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中飛的鳥
-
2 # 商丘老蔣
我是河南人,在我家鄉,吃飯一般都說吃飯啦~~要拉音!
早飯:清到起來飯~
午飯:晌午飯~
晚飯:黑嘍飯~
昨天中午飯:耶兒個晌午飯
昨天晚上:耶兒個黑嘍飯
昨天早晨:耶兒個清到起來飯
-
3 # 靜水1994
我們莆田方言也就只有莆田人聽的懂了~
吃飯在我們莆田分好幾種說法
吃早飯叫:霞妹
吃中午飯叫:霞烙
吃晚飯叫:霞麻
最經典還有個吃叫是“霞霞人耐”
-
4 # 風格版本
早餐– xia mai
午飯–xia dao
晚飯–xia mang
有沒有同地方的朋友
-
5 # 雷不凡人
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早飯我們一般都是說吃飯了沒?中午叫喝麵條。晚上都是喝湯了沒有。河南老鄉應該都能聽的懂吧。
-
6 # 西沽釣翁
有說吃飯的,有說掐飯的,有說敲飯的,有說填飯的,有說塞飯的,有說混飯的,有說打飯的,有說領飯的,有說買飯的。東西南北各有腔調,有愛吃饅頭,有愛吃米飯。說說這是那兒。
-
7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吃飯啦。
上海話說起來就是:
鍥《qie》飯《f~ai》喇《la》。
江南吳語的發音,是讓北方話作標準的音標很為難,是嗎?
-
8 # 雁過留聲178071574
食飯啦!(你知道粵語中保留了多少古漢語的遺蹟嗎?吃:食。走:行。睡:瞓。下:落。傘:遮。討:乞...太多了!普通話有四聲,而粵語卻有九聲。古詩詞用粵語讀那才有古韻。對了!廣東話差一點就成為了國語!不信,問度娘吧!)現在許多的人經常用譏笑的口氣來說廣東人,殊不知,老廣才是中華文明史的傳承人之一!
-
9 # 魔都張三瘋
我是魔豆。
鄂西北,家鄉吃飯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具體如下:
早餐:過早,“qi”(吃)早飯。
午餐:中飯
晚餐:過夜,夜飯。
-
10 # 詩家魯拜石
魯拜石《熱情好客》
萊蕪人說買肉叫割肉
割肉還不叫割肉叫嗄
油讓你吃菜叫夾菜很
親熱地勸你你激你激
-
11 # 使用者50291077722
【客氣的口氣】:今晌午咥滴撒?咥一碗麵?咥飽了麼?
【氣憤的口氣】:晌午憋的啥?憋飽咧麼?看咋把你磨憋死。
-
12 # 理理派
吃飯啦,這幾個字,我想每個地方的家鄉話的說法都不一樣吧!
我的家鄉話有兩種,一種是整個縣的官話,一種是鎮裡話。
吃飯啦,在我們縣裡家鄉話是“吃飯佬”
“吃早起”意思是吃早飯。
“吃晌午”意思是吃中飯。
“吃夜飯”意思是吃晚飯。
“吃宵夜”意思是吃夜宵。
吃飯啦,在我們鎮上的家鄉話是“咦別啵”。
“咦晝希”意思是吃早飯。
“咦呢禱”意思是吃中飯。
“咦亞別”意思是吃晚飯。
“宿亞”意思是吃夜宵。
這是我們整個鎮的家鄉話,我想外地人去我們那裡聽了這話,估計沒有幾個能聽得懂吧!
-
13 # 小云的身邊事
湖南益陽方言表達有趣得很,我在宿舍說我們家鄉話,常常引起同學的大笑,吃飯的表達是你掐飯了冒有。
-
14 # 殘缺的菸灰缸
在我們這裡說吃飯了,“期飯了”,現在很多人已經改變,也說“吃飯了,”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把正確的音發偏了。
比如重慶忠縣,豐都那一帶說吃飯了是這樣說的:“走我們刻飯棄,”這個刻的音還要偏一點,打不出這個音,棄字代表去的意思,但寫出來就難以理解。
-
15 # 易知354
吃飯了 ,你們家鄉話怎麼說 ?
關於這個問題 我有一下看法 ,我們這裡吃飯了 就是吃飯了 ,一家人都是這樣說的 ,公共場所 ,比如說辦大席 ,開飯了 。一個地方 一個風俗 ,雖然叫法不同 但是都是這個吃飯的意思 。這是我的個人理解 !
-
16 # 阿宸搞笑
江西人贛語表述“恰飯”是“吃飯”的意思;
“恰早飯”是“吃早飯”的意思;
“恰晝飯”是“吃中飯”的意思;
“恰夜飯”是“吃晚飯”的意思;
“恰什力”是“吃什麼”的意思;
“泥恰力麼”是“吃了沒”的意思;
贛語的詞彙和表達:
“日頭”是“太陽”的意思;
“夜裡”是“夜晚”的意思;
“月光”是“月亮”的意思;
“霍閃”是“閃電”的意思;
“日上”是“白天”的意思;
“當晝/晝時”是“中午”的意思;
“第日/明朝”是“第二天”的意思;
“屋裡”是“家”的意思;
“灰面”是“麵粉”的意思;
“清湯”是“餛飩”的意思;
“眠夢”是“作夢”的意思;
“通書”是“黃曆”的意思;
“話(wa)事”是“說話”的意思;
“吃贏手”是“佔便宜”的意思
-
17 # 鄉食小屈
俗話說: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晃,可見吃飯對於我們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自古以來又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之說法,所以吃飯就成了我們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了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是一日三餐,但是也有少數人會比一日三餐吃的多或者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跟自己的生活習慣,或者從事的工作都有關係,比方說: 夜班工作者或者愛吃夜宵者,他們除了正常的三餐外,還會比我們多吃一餐,又或者養生者,老年朋友者,他們都很注重養生健康,往往在晚上的這一餐他們會選擇不吃等,這種情況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會經常碰到的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在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和語言文化都是不一樣的,就拿比方吃飯來說吧!各地的說法也是極不相同,像我生活的地方河南,它在各個地區關於吃飯的說法也是會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的河南人,在走到對面或見面的情況下,一般都會說:吃了嗎?如果吃過了都會說: 吃了,如果沒吃都會說: 木乃(nai)讀三聲,意思就是還沒有吃呢!
這種問法在河南大部分的地區都是很常見的,一般指的都是早上和中午的吃飯說法,如果趕到晚上見面了,基本上都是會問,喝湯了沒有?問的就是晚飯吃了沒有?這種問法也是對見面的熟人或者左鄰右舍的問法,如果是跟一家人說就不需要那麼客氣,當家里人把飯做好了,就會喊著: 管吃飯了.這個管字就是代表可以吃飯的意思!聽到這樣喊就說明可以吃飯了
我們這裡關於吃飯的說法還是很好懂的,基本上不管是哪裡的人都能聽的懂的!
-
18 # 小仙女5013
我的老家方言,吃飯了叫作喝湯了。為什麼呢?在70多年前,拉桿子的湯將(土匪)橫行,保長、甲長壞蛋橫徵暴斂,民不聊生。河南人民深受"水旱蝗湯"(水災、旱災、蝗蟲災、湯恩伯縱兵搶劫災)四大災害,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吃野菜、吃樹皮,賣兒賣女苦不堪言~~流離失所,逃荒要飯,吃不飽也穿不暖,天天喝稀湯。久而久之,"吃飯了"就叫成"喝湯了″。
-
19 # 表裡如一春風
我們開封人,早上中午見人就問吃啦沒?晚上見人就說:喝湯沒?各地的叫法不一樣,總的意思就是沒飯了沒有。可笑的一次去側所剛好一個位科長也在,我說你吃過沒有?他笑著在側所這樣打招呼好些有點罵人的意思!我也笑著說:我把這個忘啦!
-
20 # 變身小佩奇
作為一個白族人,我們方言就是白族話,要說怎麼表達這個吃飯了,還得用白族話形容,但是白族又有自己的特色,沒法用漢字去表達,下面我用漢字的諧音來表達一下我們家鄉話“吃飯了”
吃早飯白族話表達:音唱
吃午飯白族話表達:音衣等
吃完飯白族話表達:音杯
叫人家過來吃飯白族話表達:杯俄音唱啦
叫人家多吃點白族話表達:逗音間
叫人家不要吃了白族話表達:啊喵音啦
當然,也因為地域差異,不同地方的白族話也會有點不同,多少會帶點地方方言調
回覆列表
吃飯在我們家是這樣說:其飯(漢語),內牛(苗族語),幾勾(侗族語),結嘔(水族語)。其中苗族語言最多種,每一個寨子說的都不一樣,但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