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點兒歷史
-
2 # 明月光q
西周被滅國,我不認為只是烽火戲諸侯的結果。可以說烽火戲諸侯這個把戲是西周滅亡的原因之一,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於一個拿軍情當兒戲的君王來說,類似這種荒唐的事情以往應該不止出現過一次,而且次次都是民憤極深,怨聲載道。所以說西周滅亡是註定了的,下面列舉其他幾個可能的原因,不足的請不吝補充:
第一個,朝廷腐敗
周幽王在位期間不聞朝政,只知道沉醉在花天酒地的溫柔鄉里,其任用的重臣虢石父只知道趨名逐利,為了權財壓迫百姓,奴役群臣,把朝廷攪的烏煙瘴氣,朝廷的腐敗激起了民間的怨恨,致使國家根基不穩
第二個,自然災害頻繁
779年,西周頻繁發生旱災和地震,人員傷亡慘重,重創了西周的經濟穩定和農業的發展,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而對此,周幽王不聞不問,從不體恤百姓,安撫傷亡
第三個,周幽王廢嫡立庶
周幽王寵愛美人褒姒,愛屋及烏,等褒姒生下兒子之後,廢了前皇后(申侯之女)和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為皇后,褒姒的兒子為太子,此舉遭到朝廷上下的反對,同時激怒了申侯,申侯聯合他國共同討伐西周
接下來說說重點,周幽王為了讓自己的冷美人笑笑,時不時帶她到烽火臺點點火,一起欣賞直衝雲霄的狼煙,悠哉遊哉的慢慢等著各諸侯趕過來救。看見他們發現被騙,跌跌撞撞往回走的狼狽模樣時,兩個人便拍手哈哈大笑。三番兩次這樣玩“狼來了”的把戲,逐漸讓各諸侯失去了耐心和信任,所以當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殺進來的時候,再也沒有人來救他了。就這樣,昏庸無道的周幽王玩死了他的國家。
-
3 # 止水山水
不然。
把亡國之罪加在女人身上是過去歷史觀和社會意識決定的,加強女性奴化罷了。他的滅亡因素好多。
1.前幾個皇帝都不好,窮兵黷武,內政不修的好幾個。
2.災害頻繁,地震旱澇是農業經濟的最大敵人。
3.幽王吧,還任用奸臣擾亂朝綱。
4.最主要的,對犬戎防禦不夠,軍隊戰力低下,並且還有內奸配合。
西周,可以說是在民生經濟不好的時候亡於遊牧民族的入侵。
-
4 # 欲雲談史論今
首先,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事本身就是子虛烏有,為後人演繹出來的“狼來了”故事。根據《呂氏春秋》記載,這個故事的最早版本應該是“擊鼓”戲諸侯。
其次,西周“亡”與“不亡”,周幽王時期已不是決定性時代,在周厲王與周宣王兩代周王“改革”失敗之後已經確定。
周王國之所以能戰勝殷商並順利的佔有天下,依仗的是三件法寶:分封制、宗法制、藉田制。分封制“乃是一種侵略性的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錢穆語),其實質,就是把天下未歸順之地按人頭劃分給功臣和姬家的叔伯兄弟,然後鼓勵他們以武力去征服、佔有這些地方。
宗法制是周人“親親尚恩”思想的集中體現,使得整個天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讓周王國比以前的任何一個朝代更接近一個國家。
藉田制是周人團結天下底層農民,最終依靠這些底層人士的支援,不但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還在“二次東征”之時順利地剿滅了商人殘存勢力的大範圍反叛。
然而,到了西周中晚期,周王室的這三大法寶弊端突顯,使得周王室的統治越來越弱化:分封制使得諸侯獨立傾向嚴重,周王室難以調動各分封諸侯國,中央集權愈發弱化;
宗法制使得各級政府機構人浮於事,裙帶關係嚴重,周王室臃腫不堪,日益步履蹣跚;
藉田制生產效率低下,越來越難養活周王幾內日漸增長的人口,更難以支撐周王室日漸龐大的對外征服計劃。
所以,西周中晚期後,周王室實力衰弱,不但內部諸侯相伐,外部戎狄還數次進攻到周王幾的核心地帶。周懿王時,周王室甚至被入侵的犬戎被迫遷都!
有鑑於周王室的衰落,周厲王和周宣王就分別進行了兩次重大的改革。
周厲王時代,罔顧天下“民營農場主”利益,悍然啟動了全面“國有化”改革——即“專利”改革。周厲王的“專利”改革,讓周王室重獲新生。幾十年內,周王室南征北戰,橫掃江湖,威震天下。但是,因為周厲王的長期高壓政策,使得周國上上下下矛盾重重,周國內部已然是個巨大的火藥桶。公元前841年,火藥桶終於爆炸,周厲王被驅趕下臺,周王室從此陷入了長達十四年的低谷。
周宣王上臺後,為了避免在利益格局上與天下“民營農場主”產生直接衝突,周宣王索性徹底放棄了藉田制,實行“休克療法”改革——亦即廢黜農場“國營”體制。周宣王執政初期,這種讓利於“民”(天下農場主)的改革贏得天下人一片叫好之聲,讓周王室再度贏得天下諸侯的擁護,周王華人心穩定、經濟繁榮、政治軍事力量強大,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中興之相。但是周宣王執政四十六年,為振興王室,戰事極其頻繁,戰爭規模也非常浩大。戰爭的勝負,當然不光是看誰錢多;但是如果手裡沒錢,就根本沒資格開戰。《管子·參患》雲:“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殫;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這樣一來,改革幾十年後,周王畿內的各階層、特別是最底層的百姓都發現,活比以前幹得多,人比以前活得累,可收入不但沒有增加,反倒是劇減。老一代分封諸侯,自然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對周王室產生強烈不滿,整天掛在嘴邊都是“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詩經·黃鳥》);新興“私營農場主”,是周王室賦稅的主要承擔者,沉重的賦稅讓他們也是苦不堪言;身處社會最底層的農場“職工”,受到農場主和西周政府的雙重剝削,生活朝不保夕,時時刻刻都想著“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碩鼠》),不滿情緒就更加高漲。從上到下,周王幾內人心都發生了逆轉。這就是周宣王晚期周王幾內民眾離心離德的真實寫照,也是周宣王“中興不興”的根本原因。
因而,周王室兩次改革,都是試圖補救分封制、宗法制、藉田制弊端的改革,但是由於分封制數百年帶來的根深蒂固的利益格局,致使這兩次改革最終都失敗了。周王室兩次改革失敗之後,周王室實力已極度弱化,不但人心不附,周宣王時期的大規模征服淮夷戰爭以及反擊犬戎戰爭,還極大地消耗了周王幾內部的資源。
周幽王繼位後,周王幾再度遭遇噩耗:公元前780年,渭河平原發生大地震,致使“岐山崩、三川竭” 。這次地震,讓周王室更加雪上加霜,加速走向了沒落。
然而,年輕的周幽王不知修生養息,還不斷對外發起戰爭:不但討伐褒國,還討伐六濟戎,最後又討伐西申國。這些戰爭徹底拖垮了周王室。
因此,西周滅亡的直接責任人當然可以說是周幽王——如果他選擇修生養息,當然可以讓西周王室存活得更加長久一些;但是,周厲王、周宣王兩代周王改革的失敗,才是促成周王室衰敗的根本原因。沒有周幽王,換上別的王,也無法避免西周最終走向滅亡。 -
5 # 密探零零發
西周滅亡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沒有任何關係,西周是自己給自己玩死的,而烽火戲諸侯只是諸侯們不來救駕的藉口而已。
西周的滅亡純屬自己作死的,西周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周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周幽王。周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實際上西周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導致諸侯做大,而周王室勢弱,外強中乾,本來是指望諸侯來拱衛周王室,到頭來諸侯任由犬戎殺死周幽王,當然也跟周幽王的昏庸無能也脫不了關係。
烽火戲諸侯,只是諸侯不願意救駕的一個藉口,讓周幽王背鍋。分封制導致諸侯做大,慢慢他們都不願意搭理周王室,經營自己的諸侯國,但畢竟周王室為老大,作為臣子沒有救駕,在明面上過不去,於是大家一商量,直接將鍋甩給周幽王,就是因為他之前戲耍我們,我們以為這次跟上次一樣純屬謊報軍情,不怨我們,這樣最後就不了了之,給大家都找了一個臺階而已。
所以說,周幽王如果沒有烽火戲諸侯,西周一樣會滅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
6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事實上烽火戲諸侯一事甚至在很多程度上都可能是一出人為杜撰的歷史大戲,大家不覺得這個故事和“狼來了”的故事何其相似嗎?也不知究竟是誰抄襲了誰。其實仔細推敲不難發現這個故事有明顯的漏洞:首先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各地諸侯不可能同一天趕來勤王,必然是有先來後到的。我們試想一下褒姒天天看著一路諸侯接著昨天那一路前來勤王,就算一開始覺得好玩好笑,天天來這麼一出不覺得煩嗎?其次西周分封諸侯時為了駕馭控制地方諸侯還組建了一支由周天子直接控制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換句話說即使諸侯們不來救援,周天子自己依然掌握著實力遠在各諸侯之上的六軍,結果卻在與犬戎的戰爭中一觸即潰,幾乎沒進行任何有效抵抗。最後關於烽火臺最早的史料記載出現在戰國時代,莫非周幽王是穿越者?怎麼會掌握這種幾百年後的高科技?唯一的解釋是烽火戲諸侯本身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杜撰出來的騙局,那麼究竟是誰出於什麼目的一首導演了這場騙局呢?
首先我們不難看出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矛頭直指周幽王和他所寵愛的褒姒,很明顯編造這個故事就是為了抹黑這兩人,那就讓我們看看這是什麼樣的兩個人呢?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任君王,長期以來揹負著昏君的罵名,以此類推他所寵愛的褒姒自然也不會是什麼好人。只是這樣把人臉譜化真的符合歷史的真相嗎?褒姒是褒國國君的公子進獻給周幽王的禮物,關於她的父母和早期經歷正史缺乏記載,但可以確定只是作為一件禮物的她不可能是貴族人家的千金小姐,在周幽王的後宮中她就是一個毫無背景的小人物,只因為得到君王的寵幸才飛上枝頭變鳳凰,如果僅止於此周幽王和褒姒之間幾乎就是中國版的王子和灰姑娘。我們不妨大膽假設: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王子身邊環繞著一大群諸侯貴族人家的千金小姐,他無權選擇自己所愛的人而只能接受祖祖輩輩沿襲的政治聯姻,偏偏這時出身平民的灰姑娘以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出現在王子的視線內,這使他充滿了新鮮感和征服的慾望。不過如果誰以為周幽王寵幸褒姒只是因為這種新鮮感和征服的慾望那就太天真了。
事實上王宮從來就是勾心鬥角最激烈的地方,政治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一點不比戰場廝殺的酷烈程度低。任何一位君王只要智力正常,不是白痴的話那就絕對是個人精。或許治國理政算不上一把好手,但要論玩弄陰謀詭計耍心眼那可個頂個的聰明。在這出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故事中褒姒或許動了真情,不過幽王想的可不止這麼簡單,事實上幽王寵幸褒姒乃至廢掉自己的原配夫人申後整件事背後隱藏著幽王深深的政治謀略:西周王朝分封諸侯,由於古代交通條件的限制各諸侯事實上成為自己封地的土皇帝,畢竟天高皇帝遠,周天子對各地的實際控制力度是有限的。這有點類似於一家大型公司存在著若干大股東,雖然董事長佔有最多的股份,但並不具備壓服其他股東的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與諸侯貴族進行政治聯姻也就成為鞏固周天子的王權的一種手段。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既然周天子有求於諸侯貴族,長期和諸侯貴族通婚,漸漸地諸侯貴族勢力日益發展壯大。在周幽王的時代王權和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已經到達臨界點,所以周幽王執意廢掉貴族出身的申後而改立平民出身的褒姒事實上就是想要打擊諸侯貴族外戚干政的現象,強化王權統治。可惜幽王雖有政治謀略,但他的政治能力實在太差,壓根玩不過老謀深算的諸侯貴族們,於是申後的父親申國國君勾結犬戎入侵。因為自己的乳酪被動而早就看幽王不爽的各路諸侯自然不會前來勤王,而申後和前太子宜臼則勾結地方諸侯和犬戎人以出賣周王室整體利益的方式換取自己上位。
看明白了嗎?西周滅亡的根源在於王室和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發展到臨界點所致。即使沒有烽火戲諸侯,只要幽王寵幸像褒姒這樣的平民女子就會被諸侯貴族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再退一步講就算幽王不寵幸平民女子那也不過是暫時緩和他同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只要諸侯貴族們的權勢在分封制下日益膨脹,那麼王室和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就終有爆發的一天,這是不以任何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
7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周幽王如果沒有烽火戲諸侯,西周還會滅亡嗎?
在我還在看小人書的年紀,我就有點懷疑“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當然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有位名叫司馬遷的大神。
倒不是我小時候有多天縱英才,只不過跟家裡人去過關中,感覺路上好難走,對大家一起趕過來排隊遊戲有點懷疑。
再有一個記憶深刻的槽點便是,褒姒您從來不笑,看個別人站歪了隊有啥可笑的?!
現在既然有人提出這個假設來,我就來扒扒這段歷史,看看周幽王這倒黴孩子背了二千多年的黑鍋是個什麼梗!這故事出自《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後來《東周列國志》又給仔細演繹了一番,我小時候家裡正好有一整套東周列國志的小人書,對此印象極為深刻。
看看這張地圖就能發現問題,西周都城鎬京在今天陝西西安附近,分封的大諸侯都遠在關外,就算周幽王遇到急事兒,遍燃烽火,關外的晉、衛、魯、齊、宋、楚,就算跑折了腿也趕不過來。
關內同姓諸侯(圖上的小紅點)也是由遠有近,怎麼就能齊刷刷的一同趕到?莫非哥幾個在路上還透過電話:“去早了不合適啊,咱約個時間一起到”。
這不是約飯好嗎?是去救駕!
當然了,司馬遷大神的記載是不容置疑的,更何況我們也沒有其他證據。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08年,一位清華校友在海外購得一批竹簡捐贈母校。這批被稱為“清華簡”的簡牘,經碳14測定證實,是戰國中晚期文物,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經後世諸多災禍擾動,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
隨著清華簡牘的不斷整理,我們終於有證據證明“烽火戲諸侯”這事兒不太靠譜了。
清華簡第二期整理成果中《系年》記載道:“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這段話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這麼個意思。周幽王先取了申侯的女兒,生了周平王(姬宜臼),並立其為太子。但後來,周幽王又娶了褒姒,生了個小兒子叫伯盤。
然後就是枕頭風強勁的吹,把周平王太子的位置給吹沒了,姬宜臼見勢不妙跑到姥爺家(申侯)去了。周幽王還不罷休,帶著軍隊圍了申侯封邑。
申侯害怕了,心裡合計:“這是要斬草除根呀,老夫跟你丫拼了!”便投降了西戎,引犬戎攻入鎬京,殺了周幽王和太子伯盤。
這就能解釋,犬戎來攻周幽王你不在鎬京堅守待援,跑到驪山上去幹嗎?驪山可在申侯的封地上!估計當時,犬戎打過來的時候,周幽王還在圍攻申侯的封邑,措手不及之下,直接就在野戰中丟了腦袋。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沒有“烽火戲諸侯”是不是西周就不會掛了呢?答案是,也一樣!
清華《系年》的下半部分說了,周幽王死後周天子的待遇,“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
幽王死後,諸侯扶立的新君並不是周平王(姬宜臼),而是周幽王的弟弟姬餘臣(周攜王)。
這一點又和我們慣常看到的歷史記載相左,但清華簡的記載並不是孤證,《竹書紀年》也有相關記述“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於攜”。估計大家也都知道,周平王的姥爺(申侯)勾結犬戎不是個好鳥。因此,不想讓做周天子。但申侯也有自己的班底,他們把周平王扶上了王座,這段時間裡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結果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倒黴的周攜王被晉侯給剁了(“晉文侯仇乃殺攜惠王於虢”),顯然晉侯是支援周平王的勢力。
這時候,周天子已經混到“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的地步了,周平王一看關中實在混不下去了,便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這時候距離周幽王被殺,至少已經過去十年之久。
所以,“烽火戲諸侯”說白了是惹怒了老丈人,被老丈人找人助拳給揍了的故事。只不過揍大發了,直接被揍死了。
說來說去,老丈人還是不能惹呀!惹急了,真削你!
各位爺,您要是看著覺得還中,要不嘗試點個“贊”?!
我用人格擔保,點了絕對不會懷孕!哈哈哈!
-
8 # 慣與長夜
一個王朝的興亡,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都是一件大事,不會因一件突發的小事而猝然發生,是各種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綜合結果。
政治原因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在前期確實起到了開發邊疆以及王室對全國的有效掌控,但是到了西周後期,分封制導致了各諸侯王權力逐漸擴大,與中央漸行漸遠,周王室的實力被逐漸削弱;宗法制則使階級固化,阻斷了下層上升的通道,隨著上層統治者的逐漸腐化墮落,階級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經濟原因西周後期,井田制的弊端逐漸顯現。公田由於是共同耕種,責任劃分不清,到後期就出現了“不告知以時,則民不知;不道之以事,則民不為”的怪象。難道真的是是農民不知時節、不知道如何耕種?其實只是農民不願把精力放在公田之上,更注重耕耘自家的私田而已。到西周末期,甚至出現了“公田不治”的記錄。井田制的衰落,直接導致了西周王室收入的銳減,中央的經濟實力也越來越弱。
前代原因統治者在周幽王之前,周厲王和周宣王的政策加劇了社會矛盾。周厲王實行了專利改革,將公有的土地、牧場、湖泊等資源大部分收歸“國有”,由王室統一壟斷經營。短期內,這項政策確實讓周王室實力迅速增強,可是也觸動了卿士、諸侯的利益,最終引發了“華人暴動”。周宣王時期的連年征戰雖然取得成就但卻消耗了大量國力,加劇了周王朝的社會危機,到了晚年,周宣王更是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所謂的宣王中興也不復存在。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比較簡單,由於周幽王寵愛褒姒,廢掉王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立其子伯服為太子。申候不忿,自身實力又不濟,於是聯合東方的繒國和西方的犬戎一起進攻鎬京,離心離德的周幽王還沒等到諸侯來救駕,就城破而亡了。
簡而言之,西周的滅亡跟烽火戲諸侯基本沒啥關係,甚至就連這件事是否真的發生過都還是個疑問。
-
9 # 青竹先生L
《史記》是這樣描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及西周滅亡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華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這段記載可信嗎?為什麼令人覺得如此荒唐呢?我覺得不可信,我贊同錢穆先生的觀點:“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兵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這還只是史學家的個人意見,是孤證。在2012年的時候,清華大學在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之時,發現竹簡的記述與史記所載相左。清華簡記載:周幽王是主動討伐申國,申侯聯絡犬戎打敗周王,西周因而滅亡。竹簡併無“烽火戲諸侯”的記載。這正好印證了錢穆先生論斷的正確性:“驪山之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不需舉烽。”幽王死於驪山之難,周室遂分裂。那時周其實是二王並立,此事史記失載,見於竹書紀年:“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平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二十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平王宜臼乃申侯甥,申侯為其甥爭王位,故申侯聯犬戎殺幽王。當時擁護平王的國家,有許、申、鄭、晉、秦、犬戎等,都是別有野心,實為一非正義集團。許與申為同姓之國,鄭武公娶申侯公,為夫人,曰:武姜(“周之東遷,晉、鄭是依”)。鄭武公藉此機會吞併虢國,而後其子鄭莊公在春秋初期稱霸。虢公立攜王,實為主持正義。晉文侯凱覦黃河西岸的土地,乃起兵殺攜王,自為兼併。平王感謝晉國殺了自己的對手,無力索要故土,只好東遷洛邑。而秦人亦乘機侵佔岐西地,與晉連壤通好,自此成為一方諸侯。史記說平王避犬戎,乃是不明其中的曲折。犬戎助平王殺父奪位,是友非敵,不須避。魯國乃周室東方封建的最親、最主要之國家,所以平王東遷後,魯國對其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平王東遷,以弒父嫌疑,為諸侯所不齒,不為正義勢力所接納,而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的威信也掃地以盡,遂成此下春秋之霸局。因此烽火戲諸侯筆者認為不是真實存在的,是後人出於某種原因杜撰的,而西周滅亡的原因是申候為了給其外甥宜臼爭王位,故申侯聯犬戎殺幽王,西周遂滅。
-
10 # zhangchi1209
首先烽火戲諸侯,這個戲字道出了一切,這個就是一篇故事而已,被歷代大臣用來告誡皇帝不可兒戲的指令碼。
西周是中國真正的封建時期,開過時候,依據血緣親疏,皇室及開國重臣被封封到各地,成為周天子的藩籬,西周得以在這個封建秩序下存在了數百年,到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期發生了華人暴動,這時候的華人可不包括奴隸,占人口比例並不多,他們包括自耕農,手工業者,城市無產者,依附於貴族的食客等等,他們本身並沒有什麼政治訴求,其實是貴族階層對周天子權威的一次挑戰,周天子這次敗了,這年也史稱共和元年,也就是幾個大貴族共同治理國家,這一共就是十餘年,才讓周宣王恢復了執政,周王室的威望經過這一事件嚴重收到削弱。
宣王當政之初,吸取了厲王的教訓,尚能選賢用能,一片中興之相,可晚年又開始犯老毛病,朝政混亂,對外作戰也接連失敗,到幽王登基時候西周政權可謂風雨縹緲。
幽王並非昏庸之輩,也是希望勵精圖治,照正常劇本,幽王最起碼是能有個善終的,可是禍起蕭牆啊,周幽王先立了一位太子,之後娶了大美女褒姒,褒姒給幽王生了兒子,愛屋及烏的幽王就特別喜歡這個兒子,喜歡到想把太子位子給他了,現任太子不幹了,他孃家舅舅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聯合野蠻的犬戎部落,擊敗幽王的軍隊,還殺了幽王。
在西周時期,禮教尚未崩壞,這種弒殺父君的行為是得不到支援的,可史記上只說了太子繼位是為周平王,且東遷洛陽。這是怎麼回事!
原因很簡單,為尊者諱,司馬遷看到的史料估計也是春秋筆法,好在竹書紀年上記載了另外一個歷史場景。
周幽王死後,其太子被一些諸侯奉為周天子,可是其他諸侯不服啊,於是他們立了幽王的弟弟為天子,周朝有了兩個天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十餘年,周平王買通晉侯殺了幽王弟弟,平王遂東遷洛陽。
平王能夠順利登上大位,是付出巨大代價的,周王室的土地大量賞賜給了各個諸侯,周王室從此一蹶不振,精彩的春秋時代開始了。
回覆列表
西周滅,原因不僅僅如此,我想原因有四。
第一,對北方戎狄設定的防禦力量不足。第二,申侯勾結犬戎進攻鎬京,敵人長驅直入沒有阻攔。 第三,王室軍隊兵力渙散,不堪一擊。 第四,周幽王昏庸,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真正發生危機時,沒有諸侯出兵勤王。 第四,西周氣運將盡,病入骨髓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