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在中國歷史上,舜帝在位時期,曾有一場大洪水,因此鯀和大禹父子二人治水的故事也為人所熟知,但是鯀和大禹的結束卻截然不同,前者被處決,後者則位列上古賢明三帝之一。原因與一個神奇的物品相關,那就是息壤,那麼息壤到底代表什麼呢?

    

    鯀取息壤圖

    《山海經》中還記載“禹以息壤堙洪水。”當時長江氾濫,經常出現管湧的現象,大禹採取堵水眼的辦法治理水患,終於成功。王仁裕在《玉堂閒話》記載大禹用石頭鑿了一隻龍宮的模型,投入管湧中。這個石制龍宮的模型,就叫做息壤。為什麼同樣使用息壤,鯀與禹的結局卻不同?那是因為鯀不僅沒有及時上報,反而採用的方法失當,圍堵洪水失敗,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後果。而禹結合了堵和疏的方法,治理好了大水,得到了讚譽。

     鯀禹治水圖

    在後世的記載中,息壤也常常被當作神奇的事物來對待。柳宗元在《永州龍興寺息壤記》寫到 “永州龍興寺東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負磚甓而起者,廣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鍤者盡死。“這裡的息壤也指會自然生長的土地。經常出現在在洪荒小說系中的九天息壤,被為設定為女媧宮藏寶之一,也有大小隨意變化的特性。

    九天息壤圖

    息壤雖然一直被當神物,但是其實際與上古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相關,上古農業因為缺乏施肥的概念,所以需要靠休耕維持土壤肥沃,堯舜時期,牛耕,鋤頭和鏟子還沒有使用,鬆土非常困難,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鯀要在短期內興建大量土堤封堵洪水,必然只能取用正準備播種的休耕土地上之前翻鬆好的土,也就是息壤,但是這樣會嚴重影響接下來的農業生產。鯀在沒有及時上報的情況下,破壞珍貴的耕地,再加上封堵洪水失敗,洪水破口,導致災情更加嚴重,所以舜才殺鯀以謝天下。

    參考文獻:

    吳曉東撰:《鯀竊息壤神話考》,《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

    周延良撰:《鯀禹治水與息壤的原始文化基型》,《文藝研究》 ,1998年.

  • 2 # 莫安營

    《山海經·海內經》說:“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能長息無限的土,只宜生長在神話中,置身於現實生活,未免太過神奇。那麼,息壤究竟是什麼東西?人們議論紛紛:

    有人說,息,是長大的意思,息壤就是會自己高脹起來的土。

    又有人說,息壤是膨潤土,是一種遇水膨脹的物質。

    再有人說,息壤是用竹、木、草、石等製成的加筋土。

    還有人說,息壤是裝載有沙袋、泥包、石塊的木筏。

    甚至有人說,息壤不是土,是金,即當時開始出現的青銅。金,確是土壤生生不息而長成的。而且,說息壤是青銅,還可以較好的解釋《史記·夏本紀》中“(舜)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這句話。鯀治水據說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如《國語·魯語》便認為著名的大禹治水能“修鯀之功”,可見,鯀為禹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既如此,那為什麼舜認為鯀“治水無狀”呢?原因在於,青銅在遠古時期只用來鑄造祭天祀祖的禮器,極其貴重,而鯀在治水時,未經堯的批准,擅用神廟中的大量禮器銷熔後鍛鑄成治水所需的各種工具。這簡直就是欺天滅祖、大逆不道!也許,這不是鯀被殺的根本原因,但確是一個很好的殺人藉口。

    鯀被殺後,他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淮南子》說“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看來,不管息土或息壤具體是何物,毫無疑問,它是治水的“神器”。

  • 3 # 南方鵬

    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遠古神話中,都有關於上古出現大洪水的傳說,古代希伯萊,波斯文明的瑣羅亞斯特教,印地安地區,聖經也有這種記載,堯帝時華夏大地也出現大洪水,生靈塗炭,堯的幾個大臣推薦了鯀。

    《山海經·內經》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紅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魚淵”。鯀偷取了堯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可惜還是失敗,二罪並罰,堯帝派祝融殺死了鯀。

    一種頗為流行的看法:鯀取用正準備播種的休耕土地上翻鬆好的土堵塞洪水,上古時代無耕牛無鐵器,翻鬆土壤是一項大工程,須集中大量人力,鯀盜取松好的待耕土封堵洪水,誤了農時又治水失敗才被殺。

    但《山海經》又說“禹以息壤堙洪水”而成功,可能是禹經過申請得到允許使用鬆土治水,以鬆土混合沙石做成填充物,疏堵結合,平息了水患。

  • 4 # 奔向地球d賽恩思

    上古時期,洪水滔天,息壤十分珍貴。古人對息壤的理解,千差萬別。而漢語言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許多古語,在現代方言中還存有蛛絲馬跡。此處發表一下拙見,僅供參考!

    解釋(一)息:生息;指有火有肉的部落駐地。息是個會意字。心,指火。目,指肉。

    息壤,指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 比如:被洪水包圍的島嶼,可以稱之為息壤。(竊以為四川三星堆以西10裡的高坪,就是息壤湮水之高地,是三星堆的屏障,也是鯀被殺之地。)

    解釋(二)息,也通溼;古漢語中,只有發音,而無字形,即使到今天,客家語和方言也有將“溼”讀作“息”的。

    息壤,指疏浚河道之後堆放成丘的土壤砂石,往往用作河堤築壩和栽種作物使用。

    解釋(三)息,安寧;古語曰,息事寧人,即有此意。

    息壤,可能是城垛圍護結構,同時還具有防猛獸的功能!

    鯀取息壤為何會被殺?

    極有可能息壤有比阻擋洪水更重要的功能——種植,防猛獸。古語云:洪水猛獸,二者均是原始部落面臨的兩大禍害!

    可見,息壤應該是一種堤防,既可防洪,又能抵禦猛獸侵入的土質構築物!

  • 5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在我寫的《舜王天下》裡,息壤指的是天鵝大雁休息的土地。

    大禹治水中如何對待息壤成為大禹父子方法的不同。

    鯀是用填平的方式治理溝壑,先不說效果如何,一定是勞動強度大,人們怨聲再道。

    大禹治水是把蓮藕種在息壤附近的水面下。

    洪水不僅到了了災難,也摧毀了群體的糧食資源。

    人們挖開息壤獲得蓮藕。間接的把河岸拓寬挖深了。

    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如何讓部落裡的人心甘情願的去治水,而且是多年,一定是一個無法抗拒的理由。

    大禹先是大量的種植,後期在秋冬季節採挖。可以保證全年的飲食,在大洪水期間,唯有蓮藕和魚才能保證群體不被餓死。

    大禹手裡的工具幹什麼好用?

    治水為什麼用這楊的工具。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一邊挖蓮藕一邊治水。

    蓮藕春天種,秋天收,只有夏天可以休息。

    間接的為夏朝的由來提供了證明。

  • 6 # 一老沈一

    單說“息壤”這個詞,與大禹沒關係,而與他的爸爸鯀有關。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就此看,“息壤”,當為天帝所掌管的“神物”。郭璞《注》雲:“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這是說,“息壤”,是一種可以“生生不息”生長的“神土”,因此能夠堵塞洪水。

    可是,問題來了,既然如此,大禹他爹鯀為何沒能把洪水治好呢?只是因為他沒得到天帝的允許便偷走“息壤”而違反、犯了“天條”?

    至少,鯀要治水的“出發點”是好的。若真如此,天帝也太沒水平。

    不妨把“息壤”拆開來解讀。

    “息”,《說文》曰:“喘也。”這個“喘”,不是病態之狀,而是“喘氣兒”的“喘”,是生命的第一體徵。

    所以,有“生息”一詞,亦有“生生不息”一詞。

    “息壤”之“息”,一定不是“休息”“了結”“終止”的含義,而應該是前面說到的“生息”或“生生不息”之義。

    “壤”,《說文》雲:“柔土也。”

    何為“柔土”?《釋名·釋地》說得好:“壤,䑋也,肥䑋意也。”

    “柔土”,就是“肥沃的土壤”。

    《釋文》引鄭玄《周禮注》說:“壤亦土也,變言耳。以萬物自生焉則言土,土猶吐也;以人所耕而樹藝焉則言壤,壤,和緩之貌。”

    鄭玄不愧是大學問家。他說,“壤”就是“土”,“土”就是“壤”,不過是不同說法而已。說可以生長出萬物的時候,就說“土”;為了誇讚某某的農耕技藝高明,則說“壤”,說“壤”,顯得文縐縐有修養。

    即然“壤”就是“土”,便不得不說到另一個詞彙了——“息土”。

    《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息土之人美。”《注》曰:“息土,沃衍之田。……。地有美惡,姑生人有好醜也。”

    這話的意思是說,息土,是肥沃的土地,就像眾人中長得好一樣。

    這麼說,“息土”和“息壤”,都是指“肥沃的土壤”,含義是一樣的。

    古文獻中,沒說大禹和“息壤”有關,但是與“土”和“息土”有關。

    《尚書·禹貢》開篇即說:“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敷”,與“尃、傅、旉”皆為“古今字”,含義相同——俱為“布也”。所以,一些古文獻中,就說大禹“布土治水”。

    當然,還有說“填”的。

    《淮南子·地形》雲:“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

    那麼,大禹的爸爸鯀以“息壤堙水”而被殺,大禹以“息土填水”則流芳百世。結局“天壤之別”,何也?

    明萬曆、天啟年間的國子監祭酒、文淵閣大學士朱國禎在他的《湧幢小品》卷十五《息壤辯》中的見解很值得參考——

    《山海經》所云“鯀竊帝之息壤”。蓋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土田皆君所授於民,故曰“帝之息壤”。鯀之治水,不順水性,而力與水爭,決耕桑之畎畝以堙洶潦之洪流,故曰“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其義豈不昭然矣哉。古書、傳之言本自明且昭。而解者翳且晦。此類多矣。

    他說,古書和傳,本來都講清楚了,而後來的解釋者“眼神不好腦子還不靈光”,越解釋越亂。這一類的事例太多了。

    可知,“息壤”就是“息土”。

    不過,用現在的話說,鯀,是透過破壞“山水林田湖草沙”來治水,所以被殺了。大禹則不同,採用“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方法,保護耕地保護環境,如《山海經·海內經》所言:“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使人民得以生生不息。

  • 7 # 味哎兒

    大禹人群是黃帝時期的飼養熊的人群,也就是馴熊最好的人群。所以號稱有熊氏。到了舜帝時期,兼任了水伯之職,所以整體人群是治水的人群。用現在詞說就是專管水利工程的人群。

    大禹的前輩人,都是築水壩的高手。所以傳說他們可以到天帝那裡去盜竊息壤。

    息壤,據說是可以隨著水的大小變化的土壤。從而水大了息壤也跟著變大,水小了息壤也跟著變小。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大水壩和小水壩的不同而已。

    所以大禹治水的水,發的特別大,大禹的父輩們,因為是用水把堵水,再加上盜取的息壤有限,沒辦法就用黃土打壩,最後壩子垮塌,而沒有成功。因而被人王的帝把治水頭領給殺了,再任命大禹這輩人治水。

    大禹用疏通的方法排水,最終把大洪水治成功了。

    現在可以看到河南省滎陽縣汜水鎮,在深谷裡有一條汜水河,是由洛陽偃師流向黃河的一條水系,河的兩岸都是高40多米的黃土陡崖。

    汜水鎮分谷底的下街和谷頂的上街。汜水鎮就是三英戰呂布的地方。

    上街向東一直延伸到新鄭,就是豫東大平原。所以當時進入洛陽必須走汜水關。

    上街的北邊就是北邙山,上街的南邊,漸漸的低下去,也成一個谷地。過了谷底就是上了南山的山岡。

    北邙山很奇怪,它是一個30度的斜坡,向北越來越高。到了坡頂就是70度角,猛地到了黃河岸底,所以也呈陡崖式。由黃河岸底,到北邙嶺南坡的最低處,有1500米寬。從而呈現的是孤零零的一條黃土嶺,伸到了鄭州花園口。擋住黃河不往南邊來。而黃河的北岸則是一馬平川。

    所以這一條孤獨的黃土嶺,就是一個梯形的壩子。靠水的北側70度陡崖,陡崖的嶺南側是慢坡形的30度。整條黃土嶺很長,通向鄭州花園口向開封延伸,將近有一百多里地。

    如果說他是人工打的也有證據。就是北邊這個斜坡處有的凹坑地方,有時候能挖出草木灰挺厚的。但是這個巨大的工程一般是人力不能做出來的。因為從黃河岸算到陡崖處有四十來米高,到嶺的另一側的低處有1500米寬,總長度將近100來裡地。

    因此可以懷疑這條嶺就是息壤所造成的。

    而汜水鎮的下街,就是西邊就是汜水河,過了汜水河就是進入了整個黃土高原。

    所以泗水鎮的上街向東,就如同黃土高原向東方伸出來的一條腿,孤零零的寵溺在那裡擋住黃河水不向南邊滾,只能向北邊滾。

    黃河這種滾動方法正是衝擊出華北平原,形成華北平原的原因。

  • 8 # 義康字號

    堯帝90多歲高齡,選擇舜作為繼任者,《大禹本紀》中說“舜攝行帝政,鯀以洪水難填,乃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山之郊。”“息”的本意是鼻子呼吸,“息壤”就成了在土中呼吸,應理解為安息之土壤。“帝之息壤”就是五帝王陵區土臺,良渚高等級王陵都在良渚城外圍,特別是匯觀山、瑤山陵墓更靠近山前長堤。“息壤”是傳說中的神土,能自己生長、膨脹的土壤,可以填塞洪水。都知道鯀是以堵的方法來治水,所造良渚城牆也是為了堵水。“鯀以洪水難填”,“填”把空缺的地方塞滿或補滿,可能水壩已有缺口,出現溢洪現象,情況緊急,在沒有請示堯帝和舜帝的情況下,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湮”是指水從高處漫溢之前被堵住缺口,也說明水壩已出現缺口,想用“息壤”堵住洪水,而“息壤”只是傳說中的神土,後果可想而知。

    摘自《華夏文明探源與發展(上.二)》。

  • 9 # 穆九招

    息 ,安息也,意為埋葬之地。帝之息壤就是帝的墳頭土。

    《大荒北經》雲,“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也就是負禺山之東正是顓頊的陵墓,而鯀挖了顓頊帝的墳頭土去阻塞洪水,因為沒有經過允許,犯了大忌,才被殺。

    這個位置正好是邙山東端,洛河匯入黃河之地,即洛汭。

  • 10 # 新浪濮魯

    息壤,讀xie ra,xie指社峁(今稱石峁),ra指進攻。息壤指進攻社峁。鯀竊指夏啟,鯀竊息壤指夏啟進攻社峁。這是一個歷史事件,社峁原是炎帝的北朝歌,漢語譯為羽郊,後來被胡族侵佔,夏啟北上攻伐北朝歌,自此社峁被毀,胡族潰逃,北朝歌地區被劃給叔周管轄。

  • 11 # sunbeam971

    息壤和大禹沒有關係呀,是大禹的父親鯀用來治水的東西。典籍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那麼息壤究竟是什麼呢?

    壤,肥土也,肥沃的土地叫壤,息壤即有息氏部落用來耕種的肥沃的土地。有息氏是堯帝直接控制的核心地區。想必也是堯帝糧食的直接保障者。有息氏故址在今河南新安縣至三門峽市一帶。戰國時期,甘茂與秦武王締結息壤之盟,攻打宜陽。此處的息壤之地就在新安和三門峽一帶,知道了“息壤”意思,那鯀和大禹治水的歷史就清晰明瞭了。

    鯀治水之處,必須離有息氏非常近,而且治水之處必然地勢較低,有息氏的東面是洛陽盆地。堯舜時期,洛陽盆地洪水滔天。而有息氏因為地勢較高,沒有受到洪水的影響。鯀於是在沒有向堯彙報的情況下,直接偷挖了有息氏的良田,用來建造堤壩圍堵洪水,結果治水失敗。舜殺鯀,不是因為治水不利,而是因為鯀偷挖破壞了有息氏的良田。良田被挖,糧食就不能保障。從這裡看,鯀被殺確實是罪有應得。大禹接手治理洪水,吸取了其父鯀的教訓,改堵為疏,很快洪水得以治理。所以息壤就是有息的肥沃良田,鯀治水之地是洛陽盆地。鯀偷挖了有息氏的良田築壩圍堵。原本非常簡單的事,被後人搞的複雜了。

    (後續:禹死後,啟奪取天下,有息氏不服,攻打啟,啟戰敗。啟認為自己戰敗的原因是德行不夠,於是更加謙卑,任用有能力且品德高尚的人治理國家,幾年後,有息氏主動向啟認錯,承認啟天下共主的地位。可見有息氏對鯀偷挖良田一事耿耿於懷,最終被啟的德行感化,才化解恩怨)

  • 12 # 半是當年識放翁

    息壤,指安息的土壤,代指用來安葬先祖的陵墓之土。先祖陵墓上的土是動不得的,一旦土被動,有擾動先祖、咒其斷子絕孫之意。時至今日,如果有人挖你家祖墳上面的土,你也是會異常憤怒的。這也是鯀竊息壤後,被舜帝殺死的主要原因,說治水不成功恐怕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想一想當時舜帝得知祖墳被挖後的憤怒場景吧,舜帝把鯀與有滔天罪行的歡兜、共工和三苗,並列定為“四罪”,可見當時舜帝的憤怒程度。鯀治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總不至於被殺,說明鯀“竊息壤”在當時看來是不可饒恕的大罪。

  • 13 # 簡單傳奇

    《隋書》八十四《突厥列傳》說:“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突厥起源於平涼一帶,南北朝時北周柱國原州刺史李賢是李陵的後裔,李賢的墓就在平涼附近的寧夏固原。李賢家族,把李虎、李遠、李穆三兄弟也加進去,他們應該都算是隴西李氏。李虎的孫子李淵、李淵的兒子李世民,都是人上人。李穆還於亂軍之中救過宇文泰的性命,兩人關係極其深厚。宇文泰四兒宇文邕、六兒宇文憲相繼寄養在李家,讓李賢的妻子吳氏哺養。兄弟裡面李虎是最沒有球事的一個人,往往最沒有球事的人的後代都很厲害。由此可見,李世民也是李陵後裔,史學家怕不好聽,故意抹去,在他之前,他的家族裡面當時最厲害的李賢,是北周柱國原州刺史。因為祖上李廣是漢朝的名將,所以李氏家族的政治視野極為開闊,宇文邕、宇文憲、李淵、李世民都是非常厲害的角色,說明李氏家族的教育非常成功,正印了那句老話,有錢難買少時貧,這是有錢難買祖上當奴隸,奴隸的身世讓李淵和李世民做人低調、寬容大度,造就了盛世唐朝。寧夏吳忠紅寺堡是漢武帝安排渾邪王部落的地方。楊老令公撞死在金沙灘的李陵碑前,金沙灘所在位置是現在的閔寧鎮。穆桂英其實是鮮卑人,慕容家族的。《楊家將》裡的地名不少與銀川平原的地名重疊,如楊六郎把三關,最初的三關口位於六盤山。六盤關、瓦亭關、制勝關三關,後來的三關口就指賀蘭山上通內蒙左旗的三關口,一百零八塔在寧夏青銅峽。我認為《楊家將》的故事發生在寧夏,山西的楊家讓唐朝派到貴州了,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才失勢,再出現楊家將不符合邏輯,當時沒有西夏,寧夏這裡屬於遼國,楊家現在在寧夏都有一定的實力。

    寧夏平原的人們絕大部分是從山西大槐樹遷來,也有可能把寧夏發生的事情說成山西的。

    李陵當時被俘後,他和他的部下成了匈奴的奴隸,就此把內地的冶煉技術傳入匈奴,他們所以以打鐵為生。寧夏中衛地區盛產鐵礦石,其中麥垛山的鐵礦石品質比澳洲的還好。《史記·匈奴列傳》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後也。當時李陵在寧夏中衛,蘇武去見過李陵,以前我去中衛寺口子旅遊,看到旅遊提示上說寺口子是蘇武牧羊地,我嗤之以鼻,現在認為人家是對的。人們把中衛出產鐵礦石的山叫金山,後來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學習北京香山,把中衛金山改稱中衛香山,現在還有中衛香山這樣的地理名稱。那些人隨著花木蘭的部隊到了銀川后,為了懷念中衛金山,把他們所在的賀蘭山的一段叫金山,突厥的名字就是看著這段賀蘭山起起伏伏而得,現在還有銀川市賀蘭縣金山鄉。《隋書·楊素列傳》記載為十八年,楊素出靈州,進擊突厥。說明突厥當時興於寧夏賀蘭山周圍。《木蘭辭》中提到了黑山頭,黑山頭就是現在寧夏中衛附近甘寧交界處的黃河邊的黑山峽。我認為花木蘭住在銀川市附近的黃河邊,西北缺水,古代行軍打仗不會距離水源太遠。從這裡走到黑山峽大概一白天時間。這一仗對突厥的形成至關重要。改變了那些人的奴隸身份。我認為《木蘭辭》裡面的那場戰爭,不是北魏與柔然的戰爭,而是北魏與北涼的戰爭。公元440年前後,那些人為此往其他地方遷移,產生了隴西李世民家族和河西走廊的李軌家族。有一些人隨著花木蘭所在的部隊到了銀川,產生了突厥,不知道土耳其做何感想?李淵收復河西走廊時,與李軌以兄弟相稱,說明他們有血緣關係,李淵、李軌都與突厥關係不錯。李白出生在碎葉城,可以判斷他是李陵後裔。《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西涼興聖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他人沒有膽量讓高士力脫靴,楊貴妃給研墨。Murano是柔然的諧音,Murano古城是柔然的老巢。

    我一直懷疑古代阿富汗被稱為大夏,是不是也和寧夏有關。我認為《岳飛傳》的許多記錄是不準確的,我認為岳飛是寧夏人,這裡自古民風彪悍,岳飛最初是張俊的部下,是張俊提拔起來的,張俊是甘肅天水人,河南人在甘肅天水人的手下出頭,我認為是天方夜譚。另外河南屬於中原地區,各朝各代都管理的中規中矩,你讓一群綿羊裡面出一頭雄獅,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大家不能透過文學作品來判斷歷史的真偽,這往往是錯誤的,如水滸傳裡面說方臘是武松擒住的,其實方臘是韓世忠擒住的。岳飛在襄陽打敗偽齊,從此偽齊兵害怕岳家軍,岳飛的滿江紅裡面的踏破賀蘭山缺,以及《岳飛傳》裡面的牛頭山都在寧夏境內。當時金與西夏是盟友,金國用宋朝的俘虜換西夏的馬,二聖就關在賀蘭山上。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歷史檔案館看看李元昊給宋朝的稱帝檄文,裡面講炎帝的地盤在以武威為中心,大致範圍是今寧夏大部、陝西西北部、甘肅中西部、青海一部、內蒙古西部。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朝就在這一片,拓跋氏,緣於炎黃後代昌意,屬於匈奴的一支,就是李陵入匈奴後娶了拓跋首領的女兒。匈奴未落,留在草原10餘萬匈奴人拓跋部、宇文部等歸屬鮮卑,炎黃出於羌,所以某種程度說羌與匈奴、鮮卑都有關聯。李元昊他們和建立北魏的拓拔鮮卑是一個名族,是南涼的後代,西秦趁著他們進攻後涼的首都武威時,偷襲了他們的首都青海樂都,青海樂都距離武威比蘭州距離武威近,他們的主力到了寧夏,現在寧夏中衛南長灘還有他們的後人,他們加入大帥哥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滅了西秦,報了滅國之仇。李元昊建立西夏是繼承大禹兒子啟建立的夏和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的宿願,宋朝應該臣服於西夏。

  • 14 # 秋水0tIT

    黃河水患來了,鯀迫不得已只能挖顓頊的陵墓來堵住黃河水。因為唯一能堵住黃河水入洛汭的地方恰恰上面就有顓頊陵墓。只可惜沒有堵住水患,導致家園被毀,然後被舜秋後算賬。

  • 15 # 路終遠山海經

    個人觀點:息壤為古代輪休之農地。現在還有,只是少了,草原上輪牧地更仍普遍。

    上古農業水平低,一塊地種幾年肥力下降,就要輪休幾年等自然恢復了再種。鯀為搶修防洪堤,可能情急之下,違反帝命擅自作主就近挖用了息壤。若能最終防住洪水,可能人民也不會有怨言,帝庭也不會怪罪。但偏偏沒防住潰堤了,又損失了寶貴的輪休耕地,這樣受災人民憤怨,帝庭不得已只好殺鯀擔責。

  • 16 # 周乙探史

    息壤就是黃帝陵的封土,每年祭祀的時候都要新增新土。黃帝陵在鯀城(蘇北連雲港蒼梧山下藤花落古城遺址)附近。大禹故里也在鯀城(夏邑)。

  • 17 # dhrldu2

    拋去神話的因素,走回現實,個人認為息壤就是夯土。也說不定,古人會燒水泥,燒石灰,會燒陶罐……神話故事,誰也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備考雅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