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案小魔女

    剛開始朋友圈出現的初衷就只是為了告訴朋友我們日常在做什麼,我們開心還是快樂,傷心還是難過,但漸漸地,朋友圈慢慢的變味了。從今天我去了哪個地方玩,到我老公給我買了只迪奧口紅再到兒女考上了某某大學,這大多數似乎都在向我們炫耀著,我的人生活得比你們精彩。

    其實不然,你有見過哪個活得精彩的人整天抱著個手機發朋友圈嗎?少之又少,剛開始,我們的朋友圈的那種初衷已經慢慢不在了,為什麼明明過年大家就坐在彼此身邊,卻要發一張自拍,然後配上某某某新年快樂這些字樣呢?有這個時間不如當年對他說,這種韻味才在呢?所以說,祝福不一定得透過網路才可以,不要忘了,當初網路沒那麼普及的時候,我們的年味是多麼的濃厚,而如今呢?

  • 2 # 光影漂塵

    說明這些人心態沉靜,不喜歡將自己曝光在別人的視線下。

    剛開始玩微信時,我偶爾會將認為有意義的風景類照片發上朋友圈與朋友們分享,但從不發人物照,不管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或轉發一些值得一讀的文章,也曾經積極地為朋友圈點贊。但後來我發現,個人的視角代替不了別人的視角,很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圖片或文章,別人並不感興趣,他們也不是真正在乎你的感覺。大家在朋友圈都是在自娛自樂,與其說與人分享,不如說是追求自我發洩的滿足。

    現在更不喜歡發朋友圈,也不喜歡翻看朋友圈了。原因是裡面商業氛圍太濃厚,開啟朋友圈,許多朋友推銷產品的圖片便充斥了整個手機螢幕。微信由早期的心情分享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廣告平臺。偶爾不發廣告的也是各種炫和曬:美食、娃、還有經過處理後面目全非的人物照,朋友圈變成了他們的日記本。

    人,完全是為自己活著,用不著將自己的生活狀態交給其他人去評判,更用不著在別人的審視下將自己活成別人希望的樣子。你就是你,活得好不好,自己知道就行了。

  • 3 # jason媽咪有辦法

    之前一個朋友在廣告公司,一年到頭很少看她髮圈,因為確實太忙了,經常出差。一直不髮圈,好像髮圈的心情也就淡了。

    髮圈無非是幾種型別:

    我平時過得很好,炫一下;

    我的心情是美滋滋的,生氣的,傷心的,無奈的;

    實在忍不住嘚瑟一下得到的大成就;

    當做日常日記本;

  • 4 # 張子曰

    什麼心態嘛,其實作為過來人,感覺挺能理解的。

    作為網際網路最早的一批接觸者和使用者,也曾經經歷過在網上和人聊qq聊一整晚的經歷。回頭望望,感覺很好笑,很有意思。在網際網路的初始階段,人與人交流的渠道第一次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在漫無目的的qq搜素框裡面,打出自己最喜歡的名字的關鍵詞,搜尋著一個個陌生的名字,看到哪個名字更好聽,影象更漂亮,就加了,然後東南西北東扯西拉的胡亂侃,可以說幾日幾夜也不覺得累。

    現在呢?現在我的 qq號已經一年登入不了幾次,登入的目的也不是聊天,而是因為要用qq號登入其他平臺,總要授權一下,偶爾登登罷了。就這偶爾上去看看,每每看到的新好友申請,基本都是那些大家都懂的賣茶婊之類的了。

    有時候想想,是不是年紀大了,所以才對一切不感興趣呢?

    想來肯定有這方面的原因。然而或許還有有別的吧。

    因為經過20年的發展,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上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那個屏幕後面的他/她在期待邂逅的你和我了,沒有了輕舞飛揚的她,也沒有痴情如斯的我了。剩下的,不過是各懷鬼胎的你和我和他罷了,這其中有商人,有賤人,有心懷叵測之人,有無知無畏之人。

    或許,單純的世界從來都沒有過。但是至少,還有相對較為單純的世界吧。或許我並不是沒有再一次和一個朋友,在qq上聊上一天的衝動;只是我們都確認,再也沒有這樣的人願意陪我們聊一整天了。

    其實和qq的問題是一樣的。

    人都有一種展示的慾望,這是與生俱來的。

    我們充滿了對別人的人生的興趣,在我們乏味的人生中,我們想知道別人有著怎樣的人生,想知道別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想知道別人的新年是怎麼過的,想知道別人天天在幹嘛。

    溝通工具的本意是讓我們能夠緊密的聯絡彼此,讓世界沒有距離;

    但是很顯然,溝通工具並沒有讓我們彼此的關係更密切,讓世界沒有距離。

    我們,並不能從便捷的溝通中,真正的理解,瞭解這個世界。

    說了很多廢話,

    混的太矬,更新啥?

    混的矬就算了,能裝也行啊;

    關鍵是也不會裝。

    那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理由呢?

    嘿嘿。我也不知道。

  • 5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真的是太有趣了,你不問我都沒想過“我是什麼心態”這個問題——因為你說的三條中,我佔了兩條……我就是那個常年不發朋友圈、就連過年也不發朋友圈的那貨!但是我還是會網路拜年的,不為別的,因為別人給我發了,我怎麼也得給人回一遍啊!

    我為何不發朋友圈?

    我剛去數了數我整個2018年一共發了17條朋友圈,其中還有幾條是微信讀書分享得書的,而且還都是“私密連結”……真正跟生活有關係的一條是關於情人節我們兩口子禮物的,一條是關於天氣的,剩下五六條的都是關於孩子的。

    所以,我沒啥特別的心態……就是不愛發罷了。

    但是,我是發拜年簡訊/訊息的!

    而且基本上都是“群發”,或者是編輯一條之後統一發給所有人。

    我從來不這樣!

    雖然我做不到每個人都編輯一個不同的拜年簡訊(我從不用網上現成的),但是我會盡量編輯幾個,主要是針對不同性質、關係的群體的。如果是往群裡發的那就沒啥可說的了,但是如果是給個人發的話,我從來沒有群發過,都是一個一個人的發,而且每個人的訊息我都是會帶上相應的稱謂的!雖然一條拜年簡訊除了稱謂,大部分內容都是“複製、貼上”的,但是我還是會堅持用“修改稱謂”!

    你說我這是什麼心態?

    沒有別的,我認為我這樣費勁的做這些就是想表達我個人對“您”的重視!

  • 6 # 荷芊葶

    記得98年的時候有一次學校裡組織去南方旅遊,同學們都帶著相機每到一個景點就拼命的拍照,可是我就不喜歡這樣做。回家後媽媽問我,難得有機會出去遊玩怎麼帶回來的照片卻這麼少,大多都是集體合照?我就和媽媽講了我的一種心態:我覺得在旅遊的過程中我追求的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滿足與愉悅。我去旅遊不是為了去照相拿回來照片給大家展示的。我不需要向任何人去展示這些,因為這不是我去旅遊的初衷。我去旅遊是為了放鬆心情,享受美景美食,感受大自然,感受不一樣的生活狀態……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內在感受。我,不是很在乎是否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過程。因為旅途中凡是能夠感動到我的,我都用心去抓拍下來,並儲存在我的記憶深處,我的靈魂裡了。只要有機會我就會隨時的將它們提取並細細地品味。對我這樣怕忙活,怕累的人來說這就足夠了,滿足了。而忙著拍照留念的旅行正是讓我覺得很累很忙活的事情……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種旅行呢?不過是有人可能“體力”好,他們並不覺得麻煩也不覺得累就喜歡展示出來,而有的人(好像我)可能是因為“體力”不濟吧,就怕忙活,就怕累,所以就喜歡收藏起來,自己慢慢品味罷了。

  • 7 # 德雲社末將於謙

    總結下個人原因供大家參考下。

    3、熟的人沒話說,陌生人更沒話說,然後就真的沒什麼話了,這很尷尬,很想打破但已經不是談天侃地的年紀了。

    4、我是真的很懶。

    5、只注重現實,網上的基本上不切實際。

    我自己都不知道確切是哪種,大概平凡的人就是我。

  • 8 # 管理那點事

    現在,喜歡發盆友圈,醉心於網路拜年的,以年輕人居多。中年人少的多!這是為什麼呢?無外乎以下四個原因。

    一,不爭了。人到中年以後,命裡有的都有了,命裡沒有的,也就看淡了。年輕的時候想當官,歲數大了想掙錢。幾十年爭來爭去,突然發現“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沒有莫強求”是多麼的有道理!於是,就選擇了不爭。既然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了,又何必在朋友圈刷什麼存在感呢。

    二,成熟了。年輕的時候,心態是浮躁的,理想是遠大的。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心智也變得成熟起來,越發地感覺以前自己所言所行有點膚淺和可笑。以前是為別人活著,不發朋友圈,好像顯得自己多麼落伍,不網路拜年,好像自己不尊重別人。現在想一想,人應該為自己活著,何必為了別人的感受,而讓自己那麼心累呢!

    三,看透了。到了中年以後,一切功名利祿都是浮雲,一些狐朋狗友註定也都是自己人生旅途的過客。這個年齡的人,嚐盡了人間艱辛,看透了社會百態。所以,就選擇了逃離朋友圈。因為他們知道,朋友圈的朋友有幾個是真正的朋友呢。人生的朋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做減法的。歲數越大,朋友越少。到後來,只剩下幾個知己好友罷了。

    四,疲憊了。現在的朋友圈,已經不是過去的朋友圈,越來越充斥著急功近利。做微商的,秀恩愛的,炫富的,搞傳銷的,讓人防不勝防,也讓人煩不勝煩。於是,很多人真的是感覺疲憊了。所以就眼不見心不煩,於是乾脆遮蔽了朋友圈,一不看別人的動態,自己也不再更新動態,讓朋友圈慢慢消亡吧!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 9 # 胡餘膳坊

    現代資訊社會一個群發是資訊,十個群發就是垃圾,難道發了就是有心了嗎?

    拜年只是一種行為,與其當面說你好後面拿刀捅你的人沉默就怎麼不可?心中記得一個人就行了幹非上剛上線指責他人?

    過年叫上平時都有聯絡的人聚一下,對於極少聯絡的就免了吧!活了幾十年誰還沒幾個認識的人呢?都叫上那樓主家擺上十桌都不夠。

    朋友間講的是禮尚往來而並非一條資訊就能證明朋友間的感情深緣淺。

  • 10 # 老王偵查記

    其實這種人來說,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他們不喜歡用朋友圈,另一個是他們不想讓更多人瞭解自己。我想基本上這兩種情況應該都有吧。我有個朋友就是如此,他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是不用朋友圈,工作了3年,一條都沒更新過。也從來不給誰發拜年資訊,在他看來,這種行為非常無聊。他既不想讓人瞭解自己,自己也不想舔著臉跟朋友發這些,所以基本上他也算煢煢孑立吧。這樣的人以90後00後為主。

    2、天天分享幾十條正能量的人

  • 11 # 斐揚私裁

    其實我更想問問在朋友圈給大家拜年的人是什麼心態,大致是因為圖省事吧。拜年是傳統禮儀,不能見面可以打個電話,不打電話可以發條微信,但至少帶上對方的稱謂。那種幾百條群發或朋友圈拜年的,我只能理解:因為我在您的通訊錄裡,您群發只需要一個動作,我卻要一條一條刪除。

  • 12 # 西北老尚搞裝修

    這個我不得不回答,這就是說我呢。前幾年生意還可以,那是必須回家過年,兄弟朋友來往不斷小酒不斷,同學聚會等等,那是各種朋友圈發不斷。這兩年不但沒掙到錢,而且欠了一溝子帳。欠了幾百萬,到今天還沒回家過年呢!專門為過年花了100塊買了點東西,看著老婆孩子住在他鄉這個小破屋子裡,冷不說了,追債的電話接到我心驚膽顫。眼淚嘩嘩的流。除了債主沒有一個人給我打電話問我年過的怎麼樣。我的未來在那裡,感覺好對不起老婆孩子!真的是生不如死。過完年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就離開了。

    因商致貧的人永無出路

  • 13 # 樓上那個小鬍子

    大家都是這樣的人,其實微信本來算一個比較私密的,結果現在搞成工作交流軟體了,上面同事領導一大堆,那天發個不合適的出來,不是讓人看笑話。所以這個微信我最多拿來交流一下。再說過年你要群發也是很累的。自己家裡人或親朋好友發發就行,何必去增添別人點了又不看的負擔

  • 14 # 風無殤94459331

    謝邀!你這題目說的就是我,本人現在已經年過四旬,我現在過年就不發朋友圈或者群發拜年,但是平常關係特別好的我會攜家帶口去家裡拜年,前些年大年三十晚上就一直群發簡訊拜年,自己也收到一大堆別人發來的拜年簡訊,看了看全是一個模板出來的,覺著真沒什麼意思,自己都覺著假,關係好的你不發簡訊別人也不會怪你,關係不好的你發了別人也不知道你是誰,何必呢,真心心裡有誰直接去家裡不是更實在

  • 15 # 65552588885258

    看到朋友圈裡曬富的,就感覺很噁心,偶爾曬曬也就算了,有事沒事明裡暗裡都在那邊曬實在看不下去了,比如家裡換了輛奧迪車,就開始隔三差五的炫,有必要嗎?我家兩輛車我從來沒炫過,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所以慢慢的也就反感不想看朋友圈也不想髮圈了

  • 16 # 超級瑪麗三代

    這和心態有毛關係,就是覺得無意義,平時挺忙,沒時間也沒必要浪費在這種無聊事情上,你天天發朋友圈,秀這個,炫那個,你是什麼心態?有人點贊你 開心的睡不著覺了?是不是傻啊!你要是中學生,那我不說你了,學生麼身心都處於幼稚階段,成熟起來有個過程,你要是已經工作有事業的人或者成家立業有孩子的人了,一天發十幾條朋友圈是不是有病啊,要我朋友圈有這種人我早拉黑了,我就是那個從不發朋友圈的人,我的微信除了家人就是工作事業上的聯絡者,微信對我來說是工具,不用來社交,真正的社交全是線下實地,電話見面拜訪聚餐這樣來聯絡感情。

  • 17 # 猴砸鍋鍋

    普通朋友沒必要,好朋友親戚都是見面拜年。網路拜年前些年我也這麼幹,還是每個自己編輯不復制。但是也沒什麼卵用,一年交流也就一兩次。

  • 18 # 水裡自由自在的魚

    從不發朋友圈也從不評論不點讚的人我真不知道此種人是啥心態,我覺得這個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發現並感動吧,你再不愛說話也有忍不住被感動要參與一下吧,簡單的贊,一秒鐘都沒有,這樣不被任何所動,心如盤石,是什嘛心態呢?覺得有這樣的朋友挺可怕的!

  • 19 # 白日夢小姐JJ

    第二點:我不喜歡看別人的資訊,與我無關;

    第三點:我不喜歡把自己的心情和隱私暴露在圈裡,也不喜歡別人看,再說誰關心你什麼心情;

    第四點:我的近況最親的人關心就行。

  • 20 # 真愛2543447

    我以前剛玩微信的時候幾乎天天發朋友圈,有時候一天發十幾條,現在很少很少發朋友圈幾乎不發,我覺得沒有啥炫耀的,也沒有啥好矯情的,你自己的事和別人沒有關係,人家也不想知道你的事,也可能人家已經設定不看你的朋友圈,所以你發的朋友圈人家可能就沒有看過,反正我是很少發朋友圈,沒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飯啦,你們家鄉話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