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人參考

    中國汽車未來怎麼走,燃油車啥時被取代,選擇純電動,混動,還是燃油?看看在釣魚臺舉辦的這場會議。

    一年一度的電動汽車百人會2018論壇不久前在釣魚臺國賓館閉幕。

    先介紹一下百人會是什麼。電動汽車百人會是2014年由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產業界等官員、學者、企業家組成的機構。登陸一下它們的官網,查詢裡面的組織架構,能夠了解其強大的背景(顧問委員會國家部長級別,學會委員會兩院院士,理事會成員OEM以及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

    筆者之所以強調他們的背景,使為了說明其發言的分量。

    筆者通讀了論壇每個嘉賓的發言稿,進行了整理,劃出重點,供讀者們參考。

    萬鋼(科技部部長)

    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42萬輛,中國77.7萬輛(佔2.69%新車),乘用車58萬,純電動增長82%,插電式增常34%,商用車增長21%

    2020年目標200萬輛

    動力電池:磷酸鐵鋰單體160Wh/kg,系統價格2元/Wh,產能200G Wh

    驅動電機:重量比公里3.3KW/kg

    燃料電池:電堆功率密度2kg/L,雙極板研發取得進展;70Mpa車載高壓供氧系統以及氫氣罐標準正在形成

    基礎設施:公共充電樁建成20.5萬個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沒有解決,功能沒有覆蓋中國北部低溫環境

    傳統內燃機:更加嚴苛排放標準,主要適用大客運,大貨運,大船運,大農業等

    插電式混合動力(重點在增程式)為橋樑,未來朝著智慧化,純電驅動發展

    苗圩(工信部部長)

    雙積分出臺,主要為了應對2020年政府補貼退出

    目前車樁比僅3.5:1,2020年個規劃50萬個,目前公共充電樁利用率15%很低

    汽車後市場:質保,電池以舊換新,新能源二手車評估標準需要關注

    補貼退坡政策需要分段調整,不能2020年一起消化

    林念修(發改委副主任)

    堅持純電驅動,助力彎道超車

    劉小明(交通部副部長)

    公交優先發展

    劉寶華(能源局副局長)

    完善充電介面統一,公共充電設施國標升級完成

    標準進展:傳導充電體系標準(釋出33/修制訂36),換電體系標準(釋出24/修制訂14),無限充電標準(釋出21/修制訂5)

    王黎明(青海省副省長)

    青海鋰資源儲量全世界第一,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基地

    鹽湖提鋰工藝:煅燒法,吸附法,萃取法取得進展

    2025年,鋰電規模60GWh,碳酸鋰12萬噸,正極材料16萬噸,負極材料10萬噸,電解液10萬噸,隔膜材料50億平米,鋰電銅箔8萬噸,鋰電鋁箔8千萬平米

    環青海湖國際電動車挑戰賽

    歐陽明高(百人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院士)

    電池熱失控技術進展,高容量富鋰正極,矽碳負極,固態電池

    電動汽車節能,2020年純電動百公里電耗10度(工況法)

    降重量,低阻化(風阻係數),電驅高效,制動能量回收,熱管理(新一代熱泵空調)

    充電:私人交流充電+公共快充結合

    快充方式(包括無線充電)方向不明朗

    開闢“電動汽車+智慧駕駛+充電智慧”,關注充電

    舒印彪(國家電網董事長)

    沒有太多資訊

    徐和誼(北汽董事長)

    2025年,全面新能源化

    從單一純電動向EV+PHEV+FCEV三線並舉轉變

    產品+服務+充電+運營一體化

    王傳福(比亞迪董事長)

    2017年比亞迪:13萬電動車(11萬純電+混合動力,2000電動卡車,1萬4電動大巴)

    插電式混合動力是私家車發展主流

    公交電動化定局(17年90%),計程車電動化(2020年),專用車電動車(2025年)

    建議加大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補貼,免除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消費稅

    孫永才(中國中車Quattroporte)

    2017年銷售新能源客車7000臺,商用車電驅動系統2萬,乘用車電驅動180萬臺

    電機控制模組功率密度30千瓦/升,機械傳動效率95%,儲能系統170瓦時/千克,雙面冷卻IGBT模組元件,感測器500萬隻

    商用車,2025年實現L4

    2025年,目標銷售30萬輛整車,100萬套電驅動,20G瓦時儲能

    陸奇(百度Quattroporte)

    阿波羅2.0

    無人駕駛:L3/L4江淮,北汽,奇瑞 2020年量產

    張寶林(長安汽車董事長)

    2025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佔比15%

    2020年,新能源銷量目標50萬輛

    2025年,全系電氣化

    為蔚來合作,電池與寧德時代合作,混合動力參股科力遠,充電與特來電合資

    何小鵬(小鵬汽車董事長)

    釋出量產車G3

    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很難有利潤

    提高人才待遇,相比於傳統主機廠是個巨大機會

    要自主研發網際網路技術

    梁雄哲(現代集團副會長)

    智慧網聯出行,全球30%汽車已經聯網

    與思科和百度合作

    自由出行,主推L4

    清潔出行,2025年13款混合動力,9款插電式混合動力,14款純電動,2款燃料電池

    電動車平臺IONIQ

    NEXO氫燃料電池車

    Jochen Goller(寶馬Quattroporte)

    2025年計劃:25款電動車,包含12款純電動

    已在中國100個城市,投入65000個公共充電樁

    電池與寧德時代合作

    陳清泰(百人會理事長)

    孤立把汽車動力從燃油轉向電力沒有意義

    以上僅是高層論壇嘉賓發言的主要內容,均來自於百人會官網。從論壇的規格,相信每個讀者都會有自己的見解,這裡僅拋磚引玉。

    汽車圈兒的清流

  • 2 # 柒小舟

    首先,我感覺為了汽車本身會向著電動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汽柴油車會逐漸減少,即使不會完全消失,可能也會成為少數玩車愛好者的玩偶,畢竟雖然汽柴油車存在環境汙染和資源消耗量大的缺點,但是它們本身的駕駛樂趣可能是電動汽車所無法取代的。再就是智慧化,隨著車輛越來越多,駕駛環境尤其是市區內的駕駛環境越來越差,為了安全,社會對智慧駕駛的需要也就越來越旺盛了。

    其次,汽車維修的精益化也會是一個方向。具有一個汽車維修技術好,而且能夠獲得車主信任的企業,將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現在汽車數量急劇增加,汽車維修量也隨之劇增。但是現在的汽車維修市場可以說是很糟糕的。4S店價格昂貴,其他汽車維修店質量難以保證。現在車主急切想要找到一個維修質量好、價格合理、可信任度高的維修公司,如果能在這個方面發力,那將來發展潛力巨大。

    另外,未來二手汽車的誠信銷售也會是一個大方向。現在汽車保有量巨大,每年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就帶動了二手汽車的交易量的猛增。但是現在二手車市場水太深,一般人很難找到質量好的二手車,所以同樣迫切需要有一個誠信的二手車企業來打破這種局面。

  • 3 # 矽釋出

    2016 年汽車行業利潤達到了 1254 億美元,行業的運營利潤率為 7%,整個行業目前高度依賴美國和中國兩個市場,基本 75% 的利潤都集中在了這兩個市場,全球化的個人流動為這個社會帶來了巨大價值,整個行業比起過去的 130 年來說簡直就是大躍進,即使如此,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都還是巨大的,特別是在利用率、效率和安全(尤其是安全,最近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出了人命事故讓大家更為關注這方面的發展)等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汽車行業被顛覆是肯定的。因為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在未來會有重大變化,人們可能會更關注在車內的體驗(自動駕駛汽車)而並非駕駛體驗了,那麼,原始裝置製造者和一級供應商勢必要改變他們的產品,以及他們的能力和組織結構以求生存和發展。這些變化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巨大的機遇,預計整個行業的總體價值會從現在的 3.5 萬億美元增長到 2030 年的 6.6 萬億美元,但傳統技術和商業模式預計會從目前的 98%下降到50%。整個行業的增長是被自動駕駛顛覆式的技術和商業模式 、電動化、汽車共享等因素推動的。

    想要在這個行業繼續生存,領域裡面的玩家則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脫穎而出:

    · 擁有生態系統內的關鍵控制點

    · 能夠掌握資料,並且貨幣化資料,不管是從成本還是收入方面考慮

    · 有高速且敏銳嗅覺的研發團隊

    · 全面採取工業 4.0

  • 4 # 株洲老司機

    1大洗牌

    2都是天貓汽車超市那樣賣車

    3零部件通用標準

    4售後不再分品牌

    5還沒想到。

  • 5 # 花生好車

    在消費者層面來說,未來肯定是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多,新能源車型慢慢的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低碳、環保、節能的大環境下,不僅僅是國內甚至國外也傳出將在2025年停止生產油車,不管傳言真假,新能源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很多車企紛紛意識到商機的來臨,一時間新能源成了熱門,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造車當中有的車企做大做強成為巨頭,有的卻灰頭土臉瀕臨倒閉。

  • 6 # 淺_嘗即止

    一是往新能源方向發展,且趨勢很猛,這是現在的朝陽產業;二是駕駛的趨勢為無人駕駛,沒駕照可申請無人駕駛即可去想去的地方,今後有可能取消駕照。這個趨勢已很名顯。網上討論的再熱鬧,反對的支援的資料再多,但總的趨勢是不變的,要能看出最終的走向。

  • 7 # 薊州府博學陳

    我認為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汽車的未來發展就是兩個方向。第一,清潔能源,無汙染。第二,智慧化。

    清潔能源,無汙染。說的就是提供動力不能再依賴汽油了,一者石油資源寶貴,二來尾氣排放汙染環境。全球注重環保的大環境下,汽車改革已經大有成績,目前市場上大量電動汽車開始推廣,相信以後不論是電動,還是其他動力,都將是以清潔能源,排放無汙染前提下建設,研發。

    智慧化。隨著科技和資訊網路的飛速發展,智慧產品已經開始進入汽車領域,車聯網,全景影像,無人駕駛等等。相信不久更多的人工智慧產品會在汽車上得到應用,給駕駛者提供舒適,安全,快速,便捷的各種服務。

  • 8 # 叮叮東334

    未來,高大上的詞彙,100年?15年?我是建設領域的,地方區域性規劃有效期是15年,我就按15年估計。大概在普桑橫行的年代,國際汽車行業有一個說法,如果華人每10個人擁有一輛汽車,全世界的生產線都供應不上,要連續生產50年。可是15年過去了,我們已經達到3·19億,私家車1·8億,已經超過當年的設想,難道這是好事嗎?我們的生產已經大大超過了需求。汽車屬於耐用消費品,別看周圍的人5年就換車,那臺車的未來壽命20年都不止,如果舊車不淘汰,就會影響新車的銷售,按這個邏輯20年後我們的汽車保有量會達到7·2億至9億之間,考慮到不適合駕駛人群,這個資料是不可能達到的,也就是說目前的產能一定會有一個血雨腥風的淘汰過程,如果未來保有量在5億合適,現在的產能就要淘汰一半。這僅是內燃機領域,近年來電動汽車行業興起,還會佔用一塊空間,所以淘汰一半是保守的。

    汽車品質會大幅提高,中國市場是特殊的市場,為什麼全球對中國車主歧視?主要原因就是目前還有供不應求的假象,口碑稍微好一點的車商就抓住這個心理,“我就歧視你,有種你別買”,一旦供大於求的局面初現,他們都會迴歸本來面目,提升品質和服務,全球汽車市場本來就是貴賓式服務的,中國這個有錢不計較的客戶一來,就全亂套了,以後會好的。

    電動汽車會有長足發展,但由於環保效果未明確,電池容量革命遙遙無期,電動車只能佔據輔助和工具車作用。家裡有2臺車的,最多會選購1臺電動車,快遞行業和服務行業也可能大規模使用,但隨著人們對技術的逐漸掌握和對出行品質的不斷要求,電動車未來不會成為主流。

    100年以後?你要能活到那個時候我就告訴你,可是我活不到,那就算了。

  • 9 # 科技公元

    瑞典著名的汽車企業Volvo,越來越注重使用者出行體驗,推出了全新的無人駕駛概念車“360c”,讓旅行途中不再疲憊。

    “360c”採用了類似於“盒子”的造型,車身上半部分採用了全玻璃座艙,細長的燈橫貫整個車頭,左右兩端保留了“雷神之錘”的造型,尾燈的造型也與車頭燈呼應,在兩側有兩個矚目的翼刀設計。這樣的設計不僅科技感十足,還大大擴大了內部空間,舒適感可以媲美飛機頭等艙。而且,它符合汽車智慧化的趨勢,實現了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的功能。

    它最大的創新是充分考慮了未來出行可能發生的情景,在旅行途中,給使用者提供四種完全不同的出行模式,分別是睡眠模式、辦公模式、娛樂模式和客廳模式,讓人們在路上的時間可以用來工作、娛樂或睡覺,不禁讓人直呼“這不就是把床搬上了轎車嗎,太爽了”。

    Volvo認為,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普及後,汽車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能夠幫助人們合理利用時間和空間的出行模式。

    以後出門旅遊,就可以睡著上高速,一覺醒來就到目的地了,想想都覺得愜意。小夥伴們,是不是也很期待這樣的出行方式呢?

  • 10 # 小強先生

    汽車作為人類現如今主要的交通工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汽車發展到今天,也有多元化的發展,而像未來的汽車發展趨勢,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提示,那就是新能源!

    而現在的新能源類的車型,也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像國內的比亞迪、北汽、奇瑞等,都在國內的新能源領域有著不錯的建樹,而像我們以前經常提起的新能源續航,現在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價格方面也是慢慢的開始親民。

    但是雖然說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但是個人認為電動車絕對不會主導未來趨勢,雖然說電動車現在的價格門檻比較低,但是後期的維護維修費用卻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起的,我覺得,電動車只是燃油車邁進新能源車的一塊墊腳石,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新能源,但電動車估計不會佔太多的市場份額!

  • 11 # 鴻觀市場

    談到汽車的未來,按照目前的思維來看,節能環保化、智慧化、個性化畢竟是大勢所趨。

    (1)所謂節能化,就是不管電動也好,氫能也罷,都是往節能環保化方向靠攏。

    (2)所謂智慧化,就是跟手機等聯網,影片操控、無人駕駛,甚至使用意識控制,都可能會實現。

    (3)所謂個性化,就是駕駛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喜好擁有個性化的汽車,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當然,這一切的實現後,基礎的安全性也必須要得到最大的提高,安全才能回家,汽車必須確保安全出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星生命一定是碳基生物嗎?難道不可能是矽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