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81321076
-
2 # 淮安海之聲旗艦中心671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目前全球約有 3.6億人 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
這意味著,他們在生活中耳朵幾乎處於很難聽到聲音,甚至聽不到的狀態,
但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正規的治療,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有機會恢復聽力甚至正常生活的。
目前,佩戴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是聽力補償和重建的主要手段,但很多人在面臨這兩種選擇上,就有點摳腦殼了——
“他們都說戴助聽器,撇脫!人工耳蝸還要做手術的嘛!”
“小手術,哎呀!況且人工耳蝸效果好得多,聽都要聽得清楚些!”
“我覺得還是選助聽器,便宜些,隨時可以換新的!”
“你們這種想法就要不得,人工耳蝸安了可以用一輩子,算下來可能還劃得戳些。”
......
今天,我們肇慶惠耳聽力助聽器來給大家講一講,
不管是天生聽力不太好的小朋友,
還是因為年齡大了聽力退化的老年人,
或者是耳機聽多了、蹦擦擦跳多了引起聽力問題的年輕人,
是該選擇助聽器,還是選人工耳蝸?
聽力損失,通俗點說也就是耳朵不好,甚至聽不到。
1.為啥子會出現聽力損失?
①年齡:年齡越大,聽力就越有可能老化,這叫老年性耳聾 。
②噪音:長期呆在高頻噪音環境下,容易引起聽力受損,比如耳機開多大聲、酒吧迪吧、KTV的這些聲音都是高頻噪音(不管你唱歌走不走音!),長期下去真的會 傷耳朵!
④遺傳。
2.聽力損失的型別
你們闊能不曉得,我們能聽到的聲音都是經由外耳、中耳傳播至內耳(這一節相當於是傳聲),內耳把聲音變成生物電訊號(相當於翻譯),然後透過聽神經向大腦傳送,隨後生物電訊號在大腦中被破譯成聲音的。
由於這個工作流程出現問題的位置不同,我們把聽力損失分為三種類型:
①傳導性聽力損失:病變在外耳或中耳,使聲波傳入內耳受到障礙,在傳聲上出了問題!
②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病變在耳蝸、聽神經或聽覺中樞,讓翻譯和破譯環節出問題!
3.聽力損失的分級
“醫生,我是年輕人不喜歡蹦擦擦也不愛戴耳機,但還是覺得耳朵不好,尤其是在專心耍手機、打遊戲、看電視的時候,我媽喊洗碗做家務事這些,完全就像聾了一樣,我是不是也聽力損失了?”
答:你這是另一種病——懶!跟耳朵不好莫得關係!
以下才是聽力受損的程度分級表,你們先感受一下:
“醫生,光從分級說的內容,還是不咋個容易發現娃娃、老年人有沒有聽力問題,畢竟奶娃兒還不會說話,而老年人又沒有天天待在一起,還有沒有更好識別的方法?”
答:有,下面是孩子和成人聽力受損的常見表現,大家可以仔細對照檢視。
在背後拍巴巴掌,娃娃莫得反應;在背後搖波浪鼓,娃娃不去尋找,或尋找了但發現不了聲源;娃娃曾經嘗試發出聲音或含糊不清的說話,但現在停止了這類行為;牙牙學語時期過長,不會使用更多語言表達;對人的聲音沒有反應,尤其在被抱著的時候;適齡孩子無法執行簡單的命令,比如“穿hai hai 、吃飯飯”,或無法理解簡單的指令。孩子容易沮喪,或有交流中斷的經歷。演講和交流能力落後於同齡人。嚴重依賴唇讀。就是要緊緊盯到你的嘴巴看,才曉得你在說啥子。聽不見或聽不清門鈴聲、電話鈴聲、女性或小娃娃說話的聲音;在餐廳、商場等公共場所交談或聆聽有困難;自己覺得其他人說話咬字不清;口頭禪是“安?安?你再說一遍?”,或經常答非所問;電視機、手機的聲音隨時都開多大聲;打電話都沒法聽清對方在說啥子(訊號正常的情況下哈);經常聽不到別人在背後喊自己;在開會或小組討論時難以聽清別人所說的話。1
第一步:去正規醫院檢查和診斷,拖久了更醫不好!
02
第二步:確診後積極參與治療,聽取醫生的建議儘早進行聽力補償或重建。
為啥子我們一直在囉嗦不管是小娃娃、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一旦確診有聽力損失時,及早治療呢?
對娃娃尤其是正在牙牙學語的小盆友來說,越早使用人工耳蝸,孩子獲得更佳言語和語言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家長緊到拖,就會讓孩子慢慢的丟掉與這個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等娃兒聽力系統長定了, 想要再次鍛鍊這種能力的話,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效果也不能保證。
對於成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醫得越晚,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小。
聽力下降不僅會造成生活的不便利,還會讓人更加孤獨,還會導致反應遲鈍、智力衰退。研究表明,聽力下降與腦萎縮、阿爾茨海默症有密切關係。
早點干預除了使聽力盡可能維持在現有水平不下降或延緩下降時間,更重要的是防止他們腦殼對言語解析度的下降。
目前來說,針對聽力損失的人群,戴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是聽力補償和重建的主要方式。
1、助聽器
在以前的概念中,助聽器就相當於話筒,把周圍的聲音都放大,再傳到患者耳朵裡面。但是現在隨著不斷髮展和進步,已經有可以根據患者聽力損失曲線型別,粗略進行分段補償的數字助聽器。
2、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系統的麥克風接收聲音,透過線圈傳送到面板下的植入體;在植入體處轉換成電訊號 傳輸至耳蝸內;再由耳蝸的聽覺神經末梢接收訊號,並傳輸至大腦,由大腦將其破譯為聲音。
那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到底該怎麼選呢?
助聽器:
總的來說是放大傳輸的聲音。對低中頻補償更好,能區分音調和音樂,聽到的聲音更自然,價格相對較低,但補償程度有限。
適用於中度及部分重度聽力損失。
人工耳蝸:
比起助聽器,它省了傳播和翻譯的環節,只要需要腦殼能破譯就行。所有頻段補償都好,能聽到更多聲音,語音分辨更容易。但需要透過手術完成植入,價格相對較高。
適用於重度到極重度聽力損失,甚至是全聾的患者。
最後,不管是助聽器還是人工耳蝸,都是有一定適應情況的,並不是說哪個價格高就好一些,也不是說哪個撇脫就用哪個,大家要根據患者自身病情、經濟情況以及醫生的診斷和建議下合理選擇。
回覆列表
助聽器只有對有殘餘的聽力的才有用,沒有聽力了可以考慮人工耳蝸了,建議還是把患者帶到正規的醫院或者驗配中心去評估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