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陳大舍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恐怕是人氣最低迷的一個角色,小說把他塑造成一個志大才疏情商低下的武夫,最後也淒涼收場,以至於淪為蜀漢系唯一的逆賊。但歷史上的魏延又是什麼樣子,他究竟是一個志大才疏的武將抑或是懷才不遇的英雄?又為何在諸葛武侯故去後立刻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各種遊戲中魏延的人設,也被設計成古怪的樣子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 一開始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也就是說魏延起家來投時的確是帶著禮物來的,但是這禮物並非是《三國演義》中長沙太守韓玄的首級,而是自己旗下的一干人馬。漢末大亂,有志於在亂世中生存下來的英雄豪傑往往組織自己的私人武裝(類似後世的民團),這樣就有了“良臣擇主而仕”的資本。順便說一句,那個長沙太守韓玄不僅不是死在魏延手中,甚至都沒死~~ 韓玄是在赤壁之戰後主動投降了劉玄德,而且仍然擔任長沙太守,但受討虜將軍黃忠管轄,成為蜀漢系的官員。

    繼續說魏延,魏延此後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尤其是他頗得主公劉玄德的知遇,“樂莫樂兮新相知”,此時的劉玄德對魏延的才幹可以說是極為欣賞。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劉玄德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至此,三國鼎立正式形成。在劉玄德返回成都前,要留下一個合適的人選鎮守漢中,即“當得重將以鎮漢川”。

    當時蜀漢繫有名的大將有關張馬趙黃,也就是後人總結的“五虎上將”。但關公鎮守荊州,不可能調離原來的防區;趙雲的主要職責為“掌內事”,即劉備以其個性穩重(史書上記載趙雲生性“嚴重”)而主管宮中之事;而黃忠確實老邁年高;馬超是“羈旅歸國”降將,且為人反覆善變,當時名聲之惡堪比老前輩呂布,大家均對其不甚信任;在此情況下,鎮守漢中的最佳人選似乎非張飛莫屬了。而且張飛也是認為這差使捨我其誰,“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但出乎張三爺和眾人意料的是,“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劉玄德竟然破格任用魏延!並且劉玄德還效仿當年漢高祖登壇拜韓信為大將的典故,在封魏延為漢中督的宴會上當眾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威壯其言。”從這一個方面雖看不出魏延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但其君臣二人的知遇可見一般。

    在漢中七年,因為一直沒遇到什麼大規模的戰爭,於是魏延就一直致力於漢中的防禦工作,建造修築漢中的“諸圍”,也就是防禦工事並平平安安的呆到諸葛武侯的北伐。

    在戰爭年代一個武將不參加戰鬥而光防守是絕對沒有出頭的, 而北伐給魏延帶來了機會,考慮到劉玄德生前對魏延的器重和人事部署,諸葛武侯於是每次都以魏延為"督前部", 而他也立下了陽溪大捷和斬敵三千這樣的優秀戰績。也就是說直到這時諸葛武侯也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所說信不過魏延,而是非常的信任。

    但魏延的個性是有問題的,史書上記載魏延 "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所謂"矜"的意思是自尊,自大,自誇。也就是說他的毛病倒有點像關公,而《三國演義》中說魏延長得也是為紅臉大漢,看來是有原因的。

    既然有了這樣的個性,那容易得罪人肯定是難免的:首先是他就跟上司諸葛武侯的關係逐漸的緊張,而且責任在可以說魏延身上。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這就是著名的“兵出子午谷”計劃,這個計劃到底如何我們先不說,就說下諸葛武侯否決魏延的建議純屬是軍事上的考量,並非對魏延個人的打壓,因為此後魏延的地位一直未變,而魏延倒是很不厚道的認為這是諸葛武侯膽小怕事……這種心態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旋即魏延又接著跟丞相長史楊儀鬧翻了。兩個人甚至到了 “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儀泣涕橫集”的地步。更不像話的是這一切都是當著最高統帥諸葛武侯的面,也難怪武侯臨終前佈置遺命時之叫上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並單獨做出安排“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武侯平日早就為魏延楊儀的事傷腦筋,《三國志●楊儀傳》記載:“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所以武侯在世時只能一方面以自己的威望制衡住二人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讓魏延得到了高官顯爵加以安撫,但是這種情況維持到諸葛武侯歸天后就結束了——魏延和楊儀不僅立刻舉兵相攻, 而且互相指控對方造反。但是“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最後魏延為此身敗名裂。

    魏延墓,在漢中北石馬鄉,為蔣琬奏請漢后帝修建,墓前有石馬一對。上世紀中期墓被平,其中一尊石馬被損壞,剩下的一尊現藏漢中博物館

    古虎頭橋遺址,據說是魏延被斬之處

    魏延終其一生以韓信自命,而他的恩主劉玄德也這樣認為,併為此不惜讓自己的生死兄弟張飛為之讓路。這種恩遇確實令魏延感激不盡,但也暗中助長了魏延性格的缺陷。而後“政由葛氏”(諸葛武侯和張飛的關係一直很好),對魏延的優點缺點洞若觀火的諸葛武侯也一直在其間做調和。而魏延善於用兵,而不善用為人的一面確實也跟韓信非常相似。魏延死後七年,蜀人楊戲著《季漢輔臣贊》,給魏延下了這樣幾句評語:“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楊戲肯定了魏延“折衝外御,鎮保國境”的功勞,感慨他不能善始善終的一生,並指出根源在於他那種“不協不和”、桀驁不馴的個性。

    在中國的社會,即使是亂世,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也必然要在才幹、為人、關係三方面佔有兩方面。而魏延才幹雖優但是不會為人,本已有了一個不錯的平臺之後卻被自己的個性敗了下去,這不能不說是一代名將的悲哀。而處於一個變幻莫測時代的我們也更要將此視為殷鑑。

  • 2 # 追夢的山東人

    魏延是個對蜀國忠心耿耿的人這一點肯定沒錯,能力很強悍,當年五虎大將各個獨當一面,而魏延的功夫應該不次於其他幾個人,只不過是沒有比過。

    但是魏延又是一個很狂妄的人,可能看不起後蜀國時期楊儀等幾個文將,畢竟無論是資歷,還是戰功和能力魏延都是後蜀國排名第一的。這樣會導致很多人嫉妒,諸葛亮看到魏延在蜀國肯定不團結,而且諸葛亮不在了魏延肯定還威脅到劉禪的皇位導致蜀國大亂,畢竟很多人都不服魏延,諸葛亮在能把魏延鎮住,別人就鎮不住了。

    魏延的做法又相當激進,如果蜀國強大的話還行,蜀國弱小,對手又很強大,根本就是雞蛋碰石頭。諸葛亮之所以不停的發動戰爭就是為了以攻為守,不想和魏國消耗實力,魏國40萬大軍,蜀國全國上下就10萬,消耗下去對蜀國是毀滅性災難,更何況還有吳國在那裡做收漁翁之利。

    與其讓魏延一個人送死總比整個蜀國立刻滅亡強的多,所以魏延是個忠臣,只是性格上強勢和自己的戰略和諸葛亮相差甚遠才導致自己最後慘死!

  • 3 # Aaronyu0310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主要成就:鎮守漢中,擊敗郭淮、費耀。

    魏延可以說是在三國演義中被黑的最慘的一位蜀國將領。在演義中,他投降劉備之後,孔明說其腦後有反骨,要直接拖出去砍了,好在劉備不忍,才留起性命。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魏延是劉備的“部曲”,也就是說他從一開始就跟著劉備混了,根本不是長沙之戰後投降過來的。

    就算在演義中,魏延被殺的也是完全的bug,也不知道羅老爺子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就這麼討厭魏延。我們先看看演義中怎麼寫的,諸葛亮在五丈原設臺給自己續命,被魏延把蠟燭弄滅了,孔明沒怪他,說自己天命已盡,放正常人想想,老子本來能多活12年,你把等給我弄滅了,搞得我現在就要死了,我可能不怪你麼。諸葛亮知道自己要死了,趕緊把姜維、馬岱、費禕、楊儀等人叫過來商議後事,也沒叫上魏延,因為這次圓桌會議一是討論怎麼撤退二就是討論怎麼弄死魏延。會議決定楊儀當都督,他們都知道魏延就不喜歡楊儀,還偏讓他當都督,明擺著就是讓魏延肚子脹,後來魏延知道了,心裡不悅,但也沒怎麼樣,之後呢,馬岱、費禕這兩個人就是去攛掇魏延不聽將令了,魏這個人也是腦子一根筋,直接就上套了,後來事情敗露,魏延直接就往成都跑,一邊跑一邊燒棧道,大家想想,魏延為什麼往成都跑,當時他們都在魏國前線作戰,要是真想謀反,直接投降就得了,還幹嘛往自己的國都跑,其實魏延自己明白,我被諸葛亮派來的這幾個慫貨坑了,這幫人陷害我,我要回去找老大,阿斗一點都不傻,他明白魏延是個忠臣,是最早跟著老爸混的那批人,但是諸葛亮沒給他機會,讓馬岱就地砍了。所以就演義的劇情來看,諸葛亮完全就是設計陷害魏延,而不是魏延自己要反。蜀國後期大將基本上都死光了,魏延論資歷論戰力都是當軍師統帥的不二人選,但是諸葛亮不喜歡他,諸葛亮喜歡姜維啊,所以,演義中魏延必死,不死不行,不死就沒姜維什麼事兒了。

  • 4 # 篩分輸送趙慶斌

    魏延是一個不吃馬丁靈的人。魏延不可怕,馬丁靈馬丁靈魏延剋星。

    胃炎本身就是病,必須治療。魏延起錯名字,起名字很重要喲。

  • 5 # 餐飲技能交流中心

    毫不考張的說,魏延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關羽,同樣的文武雙全、同樣的戰功赫赫、同樣的封疆大吏、同樣的威震一方、肱股之將、同樣的善待士卒,也有同樣的致命性格缺陷一一高傲、清高、驕橫自大!唯有不同的是關羽是太看不起人而不屑與之為伍!而魏延是飛揚跋扈,幾乎把所有人都得罪過遍!關羽兵敗荊州被俘問斬是當時所有政治利益的驅使所致,被玩了套路,所以後世之人仍尊稱“武聖”,萬人敬仰!

    而魏延完全是咎由自取!屈辱的消失在燦爛星河!至今也讓三國曆史愛好者揣測其死因!

    所以說,能力固然重要,但品行也得謙遜穩健,否則終會失敗而被淘汰!

  • 6 # 安_Ann817

    瞭解三國的人都知道 蜀國除了五虎上將 就是魏延了 很多人對魏延的能力有所懷疑 認為他很一般 但是你錯了 在我看來 魏延不輸關羽

    起初 曹操起兵打劉備 劉備帶領百姓逃往江陵 魏延第一次出場 想迎接劉備入城 但是當時太亂 百姓還多 劉備考慮百姓 就走了 魏延第二次出場在關羽打黃忠 是魏延引兵造反 殺了太守 投奔劉皇叔 可見 魏延對劉備的忠心 這一點不可否認 至於諸葛亮要殺魏延 那就是演義杜撰的了 劉備奪取漢中的戰役中 魏延的功勞很高 曾一箭把曹操的門牙射掉 劉備也是很看重魏延 蜀國一共三個大地盤 荊州 益州 漢中 益州由劉備親自守 荊州是關羽的地界 打下漢中的時候 所有人都認為會留下張飛來守 可是劉備留了魏延 足可見對他的重用 劉備問他能否守住漢中 魏延說:若曹操領軍來 請為大王拒之 若偏軍領軍十萬來 請為大王吞之 這是多大的口氣 可是魏延做到了 鎮守漢中十年 一寸土地也沒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就兩員大將 一個魏延 一個趙雲 趙雲已經老了 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可惜諸葛亮穩中求勝 並沒有採納 當然 這是不是一條好計策 現在也無法有定論 但是 是值得一試的 幾次北伐中 魏延都是中軍主將 地位舉足輕重 可是偏偏諸葛亮看不上他 說什麼他死後必反 留下馬岱斬殺魏延 在這裡 我敢說 魏延必不是謀反 大家想 當時諸葛亮死了 謀反一共就兩條路 第一 投降司馬懿 其結果是做一個不受重用的武將 魏延不會傻到這種地步 第二 自立山頭 自己當老大 可是魏延的做法也不像 當時 楊儀自己領軍撤退了 沒有管魏延 如果是你 你會不會生氣 我是大將 你們不管我 是什麼意思 所以魏延自己領軍也後撤 同事燒了棧道 意思很明顯 報復楊儀 你不讓我回來 我也不讓你回來 說魏延謀反 這是不存在的 可惜 一員虎將被自己人殺了 你們想 如果魏延以後跟姜維一起北伐 勝算是不是就大了呢

  • 7 # 說歷史的女人

    魏延死前為啥非要大喊:誰敢殺我?還要大喊三遍呢?原因非常合理

    第一:都因為那個夢。

    根據三國演義原文所說,都因魏延做的一個夢:

    卻說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次日,行軍司馬趙直至,延請入問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夢頭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煩足下為我決之。”趙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延大喜曰:“如應公言,當有重謝!”

    魏延做的這個夢是凶兆,頭生二角,是為刀,也就是說魏延有血光之災,被砍頭的危險,但是趙直這個人真不地道,竟然欺騙了魏延。還把魏延騙得滿心歡喜,真的以為自己要飛黃騰達了。所以魏延這一聲大喊:“誰敢殺我?”那是一種喜氣盈門的大喊。

    第二:在諸葛亮去世後,在魏延個人看來,蜀漢軍中再沒人比自己資格老,因為五虎上將先後死後,蜀漢的軍事階層,像魏延這樣的都屬於老資格的了。既然諸葛亮去世,那麼接下來能夠掌管蜀漢軍權的挨也挨著魏延了。魏延這樣想,其實是沒有錯的。既然魏延認為自己馬上就是軍中老大了,難道還有人敢殺他嗎?所以他第二聲大喊:“誰敢殺我?”那是居高臨下,威風凜凜的。

    第三:既然魏延在內心深處以及對軍中自己位置的預期都非常理想,所以當他面對楊儀,或楊儀派來的人的時候,內心是充滿鄙視的。雖然魏延愛護蜀漢將士,但他極為討厭秦檜一樣的奸臣楊儀。故而他最後一聲“誰敢殺我”與其說是喊給將士們聽,不如說是喊給楊儀聽,意思就像是:“楊儀,你個奸佞小人,也敢殺我?”

    但是魏延喊完第三聲之後的結果卻出乎他的預料,飛出去的是他的頭,而非楊儀的頭。這個結果令人實在憤怒,一方面因為魏延確實乃蜀漢軍中之棟樑,若其健在,恐怕蜀漢的命運還能多那麼一絲勝算;一方面因為諸葛亮的安排實在令人寒心,竟然在自己死的時候,還將蜀漢最後一顆將星也帶走了。

  • 8 # 一個人的歷史

    大家看多了《三國演義》,總是會對於魏延存在偏見,認為魏延是因為他造反不成,才被諸葛亮安排的馬岱所殺。但是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裡,魏延儘管為馬岱所殺,但卻不是諸葛亮的安排,而是長史楊儀的安排。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三國志》裡對於魏延的記載:

    平蜀有功,升遷牙門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備受劉備器重。建安十六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隨劉備入蜀作戰,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紮葭萌關。 建安十七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派遣魏延與黃忠一起佔據涪城。當時劉備軍兵不滿萬,孤軍無援,而劉璋拒絕堅壁清野的戰術,派遣張任、冷苞、鄧賢、吳懿等將領率領精銳前去阻擊劉備。劉備軍打敗劉璋部隊後,又派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魏延因數有戰功升遷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九年,魏延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

    委以重任,鎮守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並定都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震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 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說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因為魏延說的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繼位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抗魏有功,先主愛將

    建興五年,諸葛亮為準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派張郃攻王平於南圍,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退回大營堅守。建興十年,魏延與劉琰不合,言語虛誕,諸葛亮責備劉琰,劉琰其後作書通道歉。

    好奇弄險,策危不用

    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一萬人馬,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西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的才能不能盡用。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琳怯而無謀,故願自領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琳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不用。

    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禕也常為二人調解。

    居功自傲,師出無名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最後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怎麼能因一人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接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蜀漢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兵敗被殺,謀反無證

    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丞相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便不聽魏延的命令,就地解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無德匹夫,你還能再作惡嗎!”隨即誅滅魏延三族。

  • 9 # 微百科noland

    魏延本人輕敵狂妄,行事魯莽。他是蜀漢大將,雖然勇猛,但是缺少謀略。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被馬岱斬於馬下!

    諸葛亮出祁山討伐魏國時,魏延一再獻計願領領兵五千,取道出褒中,循秦嶺以東,不過十日即可到長安。而在當時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諸葛亮深知其考慮不夠周全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他甚至在蜀軍與魏軍交戰陣前自己率領軍隊奇襲洛陽,剛走了幾里地就被打的大敗而歸,丟人丟到家了。

    魏延在追隨劉備攻打西川的路上,自視甚高,在黃忠已經得到命令後,還要與其搶功,竟然提出要與老將軍到劉備面前比武,勝者出戰。後來不聽勸告而魯莽出戰,差點丟掉性命。

    魏延的死可以說是他自己作的!以往幾次背叛主人,常有反心,這些都被諸葛亮看在眼裡,早知其有反骨。一旦魏延提出的計謀不被採用,就怏怏而去,露出不悅之色。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更是自視甚高,要親率大軍攻打司馬懿,還要誅殺楊儀等人,可以說他的死乃是其性格使然,不能怪別人!

  • 10 # 生猛歷史

    魏延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性格上有他的缺陷,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魏延的軍事才能。

    魏延在蜀漢政權內部應該是數一數二的軍事戰略家,諸葛亮之後,唯有魏延能夠獨當一面。這一點,早點劉備在世的時候,就看的很清楚了。當時,對於蜀漢政權有兩大脈門,一個就是荊州,位居天下之中,交給關羽來駐守;另一個就是漢中,他是四川盆地的北部屏障,外拒曹魏來敵,內保蜀漢安全,必須要有一位獨當一面的將領駐守才放心。而劉備當時力排眾議,把鎮守漢中的位置交給了魏延。

    先不管魏延怎麼誇耀自己的能力,單看事實就知道魏延絕非泛泛之輩。《三國志·姜維傳》說:“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 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魏延鎮守漢中15年的時間,曹魏來的敵人根本進入不了四川盆地。

    不僅如此,魏延還在230年,率兵主動出擊進入羌中,大破雍州刺史郭淮。要知道,郭淮可是曹魏當時的首屈一指的重將,曾經打敗馬謖、廖化,就連諸葛亮都對郭淮忌憚三分。魏延這次沒有根據諸葛亮的指揮,直接帶兵出征,取得了蜀漢對曹魏難得的勝利。

    這都是魏延軍事才能的體現,更要說明的是,魏延對於軍士也不錯,史書上稱讚他“善養士卒”。

    才能之外,魏延的性格其實有缺陷,他剛愎自用、自視甚高。他其實始終沒有取得諸葛亮的完全信任,尤其是在諸葛亮大限將至安排身後事的會議上,作為前線指揮的魏延竟然未被召回。諸葛亮死後,蜀漢軍隊的操盤人其實是楊儀,楊儀、費禕利用魏延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故意激怒魏延,魏延甚至說出了“不應以一人之死廢天下之事”這樣公然忤逆諸葛連的話,面對諸葛亮的一干嫡系,活生生把自己放到了對立面。

    此後,諸葛亮佈局中的接班人與親信,就合謀來除掉魏延,魏延死得有些冤枉。

    更可悲的是,蜀漢沒有了魏延這個軍事戰略家之後,軍事上再無作為。接替魏延地位的姜維,更是換照不斷,更改了魏延鎮守漢中的軍事方略,讓四川盆地大門洞開,讓曹魏毫不費力就攻下了成都。

  • 11 # 華陰弘農四知堂

    魏延,魏文長,在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一位文可以安邦,武可以定國,不可多得的智勇之將。在荊州為偏將時,耳聞先主劉備禮賢下士,只是無緣結交。爾後劉備兵敗,本欲相投,奈何先主一行行色匆匆,引兵自去,只好暫投長沙太守韓玄帳下效力。後來赤壁鏖兵,曹操敗北,劉備襲取襄陽,命關羽攻取長沙,太守韓玄欲害黃忠,魏延殺之以投劉備,雖遭諸葛亮刁難,然劉備慧眼識人,屢建奇功,後先主破格提拔其為漢中太守,為感先主的知遇之恩,鎮守漢中十餘載而安如磐石。特別是:“若偏將十萬而來請為大王吞之,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這是何等豪言壯語哉!

    惜乎!先主早逝也!爾後雖官職一路飆升,然在一介文臣,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的諸葛亮帳下效力,諸葛亮事事謹小慎微,個人意見第一,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略思想為準則,而不知兵貴神速,出奇制勝。因而其自感壯志難酬,壓抑難伸也!又因其耿直心性,學不來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變通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恃才傲物,狂放不羈,時有怨言,諸葛亮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又時常與楊儀明爭暗鬥,口角不斷,諸葛亮及“亮黨”都心知肚明,若諸葛在一日,魏延用一日,若諸葛亮死後,以魏延的性格,就是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若讓他統領軍隊(按蜀漢當時的軍職必定該他),諸葛亮的一切戰略必將被否決,一切將從新開始,按照他的套路來與司馬懿一決高下。“亮黨”也必須從新洗牌,這是諸葛亮及“亮黨”都不願看到的事。所以,在諸葛亮死前的軍事會議上,而沒有魏延參與的情況下,那就是諸葛亮精心安排的最大一場陰謀。諸葛亮為了自己,也為了“亮黨”,所以魏延必須死,而殺死魏延最好的藉口就是“反叛”!

    正如司馬宣王(司馬懿)給予諸葛亮的評語一樣:“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己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12 # 張佔生

    謝邀!魏延原夲魏國大將,在一次蜀魏交戰中被諸葛亮設計被俘,收入蜀國劉備手下,後被封為五虎將。魏延英勇無此、力大無窮、武功高超、能征善戰、殺敵如入無人之地,單打獨鬥幾乎不輸任何人。他為西蜀立下汗馬功勞,孔明生前魏延言聽計從,聽從諸葛孔明軍師的軍令,英勇善戰,戰戰立功!魏延將軍帶兵打了很多勝仗,斬首無數敵兵敵將,是個難得的武將。諸葛孔明看具他後腦勺有一反骨,斷定魏延日後必反。孔明預測:孔明生前可以順服他,不敢反,但孔明死後,魏延若反,後患無窮。五虎將已故後,魏延成無敵將軍。無人能及,無人能比。所以諸葛亮在生前伐魏一戰中,智取姜維。姜維乃魏國曹操手下謀士,此人精通兵法,謀略超群。連諸葛亮設的計他能破解。姜維被孔明重用為接班人,封為軍師。孔明為姜維獻計馬岱誅殺魏延,以絕後患!孔明死後,姜維掌權,任軍師統領兵馬北伐。魏延當真想謀反,不聽姜維命令,高高自大、目中無人,他說孔明在世我要怕他幾分。孔明和五虎將死後,魏延為王無敵手。正在魏延洋洋得意,膽大妄為竟想造反時,被勝利衝昏頭腦,被馬岱斬首,除掉魏延。

  • 13 # 繡春刀知陽明

    魏延是個什麼樣的人?

    先看看魏延的經歷吧。劉備在荊州時,魏延帶著自己的手下投靠劉備,並跟著劉備一起進入西川,是劉備入川的重要將領功臣之一。奪取漢中,魏延也頗有戰功。最重要的是,劉備在奪下漢中之後,準備把漢中交給誰來鎮守、管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認為劉備、會把這個重任、交給劉備的嫡系猛將張飛,可劉備呢?卻選擇了誰也沒想到的魏延。魏延也放下豪言:“若曹操攜天下兵前來,我為主公拒之,若偏將攜十萬兵前來,我為主公吞之”

    劉備活著的時候,魏延被封為鎮北將軍。劉備死後,魏延被封為督亭候。諸葛亮出歧山、伐中原時,魏延為先鋒大將、涼州刺史,諸葛亮手下的一把手。後來在北伐時擊敗魏將雍州刺史郭淮,升為徵西大將軍、假節鉞、南鄭候、前軍師。此時魏延更是位極人臣。

    魏延在北伐時曾向諸葛亮提議,與諸葛亮分兵兩路,獨自帶一路兵馬,效仿當年的淮陰候韓信,出子午谷,奇襲長安。這一計劃被稱為“子午谷奇謀”。但這一計劃被諸葛亮否決了,理由是太過冒險,一旦失利,損兵折將對北伐不利。這也是後世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產生爭議的地方之一。此時魏延自身也認為才能被諸葛亮限制,所以對諸葛亮也頗有怨言(二人因此不合,為魏延謀反被殺埋下了伏筆)。

    史書上稱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性格矜高(其實就是驕傲,愛裝逼,不把一般人放眼裡,看不起人)。同時魏延權利又大,除了諸葛亮沒人管得了,一般人見到魏延都是敬而遠之。可以想象魏延的性格,就是一個很牛逼的人,偏偏又很讓人討厭的人,不合群。(性格是直接導致魏延“謀反”失敗被殺的原因)。魏延很牛逼,一般人要麼順著魏延,要麼躲著魏延,只有諸葛亮諸葛亮的長史、楊儀對魏延一點都不服,事事都跟魏延懟著來。所以魏延與楊儀也是勢如水火,難容彼此。

    諸葛亮最後一次出歧山的時候,魏延做了一個夢,夢見頭上長角。就去找一個叫趙直的給解夢,不知道趙直是擔心說了真話會被魏延罵,還是因為誠心想坑魏延,就告訴魏延說:“麒麟頭上也長角,這是祥瑞意寓敵軍不攻自破。”因此魏延根本就沒有把這個夢的警示當回事,之後還是我行我素。但是這個趙直沒跟魏延說實話,出了門卻告訴別人人:“魏延腦袋上長了個角,角就是刀,頭上長刀子,這是大凶之兆,寓意著魏延要完了。

    沒過多久諸葛亮病重了,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安排後事,諸葛亮擔心自己死了,大軍會出現問題(主要也是蜀華人太少,部隊實在不多,諸葛亮到死都操心要給蜀國留點老底。),所以安排撤退,偷偷派人把楊儀、費禕、姜維叫過來,沒叫魏延。諸葛亮安排說,自己死後,就趕緊撤退,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要是魏延不聽話,你們就自己撤,別管魏延。接著諸葛去世,楊儀、費禕、姜維密不發喪,還讓費禕去打聽魏延的想法。結果魏延說:“諸葛亮死了還有我呢,咱們只管派人把諸葛亮送回去,安葬好,我仍然帶著大軍跟魏軍打仗,不能因為死了個人就廢了大事。而且,楊儀算個什麼東西,讓我聽他的,還給他楊儀斷後,不存在的。”費禕知道啦魏延的意思,就趕緊捧著魏延的話說:“你說對,楊儀的長史是個文官,怎麼能管軍事呢,我這就把你的意思講給楊儀聽,讓楊儀聽你的。”然後費禕就跑了。魏延開始被費禕一捧,就把費禕放走了,放完費禕轉念一想,費禕也是文官,他跟楊儀是一夥的呀,頓時腸子都悔青了。派人追也沒追上。

    楊儀、費禕知道啦魏延的態度,自然就不管魏延,接著就發生了魏延帶兵阻攔大軍,燒斷棧道。楊儀上書說魏延謀反,魏延上書說楊儀謀反。蜀國皇帝劉禪搞不明白誰謀反就問群臣,群臣都選擇支援楊儀,(魏延人緣是真差!)然後魏延謀反就坐實了,魏延人少,手底下又都是蜀軍,都等著回家呢,不願意跟著魏延當反賊,都跑了。魏延帶著親信跑到了漢中,被馬岱帶人追上,砍了腦袋。一代名將就這麼完犢子了。也挺可悲的。

    總結,魏延能力是有的,能打仗,會帶兵,衷心其實也是有得,牛逼的不行,就是不會搞好同事關係和上下級關係。然後造成了一個千古奇冤,揹負腦後有反骨的罵名,成為了反派的經典。

  • 14 # 手機使用者61660323609l

    蜀漢徵西將軍魏延是三國時代有志向的英雄人物。考研一下,這個人不信邪,很仗義,為鳴不平去救黃忠而殺了韓玄,帶領部隊投奔劉皇叔,得先主器重,關懷備至。魏文長韜略武功不亞於姜伯約。後主時期表現忠心正直,因軍事路線領導方向問題與爭官奪利趨炎附勢的權奸新貴分岐衝突,遭遇算計謀害。試想一下,倘使文長被非難時子龍尚在,誰敢加害?!……

  • 15 # 風雨中的梅雲

    魏延的能力並不遜(或略遜)於關羽,屬於有勇有謀的將領。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清高孤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合群。至於諸葛亮說魏延的腦後有反骨。哪純粹是瞎掰。個人認為,諸葛亮這句話的潛臺詞的意思是魏延這個人有他自己的思想,不好駕馭。事實上魏延也是一個令諸葛亮比較頭疼的人。而且,正史上的魏延並非死於馬岱之手。更沒有造反。

  • 16 # 甄成83880053

    魏延是位驍勇善戰且深諳兵法的大將之才!可比魏將張遼,將略有過之而無不及!生性孤傲,耿直,處世圓滑謙退則不及!遇心胸寬廣之雄主則能善用之得縱橫疆場盡其所能!可惜劉備死後,手握大權的諸葛亮書生之氣,不能容物!因短棄長!而魏延不能隱忍而常生怨言!致使諸葛亮死前算計而慘死!可惜了大漢最後一員大將死於小人之手!並累三族!此諸葛亮之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父親關係不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