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刊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的《光明日報》 新華社/攝

    Sayings:

    1978-2018,40年過去了,改革開放浪潮給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留下了專屬於這段時光的痕跡。

    對於今天仍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華人而言,改革開放或許是我們最大的“共同記憶”。

    從“蛤蟆鏡”到“維密超模” (上圖) 1981年,北京八大處;(下圖)2016年11月27日,美國紐約。

    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歲月都在以一種無聲無息的方式改變著你的生活。

    從“腳踏車王國”到“共享單車墳墓” (上圖)1991年,上海新光路口;(下圖)2017年12月23日,福建廈門。

    這四十年,中國和華人以令世界矚目的速度向前奔跑,盡情的享受時代的自由、開放、以及人本身與時代潮流相互衝擊、碰撞的快感。

    而中外攝影師用照片記錄下了我們奔跑的瞬間。

    從“恢復高考”到“高考誓師” (上圖)1977年12月7日,北京;(下圖)2017年6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中學。

    生活是照片的靈魂。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照片里長大的:出生、上學、工作、戀愛、結婚……無數的生命輪迴,組成社會細胞血脈的執行。可見,我們真是生活在照片裡。

    一張照片就是一面反映時代變遷的鏡子。

    從“舉國體制”到“搬磚小偉” (上圖)1993年7月,北京什剎海體校;(下圖)2016年6月21日, 福建泉州。

    12組今昔對比,12個屬於平凡人生活的日常和瞬間,那些再普通不過的生活點滴,衣食住行、童年、高考、娛樂,婚戀,勾勒出這40年裡,中國發生了什麼。

    今天,我們拉長記憶的時間線,一起回望自己生活中12個平凡的瞬間。

    也許我們沒法找回失去的時間,但可以開啟影集,透過300餘幅中外攝影師的作品,回想這一路走來的快樂和艱辛。

    衣著

    回望全民“灰、綠、藍”的時代

    不得不承認,女性的衣著,永遠都是時代的風向標。

    時尚“彙集”的女孩 黃才祥/攝

    20世紀90年代,一名女青年正在嘉興汽車站等車。

    她典型地體現了當時的流行風尚:她的毛衣是海馬毛的,戴的是蛤蟆鏡;此外,還有戒指、耳環、指甲油、泡泡糖等時尚單品。該影像堪稱當時流行標誌物的集中展現。

    “小公舉”的衣櫥 陰豪/攝

    2015 年4 月29 日,太原的一位“90 後”辣媽為女兒購買了很多名牌童裝。

    這些服飾皆為國際頂尖大牌,香奈兒、迪奧、LV、巴寶莉、阿瑪尼、普拉達等,其中一套貂皮大衣加上迪奧小皮包的價格就超過了10 萬元。富裕起來的華人,在衣服上已捨得一擲千金。

    飯桌

    大鍋飯私廚

    吃從來都是一件豐富的事情,大到生命、倫理,小到私人體驗和幸福感。

    細數關於吃的變遷,便是一部民族發展史。

    早期的送餐服務 於文國/攝

    1993 年9 月,溫州市一家餐館服務員將客戶的“電話訂餐”送進一處五層樓的居民家中,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有攝影師拍攝的餐館外賣服務。

    網路外賣送餐街拍

    這一組圖是近年來網路外賣小哥送餐的街拍。

    網路的普及,客觀上把許多人“鎖”在了房間裡、辦公室,人們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飯來張口”。網路也建立了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於是外賣小哥風裡來雨裡去,不敢懈怠,實現了服務水準的極大提升。

    居住

    豪宅與蝸居

    住房,不僅是鋼筋水泥,不僅是私人空間,其內涵延伸到了非常深遠的地方。

    城市的小房子 歐文·弗蘭肯/攝

    20 世紀80 年代,一位計程車司機和妻兒在自己的家裡。可以看出,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應當是不錯的,擁有了電視機、錄音機、腳踏車。這位計程車司機的穿著也頗為講究,他們的笑容也是生活狀態的反應。

    香港鴿子籠 王昭博/攝

    2017年11月19日,香港,怪獸大廈。

    它因為《變形金剛4》曾在這裡取景而出名。它是由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及海景樓五棟大廈合體而成,形狀呈“E”形,也是城市住房緊張的縮影。

    出行

    效率與資源的妥協

    小時候騎腳踏車是一種冒險和探索世界的方式,長大了騎腳踏車變成了效率和健康。一種交通工具,在時代的浪潮裡,命運也充滿起伏。

    腳踏車上的一家人 布魯斯·戴爾/攝

    1986 年3 月1 日,一輛腳踏車載起了中國新疆烏魯木齊某國營農場的一家人。

    中國曾是腳踏車大國,騎腳踏車幾乎是每個華人必備的生活技能。如今,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腳踏車有再度歸來的跡象,堪稱命運的輪迴。

    海口的滯留車輛 張茂/攝

    2018 年2 月21 日22 時許,在海口市秀英港碼頭,滯留的車輛正有序離港。

    在2018年春節黃金週期間,海口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大霧天氣,導致瓊州海峽多次封航,上萬量車輛滯留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和粵海鐵南港。

    致富

    個體戶企業家

    華人對於金錢和商業的態度,其意義和變化,不亞於一次文藝復興。

    怯生生的個體戶 安哥/攝

    1982年,在廣州高第街時裝攤檔前,一名女老闆怯生生地躲在檔口下等待買主,也隨時準備躲到櫃檯下躲避同學或熟人。當時,這不過是政府為安置大批迴城知青和無業市民的權宜之計。由於長期缺乏民間商業,當時個體戶在文化觀念中被視作“低人一等”。

    網際網路企業上市 張煒/攝

    2018 年7月9日上午,作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實施後的第一股——小米集團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網際網路公司如今備受關注,據專家分析,小米上市將豐富港股重磅科技股的構成,這對提升香港作為遠東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顯。

    消費

    集貿市場網購熱潮

    從一物難求,到一人一次性坐擁618件快遞,中間的落差和變化,令人感慨。

    搶購潮 王文瀾

    1983 年,人們在北京展覽館搶購服裝。改革開放伊始,市場選擇相對較少,因而用“搶”來購物就很常見。該圖就顯示了這一時代特徵——人山人海擁擠的搶購場面。

    網路購買的火爆 牛鏡/攝

    2018 年6 月18 日,南京大二學生小彭靠背單詞打敗80 萬網友,獨中天貓豪禮。當618 個包裹分4 輛貨車送到學校時,引來全校師生圍觀。這當然是網路購物平臺的營銷手段,但這種一擲千金的豪氣,也表明網路購物平臺對於改變華人消費習慣的巨大野心。

    手機

    地位象徵生活方式

    從前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有人說,人們不是手機成癮,而是沒有一個人在他心裡。好像很有道理。

    大哥大專營店門口 安哥/攝

    1996 年,在廣東省廣州市先烈南路上的一家大哥大、BB 機專營店前,顧客不斷。當時,人們爭相購買大哥大,場面火爆。擁有一部大哥大,不僅方便與人聯絡,也是身份的象徵。於是,一些剛剛富裕起來的人以擁有大哥大為榮。

    娶親“攔門虎” 許康平/攝

    旅行

    直到世界盡頭

    看來,中年阿姨旅行拍照神器“絲巾”,已經走出國門了。

    外華人品嚐中國小吃 王文波/攝

    改革開放後,不僅走出去的華人越來越多,到中國來旅遊的外華人也逐漸多起來。1981 年,攝影師就捕捉到了來中國旅遊的外國友人在北京故宮金水橋頭品嚐“中國可樂”——茶,以及北京當地特產小吃——火燒的一幕。不難看出,他們臉上充滿好奇和興奮。

    華人在芽莊 林·漢姆/攝

    2017 年9 月8 日,幾名中國遊客正在越南芽莊旅遊。隨著國際遊越來越火熱,全球各大洲都能看到華人的身影。近年來,在中國內地遊客“最喜愛的亞洲十大小眾旅行地”評選中,越南芽莊拔得頭籌。

    文化娛樂

    羞澀狂歡

    我們再也回不到單純的去聽一首歌,只為自娛自樂的時候。現在,就連一個音符,都要資訊爆炸。

    吉他青年 王文瀾/攝

    在改革開放初期,吉他成為廣大青少年喜愛的樂器,學習吉他也成為一種時尚。1985 年,北京的兩個青年身背吉他,在漆黑的夜晚騎車前行。在當時的北京,這是一種引領時尚的舉動。

    短影片改變命運 陳勁

    在閒暇時間瀏覽短影片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些人因為短影片而改變命運。三炮和他的製作團隊曾一週內收穫500 萬粉絲。2018 年1 月,在廣西南寧上林縣塘紅鄉,三炮的直播團隊成員疼叔、阿藍、小馬林、三炮、表哥、大表哥、醬爆七個人(從左到右)在鏡頭前非常自信。

    童年

    小皇帝開放生育

    還是很懷念和小夥伴一起度過的歡樂童年時光。說金不換也不為過,就連時間也不能從我腦海中偷走它。

    冰上游戲 王文波/攝

    1979 年,一群孩子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滑冰車。他們當時的生活雖然並不富裕,自制的冰車也很簡陋,但臉上充滿了希望和笑容。事實上,在改革開放初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臉上都是淳樸的笑容,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出國物色留學學校 The Times

    2013 年5 月的一天,來自中國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英國巴斯的金斯伍德中學,以尋找合適的留學學校。隨著中國富裕家庭的增加,把孩子送到發達國家留學成了不少家庭的選擇,對於教育、留學的投資也成為家庭最為重要的投資領域。

    高考

    抓住改變命運的契機

    教育任何時候都是打破階級壁壘的重要方法。劃重點。

    大學生母親 鮑昆/攝

    知識改變命運。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高考就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莘莘學子為了高考而拼搏,擠上通向成功的獨木橋。1980 年,一位大學生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照看孩子,其學習精神令人動容。

    黑暗中的光 王向陽/攝

    不論家境和出身,人人皆可成才。高考是每個人改變命運、公平競爭的平臺。對農民子弟以及落後地區的學生來說,高考更是如此。

    2013 年5 月5 日,河南駐馬店的一所高中停電後,學生們藉助各種燈光堅持學習。

    婚戀

    兩個人的時光

    終於逃過“早戀”的年紀,可兩個人的時光,僅僅是生活的開始,而不是自由的終點。

    幸福的笑容 齋藤康一/秦風老照片館

    1984 年,蘇州市的一對新婚夫婦在新房裡接待客人。儘管沒有豪華的婚禮、寬敞的婚房、華麗的傢俱及各種電器,但幸福與滿足的笑容寫在了這對新人的臉上。

    別出心裁的婚禮 盧鍵/攝

    寫在最後

    一路看過來,很難不被這些照片裡有滋有味的生活所感動,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影,都在啟用我們沉睡的記憶,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品味。

    遙想當年,如果司馬遷手中有照相機,會給後人留下圖文並茂的《史記》。

    現在,《時間的力量——改革開放40週年影像記》一書,用鏡頭精心選取了300餘幅中外攝影師的作品,多維度、客觀地展現了1978年至2018年,華人諸多方面的變化。

    開啟一本攝影集,40年周遭變化一目瞭然;精心記錄身邊的生活和個體的命運;華人和外華人如何看待這40年,給你視角本身代表的答案。

    《時間的力量——改革開放40週年影像記》即將上市

    柴繼軍 / 主編

    一封家書 . 致40年鉅變的親歷者、見證者、受益人

    歲月標本 . “時間都去哪了”的視覺註解

    22家國內外合作媒體

    156名中國攝影師

    29名外國攝影師

    視角本身就是答案

    視覺中國銀鹽檔案2

    中國國家地理 圖書 .出品

    — THE END —

  • 2 # 一樹一世界劉

    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且聽我老農僅從個人通訊這點說道說道。

    那時(開放前)一個村守著村部一臺手搖式電話到開放初期的大哥大出現。那時擁有一臺大哥大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的眼光充滿希奇,羨慕甚至嫉妒。緊接著的BB機的出現極大滿足了大眾化,平民化的需求。最終出現第一代手機……人持一機,隨時通話的那種。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又到了智慧手機時代。通話,影視,時鐘,攝像,音樂等幾乎一切功能集手機一體了。極大地滿足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需求。我家第一部手機是諾基亞230型的,2003年買的,我是確實有點落伍了。現在我家人人一部智慧手機了,孩子們都講究品牌,用的什麼opp,vivo的。

    君不見,走在路上,大人小孩,不是在通話中,便是聽音的。

    現在,誰家沒有4,5部舊手機。那是科技在不斷髮展,手機在不斷的更新。年輕人都是時代的潮兒,在用最前沿的。

    以上僅從通訊變化來說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其它各行各業也同樣在發生著鉅變。

    ‘|

  • 3 # 1946HUIYI

    一: 吃,從吃不飽到隨便吃,想吃啥買啥,餐桌多樣化,一年四季各種水果蔬菜食品應有盡有。二: 穿,從憑票供應,全民灰黃藍,沒有衣服更換,人人生蝨子。到現在五顏六色各種高檔衣著,不用多說,開啟我們的衣櫃看看就知道了。三: 住,以前幾口人擠在十幾平米的爛房子,現在三口之家住幾十平米,甚至一百多平米的裝修豪華單元樓。四: 行,以前憑票能買到一輛腳踏車那就是奢侈品,現在滿街道跑的私家車。還有全國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出行方便,交通便利,坐飛機也是常事。還有快速發展的國防軍工科技建設,這些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國家繁榮富強,人民豐衣足食,擁護深化改革,全民奔小康。

  • 4 # 王者歸來

    現在城市一年新建的樓是57到77年二十年的五十倍(二十年城市基本沒建過新樓)開放前站在省道上半個小時能見到一輛汽車駛過。如今幾分或幾秒鐘一輛。過去親朋有急事有條件的騎腳踏車沒條件的走路通知,現如今無論多遠無論何時何地分分秒秒都可見面(視屏)說話。過去條件好家的娃娃是嬌子,現在家家的娃兒勝皇子。

  • 5 # 崇文重教

    改革開放後的變化很大,科技進步,文化,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雖然不可能完美無缺,但總體社會犮展很快。

    城市建設飛快發展,馬路擴寬,建成景觀帶,到處有綠化,公園,市民廣場。老舊房折遷改造,新型住宅林立,居住面積從人均四平方米達到四十平方米。

    糧食從計劃定量供應,到全面放開,食品豐富多樣,衣著從單一的藍,白,灰,變成百花齊放,原來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現在隨時添新裝。

    文化教育方面從77年恢復高考後,到95年左右開始擴招,基本上城市學生都能受到高等教育,整體文化水平都提高了,農村這塊就不太清楚。

    資訊方面從原來的發電報,打電話去郵局,到現在人人都有手機。

    交通更是四通八達,航空,地鐵,動車,跨海大橋,新建的北京現代化機場,讓奧巴馬也羨慕不已。

    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前進的路上難免有各種不如意的事發生,給了太多的自由,有些人鑽空子,利用職務貪汙,詐騙,生產地溝油,有毒奶粉等,這些地方政府也在加強管理,相信以後會好。

    改革開放是取得巨大成功的,社會科技進步,人民豐衣足食,言論自由,人口可以自由流動,給了人民很多的幸福。

  • 6 # 載我飛翔

    改革開放四十年變化非常大!

    先從飲食看,過去全家人不過年過節吃什麼餃子?昨天路過一個住宅工地大門口外,汽車流動食堂車周圍農民工師傅吃飯,每人端碗餃子、一瓶啤酒,都樂呵呵吃呢。小時候的大葵花、兒童餅乾都不常吃。現在孩子小食品不光你沒吃過,有的你都沒見到過。

    服裝上,過去冬棉夏單,外衣不帶色,現在女人都有貂,有的不止一兩件,男的都來件皮羽絨,孩子衣服總感覺是新的,更談不上縫縫補補。

    住,過去一間小房大通鋪,炕頭炕尾沒法顧,枕頭鋪蓋不分主,炕沿裡面爬臭蟲!現在房子大到每人不光有自己的床還有自己屋,家居如果少了話,說話帶回音的,找誰不喊一聲,你得轉一大圈。

    行,過去誰家有臺“永久、立鳳、飛鴿”腳踏車,你家就是富裕戶。現在許多家都有第二臺汽車了。

    玩,就是旅遊是改革開放後才有的,過去都忙乎全家幾張嘴,旅遊概念都沒有。現在省內遊是初級,國內遊是中級,國外遊是高階,也許哪天再弄個太空遊都說不定的事情。

    過去家中必備品、生活用品都缺少、斷流,現在生活附屬品多到眼花繚亂,有的東西叫不上來名字,也不知道怎麼用。過去人的慾望多能實現的少,現在慾望少,能實現的多了!

    看來改革開放的路子是對的!不改就是一潭死水,不改什麼夢想都不會實現。

  • 7 # 其樂融融YG

    自從改革開放來人民的生活徹底改變,這是很多上年紀的人不敢想象的,在過去連飯都吃不飽,穿著破衣破褲等,今天要吃什麼就有什麼,要穿什麼就有什麼,在中國出行交通,城市建設農村環境都是現代化的規化。這是改革帶來的功績。

  • 8 # 洛桑雲丹杆言杆攝

    約了很久,總算有時間和小徒李璐坐在一起接受她的採訪。根據她的命題,讓我的回憶也變得有的放矢,聊起我和音響這段難以忘卻的故事,當然,話題還要從紙喇叭開始。

    應該是1973年左右,農村也架起了小喇叭。從勞模店子大隊部開始,圍繞全村各家各戶都扯上廣播線,還免費發了一個小喇叭,給安裝在堂屋門口。小喇叭非常簡單,就是一張黑色的卡片紙,中間有個磁鐵片,一根線連在村裡的主線上,一根線插在門口的地上。每天都會播放一些“新聞和報紙摘要”和“東方紅、太陽昇”,“大海航行靠舵手”這樣的革命歌曲。聲音不是很大,但也很神奇,最吸引我的是“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嗒嘀嗒、噠嘀噠、嗒嘀嗒、噠嗒。”只要小喇叭傳出這個聲音,我就會忍不住手舞足蹈,跟著哼唱。

    後來,我嫌在在堂屋門口聽小喇叭不方便,就想給自己住的東屋裡安上一個。到大隊部申請絕對不可能,就跟大叔翟世龍學習製作小喇叭。

    翟世龍比我大個五六歲,從小就很時尚,也是個能人,什麼都會。在他的幫助和教導下,我學會了自己製作小喇叭,找個小鐵釘纏上漆包線,連上一塊小磁鐵,放在一個鐵皮罐頭盒裡,然後悄悄在自己住的東屋扯了一根線,連在廣播主線上,另一根線插在桌子底下的碭門裡(碭門,勞模店子俗語,也叫就地,意思是夯實了的土地板。)插線的碭門上還要澆上一點水。這樣,小喇叭就大功告成了。一番忙乎之後,就可以躺在床上聽廣播了。

    後來,小夥伴王魯記帶我去他家,把門關上,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小盒子,說是叫錄音機。然後給我放鄧麗君的“甜蜜蜜”。當時我聽的暈乎乎的:原來還有這麼好聽的歌曲?後來我就喜歡上錄音機,經常和王魯記偷偷聽鄧麗君和張帝的歌曲。

    這是我聽到的第一首黃色歌曲.

    好的,接下來我用歌曲《不要拋棄我》,來回答各位可愛的問題!那位朋友問我張帝,關於海龍王常常在招女婿,你問我海龍王的女兒,到底她長得是多麼美麗,憑良心,海龍王的女兒,長得實在真美麗,世上沒人可以比........那位朋友我要請問你,到底我張帝什麼地方得罪了你?你問我有幾個爸爸,我看你腦筋可能有點問題,我們知道一個有一個,爸爸多了媽媽有問題,這樣不可以,張帝只有一個爸爸,這先生問這個問題可能對爸爸有興趣,如果這位先生喜歡爸爸多,我把所有觀眾介紹給你!!!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驚呆了,久久都沒回過神來,原來歌曲也可以這麼唱?難怪被大人們說是“靡靡之音”,聽得我如痴如醉,還有一種莫名奇妙的衝動。後來我哥鄭重其事告訴我:別聽鄧麗君和張帝,不然李福就來抓你了。

    當時,李福是傅莊派出所所長,很正直也很有威嚴,整個傅莊公社都很有權威。村裡小孩哭鬧不聽話,大人都會這麼嚇唬:再不老實?李福來了。小孩會立刻老老實實的。

    記得有一天夜裡,我被噪雜的聲音喊醒,我睜眼一看,可把我嚇壞了,李福所長帶著幾位派出所得人拿著槍對著我。當時我還以為是聽“靡靡之音”犯罪了,來抓我的。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傅莊百貨商店被飛賊給偷了,連夜徹查,翻牆進我家後,看我的門沒關就進來詢問的。

    經過這一場驚嚇以後,我就纏著父親給買個錄音機。在我和老三的死纏爛打下,父親終於找城裡的同學幫忙買了一部“三洋”牌單卡錄音機。當錄音機搬回家,我開心的差點跳到屋頂上,從此,用錄音機聽歌曲成了我的習慣,每天不聽幾個磁帶都無法睡覺。後來,在聽錄音機的過程中,自己發明了一個很有效果的方法:將錄音機放在床底下,床周圍用被單遮起來,躺在床上聽歌,低音非常渾厚,聲音也很清澈,就好像鄧麗君趴在我耳朵上喃喃低語,那感覺簡直妙極了,彷彿感覺世界上最好的聲音莫過如此吧。

    過了不久,父親又給家裡買了一部“飛躍”牌黑白電視機,第一次在家裡看電視時,奶奶圍著電視轉來轉去,還很疑惑的問我:這些小人是怎麼進去的?在裡面不吃不喝能行嗎?別看了,讓他們歇一會,別累著他們。

    1993年4月13日,這是一個很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和老婆歷盡千辛萬難,突破層層險阻終於結婚了。為了這場婚禮,我傾其所有購買了電視機洗衣機等生活用品,最奢侈的還有一套帶CD機組合音響,當時,CD碟片很貴,在商店58元一片,一個月的工資還買不了兩片。但寧可食無肉,不可無絲竹。咬咬牙跺跺腳,為了喜歡的音樂,也是拼了。

    1996年6月,翟一鳴來到我們這個家,這小子打小就不省事,生下來時以九斤身軀將媽媽折騰的死去活來,當時在醫院裡,我給迷迷糊糊的老婆說:這小子是那吒鬧海來了。

    但有了孩子就要給他好的環境,小時候我想擁有的不管他喜不喜歡先塞到他身邊再說,我喜歡音樂他一定也會喜歡,於是自己又組裝了一臺音響,惠威的箱子、湖山的功放,可以聽到翻頁聲。這麼好的裝置,卻很少有時間去聽,因為這段時間還要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為愛好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1年,再次喬遷新居,為了好好犒勞自己,將邊上的小屋很周到的設計一番,隔音棉、吸音板、軟包、ONKYO的功放、EPSON三CCD投影儀、丹麥原箱進口的JBL音響一應俱全,再買上一套芝華士頭等艙沙發,一個迷你型家庭影院就這麼誕生了,工作之餘,躺在沙發上,聽聽音樂,那種感覺美妙的無法用言語表達,尤其是播放DTS音效,不但可以聽聲辨位,還可以置身於音樂的海洋,寂寞靜隅,聆聽那份獨有的惆悵,任思緒馳騁,讓那塵封的記憶或未曾在意的點點滴滴驀然憶起。

    美妙的音樂,不因歲月的變幻而失去她美麗的光華;醉人的歌聲,能喚醒千萬個沉睡、迷茫的心靈。在音樂聲中釋放自己,尋找世間最美妙的瞬間,音樂、電影和攝影一樣,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路上,我會用眼睛看著銀幕上的悲歡離合、用耳朵聆聽恍如隔世的Teana之音、用相機記錄大自然美好的點點滴滴………

  • 9 #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改革開放,就是田分到戶,廠包到人,經濟大發展。取消了階級鬥爭,解放了生產力。大快民心,大快軍心,大快黨心。

    民以食為天,解決了吃不飽飯的困難。以小崗村為先例,普及全國,普及工業,農業。以三項指示為綱,加強團結,防修反修,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改革開放前,每人七尺至一丈三尺布票,糧票不到二十五斤,買布用布票,買糧用糧票。農民戶口在生產隊,不許別處打工,只可能掙每天二角至五角工資,假設外出打工,必須開三級信,縣,公社,大隊。這三級介紹信是開不出來的,首先生產隊不許外出,象奴隸一樣死守隊裡。生產力低下,一個隊二百口人,五十戶,只有兩輛膠輪木車,原先還沒拖拉機,有十來個牲口,。種麥時,秋分節開始,種到立冬節

    ,再種就不能生長了。每生產隊來兩名下鄉工作人員監督。原來沒有機井,沒有水澆地,第二年麥收,每人只分二十斤至五十斤小麥,還要上交農業稅,公糧。這小麥分到戶,只能吃一個月。其餘時間餓肚子。等秋收。

    到縣城裡買日用品,排很長隊,買鹹菜都排隊,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反了。

    改革開放象春風化雨,恩澤人間,在一二年時間裡,戶戶有了拖拉機,有的還喂上牛,馬,驢,用耕田,拉莊稼,送肥。在農村裡,全國一片歡騰景象。

    村裡沒有了地,富,反,壞,右等五類分子,不用大家監督這些人,他們成了安分守己的正當勞動力,也沒見他們反攻倒算。說沒有階級鬥爭,一,二年時間,不翼而飛,不脛而走。階級鬥爭消失了。

    如今發展好了,經濟搞上去了,成了世界領先國家,希望繼續改革開放,把改革和開放並進,納入日常生活。

  • 10 # 張思遠33

    改革開放以來,生活發生了那些變化?本人就是從改革開放前走過來的,應該有發言權,華人都要憑良心說話,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大處講,國家的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說話有了話語權,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此生活上講,顯而易見的就是百姓吃飽了飯,不像以前什麼都要票,外面吃飯沒有糧票,你有錢也吃不成。現在朋友,親戚同學聚會都成了很平常的事,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掙錢,改革開放前,吃一頓飽飯真不容易,一個月的口糧50%以上都粗糧,過年能吃一頓肉餡的餃子也很不容易,平民百姓不知道大道理,衣食不愁要比任何道理,主義都有用!所以說發展才是硬道理。謝謝大家!

  • 11 # 帥哥136323867

    變化很大,從超生罰款捉豬捉牛,再到獨生子女,再到現在放開二胎,每個時代變不一樣,以前生活窮,離婚很少,現在離婚比結婚還多,以後永遠也不會出現三五成群的家庭,時代在變,一切都變

  • 12 # 輝城啊

    我出生於一九八八年。其時,改革開放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了十年。我所成長的鄉村,位置頗為偏僻。在2000年之前,改革的春風,如和風細雨,並沒有讓鄉村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許多古舊的、傳統的生活方式,還保留在日常生活裡。在我記憶裡,由於供電不穩定的關係,煤油燈曾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斷電,家裡便會點起煤油燈。燈光慢慢光亮,空氣中瀰漫著煤油燃燒的味道,一家人圍坐在飯桌上,聊天吃飯,很是溫馨。

    煤油燈徹底退出歷史,應是2000以後。那時,地區的供電已經穩定,斷電的情況少有發生。只有2004年的夏天的一個夜晚,我正在讀書。那時,風雨大作,閃電雷鳴不斷,甚是嚇人。本來亮著的電燈,突然滅掉,屋子裡陷入瞬間陷入黑暗。那時還未到睡覺的時間,而我又想努力把書讀完,於是翻箱倒櫃地找出煤油燈,點亮了,在燈下細細地讀著。那時,我從未想過自己此後的人生將會因閱讀和寫作而產生改變。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閱讀照亮人生”吧。

    2000以後,改革的春風終於吹到鄉鎮。似乎是一夜之間,生活發生變天翻地覆的變化。電視、電話、VCD、摩托車等電器、交通工具逐漸多了起來。新建的樓房,如雨後春筍搬地冒了出來。建樓房需要磚塊,所有有段時間,家裡做起來磚頭的生意。大人們在田裡打磚,小孩子在磚地裡跑來跑去。夜晚,磚窯裡火光通天,火氣逼人。可這種人工的造磚方法,競爭不過磚廠。

    電視與電話的出現,讓我們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的生大頭活。電視對小孩有著天然的吸引力。當時沒有有線電視臺,電視裡只有中央一套等一兩個臺。最為吸引孩子的節目,自然是每天五點半的《大風車》。

    半小時的動畫片,讓人等得心急,每天一放學就急忙忙地跑回家。一進家門,就放下書包,開啟電視。這種焦急而迫切的心情,只有小孩才有。電視臺太少,帶來一個後果就是節目不夠豐富,像八零後集體記憶的動畫片《灌籃高手》、《龍珠》、《聖鬥士星矢》等,我是一部都沒有看過。等到工作後,把它們補起來,卻再也找不到童年時期的激情與投入。這實在是一件頗為傷感的事情。

    鄉村和城市,似乎是兩個世界。真正把兩個世界連通起來的,是網際網路。我是在高中的時候接觸到網際網路。當時,街上開了幾家網咖,我和朋友一起去玩,第一次申請了QQ,第一次開啟網頁看新聞,第一次在網上看影片……網路的出現,真正讓我看到一個全新的、充滿了未知的世界。

    那時,我只在網路上瞎玩,跟網友無休無止地聊天,把自己的文章貼到論壇裡去,完全沒有意識到會帶給生活如此深刻的影響。華人的衣食住行,都被網路囊括其中。平時溝通,直接開啟微信即可;想要購買歐美產品,直接開啟購物APP海淘就好了,中學課本里所描述的“地球村”成為了現實;生活裡的水費、電費、燃氣費,開啟支付寶即。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我們生活更加便捷。

    如今,人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離不開網際網路和手機。若是家裡突然斷網了,內心裡肯定會被無窮無盡的焦慮所充斥。在世紀初,網際網路還是個稀罕物,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想要上網還得到街上網咖去。這些不過是十多年前的事情,現在竟然像是很久遠的事情。想起來,連自己也覺得頗不可思議。

    顯而易見,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對於像我這樣的八零末生人來說,改革開放最為艱難的時期,並未經歷。大多數人對於改革開放的印象,可能是課本里的“深圳速度”和傳唱大江南北的“有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彷彿,“改革開放”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可當我回望歷史時,才發現改革的成果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和父輩們相比,我覺得八零後出生的人,都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動盪年代,沒有經歷“改革開放”最為艱辛的草創年代。成長的每一階段,享受的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何其幸運!

  • 13 # 使用者3839614740283

    房買不起了,病治不起了,得病的人多了,這個社會騙子多了,說人話的多辦人事的少了,雷鋒沒有了碰瓷的多了,……

  • 14 # 馬金駒

    人穿的衣服美了,馬路亮了,樓高了,火車跑得快了,輪船大了,電話扔了,拿起手機了,腳踏車少了,小汽車多了,垃圾不見了,廣場舞跳起來了,炸果子的不見了,沙拉西餐上桌了,燒雞牛肉厭惡了,黃饃雜麵丸子裝盤了,千層底的鞋不見了,都穿上皮鞋了,趴腿的凳子少了,沙發佔了,燒柴的灶火少了,煤氣電器爐多了,死麵饅頭不見了,肉包,牛奶喝下了,兩條腿的11號,被高鐵取代了;

  • 15 #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生活發生的變化,大概有十大類:

    1、房價高了。不得不說,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腰包鼓了,房子大了、車子多了,但是,我們的房價高了。房價,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一個變化,想一下,改革開放之前,單位分房、蓋房,或者福利房,那時候,就沒有房價一說,而如今,房價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如今的房價,壓的我們喘不過氣開,房價太高,是改革開放後,我們生活變化的核心體現。

    2、物質生活富有了,但精神貧瘠了。不得不說,我們的物質生活富有了,過去生活貧瘠,買米麵油鹽醬醋,還需要糧票,一個月吃不了一次肉,更不要說有如今那麼多的生活用品,如今,只要你想吃肉,隨便吃。但是,我們的精神卻貧瘠了,那時候,我們即便生活物品比較少,非常窮,但大家開心,如今,我們富有了,卻開心不起來,關鍵是,我們失去了信仰,社會價值觀和評價一個人的成功標準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我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複雜,甚至不認識自己了。

    3、社會道德體系下滑了。

    4、生活成本高了。不得不說,我們生活變好的同時,成本太高,甚至高到讓你沒法承受,如今,孩子上學費用非常高,我們吃喝拉撒,也一樣高,特別是購物、就醫、出行等,成本太高,掙的還沒有花的快。

    5、人民的信仰沒了,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那就是——一切向錢看。

    6、交通出行翻天覆地變化。改革開放前,出門時泥巴路、土路,塵土飛揚,騎馬、腳踏車、摩托車、徒步出行,那時候,想都不敢想,有一天,你可以坐飛機出行。小時候(上世紀90年代),經常在種地的時候,烈日下,看到天空中“轟轟”飛過去的飛機,我們都要盯著飛機看很久,直到它消失在我們視線裡,那時候就在想,我哪一天,也能跟他們一樣,坐一次飛機?2010年,實現了,如今,出遠門,基本是坐飛機,坐飛機成了家常便飯,還有高鐵、地鐵、動車、BRT等等,這些事兒,是小時候沒見過,也不敢想的事情。

    8、娶老婆難了。不得不說,過去,娶老婆沒有那麼難,那時候,也沒有感覺到男多女少,也沒有覺得有多少光棍,更不存在一個村子裡,幾十個光棍,如今,娶老婆太難,主要是男多女少,加上高昂的彩禮、車子房子存款等限制,讓農村大齡青年越來越多,城市的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導致娶不到老婆,過去,基本不存在這種娶老婆難的問題,如今,中國3000多萬光棍,已經成了廣泛的社會問題了。

    9、女人嫁人的標準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女人嫁人,特別是部分農村地區如甘肅、福建、江西、黑龍江,需要昂貴的彩禮,而在改革開放之前,大家只要看對眼,就結婚,沒有那麼多彩禮,也沒有說找老婆要車子、房子、存款等,男人娶老婆的標準發生了變化,過去看感覺、講感情,如今。講金錢、講物質、講車子房子彩禮房子。如今城市裡,娶老婆,需要房子、車子、存款,跟改革開放以前的標準,發生可質的變化。

    10、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過去,不管是親戚、親人、同事、朋友、同學中,大家的感情非常真誠、真實,沒有參雜那麼多物質和相互利用,哼不存在誰家沒錢沒地位,親戚就看不起,過去,沒有市儈,勢利,更沒有狗眼看人低,如今,大家互相利用、有利用價值,或者誰家有錢,就來往,沒錢,就拋棄,一切向錢看,用錢去交往,如今,人心複雜了。社會複雜了,再也不那麼單純了,這是人與人之間感情額最大變化,人變得浮躁、勢利和冷漠等。

    還有其他如離婚的越來越多了;物質女、拜金女多了,在這裡,不再做詳細闡述。

  • 16 # 張祝基

    改革開放後普通百姓都吃飽了飯,住房條件也都有所改進,我們居住在小城市裡,現在都住進了集體供暖的樓房裡,環境好很多,冬天不冷,夏天也不熱!社群鍵身和娛樂場所都有。商場不遠,物資供應豐富,總之,改革開放後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個檔次。希望祖國更加富強!

  • 17 # 大鵝不愛吃飯

    40多年出行方式的變化,從主要依靠步行,到擁有第一輛腳踏車;從時速幾十公里的綠皮車,到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從長時間排隊只為搭上一輛公交車,到如今手機一開就能叫到網約車……多角度全方位闡述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居民出行方式發生的巨大進步,折射出了交通強國的自信與實力。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綜合水平也代表了一個地區、國家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砥礪奮進,以實幹實績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擁有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鐵路系統,從北京到上海,只需要四個半小時;我們擁有全世界最長的高鐵網,2.2萬公里的中國高鐵,總里程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高鐵里程的總和;在中國最繁忙的車站,平均84秒就有一趟高鐵駛過;曾經的小漁村已經成了全球的科技之城;等等。

     

     隨著高鐵不斷提速,中國已經邁入時速兩三百公里的高速交通時代。有資料顯示,1979年,中國春運歷史性突破1億人次。“一票難求”成為此後每年春運的焦點。2018年春運,全國旅客傳送量約為30億人次。這意味著,40多年間,中國春運規模擴大了30倍。顯然,速度和運力提升的背後,實則是中國鐵路裝備技術的迅速提升。 心得體會: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對於鐵路而言,這四十年是一段“滿載而歸”的旅程,這也是一段“瑰麗奪目”的旅程。從起步比國外晚幾十年,到如今一張張高鐵網縱橫交錯、一列列動車組風馳電掣,中國鐵路伴隨著祖國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豪邁腳步回望來時路,鐵路始終堅持“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衷,從未改變。從擁擠緩慢的“綠皮車”到溫馨舒適的“復興號”、從通宵達旦排隊買票到動動手指線上選座網上購票、從瓜子香菸礦泉水的手推車叫賣到高鐵訂餐隨叫隨到的便捷服務、從憑票進站到電子客票實現無紙化乘車……變化的是速度、技術和服務,不變的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鋼鐵巨龍的每一次騰飛都烙下時代的印記。2016年7月,鄭徐高鐵以420公里的時速創下世界最快記錄,跑出了讓世界無可非議的“中國速度”。鐵路用四十年櫛風沐雨完成了華麗轉身,只為給人民帶來更快、更美好的服務。

    西成高鐵,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再難;蘭新高鐵,盡覽雪山草場映襯下壯美的西部風情;津京高鐵,實現了30分鐘的城市環繞;京廣高鐵,甚至可以在高鐵上體驗快速的四季變換。中國高鐵的車輪滾出了嶄新中國的新畫卷,也轉動出了一副中國高鐵大刀闊斧的發展前景。

    中國製造,永無止境,中國高鐵永遠在路上。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有了中國高鐵每一步的進步,才有了賓士在祖國大地上的“復興號”。中國高鐵每一次的完美蛻變,都離不開勇於拼搏,敢於創新,對中國高鐵的未來充滿信心的中國鐵路人,當中國自主創新的速度頻頻重新整理,一次次的展現在世界人民的眼前,華人的創新自信也一次次的被“點燃"。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我更為大步向前發展的中國高鐵感到驕傲。 厲害了,我的國!

    歷史告訴我們,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只要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的前進。縱觀鐵路40年發展史,正是抓住了社會發展變革這樣的大好時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升初自我評價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