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遼河人家

    首先對中國糧食供應,應保持樂觀態度。可以肯定地說華人飯碗基本都自己的糧食,不依賴進口。糧食自給有餘。

    中國連年豐收,國家與個體經濟,庫存充足。中國產主糧過剩已成事實。

    中國最不缺的是糧食。

  • 2 # 賀蘭山缺

    我們國家並不是少很多糧食、是把很多糧食加工成飼料養豬,雞,鴨,鵝魚等等。只要把飼料廠關閉,養豬跟70年代一樣喂青飼料就可以省下進囗糧食!豬吃青飼料和蔬菜葉子,紅薯騰一樣生長,只是長得慢一點一頭200斤重的豬要養10個月。但是豬肉鮮嫩可口,比吃生飼料養的豬肉味口好一百倍!糧食也不需進口了。

  • 3 # 根植三農

    我認為,中國糧食庫存充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華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其含意深刻,就是要大力重視農業,確保14億華人的吃飯問題,這就是最大的民生。中國糧食十年連增,我認為中國糧食安全。

  • 4 # 使用者愚翁

    從長遠觀看,糧食問題決不可掉以輕心。目前農村挌荒嚴重,部分地區幾乎不見糧田。原來的糧田除了高樓大廈、交錯縱橫的非農佔地和部分經濟樹之外就是荒草。

    從單個農戶看,種田不如打工,一人打工足以養活全家。原因是大多數農戶都是小型的自給型農業,確確實實光務農難以維持家計。但從國家這個大局看,就成了問題,農民不務農並非長久之計。

    儘管中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庫存充足,但也是個糧食進口國。目前新冠疫情全球漫延,世界經濟嚴重受阻,人們生活必需品糧食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和商業炒作。人們難免會跟潮推波助瀾,造成一定恐慌心理,市場也會有所波動。雖然有糧但漲不漲價的心理無法消除。

    當前,從世界發展趨勢看,中國要在穩定人們情緒,穩定糧食市價的同時,要提倡重視農業,穩定糧食生產,積極探索發展糧食生產的新途徑,這才是萬全之策。

  • 5 # 漁家小嚀

    你好:我是小嚀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對目前國家糧食問題怎麼看?這個話題自從進入3月份就沒間斷過,因為受國際疫情的影響,前段時間先是國外出現搶糧現象,因為好多國家禁出口令的釋出,引起了好多人的恐慌,可能大家會想中國是個進口糧食的大國,歐洲的大火,蝗蟲,還有疫情,出口令等等。搞得人心惶惶,所以出現瘋搶糧食的現象。

    3月30號,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記者訪問,也探討了這個問題,是的中國是個進口糧食大國,如果國外持續禁止糧食進口,中國可能會出現糧食短缺,但是針對目前中國口糧問題,大家不必擔心,作為一個泱泱大國,國家糧食儲備是充足的,農業科技的發展,糧食畝產量在不斷的增加。

  • 6 # 山東鋼山

    本世紀以來,世界糧食生產徘徊不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以下簡稱FAO)統計計算,到2006年,全球人均佔有穀物約335公斤,低於2001年初的350公斤水平。而從那時以來,世界穀物價格逐步上漲,貿易需求促使一些出口國以庫存相補,世界穀物庫存因而減少到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類似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世界糧食危機”之前的情況。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中國在糧食連續4年增產的形勢下,也出現了糧價拔高,並帶動農牧產品價格上漲的現象,糧食問題再次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

    一、從糧食價格問題談起

    從1980年到2005年,世界穀物價格雖時有波動,但一直是在低位平穩執行,這反映了全球糧食供需大體平衡,有利於廣大低收人人群獲得糧食。但由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大量補貼出口穀物,以低於實際生產成本的價格搶佔市場,造成了嚴重的價格扭曲現象(據世界糧食理事會調查,當時各國小麥的平均生產成本約為200美元/噸,而其出口價格在130-140美元/噸之間)。進口糧食比生產糧食便宜,因而發展中國家發展糧食生產的努力削弱了。從2005/2006/2006/2007年度,世界穀物連續2年減產,糧價因而應聲上漲,其中小麥上漲21%、玉米上漲44%、稻穀上漲7%、大豆上漲29%,當時糧價的漲幅縮小了其與實際生產成本的差距,一般稱之為“恢復性上漲”。到2006年底,由於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猛漲,美洲一些產糧大國以玉米等穀物去發展生物燃料,不到一年時間就用去玉米9500萬噸,相當於全球玉米產量的12%;再加上產小麥的澳洲碰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這就打破了原來脆弱的供需平衡形勢,糧價因而飆升。到2007年10月,小麥每噸出口價漲到352美元,比上年同期漲61%;玉米163美元,同比漲16%;大豆445美元,同比漲65%。隨即,以穀物為飼料的漁牧產品價格也跟著上漲,目前漲勢仍未遏止。比較起來,中國糧價上漲時間晚於國際市場,但它帶動了物價上漲,引發了通脹威脅。

    糧價波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3:(1)供需不調。糧食豐收,供過於求,糧價走低;反之,一遇欠年,供不應求,糧價勢必抬升;(2)單位面積的投入增加,糧食生產成本加大,也會影響糧價上漲;(3)突發性的糧食需求變化(如用大量糧食加工生物燃料、突發災害),引起糧價不正常地上漲。針對這些因素,許多國家制訂合適的糧食價格政策,既促進生產,又讓消費者負擔得起;再配合建立糧食儲備,加強糧食安全的預警系統等措施,曾一度緩解了(1)、(2)兩種因素引起的糧價波動現象。但對突發性的供需矛盾,一時還難以奏效。鑑於糧食問題和能源、金融等問題交織在一起,而且在現代化農業提倡高投入、高產出的環境下,糧食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今後糧價走勢恐仍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從這個現實情況出發,我們除了採取緊急的市場干預,並加強一些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外,還需要切實加強糧食價格的制定、監督和管理工作,以價格為槓桿,促進生產,保障市場的有效供應,把糧食價格穩定在‘個合理水平上。合理的糧食價格應該以實際花費的平均生產成本作為基準,考慮歷史上工、農產品的合理比價來確定。要善於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品質,使各地糧價有所差別,以促進流通。

    在當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村水、電開支日益增加的情況下,農民有強烈的“節約開支”的願望。關鍵在於加強農業領導的成本意識,一方面要增加必要的農業投入,一方面也要提倡“合理安排,節約使,用”,把“降低成本”作為“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步驟,雙管齊下。並考慮今後要鼓勵農民組織起來,發揮規模經營的優勢,最合理地安排投入,從節約成本方面加大農民增收的力度。

    二、根本在於發展糧食生產

    糧價波動治本的辦法仍在於“發展生產,保障供應”。一些有條件的國家,現已擴大谷物種植面積,並努力研究從其它油料作物提煉工業用油的辦法,以減少穀物需求的壓力。但從全球範圍看,這種努力還是有限的。各國仍須根據各自的農業資源條件,去尋求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途徑。中國人口仍在不斷增加,還要努力改善生活,今後糧食需求的壓力將越來越大。而農耕地卻在日趨減少,雖然靠投入和科技取得連年增產的成績,但糧食供應仍不寬裕,糧食生產尚未恢復到1996年的最高水平,今後進一步發展糧食生產還有不少的困難,仍須多方尋求其它途徑。

    如何進一步發展糧食(Food)生產的問題,國際社會早在1980年代即已提出。FAO在總結1950-2000年糧農發展的研究報告中認為,“可供大規模開發的農業耕地面積已相對有限,今後要充分併合理地利用所有農業資源”……“提倡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漁、林結合的密集型的生產模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發展“大糧食”的概念。2003-2004年度FAO的綜合年報,又提出“農業用地面積”的統計指標,把長期草場列為和耕地同等重要的農業資源。按這個口徑顯示,中國人均農業用地面積為0.44公頃,雖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在亞太地區位列前茅,比德、英、意等發達國家的人均農業用地面積要多。我在職期間,曾陪同國外專家、官員走訪過內蒙、新疆、青海、貴州和四川西部的草原、草山地區,他們一致認為,這些地區“資源豐富、經營落後、潛力巨大”。按照中國農業資源條件,同時吸取發達國家經驗,我們應走出以“農業栽培作為主業,林、牧、漁業為副業”的傳統觀念,把今後農業發展方針轉型為“農牧結合、農牧並重”,把發展草地牧業作為根治糧食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長期“只圖利用,不加管護”的遊牧經營方式下,中國北方草原生態惡化,生產能力日益低下;南方草山則多位於邊遠、交通閉塞,社會經濟落後的地區,且又都涉及民族、宗教等繁雜問題,科學開發的難度很大。但在總結中國發展草地牧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認真吸取歐、美高緯度地區推行農、牧結合的發展經驗,改革技術,增加投入發展草原(山)牧業應該是可行的。發展不與糧食爭地,而又可以減少飼料壓力的草地牧業,不僅可以增產大量農牧產品保障市場供應,而且透過發展牧區經濟,增加社會就業機會,逐步改善群眾生活,對於促進民族和諧也是有利的。1980--1995年間,中國利用外資在內蒙、河北、新疆等省、區,搞過兩個草原改造專案(即北方草原發展專案、新疆阿爾太牧業專案),在貴州獨山地區建立草山建設試點專案,實行圍欄分割槽放牧和人工種植牧草,單位載畜量均有所提高,一些放牧戶定居以後還發展了玉米、蔬菜種植。專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達到預期效果,單位面積的投資效益率也比農區綜合專案高。但在牧民定居、經營改革、草種、畜種改良、產品加工和銷售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尚待改進。希望國家今後在加強農業發展的同時,拿出足夠的力量,經過統籌規劃,加強草原(山)治理,加強畜牧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由點及面地、分期分批地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爭取建成現代化的牧區,把畜產量提高到歐洲、紐西蘭現有的水平,那將大為緩解中國人民的吃飯和生活改善問題。

    三、適應“城鎮化”發展趨勢,大力推進糧食流通領域改革

    在千方百計努力尋求發展糧食生產途徑的同時,中國糧食流通領域也正面臨一些新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轉移,“城鎮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到2007年底,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達44.5%,再加上進城打工等流動人口,在城鎮就食的人口已佔全華人口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30年前4—5個農民養活1個市民,現在已提升為1LCl了,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是1個農民供應3—4個市民吃食的情景。在這種形勢下,農民的生產任務加大了,糧食加工將更趨多樣化,糧食貯存、運輸和購銷行業因而相應發展,糧食流通部門的服務功能必須加強,有關的政策措施亟需統籌規劃,早為預策。

    發達國家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所帶來的變化和對策,可供借鑑。隨著流通範圍擴大,環節增加,生產者和消費者需求日益脫節,農產品加工的發展也帶來不少新問題。如何改造舊的加工坊、點?如何分配加工和運銷後帶來的新增效益?以至如何精簡流通環節等問題,引起當時人們的注意。經過多次討論和實踐,一部分人認為糧食的加工和初級運銷是生產過程的繼續,是整個糧食經濟的“始發”部分,糧食的加工和初級運銷應主要由農民組織起來去經營,並享受其相應的收益。透過合作社面對批發商甚至是超市經營者,可以提高流通效率,節約流動成本。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產、銷應分離進行,農民專門致力生產農產品,其加工及運銷則是一門新行業,誰投資就歸誰經營並享受其全部收益,其所派生的流通環節是“自然產生”,不宜加以過分干預。前一主張在歐、日比較流行;後者則在美國比較普遍。中國對這些問題似尚未展開深入討論,一些地方自流地走產銷分離的道路;一些地方發展了“專業合作社”,但在糧產區並未推開。《浙江糧食經濟》2008年第2期刊登了《糧食產銷合作若干問題的研究》一文,提供了有關研究的一些思路。目前,中國城鄉經濟格局已大體形成,糧食產銷地區間很不平衡的矛盾正日益加劇,“城鎮化”帶來的諸多問題,亟應重視並早加研究,以期將來統籌解決。

    根據中國現實情況,吸收國外經驗教訓,現對有關規劃的原則提出幾點看法,供參考。

    (二)鼓勵農村發展糧食加工和初級運銷業

    鼓勵糧農在“自願、互利”原則下組織起來,分工勞動;就地取料,按照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準、發展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業、飼料加工業,並參與初級運銷活動,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糧食的附加產值,並公正、合理地將獲利分配給所有參與活動的農民。也鼓勵城鎮原有的加工場所,以資金和技術支援農村的各種糧食加工業,並收購其產品,以求共同發展、共同獲利。

    (三)調整現有流通體制

    針對現有流通環節繁雜、功能重複等問題,要對現有流通體制加以必要的調整,加強糧食市場的監督管理,精簡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據我過去在羅馬、紐約、墨西哥等地考察,提供兩點參考意見。1、加強糧食批發市場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功能,做好按不同季節、不同階層的消費需要,組織、調配貨源,透過超市或專賣店服務消費者。2、透過合同方式,加強生產者、科研單位、加工場所和銷售行業的直接聯絡。透過銷售行業反饋消費者意見,促使科研單位不斷改進生產、加工技術,供生產、加工者推行;同時,發揮城鎮資金優勢,努力扶持生產和加工單位。

    (四)加強有關的資訊交流活動

    在逐步進行資訊工程建設的同時,應做好相應的培訓工作,注意培養農民的資訊使用和分析能力。

    (五)加強食物安全的監管工作

    規範加工、包裝和儲存方法,建立食品上市標準,保證安全和營養需要。

  • 7 # 神舟上禾胡軍

    個人認為國家對糧食肯定有長期性綜合配比。我對我們國家糧食非常放心!三五年的供應一點沒有問題,首先糧食是國家民族的命脈怎麼可能沒有長期保證,目前疫情對中中國產糧區也沒有什麼大影響,因為疫情在冬季爆發那段時間基本沒有農作物生長期,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近幾年國家的強盛發展都是明顯提現出來也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供吃也多樣化,發達沿海城市基本吃米飯也少畢竟養身也在其中之一。

    科技的發達農業現代化我們國家糧食生產年年大豐收,沒有必要杞人憂天,再說回來其他國家糧食不進口那麼他們的糧食賣給誰,大米有儲存期過於時間的米容易發黴蛀蟲等。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不是問題,各位閱友先也放幾張照片你們分享權威人士分析。

  • 8 # 視野生活

    個人認為國家對糧食肯定有長期性綜合配比。我對我們國家糧食非常放心!三五年的供應一點沒有問題,首先糧食是國家民族的命脈怎麼可能沒有長期保證,目前疫情對中中國產糧區也沒有什麼大影響,因為疫情在冬季爆發那段時間基本沒有農作物生長期,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近幾年國家的強盛發展都是明顯提現出來也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供吃也多樣化,發達沿海城市基本吃米飯也少畢竟養身也在其中之一。

    科技的發達農業現代化我們國家糧食生產年年大豐收,沒有必要杞人憂天,再說回來其他國家糧食不進口那麼他們的糧食賣給誰,大米有儲存期過於時間的米容易發黴蛀蟲等。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不是問題

  • 9 # 帥鄉小齊

    受新冠疫情影響,最近幾天國內很多人面對糧食出口大國越宣佈“各種大米3月24日,糧食出口大國越南宣佈:“各種大米產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的範圍”。此後,俄羅斯、哈薩克等幾個國家也先後開始限制糧食出口,這讓很多人對自家糧食擔憂了起來。擔心無口糧不夠吃,擔心價格上漲,導致全國多地糧油米麵產品這幾天出現50%的銷量上漲!面對這種情況國家給出了迴應:

    1、就算全國不種糧,1.5—2億噸囤糧也夠全華人民夠吃一年!

    2、種糧大省黑龍江五常市,江蘇省等地春播順利,如不出意外,產糧會高過往年,所以沒必要擔心糧食不夠吃!

    3、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德奇表示,北京糧食是供大於求的格局,從整體情況看,價格基本平穩。關內漲跌是東北地區的指示燈,關內持續下跌,東北玉米也穩不了太久。雖然相對來說東北地區價格比較堅挺,港口還出現了小漲。究其原因:東北防 控措施還比較嚴,再加上天氣條件對物流運輸影響比較大,上糧的速度不及華北,所以價格下跌速度稍慢。隨著糧食物流完全恢復,勢必將會出現大範圍的降價!

    所以買糧!搬糧!囤糧!真沒必要!

  • 10 # 龐先東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是我們一日三餐中的必須品,可以這麼說,人要生存就離不開糧食!目前疫情全世界漫延擴散,很多糧食出口國禁止糧食出口,雖然國內有專家說中國糧食能自給自足,只有少量進口,但我作為一個農村人看到的卻是我們這裡很多糧田種上了果樹或張滿慌草,所以我們要謹慎地樂觀。一年之計在於春,現在正是水稻等主糧的播種時期,黨和鎮府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引導農民把糧田能種盡種,應種盡種,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打下更堅實基礎。

  • 11 # 天旭sK

    我也認為糧食將是中國的大問題,首先城市化使大量年輕人拖農,務農人員都是老年人。二就是中國農業還停留在以人為主耕種,無法與西方機械現代化相比。三是耕地在逐年減少,富起來的農村都是把自己的土地賣掉或搞工業用地,糧油自給自足已做不到,看看每年進口的大豆、玉米說明了什麼。四是靠化學肥料增產,土地退化嚴重,沒有輪番休養生息恢復土地。上述問題很嚴重,應尤為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逸字和怡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