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強的價值經營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或許是道德經中最受大家喜愛,名氣最響的一句話吧!眾多企業、個人視其為座右銘,我辦公桌正上方就掛一幅行雲流水的名家草書,以示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恐怕也是被歪曲最多的一句話。

    隨手Baidu一下,約12,300,000條之多,釋義大致相同,略舉一二:

    1、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2、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此處省略200字),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3、善,會意字,“善”具有深刻的倫理學、哲學和佛學內涵,是宗教、哲學、倫理學等範疇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此段共省略300字)。

    4、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

    5、“故幾於道”譯為它的品質無比的接近於高尚境界。這裡的道是指一種境界,崇高的。

    全都把善比作水的美德。大公無私,做好事不留名,整個一雷鋒精神。水真有造福萬物卻不爭的謙虛美德和善的品行嗎?那洪水猛獸、水火無情又何解釋。這裡的善真是善行之意嗎?還有,原本是《道經》,卻不提“道”,而去論“善”,雖然善是一種美德,那也應該放在《德經》去議,這不是跑題了嗎?!

    如果說前面文言斷句還可商榷,這般解釋上善若水就不可理喻了,典型的望文生義,用現代漢語生搬硬套古文。《道德經》是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不是各章獨立的雜文集,且古文詞義寬泛多義、隱喻、簡略,我們只有結合上下文連貫地理解,才不至於片面誤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是《道德經》第八章,實則仍在論證道德經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即《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的觀點,而不是講什麼“善”。

    善:在這裡與善行、至善沒有毛線的關係,而是擅長、易於,上善指最擅長、特性;若:比喻,好似;利:也不是有利於、造福,而是利用,依照。

    老子在這裡用水的特性作比喻,通俗形象地解釋什麼是形而上的道,為什麼“道可道非常道”。道好似水一樣,水在不同容器中,會自然呈現不同的形狀。所以說水是有形狀的,可誰都無法說水是什麼形狀。同樣,我們都能感覺到道的存在,可卻不能言說。道與水的這個特性極為相似,但還不是,真正的道還更玄乎,是沒法解釋的。

    所以,上善若水讚美的並不是所謂水的善行,而是水的可塑性、靈活的適應能力。“上善若水”教導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企業,都要像水一般順應社會環境。

    上善若水充分體現了老子的自然主義哲學思想。

  • 2 # 眾智匯聚

    很開心為你解答。

    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充滿有很多名言。

    我個人喜歡有這些。

    1.管仲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2.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譽。

    其他就是這些:

    3.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待。

    4.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知。

    5.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說了,我最喜歡上面兩句

  • 3 # 鋒點1

    人之情,不能樂於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樂。我厭學整好了,發現這幾句話竟然是最高概括,偏偏我單名一個樂字。這麼神奇嗎?

  • 4 # 百香果二次元

    悲慘世界:

    1.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

    2.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生活。

    這話說得多經典,我個人很喜歡。

  • 5 # 萬千商機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掙他一個億。

    我對錢沒有興趣,我重來沒碰過錢。

    我是臉盲!

  • 6 # 條友淨化官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扣一艘油輪!伊朗在波斯灣又扣押一艘油輪,意欲何為?美國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