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涼薄的歲月

    中國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和最嚴重的國家。

    糖尿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僅摧毀人的健康,花光人的積蓄,還會降低人的生活質量,縮短人的壽命。

    通常在患糖尿病的初期,很多人對糖尿病都不太重視,除了血糖偏高之外,沒有其他明顯症狀,因此患者容易對病情放任不管,於是持續的高血糖就會悄悄的侵蝕患者的血管和神經,引起其他器官病變,從而導致嚴重的急性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大的隱患就是各種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經常來的很突然,急性併發症以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昏迷最為常見。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可達百種以上,主要有胃腸功能紊亂(大便幹稀不定,噁心嘔吐等等),眼病(視物模糊、視網膜病變及脫落、白內障、青光眼等等),腦血管疾病(腦梗死、腦出血),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腎病(尿蛋白、腎衰竭),末梢神經病變(手腳麻木發涼、疼痛等等),爛腳。

    防治糖尿病併發症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核心和重點。

  • 2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血糖增高被發現時,患者就已經接近7-8年的病史,患者處於長期慢性血糖增高的狀態,身體各臟器就已經有慢性損害了,但由於機體的代償能力比較強,不一定很快就能表現出來。而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併發症呈慢性進展的過程,基本上是不可逆轉的。

    而中國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達標率還不到50%,接近一半的患者血糖不正常,即使長期用藥,血糖不達標仍然不能減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展,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微血管的併發症將會下降37%。所以血糖平穩才是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有效辦法。另外還需控制血壓,使血壓平穩在130/80mmhg以下。每年檢測一次血脂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重,增加體力活動等等。

    俗話說,血糖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調查顯示,糖尿病醫療費用的81%被用來治療併發症。所以從現在開始,平穩血糖、血壓、血脂等,定期複查,啟動糖尿病的三級預防措施,延緩併發症的進展。

  • 3 # 李青大夫

    我是天津市泰達醫院的李青,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糖尿病人僅僅血糖控制達標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同時消滅糖尿病的四大幫兇。

    一項糖尿病國際研究顯示,52%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而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不僅僅是因為高血糖,更重要的是同時合併有高血壓、血脂紊亂、超重、抽菸等四大心血管危險因素,也可以說,是糖尿病的四大“幫兇”。

    據統計,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單純血糖高者佔28%,高血糖+高血壓者佔30%,高血糖+高脂血症者佔12%,高血糖+高血壓+高脂血症者佔30%。與單純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合併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比例更高。

    所以說,糖尿病人僅僅控制血糖達標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將血壓、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同時控制達標,才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降低死亡率。

    一、高血壓:

    研究證明,2型糖尿病患者收縮壓平均每下降6mmHg,就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8%,冠心病發生率下降14%,腦血管病發生率下降6%,腎病發生率下降21%。降壓可讓糖尿病患者顯著獲益。

    糖尿病人控制血壓和控制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控制血壓更重要。

    各國指南明確規定,糖尿病人的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選普利類或者沙坦類降壓藥,同時和地平類(鈣拮抗劑)、利尿劑等降壓藥聯合使用。

    二、高脂血症: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而膽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清道夫”。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預的首要目標。

    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為:已經合併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將至1.8mmol/L以下,合併有心血管風險因素者應降至2.6mmol/L以下。

    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無論血脂水平如何,都應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積極啟動他汀類降脂藥治療。

    三、超重:

    據統計,58%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超重(BMI≥24)或者肥胖(BMI≥28)。

    研究發現,減少體重的5-10%,可以使血壓降低5-20mmHg,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5%,血脂也有改善。

    節食加運動是糖尿病人減重的最佳方式,應努力將體重維持到正常範圍。

    四、抽菸:

    菸草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不再贅述。戒菸、戒菸、戒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總而言之,對待糖尿病,應樹立“糖尿病管理”的理念,應由“降糖為主”調整為“綜合管理”為主,全面干預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險因素,降糖、降壓、調脂、控制體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療措施並重,從而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

  • 4 # 阿軟45183968

    糖尿病其實是很嚴重的代謝性疾本,想治癒必須從根本入手,不是控糖能解決問題的,之所以得糖尿病,那得各方面條件滿足才行,就和化學反應一樣,其實人體無時無刻都在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每天所吃的食物,呼的氣,喝的水為糖尿病的生成提供了足夠的條件,病了,卻夢想好的藥就把糖尿病治下去,其實是異想天開,必須從頭至尾徹底改變,否則徒勞無異

  • 5 # 醫者李楓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瞭解糖尿病的本質,否則都是霧裡看花。大家知道糖尿病主要包括胰島素依賴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以後者最為常見,就是2型糖尿病。對於2型糖尿病許多糖尿病朋友都可能發現:發病初期血糖輕度升高,服用之後血糖恢復正常,但數年之後血糖又慢慢回升,不得已降糖藥變為2個甚至3個,或改用胰島素。然而,即使血糖控制不錯,仍然出現了併發症,這是什麼原因?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胰島素抵抗!何為胰島素抵抗?簡單說就是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胰島必須產生更多的胰島素才能完成將血中葡萄糖帶入細胞的工作。高胰島素血癥自然發生了。

    注意:胰島素不僅完成降血糖的工作同時也儲存脂肪,這就導致了肥胖及脂肪肝的發生,進一步看,正由於肥胖導致了身體的慢性炎症狀態,這一狀態自然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於是,心、腦、腎等的併發症不因為血糖正常就不發生了,降糖藥也好,胰島素也好並沒有根本解決胰島素抵抗的問題。因此,出現併發症就不足為奇了。

    糖尿病導致的高血糖是症狀,真正背後的原因在於胰島素抵抗,換句話說解決胰島素抵抗問題才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根本。

    如何解決胰島素抵抗?一句話,糖尿病是飲食疾病,飲食疾病只能用飲食解決,藥物是無法根本解決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就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良方!

  • 6 # 糖人健康網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堅持吃藥,血糖也相對穩定,但還是會得併發症呢?這真的是一個悲哀的事實,小糖認為,主要是下面這兩個原因:

    1.糖尿病發現的比較晚,由於糖尿病早期沒有症狀,很多人不痛不癢的,也沒有去查血糖。直到出現了明顯的症狀時才查出來,但長期的高血糖已經對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傷,身體各個部分受到了損害,即便後期治療血糖控制尚可,也還是會出現併發症。所以每年的定期體檢很重要,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能夠把疾病對身體的損害降到最低。

    2.血糖控制尚可,但其他指標沒控制好,比如血脂、血壓、肌酐、尿酸等。很多糖尿病人覺得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就萬事大吉,於是天天盯著血糖看。但事實上,還有很多危險因素被忽略了,因為糖尿病同樣是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謝綜合徵的高危人群,如果不採取綜合控制,只盯著血糖一項指標的話,也會出現併發症。

    小糖想提醒大家,堅持控制血糖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其他指標。只有各項指標都到位了,才能保證沒有併發症。這或許對大家說有點難了,所以大家還是盡力而為,順其自然吧,也不必太過緊張太過苛刻自己,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預防併發症的重要指標。

  • 7 # 無炎生物

    這有幾種情況:

    1,80%以上的都是患者自己認為的堅持吃藥,自己認為血糖控制得好,自我感覺良好

    2,確實有一部分情況是用藥不合理,比如只是把空腹控制好了,餐後並沒控制好等情況也存在。

    3。目前除了雙胍類的藥物能夠一定程度上調節菌群,降低炎症以外,其餘藥物要麼增加分泌(glp1/ddp4抑制劑都一定程度上能保護胰腺),要麼提高敏感性,或者阻斷吸收,並不能阻止炎症和胰島素抵抗加重,不能逆轉病程,併發症也會無可避免。

    但是目前來說,早中期2型糖尿病人,是可以透過飲食干預,從根本上改善病情的。

    2型糖尿病是個因為不合理膳食引發的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的代謝病,合理膳食營養干預:首先方便,成本低,且沒有藥物伴隨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雖然營養干預需要的時間更長,但是能從根本上讓腸道菌群逐步恢復正常,降低炎症及其引發的胰島素抵抗,從根本上改善病情。相比而言,目前的藥物只能控制病情。

    原因在於,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並已達成共識,2型糖尿病是腸道菌群紊亂產生,腸屏障被破壞,腸內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引起系統炎症,產生胰島素抵抗而患上的慢性代謝疾病。因為這種發病機制近些年才揭示,所以,基於腸道菌群誘發2型糖尿病的新藥尚未釋出,而腸道菌群目前已知的,透過飲食干預是可以實現結構調整的。

  • 8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來看一下下面的這張表,看看糖尿病患者應當控制的指標以及生活上應當做到的細節你做到了多少?

    由此可見,糖尿病人不僅僅是把血糖控制好就可以了,需要同時對多個細節進行綜合管理,加之隨年齡的增長本身的各項機能也在不斷衰老退化,因此病情是呈現漸進性發展的,而且併發症也會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發生,這就像人的衰老是無法避免的一樣,這就是現實。

    但是,就像我們無法阻止衰老的發生,但可以延緩衰老發生的程序一樣,對糖尿病人來說,採取綜合的干預控制進行有效治療,對併發症的防治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關鍵是能不能做到位,特別是生活方式上能不能改變不良習慣並長期堅持。

    臨床上得到的證實的結論是:未經治療的糖尿病人,3-5年後即會有併發症的發生且程度也較重;積極治療達到治療目標的患者,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出現併發症,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

    總之,有沒有併發症發生,發生的程度如何,關鍵在於自己對糖尿病治療的態度以及治療的效果,上述這張表上說到的控制目標及對生活細節的管理可以作為參考,經常對照一下會有更多的獲益。

  • 9 # 京虎子

    糖尿病對於健康和壽命的影響是因為其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通常出現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1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則很少出現併發症。

    2型糖尿病的併發症會出現在患糖尿病較長時間以後,這是因為高血糖長期對血管的損害造成的。因此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靠的就是控制血糖,如果血糖控制得好的話,是有可能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的。

    題主談到的堅持吃藥、血糖也相對穩定,為什麼還逃不脫併發症的發生?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發現得太晚。因為2型糖尿病早期是沒有症狀的,因此常常不能儘早發現,等診斷了,開始治療了,高血糖已經對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要定期檢測血糖,要在糖尿病前期就能夠發現,並進行干預。

    第二個原因是治療有問題,或者治療方案不好或者患者沒有堅持服藥。糖尿病要每天服藥,不能想起來就服,或者血糖高的時候才吃。糖尿病也不是隨便吃一種降糖藥就萬事大吉,而是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和各項指標,定期檢測,如果需要的話要進行調整,通常每3-4個月要驗血和就診,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並沒有達到這兩點,雖然吃藥了,但血糖控制得並不好。

    第三個原因是血糖指標高。血糖相對穩定是不夠的,要看血糖的指標。很多醫生認為把血糖控制在7以下就可以了,但近年來的觀點認為應該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值,也就是5.7以下,這樣就需要加大降糖藥劑量或者同時服用幾種降糖藥。

    第四個原因是血糖峰值,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害主要是因為血糖峰值,特別是餐後的血糖峰值,因此要特別注意餐後血糖,避免出現血糖飆升的現象。

    上面這四點如果都注意到了,才能真正地避免糖尿病的併發症。

  • 10 # 藥師方健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療不是吃藥控制血糖這麼簡單,作為一種不可治癒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療需要綜合措施多管齊下,除了藥物,還需要飲食、運動相結合的方法控制病情的發展,從而延緩併發症的出現。

    糖尿病的併發症可涉及全身多個組織系統,對心、腦、腎、眼、神經以及血管等均有影響。而且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很常見。所以,如果有合併高血壓或高脂血症,僅僅控制好血糖是不夠的。這裡結合糖尿病各系統的病變來分析常見併發症的防治。

    1.糖尿病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的機率更大,這是有醫學大資料作為支撐的。隨著病程延長,心血管病變問題也日益凸顯。

    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是由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堆積所致,而在長期糖尿病和高糖狀態可以加速其形成,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糖尿病如果合併危險因素,問題就更大,如肥胖症(BMI≥30)與心血管病變的發生密不可分,除此之外,高齡、吸菸、病程長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心血管併發症,除了控制好血糖外,還需要減肥和戒菸。

    2.糖尿病腦血管病變

    醫學專家經常說腦心同治,意思是心血管和腦血管往往發病機理類似,需要同理進行治療。而在糖尿病併發症這一塊,心血管病變發生的同時,其實腦血管也同樣面臨危機,機理類似。

    不難理解,糖尿病也容易引發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壓、高齡、糖化血紅蛋白、吸菸和高脂血症等都是糖尿病合併腦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水平,所以即使糖化血紅蛋白正常,也需要同時對其他危險因素加以干預,才能防止糖尿病腦血管病變的發生。

    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這句話有特別的意義,因為糖友們需要經常檢查眼睛,防止受到高血糖帶來的眼睛血管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嚴重且高發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約為20%-40%。特別是糖尿病時間較長的患者朋友,因為國內大量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的病程是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另外高脂血症可加重機體微迴圈障礙,導致眼底動脈硬化,從而促使視網膜病變發生。所以,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還應控制血脂來預防視網膜病變發生。

    4.糖尿病腎臟病變

    糖尿病的潛在危害也波及人體下水道,那就是腎臟。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引發的最常見最危險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主要的病理特徵是腎小球硬化。提醒糖友們注意觀察小便有無異常,同時定期檢查腎臟相關專案如超聲,尿常規。

    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病程長和高脂血症。血壓升高可促進蛋白尿的產生。故控制好血糖的同時,還需要對血壓和血脂加以控制。

    5.糖尿病神經病變

    凡是需要糖分和能量的地方,幾乎都有糖尿病併發症的可能。神經系統也不例外。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由於糖代謝紊亂和血管病變導致的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國外研究顯示,年齡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要危險因素,次要危險因素是病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神經病變的危險性顯著增加。

    6.糖尿病足

    糖尿病併發症波及範圍上至大腦,下至足部,實在需要重視和防範。

    糖尿病足同樣是一種糖尿病嚴重的慢性併發症,其治療較為困難,且截肢率較高,由糖尿病足引發的潰瘍、感染、壞疽是截肢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為高齡、病程、血脂、血壓和糖化血紅蛋白等,而年齡和病程是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有些是可控制因素如血壓、血脂、吸菸、體重等,有些是不可控制因素如年齡、病程。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好血糖外,還需要對可控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才可能有效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 11 # 答題愛好者666

    糖尿病患者堅持吃藥,打針為什麼併發症還會來呢。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在抗氧化藥物治療上沒有跟上,糖尿病患者看是血糖保持比較平穩,其實這只是糖尿病治療當中一個誤區。單純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是不可能阻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必須同時使用抗氧化,抗凝血,降血脂藥物綜合治療。這也是由於糖尿病患者對這方面知識不夠了解,表面上看你血糖達標了,實質上糖尿病患者在抗氧化治療,血管神經方面治療知識的缺乏。無法得到醫生和醫療科技知識這方面的正確引導。由於無知才是糖尿病併發症過早的發生,治療糖尿病必須用抗氧化的藥物綜合治療。糖友們為了活的有尊嚴,一定要多學多看增長知識,減少病痛,活的有點質量。

  • 12 # 雙瓜顆粒粉

    首先要知道為什麼得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抵抗(這個在這裡不展開講),葡萄糖不能進去細胞,只能在血液裡遊蕩,所以血液裡葡萄糖超標,也就是我們說的高血糖。

    那麼降糖藥的作用是短時間內分解血液裡的葡萄糖,讓糖的指標降低,所以西醫告訴糖尿病人要終生服藥,是因為西藥的藥效時間決定的,藥效一過,血液中葡萄糖還高。

    這裡我們要明白的是,葡萄糖是身體需要的重要能量,細胞需要吸收葡萄糖的能量才能正常工作,讓身體這臺機器正常運轉。但長期因為胰島出問題了,不能把葡萄糖運送到免疫細胞裡,導致的後果就是血液中糖分超標,但細胞卻一直嗷嗷待哺。長期營養不良的細胞就越來越萎縮,失去動能,身體就會越來越差,糖尿病併發症其實都是因為細胞吃不上葡萄糖長期捱餓的結果。

    所以我們太多糖尿病人聽西醫的話,堅持終生服藥,感覺血糖指標很好,就以為糖尿病解決了,事實上恰恰相反,西藥只解決了血液中糖超標的問題,卻沒解決細胞吃不上飯的問題。這才是本的問題!

    如果把葡萄糖進入細胞的問題解決了,那麼自然就不存在血液中葡萄糖超標的問題。

    我用大白話給您這樣解釋一下明白了嗎?

    同時南瓜富含的鋅、鉻元素是胰島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胰島素細胞具有保護作用。

    另外苦瓜中含有的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多肽-P,能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讓細胞吃上飯,然後正常開工,不再罷工。

    這裡面需要強調的是,都知道南瓜苦瓜有這樣的作用,但大家一定注意,產地水土日照生長期品種加工方法科學配比等因素決定你吃的南瓜苦瓜是否具有我說的效果。

    就比如東北人喜歡吃蘸醬菜,但為什麼到了南方就不吃了,因為南方種植的青菜因為土壤水分品種生長期施肥方式等原因,不能生吃,或者說生吃不好吃,水了吧唧的口感,而東北種植出來的青菜就有甜味,口感很好,所以大家才那麼喜歡生吃各種蔬菜。

  • 13 # 撥雲見悟

    看你運動不,,,我朋友天天跑三十多里路,現在不吃藥六年了,血糖什麼都正常了,剛發現空腹十二,看你有毅力沒,你也天天三十里,什麼病都沒了

  • 14 # 醫療工作者張

    糖尿病是中國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老年化社會的到來,糖尿病患者也是在逐漸增加,最近幾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齡逐漸趨向於年輕化。糖尿病最為嚴重的莫過於糖尿病併發症,然而糖尿病併發症的引起有很多原因,其中就是血糖的控制情況。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堅持吃藥,血糖也相對穩定,但還是逃不脫併發症的發生呢?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後出現併發症並非罕見,分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單純注重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併發症,主要指心、 腦及下肢血管)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純注重血糖控制,忽視對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全面干預,是發病的因素之一。因此,預防大血管併發症,必須同時控制血壓、血脂、血黏度及體重。

    2、缺乏對血糖的持續監測:糖尿病患者偶爾一兩次血糖正常,並不意味著患者的血糖完全正常。很多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就是血糖“正常“表現的過程中發生了。這就需要臨床醫生和患者“多長個心眼”。

    3、餐後血糖高比空腹血糖高對心血管的危害更大:許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雖然正常,但不表明他的餐後血糖也控制得好。目前認為,與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後高血糖對大血管併發症關係更密切,危害也更大。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在進行病情監測時,不能只查空腹血糖,還要查餐後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如果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升高,說明患者總體血糖水平控制並不理想,需要重新調整治療方案,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4、併發症起始於糖尿病前期:研究認為,大血管併發症早在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減退及空腹血糖異常階段),伴隨著胰島索抵抗的出現可能就已開始,並非都是患了糖尿病之後才出現。因此目前強調,對處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就應積極干預,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減少糖尿病的發生,同時對預防大血管併發症也大有裨益。

    5、嚴格控制血糖,併發症只是顯著減少但不等於沒有發生。多項研究證實:嚴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即腎臟、視網膜及神經等病變) 大約減少了2/3,此外,對大血管併發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顯著減少”不等於“完全沒有”。但切不可因為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併發症的出現,就放鬆了對血糖的嚴格控制,畢竟嚴格控制血糖的成效還是相當顯著的。

    糖尿病併發症與血糖的關係?

    首先要明確的是,控制高血糖的確能夠有效地降低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性昏迷,這類危急的糖尿病併發症隨著血糖的良好控制,可得以避免。甚至可以說,沒有高血糖,就沒有這類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常可以分為兩類,即微血管併發症和大血管併發症。微血管併發症如糖尿病眼底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這些是糖尿病特異的併發症,高血糖在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中的大血管併發症,如心血管、腦血管和周圍血管病變,則並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即使沒有高血糖,這些併發症照樣可以發生發展。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在家自行監測血糖,只是去醫院檢查時才進行血糖測定。事實上,血糖測定只是反映被抽血時血液裡的葡萄糖含量。偶爾測定一次血糖不能完全說明患者日常的血糖控制情況。另外,糖化血紅蛋白(HbAlc) 是反映2~3個月 血糖水平的可靠指標,這個數值並不隨著血糖檢查當日飲食、運動的波動而波動。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測定糖化血紅蛋白。

    在糖尿病併發症的發展中,血糖波動產生的影響極其重要。研究已經證實,血糖波動大,容易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如空腹血糖多次檢查正常,而HbAlc水平始終很高,這就說明,這個患者餐後或者其他時間段的血糖是高的。可以對這類患者加強血糖監測,通常是1天測 7-8個點的血糖,即三餐前後加上睡前,必要時加測下半夜2:00-3: 00的血糖。對於一天注射多次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更需要加強血糖監測。因為血糖波動大,包括不同時間段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只有監測多點血糖才能觀察到。.

    再次強調,嚴格、穩定控制高血糖能夠預防大部分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但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高血糖的影響同樣是長期的。假如初發病時高血糖沒有控制好,若干年後才引起重視,那麼治療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結語:嚴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併發症(即腎、視網膜及神經的併發症)大約減少2/3,對大血管併發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在糖尿病防治過程中必須早期干預,全方位控制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糖、血壓、血脂、血黏、肥胖等),加強多種危險因素的控制,以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

  • 15 # 克拉營養研究院

    先說結論,糖尿病患者即使是堅持吃藥、努力控制血糖,但是依舊還是會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我總結了以下三點原因:

    1、糖尿病人群的血糖無法控制到正常標準;

    2、只關注升糖指數,忽略了其他因素,比如鈉攝入等,進而引發高血壓;

    3、忽略了身體本身的健康衛生管理。

    下面,我將從這三點原因,詳細為大家闡述,為什麼糖尿病的併發症總是存在發生的機率。

    血糖輕微升高,就會增加併發症的發病率

    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是空腹3.9-5.6mmol/L;餐後血糖≤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6.0%;

    而對於中國二型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達標定義為:空腹血糖 4.4-7.0mmol/L;餐後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

    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達標,不代表血糖一直處於正常人的血糖水平。如果強行讓糖尿病患者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這是很難做到的,而且也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嚴格控制血糖時,低血糖發生風險增加,而低血糖也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一種,低血糖還會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

    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關係

    糖尿病與高血壓互為因果。

    許多糖友都會忽略高血壓的存在,高血壓其實是會加重糖尿病病情的,高血壓還可促進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而糖尿病促發及加重高血壓。糖代謝紊亂可加速腎動脈和全身小動脈硬化,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高血糖可增加血容量,使腎臟超負荷,水鈉滯留也可引起血壓升高。

    對此,臨床治療時常建議一般的糖尿病人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 以下,倘若患者同時合併糖尿病腎病(24 小時尿蛋白>1 g),則血壓控制要求更為嚴格,應低於 120/75 mmHg,從而有效保護腎臟功能。

    身體健康衛生管理

    這裡我們以糖尿病足為例, 糖尿病足也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它的傷口發生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但是如果日常不注意衛生,也可能導致糖足的發生。發生原因如下:

    1、忽略足部護理,足部面板過於乾燥,容易乾裂,不及時上藥會瘦到感染,到時也不易癒合,最終導致潰爛;

    2、鞋子不合腳,不常換鞋襪,也會導致細菌滋生;

    3、洗腳時溫度過高,洗完不及時擦拭乾,也容易引起細菌滋生感染。

    綜上所述,想要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光控制血糖是不夠的,同時也需要控制好血壓、血脂等,飲食是治療和控制病發的基礎,同時遵醫囑用藥,生活作息規律,注意個人衛生,做到這些方方面面才能降低糖尿病病發的機率。

  • 16 # 健康之初百科

    首先,我們還是要明確的說,控制高血糖的確能夠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併發症。

    但是嚴格控制血糖,只是顯著減少,而並不是完全避免糖尿病併發症。

    嚴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即腎、視網膜及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大約減少2/3,對大血管併發症(即心腦血管併發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還是要明確的說“減少”並不等於“沒有”。

    作為患者,千萬不要因為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併發症,就放鬆對血糖的控制,畢竟嚴格控制血糖對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是相當肯定的。

    單純控制血糖,忽視了其他危險因素也是不可以的。

    糖尿病的血管併發症是多重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吸菸、肥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高血糖是重要因素,但並不是唯一因素,因此,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僅僅控制血糖達標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粘度以及體重等。

    看似血糖“正常”,也不代表真的正常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在家自行監測血糖,只是去醫院檢查時才進行血糖測定,事實上,血糖測定只是反映被抽血時血液裡的葡萄糖含量,偶爾測定一次血糖不能完全說明患者日常的血糖控制情況。

    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2~3個月血糖水平的可靠指標,這個數值並不隨著血糖檢查當日飲食、運動的波動而波動。如果空腹多次檢查正常,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始終很高,這就說明,這個患者餐後或其他時間段的血糖是高的。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最後,我們還是要再次強調,嚴格、穩定控制高血糖能夠預防大部分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但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高血糖的影響也是長期的。而且身體有“代謝記憶效應”,如果初發病時高血糖沒有控制好,若干年後才引起重視,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 17 # 心血管李藥師

    首先,對糖友能堅持吃藥,把血糖控制穩定給以表揚。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多基於糾正血糖升高的兩個生理改變。口服降糖藥可分為主要以促進胰島素分泌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和

    透過其他機制降低血糖的藥物。

    磺脲類和格列奈類直接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雙胍類的主要藥理作用是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α-糖苷酶抑制劑的主要藥理作用為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堅持吃藥,血糖也相對穩定,但還是逃不脫併發症的發生呢?

    一、 糖尿病發現得晚,一旦發現,就可能是長期的高血糖狀態,早已經造成了部分器官的慢性損害,而這會隨著器官的衰老和血糖、血壓的持續傷害,而表現出併發症。

    二、 雖然患者血糖長期控制達標,這在醫學上也只是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是減少,而不是避免,也可以減緩,但很難避免。

    基於這兩個原因,糖尿病的併發症難以逃脫。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31%,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40%,糖尿病神經病變51%,高血壓4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5%,腦血管疾病17%,下肢血管疾病9%。

    糖尿病診斷後10年內常有明顯的臨床併發症與病程相關。神經功能檢查發現,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其中35%的患者無症狀。

    生活方式改變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患者在吃藥的過程,不可忽視!

    1.吃得太好

    導致肥胖和超重

    2.吸菸

    年齡超過40歲的吸菸患者,其併發症患病率更高。

    3.飲酒與飲料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女性每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男性不超過25g。具有2型糖尿病風險的個體應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

    4. 膳食纖維

    5. 鹽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合併高血壓患者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同時應限制攝入含鹽高的食物,如加工食品、調味醬等。

  • 18 # 老宮愛生活

    我生完孩子確診的糖尿病,目前已經超過30年。

    糖化血紅蛋白6以下(2020年疫情嚴重時除外),血脂、總膽固醇、低密度、高密度、甘油三酯都正常,眼底、腎功、肝功都正常,以上說的這些指標30年以來都是正常值範圍內。80%-90%的情況下,空腹、餐一餐二血糖都正常,而且是健康人的指標數值,目前沒有併發症。

    不過,即使這樣,我覺得併發症也是早晚的事!為什麼?因為,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分分鐘保證血糖都正常,某些固定時點測的血糖正常,不代表所有的時間段血糖都正常。所以,我只能盡我所能推遲併發症的發生,杜絕併發症是不可能的。併發症一定會來,只是早或晚的事。

    檢測數值再正常,一些現象也時時提醒你:你是個糖尿病病人!比如:一雙細細的小腿;很小的傷口癒合的也慢;疲勞感永相伴等等。

    還能怎麼辦?積極控糖,永遠的積極控糖!剩下的就看造化,交給老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道手遊法80級武器怎麼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