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獨史書

    孔融是三國名士,無論其在當世和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有人說曹操妒忌他的才能,藉故殺了他。我的一個朋友很推崇他,常遙想他“座中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風采,感嘆不已。

    孔融初治北海,自命英才,頗想如袁曹般有一番作為,建功立業。也曾招賢納士,延攔了一批人才,然而他“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於稽古之士,繆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輿論國事也”,這幾句話,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不知任用,不識良賢。

    孔融四歲有讓梨美名,成年後才名四揚,通古今,有文采,其為政卻一塌煳塗:因為收不上租賦,他曾一天連殺五督郵。幕賓左丞祖,是當時的傑出之士,鑑於東漢末年諸侯蜂起,弱肉強食的局面,根據孔融勢弱力薄的現狀,建議他“自託強國”:外附強援,聊以自安,內圖發展,用以自強。這本是亂世生存圖強的妙策,然而孔融不但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因此殺了左丞祖。

    左丞祖到底因何觸怒孔融以致被殺呢?是他的態度過於激烈嗎?一個幕賓提一個如此尋常的建議那裡值得丟掉性命呢?於此事我做了一個推測:左丞祖初附孔融曾被委以重任,左感恩戴德,竭力報效,以政務為己任,這樣做的結果是:或者因教化有方,政績卓著,卻沒有及時歸功於孔融遭忌;或者是行政過程中過於死板,觸犯了孔融,在孔的心裡落下了死結。田豐對袁紹忠心耿耿,卻被袁紹殺了,從孔融的為政來看,他的心胸是不及袁紹的,左丞祖因此被殺是很有可能的。否則的話,很難解釋孔融為什麼僅憑這一合理化的建議就殺了左丞祖。

    孔融殺了左丞祖,原本抱有幻想,想跟著孔融有一番作為的人們只好失望的離開了,誰也不想再為此送掉性命。這正也合了孔融的意:這批人一走,就不必一天到晚擺恭敬的面孔了。

    孔融博聞強記,是有名的學者文人,這一點連曹操都很佩服。他對古之治國方略、教化方針的是相當熟悉的,與人辯論起來,資料論典,援古引今,達到了“玩而誦”的程度。戰國的趙括紙上談兵,是因為兵書看得多,沒有實踐的機會,加上一個有名的父親,上手就做統帥,終於害得自己身敗名裂,趙國被坑了四十萬將士。如果說趙括的失敗歸咎於沒有經驗,好高騖遠,但他的目的還是做點實事。孔融比趙括恐怕還遠為不如:治國、教化之策在孔融眼裡只是出風頭的工具,是與人辯論逞口舌之利,獲取虛名的資本。

    信用小人,依為心腹;恭敬君子,不肯任用,由此我們可以大約看出孔融的性格為人。在北海八年,孔融將北海治理得民不聊生。袁譚一來,他把妻兒老小一扔,只顧自己逃命去了。

    孔融投奔曹操以後,向曹操推薦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讚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誇禰衡“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這位被他誇上天的禰衡不但無所建樹於亂世,還因譏諷粗人黃祖被殺。

    他也向曹操提了很多建議,然而恐怕多是不識時務的空議——要真有什麼安國之策,也不至於將北海搞得烏七八糟了。曹操是個務實的政治家,如果孔融的主張有可取之處,是不會不採納的,如果孔融有安邦之能是不會不任用的。也許正是孔融提的那些不切合實際的建議,暴露了他百無一用的真面目,使曹操看清了他的虛實,又因為孔融當時諾大的名聲,就只好將他養了起來。

    孔融畢竟是博古通今之士,具有能玩能誦的治國本領,喜歡吹牛談天,在崇尚清談的時代孔融的名聲如日中天,眼高於頂的禰衡當時只看中了兩個人:“大兒楊祖德,小兒孔文舉”。

    盛名之下卻不得任用,孔融很為自己不平,就佯痴假顛的數次衝撞曹操。

    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作文反對說: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如果說酒能亂世,那麼紂王因色失國,現在為什麼只禁酒,不禁婚姻呢?

    當時正值戰亂,災荒頻現,民不聊生,為了戰事的需要,為了百姓的生機,魏蜀吳三國都多次下達禁酒令。曹操的禁酒令一下,孔融卻公然出來唱反調,以孔融在當時的名聲,這影響是很壞的。可能是考慮到孔融的名聲,也可能覺得孔融不過是為了出風頭,曹操對此沒有理會。

    曹操打敗了袁紹,曹丕納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得到了妲己,把她賜給了周公。”曹操因為孔融博學,把此事當了真,請教此論的典處,孔融說:從你為你兒子納甄氏這件事情推斷出來的。

    孔融做的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覺得除了有賣弄才學譁眾取寵的味道兒外,孔融是有些持才而驕的。如果曹操真的不能容物,孔融怎敢拿著性命開玩笑?

    孔融被殺的直接原因是與孫權來使對答,有訕謗之言——當著吳使的面非議朝政。

    蜀使出使吳國,洋洋自誇,無人能折,吳國君臣覺得很沒面子,孫權感嘆說:如果張昭在場的話,他(蜀使)不灰熘熘的就算好的了,怎麼還能如此趾高氣揚的自吹自擂?!孔融應答吳使只顧自己意氣風發,對朝政妄加評議,在吳使面前喪盡曹魏臉面,他的被殺也不是什麼很冤枉的事情。

    孔融雖博學多才,卻恃才傲物,對抗政令,自己又不是治世之才——他是個對曹操沒有什麼用的人。務實的曹操能一再容忍他,確是因他博學且有虛名之故,如果換做孫權劉備,早就將他砍頭了,是不會容他這麼久的。

    有人說孔融“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後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閒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對這些我是頗不以為然的——以孔融之疏狂,想殺他還用費那麼多事嗎?

    反過來,如果孔融是曹操的話,他早就把自己殺掉了,那還能等得許久?按照他殺左丞祖之例,魏之郭嘉、荀攸、程煜之輩也早被他殺絕了,更不要說一個頻頻觸忌的孔融了!

    孔融獎掖推薦是有的,聲望甚高也是有的,但不過是有知無識,有才無智的書生,身無曠世之能,人無治國之才,若在治世當然是才高八斗的文學之士了;生在亂世,無用於亂世的本領,名高於實,不知自守,好虛名,逞口舌之利,譁眾取寵以邀名,他的被殺不能說是意外。

  • 2 # 張小生讀史

    孔融,字文舉,魯華人,孔子的二十世孫。為人剛直不阿,博學多才,是“建安七子”之一,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不凡的才能,其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就出自於他。

    孔融與其說他狂妄,不如說他對自己的才華相當的自信,甚至有些自負。他的理想就是匡扶漢室,只對漢室忠心。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我們無可挑剔,但在政治和軍事能力上卻有所欠缺,所以他的理想就很難達到。

    孔融被殺的原因有二:

    一、只效忠於漢室

    二、剛直不阿的性格

    列舉幾個例子:

    1、當董卓要廢少帝立獻帝時,孔融就極力反對此事,因而觸犯董卓而被貶到當時黃巾軍猖獗的北海任北海相。

    2、當時有恢復肉刑的輿論,是孔融據理力爭才沒有恢復殘酷的肉刑。

    3、荊州牧劉表不守禮制,甚至於郊祀天地,儀式如皇帝。於是皇帝下詔要把他的事宣示天下。此時也正是孔融勸說皇帝暫將劉表郊祀這件事隱瞞以維護國體。

    4、當曹操打敗袁紹後,曹丕攻入袁熙家中,將甄姬佔為己有,成為曹丕的妻子。此時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解其意,便問孔融這是出自何典籍,孔融答到:照現在的事情量一量,就想當然而已了。藉此來諷刺曹操。

    隨著曹操勢力增長,野心的膨脹,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要匡扶漢室的忠臣了。這一切當然都被孔融看在眼裡,所以在政見上老是與曹操相左,多次觸犯曹操,曹操雖然心裡非常氣憤,但因孔融的名氣很大,不得不再三忍讓。再後來,孔融非常喜歡招攬賓客,經常是賓客滿門,這些人又對孔融非常的信服。這遭到了曹操的疑心和妒忌,再加上有人誣陷孔融,曹操這時才新賬舊賬一起算,最終將孔融一家全部誅殺,享年五十六歲。

    結論:不論孔融效忠於誰,其結果都不會太好,因為當時漢室已經名存實亡,他的這種對漢室的忠心是不受任何集團待見的,不光是曹操如此,就算換成其他統治者,以孔融這剛直不阿的性格,也很難有好的下場。

  • 3 # YINGj

    揭秘曹操為何要殺死名士孔融?曹操在後花園宴請文學名士的時候,本來是邀請了孔融,可是孔融沒來,為啥,人家孔融根本看不上曹操。這是為什麼,因為孔融對曹操有成見。曹操如今是丞相,位極人臣,不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實是挾天子以令將諸侯,就是小皇帝也恭敬他三分。但孔融不同,孔融是一代名儒,他有資格看不起曹操:

      其一,孔融是孔聖人的後代,據說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名人之後,至少頂了一道炫麗的光環。而且學問淵博,詩賦俱佳,在當時少有敵手。道德文章,孔融頗為自詡,因此敢於和曹操尿不到一個壺裡。我有本事、我名氣大,你不敢把我怎麼樣。

      其二,孔融不怕死,孔融十六歲的時候,就是一個熱血少年,當時有個叫張儉的讀書人得罪了宦官,逃到孔融家。事情被舉報之後,孔融和自己的兄長孔褒爭著自首,孔融說人是自己留下的,要殺就殺自己。可是孔褒、孔融的母親都爭著往自己身上推責任。最後孔褒被殺,十六歲的孔融名氣更大。

      其三,孔融剛正不阿,何進為大將軍時,孔融彈劾何進以前的貪汙腐化,何進惱羞成怒,曾派刺客暗殺,不料刺客說: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引領而去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於天下。何進無奈,授以官職,任侍御史、司空掾、虎賁中郎將。何進死後,董卓廢漢少帝劉辯,孔融據理力爭,被董卓發配北海任國相。

      其四,孔融認為曹操是暴發戶,因此對於曹操多有嘲弄。曹操不好的出身,曹操不檢點的行為都是孔融奚落的理由。如反對恢復肉刑、譏諷曹丕私納袁紹兒媳甄夫人、嘲笑曹操徵烏桓、反對其禁酒等等。總之在孔融看來,這個宦官的子孫,是沒做過什麼好事的。

      只是人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自恃過高的孔融其實也很愚蠢,陳涉就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漢高祖劉邦不也是泗水亭長出身麼。至於文韜武略,孔融更不能看不起曹操,有本事拉起一支隊伍和曹操單練,事實上當初孔融曾被袁紹的兒子袁譚打得滿地找牙。這樣看來文學家孔融根本不是袁譚的對手,更不用說用兵如神的曹操了。

      不過孔融仍然很優越,他奉行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哪裡想到曹操開始對他進行雙規了。結果一查,還是能查出很多問題,看來孔融還是要倒黴的:

      其一,孔融有反動言論,孔子以前在北海為國相的時候,看到王室不振,不思報效國家,竟然公開說:我乃大聖之後,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所謂卯金刀,就是字,如此看來,孔融素懷叛逆之心。而且孔融經常素服出入皇宮,有失體統。

      其次,孔融不孝順,孔融曾經多次與人議論說:父親和兒子沒有什麼親緣關係,論其本意,不過是當初父母為了發洩情感,孩子就這樣產生了;孩子對於母親來說,不過是一件物品,就如同把一件物品放在一個小瓶子裡,出來就離開了,也根本不需要孝敬。

      其三,孔融雖是孔子的後代,對孔聖人非常不尊敬,禰衡說孔融

      這幾條大罪,每一條都讓孔融汗流如注,儘管年輕時意氣風發,可是如今畢竟是老婆孩子一大幫,孔融忽然想起來曹丞相的好處,於是請求見曹操最後一面,孔融說:曹丞相,您,您不是令屬下力戒面從的嗎。

      曹操說:是啊,文舉,我忍了你許久了。可是你飛揚跋扈,搖唇鼓舌,不看到本相的主流,傍依朝政,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雖為聖人之後,卻牽強附會,不失檢點,今雖殺你,並不冤枉你吧。

      孔融點了點頭,仰天長嘆,口占了一首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其實孔融自己也知道,自己只是死於語言不檢點,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人,在用人之際,本來對於一個人的品行不是太看重的,只是孔融議論朝政的時候,身後跟著一大幫人,這些人為孔融馬首是瞻,因此在與袁紹官渡之戰前,就曾經散佈過投降派的論調,所以曹操誅殺孔融還是為了爭取孔融後面那一批人,至少是敲山震虎,希望他們不要做出過激的行為,否則格殺勿論。

      當然這些人不知道,曹操會把孔融的名聲搞得如此臭,你看他不忠不孝,而且狂悖不堪,如此國家豈能容下。孔融被殺的時候,九歲的兒子和八歲的女兒正在下棋,別人勸他們趕快跑,可是大孩子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在那裡坐著等著曹軍來殺。孔融聽說後感慨道:正是孔融的好孩子,然後淚如雨下。

  • 4 # 兀良哈

    曹操惜才,世人皆知,對於天下有才幹有謀略之人,曹操是希望盡歸自己所用的。而孔融4歲讓梨,名揚四海。成年後才華橫溢,有時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天資聰慧,又身為有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同位東漢末年的二位,相遇後曹操定希望將孔融納為己用,以助曹操完成大業。可為何如此傑出的一位名士,會被曹操殺死呢?究竟是何種原因讓曹操寧可殺掉也不重用此人呢?

    當時的曹操,可以用求賢若渴這四個字來形容,碰見如此才華橫溢的人,卻痛下殺手,根據後期各學者分析和猜測,第一種可能是孔融的政治主張害死了自己。孔融堅持維護漢室統治,與曹操在很多想法與做法上都背道而馳。並且孔融經常公然反對曹操的一些決定與做法,甚至在曹操出兵討伐烏桓的時候,竟然直接嘲笑曹操。不僅如此,孔融反對曹操提出的很多決定,曹操提出恢復肉刑,孔融提出反對,曹操禁酒,孔融仍然公然反對,更加膽大的是諷刺曹操的兒子曹丕私納袁紹兒媳甄氏。

    再加上孔融一直想要興復漢室,上奏要求要尊崇漢室的皇子,必須保證皇子的絕對獨尊地位,與此同時曹操受封為魏王,孔融也時常諷刺曹操。曹操當時所奉行的政治政策,但孔融所做的這些恰恰完全與曹操的政治理念相違背,徹底的激怒了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殺死孔融及孔融全家,以除後患,孔融死時時年55歲。

    還有一種說法,孔融的家庭出身與曹操大為不同。一個天下名士與一位官宦之子,在政治觀念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在東漢末年之時,士大夫都是憑著自己的家室,目空一切,和普通人打交道都認為是恥辱的。孔融出身與名門望族,從心底看不起官宦家族,便更加看不起曹操。多次在公開場合,不顧是非的諷刺曹操,曹操在忍受了孔融多次的挑釁、諷刺之下,非常生氣並記恨於心。

    郭沫若曾提出分析,曹操雖惜才,但遇見那些目空一切,恃才傲物,不僅不歸順自己,還反對諷刺自己的人,曹操是絕對忍受不了的。東漢末年曹操憑著自己的權勢,希望籠絡到一些名士來為自己所用。此時孔融公然反對,曹操便決定殺一儆百。同樣有記載,曹操在一統中原之後,便大肆招籠名士,對於那些不肯依附之人,便大下殺手。

    雖然以上說法都沒有十足的證據來證明曹操殺死孔融的明確用意,但每種推測都有強力的依據。但究竟真正的原因是為何,也就無從考證了。

  • 5 # 青林知青

    亦道亦誕,為名累身

    提起這孔融,可謂名頭不小,《三字經》說:“融四歲,能讓梨”,他是作為一個謙遜的典範而為後世所稱道的。他不僅才華橫溢,為“建安七子”之一,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便是孔子二十世孫。這一切讓他成為當時名士魁首而聲名顯赫。

    說穿了,你孔融就是個文人,是個名士,你就去那沒人的地方,如後世的陶淵明那樣,看看南山,養養菊花,寫點文章嘛。說不定也能弄個山水田園派的開山鼻祖來噹噹也未可知哈。可他卻偏偏認為自己是曠古奇才,文武通吃,也要在那三國爭雄的時代一顯身手,你這不是瘋了嗎?

    想那些當時群雄,你能打得贏哪個?是打得贏呂布還是勝得過袁紹啊?按史料記載,他一生打過三次仗,也就這三次便將那十幾萬人馬輸得個精光。以至於《後漢書》的作者范曄這樣評價他:“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唯一能讓人記得的是,輸得個灰頭土臉城將破時,居然還能“隱几讀書,談笑自若”。這應該是四川話“假打”的鼻祖。

    他最終是被曹操所殺的。以他的才和曹操的愛才,何以會出現為樣的結果,我原來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最近閒來無事,才慢慢將其捋清楚了。首先,他一生都好虛名,而且是不切實際的好,一輩子憑著自己的聰明勁兒,追名不逐利;仗著自己的身世家學,十二萬分地看不起曹操,總是拿著一付我有本事,我名氣大,你奈我何的架勢同那曹丞相唱反調。

    建安年間,因戰亂加天災糧食短缺,而釀酒要耗費大量糧食,曹操因此下禁酒令,孔融卻非要爭論一番,從上古先賢到歷代喝酒的人如何建立豐功偉績,以此說明喝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他是大名士,曹操只得耐著性子回覆,說明禁酒的現實意義,不料他卻更變本加厲,說古代有因酒亡國,也有好色亡國,你乾脆把女人一起禁了算了。這不是胡攪蠻纏嗎?

    漢末王室衰微,你作為漢臣,不思報效國家,振興漢室,反而公開胡說“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卯金刀就是劉字,你這不是陳勝言論的翻版嗎?給你扣個反臣二心的罪名也是合適的了哈。

    作為孔子後人,理應孝字為先,可他大不以為然,說什麼父親和兒子沒有什麼親緣關係,論其本意,不過是當初父母為了發洩情慾的副產品,孩子就這樣產生了;而孩子對於母親來說,不過是一件物品,就如同把一件物品放在一個小瓶子裡,出來就離開了,也根本不需要孝敬。這也真是天下奇聞了,說他大逆不道當不為過。

    可怕的是,他後面還跟著一大幫的人噢,影響力還不小,對曹操的重大決策公開地表示反對,讓曹大人很是頭痛,於是在孔融56歲時,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族其全家。

    其實孔融的被殺,表面上看是他同曹操兩人之間的矛盾,但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寒族和士族間鬥爭,在當時說穿了就是軍閥和門閥間的鬥爭。不管是楊修還是崔琰,不管是荀彧還是你孔融,都是士族集團的代表,殺這些人不單是個人原因,也是對整個士族集團的整體警告。

  • 6 # 蘑菇雅說

    孔融讓梨,自小名揚

    在孔融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買回來七個梨子,讓他們分著吃,這時候孔融說,哥哥們經常照顧弟弟,你們辛苦了,哥哥們先吃吧。弟弟年紀小需要長身體,弟弟再吃,我最後再吃,這個故事讓孔融從小就讓人刮目相看,而且他的故事也被寫入了《三字經》,流傳千古。長大之後的孔融也入朝為官,成為了曹操手下一名謀士,但最終卻被曹操殺害。

    不滿曹操,時常諷刺

    由於孔融才華橫溢而且德高望重,所以被曹操徵辟到手下做官,但是卻對曹操獨斷專權把持朝政的行為和不尊敬漢室正統的行為非常不滿,所以經常出言不遜諷刺曹操的做法。比如曹軍攻佔鄴城之後,曹操就把袁紹的兒媳婦甄宓賞賜給自己的兒子曹丕,孔融對此嗤之以鼻並且還專門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加以諷刺。但是由於孔融很有才學,而且在士人集團中很有名望,所以曹操也沒有對其怪罪 而是默默記著這筆賬。

    公然飲酒,違反禁令,留下把柄

    漢末以來連年征戰糧食短缺,曹軍勢大所以面臨著很嚴重的缺少軍餉的問題,曹操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於是就釋出了禁酒令。戰亂年代本就缺少糧食,酒作為一種奢侈品非常消耗糧食,所以曹操這個舉措也無可厚非,然而再次受到了孔融的反對。

    孔融本身非常嗜酒,所以對於曹操釋出的禁酒令非常不滿,不僅寫信勸阻曹操,而且多次在公開場面反對曹操的政令,因此曹操對其更加不能容忍。最終以不孝不忠的罪名將以忠孝聞名的孔融殺掉。

  • 7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這得讓事實說話了。

    太中大夫陳韙對幼年的孔融不以為然,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可不一定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駁道:“從您講的話可以看出,想必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吧?”(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無話可說。李膺當時評價孔融是“銳氣盡出,目無尊長”。這句話幾乎概括了孔融的性格特點。

    其年輕時辟舉司徒楊賜府,他沒事就彈劾貪汙的官員;楊賜派他去祝賀何進升為大將軍,這件差事卻沒做好,有人彈劾孔融,孔融立刻提出辭職;做了侍御史,與中丞趙舍不和,主動辭官;董卓廢漢少帝,孔融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懷恨在心,派孔融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為相去送死;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孔融恃才負氣,時常頂撞曹操,如反對恢復肉刑、反對曹丕私納袁紹兒媳婦甄氏、嘲徵烏桓、反對禁酒。他忠於漢室,上奏主張來增強漢室實權,此舉更是嚴重激怒了曹操。

    總之,孔融是個正直有理想的人,是個不願意隨波逐流的人。他公開堅持自己的主張,不掩飾不造作不扭捏不委屈,根本不屑於和光同塵。他不怕犧牲,無論面對誰,權貴也好,權臣也罷,他從不畏懼。他不知苟且是何物,先賢的點點希望之光燭照他昂首前行。他的心中自有詩和遠方。“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孔融其實都不關心誰來看他、來懂他。我來了,我做到了,我轉身走了。這就是孔融。

  • 8 # 王子大海83422

    孔融的生平和性格缺陷我看到其他小編文章裡已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就不重複的複製黏貼了。我想針對他和曹操形同陌路,水火不容,到最後曹操不惜犯眾怒都要殺了他提出一個觀點:曹操為何坐擁大半個中國最富裕的地盤卻不敢稱帝,其實就是曹操與士族勢力集團爭權奪利。

    支撐漢朝末期的三大支柱是:宦官,外戚,士族。何進當大將軍時期與宦官集團進行了殘酷的鬥爭,結果就是何進被宦官集團引誘進宮殺死,何苗、袁紹為何進報仇把宦官集團斬殺殆盡。從此宦官集團勢力退出漢朝末期的權力中心。

    劉獻帝時期外戚集團的落寞是隨著“衣帶詔”事件的展開、處理、結局。劉獻帝不甘於做曹操的傀儡,血寫“衣帶詔”交付車騎將軍董承(董貴人的父親)視機誅殺曹操。董承聯絡了馬騰,劉備,王服,吉平等人,但做事不密被曹操先下手為強,反殺了董貴人和除劉備以外的其他人。為防止外戚集團再次作亂,曹操把曹節等2個女兒先後嫁給了劉獻帝。曹操自己已經是外戚集團,外戚從此再也不用他擔心了。

    至此,支撐漢末的三大勢力集團只剩下了一個士族集團。孔融、楊彪楊修父子、邊讓、荀彧等人都是士族的代表人物,這些人在當時掌握了輿論導向,又看不起出身宦官的曹操,所以總是與曹操明爭暗鬥,爭權奪利。曹操帶兵出征在外時,士族勢力就在後方朝廷裡使絆子,放暗箭。最著名的就是“雞肋”楊修被殺案,好多讀者認為是楊修違反了軍令,蠱惑軍心咎由自取。當然曹操殺他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對楊氏士族勢力開刀,殺雞儆猴。

    曹操殺孔融,邊讓等名士是因為他們利用輿論導向說曹操壞話,與曹操對著幹。

    荀彧是潁川士族的代表人物。荀彧加入曹操集團是希望他能帶領官員平定天下,掃清四海,最終還權與漢獻帝。可荀彧看到曹操加九錫稱魏王知道他要奪取帝位,改朝換代,這與士族集團的利益發生了衝突。最終荀彧被曹操逼死。

    看到這些人的下場可以總結為:曹操為鞏固權力透過殺名士來打擊士族集團勢力,殺孔融,邊讓等人主要就是利益衝突,說白了站錯了隊。同樣,也正是曹操當權期間他和士族集團不停的明爭暗鬥,雙方相互牽制都想掌握局面,曹操到死也不敢稱帝。

  • 9 # 14885143955

    孔融是沒正擺正自己的位置,性格太張揚,又與劉備關係密切,曹操又要發兵荊州,又怕走漏軍事訊息。所以與孔融不合的御吏大夫羅織罪名,說孔融,有天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繁體字是劉,構成謀反證據,還督促郗慮繼續收集證據,及孔融不孝言論,孔融與禰衡相互吹棒,禰衡贊孔融,你說仲尼不死,孔融回贊禰衡說你是顏回復生。是因為曹操必除孔融,因阻礙了曹操統一河山大計,孔融成了蜀漢與曹魏政治鬥爭,軍事鬥爭中的犧牲品才對。

  • 10 # 嶽劍

    狂妄還是忠心?聰明絕頂的一代名士孔融,為何慘遭曹操血手?

    我覺得是狂妄。有著讀書人孤傲清高氣質,但他也書呆子氣十足,實際能力真不怎麼樣。透過他的出仕經歷就可以看出來:孔融北海國為相時,北海八年,將北海治理得民不聊生。六年後,被劉備推薦為青州刺史,趕上袁譚攻打北海,雙方戰鬥了半年,袁軍都打進城內了。可作為一州之長的孔融卻在屋裡看書,仍然談笑自若。直到夜晚城完全被攻陷,孔融竟然自己一個人跑了,妻子兒女都做了俘虜,可以看出其能力不怎麼樣。

    孔融雖博學多才,但不過是有知無識,有才無智的書生,即無曠世才能,又無治世的才能。

    如果把孔融放在治世,一定是個才高八斗的文學之士;可放在亂世,他的這些才能,就會成為其殺身原因。

    在亂世名高於實,又不知自守,只好虛名,並逞口舌之快,譁眾取寵而來的名氣,定然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說孔融被殺是咎由自取的結果。

  • 11 # 家電衛浴維修游擊隊

    曹操為人對不尊重自己的人和不忠於自己的人向來都會下狠手。比如殺呂伯奢家,殺楊修殺荀彧工種是如此,孔融也不例外。孔融為人剛直,多次得罪曹操,後被曹操殺害。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討烏桓,孔融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當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不要禁酒,而且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

    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送男性朋友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