見狄仁傑,詢問他為何承認謀反。狄仁傑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

    武則天一方面想用酷吏維護統治,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殺掉這些正直有才的大臣,就因此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貶為地方官。狄仁傑雖然失去了官位卻保住了性命,不得不說也是他自己的機智。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

    狄仁傑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當時,武則天在立兒子還是立侄子問題上搖擺不定)。他對武則天說,“姑侄和母子哪個更親密一些呢?自古以來是母子感情最深。如果你立兒子,這樣你死後就能時時享受祭奠,如果你立侄子的話,我沒有聽說過侄子會祭祀姑姑的。”

    後來,武則天又對狄仁傑說,我夢到一隻大鸚鵡,但它的兩個翅膀都折斷了,這是為何呢?狄仁傑說,陛下姓武,大鸚鵡指的就是您,兩個翅膀就是您的兩個孩子。要是啟用您的兩個孩子,不再猜疑他們,那鸚鵡就能展翅翱翔了。武則天聽後,就再也沒有立侄子的打算了。

    狄仁傑借這一手可謂十分高超,在不發動大的變動的情況下,就將天下奪歸於李氏,真是居功至偉。

    狄仁傑慧眼識人,樂於舉薦賢人。他舉薦了張柬之等人,他們不僅政績頗為可觀,而且後來都成為發動神龍政變,光復唐朝的重要人物。狄仁傑默默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狄仁傑對大唐忠心耿耿,但卻跟武則天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十分受寵。武則天不直呼其名,而叫他國老。每次狄仁傑在朝堂上言辭力爭,武則天也都是按下自己的不快,而滿足狄仁傑的意見。武則天看到狄仁傑身體有病,就特許免去他的夜間值班。並且對大臣說,不是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不要耽誤狄閣老的時間。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哭泣著說,整個朝堂上沒什麼可用的人了。此後有什麼大事,眾人議論不定,武則天就常常嘆息道,上天為何這麼早就奪走我的狄閣老啊?

    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雖然狄仁傑和武則天關係非常密切,但我想他倆就只是正常的君臣關係,並沒有什麼更神奇之事。因為武則天喜歡小鮮肉,像張易之張昌宗等人。而狄仁傑都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武則天肯定看他不上。再說武則天看上的人,仕途都是平步青雲,哪有像狄仁傑這樣坎坷的呢?

    總而言之,狄仁傑之所以能夠獲得極高的尊敬,實現自己的抱負,是由他的努力造成的。像他這樣既能獲得武則天的尊重又為唐朝諸大臣敬佩不已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不得不說狄仁傑實在是太優秀了。

  • 9 # 瀚海說史

    狄仁傑是傑出的政治家,是武周時期的代表人物,不過卻是恢復李唐社稷的功臣,正是在他的勸解下,武則天在晚年復立李顯為太子,使李唐王朝得意延續!

    那麼狄仁傑是否與武則天有染呢?答案很明確:沒有!

    狄仁傑入仕時處於唐高宗李治掌政時期,此時的武則天並未干政,狄仁傑也沒有得到重用,一直擔任外官,無法進入政治中心!這不是狄仁傑沒有才華,恰恰是由於缺少伯樂來發現這匹千里馬!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武則天的上位,為狄仁傑走入大眾視線埋下了伏筆!

    武則天稱帝后,狄仁傑突然得到重用,以至後世謠言二人有染,其實大可不必!武則天一直深居宮中,狄仁傑則在京都之外,並無交集!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已經67歲,狄仁傑也已61歲高齡,被武則天委以重任!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晚年寵信男寵,要的是年輕俊美,能說會道之人,而狄仁傑老頭兒一個,還常常頂撞武則天,二人之萬不會存在不正當關係!

    武則天雄心壯志成為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心中自然想幹出一番豐功偉業,最起碼也不能比自己的第一個男人唐太宗李世民差太多!她在位前後大肆清洗李唐宗室與寵臣餘孽,洗牌整個朝廷,需要培養一批忠於自己的人材,狄仁傑就是被髮掘的人材之一!

    狄仁傑用自己的真才實學,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地輔佐武則天,武則天則用百分百的信任給予懷抱。二者有點類似於李世民與魏徵的關係,親密或者吵鬧,前提卻是為了天下百姓!狄仁傑在武則天治下,幾次大起大落,最終還是位極人臣,可想而知,狄仁傑在武則天心中的地位!

    還有一點,武則天和狄仁傑屬於山西老鄉,可能老鄉見老鄉會下意識的覺得親近吧,尤其是對於一個為權利束縛的女人!

    再則,倘若二人有染,狄仁傑站在武則天的敵對面,讓其放棄武周江山的延續,這可能嗎?狄仁傑勸說武則天要以唐高宗的皇后位入太廟,而不是以武氏身份入太廟!這不是一個有染之人敢說出來的話,這是以死相諫的忠臣啊!

    小結:狄仁傑與武則天有的只是君臣關係,狄仁傑用自己的真才實學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沒有確確實實證據的謠言都是耍流氓!一個以黎明百姓著想的好官,又怎會有不三不四的宮闈之事呢?

    最最能說明二者關係的證據,是狄仁傑病逝後,武則天說的一句話:“朝堂空矣”!

    說史不是造史,請尊重歷史!

  • 10 # 希望星晨58298869

    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而且首創科舉之“殿試”制度,能不拘一格重用狄仁傑、張柬之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百姓富裕、有好日子過,政策穩定、軍備適當、文化經濟復興,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但對此歷史功績宣揚的人不多,而關注她私生活的人卻不在少數。

    歷史上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人?與武則天有染是否屬實?

    狄仁傑是大唐忠誠,與武則天有染是訛傳訛,假的!

    1.武則天晚年精力不濟,吐蕃、突厥時常犯邊,繼承人姓武姓李也讓她的頭髮脹!她急需一位熟悉政務、德高望重、誠實正直、才智過人的朝臣來輔佐她理事。

    經仔細斟酌,狄仁傑被武則天看好。狄仁傑儘管在晚年步入了人生的巔峰,但他寵辱不驚,仍然為民盡力,為國操勞,在政壇上又重獲美譽。正是他卓越的能力與崇高的品格,贏得了武則天的敬仰。所以,武則天對他才倍加恩寵。

    2.武則天人前人後都稱狄仁傑為國老,他心中的這個國老是她的執政之寶。因為,狄仁傑以他的智慧與政治經驗為國為民謀了福利,所以,才對他有此美稱。你看看女皇對自己的面首薛懷義與張昌宗的稱呼就就知道了。如果二人有不類關係,女皇絕對不會賦予他這個尊稱。

    她還非常關心狄仁傑的身體,規定,狄國老在參拜自己時不用行跪拜禮。她說每當看到狄仁傑跪拜的時候,自己的身體都會感到痛。你什麼時候看到女皇對自己的面首表達過這樣真摯的情懷呢?

    3.公元700年狄仁傑撒手人寰,武則天聽後如喪考妣,大聲哭喊道:“朝堂空矣”,併為此罷朝三日。 足見狄仁傑生榮死哀了。

    公元698年(聖曆元年),武則天想立武氏子弟、梁王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狄仁傑意思。狄仁傑當頭棒喝: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李顯不可。武則天自是憤怒,但沒有發作。

    武則天再問狄仁傑時,狄仁傑並不明哲保身,依然不卑不亢地回答:“姑侄與母子誰更親?如立廬陵王,您千秋之後可以配享宗廟,有人祭祀您。我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恍然大悟,逐下決心立李顯為太子。可見,武則天與狄仁傑是坦誠的君臣關係,如此重要的事只找狄仁傑商量。

    4.晚年的武則天身體欠佳,高宗已經離世多年,自己難免空虛寂寞。又因為在政壇上縱橫馳騁、忘我打拚了一輩子,精神上也有疲憊感。為享受生活,她苦心孤詣,在自己的皇宮設立了一個叫“控鶴府”的機構,裡面的職員都是她養的男寵。

    不管名字多麼高雅,這個單位實際上是武則天與自己的男寵們尋歡作樂的場所。因為武則 天曾經單獨找狄仁傑商量過許多軍國大事,二人君臣關係超越了一般領導與下級的關係。因此,後人猜測。狄公也是控鶴府”的成員之一。

    其實,這看法偏頗。不要忘了,狄仁傑是不贊成武則天稱帝的。只是,狄仁傑以政治家的目光審視武則天治理國家很有一套,人民比較富足,才盡力輔佐武則天的。

    武則天把能臣和麵首分得很清楚,如狄仁傑不止一次地羞辱過武則天的蓮花三郎張昌宗。張昌宗多次告御狀,武則天總是一笑而過。如果武則天與狄仁傑發展成了情人,武則天肯定會鄭重其事,居中調停的。要不,“控鶴府”不就會大亂嗎?

    作為優秀的政治家,二人惺惺相惜,是良好的上、下級關係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用papertime查重結果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