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枝楊柳
-
2 # 錦翼
萬卷書和萬里路。
這是一個知和行的問題。
只讀萬卷書,可能會成為一個書呆子,只會子曰詩云,眼高手低,什麼都幹不了。
馬雲說得好,讀書就像加油,如果你光讀書,加了那麼多油幹什麼?只能成一個油罐車。
成為油罐車其實還是好的,畢竟還可以滋補別人。
有的人卻是目光呆滯的兩腳書櫥,顢頇迂腐,明明什麼都不懂,卻整得跟什麼也明白一樣。
明清的許多讀書人都是這樣。
許多清流黨人就是這樣,他們只會空談,對幹實事的人動不動加以批判,彷彿真理在自己手裡一樣。
你讓他幹,他什麼都幹不成。
最最著名的就是張居正,銳意改革,中興大明。
他傭人標準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因為清流只會讀死書。
結果這些傢伙在一邊鼓譟,橫挑鼻子豎挑臉。
批評張居正不守孝,說他專權。
還有崇禎皇帝當時面臨內憂外患,有心和關外的清軍談和,一心鎮壓起義軍。
嗬,這幫讀書人一個一個站起來喊不能議和,誰要是談和誰就是秦檜。
搞得崇禎皇帝也不敢承認。
舉朝沒人敢擔當。
可是你問他們該怎麼辦,他們只會喊口號,寸土不讓。
正所謂平時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
還會說君王死社稷。
最高成本解決問題。
顧炎武就說“北方讀書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讀書人,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都是一群空談的主啊。
所以崇禎皇帝臨死前說:朝臣人人都該殺。
因為都不是幹實事的主啊。
但是也不能就此批評讀書不對。
一味只知道走萬里路。
可能是一個行屍走肉,因為沒有靈魂。
有句話說得好,拉磨的驢這一輩子可是走了萬里路。
但它又知道了什麼。
這幾天聽歐麗娟老師的紅樓夢。
歐老師說王熙鳳是個精明的管理者,但他給人一種很低端的感覺。因為她沒有讀過書,她不認字。所以他的精明和才幹最後變成世俗的弄權。
但是同樣精明的探春就不一樣,因為她讀書,所以她的精明就上升為睿智。
這就是讀書的力量。
所以王陽明說要知行合一。
用我們政治課本上的話說,要用理論指導實踐,然後再用實踐反哺理論。
-
3 # 晨子430
先跑個題
話說古人說的某些話是真的有用啊
讀萬卷書只是在別人的精神世界裡汲取間接經驗
而行萬里路是在現實世界靠自己獲得直接經驗
你要說哪個重要
我只能套用一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說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是源與流的關係
以上
-
4 # 語文紅寶書
但讀書和行路各有其作用,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機械換算其效用。行萬里路的大有人在,唯有司馬遷寫出了《史記》;愛好旅遊的成千上萬,唯有徐霞客留下了《徐霞客遊記》;周遊世界的如過江之卿,唯有餘秋雨寫出了《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其中的原因很複雜,而閱讀的支撐作用不容低估。
而今掀起了全民旅遊熱,讀書人卻寥寥無幾,在此種背景下顯然更應該鼓吹閱讀。
你想做一個有品位的旅人嗎?請多讀書!
-
5 # 風味酸牛奶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原是前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語,不知道什麼時候,萬卷書與萬里路被人做了比較,兩者分別代表理論與實踐,常年在人們口中一爭高下。
現在我二十幾歲,八千天歲月,萬里之路剛剛啟程,所讀之書也是萬卷書海里的一瓢飲。放在這個年紀,萬卷書與萬里路的爭點大概可以具化為是接著讀研讀博還是儘早工作以在實踐中省察自身,明瞭自己到底需要學什麼。
事實上,萬里之路走不完,萬卷之書亦要白頭之日終可讀了。二十幾歲當然要讀書,但不求讀盡萬卷,本科畢業,研究生畢業,你讀的書已經可以開始萬里之路的實踐之程了。在路上之前讀的書會為你指點方向,也只有之前讀了書才能在路上有所感悟,才能一步千里,而不是渾渾噩噩地在社會之水中跋涉,千步一里。
但說句題外話,正逢家中長輩提及了婚姻大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不是像《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一樣,那麼於千萬人中與一人相守共邁一步,於千萬里路上共閱一書,大概比萬卷書,萬里路更值得滿足吧。嘎嘎嘎,寫完這句不知怎麼想起了甄嬛與果郡王
-
6 # 胡擎天
如果從字面意思理解,只能說相對吧,網際網路時代,足不出戶依然可以知曉萬里之事,同事們假期經常飛到世界各地玩,每次他們出去前我會細細的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習慣和有代表性的美食以及特產,他們回來後也會細細和我聊在當地的所見所聞,我很少出去,但我平常看了很多相關的書籍,涉獵廣泛。是否行萬里路,對我來說也許不去讀萬卷書。
這句話出現的時候,有它的侷限性,那時候古人獲取知識的途徑有限,書中記載也是有限,不像現在這種資訊爆炸的好年頭,現在再說這句話,其實也有了它的衍生涵義:讀萬卷書(理論),不如行萬里路(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動手,只能是紙上談兵。
-
7 # 娃娃144932250
我理解的就是字面意思,就是讀再多的書也不如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讀書讀的是別人的經歷,自己走過的路才是自己的經歷。但是我覺得能讀萬卷書加上行萬里路就更好了,光讀書沒有實踐,沒有生活閱歷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但是光走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也沒什麼用,所以如果兩者都有那就完美了!
-
8 # 觀自在1219
我只想說,愛讀書的孩子運氣都不會太差,如果能勞逸結合效果會更好,萬卷書和萬里路一個靜一個動,動是在實踐中學習,人類進化是從行路開始的。從樹上到了地面,首先學會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為了尋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時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
9 # 舊事如流水
讀萬卷書指的是要好好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嗎,才識過人。行萬里路指的是把自己的所學,可以在生活中體現,增長見識,也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讀萬卷書,知道了許多的理論、方法、技巧,如果不運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沒有什麼用了。所以說,書讀的再多,還得要去實踐才行。當然,行萬里路的前提必須是多去讀書,沒有理論談何實踐。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主要意思是告訴和勉勵我們擁有多少豐富的理論知識,必須得有紮實的實踐經歷。讀萬卷書就是必須得有理論,行萬里路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實踐。理論聯絡實踐,這才是我們人生必須擁有的財富。
-
10 # 簡江的奇妙冒險
其實這是連著三句話,原話是這樣: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讀萬卷書就是進入他人的精神世界,從中吸收自己認同的知識經驗,但是僅靠這些只能做一個“知道分子”,想要進一步地將知識經驗融會貫通,就要到世上行走,自己去經歷、去體會,去感受人、感受自身。雖然我們用“不如”來連綴這些行動,但其實無論哪一項行動都不可偏廢。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知道,我們得以瞭解那些無法觸及的時空;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在世界上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
11 # 黃羊山訥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說學知識要廣,行萬里路是把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比對,我們開放也是如此,華人出去開眼界,把中華文明帶出去,讓外華人進來同樣把世界文明帶進來,但是有的人東南亞都去了,知識不見長,行為不文明,好的東西沒學到,壞的東西倒幹了不少,因此讀書行路,也是因人而已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句話古今受用,不覺之間又感受了一番古人的智慧!
我又想起了這麼一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萬卷書中都只是記載,都是前人們在不斷的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是我們的理論指導。再好的知識也是要實踐的,實踐出真知。我認為:帶上萬卷書走上萬里路。
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大,為了爭成績,放棄了很多美好的夢想,一味的在書本里遨遊。
走出去方能迎進來,大自然的美妙也是文化產生的一大助力。放空心境、擁抱Sunny,讓我們一邊享受知識帶來的愉悅,一邊欣賞路邊美麗的野花,一路前行!
胸中藏有萬卷書,腳下行踏萬里路。人生,不只是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