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侃侃
-
2 # 乾清坤寧
把兒子打死打併不是愛:淺談中日儒家的世界觀差別。
對你沒有看錯,中日儒家世界觀是有差別的。為何會這樣?因為秦國的原因,中國儒家混入了一些法家成分。叫做半儒半法。而日本的儒家是直接根據《尚書》,《論語》和王陽明等的理論形成的,氣是純的,在一些根本世界觀上,中日儒家是有差別的。
大家知道,日本族名叫做大和,和即寬愛的意思,大和就是大寬大愛,這和儒家的根本世界觀:人之初,性本善是一致的。性本善,所以重愛,重道德感化。日本小孩並沒有被家長當賊一樣,而是被謹慎愛護,雖然有所磨鍊,但是底色是“愛”,這裡的愛,是“愛別人”,這才符合仁者愛人的本意。家長愛的是你,不是你的名譽,地位,財富。所以日本小孩家族榮譽感很強。愛被泛化,就叫大和。
中國法家給儒家世界觀加入了自己的成分,那就是性本惡,所以要防,這實際上一開始就違背了儒家的根本世界觀的。所以相當多的恨鐵不成鋼,恨不成器。當然,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是個做學術的。但是,仁者愛人是儒家第一條世界觀。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荀子並非儒家。
-
3 # 山堅海闊
荀子是儒家是儒家說的,墨子是儒家也是儒家說的,只不過墨子寫本書《非儒》否認和批判孔子。荀子沒公開否認所以就成了儒家,只不過弟子都罵儒家。整個春秋戰國儒家無一人安邦定國,荀子算是與儒家沾邊,不管是不是儒,我就說你是,湊個數。我反儒多年也有儒生說我是儒家薰陶出來的,我回答“我是扒儒家祖墳的儒生”。再也沒人給我扣儒生帽子了。
-
4 # 水流芳2019
同為儒家,荀子的思想卻在當時不受待見,原來是這樣
小時候,荀子是個很聽話的讀書人,隨著年齡漸長,他個性中叛逆的一面顯露無遺。著書立說的時候,他勇敢地對傳統儒學進行革新;生活中,他變具有批判性。在與人爭論時總是講大道理,總想著說服對方,任何事情都想爭論一番,頗有“大家”之風。
荀子出生在趙國,但是荀子卻不喜歡自己的國家,因為他勤奮好學,自我研究的很多東西都不被趙國統治者所重視,這對於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來說可是沉重的打擊,懷才不遇,這不單單對於荀子,而是對於所有有識之士都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啊。
雖然荀子也奉孔孟為師,因此他和其他人同為儒家,但他跟傳統儒學“性善論”的觀點不一樣。在荀子看來,孔孟的思想都屬於那種理想化的,現實中很難達到,不過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安慰罷了。荀子不同,他推崇的時性惡論,認為人們應該真實的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是停留在理想化的思想中。
荀子的思想其實挺有想法的,他認為人生來就是有慾望的。這種慾望就是佔有感,想什麼都得到,想要克服這種慾望,需要後天的努力來剋制。總之,這個世界靠人為努力,是可以治理好的,不要什麼事都看老天的臉色,或靠個人自覺。
在一次學術論壇上,他甚至公開羞辱孟子及其“性善論”,認為自已才是孔子的正宗繼承人。這個來自異國的老頭,簡直狂得沒譜。但是,別忘了,荀子的懟人功底可不是蓋的,只要有人反駁他,他就跟那人講道理,還講的頭頭是道,讓人無從還口,這才是荀子最厲害的地方。
為什麼荀子的思想在當時不受待見,卻還能再齊國混下去呢?原來齊國的君主特別欣賞這種思想,感覺這種思想很前衛,很有特色。齊王認為他有能力對孔子以來的百家爭鳴進行歷史性大總結,稱他為“最為老師”,也就是在所有專家學者教授中,最牛的那一個。
隨著時間的推移,荀子也慢慢證明了自己。他的很多“歪理學說”還是有他的建設性作用的。也就是是在這裡。荀子培養了兩個得意弟子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是李斯,一個是韓非。這兩個人可是幫助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重要人物啊。荀子一生能出這兩個徒弟,也算是值了。
-
5 # 鄉下老果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一公元前238年),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強調後天環境與教育對人性的影響,認為“性本惡”,其學說被後人拿來與孟子的“性本善”相比較。
荀子對儒家經典重新整理做了顯著的貢獻,但因其兩名入室弟子韓非子.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都有人質疑荀子的儒家身份,也因為其弟子在中國歷史上受到一些猛烈抨擊。
孔子以“仁愛”作為儒家的核心思想,孟子在繼承了孔子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仁義”為核心思想,而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法”,以孔子為聖人,重視人們日常行為規範,反對孟子的“思孟學派”思想,認為子弓與自己才是孔子的思想繼承者。荀子認為“性本惡”,人生來人性就是惡,為了滿足各種慾望,使天下紛爭不斷,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由聖人與禮法來教化,才能使人們達到“棄惡從善”。
荀子認為,要想使人們自然為善,首先得立法,但禮義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們都能行禮義,自然一切合法。與孔子.孟子的思想相比,荀子更傾向於現實主義,他在禮義道德教育方面重視的同時,也強調了懲罰作用的法律制度。荀子的禮法兼施,王霸統一,開創了儒法合流,未爆雜用的先河。
-
6 # 即佛即道
荀子認可孔子內聖外王的學術主張,但反對孟子人性本善的觀點。認為人“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這種對物質的慾望與本身的道德修養相沖突,提出“人性本惡”的論斷。認為必須透過道德感化人心,用刑法手段約束人的惡行。
荀子被時人詬病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他的兩個弟子,韓非和李斯。這兩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偏離儒家的德治思想,以嚴刑峻法治國。認為只有嚴苛的法律才能使人不作惡,這實際上與荀子禮法兼用的思想是違背的,過於片面。
儒家提倡仁愛,而李斯卻因嫉妒同門的韓非,害怕他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予以加害。
因為弟子韓非和李斯的法家主張,很多人對荀子是否算是儒家人物提出異議。同時,韓非和李斯的同門相殘也令荀子蒙羞。並且荀子本身的著作不多,影響力不及孔孟。
-
7 # 太行山下小小強
孔子和孟子出生比他早,相繼發展了儒家的經典思想,重要的是發展的學生多。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荀子的確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對後世也影響很大,下面簡單來聊聊荀子思想以及他的生平往事。
荀子生平故事荀子名況,又號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大約生於公元前313年,卒於公元前238年。荀子雖然出生在趙國,但是他的思想,不被當時的趙國重視,“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所以荀子決定換一個國家試試。
當然,其實像荀子這種人才,想要“出國發展”,還是有點難度的。
所以荀子在五十歲的時候,才離開趙國,按照這個年紀,對古人來說,已經是垂暮之年了。
荀子去了齊國,但是當時齊國的情況,讓他很尷尬,就是孟子剛剛去世不久(這句話的潛臺詞是,齊國是孟子的地盤,人家直接在這裡幹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而你荀子不過是一個剛剛進來的新人)。
果然,荀子推行的思想和孟子差的太多了,齊華人可能一時間沒辦法接受,結果根本沒有人搭理他,甚至還有孟子的學生攻擊他。
好在當時的齊王比較賞識荀子,認為他的思想很有前瞻性,和孟子的不同,所以大力支援荀子,這樣荀子才在齊國站穩了腳跟。
但是不喜歡他的人,依然不喜歡,荀子也不甘示弱,一把年紀了,還是勤奮鑽研,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很多思想在後世得到了證明,堪稱是偉大的思想家。
當然,這都是後話,就像當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一樣,雖然後世證明是對的,但是在當時,真的是沒辦法接受。
後來齊王去世,新上任的齊王,不是很贊成荀子的思想,所以荀子就被趕了出來,被楚國的春申君收留,但是很快就又被冷落了。
可見,荀子的這一生,還是很不得志的,不過大家不要以為故事到這裡就完了,荀子雖然沒鬧出多大的動靜,但是他的兩個學生,一個李斯,一個韓非,在以後的歷史上大展拳腳,給荀子掙足了面子。
荀子一生有這兩個學生,足以在地府,和“孔孟”兩位“比劃幾招”,可以說是非常讓他驕傲的事情。
荀子究竟說了啥?為啥被當成“異類”?我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這個回答還獲得了青雲獎,下面是連結,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s://m.zjurl.cn/answer/6778720200482095367/?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778720200482095367
在這裡大家能看到,人家“孔孟”主張的是“性善論”,而荀子主張的“性惡論”,你們說,這是不是“對著幹”?
關於這個理論,還有一個小故事。
據說,在齊國的時候,作為“引進人才”,加上齊王的賞識,自然是要經常舉辦“學術論壇”的。
在一次“學術論壇”交流會上,荀子有點“狂妄”,他公開羞辱孟子及其“性善論”。
關於“行善論”和“性惡論”,大家可以參考我上面那個青雲回答,其實這兩種說法,本身都沒有特別大的漏洞,所以荀子和他們辯論,我是很支援的。
但是荀子,不能公開羞辱孟子吧?這好像有點託大了,面對這種狂人,大家肯定是很反對他的,雖然大家嘴上說不過荀子(畢竟荀子是和孟子一個級別的人物,這些後輩在“舌戰”上,自然不是他的對手),但是,大家知道,太狂了肯定不好。
還有,孟子強調個人自由,注重用道德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而荀子則強調社會控制,發揮自然主義(換句話說,這就是“宏觀調控”加“市場自由貿易”啊,可見荀子的思想真的很先進,但是和當時的主流對著幹,肯定要被打入“冷宮”)。
還有,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並且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這個倒還差不多,孔子也是不語“怪力亂神”的,但是人定勝天也不是孔子所主張的)。
總結:所以說,並不是荀子的思想不偉大,而是他的思想有“超前性”,不能被當時的主流思想所接受,當時“儒家圈”是把“孔孟”的思想奉為圭臬(事實證明,卻是很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荀子和人家對著幹,先進的思想在當時的時代,又得不到很好的證實,所以肯定不受“儒家圈”的歡迎。 -
8 # 明貞
對善的期待其實就是惡本身,黑格爾看不起孔子儒學的依據即在於此,黑格爾是辯證的,他看穿了命運的實相,但並沒有想到自然和生命的實相是偽道德後天命運的造作,並不就是自在絕對。荀子是儒家,但他相信性惡論,他是如實的,是物體心用的格局,這是他影響力不如孔子的根本原因。
孔子是以心性引導物性,並不承認有絕對存在,同佛學是一致的,非自然無主宰,這是儒佛不同於道學和其它宗教及哲學的地方。而荀子老莊及基督伊斯蘭都是自然或有主宰的境界,是二元對立的。心物有無生滅是一元的,在於演繹或抉擇,絕對的無是不存的只有有即因果,不過有形無形而已。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心所現。
-
9 # 朱八戒CC
荀子是孟子之後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他對各家都有所批判,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可是他對孔子的思想又有很多的質疑和對立,所以他在當時以至後來並沒有受到人的歡迎,而且還受到有些學者的抨擊。
荀子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政治家,他的辭賦有著很高的文學成就,與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完善和創新,卻又有批判性的總結。最為著名的是他的性惡論,這與孟子的性善論直接相反。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善性,人人皆可為堯舜。荀子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最令有些學者對荀子的反感,那就是荀子身為儒家的傳承者,都培養出兩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和李斯。荀子也因其弟子與他的背道而馳,令很多學者懷疑他是否屬於儒家學者,在中國歷史受到許多學者的猛烈攻擊。
儒家敬畏“天命”,天、天命、天道,一直是先秦時期各家關注的問題。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規律化。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之心。天是自然天,並不是神。宇宙的形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荀子對傳統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態度,認為自然的變化與社會的治亂吉凶,沒有必然的聯絡。與其迷信天的權威,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類服務。強調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天道就是為了能夠支配天道,主宰自然世界。這也是人類早期人定勝天的思想的萌芽。
荀子講聖人,又希望借聖人的道德教化,使得社會大眾得以轉變性情,以至於善。聖人的重要作用,在於他能夠“使天下皆出於治”,禮法並舉,王霸統一。
荀子的思想以儒家為主體,博採眾長,吸取道家、法家及各家之精華,形成了他獨特的思想體系。正因為與眾不同,才被一部分人難以理解。 -
10 # 泰山9981258
荀子是儒家的革新派,他的有些觀點直接顛覆儒家的核心理論,他的人性惡挑戰儒家的人性善。
好在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嗚的時代,還把他的學說傳了下來,要趕上獨裁體制,早把他滅口了!
回覆列表
荀子,先秦最後一位大儒,也是李斯和韓非兩位大佬的老師,但是為什麼他的思想在當時,以及後來的歷朝歷代,都不被許多儒生所接受呢?
總結的話,其實就是他和所有儒家正統對著幹。
1.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性本惡。這就遭到了很多的不待見。
2.荀子認為,需要維護社會的不平等,有分工。但他不認為這種不平等是絕對的,王侯將相也可貶為平民,這就觸犯了貴族的利益。
3.荀子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白了,就是鬼神都是騙人的。在當時的社會中,他的理論無疑是先進的,但是一定是不被接受的。
4.還有在性格上,荀子喜歡爭論,還爭論的有理有據,別人說不過他,就讓別人不舒服,別人也不待見。
5.荀子的思想遵從儒家,卻又有著法家的味道,在當時堪稱儒家中的法家,自然不受待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