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gogo

    這問題問的,請問題主你見過哪個禿頂光頭的人腦後是沒頭髮的?除非極少數個例,絕大部分謝頂的人,腦後的頭髮都正常生長,禿頂禿的是頂部,這與滿清辮髮不衝突的

  • 2 # Khargha

    禿頂找有頭髮的地方打個結,光頭帶假髮唄。。。其實清代削髮令只是在入主中原到順治朝中期比較嚴格,慢慢地到了康熙朝時,在民間已經比較隨性了,可以說康雍乾三朝時官府基本不管,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時期的許多描繪民間生活的傳世畫作當中看到既有滿式裝扮的勞作者的同時又有明代漢族裝扮的勞作者混雜在一起勞動的場景。無奈,那是一個政治引領風尚的時代,普通人想要改變家族命運就只有中科舉第這一條路,當官的話自然要滿清裝扮了,讀書人作為知識分子被大字不識的白丁所尊崇,漫漫地滿清裝扮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被整個社會認同的裝束了。。。

  • 3 # 犍為真人

    滿清入關,屬於異族入侵。當時中原和南方以漢人為主。雙方文化差異很大,漢人肯定打心裡不服滿人。為了達到控制目的,滿清推出剃髮易服的制度。特別是在早期,看一個人是否承認滿清,就看它是否剃髮。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隨便見到一個人,判斷他到底親滿還是親漢,一看頭髮馬上就看出來了,效果是相當的好。因為你不可能今天剃了發明天就長出來。

    請注意,剃髮易服,剃髮,強調的是“剃”,而絕對不是大辮子。這裡“剃”是指腦袋前半部分,包括額頭上邊,耳朵旁邊必須剃光。辮子是要留,但是相對說來,剃髮更加重要。比如,如果沒有剃髮,不管是否留有辮子,一律死刑。而如果沒有留辮子或者辮子被不小心剪斷了,但是剃髮了,則頂多2年有期徒刑。

    剃髮留辮子是針對未出家的成年男子。出家人不受限制。包括僧人和道士。

    對於禿頂的男子,當然是要剃髮的,如果禿的非常多,反而省去了剃髮的步驟。至於留辮子,只要是沒有禿光,後腦勺還是有頭髮的,那就可以扎辮子。有多少扎多少。哪怕是隻有十釐米也紮起來。

    至於脫髮非常厲害,甚至天生光頭的。他們壓根兒就沒有頭髮。這類情況比較少見。一方面,他們在最重要的剃髮方面是沒有違規的,因為確實前邊沒有頭髮嘛。相對次要的留辮子方面是違規的。但是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這類情況,去官府備案就可以了。一定是不會被處罰的!按照現在的說法,就叫做“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往往都會被特殊對待。

    不過,天生或後天因病光頭者,是否會要求戴假髮,這個就不知道了,可能性不大吧。畢竟這類情況確實少見。

  • 4 # 公子秋航

    知道為什麼古代蠻夷族都要留古怪的髮型嗎?像匈奴,契丹,女真滿清,就連將所有中華文化都奉為真理的日本,卻唯獨在髮型上也像蠻夷一樣留了個半禿,而且還是隻有貴族才留。

    原因很簡單,首先這些髮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前額和頭頂都剃光,而且只有男人才剃,女人不用。因為啥呢?因為蠻夷種族更容易脫髮,不知是基因問題還是生活飲食問題,反正到了年紀就脫髮,貴族也不例外,非常影響威嚴和形象,所以我估計他們的統治者就下達了全民剃髮的命令,讓所有男人都剃成和自己一樣的禿頭,這樣就能掩蓋自己脫髮的事實

  • 5 # 九月菊花a

    戴個假辮子。

    清朝滅亡幾年後,清遜帝溥儀的堂弟溥佳入宮給溥儀做伴讀,溥佳是是溥儀親叔叔載濤的兒子,他到不是禿子而是從小就沒留辮子。

    溥佳晚年回憶說,那時宮裡當差的都留長辮子,溥儀當時也留辮子。於是他父親載濤給他買了一條假辮子,掛在官帽上,害得他老是耽心假辮子會掉下來。

  • 6 # 東方國學

    大明王朝覆滅後,李自成順利的進入北京,由於其殘暴的統治,導致了民怨沸騰。遼東的吳三桂趁此時,將清軍放入關內,擊敗李自成。在滿清佔據中原後,多爾袞曾經下令讓漢人從此剃髮易服。什麼是剃髮易服呢?就是將原來的髮髻剃掉,將原來的民族服飾一律換掉,換一套清朝滿人的裝束。在那個大背景下,有無數的漢人,因為這件事情被清軍殺害。

    在不少的清朝古裝片裡,我們可以看到男人們都留著統一的齊腰辮子,若是沒有辮子或是沒有按照要求剃頭的話就相當於犯罪甚至會被處決。我們可以看到,前半個腦袋是沒有頭髮的,後半個腦袋只是梳了一個大辮子而已。實際上清初的髮型卻是直接都剃掉,只留腦後的一個小辮子,這個小辮子被稱作金錢鼠尾,就像老鼠的尾巴那麼長。怎麼樣,形象吧,也不知道多爾袞怎麼想的。

    但問題又來了,那禿頂和光頭的人怎麼辦?當初的清朝統治者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允許一些禿頂或者光頭的人士只將兩邊剃掉,不用留太多的頭髮。實際上滿清統治者並不是在意漢人的髮型到底如何,他們在意的是漢人的態度,只要剃髮易服就說明擁護滿清,那麼就可以活命。如果你不擁護滿清就是反對滿清的堅決者,所以必須要殺害。那麼也就是說,重點在剃髮,而不在於是否真的紮成金鼠尾辮了,中國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非常看重自己的頭髮,所以剃髮一舉也實際上是在挑戰漢人的文化基礎呢。

  • 7 # ooTn359

    滿清對於明朝來說就和日本對中國一樣,都是外國侵略者,只不過滿清後來佔領並統治了中國,滿清殺的漢人相比日本人只多不少。

  • 8 # 大地滋潤

    清朝的口令是“留頭不留髪,留髪不留頭”所以,只要是腦袋頂上不留頭髮就行,而脫頂的人下邊多少都有頭髮,所以不存在脫頂的人就要被砍腦袋的事情。

  • 9 # 馬庸詩詞

    清朝一律要留辮子,那禿頂和光頭的人怎麼辦?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是個很刁鑽的問題,那麼禿頂和光頭的人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先得從清朝為什麼要統一留辮子說起。

    清朝為什麼要留辮子呢?

    原來在清朝之前漢人是不留辮子的,剃髮留辮是滿族人的習俗,滿族人的祖先靠捕魚、打獵為生,披頭散髮的不利於捕獵,還遮擋視線,於是就把前半邊頭髮給剃了,後面的頭髮結成麻繩狀編於腦後,後來就給不斷髮展就成了滿族人的習俗。

    隨著努爾哈赤攻破瀋陽,清軍便大規模的強迫漢人剃髮留辮,若有不從著,殺無赦。後來清軍入關,建立大清王朝,厲行剃髮令,這剃髮令可比之前的狠毒程度要強上數十倍,以前一人不剃只殺一人,現在是“一人不剃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可謂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那為什麼清軍要強制漢人剃髮留辯呢?一方面是因為這樣可以更好、更快地同化漢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可以更簡單的找出對清軍敵對不滿的人,因為這些人不可能為了活命而發下自己的骨氣傲氣,所以有了後面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嘉定屠城”的名族悲劇。

    我們延歸正傳,既然滿人對剃髮留辮態度強盛,難道清朝年間的禿頂和光頭都被處死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此,清朝人民顯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想出了兩個辦法:

    一、當和尚

    那時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當和尚,和尚們也知道不留辯要被處死,出家人慈悲為懷,不能見死不救,所以當時最簡單的就是出家當和尚。

    二、留假辮子

    這條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已經有了論述,張勳在復辟的時候用馬尾做假髮辮,雖然發生在清朝末期,但之前的清朝人民也應該是可以想出來的。

    三、裹頭巾

    這個可以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壁畫和畫作中可以看出,如下圖

  • 10 # 有書博物館

    清朝一律要留辮子,那禿頂和光頭的人怎麼辦?

    清朝,朝廷規定所有男人必須留辮子,這是遵照滿人的習慣而來,表示滿洲人入主中原後,各族人對滿人的臣服。

    這種髮型也不是簡單的留辮子,而是剃掉前面的頭髮,將後面的頭髮打成辮子,這種髮型有個寓意:削平四夷,平定中原。

    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清朝男子都是腦袋前半部分沒有頭髮,後半個腦袋梳個大辮子,可是真實歷史中髮型沒有那麼好看。

    基本上所有的頭髮都剃掉,只在腦後留一點小辮子,相當於老鼠的尾巴那麼長,稱為金錢鼠尾。

    清政府頒佈的“剃髮令”特別嚴格,甚至提出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和我們漢族流傳下來的觀點相違背,我們的《孝經》中就提出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能輕易損傷”的鐵律,現在要剃掉半個腦袋的頭髮,老百姓心理有些不能接受,但是在清政府的高壓政策下也不得不遵守。

    清政府頒佈嚴格的“剃髮令”就是為了弱化漢族人的民族意識,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剔除那些對清朝政府有意見的人。

    因為從表面看,滿清看不出來誰擁護他們的統治誰又反對,但是推行剃髮令。

    如果漢人連這點要求都達不到,那麼可以肯定就是滿清的堅決反對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這種人必須殺掉。

    為了頭髮,清朝發生了很多流血事件,“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就是因為剃髮令發生的令人髮指的屠殺事件。

    清兵攻佔揚州城後,頒佈了剃髮令,揚州的百姓不接受,清兵將不願意剃頭的平民老百姓都殺死,因為人數特別多,足足殺了十天。

    嘉定城也一樣,有太多遺老遺少想遵循古訓不願剃髮,都慘遭清兵殺害,前前後後集中殺了三次才差不多鎮壓下來。這兩起慘烈事件都有點“殺雞給猴看”的意思。

    在清政府的威懾下,全國老百姓都乖乖剃髮,可是還有些天生禿頂和光頭的怎麼辦?難道因為無法梳辮子就任由清兵殺害嗎?

    禿頂的其實還好辦,禿了也總還有幾根頭髮吧,清朝的金錢鼠尾辮對頭髮數量要求不多,可以把僅剩的幾根頭髮歸置歸置。

    攏在一起也算是梳辮子了,反正只是表示自己擁護的態度,好不好看也顧不上了。

    光頭的不太好辦,會被清兵誤認為你是為了對抗剃髮令故意削光頭髮,為了證明自己,得向當地政府報備,說明自己是天生無發。

    當然這種辦法也不保險,如果當地官員也不相信,那只有等著殺頭了。

    為了安全起見,有些光頭就想出了戴假髮的辦法,當時就催生出了假髮這一行業,好的假髮太貴,便宜的又容易露陷,他們只能用帽子來遮掩自己的不足。

    有很多光頭的貧苦老百姓為了保命,乾脆選擇出家當和尚,讓自己光頭得名正言順。

    一部中國歷史就是老百姓的苦難史,朝代的更迭中,老百姓始終在夾縫中苦苦掙扎。中華民族能夠延續幾千年,靠的也是民眾對抗苦難的韌勁和智慧。

  • 11 # 小姐姐講史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軍入關時,多爾袞頒發“剃髮令”,規定:只要是清軍涉足的地方,無論你官職有多高,面子有多大,也不論你有多窮多可憐,一律削髮整個小辮辮,不從者斬。滿大街的口號就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個標準髮式就是“金錢鼠尾”式:即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全部剃光,後腦勺留下銅板大小的兩片頭髮,編成兩條長辮垂下。

    清軍令剃髮匠擔著挑子,在大街上巡查,見到留頭髮的男子摁住就剃,稍一抵抗,就有隨從的官兵殺死,把頭掛在擔子的竿上,示眾。

    “剃髮令”擴大的卻是漢族官員

    當時有個叫孫之獬的漢人,他家是山東淄川的,他在明朝當官。清軍入關時,他就匆匆投降,巴結奉承以求升官發財。多爾袞為收攬人心,讓他當了個禮部侍郎,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外交部等副部長。

    孫之獬求寵心切,為了迎合清軍,他剃了發,留了辮,穿了滿服,高高興興去上朝。朝堂上,他昂首闊步走進滿族大臣集團,滿族大臣自謂高貴,高人一等,自然容不下他,都把他往漢臣那推。而漢臣恨他那露骨的阿諛奉承,聯起手來不讓他進圈,他只好站在滿漢大臣中間,既尷尬又狼狽。他惱羞成怒,向多爾袞上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表示:滿漢一家,都得剃髮!

    “有山東進士孫之獬,陰為計,首剃髮迎降,以冀獨得歡心。乃歸滿班則滿以其為漢人也,不受。歸漢班則漢以其為滿飾也,不容。(《研堂見聞雜記》)。

    多爾袞早有此意,他為了使漢人與滿俗一統,把它作為徹底征服漢人的標誌,准奏。當時漢族人認為把幾千年的漢儒髮式和盛唐袍服變成“鼠尾巴”小辮,這是對他們的尊嚴和人格的侮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漢人認為,去部分頭髮留那樣的辮子有愧於祖先,寧死不從。此政策一出,原本已經降附的地區紛紛反抗,到處都有漢人和清軍的廝殺,血流成河。當時民間流傳“留髮不留人,留棺不留屋”之語,也曾發生過抵抗剃髮令的海州之戰、鎮江大屠殺、江陰虐殺、嘉定屠城等事件。

    3年後,因孫之獬貪財賣官,被罷官,驅趕回山東老家。當時山東謝遷等人正起義,憤怒的民眾把孫之獬五花大綁,摧殘十多天,他全家老小百十口人全部被殺。孫之獬的頭皮上被戮滿細洞,人們爭相用豬毛給他重新“植髮”,最後還把他的嘴用大針密密縫起,肢解他,最終使其慘死。

    光頭拜頂怎麼辦

    由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樣的思想根深蒂固,對於專門去剃髮留光頭的人幾乎不存在,所以大街上真的出現個光頭也是天生的,或者有病頭髮掉光(和尚、尼姑除外,他們不受法令處分)。

    那些拜頂,天生沒頭髮的人,有沒有“剃髮令”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他們會去官府開一個證明,證明自己一直都是無毛沒有辦法。他們為了掩蓋身體的這一缺陷,都會戴上帽子,帽子上綴上假的髮辮。他們所戴的帽子有小帽、風帽、皮帽,尤以小帽最為流行。小帽的形制以六瓣合縫,綴簷如,因其形狀與西瓜酷似,故俗稱“西瓜皮帽”小帽夏秋用紗,春冬用緞;顏色以黑為主,夾裡為紅色。

    整個清朝存在267年,而從1644年清兵入關到1799年以前,歷時155年,留辮子的趨勢都很緩慢。就算到了1799年蓄髮最多時的人數不到留全發人數的三分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做規模場養豬的能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