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文亦物
-
2 # 大頭品酒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都說明人們對冬至的重視。
《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說的是到了冬至節,朝廷歇息,民間歇市,商旅停業,邊塞閉關,家家戶戶都像過年一樣的團聚,祭奠祖先與神明,拜訪親友,飲“節酒”,吃美食,慶佳節。這些都說明了冬至的重要性。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史記.封禪書》記載:“冬至日,禮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帝王到了冬至這一天,要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朝會群臣與鄰國使節等。
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現在中國各地都非常重視過冬至節,所有沒到冬至節,家家戶戶雖然沒有張燈結綵,但是最起碼都會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
-
3 # 何啟真
冬至是一年最短的一天,確切說是一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晝越來越長,自然如年,亦是一年的更迭。
-
4 # 石頭狂想曲
中國古代的先輩在認識到這一自然規律後,就認為從冬至開始,天地之間的陽氣開始逐漸變強,所以冬至又叫“冬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
5 # 雲淡285863204
冬至進九,一九一陽生。陽氣是從冬至開始慢慢生髮的,大自然的萬物沉睡了一冬天,這時也慢慢的醒來了,準備新一年的努力,拼搏
-
6 # 社會生活博覽
所謂“冬至大如年”,是古人表示冬至節氣的重要性,據《清嘉錄》記載“冬至大如年”,並且《漢書》中也記載了:“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是說過了冬至節氣,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還有《晉書》上也有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是說當時的人們對冬至日作為重大的節日來慶賀;
尤其是在唐、宋時期,冬至又是人們祭天祭祀祖宗的隆重日子,並且連皇帝都要在這天到郊外去舉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們則在這一天要拜謝父母尊長以及祭祀祖先等儀式活動;到了清代時,冬至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他們甚至把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誕辰又稱為一年中的“三大節”賀朝之日,並且還設定了定期的有“冬至使”,這個職位的官員須專門在冬至這一天,朝見皇帝。由此可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這些都表明了“冬至大如年”的含義。
古代,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最受重視,除了節氣,曆法等自然條件,可能還有生活上的一些因素。據說,這一天是各種“契約”的簽訂和履行之日。比如,古人讓渡田地、房產等一些交易活動,往往是在冬至這一天,雙方開始正式的交割簽約。這也說明了冬至的重要性。
此外,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廣東人的眼裡,好像顯得更為明顯,他們會在這一天極大鋪張,舉家團聚的朝拜祖先之餘大魚大肉的吃一頓。因為傳統的老廣東人,每逢冬至都會炒些大魚大肉的菜餚,並且要湊夠九碟菜餚,加上生果、燒酒等供品,朝拜祖先;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萬事如意。
除了廣東,據說清代北京城的冬至節也很隆重,尤其是旗人會於冬至日天剛亮的五更時分,用矮桌庭院裡供上名曰“天地碼兒”的牌位,以示祭天;並且還要祭示“祖宗杆子”,再擺上“白肉”等供品;同時,還要邀請本家的一些“嫡親姑表”及摯友等人,齊聚庭院裡,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祭拜。祭拜之後,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餘”,吃了有延續生活生命的意思。
另外,南方在冬至這天,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子”,以表示圓圓滿滿,而這也叫“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實際上大家已加了一歲。
那麼,以以所述,就是傳說中的“冬大過年”吧。
-
7 # 阿楚故事
冬至和過年一樣都是祭祖祈福的日子。根據習俗也要用一桌豐盛的好菜供奉先祖,裡面少不了雞,一刀肉(一刀切的豬肉),還有一條完整的魚這些祭祀固定搭配。飯後還有湯圓,水餃等象徵團圓的吃食,意義上,和過年一樣。所以說冬至大如年。
在加上,冬至是一年裡面最後一個節氣。早在漢朝古人們便知道冬至除了可以祈福酬神之外,還可以預測來年的氣候,雨水等等。例如有冬幹年溼,便是說冬至的時候不下雨,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下雨,農民們根據這個訊號,來估計播種多少,或是種植什麼物種。從農業的角度上來說,冬至比過年更重要。所以,還有冬至大過年一說。冬至作為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它特定的風水意義在裡面,這比過年“資訊量”更大。冬至在卦象裡面稱做“地雷”復卦,就是陽生。冬至是一年中至陰的極致,而過了冬至陽氣便開始回升,下一個陰陽迴圈就開始了。對帝王來說,冬至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相當於人間帝王跟上天回報工作的時候。自古以來,都是皇帝是天子,意思就是上天的兒子,代替上天前來管理人間的事物。而冬至這個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便是皇帝們跟天庭做總結的時候了。故皇帝總要在這天舉行大型的祭天大典,鄭重的向上天回報和請求支援。比如今年雨水不夠,農民收成不好,皇帝就會在彙報時祈求上天給予便利。若是今年是個好年成,皇帝也會感謝上天給的恩賜。過年是為了歡慶,冬至卻是為了民生,兩者同樣重要,所以,冬至理應大如年。 -
8 # 瓷器鑑定真知堂
今日冬至,回答這個問題正應景。
所謂冬至大如年,並不是指節氣,而是說在古代中國,冬至這一天本就是節日,號稱冬節,這個節日在古時候僅次於春節。所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只是因為後來改用陽曆,很多傳統節日由於沒有傳承而失傳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悲哀。
所謂冬節,指的就是冬至,相傳西周時候,冬至是一年的開始,也就相當於今天的元旦。
冬至這個節,歷朝歷代都是非常重視的。
《後漢書》中這樣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晉書》上記載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魏晉時期,冬至日皇帝受萬國和臣僚朝賀,其儀式亞於正旦,也就是說僅次於過年的隆重。
而到了宋朝,冬至這一點皇帝要提前三日出宮齋戒沐浴,然後在上萬禁軍的護衛下去太廟請出列祖列宗的神位,再到郊壇祭祀天地和祖先。這個大祭的典禮持續三天,逢大禮之年,還要用車馬大象在御街前起舞。祭祀完畢與民同樂,還有大赦。可見冬至這天的隆重。
皇帝重冬至,民間亦好之,店鋪休市三日,家家戶戶穿新衣戴新帽,上街遊玩,極其熱鬧。祭祖用餛飩,有錢人家用百味餛飩,這是冬至吃餛飩這個習俗的來歷,並不是今天人以為的吃餃子。當然,這個餃子和餛飩在北方人眼裡差不多,在南方人眼裡,餛飩餃子差距還是蠻大的。
由於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和打仗都是最重要的,和平時期沒有戰爭,則祭祀成為國家頭等大事,冬至日皇家祭祀天地,民間祭祀祖先,所以就形成了節日,而且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傳世了。
你家也過冬至嗎?
回覆列表
文物小奇談: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發明,“大如年”是為了養生健康
冬至,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節氣,山西的堯帝發明。
這一天,通常寓意陰氣漸長,陽氣漸弱,是陰陽交替的關鍵期,為防寒保暖,需要吃餃子來抵禦寒氣,是普通人開始冬季保養的最關鍵的一個開始,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南宋《東京夢華錄》中也講,京師最重這天,即使是貧寒之家,借錢也一定會大吃大喝,祭祀祖先,這個習俗是從唐代就有,皇家還要舉辦祭天大典。
“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最初出現於《清嘉錄》中,而冬至吃餃子來自唐代名醫張仲景,他在這一天將羊肉和驅寒藥材包在一起熬煮,佈施百姓,古稱“嬌耳”,習俗流傳到南方就成了湯圓,更有團團圓圓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