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戒戒
-
2 # 草原話三農
你好,我是獸醫,我來給你解答這個問題。馬的前胸浮腫,這種毛病在馬屬動物身上多發,特別是在春夏季節,我們老百姓都把這種疾病叫做“黃”,其實這種“黃”只是一種俗稱,並不是真正的癀,真正的癀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炭疽病,是一種很嚴重的傳染病。我們老百姓之所以把這種病稱為“黃”,是因為這種浮腫開始的時候穿刺為血水,到後期的時候穿刺放出來的是黃色的液體,所以都習慣稱之為“黃”。
〔浮腫病症狀〕
這種病發生使,並不影響馬的食慾等,馬錶現一切正常,開始的時候會發現在馬的前腿上方的胸部發生浮腫,這浮腫會逐漸向下移動,最後移動到腹部的最低點,並且逐漸擴大面積,可以明顯在馬的肚皮下方看見水腫,這水腫呈扁平狀凸出與正常面板,馬的體溫、行動等沒有任何變化,用手按壓水腫的地方可以按出坑。當水腫部位按壓柔軟有坑出現的時候,用針穿刺出來的是黃色液體,如果水腫部位不柔軟,按壓患處很難出坑的時候,穿刺液是紅色或者淡紅色。
〔“黃”的治療方法〕
這種疾病的治療也十分簡單,找一塊寬3釐米、長100釐米的木板條,在木板的一端釘2顆3寸釘,使釘尖露出0.8釐米,把馬牽入治療樁保定,然後手持木板條,釘尖用酒精消毒,用釘尖朝上向水腫部位拍打刺破面板,使黃色液體流出來,一般情況下,在水腫部位刺6——10個釘孔就可以了,特別是水腫的最低點必須要刺到,這樣有利於液體的流出,一般2——3天即可痊癒;對於病的初期,可以給媽灌服中藥“消黃散”250克;如果灌服中藥效果不好,只能等按壓有坑出現的時候進行穿刺治療,如果是紅色血水最好停止穿刺。
總之,這種疾病不是特別嚴重的疾病,不過也不能大意,如果不進行治療,可能會發生腹部面板潰爛,最後流出液體之後也就痊癒了,這樣容易造成感染,所以要注意進行消毒等外科處理。
只有馬屬動物具有易感性,馬易感性最強,騾、驢次之。昆蟲(虻、刺蠅、蚊、蠓)叮咬時可經面板感染。慢性和隱性病畜能長期帶毒,病馬的分泌物和排洩物也是傳染源。被馬傳貧病毒汙染的針頭和醫療器械也能傳播病毒,交配也能傳染。該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在昆蟲出現較多的夏秋季節(7~9月)發生較多,流行初期呈急性過程,死亡率也高,以後轉為亞急性和慢性,轉為慢性後能存活幾年或十幾年。
2 臨床症狀
該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人工感染的平均10~30天。①急性:病程短的僅3~5天,最長不超過1月,多在流行初期出現。病馬體溫突然升高至40~41℃甚至以上,呈稽留熱。心跳60~80次/min,呼吸也增數;雖出現高熱也仍有食慾,消瘦很快,體力很差,用肩推病馬可使其退讓幾步,精神不振,運步時步樣不穩,易出汗。眼結膜充血、黃染,隨病程發展變為黃白或蒼白;有時在眼結膜、陰道黏膜、舌下可見出血點或出血斑。血液稀薄,血沉快,15 min即達60刻度以上,60 min可達80刻度。血檢紅細胞每立方毫米常在500萬以下,白細胞減少(每立方毫米4000~5000),胸、腹下浮腫。②亞急性:常發現於流行中期,病程較長,約1~2個月,體溫39~40℃,常維持幾天高溫以後下降,經一階段後體溫又上升,而且出現溫差倒轉(即上午的體溫比下午高)。眼結膜充血、黃染,仍有食慾。在四肢下部、胸前、腹下、陰囊、包皮常見浮腫。血象與急性相同。③慢性:多見於老疫區,病程更長可達數月或數年。病馬的體溫常在39.5℃左右,熱型不規則,時高時低,熱度持續時間約2~3天,無熱時常可持續幾周或幾個月,溫差倒轉現象更多見[1]。眼結膜蒼白、黃染。血象較急性、亞急性輕。急性可轉為亞急性、慢性或隱性,而慢性也可能轉為亞急性、急性,轉為急性後常死亡。④隱性:不現臨床症狀,但長期帶毒,驢多患此型。
3 病理變化
急性:漿膜、黏膜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尤以鼻翼、舌下、瞬膜、陰道黏膜、胸腹腔漿膜、膀胱、輸尿管黏膜、盲腸、大結腸黏膜與漿膜最多見;淋巴結腫大,切面充血、出血、水腫;脾腫大,切面暗紅色,有的因白髓增生呈顆粒狀;肝也腫大,切葉明顯,形成檳榔樣花紋;腎腫大,皮質有出血點;心脆弱,呈灰黃色、煮熟樣,心內、外膜有出血點。
亞急性和慢性:消瘦、貧血,可視黏膜蒼白,一般腸漿膜、外膜有少量出血點;脾腫大、堅實、表面粗糙不平,濾泡增生肥大,在淡紅色切面上有明顯的灰白色圓形的顆粒突起;肝堅硬腫大,呈暗紅色或鐵鏽色,切面有檳榔樣花紋,可見肝小葉明顯呈網狀結構;腎輕度腫大,呈灰黃色,切面皮質增厚,腎小球明顯呈慢性間質性腎炎;心臟因心肌變性而弛緩擴張,呈煮熟狀;骨髓紅區擴大,黃髓內有紅骨髓增生。慢性重病例,骨髓呈乳白色膠腖狀。
4 診斷要點
亞急性和慢性,體溫稍高(39~40℃),溫差倒轉。慢性熱型不規則。急性可轉為亞急性、慢性或隱性,而慢性也可轉為亞急性、急性,轉為急性後常死亡。隱性不出現臨床症狀,長期帶毒,驢多患此型,瓊脂擴散試驗檢出率達93.9%。
5 防治措施
該病目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應做好畜舍清潔工作,消滅蚊蠅、蚊。在虻、蚊活動季節前3個月或活動季節後,用中國創制的馬傳貧驢白細胞病毒疫苗(每匹皮注2 mL)進行預防接種,注苗後3個月開始出現保護作用,免疫期約1年左右[2]。從外地引進的馬匹,必須經過檢疫,採用臨床綜合診斷、補體結合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相結合的方法,任何一種方法判定的陽性馬匹,都是馬傳貧。對陽性馬應上報有關部門批准撲殺(靜注來蘇兒50 mL可致死)。馬屍必須焚燬或深埋。在老疫區或受該病威脅的地區,應春秋兩季各做1次定期檢疫。發現可疑病馬後,應及時確診定性,對區域內所有馬、騾、驢立即迸行普遍檢疫,對檢點進行封鎖,原則上“封點不封面”。自疫點隔離出最後一匹病馬起,經一年檢查未再發現病馬時才可解除封鎖。病馬汙染的畜舍、繫馬場所、用具,用2%~4%氫氧化鈉、3%來蘇兒液嚴格消毒,糞便集中堆積發酵處理。為防止吸血昆蟲侵襲馬體,用0.5%二溴磷或0.1%敵敵畏噴灑,蚊虻季節每2~3天噴灑1次,馬廄用2%敵百蟲、2.5%敵敵畏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