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核心代號 介面型別 核心執行緒 製程工藝 是否鎖頻 基礎頻率 睿頻(動態加速頻率) 三級快取 記憶體支援
10
回覆列表
  • 1 # 愛玩520

    CPU 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中文譯為中央處理器(哈哈,照搬大學時課本上的知識)。可以理解為人的大腦,是計算機最核心的硬體之一。

    那下面我就查閱資料一一為題主簡單的解答:

    核心代號

    為了便於CPU設計、生產、銷售的管理,CPU製造商會對各種CPU核心給出相應的代號,這也就是所謂的CPU核心型別。

    (圖片摘自網路)通俗點說就是起個好聽的名字方便叫,比如skylake,haswell,到最新的第八代Intel 酷睿系列的Coffee Lake,這是老外的一種習慣。這種取代號名稱的形式不僅僅限於CPU,其他如顯示卡等也是由代號的,比如GP104等。就是一個名字,來區分不同級別或者不同代數的產品。

    介面型別

    介面型別其實就是字面意思,Intel和AMD這兩大廠都是會根據不同CPU代數匹配相應的主機板晶片組,而匹配的橋樑就是這個介面。比如Intel 第七代CPU i5-7500和第七代晶片組Z270,B250就是透過LGA 1151 介面安裝的,但LGA1151介面以及連續使用了三代從酷睿6系列一直到現在的酷睿8系列,代表產品有i5-6500,i5-7500,i5-8400等,但是對應的主機板晶片組也從1系列到了現在的3系列,如B150,B250,Z370等。如果不是同一代的CPU和晶片組是不能匹配的,有些則可以更新BIOS來支援新的CPU。這樣做一方面是防止不同年代的CPU被混用(雖然介面可能相同,但是晶片組不一定支援更新的CPU)出錯,新一代匹配新一代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另一方面也是廠商打的小算盤,你一輩子只用一個主機板,透過換新的CPU提高效能就像,那我還賺什麼錢,或者說賺的錢也少了嘛。要知道晶片組和CPU都是一家廠商生產的。這點不論是Intel還是AMD都一樣。不過AMD在介面的通用性上做得比Intel稍微好那麼一點點。

    一般來說,不同介面的CPU是無法安裝或者無法正常使用的,但是也存在可以混用的情況,不過極少而已。

    所以介面型別就只是個“插頭”而已,LGA 1151 代表有1151個針腳,其他諸如以前的LGA1150,LGA1155數字就代表有多少個針腳。所以大家會發現,一般情況下,不同介面是無法混用的,因為針腳數量都對不上啊。

    核心執行緒

    核心,指的是CPU有多少個處理核心,是CPU處理任務的基本單元,多核心CPU就是有多個處理核心的CPU,也就是CPU內部有多少個處理核心(也叫物理核心),雙核就是兩個,四核就是四個。區別於單核心處理器,多核心CPU相當於集成了多個CPU,封裝在一起,每個核心既可以單獨工作,又可以協同工作。任務處理強度低的時候就一個核心或者兩個核心在工作,高強度的時候可能所有核心都開足馬力一起加油幹。單個核心工作耗電低,發熱少,多個核心工作耗電高,發熱也高。多核CPU技術就解決了不同任務強度下兼顧效能和節能散熱的需求。

    執行緒一般指CPU超執行緒技術,而並不是多執行緒技術。

    CPU超執行緒就是利用特殊字元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核心模擬成物理晶片,讓單個處理器能使用執行緒級平行計算,從而相容多執行緒平行計算,從而相容多執行緒作業系統和軟體,使執行效能提高。(摘自百度百科)

    (圖片摘自中關村線上)人的腦子轉的飛快,但是手腳眼睛的動作相對來說比較慢,所以腦子可以同時指揮手腳眼睛幹活。CPU的超執行緒和人腦有類似的地方,那CPU的時序是很高的,也就是說CPU這個“大腦”運作飛快,但是記憶體等其他硬體相對較慢,而計算機的任務本質上是單向的,也就是必須執行完一步動作才能進行下一步,所以CPU可能很多時候都在等待中渡過,那就把等待的過程去做其他的處理任務,讓CPU一直都有事幹。但是我們說了任務處理是單向的順序進行的,怎麼讓CPU去幹其他事情呢?這就是超執行緒的技術了,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兩件事情分時間段各做一步,這樣最後任務完成的時候,就做了兩件事了。因為CPU往往是要等待其他硬體的響應的,所以實際上只是在等待的過程去做了另外的事,只不過這兩個事情同等重要,互為等待罷了。這就是超執行緒技術的最淺顯理解,當然實際情況應該複雜得多。

    常見的又雙核心四執行緒,四核心八執行緒,六核心十二現場,八核心十六執行緒等。其中以Intel技術最為強大(好像電腦CPU也就Intel和AMD兩家在供應消費級市場吧)。

    製程工藝

    製程工藝當然也是好理解的啦,就是用什麼樣的技術標準和工藝去製作。這個東西賊複雜也非常的高階大氣,屬於尖端科技中的尖端科技。我們消費者只需要知道什麼28nm,14nm之類的就可以了,nm是奈米,14奈米代表CPU裡面單個電晶體的尺寸為14奈米。一般來說,數字越小耗電量越低,在一定面積大小的地方能放更多的電晶體。發熱低能做到更高的CPU頻率,頻率高自然效能就高。電晶體數量多效能就越強。當然工藝製程中還有什麼3D電晶體之類的區分,說的就是電晶體用什麼型別,構造等。總之就是非常複雜,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就是一個14nm這樣的字樣,如果下一代CPU用上的10奈米甚至更低的製程工藝規格,那肯定是要比14nm的更強大,更節能的。

    (圖片摘自網路)

    是否鎖頻

    鎖頻是相對於超頻的。鎖頻(CPU locking)是把一顆CPU的倍頻鎖在特定的數字,不能調較和修改,也就是不能超頻。超頻則是反過來,提高CPU的倍頻。而CPU的主頻就是其工作頻率,提高倍頻可以提高CPU的主頻,達到更好的效能。格式的 主頻=外頻X倍頻。外頻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一般不可改變。

    超頻雖然可以獲得更高的效能,但是也對硬體造成更大的壓力,有可能會損壞硬體。

    是否鎖頻則一般看CPU的字尾,Intel的CPU一般帶K的表示不鎖頻,是可超頻的。如i5-8600K,i7-8700K等,而AMD的CPU幾乎都不鎖頻,也就是說大多數都可以超頻(也算是AMD的一種特色吧)。

    基礎頻率和睿頻(動態加速頻率)

    基礎頻率就是CPU的最低工作頻率,也叫預設頻率。睿頻則是根據CPU負荷來覺得CPU的實際工作頻率,一般都有個預設上限,在這個上限之下都不算超頻。是CPU根據自身的工作情況自動調節的。比如i5-8600K基礎頻率是3.6GHz,也就是CPU在工作的時候以3.6GHz以上的頻率工作,如果任務負荷較重,CPU則自動增加自身的執行頻率,最高可以到4.3GHz。這個過程就是睿頻,也就是動態加速頻率。

    三級快取

    CPU快取(Cache Memory)是位於CPU與記憶體之間的臨時儲存器,它的容量比記憶體小的多但是交換速度卻比記憶體要快得多。快取記憶體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CPU運算速度與記憶體讀寫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為CPU運算速度要比記憶體讀寫速度快很多,這樣會使CPU花費很長時間等待資料到來或把資料寫入記憶體。在快取中的資料是記憶體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呼叫大量資料時,就可先快取中呼叫,從而加快讀取速度。

    三級快取技術其實就是設定了三個層級的快取,分別叫一級快取,二級快取,三級快取。三級快取技術其實就是為了匹配CPU與記憶體之間速度的巨大差異。我們平時說的三級快取一般指的是第三級快取打大小。我們都知道市面上記憶體種類很多,速度大小不一。這就需要第三級快取儘可能大的來保障資料的交換效率更高,更快。但是三級快取的大小一般由CPU廠商決定,高階一些的CPU三級快取會大一些,但是成本自然就上去了。快取的設定和CPU的級別息息相關,廠商會在成本和效能之間取最優的取捨。

    所以作為消費者,不必過於關注三級快取的大小。

    記憶體支援

    在很久遠的年代,記憶體控制器並沒有整合到CPU中,而是整合在主機板的北橋晶片中。但是後來主流變成了整合在CPU中,當然這也是技術進步的體現,CPU在有限的面積上能整合越來越多的元器件,在獲取更好效能的同時,以更好的相容性,更低的價格出現在市場上。

    那記憶體控制器都整合在CPU上了,支援的記憶體種類和記憶體頻率就都由CPU說了算。比如記憶體有DDR記憶體,現在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也就是我們常見的DDR4,頻率也有1333,1600,2133,2400,2666等等,單位是MHz,一般更高的頻率向下相容更低的頻率,而不會高於支援頻率。還是以i5-8600K為例,支援雙通道DDR4記憶體,最大支援頻率是2666MHz,最大支援容量是64GB。

    雙通道技術也是一種記憶體支援技術,和單通道記憶體比可以簡單理解為雙向兩車道和雙向單車道的對比。

    ECC記憶體是一種糾錯技術,目的是為了更好更穩定的執行。用於伺服器和影象工作站上,消費級市場沒必要。

    所以在購買記憶體的時候一定要匹配你的CPU,比如你的CPU只支援2666MHz的記憶體,那你買2666MHz以上的記憶體就只能以2666Hz執行,並不能發揮更高的頻率效能。記憶體也是頻率越高價Grand SantaFe貴,所以合適就好,不必花那冤枉錢。

  • 2 # 歡樂時光呀

    首先有幾個重要的引數:架構、主頻、核心執行緒、快取、介面

    我們把CPU擬人化 來說明幾個引數的意思和作用

    架構:架構可以理解為人的身體,新老架構的區別就是類人猿和現代人的差別。

    主頻:主頻就是時鐘頻率,高主頻對運算速度至關重要。可以理解為力氣,主頻越高,力氣越大。

    核心:核心可以理解為人的胳膊,兩個核心就是兩條胳膊,四個核心就是四條胳膊,幹活更有效率。

    執行緒:執行緒就是手,在胳膊的基礎上長出來的,單核心單執行緒就是一個胳膊長一隻手,單核心雙執行緒就是,一個胳膊長了兩隻手,提高幹活效率高。

    快取:快取是由於CPU運算速度遠遠快於記憶體條的儲存速度,這會讓CPU浪費很多的時間來等待資料寫入記憶體,所以在CPU內設定快取記憶體來作為臨時的儲存介質,來緩解運算速度和記憶體寫入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介面:介面就是安裝在主機板上的介面了,CPU介面與主機板匹配才能工作。

    現在的CPU有兩種,第一種 高主頻少核心,就是力氣很大,但只有兩條或四條胳膊的大力士。這種型別的CPU更適合玩遊戲。如英特爾i3 i5 i7

    第二種是 低主頻高核心,就是力氣不大,但是胳膊和手很多,能同時處理很多對力氣要求不高的簡單的活,因此這類CPU更適合作圖渲染等工作。如AMD銳龍系列和英特爾至強系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對愛人失望的古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