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哥講史

    即使吳三桂不降清,明朝依然會走向滅亡。明朝的衰敗已是不可逆轉,根本無力抵抗關外的清軍,只能說吳三桂降清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倘若吳三桂不降清,無非還有三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是投靠闖王李自成,但是因為陳圓圓的緣故,這條路算是斷了(陳圓圓一事來自野史,主要原因應該跟吳三桂自身利益有關);第二是繼續效忠明朝,可當時的明朝內部紛爭不斷,光南明就出了好幾個皇帝,到底效忠哪個皇帝呢?第三是自立為王,最後也沒有好下場。即便他不降清,明朝內部官僚體系腐敗,互相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早晚也是滅亡。

    早在崇禎17年3月,也就是吳三桂放棄抵抗的月前,當時他還準備去支援京城時,走到半路,京城就已經被攻下,崇禎上吊而死,大明也宣告結束。另一方面,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也只是清軍入關最近的路線,並非是唯一路線。在此之前,滿清已有5次,從西面大舉入侵,攻打明朝。

    崇禎吊死之後,滿清的王公大臣會議,其決議本就是採納另一個叛徒洪承疇的提議,不走山海關,輕裝上陣,儘可能快速地經過薊州、密雲直抵京城,然後將李自成大軍包圍,一舉殲滅。只是在出征的第六天,多爾袞意外遇到了吳三桂派遣的乞降密使,才臨時改變了主意,在更近的山海關進攻明朝。

    所以說,雖然吳三桂是明朝的叛徒,但是明朝滅亡的責任他一個人擔當不起,只不過是他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速度而已。

  • 2 # 這個歷史很正

    吳三桂不降清朝,明朝照樣完蛋。

    在李自成的反叛軍攻佔北京城後,崇禎自縊而死。這是吳三桂南邊要面臨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的威脅,而北面同樣要面對滿清叩關的威脅。事實上,當時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無論是面對哪一方都是毫無勝算的。

    這是他就只有三個選擇了。一是據守山海關為明朝盡忠而死,二是投降李自成,裂土封王。三是降滿清。看似很危險,其實無論是滿清還是李自成都在極力的爭取吳三桂。而想要繼續榮華富貴的吳三桂,無疑只有兩個選項了。

    事實上,吳三桂投降滿清他其實是早就想好了的,只是苦於沒有藉口。吳三桂作為當時明朝的高官,征戰了大半輩子,所以他看到了很多,也看到很清楚。那就是想要保住榮華富貴就必須降清。

    那為什麼不可以投降李自成呢?

    首先階級的對立,李自成集團都是農民階級出身,吳三桂是官僚家族代表。在當時的形勢下,李自成一路攻打掠奪,高喊著“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一路掠奪地主和官僚階級的財富,裹挾百姓。作為官僚階級的代表吳三桂怎麼可能降。

    要知道古代國家的運轉靠的官僚士紳的治理。李自成一下子把所有的官僚士紳得罪個狠,誰給你治理國家去。要知道朱元璋也是得到了士族的支援才有能力問鼎天下的實力。而李自成打仗的物資一路靠搶,並非是長久之計。而且對於農民軍的戰鬥力李自成是非常猶豫的,李自成起事後基本是被官兵壓著打的,所以不認為最後可以擋住清兵。而且真的要是投降了農民起義集團的李自成,在其集團內部肯定是要被看不起的,所以李自成找了一個好藉口投降了清軍。

    而事實也證明,在清軍入關後,李自成的農民軍一觸即潰,根本就是毫無抵抗力,最後李自成自己也被清兵逼死了。

    所以吳三桂無論是投降與否,都不能阻擋。大勢滾滾而下,要麼順勢而為,要麼就被碾壓的渣都不剩。

    明朝其實是從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而死以後明朝就滅亡了。後來南明因為沒有正統的繼承者,所以自成立到滅亡一直都是在內鬥,甚至李自成的反叛軍堅持的時間都比南明堅持的時間久。

  • 3 # 放羊的人生

    這種假設不好說,但延遲大清的建立時間是肯定的;

    首先大明的滅亡是不可避免,崇禎皇帝是由李自成的農民軍所逼自殺的,實際上明朝已經滅亡。

    其次假若吳三掛沒有獻三海關投降的話,轉投李自成的話;李自成的實力加強,對後金肯定是不利的,但歷史上李自成驕傲放縱,不得人心,恐怖最後也會被後金所消滅。

    最後南明雖然出了幾個優秀將軍,但一直沒有名主,最終的結果可能也是如歷史一樣。

    所以後金奪取中原的趨勢不可避免,但進度肯定會推遲,就在三海關外也得繞幾個月吧!

  • 4 # 滄海一粟7528

    吳三桂降清是在崇禎吊死煤山,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後。所以就算李自成不降清,明朝也歇菜了,只有中華民族的命運走向也許會發生變化。

    李自成圍困北京,崇禎急調吳三桂進京勤王,但吳三桂故意拖延,致使崇禎自殺殉國。崇禎自殺後立即返回山海關,據關自守。隨後李自成派人勸降吳三桂,起初吳三桂同意歸順,並親到北京朝見李自成。可中途聽說,大順軍進北京城後胡作非為,迫害百姓,吳三桂之父吳襄被下大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一路之下返回山海關投降清軍,並甘當清軍的開路先鋒,幫助清軍打敗李自成、張獻忠,消滅南明割據政權。

    吳三桂如果不投降清朝,明朝滅亡是沒跑的,因為雖然崇禎死後南方相繼出現了幾個南明政權,但他們都是爭權奪勢,誰也沒能力框復社稷。按照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的做派,大順政權也不會長久。

    只不過如果吳三桂不投降清軍,清朝全國性政權的建立不會那麼順利,當然國家也許還會亂上幾年,說不定中國進入一個大分裂時期也有可能。

  • 5 # 偉家有兒女

    吳三桂不將清,明王朝也會滅亡。因為此時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佔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已自殺。沒了明中央的接濟,吳的關寧鐵騎也難抵清軍入關

  • 6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吳三桂投不投降都改變不了明朝滅亡的命運,畢竟北京城是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的。吳三桂的山海關守軍受清軍牽制,其實已經沒有硬實力去支援京師的防務。

    松錦大戰失利後吳三桂守軍救援能力有限

    1642年松山城被清軍攻破,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降清,此役明朝損失兵力接近十萬人,關寧防線全面崩盤。明軍殘餘部隊僅剩下吳三桂山海關守軍五六萬人,此時關外已經沒有任何據點,因此吳三桂的這隻部隊也就成了防禦清軍的孤軍。

    面對清軍的牽制,吳三桂無力派出陸軍支援被李自成攻打的京師北京城,只能派出自己精銳的騎兵。只可惜而李自成軍隊的實力過於強大而拱衛京師的明軍卻不堪一擊,不到半月李自成起義軍就攻入了北京城,崇禎帝自殺明朝滅亡。

    吳三桂面對李自成起義軍和清軍只能二選一

    吳三桂也想勤王畢竟明朝才是自己的母國,只可惜京師丟的太快了,吳三桂的部隊還沒有來得及支援京師就被攻破了。此時的形勢已經明朗,吳三桂只是佔據有利地形,但被夾在了兩股實力派的中間而不能自立。

    此時的吳三桂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把利益最大化,當然此時李自成和多爾袞也都實力拉攏他。跟清朝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吳三桂清楚地認識到清朝的實力更勝一籌,李自成的起義軍還是不夠成熟,最終吳三桂選擇了投降清朝,並幫助清朝實現了大一統。

    李自成起義軍被清朝迅速的撲滅,並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宏偉帝國,而吳三桂也被清朝授予了平西王佔據了西南,成為了清初重要的割據勢力。

    吳三桂不能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是因為明朝死在了李自成手中,吳三桂投降清朝只不過是形勢所逼而利益權衡的結果。不論吳三桂怎麼選擇,明朝的敗局已定,不會因為吳三桂的選擇而改變。

  • 7 # 巴州刺史

    吳三桂是否降清,都挽救不了明王朝的命運,因為明王朝已經倒在李自成腳下了。

    假設吳三桂不降清,李自成將得到喘息和改變的機會,滿洲人進入山海關暫時無望,很可能就成了遼東割據政權。

    一、崇禎自縊那一刻,明王朝就註定一去不復返了

    1644年3月,李自成帶軍攻陷北京,崇禎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一根白練把自己送到了列祖列宗那裡。

    從那一刻起,明王朝就不可能再起死回生了。有人說,不是還有南明嗎?可惜南明不是明!

    從南明糟糕的那一段歷史來看,它絕不是明王朝生命的延續,而只是借屍還魂。

    首先,朋黨之爭註定了南明沒有統一號令,沒有統一號令就不能團結所有力量為其所用,面對李自成也好、滿洲人也好,都缺乏力量,不能成事。

    其次,苦苦支撐南明的中堅力量,一個是海盜出身的鄭成功,一個是流寇出身的李定國。但如若面對的不是清軍,而是李自成呢,李定國就不會是南明的人,而是南明的敵人。試想一下,孱弱的南明,在李定國面前,會是什麼下場?結果不言自明

    二、吳三桂不降清,是李自成的福氣

    1644年3月山海關關城上的吳三桂,他思考的是投降李自成,還是投降滿清,跟明朝已經沒有半毛錢關係了。

    投降李自成,這本來就是吳三桂原來的既定方案。如此一來,李自成實力將大大提升,同時贏得時間進一步整合內部力量,從打天下逐漸轉向治天下。

    或許,李自成能夠從被勝利衝昏的頭腦中清醒過來,一步步滅南明、吞併張獻忠,建立又一個王朝,但難度實在不小。

    三、滿洲人很難再過山海關

    吳三桂本就讓滿洲人很難受,有了李自成相助,這道關口恐怕就永遠也邁不過了。

    滿洲人就得繼續以前的老路子,一邊打一邊翻長城,給李自成製造麻煩。

    這又是一個妥妥的遼東割據政權。

    歷史雖然沒有假設,但有些思考是有必要的,讓我們看清一些事實,比如明朝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借屍還魂沒有用。

  • 8 # 補言而蹊

    滿清誤華三百年!

    在吳三桂這個問題上,幾乎所有的作者都會風口一詞:吳三桂挽救不了明朝江山,他的存在和歸降甚至抗清,都和明朝的滅亡沒有直接的關係。原因有很多

    首先他是一個政治的矮子。

    其二他是一個只知道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軍閥。

    第三,他是一個沒有民族大義的軟蛋

    第四,它不具有一個軍事家的才能

  • 9 # 大頭微記錄

    明末,李自成的軍隊接近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公園上吊自殺,將這座大山移交給李自成,與此同時,李自成命令山海關的吳三桂集團投降,吳三桂聽到這個訊息,痛哭流涕,但是崇禎已經死了,沒有辦法了,既然這個世界已經姓李,我們就這麼做吧,你不能在關外向清朝投降!

    然而,李自成一進城,就暴露了農民軍的性質,下令收集明朝官員的金銀財寶作為軍餉,他的手下一接到這個命令,他們就瘋狂地剝削明朝官員,並折磨張果周皇后家族的老人至700萬兩,崇禎皇帝要他給軍隊一些錢!

    李自成進入北京時將詔書送交吳三桂,吳三桂也答應投降,但當李自成將軍劉宗民搜查吳三桂的住處時,他看見了吳三桂的妃子陳圓圓,驚訝地發現他是個神仙,他把陳園圓帶走,抄襲吳三桂的家!

    吳三桂正在回北京的路上,當他聽到這個訊息時,他勃然大怒,我本想向你投降,但這樣對待我的家人,這讓他感到心寒,於是他轉過身去,直接投降了!

    這是李自成滅亡的第一步,迫使吳三桂向滿朝投降,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敗,李自成聽說吳三桂投降滿清,他怒氣衝衝地率領北京大軍與吳三桂作戰,這是李自成的毀滅性的第二步,因為在這個時候,管寧滿族和吳三桂達成了一個聯盟!

    貼錢一致對付李自成的農民軍,當李自成和吳三桂激烈地戰鬥在山海關海關,海豚帶領八旗軍抄從後面,農民軍突然被打敗,李自成永遠失去了江山,清軍進入海關,開啟了不同民族統治中原的時代!

    並且沒有精力控制南方,南方也就是歷史上的明朝,也存在了幾十年,現在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了,事實上,在明朝歷史上,清軍完全有能力抵抗清軍的南進運動,但是明朝統治者相互拆臺,上演了一場鬧劇!

    導致清軍利用其優勢,這時,吳三桂和李自成在北方與清朝作戰,南明很快聯合起來,因為沒有威脅此外湖北省左梁峪部有數十萬軍隊,明東南洪光政權迅速組織了數十萬軍隊,明代後期世界一片混亂,包括關中豫冀地區的莊李自成國王在內!

    東南地區沒有戰爭動亂,可以說,南明可以模仿南宋,雖然它位於比安河的東南部,但是它可以完全依靠它自己,宋朝南渡後,晉、西夏仍留在北方與蒙古打交道,而南方則穩定了兩百年,可以說,如果吳三桂不淪落到清朝,而是回到大順政權,保衛北方,明朝就能在東山的南部再次崛起!

  • 10 # 月關略萌

    個人認為,明王朝在崇禎皇帝自縊後便宣告滅亡了,吳三桂降不降清對這個結果不產生任何影響。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也不妨礙後人對於歷史事件的客觀分析和理性思考。就題主所提出的假設,如果吳三桂不降清,明朝雖然滅亡了,但清朝想要順利入關一統天下恐怕並非易事。

    公元1644年是在歷史上是一個重要而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既是崇禎十七年,又是大清順治元年,還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的永昌元年。也就是說,當時的局勢是三個互相敵對的政權爭奪天下。而隨著崇禎皇帝自縊宣告明朝滅亡,作為明將的吳三桂能怎麼選呢?在萌月關看來,吳三桂只有以下三種選擇。

    1、擁護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佔據了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可以說是走上了“改朝換代”的道路。並且在當時,大順政權在百姓群眾心目中的“口碑”還是不錯的。況且大順政權同樣是漢人政權,相對於大清滿族統治階級,吳三桂選擇投靠大順似乎更順理成章一點。而吳三桂最初在明朝滅亡後,的確是第一時間想要歸順大順政權的,但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流傳最廣的版本就是因為陳圓圓而衝冠一怒,真實原因並無定論)而最終放棄。何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朝的覆滅是由大順政權直接導致的,吳三桂選擇投靠大順是不忠大明的行為,同樣會引來“非議”。

    2、降清引清兵入關。

    吳三桂“漢奸”名號之所以遺臭萬年就是因為他選擇了大清,令得漢人政權徹底覆滅。吳三桂在山海關與清軍也算“老朋友”了,在戰場上交鋒多年,可謂“仇深似海”。但相對於關內混亂不明的動盪局勢,關外的大清政權在順治登基後,多爾袞掌控朝局的局勢下,稱得上是眾志成城,大有入關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氣勢。加上大清一直以來對吳三桂的“招募”以及許下的利益好處,都是吳三桂最終動搖的重要原因。況且,吳三桂也有著自己的盤算,他也有著自己的野心。明朝滅亡,天下大亂,手握五萬精兵的吳三桂雖然沒有自立的條件,卻有著足以影響大局的資本。在吳三桂看來,引清兵入關只不過是一種“合作和聯盟”的行為。

    3、慷慨就義,做民族英雄。

    作為一位擁兵五萬的重要將領,在明朝滅亡後,率領手下將士繼續抵抗外族(清軍)侵略或許是吳三桂可以報效大明,成就一代忠臣以及民族英雄的唯一方法。身處大順和大清政權夾縫中,吳三桂不選擇投靠兩方,那麼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對於這一點,吳三桂心知肚明。但是吳三桂顯然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也沒有要做民族英雄的心。如果吳三桂選擇抵抗清軍,那麼大清想要入關一統中原將變得十分困難。消滅吳三桂的五萬精兵勢必會令清軍元氣大傷,恐怕短時間內無力逐鹿中原。

    民族英雄之所以備受尊敬和推崇,除了他們的忠義和崇高的精神外,不得不說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少”。如果人人都在國破家亡的時候能夠做一位英雄,恐怕歷史上就沒有那麼多的朝代更替了。所以說,吳三桂不做民族英雄也並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事情。只不過吳三桂最終選擇的偏偏是最不能讓人接受那一種。

    在吳三桂的心目中,自身的利益至上決定了其註定做不了民族英雄,那麼留給吳三桂選擇的餘地可以說幾乎沒有。這種情況下,吳三桂選擇引清兵入關,或許是他利益最大化的一種選擇。但不論吳三桂怎麼選擇,都改變不了明朝滅亡的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AG為2018款MacBook Air推出的Plyo保護殼,都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