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王頭痛欲裂

    你想說什麼,這難道是李世民自導自演嗎,如果真是,那我就佩服死他了,在古代那種醫療條件下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而且死了也沒意義,他圖啥。

    別一整天的揪著這樣的事情不放,陰謀論累不累啊。事實證明李世民就是比李建成好,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你還想怎麼樣,非得讓他乖乖的不去爭皇位嗎。

    這是給那些不相信有這件事的人看的:

    《舊唐書》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新唐書》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進之,王暴疾,衉血數升,淮安王扶掖還宮。帝問疾,因敕建成:"秦王不能酒,毋夜聚。"

  • 2 # 南朝居士

    這個故事雖然出自《資治通鑑》,但基本可以肯定是假的,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方法很多,沒必要在自己家裡動手,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所以李淵聽到李世民說被李建成下毒,李淵什麼都沒說,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

    如果李建成敢下毒殺李世民,那他下一步就是逼宮李淵了,因為他不逼宮,李淵也會廢殺他的,

    唐朝的政治格局是太子主政,親王主軍,李世民是用來制約太子,防止太子坐大威脅皇權,李世民的地位僅次於李淵和李建成,李建成敢殺他,不造反就是死。

  • 3 # 尚宮女史

    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設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請之列。想到要見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人,李世民心裡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絕,只得赴宴。席間,李世民一杯酒下肚,不過片刻,就覺腹痛難忍,然後口吐鮮血,數升乃止。眾人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常敗將軍李神通急忙攙扶起李世民,架著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稟明瞭皇上李淵。

    李淵帶著御醫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兒子大為心痛,好在御醫檢查過之後表示並無大礙,之前已經把毒藥吐得差不多了,所以並沒有傷及李世民。李淵問明事情的經過後,給李建成下達了敕令:秦王不能飲酒,以後不可以夜聚。

    這件事在兩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這裡貼上《舊唐書》中的記載:

    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事情到這裡已經沒有李建成什麼事了,之後李淵又對李世民說:“當初晉陽起兵是你的主意,後來克定天下又都是你的功勞,我本來想讓你做太子,但是你推辭不就。現在建成已經做了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廢黜,要不你還是回到洛陽吧,在那裡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漢朝時期梁王的故事。”(題外話:這段話很有問題,晉陽起兵實際上李淵主導的,而李建成成為太子也是沿用的嫡長子繼承製,並不是隨意廢立的,這究竟是李淵的違心話還是後來編造的,就很難說了。)

    但是李世民以不忍遠離膝下而哭著拒絕了,李淵又表示沒事的,我想你了就去見你,長安和洛陽又不是離得多遠,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但是後來李建成知道後橫加阻攔,李世民最終沒有去成。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李世民喝鴆酒這件事,真是處處透著詭異。最有可能下毒的會是誰呢?這個可能不好說,但最不可能的一定是李建成。李建成請家宴,無論目的如何,他都不希望李世民在宴會上出什麼事,因為第一責任人就是他,而他有這麼蠢嗎?顯然沒有,他做太子多年,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他真的在宴會上毒死李世民,那麼他目前擁有的一切可能就都沒有了,至少太子之位一定會讓出去的。我們看李淵對這件事的處理,雖然是責怪了李建成,但完全沒有給予任何處罰,這說明李淵知道李建成是無辜的。

    那麼如果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是真的,還有兩個人的嫌疑最大,一個是李元吉,另一個就是李世民。為什麼說李元吉嫌疑很大,因為如果他給李世民下毒,很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一點,這個毒對李世民居然沒有什麼用,說明這個毒本身毒性就不怎麼大,李元吉很可能並沒有真想要李世民的命,他只想得到太子之位。

    當然,李世民的嫌疑也很大,那麼,李世民演這麼一齣戲為的是什麼呢?上文說了,李淵讓李世民到洛陽去。這就是李世民的目的,他最初並沒有想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而只是希望到洛陽自己的根據地去,然後在那裡他就有了和李建成爭儲的資本,而不是困在京城等著李建成把他的團隊都調離。所以他來了這一出,藉著李建成的宴會,自己給自己下毒,讓李淵知道他們兄弟之間已經不可調和了,逼著李淵做決定。李淵後來的決定正合李世民的意。但是李建成卻不肯房李世民去洛陽。

    最終,李世民的團隊不得不尋找另一種方式奪權,那就是直接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當然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也可能是並不存在的。真真假假也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確實是一代明君,開啟了貞觀之治,帶領大唐帝國走向繁盛。

  • 4 # 梅園布衣

    李建成給李世民喝毒酒一事在《舊唐書Ÿ高祖二十二子列傳》和《新唐書》中都有記載,可以說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至於《資治通鑑》中的記載,很大可能是借鑑了唐史資料轉錄的,價值不是很大。

    對於這件事,很多人的推理是,李建成已經被確立為太子,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又是心慈面軟的性格,不太可能做出這種事,或者是被迫做這件事時不忍心毒死李世民,減少毒的劑量,警示一下李世民要知趣。

    也有人質疑此事是後來當上皇帝的李世民指使人塞進的內容,為玄武門事變的正確性編造合理的證明。

    這事應該聯絡起來分析。

    李建成故意下毒,不管能不能毒死李世民,都會受到李淵懲罰的,他不會給自己添麻煩, 除非是事先得到李淵的默許。事實上,當時李淵在用兵方面,完全依靠李世民,不可能自斷臂膀。

    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在當時都有自己的勢力,都在為最終誰能當皇帝暗中做著自己的準備。雖然李建成當上太子,但事情不到最後,誰都不能包打保票。這種情況他們彼此之間都心知肚明,只是表面過得去而已。

    那麼這場不露聲色的鴻門宴有沒有呢,肯定有。很大可能是李元吉從中做了手腳,想借李建成的手除掉李世民,再借李淵的手除掉李建成,一箭雙鵰,在太子府出事,是太子的事,與他無關,可惜沒達到預期目的。

    在平時,他們兄弟之間彼此暗中叫勁,這次在太子府聚會,李建成不會為自己惹事,而李世民不會不防。估計李世民臨行前做了某些預案,正是這些預案,讓他減輕了事態的嚴重性。從事後情況看,李世民確實中了毒,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危險性,才下定決心尋找機會先下手為強的。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黨羽很多人,卻把堅定支援李建成為儲君的魏徵留下來。以魏徵的性格,不洞悉皇子之間的奧秘,怎麼肯歸順李世民,並且成就一樁聖帝和諍臣的千古佳話?李淵雖然遭到李世民的軟禁,被逼讓出皇位,他也一定知道哪個兒子會幹出什麼事,哪個兒子可以完成他的未竟事業的,否則,豈能善罷干休?只不過這杯苦酒究竟有多苦,他自己最清楚。

    史書雖然都是勝利者寫的,或者是為勝利者唱頌歌的,但也有正直之人會給後留下可供分析的蛛絲馬跡。皇家的大事,只有當事者才能最清楚。後人只能根據有限的資料來推斷,離事情真相距離近一些就可以了,要想百分之百地準確,難!

  • 5 # 難忘歷史的改變

    李世民自先喝毒酒,目的是嫁禍到李建成的頭上去。逼著李淵對太子的重新選擇,可是這陰謀被李淵看破;後來李世民只好明鬥。

  • 6 # 亞馬孫蝴蝶

    苦肉計。李世民給太子李建成下的套讓高祖李源看的,效果不錯也恰到好處的成功了,但不幸被他老爹識破了;沒辦法只好軟的不行來硬的,就是後來的玄武門兵變。

  • 7 # 小鎮月明

    看到這個題目,我倒是想到一個前幾個月前大火的一部清宮劇:《如懿傳》。

    劇中的如懿因人陷害,被乾隆打入冷宮。在冷宮中的如懿為了逃離冷宮,重回後宮,用了一招狠的,給自己服用砒霜。這個服用砒霜劑量也是很有講究的,既不能要命,又要表現出足夠的症狀引起乾隆的注意。果然,如懿用這個苦肉計成功的離開了冷宮並重獲乾隆的寵愛。

    李世民在李建成府邸中中毒的場景與《如懿傳》中這段劇情何其相似。

    大家正喝的開心之際,李世民突然捂著肚子,口吐鮮血,看起來好像是中毒了。李神通趕緊扶著李世民離開李建成府邸,回到了西宮。李淵聽到訊息,也慌忙趕過來看望李世民。所幸,在太醫的搶救下,李世民也沒什麼大礙。

    這個事情,普遍認為是李建成要毒殺李世民。不過李建成也不傻,在家宴上毒殺李世民,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情嗎?如果說是李元吉趁機要李世民的命,倒也說得過去,不過在坐那麼多人,要把毒下到李世民身上,難度有點大。

    說點陰謀論的猜想,中毒一事,如果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一齣戲,那就說得通了。李世民自己控制好了劑量,然後又把症狀表現得足夠誇張(吐血數升),藉此來摸黑李建成,讓李淵心生芥蒂。

    不過有意思的是,李淵對此表現的相當淡定,事後只是對李建成說了一句:"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看來李淵心裡還是有底的。

  • 8 # 孤客生

    無法否認李世民在當上皇帝后確實把大唐帝國給帶到了一個巔峰,但是這世界上的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一個人無論再如何善良,他都總會有陰暗面或者不足之處,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是十惡不赦的。

    李世民雖然是明君,但卻並不代表他做的事情都是無可指摘的。

    就比如李世民被李建成請去喝酒,然後被李建成下毒狂噴鮮血的事情,其實就是李世民自編自導的一個戲碼。

    在宴會中,幾人的交談一直保持著很平和暢通,並沒有鬧出什麼不愉快。

    但是在李世民正喝酒時候,他卻突然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胸口,最終的他,竟然在宴會中吐出了鮮血來。

    在李世民吐完血後,這場宴會是無法再繼續延續下去了。

    接下來,李世民在自己叔叔李神通的幫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中。

    這件事情也沒有瞞過身居皇宮高閣中的李淵,不過他在聽說完這件事情後,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態度,只說了一句老二不能飲酒,以後少飲酒之類的話,就沒有了下文。正史並不代表一切

    這件事情是記載於正史中的,在資治通鑑和舊唐書中都有所記載。

    但是在很多時候,正史是並不代表著一切的。

    正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史記,記載史記的司馬遷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史官,他面對歷史的態度是非常負責的,即便面對著漢武帝的宮刑,也要以事實來記載歷史。

    但是就是這樣剛正不阿的史官,他所記載的歷史也是有可能出錯的。

    比如秦朝的雲夢書簡在現代被挖掘出來後,學者們就發現了史記對陳勝、吳廣等人記載的錯誤。

    在秦朝的律法中,押赴勞役遲到並不會被判處死刑,嚴重點的話,最多會罰一副盔甲或者一柄兵器,如果是因為下雨天而耽誤時間的話,則不會受到任何刑罰。

    就連這樣嚴謹的史書都有可能出錯,大家覺得在李世民這個以篡改史書著稱的皇帝當政年代,那時候正史的可信度會有多高?

    唐朝開國之前和李世民有關的很多歷史其實都是受到篡改的。

    比如李淵並不是李世民勸說起義的。

    李世民在唐朝的開國戰爭中雖然建立下了很多功勞,但是並沒有達到那種完全掩蓋了自己父親而其他兩位兄弟光芒的程度。

    李建成不可能給李世民下毒

    我們再說回毒酒的問題,透過邏輯上的推測,我覺得李建成不可能會在自己的宴會中給李世民下毒。

    如果他真想要毒死李世民的話,為什麼他就一定得在自己開設的宴會中下毒呢?

    要知道他可一向是以寬厚仁慈著稱的,把事情做得這麼絕、做的這麼難看那不是打了自己的臉嗎?

    如果他真有這個打算,他派人潛伏進李世民的府邸中或者買通李世民的下人,暗中給李世民下毒豈不是更加兩全其美?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如果李建成真的打算撕破臉面、把事情做絕的話,那他為什麼不找一些毒性烈一點的毒藥,在這一場宴會中徹底把李世民給毒死,而是簡單讓李世民吐了一些血,然後就不了了之了呢?

    如果這件事情真是他做的話,那李建成難道是傻子不成?這不是公開往自己的身上潑髒水嗎?

    可能是李世民編出來的

    因此透過種種方面的邏輯推論,我覺得這件事情跟李建成無關,關於這件事情,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毒酒事件。

    這件事情是在李世民成為皇帝后讓史官們編造出來的。

    這件事情中的主角主要有幾個人,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淵、李神通。

    在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李世民給殺掉了。

    而李淵則被李世民囚禁了起來。

    李神通後來雖然沒有經歷什麼事情,但是在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即便李世民真編造出了這樣的謊言,李神通敢公開出來質疑李世民嗎?李世民連自己的兄弟都敢殺,更何況他一個堂叔呢?

    因此第一種可能性很大,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假的。

    可能是李世民的苦肉計

    除此之外還有第二種可能,第二種可能我覺得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一出苦肉戲。

    在這種情況中,李世民可能在赴宴前對自己進行了自殘或者服用了一些並不致命的毒藥,然後才出現了宴會中吐血的情況。

    他之所以會做這些事情,主要就是想在自己父親心目中埋下一個李建成殘害兄弟的形象,然後使得他將太子位置傳給自己,這種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所以說這就是李世民喝下毒酒沒有死的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第二個可能則比較簡單,這是個苦肉計,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苦肉計,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生命了。

  • 9 # 薛白袍

    皇帝家的鬥爭,都是血淋漓的,所以皇家是沒有親情可言的,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尤其是儲君的兄弟們和他年歲相當,能力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更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拉鋸戰。

    畢竟太子還不是天子,只要一天他沒有做到那個位子上,只要老皇帝還活著,那麼皇位到底花落誰家,真的不好說。

    皇位就像一個漂亮的姑娘,只要她沒有結婚,那麼追求她的男人都會用盡手段的去贏得她的青睞。

    李淵這三個兒子同樣讓他不省心,老大李建成因為是嫡長子,天然的有繼承權,老二李世民為了李唐天下,南征北戰手下有一幫和他出生入死的嫡系人馬,這幫人盼著老大李世民能奪得皇位,那麼自己就是從龍之臣,在官場自然能再進一步,一大步。

    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明爭暗鬥,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李建成曾經試圖收買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尉遲敬德等人,未果。

    既然拉攏不成,那就玩點陰的,比方說用毒酒毒死李世民,神不知之鬼不覺。

    所以有一次李建成宴請李世民,酒喝到一半,李世民忽然心口疼,當場就吐血數升,幸虧當時李淵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也在坐,他趕忙把李世民扶回了秦王府。

    試想如果當晚沒有李神通,大約李世民很難活著離開太子府了,會被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著再喝幾杯,然後以秦王飲酒過度,醉死了,這個理由報給李淵。

    那麼為啥李世民喝了毒酒沒有被毒死呢?

    原因是古代的毒藥沒那麼毒。

    雖然武俠小說中鴆酒有點像氰化鉀,入口即化見血封喉。但是在唐朝毒藥真的沒有那麼毒,楊廣的孫子楊侗被王世充逼著喝毒酒,但是尷尬的是喝了沒死,王世充沒辦法命令士兵用綢子把他勒死:

    飲藥,不能絕,以帛縊殺之

    即使到了唐朝末年,毒藥這玩意也時靈時不靈,唐朝末年太監田令孜想毒死西川黃頭軍使郭琪,郭琪喝了毒酒後,回到家,喝了一個婢女的血就解了毒藥的藥性:

    歸,殺一婢,吮其血以解毒,吐黑汁數升,遂帥所部作亂。

    到了唐朝末年,毒藥的品質依舊沒啥明顯提升,唐朝初年毒藥的品質可想而知,更差。

    所以李世民喝了毒酒沒被毒死,也情有可原。

    不過這次鴻門宴,讓兄弟三人的感情算徹底決裂了,沒過多久李世民在絕對弱勢的情況下,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乾死了哥哥建成弟弟元吉。

    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手段和李建成的不同之處,李建成想的是暗暗弄死李世民,神不知鬼不覺,所以他選擇喝酒的人也只限於自己一家人,弟弟元吉堂叔叔李神通,他的如意算盤是李世民中毒而死,讓堂叔做個見證,弟弟就是喝酒醉死的。

    那時候李世民已死,李神通恐怕很樂意賣這個面子給太子和齊王。

    但是李世民的手段則要狠得多,把自己所能調動的嫡系悉數拉下水,大家綁到一條船上背水一戰,爭取斃敵於一役。這種謀反大事既然大家參加了,就沒有回頭路可走,只有成功升官發財,敗了全家被殺禍及親族。

    所以每個人都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力氣來讓這件事做成。

    而且李世民不像建成一樣你玩什麼下毒,摔杯為號的虛招子,就是真槍實刀的幹,親眼看著敵人死在自己面前。

    李世民更具備成為一個帝王的潛質,要消滅敵人就把他們徹底消滅,不給他們絲毫翻身的機會。

    夠狠!

    ===============

  • 10 # 伊耆角木

    首先有一點可以確定,史書記載的毒酒事件一定有虛構的成分在,至少“吐血數升”是絕對不可能的,起碼有所誇大。至於事件的真相,有兩種可能,第一,李建成沒有下毒,而是李世民為了表達自己玄武門之變是“正義反擊”而對李建成誣衊;第二,李建成確實下毒,但刻意減少了用量,讓李世民撿了一條命。

    先來看看史書記載,《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記載:“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這裡就寫的很明白了,“入宮”指的是進入李建成的太子東宮。李建成李元吉密謀在東宮夜宴上毒害李世民,結果李世民吐血數升被淮安王李神通救走。

    首先,吐血數升這點毫無疑問是不可能的。唐代的一升大概等於現在600毫升,“數升”至少也要兩三升吧,那換算到現在的升也就是少說也要一兩升,甚至更多。我們想象一下兩升裝的家庭裝可樂,從胃裡吐那麼一瓶子血,就是現代醫學要救回來也不容易,更何況古代的醫療條件,真就必死無疑啊。所以,“吐血數升”這點絲毫不可信。但是,這段記載究竟是“誇大”還是純粹“捏造”,就要分析一下了。

    第一種情況,李建成並未下毒。

    如果這樣的話,就說明李世民捏造了毒酒事件。可能嗎?很可能。因為他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受害者”的形象。我們知道,玄武門兵變,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奪位,都知道是權力鬥爭,但明面上不能這麼講。李世民後來始終強調玄武門之變是類似“周公誅管蔡”的正義之舉。要讓自己的形象正義起來,就必須給對方扣上“不義”的帽子。如果李建成曾經謀殺李世民,那李世民就成了“正義反擊”,玄武門之變的合理性就躍然紙上了。

    當然,由於史書還記載了李淵在毒酒事件後訓斥李建成說秦王不善飲酒,以後不許再隨便請他喝酒一事,可見並不是李世民繼位後授意貞觀史臣寫的子虛烏有之事。李世民確實參加了一場夜宴並且身體出了問題。那就另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李世民和醫生竄通裝病,另有一種說法,李世民可能確實因為長期征戰勞累飲酒,導致胃出血,而李世民正好利用了這次胃出血,給李建成扣上了下毒的帽子。這其實也說得通。

    第二種可能,李建成確實下毒了

    先要明確事件時間。毒酒事件發生的時間,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基本可以判斷是在武德八年後期,《資治通鑑》的記載順序是錯的。《資治通鑑》記載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經天”,然後寫毒酒事件,然後是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如果按照這個順序,六月初一以後才吐血,六月初三就謀劃,六月初四就精神抖擻發動兵變了,傻子也不會信。《新舊唐書》的順序不一樣,都是在毒酒事件後記載“九年,突厥犯境”。按照史書的寫法,一年開始的時候才會標註年份,所以,在記載“九年”二字之前的毒酒事件肯定是發生在武德八年。這個是可能的。

    武德八年底,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儲位之爭已經白熱化,李世民戰功高到無以復加,在朝中勢力也一日強過一日,兄弟間矛盾不斷。這種時候,李建成鋌而走險並不是沒有可能。那為什麼李世民中毒沒死呢?因為劑量不夠。

    李建成不是傻子,他不能讓李世民就這麼死在東宮,這樣洗不清罪名。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劑量,讓李世民離開東宮,甚至幾天以後再死。要減少劑量,就不太容易把握,減的太少就毒不死人了;同樣的,李世民也不是傻子,知道哥哥對自己不懷好意。但是場面上的功夫要做,哥哥請客不能不去,去了又不能不喝酒,但不可能無節制地亂喝。所以,一個下藥減少劑量,一個喝酒注意節制,最後真正被李世民喝進去的毒就少得可憐,毒不死人了。

    究竟李建成有沒有下毒,現在是不可能知道真相了。成王敗寇,如果李世民沒有成功奪位,那史書也不能記載毒酒事件,或者至少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寫法。

  • 11 # 我是一個存在483

    資治通鑑記載: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世民飲鴆酒,未死,有幾個原因:一是這是世民自己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戲,世民本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隙,夜入東宮赴宴,怎能不小心。有可能是為博同情,自己下的鴆酒,這樣的話量就可以控制了,只吐血,不會死,又可以為李淵跟前留下個好印象。

    甚至根本沒有鴆酒這回事,吐血對於武將來說就是簡單的小把戲,世民是想把殺弟的罪名扣到太子身上,博的政治分。

    另外就是,太子、元吉一夥人真下了鴆酒。如果建成夜宴世民,是有心鴆殺世民的話,只能說李世民是老天的私生子,這都不死。

  • 12 # 歷來現實

    按照封建王朝的接班規矩,李建成是太子,是欽定的接班人,是最幸運的,不是乾的好,而是生的好。

    但太子是眾矢之的,是所有人對付的目標,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朝野品頭論足,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上綱上線。大臣恭維會衝昏你頭腦,小人讒言會讓你迷失方向,野心家設局會讓你防不勝防。

    所以說太子又是一個高風險的角色,能順利繼承王位的不少,但半途而廢,身首異處的也不少。

    所以,李建成又是不幸的。

    古代宮廷政治是殘酷的,政治是厚黑的,心存善念的婦人之仁承受不了政治之黑,長子李建成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不好---心太好了。

    義寧二年,李淵稱帝,立建成為皇太子。李建成身為接班人,沒有飛揚跋扈,"仁孝至善、勤於政事、謙虛有禮。"

    李世民政變成功,成了勝利者,史官拿著李世民的俸祿,命攥在李世民手裡,李世民要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史官筆下的歷史就是這麼樣的。

    資訊如此發達的現代,資料還可以造假。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餓殍遍地的委內瑞拉、辛巴維(威)和伊拉克,在官宣中還是一片物價穩定,市場繁榮,人民幸福地要死的景象。如果不是網際網路發達,那些繁榮掩蓋的災難就不可能暴露。

    所以說,那些歷史上的繁華盛世,有誰來證明它有幾分真實性?

    對於善於利用輿論的君王來說,盛世就是筆下的功夫。何況那時候沒有網路,沒有統計資料,沒有官方經濟方面的精確文獻,只能靠後世去推敲這盛世是否有水分,是否由番薯支撐。

    李建成是欽定的接班人,也具備治國安邦的才華,沒有大錯的話,那是板上釘釘的接班人。

    而李世民的軍事才幹更優秀,野心更大,天生不安分,不是甘居人下的主。所以,只有要一線希望就要爭奪。

    既然是爭,那就越早越好。既然是奪,那就不能按套路出牌。光明正大的手段不管用,只能是下三濫的辦法。

    在玄武門兵變發生前夕,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讓李世民發動兵變有了正當性,或者讓李世民找到了兵變的藉口。這件大事就是太子李建成設下鴻門宴,點名讓李世民參加,李建成要謀害李世民,李世民沒有防備,喝下了太子的毒酒。但李世民命大,只是吐了血,沒有傷及性命。

    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當年李世民攻打下了洛陽,得到老子嘉獎,李世民信心爆棚,迸發了問鼎的野心,就開始蒐羅黨羽,養精蓄銳,創造條件,李世民怕自己的心腹車騎將軍張亮直接帶著銀子去暗地裡收買人才,結果被李元吉察覺告發。這樣李世民覺得形勢危急,奪權鬥爭白熱化,那場要毒死李世民的鴻門宴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宴會上,李世民喝了毒酒吐血不止,李淵還親自去看望兒子,安慰兒子。可見,李淵似乎相信太子下毒,而且同情李世民,就把他調到洛陽,把陝西以東的地方交給了他,李世民的兵權事實上擴大了。李氏“鴻門宴”的事情沒有檔案,審訊筆錄,沒有原始物證人證,我們只能這樣推斷。

    我們不說李建成是如何仁厚,如何寬容,把他的人品權且先放在一邊,至少李建成是個能幹的人,是個智商還正常的人,要是他是個蠢材,李淵也不會讓他接班,李世民也不會那麼著急要奪權。正因為李建成也有治國安邦的才幹,才深得李淵的信任,才可以對李世民形成威脅。

    問題來了,這樣一個腦子正常的人,按照正常程式就可以接班的人,一個自己按部就班就能坐皇位的人,為什麼要用非常手段去害李世民。如果事情敗露豈不是滿盤皆輸嗎?不害李世民,自己一切主動,謀害李世民反而有可能讓自己萬劫不復,正常的人會怎麼選擇?

    即使退一萬步,李建成認定李世民的威脅迫在眉睫。覺得除掉李世民這個心腹大患一天也不能等了,為什麼要把謀害現場設在自己府上呢?

    李世民死在自己府上,那不是告訴天下人自己害了親弟弟嗎?他該怎麼面對自己的父親,如何面對滿朝文武?李淵還會讓他接班嗎?難道他也打算害掉李世民後廢掉李淵取而代之?難道李淵的兒子們都有跟李世民這樣的虎狼基因?

    所以,李建成再笨也不會把謀殺現場放在自己府上。

    因為按照李建成的性格,即使謀殺成功了他也沒有勇氣去跟老子談判,失敗了就萬劫不復,他不會不給自己留退路。如果有勇氣害了掉李世民跟李淵攤牌,乾脆在自己府上設伏乾點李世民豈不是更省事嗎?

    因此李建成即使有一萬個理由害死李世民,也不會選擇在自己府上,除非李建成是個弱智,李建成的手下也都是白痴。

    還有人說李建成要教訓李世民並沒有真的下毒,或者說下毒的劑量不足以至死,這更是無厘頭的推斷。古代的時候沒有精確的劑量容器,怎麼能掌握到下毒劑量不致命。

    再說,即使恰好下毒不致命,李世民要有中毒反應才能得到教訓目的,不然李世民毫無感覺還能起到教訓目的嗎?但一有中毒反應那不是滿城風雨?李淵能不知道嗎?李淵知道了,李建成這太子還能做成嗎?這種猜測顯然狗屁不通。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李世民覺得到了非除掉太子不可的時候,多一天除掉自己就少一分勝算。

    但是在採取行動之前,他必須做鋪墊,營造有利於自己的輿論環境,為自己政變的正當性找到藉口,所以用苦肉計是最合適不過了。

    李世民原來以為,只要栽贓李建成,李淵就會廢掉太子,自己就會兵不血刃成為接班人。可是李世民並沒有如願,因為李淵是個不合格的政治家。

    如果李淵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李世民中毒不管是真是假,都說明兒子們奪權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要麼廢掉太子讓李世民替代,要麼把李世民廢為庶民。

    但是李淵無能,沒有看出來形勢的嚴峻,沒有采取果斷措施,只是輕描淡寫讓弟兄倆分開,所以逼得李世民不得不痛下殺手,玄武門喋血在所難免。

  • 13 # 使用者94738516596

    因為很簡單,這件事本來就是李世民自己搞出來的,李建成根本沒有給李世民下毒。

    雖然說李淵的兒子很多,但是當時能夠繼承李淵的位子的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李淵的其餘的二十多個兒子都還很小。很多都還沒有成年。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都比較好,而李建成早就已經被立為太子了,而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在大唐的建立過立下了太多的功勞了,所以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威脅是越來越大。自然而然兩個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

    其實這件事的問題本來就很多,首先來說李建成和李世民本來就一直在明爭暗鬥,當時如果李建成真的要殺李世民的話,何必下毒呢?而且還是在自己的府上的宴會上給李世民下毒,估計只有傻子才會這樣做。其次來說即使是李建成下毒的話,為什麼不直接毒死呢?而是給李世民機會。既然已經下毒手了,就不要給敵人以機會,這樣的道理李建成不會不知道。然後就是李建成沒有必要,其實當時雖然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威脅越來越大,但是還沒有真正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其實李建成的能力不比李世民差多少,李建成的軍事能力絲毫不下於李世民,兩人一個是左軍統帥,一個是右軍統帥,互相配合,一路勢如破竹,在西河攻滅高德儒之戰,霍邑攻滅宋老生之戰,潼關防守屈突通之戰,李建成的表現都是頗為出色的。只是後來李淵當了皇帝,李建成就是太子了,所以李建成更多的就是在朝廷上處理政務了,不再東征西戰了,這個就給李世民機會了。但是如果要廢除太子的話,也是需要理由的,當時李建成的才能不比李世民差,而且李建成也沒有什麼失德行為,所以廢掉李建成是不可能的。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李世民只能發動政變才能奪取太子之位了,因為當時想要除掉李建成只有透過政變殺了他。

    其實當時李建成的勢力,支援李建成的人也都比李世民要多,玄武門之變更是李世民一手策劃,打了李建成一個措手不及,不然李世民是很難有機會登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在生活中使用電腦時都用過哪些讓人淚奔的安全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