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如果硬要找一句話來定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我想“諸葛亮有稱帝的野心”就可以了。

    諸葛亮有稱帝的野心嗎?他怎麼可能會有呢?

    也許有人會說是《三國演義》裡劉備那句“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給了他想法和膽子,可是劉備根本沒說過“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只有“君可自取”四個字而已。劉備根本就沒允許他稱帝,他諸葛亮敢冒這個天下之大不違?

    也許有人會覺得諸葛亮大權獨攬十一年,彷彿是要架空劉禪一樣。但是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恢復漢朝,他所要追求的就是漢初的政治體制(風追漢初,虛君實相)。這種皇帝負責選宰相、丞相負責安天下的政治體制是封建社會相對來說最合理的,他這麼做有何不可呢?

    還有人拿出《三國志-李嚴傳》來評價諸葛亮,這段史書的原文是:“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亮答:‘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魏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反對諸葛亮的認為這是諸葛亮想取代劉禪自立的證據,但我認為這不僅不能說明諸葛亮想要篡位,反倒更能說明他的豁達?

    為什麼?因為首先這是李嚴下了個套給他鑽,是把他放在火上烤。而諸葛亮呢?他的處理方法是寫一封公開信,並且開誠佈公的表示如果真的滅了魏國統一天下,自己和“諸子並升”!什麼叫“諸子並升”?就是咱們大家一起升官,不是我孔明一個人吃雞你們吃雞屁股!事實上,諸葛亮要是想稱帝,根本就不用什麼野心不野心,劉備一死他就能做得到。作為劉備集團長期的二把手,諸葛亮早就有了劉備舊部的人心。再加上他超然的人格魅力和政治能力,他如果代劉禪而自立,我想也沒有幾個人會反對;即使有人敢反對,諸葛亮也肯定能輕輕鬆鬆地化解。

    然而就是有這麼有利的條件,卻根本就沒有一點跡象表明諸葛亮有什麼不臣之心。不僅如此,相比於同時代的權臣,比如董卓、曹操等,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既沒有向皇帝要求加官進爵,死了以後也不搞丞相世襲,他的子孫甚至還在保衛蜀漢的戰爭中壯烈殉國!

    這樣的偉大政治家,這樣精忠報國的偉大家族,說他有不臣之心甚至是稱帝之心,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都是輕的,簡直是在對這位高潔而崇高的政治家的汙衊!

  • 2 # 孔明先生在家嗎

    哪怕諸葛亮個人不願意,他的家族也會強制這一幕發生。

    東吳的諸葛恪是諸葛亮的親侄子,官拜吳國丞相,魏國的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官至徵東大將軍,而且這叔侄三人,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魏國滅亡,諸葛亮就不用說了,一直北伐,不管目的是怎樣,如果有滅亡魏國的機會,肯定會抓住,諸葛恪更是吳國北伐的第一推動人,至於諸葛誕,更是起兵謀反,也要制魏國於死地。

    可以想象,如果諸葛亮北伐馬上就要成功,哪怕只是奪取了長安,恐怕這兩個實在親戚也會立馬呼應,到時候,可能就沒有司馬家族什麼事,哪怕諸葛亮再忠心耿耿,他的弟弟和親侄子,能把江山給劉禪或者孫峻嗎?乾脆咱們自己人安排算了。

    只是,從當時的角度來說,北伐真的很難成功,玩過三國志13的都知道,不搶先佔據北方,後期根本沒法玩,資源不是一個檔次,當時長江以南,還是耗不過北方的。

  • 3 # 歷史天天談

    感謝官方邀答!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深深。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提到諸葛亮,就不由得不令人回想起杜甫的這首《蜀相》。尤其是詩的最後一句,更是廣為流傳。不禁令人感慨,其北伐之功敗。

    倘若諸葛亮北伐功成,他是否會像曹操那般?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諸葛亮是否會起這樣的心思;二,是諸葛亮是否有這樣做的條件。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無論是他年輕時的‘每自比管仲、樂毅’,又或是他年邁時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可以看出其本身並沒有這般的心思。

    假設,假設諸葛亮在北伐成功後,起了這樣的心思,那我們來看看,諸葛亮是否有這樣做的條件。

    探討諸葛亮是否有似曹操那般的條件,首先我們要將其北伐何時成功做一個區分。

    倘若諸葛亮能夠在建興八年前,完成北伐的大業,那麼諸葛亮很難做到似曹操那般。倘若是在建興九年後,則有極大的可能如曹操一樣。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個時間區隔,主要在於蜀漢有一大批的老臣於建興七年相繼去世。這批老臣以趙雲為首,多數都是劉備的死忠。如果這批人不死,諸葛亮將會遇到極其強大的對手。

    而如果在建興九年之後,李嚴這般和他一道受劉備託孤的重臣也離開了蜀漢的權利中心,剩下的多數都是像蔣琬、費禕之類的諸葛亮的親信,那諸葛亮行起事來,則簡單輕鬆了許多。

    另,諸葛亮的獨子諸葛瞻生於建興五年,此前他一直無子,從其兄諸葛瑾處過繼了一個兒子諸葛喬,不過也在建興元年早逝。

    欲行代立之事,子嗣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標準。建興八年前,孩子頂天兩歲多,又何談以其取而代之。

  • 4 # 職在必得

    劉備臨死才明白,離開諸葛亮的後果,他的決定諸葛亮都感到意外! 關羽大意失荊川,被東吳所殺,劉備為二弟關羽報仇,討伐東吳在夷陵大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幸虧趙雲及時接應劉備敗到白帝成,一病不起,急忙召見諸葛亮等人託付後事。

    劉備臨死才明白、離開諸葛亮的後果,劉備在未遇到諸葛亮以前,打仗從來沒有打贏過,後來三顧茅廬,請出了足智多謀的臥龍諸葛亮,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終於有了自己的三分天下。 討伐東吳,諸葛亮苦勸,不能打破原先制定的的戰略格局,就是聯合殺吳,抗擊曹魏,可劉備被仇恨衝昏頭腦,一心伐吳,因蜀漢剛剛建立,諸葛亮必須處理各種複雜的政務,不能劉備入吳作戰,所以,劉備慘遭失敗。

    劉備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他的決定連諸葛亮都感到意外,他說諸葛亮的才能足以治國,劉禪能輔則輔,不能輔,則讓諸葛亮取而代之。 諾葛亮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託抓之情,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心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5 # 月亮上烤地瓜x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一心一意為蜀國的英雄,大忠臣

    首先,劉備託孤時,劉備的兒子劉禪其實已經成人了,完全可以獨擋一面,至於有的書上說,劉禪有點傻,其實不然。咱們可以從後來發生的歷史故事中看出,其實劉禪一點都不傻。至於表現他出來的傻,那是裝傻。因為,假如他不裝傻,也許早就被諸葛亮給廢掉了。 所以說,劉備白帝城託孤,其實就是因為害怕諸葛亮實力太強,一旦自己死後,蜀國上下將無人可以節制。為此,他才上演了託孤的一出“苦肉計”,即:讓劉禪參拜諸葛亮為“亞父”,從一種感情的角度,逼的諸葛亮作出表態,以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禪坐穩天下。

    這一切就是為了穩住諸葛亮,不讓他有太多想法先回答挾天子這一點,其實諸葛亮幾次北伐都沒有聽劉禪的意見,已經相當於挾天子了,已經在蜀國說一不二了。

    但如果北伐真的成功,他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篡位奪權就不一樣了,北伐時大家聽諸葛亮的主要是兩點,第一覺得這是對蜀國好的,第二相信諸葛亮不會有二心

    可是如果諸葛亮想篡位可就不一樣了,蜀國的人大多是被劉備的仁義留下的而不是因為諸葛亮,再者劉禪也不傻,所以就諸葛亮的性格這種事應該不會發生,風險太大。

  • 6 # 燭影斧聲

    首先,與司馬懿不同的是,諸葛亮身後並沒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作為支撐。而諸葛亮的後人也沒有可以比較司馬昭和司馬師的人物,所以即使諸葛亮挾天子或者稱帝都難過二代,到時恐怕連祖墳都得被姓劉的刨了,一輩子都白忙活了。

    第二諸葛亮之所以在後主時期大權獨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劉備生前的信任以及白帝城託孤。也就是說諸葛亮的權力是已經亡故的劉備賦予的,而他做出不臣之事後,沒了劉備這杆大旗,蜀漢的文武有多少繼續買他的帳?這就是個未知數了,保守估計和他作對起碼要佔六成,還有三成左右搖擺,真正挺他的不會超過一成。

    第三,蜀漢的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白帝城託孤不僅諸葛亮一個人,還有大將李嚴。除此之外益州土著、荊州士族、軍功戰將…大大小小的派別非常多,諸葛亮在不觸犯他們底線利益的情況下他們會默許諸葛亮的一些做法,但是諸葛亮一旦稱帝,他們的從龍之功也就不在了,這是他們無法面對的,所以勢必會和諸葛亮死磕到底。

    第四如果諸葛亮稱帝有多少人能挺他?表面上很多,因為很多將軍、文臣都是他一首提拔的,但是結合史實來看,諸葛亮死後繼續支援他制定方針國策的只有蔣琬和費禕之後的姜維。而有的在諸葛亮在世時就公開反對,可見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得人心。

    再者天下剛剛安定百廢待興,如果在這個時候行篡逆之事是極其不明智的。曹操和司馬懿都是歷經三代循序漸進才最終成功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諸葛亮除了表面的權力,不具備篡位的任何條件,如果貿然出手,廢掉劉禪或許不難,但是剛剛統一的三國很快就會變成十國、二十國,提前引得五胡亂華都不是沒可能,那麼諸葛亮只能在悔恨中鬱鬱而終了。

    綜上所述,以孔明之智絕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行這不智之事的。

  • 7 # 長安未央

    我可以肯定的說,不會。

    劉備之所以放心把輔政大權和託孤重任交給諸葛亮,正是看中了諸葛亮的忠誠和重視名節的性格。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典型計程車大夫,以天下黎民為己任,忠君愛國,併為之奮鬥終生的人。七擒七縱平定南方,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平生夙願就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在《出師表》裡,諸葛亮還勸皇帝劉禪廣開言路,賞罰分明,重視人才,諮諏善道,這都是一個明君該有的表現。諸葛亮在引導劉禪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倘若諸葛亮有異心,皇帝自然是越無能越好了。

    再說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諸葛瞻據守綿竹,在面對孤軍深入的不足一萬人的鄧艾軍隊,最終落得個城破殉國的後果,這很遺憾,也從側面看出了諸葛瞻並不是什麼大才之人,也沒有繼承諸葛亮的智慧。作為丞相之子,也只是一城的守衛,在朝中也沒有顯赫的官職。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諸葛瞻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政治培養。諸葛亮要是想當皇帝,肯定會著力培養兒子作為政權接班人,這也反映了諸葛亮對於蜀漢政權的忠心。

  • 8 # 觀海聽濤164

    這真不好說!這個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諸葛亮也是人不是神,面對大好河山再加上劉禪的昏聵無能取而代之有何不可,萬里江山終要託於後人,後人無能保不住基業能保命就行了,劉禪的安樂之心若諸葛亮上位保富貴沒有問題,憑諸葛亮的才華開創一個盛世也沒有什麼不可能,兩全其美大家都好豈不美哉!

    當然,諸葛亮也許會選擇忠於劉氏成千古美名也是條路,總之一切看情況而定!

  • 9 # 歷史簡單說

    個人先說,總的觀點,諸葛亮還是不會篡位的,還是會對大漢王朝忠心耿耿的。

    有些人認為諸葛亮北伐可能會有篡位的想法,根據就是李嚴勸諸葛亮加九錫的那段記載,那我們來看看那段記載是怎麼說的吧。

    這段記載出自《諸葛亮集》,李嚴我們知道,是劉備白帝城託孤的另外一位大臣,地位僅次於諸葛亮,李嚴向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勸諸葛亮加九錫,稱王。這個加九錫,其實就是篡位的前兆,比如曹操加九錫,稱魏王,司馬昭加九錫,稱晉王。

    而諸葛亮寫信回李嚴說,我們都認識這麼久了,你還不瞭解我們嗎?你剛才還跟我說要強大本國,讓我做事不要拘泥,所以我對這個事情也不能沒有反應。

    我本來是一個沒有學問的讀書人(很是自謙),受到先帝的特別的提拔,才達到了現在的地位,俸祿呀,賞賜已經很多了,現在我們討賊還沒有什麼成效,先帝的知遇之恩還沒有報答。

    然後讓我效仿齊國的田氏(田氏代齊),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分晉),有國家的恩寵,卻只想著壯大自己的利益,這樣是不對的。

    如果我們能夠消滅曹魏,斬殺曹睿,讓陛下能夠回到洛陽(洛陽是東漢的國都),然後跟大家一起升遷,那時候,就算是十錫都可以受,哪何況是九錫呢?

    有些人就根據諸葛亮的最後一句話說,如果討伐成功,那麼諸葛亮就會加十錫的,更不用說是九錫。但顯然,很多人其實沒有看懂諸葛亮這一句話的真實意思。

    第一,沒有所謂的十錫的,最高的就是九錫,所以諸葛亮這一句話,其實是一句婉拒的話,也是一句幽默的話,並不是說真成功了,我們就會就那樣做。

    第二,諸葛亮真想稱帝,根本就需要討伐魏國成功才能稱帝,他完成可以廢掉劉禪稱帝,很多人會說諸葛亮沒有這個條件,但你想想諸葛亮在蜀漢大權大握,再加上劉備託孤的時候,就說諸葛亮能夠自取的,那麼諸葛亮要自立為帝,也是沒有多少難度的。

    第三,諸葛亮的志向就是做一代忠臣,就像管仲,樂毅那樣好好的輔助君王。所以歷史上的諸葛亮這樣的實在不多,這個才是諸葛亮。

  • 10 # 懂你148975892

    謝謝邀請。首先歷史不是想當然,也就是說沒有如果。其次諸葛亮北伐也不可能成功,以當時魏國實力,諾葛亮既使聯合孫權也無法抗衡魏國,所以諸葛亮是不可能統一三國的。致於他會不會挾天子或者是自己當皇帝,以三國小說設定的諸葛亮的形象看是不會的。否則他也不會成為後世所景仰的人物了。

  • 11 # 鳳凰涅槃雙魚座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

    風靡古今中西

    他的鐵桿粉絲

    緊隨時光 遍及寰宇

    粉絲簡稱叫“中迷”

    周郎襟懷豪情胸容天地

    只因英年早逝

    便被杜撰成了

    忍受不了那諸葛三氣

    魏延英雄蓋世後腦骨奇

    只因嘴上無門

    便被訛傳成了

    天生反骨註定叛逆

    臥龍忠君盡責高風亮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依著他的聰明勁兒

    賢臣豈會犯傻要挾天子

    臥龍豈會覬覦端坐龍椅

    讀者萬千擁躉多才俊

    哪個不當真哪個不信實

    能問出個這怪誕問題

    絕非屬於那真正“中迷”

    世間的人與事呀

    焉拗得過正常邏輯的發展規律

    性情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變了的

    那叫一箇中邪

    不叫“中迷”

    中邪者古來有之

    還好俺老朽老則老矣

    既未中邪也非謂那“中迷”

    有時候吶

    俺就認那個死理

    所以喂

    咱尚未滿知天命

    也已被衰老得不行

    滾滾紅塵中

    俺幾乎要被腦洞大開的某某哇

    給活生生擠了出去

  • 12 # 武松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禮賢下士時,

    若是當時身便死,

    千古忠佞有誰知。

    我想假如諸葛亮可以統一三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肯定的事,因為劉禪算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才能最多中人之資,管理全國根本做不到。只能依靠肱骨之臣,諸葛亮是亞父,天生就對劉禪有壓制力,習慣成自然,劉禪依然會變成一個人形圖章,聽話就好。但諸葛亮的後人也只是平庸之人,估計廢掉劉禪的可能性不大,皇帝那個座位沒有幾把牙刷是坐不住的,至少前幾代都是牛人,慢慢立好規矩,調整好國內勢力,形成制衡後邊那怕比較平庸也能混吃等死,創業期可不成,曹操,曹丕都算才智一時之選,但曹丕早亡,江山還是便宜了司馬氏。所以以諸葛亮的智慧,估計不會廢掉劉禪,而是慢慢扶持姜維等志同道合之人,自己家族功成身退,徐徐發展,也不會有抄家滅族之禍。

  • 13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按諸葛亮一向的性格和作風是肯定不會挾天子的,他一生的夢想只想出名而並非稱王稱霸,也想把自已所學的智謀運用頭實際戰爭中去,也要向世人表明並智謀與陰謀的區別,並非有能耐的人定是造反的根苗!

    其實諸葛亮若真要挾天子也沒有等待北伐成功,劉備一死他便可取而代之,再說劉禪又是扶不起的阿斗,另外若諸葛亮有野心,他也沒有選擇劉備,隨便魏國、東吳都比蜀國容易得多,可謂“少奮鬥十年”輕而易舉,以他的才能是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當時郭嘉年齡老化,司馬懿羽毛未滿,曹操差不多要死,周瑜自然早就被氣死,龐統急利又命短,其餘的大概也不足為患!

    但他有感於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守住蜀國這片領土幾十年從未敢清閒,反而力求進取,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明知北伐毫無勝算,但仍以開拓進取的心態以示自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志向,確實古時有很多忠臣良將的思想品德是值得世人借鑑!

    若諸葛亮這樣的人還說他有野心挾天子,他何必寫《出師表》給劉禪,言語感人,有野心的人做的事早就不一樣,所謂“有早就該有了,沒有的,以後也不會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制定好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