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收復幽燕?好像是宋軍搞不定,最後要金人幫忙。入城以後搞地域歧視,結果被自己的同胞給趕走了,真是笑死個人。方臘擴張的太快,看似聲勢浩大,實際上就是沙砌的城堡,兵力過於分散,再加上宗教結社的本質缺乏組織約束力,戰略目標不明確等等,只要集中優勢兵力破其一點,就能以點選面,以成全功,看透這一點換高俅去都能夠平定。

  • 2 # 老D90405271

    歷史是統治階級根據現實需要而編寫的,只能說是根據大致事件而對其加工。所謂的"春秋筆法"就是用作者觀點來寫歷史,也就是作者為尊者諱,而對邪惡者則極盡貶低,這當然不是實事求是,而是憑編者判斷。也就是說是加工後的歷史而非真正歷史。這就出現了歷史人物及事件不斷出現反覆,這就是為了適應當時的現實需要。歷史已被時間湮沒,真實歷史永遠都無法曉,只有現實在不斷重新解讀。

  • 3 # 春雨大發

    應該說童貫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作戰有所建樹,但這和他做奸臣不矛盾,有不少壞人都是有能力的,但德不行,甚至是做更多的壞事。

  • 4 # fisherman1119

    題主你看的是哪國曆史?演義小說都不敢說宋朝收復了“幽燕”,你憑什麼說童貫收復了幽燕?你知道幽燕包括哪些地區嗎?當年遼寧南部都是燕國的地盤,比燕雲十六州面積還大。

    除非你是南韓人

  • 5 # 呆萌小索隆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唐朝,都是安史之亂以前的,然則分裂混亂風雨飄搖的情況實際佔了整個唐朝的一半乃至一半以上。某種程度上說,宋代的戰略格局,無論是遼宋、金宋,都可以認為是晚唐五代格局的直接延續。唐時的藩鎮割據簡直噩夢,軍人跋扈要比外患還恐怖,宋朝被迫下一味猛藥去抑武也是時局所迫,老趙接盤的時候後周孤兒寡母不錯,問題是老柴家軍隊的思維還在五代,是他們不指望你後周幼主。估計採訪一下老趙,加身的可不一定只是黃袍,將士們都是手按著劍柄說話的。

    宋初軍事實力可以,只是打不過世界第一的遼朝。宋仁宗開始,北宋軍隊就是烏合之眾。南宋防禦力強於北宋,但是沒有進攻能力。宋朝屬於自身弱,還遇到大魔頭蒙古,二魔頭女真金,三魔頭契丹遼,小魔頭党項西夏。但北宋軍事強過西晉,南宋強過東晉。遼金都不是單純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加上穩固的政治態勢,而且兩宋之處他們都正處勢力強盛的時候。宋所面對的敵人遠比漢唐面對的強大。而且宋初開疆拓土,勢頭正健時不幸兩次北伐慘敗。所以宋實在很苦,自己因為政治選擇以及地理位置因素導致軍力不強,而外敵(遼金蒙)個個都很強的,怎麼打?

    公元1111年,童貫奉皇帝命令,作為使者前往遼國,得到馬植的歸附並獻上聯金策略。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叛遼,1115年阿骨打擊敗前來討伐的70萬平叛遼軍,進而引發遼國內亂。同年,童貫薦馬植於宋徽宗前,陳述取幽燕策略。1118年,宋徽宗判斷聯金計劃可行,派馬政馬擴前往金國聯絡。1120年,聯盟達成,同年金攻陷遼上京。但盟約中因宋徽宗的失誤,導致金人認為宋要求的不是燕雲十六州,而是遼燕京以及所屬州縣。

    同年,宋江南爆發方臘起義,童貫帥西軍鎮壓起義,次年方臘被鎮壓。1122年,因遼天祚帝逃入夾山,留守遼南京大臣擁立耶律淳為帝繼續抵抗。同年,童貫第一次北伐但大敗。七月童貫二次北伐,雖奇襲部隊曾攻入南京城,但是因劉光世(南宋的中興四將之一)援軍失約不至,導致攻城奇襲部隊全軍覆沒。前敵總指揮劉延慶畏敵逃跑,導致北伐再次失敗。年末阿骨打親帥軍隊攻下南京,因之前合約條款問題,宋金產生齷齪。

    1123年,因宋朝接納背叛金國的張瑴引發外交風波,最終因處理不善,不但金國不滿,連帶降宋遼臣人人自危,最終在宋金會戰時叛宋降金,併為金軍做嚮導。西夏已經打完了,童貫才去的幽州被耶律大石爆了,然後金兵南下西軍主力盡喪於太原城下,再然後汴京就沒了,是為靖康之恥。外患可控,而內患不可控,所以宋代之後就都著重防著內部。重文輕武才是最重要的一點,抵禦外侮和安定國內,確實只能兩選一。

    綜上所述:現在都說漢唐如何,其實打得遊牧民族到處跑也就國力鼎盛那些年,持續不了多久,畢竟農業社會。一旦過了鼎盛時期,封疆大吏可就成了中央的威脅了。漢唐命雖長,但是中後期基本都是混亂不堪,皇權不穩。反觀兩宋、明清,雖然外部敵人給的壓力很大,但是皇權還是穩穩在握,來自政權內部的威脅可以算是被這一政策成功杜絕。對於皇室來說,是筆合算的買賣。童貫雖然歷史評價很低,但對維護北宋統治也是做出了不少貢獻。北宋亡,亡於制度,實非將帥之罪。

  • 6 # 切兩斤酒

    首先,劇友問的這個問題就有問題,童貫從來就不是一個猛將,童貫是一個宦官,也就是俗話說太監。

    至於說童貫為什麼能平方臘,復幽燕,最後做到廣陽郡王的爵位。要知道,在封建時代的中後期,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中,異姓不得封王基本成為一條鐵律,更別說宦官了。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了來說。

    廣陽郡王童貫

    出身經歷

    為什麼說和童貫的出身經歷有關。首先,作為一個宦官,童貫是拜在大宦官李憲的門下。而李憲,是北宋有名的“知軍事”太監的代表,曾和王韶一起為北宋收復了河湟之地。北宋軍制,大軍出征,一般以文官為統帥,宦官為監軍。李憲是這樣,作為李憲的門下,童貫的起步也是這樣,由於繼承了李憲的人脈關係,童貫也開始從宋朝的西北邊境做起,從此也一發不可收拾,因功歷任經略使、節度使、檢校司空。

    大宦官李憲

    一方面和童貫自身的高情商分不開,另一方面和童貫在朝廷裡勾結蔡京也有關係,曾有北宋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多方面的因素之下,童貫在皇帝的心目中就成為了“知兵事,善將將”之人,而且,比之文官、武將領軍,童貫有一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宦官不會謀反,世人也不會容忍一個宦官作為皇帝。要知道經歷五代,大宋的皇帝們對軍權都十分敏感。

    北宋六賊之一,蔡京

    西軍將門

    北宋西軍地理

    童貫能夠憑藉戰功升遷,和童貫籠絡了一批西軍將門有關。說起西軍將門,大家都很陌生,但是說起楊家將、折家將、種家將大家應當都很熟悉,這些都是西軍將門的代表。而且作為常年和西夏拉鋸的世襲邊軍將門,西軍可謂是北宋戰力的代表,是冠絕北宋的戰力擔當。那麼,童貫背後的西軍將門有哪些呢?最為出名的是劉延慶,也許對大家來說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他的兒子學過歷史的都應該知道,劉光世,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和岳飛、韓世忠、張俊齊名。當然,不僅僅是劉延慶,還有劉仲武(其子劉錡),辛興宗等一批活躍在抗金時代的一批西軍將門。當然,有支持者就有反對者,比如西軍大將劉法,最後被童貫坑死於西夏人手。當然童貫能夠籠絡住這些西軍將門,靠的皇帝的信任,將吏的任免權,也靠的是童貫自身的人格魅力。

    中興四將之一,劉光世

    平方臘,復幽燕

    作為童貫的功績之一,平方臘,復幽燕確實是一大功勞,但也要分開看。平方臘就是確確實實的功勞,但是方臘軍作為一個變民軍,而且又地處南方,其戰力值得商榷。用西軍平叛,那就是殺雞用牛刀。至於復幽燕,其本身這件事就值得考量,後世有人把“聯金滅遼”的鍋扣在童貫頭上,竊以為是不妥的,這件事上,童貫更多的是一個執行者,但童貫的執行能力確實有問題,不僅攻打燕京喪師辱國,還乞金兵攻打燕京並贖買,雖然拿回的燕雲,但更重要的是,讓金國看清了北宋虛弱的事實,給北宋的滅亡帶來了禍根。

    《騎砍風雲12世紀》中宋軍將領形象

    結語

    童貫作為封建史上可以說是唯一封王的太監,其人格魅力、審時度勢、情商都是不可小覷的,至於其軍事能力,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最多也是中人之姿,是時代的命運將其推上了那個位置。至於說是奸臣,一方面和童貫自身勾結蔡京,驕橫跋扈,在金兵面前露相有關,蔡京被打成奸臣,童貫還能有跑。另一方面和童貫作為一個掌軍的太監,政治立場天生和文官敵對,而歷史的話語權是掌握在這些人手中的,吹捧童貫不就是打文人的臉嗎?人太監都能封王而我們不能?再加上民間藝術形象的敗壞,童貫在歷史上的形象變固定成了奸臣。

  • 7 # 老龔166916589

    北宋童貫

    六賊是宋徽宗年間寵幸的六個奸臣,排行為:蔡京,王黼,童貫,朱勔,李邦顏,梁師成。其中童貫為老三。

    六賊之名最早出於太學生陳東,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書:陳東說:宜殊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此六人互相勾結,排斥異己,民間稱:‘’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是賣官買官的牌價)。六賊以書畫罷設,奇花異石奉承宋徽宗,今二浙方臘,宋江起義,民怨沸騰。曾流傳這樣的歌謠:‘’打破洞(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這些民謠說明了,老百性對這幾人恨之入骨,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當然童貫是武將,國家有戰事,為國效力功不可歿,但其作惡多端,不殺何其平民憤,如是一個好的皇帝,應該功過分清,賞罰分明,這批奸賊處置,徽宗皇帝處有被動地步,不得意而治之,然後告辭退位,帝位讓給兒子慶宗,慶宗接下爛攤子,被女貞族金兵南下攻破京城,君臣全部作了俘虜,也是罪有應得。

  • 8 # sunjin6278

    童貫是北宋徽宗時權宦,字道夫,開封人。據說其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鬍鬚,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童貫一生憑恃宋徽宗對他的寵幸,官高位顯,榮貴之極,膽大妄為,驕橫跋扈,長期執掌軍政,對北宋少功大過,成了導致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童貫少年時在宦官李憲門下,性乖巧,有度量,善以錢財結納後宮妃嬪,每天都能聽到後宮中人稱讚他的話。從做給事宮掖時,就善於揣度皇帝意旨,預先做出順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設金明局,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並因此認識了蔡京。後來蔡京進京為官,多得童貫之力。因此蔡京任相後,北宋用兵青唐,蔡京極力推薦童貫,說他對那裡熟悉,有將帥才能。朝廷發兵十萬,由王厚為統帥,童貫為監軍,向青唐開進。當大軍開至湟州,皇宮失火,徽宗覺得為不祥之兆,就下手諭,傳詔禁止出兵。童貫開啟看後,將手諭塞入靴中。王厚問他何事,他說:“陛下希望出兵成功。”於是大軍繼續攻打青唐,一舉收復四州。童貫也因此升遷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內侍憑資歷任兩使,宋朝從童貫始。不久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又連續升官至武康軍節度使。討伐溪哥臧徵,收復積石軍、洮州等地,被加官檢校司空,接著又拜他開府儀同三司。宋徽宗對他的寵幸,讓他恃功驕橫跋扈,選拔官吏,直接奏明宋徽宗,完全撇開朝廷和相府,漸漸地也引起了蔡京的不滿。後來奉命出使契丹後,權勢更大,握有朝廷內外軍政大權。以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身份出兵進駐夏國橫山,過了三年,又主管樞密院事,還統領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道、劍南東川等九鎮,為太傅、涇國公。當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以後,童貫率秦、晉精銳部隊深入河、隴,攻打西夏,派西州名將劉法攻取朔州,遭遇伏擊而死,使大宋西軍為之震恐。童貫卻隱瞞失敗,向朝廷報捷。因宋、夏對峙,雙方都陷入疲睏,童貫就透過遼人向夏進誓表講和,夏使到,給他誓表,夏使不接受,童貫就強迫館伴使一定讓他接受,夏使剛回到國境,就把誓書扔在路上。而童貫卻以此上書朝廷,言西夏願與宋言和。在西北,童貫亂提拔,亂更調守衛,破壞了宋朝固有的軍政制度。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正準備選拔精兵良將平燕的童貫,因南方方臘起義,只好奉詔率平燕之兵前去征討方臘。童貫率秦、晉兩地番、漢兵十五萬挺進東南,這時宋將劉延慶、王稟、王渙、王惟忠、辛興忠等也相繼率兵趕來,宋軍以絕對優勢鎮壓方臘起義軍,再加方臘義軍盡是沒經軍事訓練的烏合之眾,起義很快就被鎮壓,宣和三年四月方臘及其妻兒、宰相等五十二人被俘,義軍七萬人被殺。宣和四年三月,方臘餘部盡被平滅,童貫因功被遷為太師,改封楚國公。

    早在童貫出使遼國時,就結識了遼國降臣馬植,他化名為趙良嗣,偷偷潛入北宋,在童貫一力引薦下,他獻上聯金抗遼之策。北宋自建立以來,做夢都想收回幽雲十六州。宋徽宗覺得祖宗們多年的遺願,在他這裡就要實現。就派使臣乘船渡海,以買馬為幌子,與金人談判攻遼事宜,最終達成了海上之盟,其主要內容是:金攻遼上京和中京大定府,宋攻遼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宋答應滅遼後,將原來澶淵之盟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金則答應將燕雲十六州還給宋。宋徽宗就派童貫率大軍二十萬,北伐燕京,結果被遼軍大敗。而金軍卻很輕易地就攻取了上京和中京。童貫就乞求金人代取,金軍又輕易地奪取了燕京等城。童貫就以百萬貫之資,請求贖回雲燕等城。金人就將雲燕人口財物虜掠一空,把個空城還給了宋朝。至此,金人看透了北宋軍隊的腐化,和軟弱無力,為以後南下滅北宋,製造靖康之恥埋下禍根。童貫贖回空城,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並將此居為己功。宋徽宗也欣喜若狂,因童貫收復雲燕有功,就加封他為徐、豫兩國公,領樞密院,宣撫河北、燕山。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下詔封童貫為廣陽郡王。同年,金人南侵,童貫在太原不作抵抗,竟連夜逃回京城。這時宋徽宗害怕金人南下,下詔退位,讓兒子宋欽宗繼位。童貫逃回京城,宋欽宗下詔親征,讓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沒有接受,而是隨宋徽宗南逃。童貫的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遭到了諫官、御史和眾大臣的彈劾。宋欽宗本就很惱恨童貫的所作所為,乘眾人彈劾訴說童貫罪惡,就連貶其官職,先降為左衛上將軍,後貶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還沒到地方,又下詔歷數童貫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帶兵沿他所走的路線,追到南雄地界,斬殺了童貫,並將其頭帶回京師懸首示眾。

    童貫出身微賤,卻能以其乖巧靈活,結好他人,取寵皇帝,致得高官厚祿,掌軍政大權二十餘年,可謂榮貴之至。他收四州、平方臘,也算為北宋積功,但他依恃徽宗榮寵,膽大妄為,驕橫跋扈,在西北以敗報捷,欺瞞朝廷;混亂軍制,殘害政敵;擅倡平遼之謀,促海上之盟,輕啟戰端,引狼入室,滅亡遼國,大宋從此失去御金屏障,為誘發靖康之恥,北宋滅亡種下禍根;面對金人南侵,國家危難,他又臨陣脫逃,貪生怕死,將他多年領軍打仗的高大形象撕得粉碎。因此宋史說他“窮奸稔禍,流毒四海,雖菹醢不償責也。”後人也把他列為北宋“六賊”之一。

  • 9 # 真正鱷魚不哭

    童貫必須是奸臣,不然北宋滅亡的責任誰來負?

    趙佶丟了江山,必須是昏君,被他信任的當然也必須是奸臣。昏君領導奸臣“六賊”,大家一起折騰,才能整得乾乾淨淨。

    更何況童公公還是太監!

    不管宦官是被迫還是自願,切除器官都不會是美好體驗,這個傷害還將長久折磨他;因此他的生活必定是負能量積累過程,極容易走向心理陰暗。這個機率如此之高,所以在士大夫看來,閹人必然等於奸臣。

    而這個太監還喜歡弄兵,那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神策軍故事啊!宦官掌兵宰相都要抱大腿叫爸爸!所以儘管大家都是“賊”,公相也要給媼相使絆子,這是文官利益決定的。

    《宋史·童貫傳》:除開府儀同三司,京曰:"使相豈應授宦官?"不奉詔。

    笑話說完,具體問題具體掰:

    童貫徵方臘也就馬馬虎虎,徵個半死的遼國都能讓耶律大石蕭幹吊起來打,他算個鳥名將?進燕京靠厚利誘降郭藥師——還被反推出來,加上趙良嗣的鍋,他不是奸臣誰是?

    當然,人是複雜的,童貫也不是都壞。

    《童貫傳》:(蔡)京既相,贊策取青唐,因言貫嘗十使陝右,審五路事宜與諸將之能否為最悉,力薦之。合兵十萬,命王厚專閫寄,而貫用李憲故事監其軍。至湟川,適禁中火,帝下手札,驛止貫毋西兵。貫發視,遽納鞾中。厚問故,貫曰:"上趣成功耳。"師竟出,復四州。

    《宋史·王黼傳》:睦寇方臘起,黼方文太平,不以告,蔓延彌月,遂攻破六郡。帝遣童貫督秦甲十萬始平之。猶以功轉少傅,又進少師。貫之行也,帝全付以東南一事,謂之曰:"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貫至吳,見民困花石之擾,眾言:"賊不亟平,坐此耳。"貫即命其僚董耘作手詔,若罪已然,且有罷應奉局之令,吳民大悅。貫平賊歸,黼言於帝曰:"臘之起由茶鹽法也,而貫入奸言,歸過陛下。"帝怒。

    事實上,皇帝比奸臣更邪惡啊!

  • 10 # 秉燭讀春秋

    在我們印象中,古代的太監(宦官)都是一些不男不女、尖聲音說話的另類群體。太監由於被閹割,失去了男性的特徵——沒有鬍鬚沒有生育能力。

    然而太監中也有異類,北宋徽宗朝的童貫就是其中一個。

    據說童貫雖是太監卻有鬍鬚,並且長得高達魁梧一表人才,簡直就是京都帥哥。

    顛覆我們認知的是,童貫還是宋軍中的一把手(太尉、樞密使),並且履立戰功,最後被宋徽宗封為楚國公。

    童貫權傾天下,被人們稱為媼(ao)相。媼:母,女的,老百姓送給童貫的這個封號顯然含有貶義(暗指童貫不男不女)。

    歷史上的童貫被老百姓冠以北宋六賊之一,被世人所厭惡。

    這就令人奇怪了,童貫在軍中戰績赫赫,內平方臘,外收復幽燕,出使契丹,咋就成了奸臣呢?

    牛人童貫

    實事求是來講,童貫能夠成為軍中一哥,不是他多麼能征慣戰,他的榮耀不是像岳飛那樣是拿命換了。

    童貫能夠從一個宦官迅速上位掌握北宋最高軍權,得益於北宋“抑制武人”的國策和蔡京的提拔。

    這就應了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當然,童貫的這個英雄帶有引號。

    先說北宋的抑武國策:北宋之所以能夠建立,就是時任後周都檢點的太祖趙匡胤帶領部隊,發動陳橋兵變顛覆了老東家的江山。

    趙匡胤做了皇帝以後,為了防止武將效仿他,於是在軍中設立了監軍這一職務。

    監軍都是一些文人擔任,好比是皇上派去的特使監督將軍的軍事行動,監軍就是困住將軍的繩索。這就為童貫這個沒戰績的太監進入宋軍提供了機會。

    最初童貫當了太監後表現很突出,為人乖巧八面玲瓏,他看到時任宰相的蔡京權勢熏天,於是就處處討好蔡京,經常為蔡京通報皇上的情況,最後取得蔡京的賞識,成了蔡京的圈內人。

    宋徽宗繼位後,蔡京為了討好宋徽宗成立了金石局,命童貫去全國各地蒐羅奇珍異寶書畫仙草。童貫竭盡所能搜刮,每次都能超額完成任務,深受蔡京和宋徽宗的讚賞。

    不久,蔡京為了在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於是推薦童貫進入宋軍為監軍。

    當時朝中的大臣提出反對,最終蔡京說服宋徽宗任童貫為監軍收復幽燕四州,活該童貫露臉兒,此役宋軍進行的很順利,很快收復了四州,童貫脫穎而出。

    政和元年(1111年),南方方臘率眾造反,童貫奉命率軍平亂,當時還是一個小兵的韓世忠奮勇當先,最後活擒了方臘,這次勝仗,又記在了童貫的名下。

    平了方臘以後,童貫因功封為檢校太尉。到後來宋徽宗又拜他為開府儀同三司,這相當於宰相了。

    不久,童貫作為皇上的特使出使契丹,從遼朝回來以後,童貫權勢更大了,大有超過恩公蔡京之勢,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

    童貫有才無德殘害忠良

    在攻打西夏的時候,作為全軍指揮使的童貫,根本不懂陣法和觀察戰事的本領,一味逼迫大將劉法攻取朔方。

    當時劉法認為時機還不到,應該再等一等,否則很難成功。

    童貫大怒道:“分明是你找理由推辭,貪生怕死。”劉法不得已帶兵出發了,結果中了敵人的埋伏,劉法為國殉難。

    劉法之死,使眾將憤憤不平悲痛不已,他是西州名將。鑑於童貫的淫威眾將敢怒不敢言。

    童貫卻上書朝廷,說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實際是西夏根本不買宋朝的賬,表面上和北宋達成了合議,但是在半路上就把北宋的議書扔了。

    童貫不但害死了名將劉法,而且把軍中的制度破壞殆盡。

    比如他為了拉攏邊將,不斷提拔那些棄城而逃的將領,甚至有的還官至節度使。這無疑鼓勵逃跑,既然逃跑能做官,誰還拼死守城的呢?

    童貫破壞了軍功制,這就是有功的不獎,有過的不罰,沒有動力的軍隊死氣沉沉,童貫造成了宋軍戰鬥力急劇下降,一但遇到強敵則會暴露出來。

    這為後來的靖康之恥埋下了隱患。

    童貫被罵奸臣,最大的一件事是他加速了北宋的滅亡,是他導致了靖康之恥,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童貫在出使遼國的時候,和遼朝光祿卿馬植交好,到後來馬植在遼失勢,於是到宋朝找到了童貫,向童貫獻“聯金抗遼”之策。

    童貫覺得馬植是一個人才,於是就把他推薦給了宋徽宗,宋徽宗也認同馬植的“聯金抗遼”之策,於是拜其為秘書丞,負責出使金國聯宋抗遼,馬植改名為趙良嗣。

    趙良嗣出使金國,最終說服了金主阿骨打和宋朝一起攻打遼朝,並做了具體分工,也就是金國攻擊遼國東部,宋朝攻擊遼國的南部,雙方軍隊在遼都勝利會師。

    約定好以後,金主就開始行動,但是宋朝這時候正好出現了方臘造反,只顧平亂的宋軍根本分不開身進攻遼國,金主則認為宋朝把他們騙了。

    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金主只能進攻不能後退。

    等童貫平方臘後,這才率軍進攻遼國。

    奇怪的事情出現了,遼國打不過金國,卻打宋軍綽綽有餘。金國推進的異常順利,金主開始重新審視宋軍,從心中看不起宋軍,這為以後金國入侵中原的靖康之亂埋下了隱患。

    作為西垂大帥的童貫接連吃敗仗,最後抱頭鼠竄,逃回了京城。

    金國此前不會吹灰之力滅了遼國,挾威回師開始入侵宋朝,這都是宋軍在滅遼之戰表現太差了,給金國滅宋增加了信心,結果“靖康之亂”發生了,北宋不堪一擊被金國滅亡了。

    京城失陷,宋徽宗急忙把皇位讓給了兒子欽宗。

    欽宗即位後,下昭御駕親征,唐朝時期安史之亂的情景出現了……

    欽宗命童貫留守東京,童貫卻沒有接受,而是隨宋徽宗南逃。南逃的路上,為了防止百姓和士兵跟隨阻路,童貫竟下令射殺,一時之間民怨沸騰。

    面對此情此景,朝臣紛紛彈劾童貫,欽宗為了平民憤,罷了童貫的職務充軍發配。

    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怒,欽宗從來沒有打過仗,安享太平慣了,想在拜童貫餐風露宿,欽宗能爽快嗎?於是命監察御史張澄在半路上斬殺了童貫,把造成靖康之亂的罪責全推給了童貫,。

    憑心而論,北宋的滅亡,童貫難辭其咎,是他把馬植也就是趙良嗣引薦給了徽宗,他和趙良嗣是聯金滅遼的主要推手。

    但是沒有宋徽宗的點頭同意,童貫和張良嗣也不能實現計策,再說計策是好的,但推行不利,也不能怪童貫,朝廷已經腐敗到了這種地步,任誰也不能力挽狂瀾。

    說實話,童貫成了宋徽宗的替罪羊,童貫被稱為六賊之一也就不難理解了。不殺童貫無一解氣,殺童貫一平眾臣之壓制之氣,二顯得皇上英明 ,殺童貫皆大歡喜,何樂不為呢?

    童貫被殺後,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殺了童貫,並沒能挽回北宋的滅亡,嗚呼哀哉!

  • 11 # 山野論史

    我給出一個誰也想不到的答案,童貫成為奸臣,書上說的都是託詞,真正的原因是,金華人恨死他了,威脅宋欽宗,不把他殺了,金國就不和北宋談判。北宋打不過金國,為了換取談判的可能,殺了童貫,但是對外不能說金國讓我們殺的,這話怎麼能說出口,沒法跟國民交代呀!於是,童貫就有了很多罪名,必須殺掉才行,不但如此,還要把他列入奸臣行列。

    什麼是奸臣?童貫一生戎馬生涯,待在都城的時間非常短,最早是在對西夏的戰場上,後來又平定了方臘起義,再後來又主持了聯金滅遼收復燕雲的工作。雖然在對遼作戰中兩次失敗,但是為北宋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決心很大。因為兩次出兵失利,燕雲十六州實際上是盟友金國打下來的,要想拿回來,人家肯定不會白白的送給你,經過艱苦的談判,北宋掏了很多錢,金國才同意還回一部分,另一部分等抓住了遼國皇帝再商量。

    童貫對這個結果不太滿意,於是幾個主要人物商量後用了損招。他們偷偷策反宋金邊境屬於金國一邊的將領投向北宋,這樣這些地方就到了北宋手裡,開始小打小鬧,佔領的土地並不多,金國剛打敗遼國,建國初期,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對北宋的這些小動作大多采取了隱忍的態度,於是他們膽子越來越大,竟然一下接收了平洲、營州、灤州等三個州的土地,這三個州甚至都不屬於協議中燕雲十六州範圍。而且這三個州範圍很大,大概等於現在河北省東北部的唐山市、秦皇島市,以及遼寧省東部的大部分地區。而且正是燕山山脈和渤海之間的大通道,是戰略要地。這還不算,原來答應送給金國的三萬石糧食也以各種藉口拖延不支付。金國在送還燕山府的幾個州時帶有附加條件,需要遷走這些地方的大部分人口,這些地區人口本來都屬於童貫管轄,童貫不想給,已經送過去的半路又跑回來了,童貫把這些人都藏起來,以各種藉口搪塞,不給金國。童貫得寸進尺,挖金華人牆角和賴賬行為惹惱了金華人,於是戰爭爆發了。

    北宋打不過金國,只得談判,但金華人要求必須殺了那些挖金華人牆角,破壞兩國關係的人,其中以蔡京和童貫為主、後來又追加了蔡攸、王黼、詹度趙良嗣等人。北宋沒辦法,只能殺了這些人來換取和金國談判的機會。

    這些人身上或許有各種問題,包括專權、黨爭、迫害同僚等問題,但是對北宋都很忠心,為了北宋在宋金聯合滅遼後獲得更多利益,可以說是挖空了心思,使用了各種手段。最終他們的這些行為觸怒了金國,兩國盟友關係破裂,可以說他們的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宋金開戰,但是,他們的目的是為國家爭得更多利益,而且這些作為並不是他們自己偷著做的,朝堂之上都商議並透過的。因為這個原因,宋徽宗趙佶引咎辭職,自己退位,把皇位傳給宋欽宗。

    這可不是我分析出來的,這些事《宋史》記載不清楚,但是《大金國吊伐錄》裡記載很清楚。這部書裡儲存了大量當時兩國互通的國書和官方檔案。裡邊清楚的記載了宋金戰爭期間兩國爭論的焦點和談判條件。

    其時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兩國爆發了戰爭,正在戰爭時期,朝堂最需要的就是安定,臨陣換將就會造成混亂,怎麼可能一下子把朝廷裡主要人物一下子都殺乾淨?童貫、蔡京、蔡攸、王黼都是宰相一級的,全部殺掉,而這四個人正好是金國要求必須處理的名單前四名,尤其是童貫,多次被金國點名,是必須被處理的物件。

    如果不看到那些當時兩國相互聯絡的官方檔案,一般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內幕存在,也很難理解在那個敏感時期為什麼會一下子把高層的這些重臣全部殺光。宋徽宗的退位被說成只是害怕逃跑,其時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是金國逼得。

    契勘自太上皇與大聖皇帝浮海結約,歲月已深,遂割燕、雲,恩義至厚,質諸天地,共著誓書,使聘交馳,歡盟無間,止緣奸臣誤國(指的就是童貫蔡京等人),容納叛亡,歲幣逾期,貨物粗略,遂令信誓殆成空文,鄰國與師職由於此。終念大聖皇帝從初講好,欲卜萬年。事至於今,吊悔何及!太上皇深自克責,乃付神器(宋徽宗引咎辭職

    下面這封信,是金國的菩薩太子完顏宗望寫給宋欽宗的一封信,信裡同樣提到了宋徽宗退位的原因。

    昨以太上皇汙神瀆盟,奉命至討。正月七日,大軍直抵都城,方謀攻拔,特承遣知樞密院李梲等具言上皇自省前非,傳位播越

    下面是金國書信提到的北宋需處理名單

    如果能誠心悔罪,重啟歡盟,可囚縛首先謀取平山童貫、詹度,並逆賊張覺、李石、衛甫、趙仁彥等來旨軍前,謝天下罪········

    晚一些的資料檔案裡還有一個名單

    童貫、蔡京、蔡攸(蔡京之子)、王黼、李綱、李彌大、劉耠、王安中、馬擴、詹度、陳□、吳敏、徐處仁、折彥實、折可求、呂仲、張孝純·····

  • 12 # 狂人狂語

    靖康年間,割地賠款了大半輩子的北宋在即將滅亡之際,一反不殺大臣的傳統,將掌兵權二十年戰功赫赫的重臣童貫予以處死,一時震驚朝野。

    童貫出於宦官李憲門下,因心思細膩又善於揣摩上意,為宋徽宗所喜愛。任供奉官,為宰相蔡京提供內援訊息。後西北發生戰事,蔡京則投桃報李,力薦童貫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從此童貫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軍事生涯。

    童貫雖為閹人,但儀表堂堂,身材高大威猛且雙眼有神。聲如洪鐘充滿陽剛之氣,是天生的軍人。崇寧3月6日,宋徽宗以王厚為主帥,童貫為監軍,開始了對西北的進軍。仗打得很是順利,大軍逼近煌州,卻接到了皇帝的手令,手令內容很簡單:停戰,回師。停戰理由也很簡單,晚上皇宮失了火,大王感覺很不吉利。童貫不是文官,他只是皇帝的家奴,但此時這個中國歷史中掌握兵權最久的太監做了一件膽大包天的事情,他看完手令之後把書信放入了自己靴子。王厚好奇問之,童貫淡然回答曰:“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眾軍一鼓作氣,收復了河湟四洲。童貫才出示了皇上的詔書。眾人大驚,問童貫為何要隱瞞,童貫回答:“詔書看後,那軍心必亂”。我把詔書隱瞞,如果敗了,皇帝也只砍我一個人的腦袋,你們看了,官家要砍的怕是一堆人的腦袋.....這一仗,童貫不僅收復了河湟四洲,更收復了西北將士之心。在這一仗,他還收養了一個陣亡將領的幼子,並形成慣例,在往後西北戰事上的遺孤,童貫統統予以收養,十年以後,這些少年們成為了童貫手下的王牌軍隊——捷勝軍。

    有了軍功的加成,皇帝的寵愛,童貫開始走上了青雲之路。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再到武康軍節度使。公元1108年,童貫討伐溪哥臧徵,收復積石軍、洮州,被加官為檢校司空。童貫在西北戰場紮下了深厚的根基,隨著戰功的積累,政和二年,童貫升太尉,太尉是宋朝武將所能做到最高職位,童貫一個太監達到了。

    隨著童貫地位的提升,他的盟友蔡京也隨之改變了態度。因為童貫出身不正,既是閹黨,又是武將。當宋徽宗決定拜童貫為開府儀同三司時,包括蔡京在內的文官們都不幹了,一向對皇帝言聽計從的蔡丞相開始拒絕在任命書上簽字。蔡京拒絕的理直氣壯,開府儀三司是從一品,只有文官能做,童貫不管是以天生壞人的閹人身份還是武將身份,是不夠資格的。樑子結下之後,童貫不再是耿直豪爽的武將,而是變成了從宮鬥中爬出來的童公公,他開始勾結皇帝身邊的妃子太監宮女道士神仙,大家一起講蔡京的壞話,從早講到黑,半夜還能吹枕邊風。很快,蔡京就被第二次罷相。

    1111年,契丹點名邀請童貫出使遼國,文官反對:“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家沒人了嗎?”宋徽宗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童貫使遼回來,權勢更大,握有朝廷內外軍政大權。1116年,童貫終於被任命為開府儀三司,重返相位的蔡京終歸沒敢再行阻止。1117年,童貫掌管樞密院,正式掌管北宋軍事。

    1120年,明教教主方臘造反,三月攻陷6州57縣,童貫帶領十五萬西北精兵分頭南下。首戰就擊潰方臘七萬精兵,一年後成功平叛,被升為太師,封楚國公。封爵之後童貫為了封王,極力支援攻遼,在條件不成熟條件之下聯金攻遼,兩次遭到慘敗。在暴露了宋軍腐敗無能的同時,自己也見識到了金人的強悍。

    1125年,金人南侵,童貫不敢抵擋,逃回京城。此時童貫的前領導宋徽宗已然退位,新上任的宋欽宗少年熱血,決意御駕親征。命童貫為東京留守,深知雙方軍力差距的童貫不願陪同宋欽宗一同送人頭,召集自己的親軍勝捷軍護送宋徽宗南逃。動用私兵,私自護送前皇帝南逃,這已經是觸動了宋欽宗的底限所在。

    靖康年,大學士陳東等揣摩上意,上書劾蔡京、童貫等六人為誤國六賊。童貫的罪名是“結怨遼金,創開邊隙”。牆倒眾人推,更何況是一個太監,讀書人彈劾不會有任何的負罪感。1126年,童貫被一連三貶,發配到英州、吉陽軍。宋欽宗仍不放心,因為勝捷軍還在,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張澄奉詔追斬童貫。

    童貫被殺後,西北軍失去了首腦,而河北軍承平已久,更無絲毫戰鬥能力。同年八月,金軍兩路攻宋,十一月,金軍攻克汴京,北宋滅亡。

  • 1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童貫平方臘是真,收復幽燕之說就胡說了。

    當時天下一開始本來是三國鼎立,宋朝、遼國、西夏互爭長短,幽燕在遼國之手。

    在宋遼之間幾十年戰爭中,宋朝“吃虧”的時候居多。不是宋朝無能,你看我把“吃虧”兩字都加上了引號,而是遼國遊牧民族本性,贏了要打,輸了也要打,不止不休,他們以戰爭作為生產活動的,是為了吃飯才打仗,所以比較兇殘。宋朝對遼國實行的是成功的經濟侵略和文化侵略,貌似一次又一次遼國從宋朝搶走了財富,可是不多久遼國就會老老實實透過貿易再送回去宋朝,遼國面對宋朝每年都是巨大的貿易逆差。

    宋朝和遼國誰也吃不了誰,算是個旗鼓相當,只是誰也不願意認輸。

    打了很多年後,宋遼之間才找到了平衡,於1005年宋遼兩國在前線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結成“兄弟之國”,以白溝河為界,誰也不準越界。宋朝每年送給兄弟國家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但同時,兩國在國界上又同時設定了專門的貿易機構,方便宋朝大賺特賺遼國的金錢。

    這樣,幽燕之地可就成了遼國的國土,但宋遼之間也太平了一百年之久。

    一百年後,遼國東北後方崛起了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多次打敗遼國。

    宋朝一看有便宜可佔,於宣和二年,1120年,宋朝從海上坐船找到了金華人,簽訂了“海上之盟”,雙方約定:

    宋朝和金國一南一北同時攻打遼國,宋朝負責攻取遼國南京,也即是幽州北京,金國負責攻取遼國中京(內蒙古赤峰市周圍),兩國徹底瓜分遼國,燕雲十六州收歸宋朝,宋金之間還是以長城沿線為界。

    這是多好的事情,多重要的機會。

    然後被童貫搞砸了。

    童貫率二十萬軍隊去去燕京,大敗而回,沒能踐行“海上之盟”的約定。可是金國太能打,取了遼國中京之後,見宋朝失敗,順手又取了燕京。

    問題就來了,燕京要不要給宋朝呢?

    金國此時還是遊牧為生,在意的只是搶到現金和金銀財寶以及奴隸牛馬,城市什麼的,並不在乎佔領城市。

    他們慣常的做法就是把城市搶完搬空,放棄掉。

    這個時候,宋朝只要有點耐心,就有可能白撿個燕京城也說不定。

    但是童貫是奸臣啊!他要搶功勞,與金國達成了私下交易,他送給了金國一百萬貫錢,要金國承認燕京是他打下來的。

    金國當然同意了,帶了一百萬貫錢留下一座空燕京城北撤了......。

    童貫反身上報宋徽宗說他拿下了燕京城。

    童貫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宋神宗曾有遺詔:“收復全燕之地者給予王爵之位,賞以封地之賞。”童貫是為了個人的“拜封王爵”弄虛作假,置國家安全於不顧!

    只此一項,就算是大奸臣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讓宋徽宗放鬆了警惕,以為自己的軍隊很能打!

    結果就是金國一百萬貫花完之後,翻身又來......,宋朝一敗塗地。

    童貫誤國如此,還不算奸臣嗎?

  • 14 # 棲鴻看紅樓

    平方臘,收幽燕,是童貫乾的嗎?

    童貫是個太監,性巧媚,得到宋徽宗趙佶的寵幸,大權在握,位極人臣。

    根據宋朝傳統的對武將的不信任,到重大戰事的時候,往往會派一個太監、近臣去軍中任職,有時是“監軍”,有時索性就成了名義上的統帥。童貫就是因此,參加了平方臘、收幽燕的戰爭。

    平心而論,橫空出世的軍事天才不是沒有,但是非常罕見。童貫根本不識武事,毫無戰爭經驗,到了軍事也是以貪財、抓權為主,破壞性遠大於建議性。

    而且嚴格來說,“收復幽燕”並不是一場勝利的戰爭。當時宋與新崛起的女真(金)簽訂協議,兩面夾擊殘遼,是金打敗了遼。而宋軍,雖然面對的是腐朽的殘遼,也吃了大敗仗,從實控線撤退了幾十裡到上百里不等。

    在女真奪取了燕京之後,本來不願意把這座城池交還給宋軍。但是機會不好,完顏阿骨打病重,急於回去解決繼承人問題,這才同意宋以重金贖回被洗劫一空的燕京。

    打了敗仗,花重金贖回,並且是一座空城。從政治上來說,宋朝可以文過飾非,吹噓“收復燕京”,但是從軍事上來說,宋不僅是打了敗仗,而且敗得一塌糊塗。

    不管是從政治,還是從軍事來說,這個責任都不能由一個臨時派到軍中的貪汙官吏來擔負。

    他擔負不起。

  • 15 # 狼主1970

    藝術不堪為國,雕蟲足可害身,言童貫者,不可不言徽宗、蔡京。徽宗畫作,童貫極盡推展之功,蔡京大書諛評之語!

    夫殘身求進者,深險難測,此種之宜端茶倒溺,侍奉起居,何可大用哉!

    徽宗好筆墨雕蟲之技,童貫善諛詞推展之能,蔡京之評雲蒸霞蔚,盡拱徽宗虛榮入九重之高妙!

    童蔡遂為狼狽,內外勾聯,互譽其才,爭發其能。徽宗溺寵心迷,耳目失聰。慕奇石,便興艮嶽;畫錦雞,更用殘鳥!時方臘為亂,徽宗竟以閹豎布之腹心,起大奸為柱石。幸叛得平,童貫遂操兵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重文輕武,凌耀同僚。百士恤亡之資,不值蔡相一紙之書價;黔首累世之積,怎敵童媼半句之詞諛!艮嶽起,民生敝。貪諛興,士心失。

    時有李師師者,京城名妓,能歌善舞。歌者藉其喉,舞者託其身。言歌詞無才情而不能自至爾!是以富者嫖之以財,恃才者亦嫖之以才,蓋以辭賦以抵嫖資爾!

    中有周邦彥者,蒼首老兒,以輕佻之材,躋宋皇朝堂之上,與宋皇同好平康。一日邦彥與師師興雲佈雨,驚宋皇之驟至,脫身無及,抱衣藏師師榻下。

    是夜龍興故道,繾綣幃幄。邦彥鼠伏蠖縮,神閉鬼聽。且驚且懼,至宋皇去,出作捻酸之詞,坊間尚作佳話傳頌。世風日下如斯,君臣聚麀而不恥,國之不國,肇端現矣!

    西北用兵稍有小勝,童貫大張之功。敗則瞞而不報,欺天如斯而不察,何耶?時能近天顏者皆貫瓜牙!諫者懼滅門之禍,朝臣怕貶謫抄家之辱!徽宗身如盲瞽而不自知!真歎為觀止,

    當是時金迅速崛起,有席捲天下之勢,謀與宋共圖遼國。童貫喜為得計,以收取燕雲十六州,竊天功為己有,不審天下怨童蔡之聲載於道,兵欲食貫肉寢其皮者塞於途!怨恨未疏,爆於亂時,必遭反噬!此謂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餌而不見鉤也!

    不審時度勢,失智如斯,焉能不死!收復失地,開疆拓土,至正之道,值政廢道消,人心浮貳之際,當拒金之利誘,閉關自守,撫民操兵,遼得傾全國之力,不至速亡,對峙鼎足之勢成,北宋不亡矣!

    然宋主以鳥蟲之技,與虎謀皮!撰瘦金之體授金矣,謀與閹豎,託國巨蠧,至此不悟,縱神仙亦恐回天乏術矣!

    與金共謀伐遼,金取遼都。童貫十六州攻而不下,媚金代取,取廢虛之地,捐億萬實財。國敝民凋,武備馳廢。童貫尚虎踞狼貪,宋主封媼相為王,爵賞異乎常禮,此真謂王侯將相真無種乎!

    是以金滅遼後,稍加休整,捽二帝如小兒,淫帝室如兒戲!言童貫之功者,貫有何功?論童貫之過者,貫有何過?以宋主之短視,描雞蟲而不識賢能之士;看徽宗長書,墨入心,則專用奸蠧!貫之有百死之罪,皆宋主失智不察之故!

    宋主坐井之禍,肇於用貫之始。貫之死也,替主被天之刑也!

  • 16 # 兵器世界

    童貫平方臘起義確有其事,當時宋軍只用了450天和15萬精銳,就搞定了蔓延至整個東南的農民起義,童貫作為江浙、淮南宣撫使,在這次軍事行動中起到多少作用很難說,但他肯定不是諸葛亮那樣的文武一把抓,他最多隻是皇帝派來的的監督者。

    平定方臘起義作戰不只有童貫一個人,還有王稟譚稹這兩個重量級人物,譚稹擔任兩浙路制置使、王稟則為統制,他們才是剿滅方臘起義的關鍵人物,幾年之後童貫功高蓋主被宋徽宗勒令退休,譚稹就取代了退休的童貫,可見我們都誇大了童貫平定方臘起義的功勞,譚稹和王稟是被嚴重忽略的人物。

    因此說,童貫的履歷有造假的成分。

    童貫一直有收復北方煙雲十六州的夢想,這應該和宋神宗定下的遺命有關,宋神宗說誰能收復北方燕地,就封誰為王,並劃給封地以資獎勵(原話是:能復燕山者,雖異姓亦可封王)。宋神宗的遺命牽動了許多人的心,畢竟在封建王朝列土封王是所有外姓臣子的最高理想,這個理想只有透過北伐契丹來實現,野心勃勃的童貫也不例外。

    公元1111年,童貫出使遼國,他發現當地漢人都對大宋有好感,代表人物就是馬植,也許從這一刻起他就萌生了北伐煙雲之地、博取王爵的想法,但無奈被方臘起義打斷了。

    平定方臘起義後,遼國在與金國的戰爭中損失慘重,同時陷入內鬥,這讓童貫堅定地推動北伐戰爭,馬植提出了聯絡女真人,南北並進瓜分遼國的構想,受到整個北宋高層的重視。

    公元1122年,20萬宋軍在童貫、蔡攸的統帥下開始北伐,史稱第二次燕京之戰,結果和之前的雍熙北伐一樣大敗而歸,但童貫和宋徽宗都不甘心失敗,僅僅過了3個月就恢復了北伐的攻勢,這一次獲得了遼國漢人將領的大力支援。

    遼國常勝軍統帥郭藥師獻上2個州的土地降宋,宋軍主將劉延慶讓郭藥師帶路偷襲遼國首都燕京。由於遼國在與女真族作戰期間損失了大部分的精銳部隊,能用來守衛京畿的遼軍非常少,劉延慶抓住機會在雄州前線拖住遼軍,派精銳部隊遠端偷襲遼國首都,這說明宋軍還是有一定戰術素養的。

    但這個遠端偷襲計劃的關鍵一環出了問題,本來應該最後一波趕到的劉光世(劉延慶的兒子)並沒有如約趕到,第一波攻入燕京的甄五臣、第二波入城的郭藥師等人不僅無法擴大戰果,反而陷入困境,最終以失敗告終。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童貫似乎更像是個官僚,它本身就是個皇帝寵幸的太監,就是躺著拿榮譽,具體工作全部交給手下去辦,這也是宋朝的普遍現象,也是他滅亡的關鍵原因。

    總之,童貫並不是平方臘、伐遼國的軍事指揮官,譚稹、劉延慶、郭藥師、甄五臣這些人才是主要的出力者,所以不要誇大這個人。

    那麼童貫到底算不算奸臣呢?

    我覺得是,這個人為了功名不擇手段,他監軍西北時期先是假傳聖旨要求主將王厚攻擊當地羌人,這次他賭對了,宋軍大勝;後來童貫又積極對西夏用兵,逼迫宋軍名將劉法出擊,結果劉法戰死,而童貫竟然謊報戰功,嚴重敗壞了防禦西夏的宋軍戰力(西路軍是宋軍的主力)。

    童貫掌管軍事期間,沒少幹壞事,比如破壞禁軍規章制度,隨意任免親信官吏等等,這導致宋軍的戰鬥力每況愈下,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犧牲國家利益,做實了奸臣的惡名。

    童貫兩次攻擊遼國首都燕京,面對遼軍的殘兵敗將,20萬宋軍屢戰屢敗,充分暴露了大宋的無能,而負責攻擊遼國上京的金軍卻十分順利,為了達到目的,童貫竟然要求金軍幫忙攻下燕京,之後他自己成功被封為廣陽郡王,而大宋拿到的僅僅是被金軍洗劫一空的城池,還為以後的靖康之變買下了伏筆。

    總體來看,執掌大宋軍事力量20年的童貫,並沒有那麼神,他最多隻能算一個宋徽宗的寵臣而已,而且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嚴重矇蔽了皇帝的眼睛、損害了宋軍的戰鬥力,說他是奸臣一點也不為過。

  • 17 # 尋根拜祖

    說實話,把童貫劃歸奸臣有點冤!當時雖然有“六賊”之說,其實童貫跟其他五人的情況完全不同。作為一名有政治野心的太監,童貫確有詬病之處,但也北宋朝廷做出了很大貢獻。

    如果童貫站在你跟前,你一定不相信他居然是個太監,《宋史》說:“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

    偉岸壯實,還有鬍鬚,完全沒有太監標誌性的光臉蛋,和猥瑣卑微。其實,太監不都是不長鬍子,也不都是娘娘腔,童貫就是典型的男性特徵遺存的太監。

    北宋不是太監橫行的朝代,但它繼承了唐朝以來太監監軍、掌軍的傳統,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大有太監雄起的勢頭。“六賊”中,除了童貫,還有梁師成和李彥也都是太監。

    當時的人們,稱蔡京為“公相”,稱童貫為“媼相”,稱梁師成為“隱相”,戲謔背後,足見“六賊”的勢力有多強!

    童貫還有一個連蔡京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他被封“廣陽郡王”,堪稱“假公雞中的真戰鬥機”!

    北宋除了柴宗訓外,剩下的異姓王都是死後追封的,兩千多年帝制歷史,也僅有北魏宗愛、唐朝李輔國和童貫三位太監,獲封王爵。

    那麼,童貫憑什麼摘取王冠的呢?

    老趙家從太祖趙匡胤開始,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個夢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估計每當宋陵招生,一群趙家祖宗對“新生”的第一句問候就是:收回來了嗎?

    大概失望太多,所以宋神宗曾經留下狠話:“能復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人家童貫就是圓了宋神宗心願的那個人,他替老趙家收回了幽、薊、景、檀、順、涿、易等燕境及河北七州!

    不過,收復燕境的手段有點那個。根據海上會盟達成的協議,宋金合攻遼國,金華人負責拿下遼中京和上京,北宋負責拿下遼西京(大同)和南京(北京)。

    讓童貫顏面盡失的是,被金華人打斷脊樑的遼華人,居然把宋軍殺得丟盔棄甲。最後還是金華人出手,輕而易舉地拿下了西京和南京。當童貫厚著臉皮討要時,被金華人結結實實地敲了一筆竹槓,只得到了被金人劫掠一空的“死城”南京。

    所以,童貫的王爵其實是花大價錢買來的,而且動用的是公款!

    當然,童貫也不盡是窩囊,在征討西夏的過程中,他實實在在地雄起了一把。有一年,王厚為帥,童貫為監軍,兵出西北。走到潢州的時候,接到宋徽宗聖旨:停止用兵,回朝!

    原來皇宮著了一把大火,迷信的宋徽宗認為這是天示警戒,不利於出兵。可沒想到,童貫把聖旨一卷,直接塞進靴子裡當“鞋墊”,把王厚驚得目瞪口呆。童貫解釋說:我最懂皇帝的心思,他需要勝利,繼續出兵!

    監軍的職責就是忠實執行皇帝的意圖,防止主帥不聽話,結果童貫帶頭逆旨,主帥王厚樂於追隨。好在結果不錯,他們收復了四州。

    相比當年喊出“雖遠必誅”的陳湯,因為矯詔出兵,被追著彈劾了幾年,童貫逆旨朝中一點水波紋都沒有,還一路直升至檢校司空。如果不是蔡京反對,童貫就可以摘掉“媼相”,名正言順地當上宰相了。

    童貫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剿滅了方臘起義。在《水滸傳》中,童貫被義軍打光八十萬禁軍,其實是扯淡,義軍是烏合之眾,在童貫面前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客觀來講,童貫在軍事才能上,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他的人生偶像,就是他原先的主人,太監將軍李憲,一位讓當時主流士族都不得不誇讚的宦官。

    當金軍的馬蹄臨近黃河邊上時,宋徽宗甩鍋宋欽宗,自己拍屁股走人,童貫等“六賊”的命運,隨著宋欽宗登基,立刻墮落地獄。

    童貫被一貶再貶,最後被髮配海南荒島崖州。這還沒完,在廣東南雄境內,他又被欽差大臣追上,納上人頭,失去看海景的機會了。

    童貫的人生為何前後差異那麼大?宋欽宗為何非要殺了他?我個人認為,有三個明面上的原因,還有三個誰都不說,心知肚明的“潛”原因。

    先說三個明面上的原因:

    01.恃寵弄權破壞法度

    《宋史》說“嶽牧、輔弼多出其(童貫)門”,其實這個說法很誇張,童貫對法度的破壞,主要還是體現在為宋徽宗謀私利。

    早年童貫出掌杭州“金明局”,幫宋徽宗收繼民間字畫珍奇。人們立刻就想起一個詞——花石綱。其實禍國殃民的花石綱,禍首是“六賊”中的朱勔,不是童貫,時間也要比童貫的“金明局”晚十多年。

    童貫與朱勔,雖然在程度上差異巨大,本質上都是破壞法度的謀私行為。所以,當清算風暴刮來時,童貫必然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人們無法拿宋徽宗當靶子,童貫自然因為幫兇的角色,遭到“元豐”和“元祐”兩派政治勢力的聯合打壓。

    02.聯金滅遼引狼入室

    金軍大兵壓境,人們自然會想到當初決策的失誤,正是“海上之盟”的聯金滅遼,讓大宋不得不承受滅國危機。那麼罪魁禍首是誰呢?童貫!他就是這個政策的推行人。

    童貫的主張,從一開始就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就連高麗國王都捎來話:遼國是兄弟,存之可保境安民,金國是虎狼,連之是引火燒身。

    後來的結局表明,童貫在政治遠見上確實不夠,勉強打醬油的水平,不光是他,當時北宋滿朝,沒有一人堪稱大政治家。因為,當時所有的言論,沒有一個人能看清天下形勢,所以誰也說服不了誰。

    首先,聯金滅遼真的就錯了嗎?未必!在滅遼的過程中,宋起了多大作用?幾乎為零!“海上之盟”後,北宋始終意見不一,金國對北宋都失望了,人家是單獨出兵,拿下了西京和南京。童貫出兵,說實話就是想乘人之危摘果子!

    其實金滅遼,有沒有宋的參與都一樣,海上之盟對金華人來說,唯一的利好訊息就是壯膽而已。

    宋當時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聯遼,要麼聯金,沒有中立的空間。很顯然,以遼國的墮落速度,北宋聯遼很不明智。從這個角度看,聯金滅遼沒問題!

    那麼,聯金滅遼真的就對嗎?也未必!從天下格局看,應該聯金,可問題是,“國際合作”要看實力對等,北宋有人衡量過宋遼金三方的份量嗎?沒有,都是拍腦袋決策。

    不對等的合作,不符合實際的期望值,不顧實力的蠢蠢欲動,才是聯金滅遼演變成悲劇源頭的原因!

    因此,這個責任不全在童貫一個人身上,作為提案人,他其實也是背鍋俠。

    03.勾結蔡京六賊誤國

    童貫之所以能跨越人生巔峰,跟他的第一個標籤有關——寵宦。宋徽宗即便昏庸,他也懂得一個基本道理,朝中的政治勢力需要平衡,他不會過度信任蔡京文官集團,童貫之流就是他掣肘文官集團的工具。

    陳東提出“六賊”,並不等於“六賊”就是一個團伙,比如說童貫,他與蔡京既有利益關聯,又有相互矛盾,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團伙,尤其是後期,二人矛盾還比較深。

    原因很簡單,宋徽宗才是童貫的根,他所有的權勢都來自於皇權的默許。正因為這個特性,童貫其實很孤立,連蔡京的元豐黨都不可能把他當自己人。

    可是人們不會替他們釐清這個“官司”,所有人都會記得一件事:當初正是童貫的竭力舉薦,蔡京才獲得了宋徽宗的重用。

    所以,童貫這頂“賊帽子”,不戴也得戴!

    除了上述三個人人都能口誅筆伐的理由外,還有三個說不出口的“潛在”理由:

    投錯了胎

    無論童貫是一架效能多卓越的“戰鬥機”,可別忘了他始終是“假公雞”。太監與士族集團的對立,跨越朝代更迭,他們這個群體永遠在道德和精神層面,被士族集團鄙視!

    獲得王爵的童貫,收穫的不是士族集團的尊敬,而是利劍般冷漠的眼神!你一個男不男女不女的東西,胸無點墨,憑什麼佔據本該由我們才能獲取的榮耀?

    身體的殘缺和文化的沉澱,讓太監這個群體很氣短,他們不得不低聲下氣地向士族集團靠攏,為此甚至或真或假地給自己的身份貼金。

    比如梁師成,自稱是蘇東坡的兒子,一輩子對蘇家非常照顧。童貫也不甘寂寞,《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童貫說自己的母親原本是前宰相王珪的妾;《東都事略》則記載,童貫還自稱是韓琦的兒子。

    不管事情真假,他們力圖向世人證明,自己身上流淌的是士族集團的血,希望獲得士族集團的認同,這個願望是真的。

    站錯了隊

    童貫之死,跟他犯了大錯也有關係。

    宋欽宗即位後,準備御駕親征,他下旨令童貫留守開封。但凡腦子不被鏽蝕,就應該知道開封留守是皇帝拋過來的橄欖枝,是殊榮。

    童貫“習慣性”逆旨,率領他的萬名“勝捷軍”,追隨禪位的宋徽宗一路南逃。一路上為了保護太上皇的安全,童貫對亂糟糟不守紀律的部下大開殺戒,射死一百多人。

    童貫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他是宋徽宗的忠臣,可是被冷屁股貼臉的宋欽宗會是什麼感受?估計滿嘴銀牙咬得稀碎!

    宋欽宗什麼人?甩鍋的本事比他爹還強,且六親不認!他一邊派趙構和張邦昌去金營談判,一邊對金營發動偷襲,完全沒拿自家兄弟和大臣們的命當回事。“六賊”中的梁師成,是宋欽宗的恩公,結果為了取媚輿論,宋欽宗用欺騙的手段殺了梁師成。

    關鍵時刻站錯隊,童貫給自己的死亡加上了“雙保險”。

    生錯了時

    其實童貫也就一個寵宦,忠於宋徽宗,有相當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華一般,相對於他的能力,他的地位與之難以匹配。

    童貫不像梁師成、李彥、朱勔之流那麼貪婪,他不貪財,有大氣度,捨得散財。也不像蔡京、王黼那樣,背後有強大的政治勢力,可以搞結黨營私,他就是宋徽宗的工具而已。

    像童貫這樣的人,假如生活在一個清明的年代,士族集團不會給他超過自身能力的展現,也不會對他過分苛責,畢竟他僅僅是工具而已,也沒有對士族集團有實質傷害。

    這一點,李憲比童貫幸運,很少人知道,李憲其實要比童貫會玩弄權術,士族集團對他卻相當寬容。

    誰讓童貫生在北宋風雨飄搖,行將就木的時代呢?雪山崩塌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18 # 福垊

    童貫的人設是人生開掛,帥氣英武,還有鬚眉,出將入相,擅長外交,才冠於世,立下不世之功,成為唯一封王的太監。

    童貫劇照

    可人設崩塌後的他,卻是不忠不孝,好大喜功,坑蒙拐騙,貪生怕死,是個十足的奸臣,童貫可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當時大宋民謠,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筒”就是女相(媼相)童貫,“菜”就是男相(公相)蔡京,兩人狼狽為奸,無惡不作,乃北宋“六賊”之二。

    “六賊”中,1125年李邦彥被貶賜死,1126年王黼被追殺、蔡京被貶病死,朱勔、梁師成、童貫被貶處死。

    宋徽宗

    不要說公媼宰相死了,北宋就好了。就是北宋“六賊”死了,北宋也沒好,一年之後,北宋還被金國給滅了。金太宗于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下詔廢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欽宗為庶人,標誌這北宋正式滅亡。

    您只要看看北宋是怎麼滅的,就知道說童貫是奸相一點都不冤。

    不明真相的人,總把靖康之恥歸罪於馬植獻計。

    西元1111年,遼國聽聞童貫是名著名的軍事家,指名讓童貫將軍出使大遼。軍事家的人設,又加上了外交家的風采。一個太監,一個將軍,作為使臣出使外國,也算得上空前絕後的事兒。

    這次出使,童貫又立新功,除了能夠彰顯大宋繁華與強盛,他又帶回一個人,一個計謀。這個人就是馬植,這個計謀就是海上之盟。所謂海上之盟,就是聯金伐遼,收復燕雲十六州。

    從913年,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到公元1111年馬植的歸順,前後經歷了198年。這將近200年的隔離,馬植能夠歸順大宋,可謂難能可貴。馬植以其毒辣的眼光,看出大遼將亡,大宋聯合金朝就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

    收復燕雲十六州,是北宋的夢。宋神宗曾下令——收復燕雲者王,童貫竟然做到了。宋徽宗立即履行承諾,封了他個廣陽郡王。可您知道童貫他是怎麼實現他的豐功偉績的嗎?用八個字形容,就是弄巧成拙,引狼入室。

    收復大業開局一級棒,馬植仰慕聖土繁華,投誠獻策,金宋達成聯手滅遼,共分遼土的約定。宋國立即提出,只要幽雲十六州的決定,但前提是誰要誰打。遼國面對金國,一敗再敗,可如此疲弱的遼軍,把常勝將軍王爺二十萬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大軍打得一敗塗地。

    這就讓我想到義大利的墨索里尼連非洲都打不過的國際史。

    太監被尊為皇帝只有一個——曹操的爺爺曹騰;太監被封王的也只有一個——童貫。

    童貫抓住了機遇,採納了馬植的聯金滅遼之策。可為了利益最大化還收留金國的叛將張覺(張珏),張覺本來和馬植一樣是遼人,但張覺投降金朝後,又向大宋投誠。馬植對於張覺的投誠是不支援的,畢竟說好的,兩國聯合抗遼的。

    “國家新與金國盟,如此必失其歡,後不可悔。”朝廷不聽。坐奪職,削五階。

    馬植的廷爭,遭到拒絕。不聽就算了,還免官,一下子降了五個官階。這樣一擼到底,也真夠狠的。

    金國面對北宋的“不厚道”,直接向宣撫王安中要人。王安中堅決不承認,但二太子完顏宗望不依不饒。王安中沒辦法,只好弄個了長得像張覺死囚,砍了,糊弄過去。可王安中這個以假亂真招式,對二太子(斡離不)根本不靈。

    完顏宗望

    王安中實在沒辦法,才把王覺交了出去。王覺死了,不久就有燕雲十六州收復的訊息,童貫很快封王了。

    然而,燕雲十六州從來沒有真正回來。遼國腹背受敵,金人南下,宋人北上。南金人下勢如破竹,遼軍望風而逃。宋人北上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童貫不甘心就這樣失敗,於是他跟金人達成交易,你把燕雲十六州交給我,我給你百萬貫贖金。

    童貫的收復燕雲的豐功偉績,就是靠著這個交易“實現”的。金人假意同意賣地,而實際卻另有所圖。

    躋身王爺之列的太監童貫,還等著土地交割呢!誰知道,等來的金軍不是交割土地,而是侵佔宋朝的原有的土地。這個鎮守太原的童郡王面對金軍的出爾反爾,不是誓死抵抗,捍衛他這個王爺的榮譽,還有大宋的尊嚴,而是腳底抹油,立即開溜。

    太原守將張孝純,苦苦相勸,要他抗金要他守土,不要毀了一世英名。童太師(時任太師)毫不客氣地說:“我是宣撫,不管守土,你是守將,堅決挺住。”

    您是不是很奇怪,童貫這個太監在宋末神一樣的存在,怎麼關鍵時候就掉鏈子了呢?這不科學啊!太不科學了!

    隴右都護府

    想當初,童貫率軍矯詔西征,連下河湟四州(成立隴右都護府),他的事蹟成為了傳奇,深受宋徽宗的喜愛,童貫以軍功不斷加官進爵。

    後來,他又徵西夏、平方臘,幾乎都是馬到成功。在宋朝人眼裡,甚至在契丹人眼裡,乃至在現在很多人眼裡都認為童貫善兵,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童貫軍旅生涯約二十年,他出使契丹還是契丹人點名要他去的,就因為他能打!也正是那場成功的外交,他結識了馬植,馬植後改名為趙良嗣。

    可為什麼童貫在收復燕雲時,人們眼中戰神的他卻變成了戰渣呢?尤其是面對金軍的南下,他的戰鬥力更是渣中之渣呢?

    其實,我深究了一下,原來答案很簡單。童貫在西征河湟時,那時河湟一代的吐蕃、羌正陷入紛爭,宋人抓住機遇,剿撫並舉,才取得了這驕人的成績。換句話來說,只要做到這點,別說是童貫,別管是什麼貫,也都能立功。

    而童貫打西夏時,他的功勞基本是吹出來的,而且童貫的胡亂指揮,他外行指導內行,以激將法逼著北宋最強的名將劉法戰死,這點和楊業之死很相似。後來劉法的兒子還和苗傅苗,對宋高宗來個苗劉兵變。

    至於童貫平方臘就更好解釋了。方臘等人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童貫擁有可是北宋最強大的禁軍。這還不完,宋朝最強大的軍隊在西軍手上,而童貫的親衛隊基本都是選自西軍中精兵強將。如此一來,對付小小的方臘,豈不是輕易而舉。

    童貫在宋朝平亂中,濫竽充數還能假裝很厲害,可一旦面對遼軍和金軍,就全部露餡了。童貫還專橫跋扈,貪婪成性。據悉,童貫幾乎誰都不放在眼裡,他能把軍餉全部拿了,然後再對邊民橫徵暴斂。

    童貫撤兵

    最終童貫招惹了金軍,而又打不過金軍,卻連拼搏一下的勇氣也沒了。這就讓金軍以張覺為藉口而南下,而童貫表現非常差勁,他放棄了太原。在護送徽宗“南狩”時,更是折騰百姓,折騰將士,遭到了大家的痛恨。宋欽宗就把流放,然後在監察御史張澄,在流放的廣州,將其殺害。

    六賊先後去世,然而金兵來了,沒多久就釀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童貫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的,可他在關鍵的時候沒種了。無論從當時朝野罵他是六賊之一,還是引狼入室,他都是不折不扣的奸臣。

  • 19 # Mer86

    童貫與蔡京、朱勔、李彥、王黼、梁師成並稱為“六賊”,主要是朝內政斗的結果。

    因為這六個人有個共同點:都是徽宗的心腹近臣,都是欽宗極力要剷除的眼中釘。

    眾所周知,北宋宣和七年,金軍南下,勢如破竹。宋徽宗毫無禦敵之法,又怕死,便突然宣佈退位,逃往江南。臨走前,將皇位硬塞給宋欽宗。

    欽宗繼位時,金兵離開封不到百里,朝內徽宗的心腹(蔡京、梁師成等人),也跟著徽宗跑了。欽宗令童貫不準跑,留守開封,可童貫壓根不搭理他,還是跑了。

    從這可以看出,欽宗當時是在徽宗並沒有完成正常權力交接。且退了位的徽宗,仍然掌握部分權力的非正常情況下繼位的。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和太上皇都掌握權力。而且太上皇的心腹還公然抗旨,這怎麼能忍呢?自己還是不是一國之主了?

    所以早在第一次開封保衛戰期間,欽宗就對徽宗集團進行了打壓。

    當時欽宗首先把童貫弄死。羅列各種罪名將童貫處死於廣東南雄。

    然後他又把徽宗集團打包從江南騙回。並將徽宗軟禁在了皇宮內。

    接下來,欽宗就該對徽宗“開炮”了。他只有把徽宗噴成是昏君,才能順理成章的把徽宗手上的政治資本接收。

    不過,徽宗畢竟父親,欽宗肯定不能直接就把矛頭直接對準徽宗。這樣咄咄逼人,會顯得欽宗很不孝順,會導致人心盡失。

    故而,欽宗便先把矛頭對準了蔡京、梁師成等人。以禍亂朝政為由,把這些徽宗的心腹近臣全部拿下,並冠以“六賊”名號。

    童貫是徽宗心腹,且又是被欽宗處死的。他當然也在“賊人”之列了。

    後來,金軍第二次南下。徽、宋二帝,以及大部分趙氏近支皇族被金軍一網打盡。只有在外面招兵買馬的趙構逃過一劫。

    趙構繼位後,處境和他大哥欽宗一樣,缺乏統治根基,法統不穩。因此,他就沒有替自己父親翻案。

    畢竟,只有前朝越廢,才能顯得他的統治合法性就越穩。若是他真把徽欽二帝描述的英明神武,萬一哪天金人把父兄送回來,自己是退位呢?還是不退位呢?

    徽宗朝的“六賊”,也一樣不能翻案。

    再加上童貫又是太監,歷代文人對太監的態度一向是不怎麼友善。

    所以童貫被列為奸臣之列。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冤枉了。

    蔡京、梁師成等人是真壞,死的不冤。童貫的問題,更多得還是因為他是徽宗心腹,又得罪了欽宗。

    至於說作惡這方面,他跟蔡京那幫人還差了段位。他的下場,說白了其實就是欽宗借他的腦袋“祭旗”,鞏固自己的統治。

    不過,雖說童貫與蔡京等人並列,有點冤枉他了。而且他也確實立了不少戰功。但說童貫是猛將,要給他全面翻案,卻又是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因為縱觀童貫的軍旅生涯。

    平方臘起義,他以兩倍兵力征討(都是西北精銳部隊),且又有劉延慶、王稟、楊惟忠等名將輔佐,這樣的配置想輸都難。他打贏起義軍並不奇怪,打輸了才奇怪。這沒什麼好吹的。

    坐鎮西北二十年,壓制西夏,童貫確實戰功累累,且頗有大將風範。

    比如有一次征討西夏,大軍都開拔了,可徽宗卻以皇宮起火,認為這是天示警戒,不利於出兵為由,讓童貫撤軍。可沒想到,童貫很有氣魄的把聖旨一卷,直接塞進了靴子裡,頂著壓力,下令大軍繼續前進(堪比砸電臺),直到後來宋軍大敗西夏,收復四州後,他才把聖旨拿出來。讓眾將領皆佩服不已。

    但僅僅於此,就說童貫是猛將,未免兒戲了一點。畢竟童貫在西北,更多的是以監軍身份在軍中坐鎮,不負責具體作戰。行軍打仗,都是另有將領負責。

    PS:北宋軍事體系的問題在於指揮太死,中央又微操太多,只能打國力碾壓的仗,對方稍強一點,宋軍就啃不下來。童貫坐鎮西北期間,懂得放權,放手讓將領施展才能,算得上是徽宗朝眾多監軍中最靠譜的一個。這也是當時西北邊軍經常打勝仗的原因。但這些仗,絕大多數都不是童貫親自指揮的。

    況且,童貫在西北監軍,也沒少坑人。所謂戰功,很多都名不副實。

    比如有一次童貫率軍攻打西夏,令大將劉法出擊。劉法認為時機不到,拒絕出戰。結果童貫就硬逼他出戰。劉法無奈,只得哀兵出征。最後,果然如劉法猜測。西夏軍早有準備,設伏將宋軍圍殲,劉法英勇戰死。劉法是西北名將,有“時論名將必以法為首”的美譽,又被西夏人稱為“天生神將”。是當時難得的將才。可這樣的將才卻被童貫坑死了。而且劉法死後,童貫竟然把失利責任全潑在了劉法一個人身上。他自己什麼鍋都不背。

    打贏了,功勞都是童貫的。打輸了,鍋都讓下屬背。從這也看得出童貫所謂戰功的成色了。

    至於說童貫收復幽雲,更是不值得一提。

    北宋宣和四年,童貫率師北伐。宋軍有二十萬人,遼軍不過區區數萬。這是自宋太宗伐遼之後,北宋離幽雲最近的一次,也是難度最小的一次。結果呢?宋軍慘敗。本來志在必得的幽雲十六州,卻成了“猛將”童貫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後來,事情突然發生了轉機。對於童貫而言,不可戰勝的大遼,竟然摧古拉朽的就被女真人滅掉了。

    宣和四年底,金軍南下,攻克燕京。然後金軍按照約定,把燕雲十六州(沒有全部歸還)移交給了北宋。但由於地盤是金軍打下來的,故而金人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把幽雲賣給了北宋。作價是一百萬貫代稅錢。再加上北宋每年再給四十萬歲幣。

    雙方簽好合同,童貫這才率師大搖大擺的“收復”了幽雲。

    花錢買回來,勉強能算“收復”。但要說這是童貫的軍功,就很扯蛋了。

    之後發生的事,更扯蛋。

    宣和五年,一貫主張與北宋交好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了。他死後,主張對北宋強硬的完顏晟即位,是為金太宗。

    金太宗可不是他哥哥金太祖。就在北宋上下還沉浸在舉國歡慶收復燕京的時候,金軍卻已經在金太宗的謀劃下,悄悄的對北宋發動了進攻。

    在金軍的一波攻勢下,幽雲十六州幾乎是瞬間又被金軍奪了回去。

    隨後,金軍繼續南下,分兵兩路。一路攻打山西,一路攻打河北。

    當金軍南下時,正在山西太原監軍的童貫撒丫子就跑。打算逃回京城。太原守將張孝純大罵童貫辜負皇恩。可童貫卻反咬一口,說“我童貫受命為宣撫,不是來守疆土的。你要留我留下來堅守,還要你這個太守有何用?”

    真可謂是厚著臉皮說著大義凜然的話。

    童貫逃回京城後,徽宗已經退位。欽宗繼位。欽宗讓童貫守城,自己御駕親征。結果,童貫直接不甩欽宗面子,又跑了,帶著一萬多親軍逃往南方,追趕早就跑路的徽宗一行人。

    欽宗大怒,派人將其處死。

    這就是童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居然也配稱為“猛將”?如果他也算“猛將”,那北宋將領基本都是猛將水平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 20 # 歷史深度揭秘

    別說上百年前的人和事混淆不清,黑白難辨;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我們恐怕也是傻傻分不清!不要把罪名都加在童貫身上,童貫也就是執行而已,攻擊遼失敗後,沒有宋徽宗的授意,他能靠錢贖回燕雲十六州嗎?這個錢哪裡來?這些都是朝廷商量過的對策,只是交給前線的童貫來實行而已。

    估計童貫長年在西北,見慣了驍勇善戰的西軍,以為大宋天下兵馬都跟西軍差不多,等到了河北,才發現河北邊軍跟西軍有天壤之別。但大話已然說出去了,也只好硬著頭皮上了。把捷勝軍調走,估計也不是他的本意,感覺更像是宋徽宗一向風格。從兩宋歷史看,和平太久了就是王朝滅亡的開始。在群狼環伺下,不戰必亡!王朝興盛必須的前提是戰戰戰!戰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和平,縱觀人類歷史哪有和平而言?和平從來都是永遠不會實現的理想和奢望,而戰爭卻是主題和常態,這是歷史規律!

    趙宋不殺文官,並非不殺大臣;與士大夫共天下,是與讀書人特別是科舉出身的文官共治天下。別說一介宦官的童貫,就算是武舉出身的武將,想殺了也就隨手宰了。明朝不殺魏忠賢,也是滅亡的命運!只因氣術已盡!如今有文章開始鼓吹童貫、魏忠賢之奸臣之流,是否忠奸之臣並不是憑藉什麼戰功!史書巳有定論!這樣洗白不知道是人心還是世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童貫作為一個太監,能領兵作戰,是很不容易的。但這背後,是各個軍區司令員的功勞,童貫,不過是偷天換日而已。最後與金合擊遼的戰爭中,開始畏縮不前,後來對陣,一觸即潰。這也使金人窺破宋方虛實。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宋朝是士大夫文人的天下,你一個宦官,武將爬到他們的頭上,他不弄你弄誰!你越厲害就越顯得他們無能。不黑了你怎麼行!忠奸的定義是文人手中最有力的殺人武器了!一個奸臣的定義,你天大的功勞都沒用,一個忠臣的定義,草包都能青史留名!個人認為不賣國,不投敵就是忠。其它的是功、過的問題。

    古代有個人評價這件事,我覺得很有道理,大概的意思是,引起宋朝滅亡的靖康之變,不在於攻伐燕京,而在於不能攻克燕京。如果宋朝有快速攻克燕京的實力,那麼女真人那裡敢有其他的想法?這是誰都罪過呢。寧願每年給女真人百萬貫財物,也不願意用這錢來訓練軍隊。是不願,還是不能?童貫不過是個小人罷了。他能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以復燕而封王。童貫復燕真不知道是宋朝的幸運還是不幸。

    汪直讓我明白了一個事,惡人自有惡人磨,能幹翻壞人的只有壞人,王晶的《天下第一》那種,看完汪直,我覺得武俠劇應該是,忠臣被太監弄死,然後俠士復仇,被擊退,亡命逃跑被另一個忠臣相救,那個忠臣在蒐集證據,準備幹翻他,俠士選擇幫他,而他也掩護這些俠士,就是龍門客棧那樣。結局要改,只不過他是另一條惡龍。汪直不算好人,但絕對忠於皇帝,對內把東廠,錦衣衛卡的死死的,軍事上鎮守遼東,韃靼,女真不敢犯進。但是在遼東打仗,遠離皇帝,被忠臣們幹翻了,但是沒有實際的東西,所以活了下來,回家養老去了。

    賈似道面對的是巔峰蒙古啊,童貫對面是一群被金人打的七七八八的遼國殘兵敗將。這個難度真不好比。童貫那些功勞都是虐菜刷的,稍微強一點點就拉稀了。賈似道早期的功勞可是貨真價實從忽必烈手裡幹出來的,最後真是大廈將傾非人力可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偷是怎麼偷電動摩托的。主要是想知道小偷是怎麼破壞電摩的電子防盜裝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