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生有畫

    有一句話,叫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能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並駕齊驅的人,肯定是很有建樹的一個人。

    趙匡胤這個人,是河南洛陽人,出身軍人世家。公元948年,他21歲,正式參軍。他在參軍前,曾經遊歷天下。這為他以後,博文廣識,打下了基礎。

    趙匡胤騎馬射箭,很厲害,可以算是很好的騎兵苗子。軍事功底高,又有家世背景,人有聰明。屢立戰功,954年,柴榮即位後,就開始執掌禁軍。

    從一個小兵,到全國最精銳的軍團長,他只用了六年時間,這一年,他不過27歲。4年以後,也就是31歲的時候,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就做皇帝了。

    他做皇帝后,還算厚道,並沒有殺柴榮的兒子,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世襲。

    趙匡胤為什麼名氣那麼好?

    1、不殺功臣。

    杯酒釋兵權,大家都知道。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環諸高階將領飲酒。酒喝的差不多了,就該說正事了。兄弟們,你們個個都有本事,大哥我睡不著啊,怕你們也來個黃袍加身。要不這樣,給你們票子、房子、土地、美女,你們就安享天年吧。這些傢伙,第二天就全部辭職了。

    雖然不帶兵了,但是個個都是富甲天下,還有爵位,不丟面子又不失裡子。千里求官只為財,誰還願意上刀山下油鍋呢?他們也很開心。

    2、統一中原。

    趙匡胤在突然死亡前,已經把唐朝以來,一兩個省,就是一個國家的分裂勢力,除了北方的北漢之外,全部統一了。

    可惜,976年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50歲,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這就是“燭影斧聲”的故事,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這個弟弟即位後,就廢掉了侄兒的太子之位。結果,趙匡胤的兩個兒子,沒過多久,就暴卒了。

    3。政治改革,分權制衡,影響深遠。

    趙匡胤宋朝的政治機構,適應中央集權的需要,分列為政事、軍務和財政三大系統,相互平行,分別由皇帝直接統屬。另設御史臺等機構。

    行政權的集中:在中央,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擔任知州;並設通判與之相互牽制。

    財權和司法權的集中:設轉運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運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員由中央派文官擔任,死刑須報請中央複審和核準。

    宋代官制有官、職、差遣之分。“官”是一種等級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祿位、品級的高低。“職”只是一種虛銜,如學士、待制等,不是職務。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握有實權。

    軍權的集中:解除禁軍將領兵權,並調往外地充當節度使。繼而削弱節度使實權,使其徒有虛名。接著,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都直接對皇帝負責。設立樞密院,樞密院有調兵權但不直接統領軍隊。而統領軍隊的將帥卻沒有調兵權,使其互相牽制。實行更戍法。實行“守內虛外 ”“內外相制”政策。駐軍一半京師,一半各地。

    宋初的軍隊分為禁軍、廂兵、鄉兵、蕃兵四種。禁軍是軍隊的主力,趙匡胤即位後從各方面加強禁軍的實力。

    宋朝基本上解決了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但是,又產生了很大的負面作用,那就是戰鬥力不行,所以後來總是被少數民族吊打。

    4、經濟建設,向外開放。

    趙匡胤澄清吏治,勸獎農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舉措不僅儘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關鍵是,趙匡胤繼承了唐朝以來的開放國策,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最終大宋雖然面積只有中原文化核心區,但是人口過億,GDP成為世界之最,遠超唐朝。

    5、文化立國。

    宋朝,是中華文化最昌盛的時代,也是文人最美好的時代。

    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透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宋代詞人那麼耀眼光華,宋詞那麼牛了吧,多虧了趙匡胤啊。

  • 2 # 燕過紫禁城

    人,是最複雜的動物。讀史最難處,不在知史實、辯真偽,而在評古人。

    讀歷史讀到五代這一段,讀者往往迸發混亂、憋悶、厭煩等多種情感,原因就在殺伐不斷、四方混戰,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而這一切彷彿看不到盡頭。好不容易看到曙光——一代明君柴榮,老天卻不給他機會。強將趙匡胤故伎重演——黃袍加身,似乎歷史還要繼續無限迴圈下去?讀者看起來都憋悶,何況當時的人?

    好在,趙匡胤和他的團隊,結束了五代的混亂。

    五代亂象的禍根,就在於唐代中期以來的藩鎮割據不斷惡化,沒有更新、更良的制度變革。趙匡胤應運而生。在統一中國大部的基礎上(後面會講到),趙匡胤透過削弱相權、完善樞密使權力、杯酒釋兵權、更戍法、加強禁軍、設轉運使等一系列複雜、系統的措施,控制了國家的政權、軍權、財權,使得“弱幹強枝”的五代亂根,不復存在。

    也許,很久以後那位創作了“三言”的“吳下詞奴”馮夢龍的評價,值得一讀:“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

    統·中華大部

    趙匡胤除了各處五代亂象之外,還統一了中華大部分地區。他沿襲前代柴榮王樸二人組的“平邊策”策略,依據趙普制定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具體方略,先後滅南平(荊南)、武平(馬楚政權演變而來)、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勢力。中華核心區域的大部分得到統一。

    誠然,趙匡胤沒有像秦始皇、劉邦、劉秀、楊堅、朱元璋等人一樣,完成大一統。但他在五代十國混戰割據的大背景下,完成了大部分統一,也是很不容易的。

    美·善政與私德

    在很多方面,趙匡胤的為政與為人被後世稱讚。

    一方面,像許多開國之君一樣,趙匡胤行善政。懂得愛惜民力、鼓勵農桑、興修水利、大倡文教,迅速扭轉唐中期以後中國長期的貧、戰、亂的局面,國力民力都有了巨大改觀,國家邁入安定、向上的車道,史稱“建隆之治”。

    另一方面,趙匡胤私德上佳,歷代帝王中並不多見。他心胸寬大、虛懷若谷、好學勤政、對聲色之事也是有頗節制的,並且懂得節儉不講排場,這一切對純武人出身的帝王,尤為難得。

    多說一句,從五代後期開始,中國連續經歷郭威、柴榮、趙匡胤三位勤政事、惜民力、尚節儉、有擔當的君主,也是幸事。

    嘆·宋祖的遺憾

    一個硬幣,有兩面。一個人,如是。

    和所有人一樣,趙匡胤並不完美。他改革五代弊制,使得國家擺脫了“弱幹強枝”的窘境,卻又開始滑向“強幹弱枝”、重武輕文、守內虛外的天平另一端。兩宋對外之弱,與宋代繁華,都與宋祖和他創立的制度脫不了關係。而他奇異的死亡和身後之事,更為後人平添了太多茶餘談資。

    遺不遺憾?怕只有趙匡胤自己能夠說清了。

    當然,日後宋的一切好與壞,後人對宋的每一句讚美、每一絲神往、每一聲嘆息、每一處詰難,都與趙匡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個人無論如何,終究難逃時代的侷限性,對於結束五代混亂的趙匡胤,我們怎能苛求太多?

    邊關金戈鐵馬,汴河東京夢華。

    一百人眼中,當有一百個趙匡胤;正如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我們自己一樣。

  • 3 # 為國釣魚

    謝諸位邀

    評價歷史人物,本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楚,宋太祖趙匡胤的功過是非更是一言難盡

    還是舉幾個事例來說明宋太祖的寬仁厚愛吧

    一.保全柴氏子孫

    柴榮過繼給周太祖郭威後謹守父子之道,易姓為郭,郭威死後,也沒有再改回柴姓。(郭威→郭榮→郭宗訓→趙匡胤,郭威→柴榮→柴宗訓→趙匡胤,宋朝人認為後一種順眼些,所以堅持給世宗改回了原姓)

    趙匡胤受禪後,柴榮四個兒子要麼早夭,要麼改姓。即至仁宗欲以厚待柴氏示仁天下時,只能從柴氏旁枝中選。(詳見我在問題“宋太祖趙匡胤留下了三條什麼碑誓”下的答案)

    二.“杯酒釋兵權”,待功臣寬厚

    殿前司都虞侯張瓊曾在壽春城下捨命相救趙匡胤,因被人誣陷,賜死獄中

    義社兄弟之一的王審琦罷軍職後,殿前司都指揮使一職由另一位義社兄弟韓重贇出任

    乾德五年(967年)一月,有人“譖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在明知是誣陷的情況下,若非顧及“何以將親兵”,韓重贇也差點被立斬。二月即奪其禁軍兵權,出彰德軍節度使

    (詳見我在問題“都說知恩要圖報,趙匡胤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殺自己的救命恩人”下的答案)

    三.武功卓著,開創大業

    太祖建隆二年(961年)七月,“杯酒釋兵權”後,同為義社兄弟的石守信出任待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但被令出京領節度使,“其實兵權不在也”。建隆三年九月,石守信上書請辭免,專任天平軍節度使,此後“凡十七年不徙,專事聚斂,積財鉅萬”

    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北伐幽薊,啟用猛將石守信督前軍,高梁河一戰,太宗乘驢車還

    周世宗初曾與後漢契丹聯軍在高平大戰,韓重贇作戰英勇,以軍功升殿前司鐵騎指揮使,之後累建戰功,扶搖直上,更追隨太祖,被引為心腹。出為節度使後,“在安陽六、七年,課民採木為寺,郡內苦之”

    開寶二年(969年),太祖親征北漢,啟用猛將韓重贇出任北面都佈署。此次征伐以失利告終

    諸如此類事例不勝列舉

    宋朝立國以來對武將的猜忌和打壓極大地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導致趙宋花費十九年才大致統一漢地

    四.重用文人

    宋太祖起於行伍,勇力過人。曾親手用玉斧敲掉膽敢在他面前嘰嘰歪歪言事者的大門牙,在朝堂上也曾親自對大臣揮以老拳

    宋太祖個性直爽,喜歡以交卷速度決定進士名次,交頭卷者只要沒出現原則性錯誤,一般就“每以先進卷子者賜第一人及第”。975年,陳識與王宗嗣同時交卷,宋太祖命二人比武定狀元,一頓揪頭髮、扯耳朵、黑虎掏心、仙人摘桃後,王宗嗣鼻青臉腫地獲得勝利,被欽定為狀元

    讀書人的斯文在皇權和名利面前仍然只配掃地

    五.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據《宋史.本紀》和《長編》,上至樞密直學士下至知縣,宋太祖殺了八十八人(詳見我在問題“宋太祖趙匡胤立下三條什麼碑誓”下的答案)

    不是說好讓大臣們“多集金銀厚自娛樂”,文官們“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嗎?為什麼在被殺的八十八人中有二十五人的罪名是贓、賂呢?

    趙普、石守信這些朕的老兄弟多貪點多拿點沒事,其他人貪點拿點也沒事,但是還是要注意一點影響嘛,你搞得天怒人怨人盡皆知的,咱大宋的臉往哪擱?再說了,你誰呀?

    兄弟,借人頭一用

    六.仁慈愛民

    除正賦統相對五代有所減輕外,五代以來所有苛捐雜稅大宋一概繼承,謂之“沿納”;兩稅之外另加“身丁錢”,正賦之外另加“鼠雀耗”

    (詳見我在問題“為什麼朱熹說‘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及‘宋朝的稅相比於其他朝代怎麼樣”下的答案)

    本不欲寫這篇答案

    只是看到問題下各種歌功頌德,形勢一片大好,不禁嘆惜,以各位優美流暢的文筆與麻溜自然的趨承之術,大宋不亡,一定可以雞犬升天,奈何天不假年啊

    要不,各位再寫些“喜迎油價開年第一漲”,“熱烈慶祝我市房價高歌猛進”之類試試?

    綜上,在我看來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精明狡黠的武夫,其所作所為之目的在於保趙宋之天下,而非漢人之天下

    士大夫們偶然搭上了趙宋這班順風車,也不必神話

    再說了,士大夫與咱有什麼關係,擱趙宋,咱連“民”都不是,只是

    納稅的“丁口”,填溝壑的“黔首”

    客官,YY傷身啊,要不要來枚健腰丸?

  • 4 # 關山明月779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說,唐宗宋祖,略遜風騷。能讓毛澤東如此評價的人一定是有雄才偉略的人。趙匡胤早年從軍郭威,英勇善戰,武藝高強,從後周幼主手中接過江山,以仁義治天下,從不輕易言殺。趙匡胤立國之初曾在太廟立下石碑,新皇帝繼位第一天須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領著進入背誦石碑上的內容:不殺柴氏及後人,謀逆犯罪者至於獄中賜盡,勉於曹市殺戮。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不得言殺。他較好的保全了柴氏子孫的安全。

    他杯酒釋兵權,以和平手段收了手下大將的兵權。反觀漢初,明初哪一個不是大殺功臣?他愛民如子,在進攻南唐的戰爭中圍了一年多而不打,以勸降為主,儘量使士兵少受傷亡。

    在攻打南京的時候,他嚴令曹彬不得傷害城中百姓,在部隊焚香發誓後才下令攻城,破城後果然對城中百姓秋毫無犯,獲得了城中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他對生母杜太后非常孝順。再一次家宴上杜太后問趙匡胤說假如恭帝年長你能否奪得大位,趙說,不能。杜太后就說,為避免這種事情再度發生,願你百年之後傳位於光義,由光美再傳位於你的後人。結果,趙匡胤就真的傳位給了趙光義。史稱“金匱之盟”,不過趙光義是個什麼人大家也清楚。

    趙匡胤武功了得,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尤其擅長拳術與棍術。記得在天龍八部中,喬峰用“太祖長拳”打的聚賢莊一夥七零八落。

    總之,趙匡胤不僅治國有方,個人性情溫厚,極具人格魅力。

  • 5 # 歷史評說

    我認為他是一個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好皇帝,儘管他的皇位來的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率大軍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建立宋朝,史稱“北宋”。

    趙匡胤在後周時期就是戰功卓著的第一將領,屢立戰功,有點功高蓋主的意思。後來黃袍加身,當了皇帝,他也並沒有貪圖享樂,而是開始了統一戰爭。

    他先後率軍攻滅荊湖、後蜀、、南漢、南唐和吳越,基本上統一了全國,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

    趙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都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 6 # 雨一直下

    兄弟,是宋太祖趙匡胤吧。你是否聽到過這麼一種說法,秦皇漢武,唐高宋祖,裡面宋祖就是說的宋太祖趙匡胤,足以說明他的歷史地位了。

    為什麼他的地位那麼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

    1.趙匡胤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開國明君了,宋朝建立可以說死人最少的了,據歷史記載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政權過程中就死了一個人,而且這個人還是被趙匡胤手下誤殺的,歷史上朝代更替那個不是血流成河,據說元帝國建立殺了上億人口。看到這你不得不佩服趙匡胤智慧與謀略。

    2,杯酒釋兵權,也是趙匡胤被後人所贊另一行為,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幫助他開國功臣,而這些功臣們也都是善始善終。古代開國皇帝大多對身邊開國功臣採取大清洗政策,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對幫助他功臣可謂是趕盡殺絕,所以被後人稱流氓建立朝代。

    3,不殺知識分子,史書記載宋朝終其一朝未殺一個知識分子,著名知識分子蘇軾得罪朝廷,在別的朝代就是文字獄,就要被沙頭,宋朝對蘇軾就是一貶再貶,從東京開發一直貶到海南島。

    關於宋朝不殺仕還有一個歷史傳聞,相傳太祖趙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宋朝歷任皇帝在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不過,這分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後來金軍打敗宋王朝,佔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檔案的存在。遺訓記載的內容有下列三點:(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王朝的政治上。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約,證明這個開國皇帝確有政治遠見,其誓約不僅是保證言路暢通和監察權實施的重大措施,也體現了封建專制時代難能可貴的進步。

    被人詬病的是宋朝崇尚文人,貶低武人。導致宋朝後期被北方遊牧民族欺壓屠殺。

    而且趙匡胤皇帝還不是傳給他兒子,而是採取兄終弟及方式傳給你他的弟弟宋太祖趙匡義。

  • 7 # 雪峰居士

    其一,趙匡胤本是武將出身,卻在“陳橋兵變”後能夠善待後周柴氏孤兒寡母,並賜下“丹書鐵券”免死,立祖訓要後代遵守之,可見其宅心仁厚,不是心狠手辣之輩;

    其二,趙匡胤出生五代十國時期,深知自唐末以來各地藩鎮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從而造成國家四分五裂、中央政令不通,百姓常年處於戰火之中,妻離子散、顛簸流離,苦不堪言。因此,他為了結束這一現象,採取溫和的方式削奪武將兵權,是為“杯酒釋兵權”。可見其也是宅心仁厚,選擇不殺而是非常溫和的解決擁兵將領,這比起朱元璋來要強不知多少倍;

    其三,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積極推動統一戰爭的步伐,先南後北,逐漸消滅各地割據政權,是中原大地重新歸於一統。(雖然也是唯一一統皇朝中沒有佔據燕雲十六州的朝代,但燕雲十六州之丟失非宋太祖趙匡胤之過,而是後晉兒皇帝石敬瑭之故。)可見其心中有雄才大略,有一統天下的抱負,其心中凌雲之志不亞於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諸人。

    其四,趙匡胤雖為武將出身,但立下祖訓,善待文人士太夫。可以說,有宋一代是讀書人最為幸福的時代,是文人士太夫的黃金時期。可見其尊重知識、弘揚傳承文化。

    ……

    宋太祖文治武功雖不登峰造極,但能同樣睥睨天下且心中裝有百姓。然心有凌雲志,但生前未能滅北漢、收“燕雲十六州”,使其與“千古一帝”終差一線,奈何早逝乎?後世之人都以其“重文抑武”怪罪,致使宋積弱不堪,對外戰爭連續失利;殊不知“杯酒釋兵權”是在當時最為完美解決藩鎮割據之法,讓民免遭戰火之苦最佳上策。

    宅心仁厚世所罕見,可謂帝品非凡,堪比三皇五帝!然蹊蹺死亡,兄終弟及,後世不解,雖有“金匱之盟”問世疑者甚。“金匱之盟”可謂假,但太祖有意傳弟可謂真,足見太祖政治智慧非凡矣,傳弟之策讓宋免遭“五代十國”之亂。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可趙氏一脈相互殘殺者甚少,論罪處決者更少,此乃趙匡胤首功。

  • 8 # ReaderX

    咱們用個故事來講講老趙吧。

    老趙“微服私訪”遇冷箭

    公元960年2月,農曆正月,老趙住進了原後周的禁宮。

    老趙幾乎來不及享用種種“帝王之樂”。他依舊過著那種簡易的日子,心裡想的卻是天下大事。老趙喜歡“微行”,以便真實體察民情。但是呢,這類行動給保衛工作帶來了難度。於是有人勸諫他注意安全,帝王還是深居簡出為要。

    老趙聽後,笑著說:

    這個帝王之興吶,它自有天命!想當年周世宗柴榮看見身邊的將領有帝王之相,長得方面大耳的,都會找各種原因殺掉,但是呢我老趙天天在世宗身邊,我不是好好的嗎?沒關係,誰有這個帝王命,任他自為就是,我老趙不禁。

    從此以後,微行更加頻繁了。但是“微行”雖然沒有遇到麻煩,第一次公開出行卻遭遇了襲擊。一支冷箭向黃傘射來,禁衛一時驚駭,老趙到好,乾脆敞開袍子,笑著說:教他射!教他射!

    回到宮內,左右力請捕賊,老趙不允,不久後,就沒什麼事了。

    他遇到冷箭,卻沒有追拿刺客,確實了不起。想想秦始皇遇刺,沒有搜到刺客,竟然掃滅周圍多少平方公里的人煙,就知道老趙和秦始皇嬴政不是一類人。因此呢,同為皇權制度下的帝王,與同為民主制度下的總統一樣,良莠不齊。說帝王都不是什麼好鳥,就跟說總統都是聖人一樣糊塗

  • 9 # 聽雨喜雨

    唐安史之亂起至五代十國,百姓處於歷史上最黑暗時期,民不聊生,軍閥割據,乃至後面頻繁黃袍加身,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野蠻橫行,不斷建立新國家,小國家,皇帝不斷被殺,新皇帝不斷登基,倫理道德淪喪,上下秩序顛倒,國家大倒退。而百姓既要服兵役又要納稅,百姓整天過著沒有抬頭得日子。國家呼喚英雄出現,拯救黎民,拯救國家,讓國家從野蠻無序暗無天日,重歸文明理性,趙匡胤作為英雄人物應時代的要求,橫空出世。

    相信這也是毛主席推崇唐宗宋祖的原因。

    為什麼朱元璋說趙匡胤得位最正,是順天應人,趙匡胤又是毛主席推崇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一(趙匡胤的歷史功績在毛主席看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一樣偉大)!1.華人悲情主義嚴重,往往寄希望與故去之人, 柴榮有能力不假,但柴榮缺陷明顯,不具備明君條件 。柴榮親征,對楚州屠城,百姓是一萬十萬計算的無辜之人,毫無疑問是大錯的。 五代十國包括後周都是黃袍加身,皇帝沒有一個是所謂正統。周世宗也是一個多疑之人,為防止其他將領黃袍加身,將大將中面正大耳者殺之(宋史記載),其中冤屈之人不在少數。也曾懷疑過趙匡胤,讓趙匡胤靠邊。

    柴榮死後,兒子年幼,孤兒寡母無法駕馭後周局面。後周分三派勢力,小皇帝、趙匡胤、李重進各一派,小皇帝年幼駕馭不了自己的人,更駕馭不了另兩派。李重進郭威的外甥,按血統來說,他是最有資格做皇帝的,而柴榮沒有郭威血統。如趙匡胤不動手,李重進政變,趙匡胤肯定會剿滅李重進,因為李重進的事情,小皇帝君臣必然會對趙匡胤有猜疑,不管趙匡胤還是小皇帝嬴,後周因為內訌,從此一蹶不振。後周當時只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個小國,建國九年,剛剛立足,在國家內訌,實力大降時必然有其他國家趁機滅周。

    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開創了三百二十年中國歷史上最繁華最富有,百姓最幸福的朝代!唐實行的是節度使政治,節度使權利超過中央,形成潘鎮割據,安史之亂後國家陷入混亂局面,後來有了五代十國,將軍頻繁利用軍中軍閥割據,百姓深受其苦,民不聊生,國家分裂,開了歷史的大倒退,是歷史上同五胡亂華一樣處於中國最黑暗的時代。

    江山社稷有德者據之,除堯舜禹以外沒有絕對正統的說法!趙匡胤建國後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歷史最黑暗的時代,建立了煥然一新的新朝,從此軍政大權收歸中央,軍閥再也不能利用軍權頻繁發動政變,國家趨於穩定。趙匡胤實施了一系列的好政策,解除重要將領的軍權,短期避免頻繁黃袍加身;建立政治家決定打不打,軍事家決定怎麼打的先進的文官政治;優待後周君臣穩定人心;先南後北積累財力物力,體恤百姓讓百姓休養生息,都說明才幹在柴榮之上,特別容人之量不是周世宗所能比擬的。

    不管怎樣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歷史的最佳選擇,也是後周皇帝的最佳選擇,後周皇帝既駕馭不了群臣武將,也沒有能力應對五代十國混亂局面,在面對失國時沒有人有趙匡胤的胸懷。

  • 10 # 大用說史

    這個有點複雜。總體來說,文武雙全,個人能力很強,在歷代的帝王中也是數得著的。做為皇帝來講,他也算是不錯的,不論是對大臣還是百姓以致於前朝的皇帝都是比較不錯的,可說是一位仁義的開國君主。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小,透過不只一次的“杯酒釋兵權”把絕大部分的武裝力量收歸了中央,可以說他結束了唐以前的軍政一體的制度,實行政權與軍權的分離,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方割據和軍閥的混戰,對國家的安定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 11 # 坐看東南了

    宋太祖趙匡胤很厲害,不是一般的厲害。這個人是個不錯的人,也是個不錯的皇帝。當時國家四分五裂,有槍便是草頭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能指望一個七歲的孩子,即後周世宗的兒子柴宗訓能統一華夏、結束唐末以來的混亂局面。梁、唐、晉、漢周,五代十國,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即使趙匡胤沒有被手下擁立為皇帝,其他人也會李橋兵變、王橋兵變,等等。

    在北宋以前,是武大官大於文官,皇帝本人一旦沒有握住槍桿子和刀把子,天下要麼就變成了別人的,要麼就四分五裂,西漢末年是這樣,東漢末年也是這樣,三國兩晉南北朝還是這樣,隋朝是這樣,唐朝初年末年都是這樣。靠個人掌握的武力解決問題,靠武力統一,靠武力坐江山,這是那個時代的遊戲規則。

    趙匡胤是個好人。

    對後周世宗柴榮的家人好。雖然趙匡胤取代了後周孤兒寡母坐了江山,但是趙匡胤不是小人,他自己善待周世宗的家人,並立誓告訴趙家子孫,要永遠善待後周柴家人,後來實踐證明,趙家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對官員好。不因為官員說錯話殺官員,官員的一些錯誤幾乎都能容忍,官員犯了錯誤、甚至打了敗仗,都不會受到很大處罰或者說殺頭,一般降級使用就行了。

    對手下兄弟們好。當年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和趙匡胤情同手足,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知道手下權力太大不是好事,到時候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為此趙匡胤把話和弟兄們挑明,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的手下並沒有形成功高震主之勢,得以保全,這一點比朱元璋好。

    趙匡胤是個好皇帝。

    在此基礎上,趙匡胤加快統一步伐,16年後,到趙匡胤去世時,北宋基本統一了南方,只差北漢和“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回,基本結束了唐末以來混戰的局面,這是趙匡胤的歷史功績之一。趙匡胤的另一個努力就是文官治國,用文官治理國家和管理地方,基本奠定了北宋國家治理格局,徹底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國家200多年的割據狀況,開啟了影響至今的文官治國模式。從此,中國走上了“筆指揮槍”的道路,而不再是“槍指揮筆”。宋太祖趙匡胤之後,除了元朝,和清初的“三藩”和清末的袁世凱,700餘年間,中國再沒有出現大軍閥。

    後來的明朝,明英宗朱祁鎮、明神宗朱翊鈞都是八、九歲登基,沒有人搶皇位,沒人造反。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水平,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奠定的政治基礎,以文治國,權力制約,貶低武將,“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地讀書”。這是趙匡胤對人生價值觀重塑的結果。此種做法又被明太祖朱元璋等明朝皇帝繼承,後來文官話語權越來越大,這樣皇權離武將的威脅越來越遠。真是這些成績,奠定了宋太祖趙匡胤的歷史地位,不但沒有因為篡位被罵,反而飽受後世褒揚!

  • 12 # 朕說

    先交代一下歷史背景:

    五代十國的特色就是亂哄哄

    唐朝滅亡之後

    藩鎮割據,群雄並起

    各大政權唯一的課餘活動就是到處打仗

    以及被人打

    群雄角逐的大形勢之下

    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但有個人非要搞特殊

    走起“老實人”路線

    趙匡胤

    少年的趙匡胤

    是個愛管閒事的祖宗

    喜歡四處遊玩,行俠仗義

    一次

    他從綁匪的手中救下了一個女子

    女子叫京娘,芳齡十七

    美得就像一張手機桌布

    “天生一種風流態,便是丹青畫不真”

    ——《警世通言》

    乾柴遇上烈火,畫面往往都不可描述

    但趙匡胤就是憨啊

    千里護送京娘回家

    人家暗示了好幾回都沒反應

    送到家之後

    又一次次地忽略了人家的情意

    不戀私情不畏強,獨行千里送京娘

    漢唐呂武紛多事,誰及英雄趙大郎

    ——《警世通言》

    心疼京娘一秒鐘

    遇到趙匡胤這種木頭一樣的男人

    除了情場一根筋之外

    趙匡胤也憨厚得像一個300斤的孩子

    比如

    揭竿起義,謀權篡位

    在古代本來就是一件極其常見的事

    可趙匡胤同志

    覺得篡奪的是自己直屬上司的位子

    太直接不好

    於是就和親信們就制定了一個計劃

    他先是假裝喝醉

    同時讓親信們去慫恿士兵們另立新主

    然後趁熱打鐵

    讓親信們將黃袍披在自己的身上

    佯裝是被擁立為王的

    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宋史·太祖本紀》

    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

    篡個位還這麼扭扭捏捏

    水土不服,就服你

    陳橋兵變之後

    趙匡胤已經站在了時代的巔峰

    但是問題來了

    既然他可以篡位,那別人也可以篡他的位

    這可怎麼辦啊

    “吾欲息天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

    ——《續資治通鑑》

    趙匡胤覺得

    把兵權從大臣手中硬搶回來肯定會見血

    再三考慮之後

    他決定和手握兵權幾個大臣一起宵夜

    吃飽喝足後

    趙匡胤說自己近來失眠

    因為害怕皇位被搶走

    並表示“你們拿著兵權也沒啥用

    不如換些退休金頤養天年”

    “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

    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

    ——《宋史》

    這些大臣們也不傻,懂得其中意思

    便紛紛交出兵權

    換了一大筆養老金

    於是,趙匡胤沒有動刀動槍

    沒有空手套白狼

    而是像個老實的生意人一樣”買下兵權”

    除了他也沒誰了

    謀權篡位最怕的是什麼

    當然是留下後患

    但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

    下的的第一道命令就是:

    “回開封后

    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

    ——《宋史》

    因為他覺得,篡位已經不仁

    還傷害別人的妻子兒女就太不厚道了

    類似於這樣的事例

    趙匡胤同志還真不少

    以至於范仲淹都說

    “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姑娘表白,反應遲鈍

    謀權篡位,不好意思

    收回兵權,花重金買

    前朝後嗣,不忍心趕盡殺絕

    24K純的一個老實人

    但正是因為這種寬容仁慈、通情達理的老實

    北宋才得以成為一個強國

    經濟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可見

    老實人的本事大著呢

    所以

    那些總想著玩累了

    就找個老實人好好過日子的愛卿們

    朕就呵呵了

    說得好像我們老實人會看得上你似的

    不過問題來了,趙匡胤的這種老實,是真的老實還是厚黑呢?

  • 13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如何評價趙匡胤?

    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如果對於北宋初年曆史不甚瞭解的人,對於趙匡胤或許是崇敬和嚮往,對於讀了一些史料的人,開始對於趙匡胤或許又會轉為鄙夷,可若是細細品讀,對於趙匡胤獲取又會轉為體諒和同情。因為趙匡胤此人,一輩子既是在開創一份基業,卻又處在不停的矛盾中,雖有宋祖威名,事事又與常人考慮無異。

    我們先從大方向來看趙匡胤,趙匡胤了不起的成就,一是在他手上結束了五代十國幾十年的大亂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大亂局,讓天下百姓得到了安生,這是了不起的大成就,不知拯救了多少生靈;二是不論好壞,趙匡胤開創了兩宋三百餘年的大業,並且確定了大體的政治制度;三是確立重文輕武的國策,這項政策的影響好壞還是留待後人去說吧。

    轉為小事去看,趙匡胤又有著普通人都會有的虛偽、猶疑、剛愎自用等。陳橋兵變這種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說了,先說陳橋兵變他入城後,自己雖然對待後周舊臣們客客氣氣,可那是自己分好了唱白臉的角色,另外一面他可是縱容手下的羅彥環唱紅臉,用刀劍逼著宰相範質屈從;事先嚴令入城後秋毫無犯,卻又縱容部下王彥升殺了韓通全家以作警示;得了柴榮的兩個小兒子,本已命人拖出去殺了,後被潘美一句“於理未合”提醒又拖了回來;登基十餘年,糾結於五代亂象和太后的囑咐,始終不把繼承人問題確定下來,留下了千古疑案。所以趙匡胤此人,性格中既有武將那種敢作敢當的風範,也有深通帝王之術,靜於算計的一面,還有普通人都會有的缺點。

    再將趙匡胤的這一切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說,你卻又發現他的所作所為又是那麼合情合理,一個人在時代的大潮面前,個人是很難翻起多大的浪花的,只能說但是的各方機緣巧合和他本人的努力,把趙匡胤推到了這樣的一個位置上,趙匡胤的表現,不能說十全十美,但也是難得了。

  • 14 # 鍾愛阿飛

    仁義之主,俠客之風。

    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民不聊生的殺伐時代,開創了兩宋繁榮昌盛的紀年。戰亂年代輕殺戮,但太祖未嘗輕殺一人。武將跋扈天下,五代短短數十年,更換了八屆朝廷,太祖登記,杯酒釋兵權,結束了武力橫行的時代。

    仁治天下,善待前朝皇室,立下遺訓不殺士大夫。禮賢下士,屈尊賢能,賢人必用。

    武功高強,好結友,愛打抱不平。胸懷天下,虛懷如谷。

  • 15 # 魏蜀吳

    杯酒釋兵權,證明他不像一些開國皇帝對功臣趕盡殺絕,有皇者之風。善待後周皇室,仁者風範,結束亂世,一代梟雄,只是無奈天意弄人,未收復幽雲十六州,最後寄希望於財物贖買,真是英雄遲暮。

  • 16 # 掌心聊聊

    這個問題好象還沒人回答,那我就先搶個沙發。縱觀華夏曆史,無數英雄人傑輩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在歷史的長河中,讓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巨星級人物,宋太祖趙匡胤絕對可排得上號,這一點從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 雪》中可知。話歸正題,怎麼評價他這個人,我想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他是一代開國之君。趙匡胤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面,開創了大宋3多年的基業,極大推動了華夏文明的發展和興盛,宋朝在經濟方面的成就甚至超過了盛唐,雖然他這個皇帝得到不算正路,但歷史上很少為此詬病他,單憑這一點就可名垂青史。

    二、他是一個好皇帝。趙匡胤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尊孔崇儒,完善科舉,澄清吏治,發展生產等一系列英明決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使宋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空前繁盛,開創了又一箇中華盛世,特別是他雖然是武將出身,但卻以文治國,規定了子孫“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對文官一般治罪也只是外放,基本上沒有被殺的,可以說宋朝估計是歷史上文人們最幸福的朝代。

    三、他政治情商極高。趙匡胤寬仁厚愛,政治手腕很靈活,能夠“黃袍加身”,說明他很受部下愛戴,這估計是人類史上最順利的政變!另外他對後周柴家孤兒寡母及前朝官員都給予優待,特別是立下“丹書鐵券”保障柴氏後代的絕對安全。這一點很少帝王能做到的。另外“杯酒釋兵權”也是歷史佳話,展現了趙匡胤超強的政治情商。

    四、他個人私德非常好,基本上沒緋聞。趙匡胤勤政愛民,特別是嚴於律己,崇尚節儉,對聲色之事也是有頗節制的,並且懂得節儉不講排場,這點在歷代帝王中並不多見,特別是改變了五代以來的奢靡風氣,尤為難得,深為後世史學家所稱道。

    最後如題主所設想,如果趙匡胤如果沒有死,滅契丹、西夏,統一華夏,我想肯定是大機率事件。

  • 17 # 風雲127017147

    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皇帝,他開創的北宋王朝,一改歷史上武將佔主導的局面,從此文臣開始起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北宋長期軍事實力弱他也有一定責任。

    但是趙匡胤還有一個很強的方面很少有人重視,那就是他的功夫。

    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中原武林不讓喬鋒用少林功夫,喬鋒就用太祖長拳和他們打。

    喬鋒打的太祖長拳就是趙匡胤發明的,直到今天這套拳法還在,歷朝歷代有功夫流傳於世的也只有宋太祖了,可見他功夫很高,堪稱武術大師。

    還有一點能證明趙匡胤功夫高,大家都知道雙截棍,其實雙截棍就是宋太祖兵器盤龍棍演變來的。

    雖然宋太祖功夫這麼好,但是和歷代皇帝比他最不好殺,而且還留下遺囑嚴禁後代亂殺人,這就是有名的太祖誓碑。

  • 18 # 上進葡萄wa

    個人魅力還是有的,前期比較生猛,後期缺少點運氣。

  • 19 # 小信球

    只能通過歷史記錄來看了,畢竟幾百年前的人是什麼樣的大家都不知道,不過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可全信。知道他這個人,起碼是名人,當過皇帝,開闢了一個在歷史長河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朝代,其他諸如怎麼當皇帝,怎麼傳位給弟弟,這些細節誰也不知道,都是猜測的,當成故事聽聽得了

  • 20 # 易小小鵬

    起碼比趙匡義要強的多的人,沒有用強霸佔過小周後,善待敵國俘虜皇帝,柴家也一直儲存著,是個仁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解讀CPU的各項引數,它們都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