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港水易學文化教學

    我覺得這個命題不準確!

    東漢末年,黃巾動亂,群雄四起,漢統衰落,大權旁落。

    董卓等奸雄先後把持朝政,權傾朝野,漢獻帝雖名為天子,但無實權,淪為傀儡。曹操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他這種行為是任何一位帝王所不能容忍的。漢獻帝沒有力量直接與曹操對抗,但是漢獻帝也是一直期望有機會能夠剿滅曹操集團,恢復漢室統治。曹操雖然沒有廢漢獻帝,並將幾個女兒嫁與獻帝。但僅僅這些與“挾天子”相比又怎麼能稱的上“仁至義盡”呢???

    漢獻帝之皇權雖然被曹操挾持,但是獻帝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如何剪除曹操,恢復漢統。所以一旦有機會獻帝都會積極努力。從見到劉備就可見一端,先稱皇叔,後封將軍。這些都是在積蓄力量,以待良機!

    當獻帝看到以劉備為代表的己方力量時,獻帝看到了希望,故此才寫下血書暗藏衣帶中,讓國舅董承帶出宮廷,以此為憑,代表獻帝,號召天下反曹力量共除曹操。

    獻帝與曹操之間雖然表面上看似平和,但是矛盾是難以調和的,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曹操雖強,但獻帝從未放棄恢復漢統的努力!這是一個帝王在特殊時期的一種無奈的掙扎!

  • 2 # 魔方歷史觀

    從曹操的角度看

    在東漢末年那個時期,曹操很清楚局勢是什麼樣的,各方勢力交錯,名義上還是漢朝天下,其實已經不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對待漢獻帝就是利用漢獻帝這個漢朝正統的皇帝身份,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曹操是東漢末年崛起的一位風雲人物,也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並未稱帝,而且以漢朝大臣身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對待漢獻帝這個無實權的皇帝,不說多麼好,但是表面上的文章還是做的比較充分的。

    從漢獻帝的角度看

    對於漢獻帝來說,雖是漢朝皇帝,但除了被人利用之外,好像他本人就沒什麼作用了,先有董卓專權,後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自始至終都像是個牽線木偶。

    但是漢獻帝本人不傻,他清楚自己是被利用的,他可以去跟曹操做表面文章,他做個傀儡皇帝,曹操繼續專權,然後安穩度過自己的一生;但作為漢朝皇帝,他不能把祖宗的基業毀在自己手上,他想振興漢朝,所以他要把曹操這個障礙給清除掉。

    可是,漢獻帝本人沒什麼勢力,或者說他根本對曹操造不成多大威脅,所以他需要藉助一些忠於漢朝的大臣,藉助一些外部力量來幫助他除掉曹操,所以,就有了“衣帶詔事件”。

  • 3 # 月飲沙丘

    曹操對漢獻帝是仁至義盡嗎?這個不見得吧!而漢獻帝為什麼要除掉曹操,這個人盡皆知吧,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漢獻帝在遇到曹操之前,經歷了好長一段苦日子,董卓死後,遭王允控制,王允死後,有被董卓的部將李榷和郭祀所挾持,他們根本沒把漢獻帝當皇帝來看,甚至在戰場上當肉盾來使用,劉協那段日子真是很苦,一個皇帝住茅草屋,睡草帳篷,有時候甚至連饅頭都吃不起,帶著一大幫老臣啃樹皮。

    後來遇到了曹操,一開始曹操本也不想把他當皇帝對待,後來聽從謀士的分析,對漢獻帝畢恭畢敬,使漢獻帝和大臣都很高興,認為他是一個忠臣良將,然後劉協很感激曹操,當時洛陽已被焚燬,不適合再做都城,曹操順勢把漢獻帝接到許昌,達到攜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真是趕走了虎,有迎來了狼。成了一個徹底的傀儡皇帝。比較著名的事件都是“許田打圍 ”。是由曹操一手策劃的,在這場打獵途中,曹操竟然公開和皇帝並馬而行,這在古代就是一種僭越行為,是要殺頭的,曹操沒有深思熟慮覺不會如此。還有在打獵中,突然跑出一頭大鹿,皇帝連射三箭不中,操就向天子討寶雕弓,金鉍箭,扣滿一箭,正中鹿背,倒與草中,群臣將校,見了金鉍箭,無不高呼萬歲。而曹操躍馬而出,遮與天子之前以受之,眾者皆色變。這中行為很嚴重,說明曹操的野心暴露無疑。這也激起很多人的怒氣。就有了後來的衣帶召。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按照封建時期的君臣思想來看,漢獻帝是君,曹操是臣,不管漢獻帝做再多的錯事,曹操都要忍著才對,哪怕是表達一點不滿,都是不對的。如果按照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曹操對於漢獻帝有救命之恩,假如不是曹操迎立漢獻帝,漢獻帝早就餓死在洛陽了。然而漢獻帝卻沒有懂得報恩,他三番兩次的謀害曹操,想要將曹操置於死地,而曹操每一次發現漢獻帝的企圖後,都只殺死從犯,始終沒有處理漢獻帝,還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全部嫁給了漢獻帝。相比於司馬昭弒君,曹操的行為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至於漢獻帝和曹操孰對孰錯,還是要看研究者站在哪個角度上看,如果站在三國時期的思想角度看,漢獻帝肯定是對的,曹操肯定是錯的。如果站在現代人情社會的角度看,曹操肯定是對的,漢獻帝肯定是錯的。曹操和漢獻帝的目的不同,註定了兩個人的矛盾。漢獻帝想要光復大漢,曹操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兩個人的本質目的是不同的。曹操需要的是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漢獻帝,漢獻帝則是渴望得到實權,因此漢獻帝才會三番兩次想要謀害曹操。

    漢獻帝第一次謀害曹操,就是著名的“衣帶詔事件”。當時漢朝還有一些殘餘勢力,漢獻帝將衣帶詔交給了車騎將軍董承,董承聯絡了一大批有見識的大臣,準備共同謀殺曹操。後來“衣帶詔事件”敗露,董承等人被曹操殺死,只有在外領兵的劉備得以逃脫。曹操將董承誅滅三族,恰巧董承的女兒是漢獻帝的寵妃,已經懷有身孕,漢獻帝找到曹操求情,卻被曹操拒絕,董貴妃最終被曹操殺死。

    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先主是劉備)

    “衣帶詔事件”後,漢獻帝成為了孤家寡人,再也沒有可以信賴的大臣。漢獻帝的伏皇后為了幫助丈夫奪權,給父親伏完寫了書信,想要讓父親除掉曹操。伏完畏懼曹操的勢力,一直沒有敢於行動。後來伏完被人告發,伏皇后一家一百多人被殺。伏皇后被曹操計程車兵抓走的時候,對著漢獻帝大聲的呼救,漢獻帝說:我連自己的生死都不能掌握,又怎麼去救你呢?後來曹操又殺死了伏皇后的兩個孩子,然後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之後漢獻帝就安心做了一個傀儡,沒有再和曹操發生矛盾。

    漢獻帝的本質目的是想要重回漢朝的權力中心,然而漢獻帝缺乏奪權的能力和勢力,兩次奪權都以失敗告終,還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妻兒岳父。漢獻帝的遭遇的確值得可憐,不過他的結局在亡國之君中也算是比較好的。退位後的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在山陽縣做了一個醫生,得到了善終。

  • 5 # 此事不唯風與月

    衣帶詔一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實在是難做定論,

    後世比較認同的史料《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當中,只有《後漢書》對衣帶詔持肯定態度;但是《後漢書》成書較晚,價值弱於《三國志》,且對曹操多有抹黑的意思;從考據的角度來講,應當認定衣帶詔不存在

    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很多影視劇當中,對“衣帶詔”事件濃墨重筆地渲染;因為這符合大多數人潛意識的觀念——即漢獻帝是受害者,曹操是作惡者

    筆者跟大多數人一樣,最初瞭解到的三國,是源自《三國演義》的小說以及電視劇,在這當中曹操是一個不太討喜的角色,就連在戲劇臉譜中,曹操也是個白臉奸臣

    這一形象,隨著電視劇的流行,一遍一遍栽種在華人心裡面,大多數人喜歡的是“劉關張”和諸葛亮;即便有一些不喜歡愛哭的劉皇叔的,也很少有人對白臉曹操有多大的好感,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曹操就是個壞人;

    再來看因那一句“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挾持的傀儡皇帝漢獻帝,那就是個小受氣包啊,本應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卻變成了一個牽線木偶,怎麼能不讓人的保護欲滋生呢?

    從這樣的邏輯出發,曹操又怎麼算對漢獻帝”仁至義盡”呢?

    歷史小說也是小說,是高於生活的加工和創作

    小說畢竟是小說,故事需要衝突,情感需要共鳴,於是幾個人做的壞事會堆到一個人身上;他懲治過的壞人/惡人,也會搖身一變成為公忠體國之臣;

    歷史人物有他必然的侷限性,而這也在極大程度上造就了他行為的合理性;比如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口號就不應該是曹操的水平會喊出的事情,這是可以這麼做但不能明著這麼說的;(當時喊出這話的是袁紹的人)

    所以,曹操在接受了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戰略後,以很恭敬地態度迎回了早已被嚇成驚弓之鳥的漢獻帝;曹操和漢獻帝之間保持了一種默契,就是在形式上(禮)漢獻帝是天子,擁有天子該有的一切外在表現;而政權的實際執掌者是曹操;當時天下大亂,各路諸侯有多少心懷鬼胎者;更何況還有很多人在曹操接漢獻帝以後,發現漢獻帝的巨大作用,開始明搶;只要漢獻帝腦子正常,都應該明白在曹操這裡算較好的;真到了劉備那裡,你猜是個什麼樣子?——“小明王韓林兒身遭不測就在朱元璋在大局已定的時候,顯得特別得巧”

    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道德問題,而是在整個過程中形成的龐大利益集團在起作用,領袖只是利益集團的代表,並不意味著他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而在實力對比差到了一定程度,尊敬與否純粹是個人素養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曹操做得很不錯,哪怕世人說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他也堅持做了一輩子“漢朝臣子”,這算是曹操的一種心結吧,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抵禦“皇帝”這個稱號,而且是在他已經實際上擁有的情況下;有些人當了幾十天的“皇帝”,被世人罵了近百年!

    只不過之後的司馬家族為了給自己摘桃子的惡劣行徑洗白,就不斷地去抹黑曹操;這裡忍不住吐槽一下:司馬家著實是中華民族的大罪人家族,“八王之亂”所導致的“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黑暗時期,漢族一度快被滅絕;而罪魁禍首的司馬家族是從魏國篡權而立的,且是明目張膽地殺害了一個皇帝,廢掉了兩個皇帝;這是統一王朝大臣篡權得位的反面例子,只因為他篡的是後世皇權需要著重抹黑的“逆臣第一人”曹操的,所以才少被提及;反觀曹魏政權名為篡權,實為開創,曹操是在漢朝朝廷已經喪失了對天下的控制,導致群雄並起,走向了改朝換代的必然結局的情況下,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幾乎統一了整個中國;這是一場波瀾壯闊地歷史,而主角是一個充滿著傳奇性的大丈夫真英雄!

    這一段,敬魏武!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對待漢獻帝雖然算不上仁義至盡,但也絕不是演義或影視作品中描述的那樣作福作威,肆意凌駕於皇權之上,曹操對待漢獻帝的態度更像是把漢獻帝當成一座佛像供奉起來。

    曹操不是第一個挾制漢獻帝的人,第一個挾制漢獻帝的人是董卓,接下來是李傕與郭汜,再接下來是董承、楊奉、韓暹等人,這些人比起來,曹操對待漢獻帝的態度比其它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曹操雖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曹操的手段比起其它軍閥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在曹操稱公封王之前,對待漢獻帝的態度也算是畢恭畢敬,秋毫無犯,我們都知道荀彧是擁漢的,在曹操稱公前被逼死,如果早期曹操對待漢獻帝有半分不敬,恐怕荀彧第一個不答應。

    相反,荀彧在曹操稱公前,算是盡心盡力輔佐曹操,曹操更是將朝廷政事都交給荀彧處理,他們的關係更像是合夥人,在曹操稱公前,他們的關係算的上和諧。

    漢獻帝這個人是董卓立為皇帝的,從他當上皇帝開始,就處於被人控制的傀儡態度,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漢獻帝都算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傀儡皇帝,懂得明哲保身,懂得與權臣相處,就算是董卓越、李傕、郭汜這樣殘暴的軍閥,漢獻帝仍然能小心翼翼的應付。

    東漢王朝走到漢獻帝這個時期,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外戚與宦官火拼,軍閥與中央分權,天下沒有一片土地是屬於漢家的,沒有一個軍閥願意聽命於漢室,這樣的結局並不是漢獻帝造成的,但卻是由漢獻帝來承受結局。

    曹操雖然挾制了漢獻帝,但他的天下全是靠自已的武力打下來的,漢獻帝不過給了曹操一個名正言順的政治名號,除此之外,漢獻帝似乎也沒有別的大用途。如果你一定要拿儒家忠君愛國的那一套思想來評價的話,曹操確實是大逆不道,但從歷史的發展觀來看,曹操作了正確的事,統一北方,減少戰亂,為之後的天下一統創造條件。

    明白這些局勢再來看衣帶詔事件,這個衣帶詔事件在歷史上是有疑問的,《資治通鑑》和《三國志》認為衣帶詔事件不過董承為了與曹操爭權編造出來的故事,而《後漢書》則認為衣帶詔屬實。

    現在我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一下衣帶詔事件,從漢獻帝自身的角度來看,能不能透過衣帶詔這樣的方式奪回權利?

    答案是:顯然不能。衣帶詔是發生在200年前後,那一年,漢獻帝20歲,自從9歲被董卓立為皇帝,一直處於受人控制,在亂世中,要想真正的掌握大權,必須要有兵權。

    即使漢獻帝成功殺了曹操,他就能掌控曹操的軍隊了嗎?顯然不能,曹操的軍隊都是由曹氏和夏侯氏等宗親勢力來掌控的,這些人與曹操的關係相當密切,就算曹操死了,他們也能推薦一個人出來接班,怎麼也輪不到漢獻帝掌控。

    再退一步說,如果董承真能殺了曹操,那麼董承就是第二個曹操,說不定比曹操還要誇張,從漢獻帝的角度看,無非就是換了一個人控制自已,漢獻帝有必要作這麼無聊的事嗎!

    董承是誰啊?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曲(私兵),原本就是西涼軍閥一夥的,只是因為董承的女兒是漢獻帝的妃嬪之一,要知道漢獻帝一直是受人控制的傀儡,董承的女兒也是在漢獻帝受控時嫁給漢獻帝的,恐怕都不用經過漢獻帝同意,董承也就是外戚的身份了。

    董承在護送漢獻帝東歸的過程中,就因為權力之爭,與同為護送的楊奉、韓暹發生過矛盾,為了制衡這些人,就是董承同意曹操進入洛陽面見漢獻帝的,要不然曹操想迎立漢獻帝還要費一番周折,現在董承又與曹操爭權奪利,因此所謂的衣帶詔很大程度上就是董承為了與曹操爭權而謊稱的一出鬧劇。

    這樣看來 ,所謂的衣帶詔,不過是董承的陰謀而已,從漢獻帝的角度來看,他也沒有必要讓董承去進行所謂的衣帶詔,因此衣帶詔是冤枉漢獻帝了。

  • 7 # 方圓論壇

    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衣帶詔”事件。但“衣帶詔”真的存在嗎?所謂“衣帶詔”的起因就是在曹操迎奉漢獻帝到許昌之後,曹操想要把持朝政傀儡漢獻帝。而國舅董承也想要爭權奪利。所以曹操和董承二人之間爆發了劇烈的矛盾。之後董承號稱接受了漢獻帝的衣帶詔誅殺曹操。但衣帶詔真的存在嗎?《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這裡面有一個關鍵字“辭”。“辭”代表的含義是宣稱。所以說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衣帶詔”。所謂的衣帶詔只是董承的一家之言。事實上究竟是漢獻帝要殺曹操。還是董承假公濟私這個都存在疑點。

    而《資治通鑑》中記載,董承“稱受”漢獻帝之命誅殺曹操。“稱受”的意思就是口頭授意。也就是說並沒有什麼衣帶詔。事實上董承究竟“是忠是奸”還真不好說。但“衣帶詔”可以很肯定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漢獻帝究竟有沒有想要殺曹操的想法?我傾向是有的。雖然曹操救漢獻帝於水火之中。但漢獻帝也不是個傻子。他到了許昌之後雖然衣食無憂了。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傀儡。漢獻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要刺殺曹操這很正常。但“衣帶詔”就不太可能了。畢竟漢獻帝不敢授人以柄。

    而董承方面呢?本來董承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將,後來董承投靠了朝廷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為妃子。而他自己一躍成為了漢獻帝的岳父。並且在朝廷之中也是大權在握。從董承的發家經歷來看他本身就是一個追逐權利的人。但是從曹操迎奉漢獻帝之後,曹操大權在握掌握了整個朝廷。別說他董承了。就連皇帝都是一個傀儡。董卓自然不甘心喪失權利。所以董承有足夠的理由刺殺曹操。

    而董承也明白漢獻帝實際上也是想殺曹操的。但是苦於沒有辦法。而他自己雖然有心要殺曹操,但畢竟寄人籬下勢單力薄。所以董承才會對外宣稱自己接受的漢獻帝的衣帶詔誅殺曹操。目的就是尋找盟友對付曹操。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衣帶詔”。所謂的衣帶詔極有可能只是個口諭。或許是董承自己假借漢獻帝的名義罷了。其他和董承聯合的人要麼是真真的忠心漢室。要麼也是圖謀不軌的野心家。而董承呢?他就是最大的幕後黑手。也很有可能董承就是曹操和漢獻帝關係惡化的始作俑者!

  • 8 # 步武堂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曹操和漢獻帝之間的矛盾,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結果。不然的話我們很難理解漢獻帝為什麼要對他的“救命恩人”甚至是“大漢天下”的救命恩人曹操搞“衣帶詔”那一套,欲置曹操於死地的事了。

    曹操這個歷史人物,應該說是東漢末年到三國建立這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也是決定了歷史走向的人物之一,在我個人看來,應該是最重要的人物。

    無論是被稱為“劉皇叔”的劉備,還是“年輕有為”的孫權,乃至那個“心氣比本事大”的漢獻帝,應該說其歷史作用都沒有曹操重要。但不幸的是,漢獻帝是“正統的皇帝”,哪怕這個皇帝只是一個被軍閥諸侯你爭我奪或者“你推我搡”的可憐的羔羊,漢獻帝的正統性就決定了他的所謂的“正義性”,在漢獻帝的心裡,曹操應該是一個能夠“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好用的“利器”,可惜曹操不是,於是矛盾就開始了。

    曹操為了維護和穩定“大漢天下”幾乎是“嘔心瀝血”,但是,他的“嘔心瀝血”並不能得到包括漢獻帝本人在內的試圖依仗漢獻帝的“正統權力”而獲得利益的所謂“漢臣”的承認和理解,嚴格的講,這個“漢臣集團”大概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有了共同利益的時候,可以臨時聚集,但是,一旦各自利益出現矛盾的時候,漢獻帝的那個“衣帶詔”就成了貨真價實的“挾天子密詔以令曹操”法寶。

    這個矛盾,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和曹操爭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利的表現。其實,曹操的很多所作所為,損害最多的並不是“漢室”的利益,而是“漢臣”的利益,真正挾持漢獻帝的並不是曹操,而是漢獻帝周圍的那些“漢臣”,這裡麵包括那個“劉皇叔”。

    在歷史上,漢獻帝秘密發出的對曹操的“討伐指令”——衣帶詔是否真實存在應該是有爭議的,至少是不明確的,但是在以漢末天下大亂到三分歸晉為背景的小說《三國演義》當中,這個“衣帶詔”是存在的,衣帶詔的存在,坐實了曹操這個“漢賊”的惡名。

    所以,說“衣帶詔”的事,還是以小說《三國演義》為背景合適一些。

    其實,以曹操的自身感受來講,我想他一定是感到很“冤枉”,從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刺殺真正的奸賊董卓開始,一直到陳留起兵東征西討的剿黃巾,討董卓,曹操所做的一切應該說都是為了“匡扶漢室”——儘管這個漢室已經破敗到幾乎無法匡扶的地步,曹操自始至終也沒有放棄更沒有非分之想。

    應該說,曹操致死沒有“廢漢自立”,還是盡到了一個“漢臣”的責任和義務的,同時,作為漢獻帝來講,甚至是那些像嗜血的蒼蠅一樣圍繞在漢獻帝周圍的那些標榜自己是“忠臣”的以董承(在內),劉備(在外)漢臣們來講,“恩將仇報”似乎顯得不夠厚道。

    當漢獻帝從長安一路逃難奔向洛陽的時候,這位大漢天子幾乎就是一條“喪家之犬”,向各路“諸侯”發出的“救駕”的請求,除了曹操沒有什麼人理會,要知道當時至少在名義上包括袁紹,袁術,劉備,公孫瓚等等稱霸一方的“諸侯們”還都是“食漢祿的漢臣”,在他們的眼裡,這個漢獻帝已經毫無用處,就連“挾天子以令諸侯”都不能打動像袁紹這樣的“四世三公”的漢朝的“頂樑柱”,可以說“諸侯”們盼著漢獻帝死在前往洛陽的路上的更多些。

    袁紹沒有理會謀士給他提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袁紹看來,用不著“脫褲子放屁”,自己早晚做天子,袁術,公孫瓚,甚至是馬騰劉備大概也在做著同樣的“稱帝大夢”,事實上,袁術,袁紹,劉備這些個漢朝的“根紅苗正”的重漢臣,最終都是迫不及待的稱王稱帝了。

    曹操出手救漢獻帝以及跟著他的那些個“飢腸轆轆,奄奄一息”的臣子們被那些看熱鬧的汙衊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不懷好意的挑撥離間是漢獻帝和曹操之間產生巨大的矛盾的根本原因。

    以董承為首的一幫剛能吃噸飽飯的傢伙們,把曹操的遷都的決定解讀為曹操意欲“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事實上曹操並非“挾持天子”,而是“保護皇帝”,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遷都是必須的,破敗不堪的洛陽已經不具備做帝都的客觀條件,而如果把漢獻帝自己放在洛陽不管的話,很可能就不是能不能吃頓飽飯的問題,漢獻帝的性命堪憂也絕不會是“杞人憂天”。

    早已只是一個“空架子”的漢室和漢獻帝,在董承等人的忽悠下,居然幻想包括劉備在內的本身就有嚴重的“非分之想”的一幫“豺狼虎豹”能夠消滅曹操而對自己“俯首帖耳”,這隻能說明漢獻帝既對他的外部環境沒有正確認識,也對自己的內部勢力沒有正確認識。

    漢獻帝的“衣帶詔”,除了給那些“居心叵測”的“諸侯們”一個和曹操分庭抗禮的“正統依據”之外,沒有任何對漢室天下的振興有幫助的作用。事實上漢室得以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和曹操的努力分不開。

    因為有了那個衣帶詔之後,曹操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了實質上的“同盟軍”,“漢賊”的名聲已經非常紮實的讓曹操背上,滅不滅漢朝都不可能改變。但是,曹操致死也沒有跨過那實質性的一步,說明曹操還是一心一意的要做一個“漢臣,忠臣,重臣”。

    漢獻帝的衣帶詔,應該是一個極大的敗筆。

  • 9 # 小鴻哥

    曹操年輕時還是一個充滿正義,精忠報國的熱血青年。擔任洛陽北部尉時,不畏強權執法如山。還曾刺殺十常侍之一的張讓。多次上書為黨人仗言,陰指宦官集團是奸邪盈朝。漢靈帝根本不理會,曹操對漢靈帝失望。魏書: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討黃巾後任濟南國相。據三國志: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汙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但是同樣也是得罪了很多人。據魏書曰:於是權臣專朝,貴戚橫恣。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幹忤,恐為家禍,遂乞留宿衛。拜議郎,常託疾病,輒告歸鄉里。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曹操不想違背自己的本心去討好那些權臣和貴戚橫恣。又怕害了家人,不得已稱病回家。

    這時一些人對漢靈帝越來越不滿,密謀廢掉漢靈帝另立新君。以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為首並連結豪傑。他們聯絡曹操希望得到支援,曹操拒絕。漢靈帝死,少帝繼位。大將軍何進讓宦官殺了,袁紹又帶兵殺宦官。董卓帶兵入京控制了京師。董卓廢少帝立漢獻帝,京師大亂。董卓想拉攏曹操,但他不願跟董卓為伍跑了。到了陳留招募士兵準備討董卓。三國志: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公元190年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同時起兵各帶著數萬人會盟討董卓,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也帶著他的人馬來會盟。孫堅率先攻到距離洛陽九十里處,董卓劫持漢獻帝往長安並焚燒洛陽。(孫堅進入洛陽後就退軍了)袁紹等人都不敢追擊。曹操對他們講: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袁紹等人不為所動。曹操獨自率領自己的人馬向西追擊董卓。只有陳留太守張邈派了部下隨曹操西行追擊。因曹操人馬少,所以大敗。曹操坐騎中箭,還是曹洪把馬讓給曹操才得已趁夜跑了。三國志:太祖失馬,賊追甚急,洪下,以馬授太祖,太祖辭讓,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這時候的曹操難道不是公忠體國的漢臣嗎?曹操回到盟軍處痛斥各諸侯,並離開盟軍去繼續招募軍隊。三國志: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當初在洛陽鮑信就勸袁紹攻打董卓,袁紹沒有聽從。鮑信於是回到家鄉招募人馬。曹操獨自追擊董卓的事給鮑信留下好感覺。後來鮑信迎曹操為兗州牧。所以曹操能得到兗州,鮑信是關鍵人。)這時的曹操難道不是大漢忠臣嗎?

    公元191年袁紹與韓馥謀立漢室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並對外宣稱漢獻帝不是劉氏的種。袁紹又找他的老朋友曹操。曹操回書拒絕: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就是說一旦另立天下將再次大亂。因為你袁紹能另立,別人也能另立別的漢室宗親。你們就在北面朝拜新君吧,我還是隻認漢獻帝。後來袁紹得到一玉印,故意秀給曹操看。在漢朝只有皇帝才能用玉印,其他人是不能用的。據蔡邕《獨斷》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 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袁紹的其意就是想自立為帝。曹操對袁紹的行為感到非常討厭。三國志:太祖由是笑而惡焉。曹操都討厭這種行為,自然當時曹操也不會有那想法。曹操之後得到兗州的東郡之地,接著又掌控了整個兗州成為兗州牧。有了一州之地、有了立身的根基地、有了爭霸的資本。開始了匡濟大漢天下。先前曹操討董卓失敗就是因為人馬太少了,如果當時他有幾萬人未必不能一戰奪回漢獻帝。這時的曹操的志向只是想為國討賊建功,希望死後能在墓碑刻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時曹操晚年所說的話。我認為這時的曹操志在於此。曹操還曾說過自祖父、父親到我,我們曹家已經三世受漢朝厚恩了。曹操還經常對他的老婆們講這事。(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公元196年漢獻帝西遷,當時無諸侯來勤王護駕。據後漢書: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採穭,或飢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就是說洛陽殘破,百官都站在灌木和靠在牆壁。各州郡都擁兵自重根本沒人管漢獻帝。大臣們都沒有吃的,官職尚書郎以下的都要自己去找吃的。有的餓死在牆下和讓士兵殺。(我覺得是因為士兵沒吃的)身為漢室宗親的益州牧劉璋、荊州牧劉表、楊州刺史劉繇等人他們在那裡?四世三公的袁術袁紹在那裡?只有曹操立馬率軍西迎漢獻帝。當時荀彧對曹操講: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曹操此時是想要匡復漢室而已。早在公元192年時毛玠就對曹操進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尊奉天子討伐那些不尊漢室的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部下說的。漢獻帝到了許昌後對曹操加官進爵,把能給的封賞都給了。下面列下漢獻帝給曹操的封賞:假節鉞、(代表皇帝行使權力)錄尚書事、(總領朝政)領司隸校尉、(監督百官)大將軍(最高軍事統帥,位在三公上),封武平侯(大臣能封的最高爵位縣侯。後漢書郡國志—豫州—陳國—武平)曹操地位在天下諸侯之上,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天子。但是實際上並沒什用處。代表皇帝行使權力?總領朝政?監督百官?統帥全國軍隊?也就在自己地盤上而已。其實諸侯根本不會聽從的。但明面上諸侯還是會裝一裝的。漢獻帝認為有曹操大漢中興有望。

    但漢獻帝到許昌後跟曹操的矛盾了日漸加深,或者說是帝黨跟曹黨矛盾加深。原因就是爭權奪利。後漢書: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自都許之後,權歸曹氏,天子總己,百官備員而已。就是說漢獻帝到了許昌後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權力,身邊的近侍侍衛都是曹操的人。權力在曹黨那裡,漢獻帝身邊的人都非常不滿。後漢書:建安元年,拜完輔國將軍,儀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綬。(國丈伏完)當時天下各諸侯擁兵自重,除此之還有黃巾軍和盜賊群盜。(其他造反的百姓)北邊有袁紹、東邊有呂布、南邊有劉表、張繡、袁術、孫策、劉繇、西邊還有韓遂馬騰。還有盤居在各地的眾多小諸侯。漢獻帝不過十五歲的未成年人,曹操能把大權交給漢獻帝嗎?再說自古以來的權臣那個不安排自己的親信的?諸葛亮不也把費禕、董允、蔣琬、郭攸之這些親信安排在阿斗身邊。三國志:丞相亮將北征,住漢中,慮後主富於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就像周公霍光不也受到別人陷害。當時武王的弟弟們猜忌周公,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上官等人狀告霍光。武王的弟弟們聯合紂王兒子叛亂,劉旦等人密謀先除霍光再廢漢昭帝。還好因為周成王漢昭帝英明他們才沒有成功。三國志:以周公之才,猶有管、蔡流言之變,霍光受任,亦有燕、蓋、上官逆亂之謀,賴成、昭之明,以免斯難耳。

    漢獻帝身邊有不少人進言,於是曹操把那些進讒言的人都殺了。後漢書: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戮。漢獻帝氣的不行於是直接對曹操攤牌。後漢書: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漢獻帝的意思是講你能真正輔助我就該還政於我,如果不能就把我拋棄了吧或者把我廢了。當時曹操大驚失色,退出後滿身大汗。從此之後曹操不再朝見漢獻帝了。原因後漢書也講了: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公元199年漢獻帝把誅殺曹操的詔書藏在衣帶中讓董承聯合其他人誅曹。此事後漢書三國志都有記載。也有質疑董承衣帶詔真偽。資治通鑑的說法是稱受,就是董承自已說的而已。但董承誅曹操真的是為了漢獻帝?為了大漢王朝嗎?在我看不是的。董承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下,就是董卓餘孽的餘孽。根本談不上忠君愛國。當年曹操去迎接漢獻帝,董承還率軍阻攔。據獻帝起居注:承曰:舉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足邪?就是說幹掉曹操,他的人馬就歸我們了。根本不用怕他人了。事情洩露了,曹操誅殺董承一黨。權臣受到皇帝這樣對待,一般都會廢掉皇帝另立的。但是曹操並沒有這樣幹。當初劉備也是參與了董承誅曹操事的。也許是因為劉備認為董承他們不能成事才跑的吧。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時給漢獻帝的表章就講: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曹操當時會放過劉備那是因為不知道。據三國志後漢書董承是公元200年正月洩密被誅的,而劉備在公元199年就已經率軍去阻攔袁術去找袁紹了。漢獻帝搞衣帶詔就是為了從曹操手中把權力奪回來,不甘於守位的傀儡天子。

    後來也發生了一些反曹事件,史書也並未記錄漢獻帝是否參與了。公元204年曹操攻下冀州,任冀州牧。把自己的大本營遷往鄴城。從此每次征戰回來都不回許昌而是回鄴城了。三國志:公自淳于還鄴、公還鄴、公還鄴、公還鄴。公元208年曹操恢復西漢的丞相制,並廢除三公制把權力集中在丞相府。曹操把丞相府設定在許昌,而曹操不打仗時卻待在冀州鄴城。打完仗回來也是回到鄴城。曹操把大本營設定在冀州鄴城就是因為遠離許昌,要陪植自己的勢力和力量。原因曹操在述志令講明瞭: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所以要牢牢抓住軍政權。公元208年曹操罷三公,就是為了把權力都集中在丞相府。把忠於漢獻帝的幾個三公罷了。公元214年十月從合肥戰場退軍,十一月就處理了伏皇后等一批人。公元215年從漢中返回,公元216年二月曹操回到鄴城,進爵為魏王。其間賜死崔琰,罷免毛玠,殺漢室宗親琅邪王劉熙。曹操不會無緣無故的殺掉琅邪王劉熙。後漢書:曹操殺琅邪王熙,國除。有人說劉熙要聯絡東吳,我沒找到這方面的記錄。早在公元206年時曹操就把八個漢室諸侯王封國除了。後漢書:齊、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濟北、平原八國皆除。公元218年吉本、耿紀、韋晃、金禕、吉邈、吉穆等人密謀起事攻打許昌丞相府營。三輔決錄: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必是丞相府長史王必。公元219年魏諷、劉偉、張泉等人圖謀攻取鄴城。

    曹操在述志令講國家沒有我的話,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公元196年—公元199年曹操跟呂布、袁術、劉表、張繡、楊奉等人交戰,還要面對黃巾和盜賊。有誰考慮過曹操的艱難?漢獻帝卻弄衣帶詔。我覺得從此之後曹操跟漢獻帝的君臣之義就斷了。曹操也許會想:當年不畏死刺殺十常侍張讓,為了誰?當年我獨自率軍追擊董卓差點死掉為了誰?當年袁紹等人要另立,我獨自向西為了誰?當年諸侯無一人護駕,只有我率軍前去。為了誰?

  • 10 # 靈山小七

    衣帶詔,指的是藏在衣帶間的秘密詔書。

    據《三國志》記載,漢獻帝時,曹操迎奉天子遷都許縣,和漢獻帝發生矛盾。於是,漢獻帝就用鮮血寫出詔書縫在衣帶裡,秘密傳給董承。董承則對外宣稱接受了漢獻帝衣帶中的密詔,和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謀殺曹操。公元200年的正月,事敗被誅,僅劉備倖免。這就是衣帶詔的故事。

    那麼該詔書到底是不是漢獻帝親手書寫的呢?亦或是董承等人私下炮製的?其實陳壽也拿不準。為何這麼說?

    同樣是出自陳壽筆下的《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獻帝起居注》有這樣的記載:董承密謀反曹操時,曾對王子服說:“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由是也。”昔日呂不韋有了需要子楚之後才得以富貴,言下之意就是說,我們如果控制了漢獻帝……哼哼。王子服怕兵少事敗,不敢答應。董承又說:“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足邪!”二人遂定計。

    這很明顯就自相矛盾了。所以所董承等人密謀反曹是真的,但衣帶詔的真假就值得懷疑了。不排除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董承等人炮製假衣帶詔的可能性非常大。

    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外戚專權都非常猖獗,董承作為漢獻帝的老岳父,官拜車騎將軍,有權有勢,又豈會仰人鼻息?所以受這種風氣的影響,不排除他會在政治上有所圖謀。既然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他董承為何不可以造出一份假的天子詔書?

    此舉假借忠於漢獻帝的旗號,可以迅速擴充自己的實力,形成和曹操勢力相抗衡的集團。從前面董承與王子服的對話中,我們就不難發現這樣的圖謀。

    另外,衣帶詔發生的時候漢獻帝才19歲,毛頭小夥一個,在曹操的威懾下,連響屁都不敢放,自保都尚且力不從心,又何來的勇氣下殺曹操的詔書呢?況且朝廷上下到處都是曹操的眼線,董承即便真的能夠從漢獻帝手中拿到詔書,怕是也沒機會帶出來。

    我們接著從後來還沒開始行動就事情敗露來分析,曹操對董承等人似乎毫無察覺,那麼漢獻帝洩密的可能性就是最大的。如果詔書是出自漢獻帝,一旦洩露,小命怕是難保,這個道理他不會不清楚,所以又怎會輕易洩露呢?

    古時傳遞資訊極為落後,曹操的耳目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厲害到神通廣大這一步吧?所以說,董承很可能是將自己的圖謀告訴了漢獻帝,但事不己出,漢獻帝自然就不會那麼放在心上了,最終導致事情敗露,董承等人身死。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功了,可董承的“衣帶詔”卻失敗了。為何?

    其實說到底還是實力的問題,沒有實力,哪怕你再響亮的口號,再周密的策劃,再有赴死的決心,到頭來終究一場空。這樣的投機行為,成功是偶然的,可失敗卻是必然的。

    漢獻帝不可能感激,別人拿你們家的東西來給你送禮,給到你想要的都給你,這樣誰會開心,換做人一個人在他這個位置上都不會好過!

  • 11 # 文史類小茶館

    曹操對漢獻帝仁至義盡麼?

    漢獻帝劉協九歲繼位,被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董死後,劉協成為諸侯爭奪的目標。但劉協依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曹操雖然利用劉協來試圖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卻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為皇帝。獻帝當然不甘心於傀儡的地位。他寫好密詔,讓車騎將軍董承於衣帶中藏好帶出,命令宗室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去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春,董承等密謀洩漏,為曹操所殺。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曹操的殘暴使獻帝伏皇后感到震驚,於是寫信給她的父親伏完,盡數曹操殘暴之狀,請父親做推翻曹操的準備,但伏完始終未敢行動。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密信被洩漏。曹操聞知,命令獻帝廢黜伏皇后,並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后的詔書。接著,派御史大夫郗慮拿著詔書,同尚書令華歆一起帶兵包圍皇宮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宮中的夾牆裡,被華歆拖出。這時獻帝在外殿陪郗慮坐著,伏皇后披頭散髮赤腳走出,向獻帝哭訴:“你就不能為我求個活命嗎?”獻帝嘆了一口氣,說:“我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時終了呢!”回過頭來對郗慮說:“郗公!天下哪有這個道理!”郗慮等並不理睬獻帝,將伏皇后關到監獄裡,幽閉而死。伏皇后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處死100多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立其女曹節為獻帝皇后。

    一個皇帝,在皇后向其求活命的時候,盡然說出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如何。劉協內心是多麼的無助和憂憤!一個臣子盡然帶兵悍然入宮廢黜皇后,幽禁皇后致死,這就是仁至義盡了麼?

    劉協雖說是傀儡,但並不是那種昏庸無能的君主。他不同於白痴皇帝晉惠帝,也不同於樂不思蜀的蜀漢後主劉禪。在備受壓抑拘束的生活中,劉協身上不時閃耀出才幹的火花。

    對於一個一心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曹操所謂的“仁至義盡”只不過提供像樣的吃穿用度,而劉協政治上的權利甚至都不如一個太守的權利高。被一家奴所控制,漢獻帝的內心又是怎樣的痛苦?

    這樣的仁至義盡對漢獻帝劉協來說真是“仁至義盡”

  • 12 # 鈺文話歷史

    漢獻帝時期,東漢政府病入膏肓,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當曹操滅掉袁紹後,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漢獻帝被曹操接回許昌,成了曹操的傀儡,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麼來的。

    雖然如此,但是,誰都不甘心做一個亡國之君或者傀儡。漢獻帝為什麼想要剷除曹操,無非是因為他想掌權,不想當一個傀儡,當一個掌中天子,而且,他更想重新掌權復興大漢。

    歷史上的傀儡天子想要剪除權臣的例子非常多,如,漢廢帝劉賀就因為,想要剪除權臣霍光的勢力,而被霍光上書皇太后廢掉皇位;萬曆帝即位之初時刻懼怕權臣張居正,張居正死後萬曆帝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歷史上皇帝和權臣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歷朝歷代中央政府中,皇帝和權臣的權利鬥爭中,一直都是客觀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是雙離合變速箱好還是手自一體變速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