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卡姆剃刀
-
2 # 加拿大家園
有網友說,本來就應該警惕 他老婆已經出來警告大家了 渣男的真面目 對女性的不尊重能反應對所有人類個體生命的不尊重 很可怕的。
十分鐘前,在和兩個朋友討論馬斯克。我說對他喜歡不起來,從他情感上,就覺得他做事功利心太大。前妻第一胎自然產孩子夭折;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人工授精,而且選擇男孩;我和朋友討論的時候,還發了假張的前一篇關於馬斯克的連結給他們。怎麼說呢,他肯定是天才,但是道德上,有點懷疑。這樣的天才如果是壞人,破壞力無窮。
1.這個萬一,其實我也想過。2.處於十分糟糕社會低鏈的人,現在,很多時候,還是很難發聲。9小時前 45錦莉 是的,把任何人神化都是一種危險的傾向。老實說我也閃過這個念頭,這不是沒可能,不是有人說過嗎,“當你一出生之後,你所被告知及訓練所瞭解的一切的一切,包括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這個社會的規則,或者成功的法則,都只是控制這個世界的人想讓你知道的,而不是真的。
一個人擁有可以敵國的財富與公眾的崇拜,又不像政府首腦一樣時時受到監督與約束,本身就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權力使人異化,而對任何形式的權力保持警惕,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之一。
invisible top的理解可能有誤。這個名詞指的是財富來自繼承,在新英格蘭深居簡出,但是在華盛頓和紐約都有其傀儡的old money。他們之所以地位超然,不僅僅靠錢,還透過國會山,花街,學術界裡龐大的門生世交,來制定遊戲規則。矽谷這些new money是瞬間的煙火,而古老的家族才是不朽的神殿。範例:billions劇中的Jack Foley9小時前 22王一搓 不喜歡老把一個人的財富和一個國家的GDP做比較,個人的財富是常年累積的,還有股市的漲跌,除非說他一年賺1000億,不然怎麼能說一個人等於一個國家的GDP呢?
萬一他是壞人,也只能認慫。畢竟沒本事改變世界的俗人,也沒資格去挑剔有這本事的人什麼三觀。但是慶幸的是,這樣的大公司也像一個國家,老總的意志是受到各種力量約束的,董事會、工會、政府……所以老總想毀滅世界也不容易。
-
3 # 財視傳媒
“這輛車會在宇宙中飛行超過 10 億年。”
在發射過“土星 5 號”火箭與“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美國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工位,SpaceX公司旗下的Falcon Heavy(重型獵鷹)再創輝煌:這枚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不僅成功在此完成首飛,還順利完成了一級火箭回收。
伴隨著這一刻的到來,Falcon Heavy所搭載的櫻桃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以及跑車的主人埃隆·馬斯克,已經在人類宇航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是因為,此次進入太空的Falcon Heavy,打破了人類一系列的宇航紀錄:其63.8 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遠超目前世界紀錄保持者德爾塔 IV 重型火箭的 28.8 噸;而其發射的三枚一級箭體實現回收,更是超過了任何官方或民間宇航機構的現有技術水平。
然而,這一切比起一件事情來,就顯得黯淡無光了:馬斯克是靠著純自學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流火箭專家。
這一“神蹟”是如何完成的?對於創業者或經營者來說,馬斯克級別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是否有機會效仿?
這些問題曾長期在業界引發了熱議。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大洋彼岸的北京,馬斯克其實曾在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的對談中,剖析過這一傳奇性事蹟的背後要義。
“物理的基礎理論是最有用的。物理學的思維框架是迄今為止是最有用的框架。有助於瞭解歷史上最早的科學家是怎麼探索的?他們又是如何改變他們的探索方法的?他們是如何隨時間改變分析框架,知道某一種框架比另一種更好?瞭解這點很重要。”以馬斯克之見,如果一個人可以基於事物最本質的層面進行思考與探索,那麼,包括火箭動力學、量子力學在內的高深知識,都可以成為一個人所掌握的結構化知識的一部分。
錢穎一曾問馬斯克,十年內是否有可能在火星上看到人類?馬斯克當即樂觀表示,“我覺得10年實現的機率是50%”。或許,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人類的足跡,真的可能史上首次橫跨兩個星球。
以下為馬斯克與錢穎一談話節選:
01
純靠自學真的能成為頂級火箭學專家?
問:你認為過去幾十年中在這領域沒有任何進展,但是有人類登陸火星的可能性。火箭技術是非常高尖端的科技,你不僅是公司的CEO,還是CTO,你有著以前物理學和商科的背景。你讀了三天博士,我非常肯定,你是自學成才的。你自學了所有這些,科學、工程、計算機程式設計、物理學等。請告訴我們的學生,沒有經過在學校的正規學習,你是怎麼做到的?
答:自學的速度要比正規學習要快得多。
問:自學要比在學校的正規學習快?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學習的秘密。
答:就是要讀很多的書。
問:讀很多的書?
答:讀很多的書,和很多人交流。
問:光靠讀書就可以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
答:是的,不過還要進行實驗。既要看書,也要實驗,因為有時書裡的東西未必正確。
問:嗯。
答:基本上就是這樣。你可以透過看書可以很快地學習,因為所有的資訊都在那兒。
問:透過閱讀書籍,就能成為高科技領域的專家,就這樣?
答:是的。我可能把自己說得像個機器人。其實看書的速度要比聽課快。看可以比聽快得多,所以看書學東西要快得多。
問:我有點擔心,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以後都要失業了。朱教授,我們這裡的物理專業講授很多的物理學課程,您有問題想問嗎?(朱邦芬教授補充詢問道:我認為天才學生可以自學物理學。物理學基於實驗,特別是工程學,高科技也需要進行實驗,甚至到工廠裡去用機器做實驗。你透過自學怎麼實現這些?我的問題是,你最喜歡哪門物理學課程?哪門物理學課程對你的公司和你的創新思維幫助最大?)
答:物理的基礎理論是最有用的。物理學的思維框架是迄今為止是最有用的框架。有助於瞭解歷史上最早的科學家是怎麼探索的?他們又是如何改變他們的探索方法的?他們是如何隨時間改變分析框架,知道某一種框架比另一種更好?瞭解這點很重要。物理學原理就是最有用的,只要好好研究下物理學原理,就能發覺這是最有價值的。另外我覺得量子力學也很有趣,量子力學總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卻都是正確的。
02
創立SpaceX公司就是為了讓人類定居火星
問:你創立SpaceX已經13年了。你的理想是把人類送往火星,用可重複利用的火箭,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
答:我覺得最終可以減少到原來的百分之一。
問:降低到原來的百分之一?我記得你在2011年時說未來10到20年,你可以把人類送上火星。現在是2015年,這會實現麼?如果你當時的預估是正確的,那就是2020年或者2030年,距離現在已經不遠了,你還是這樣樂觀麼?
答:我覺得大約還需要10年。
問:10年內?
答:差不多。
問:大約?由你?
答:基本上是我,當然也有其他人,我們公司有一個優秀的團隊,SpaceX公司有5000人。
問:使用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不容易,因為美國宇航局停止製造太空梭了。非常昂貴。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我猜想這一定非常不容易。為什麼你會如此自信你可以實現這些?
答:目前,我相信我們至少能實現推進節的重複利用,因為我們曾兩次成功地將推進節降落在海面上,至少兩次降落到了無人船上。第二次,火箭過了幾秒才炸掉,說明我們在進步。我相信在未來一年內,我們能夠使推進節安全著陸,並重新飛上天,這種可能性很大。
問:很可能?
答:可能性在90%以上。
問:那十年內是否有可能在火星上看到人類?可能性有多大?
答:我覺得10年實現的機率是50%。當然取決於全球範圍的技術進展。但如果按目前SpaceX發展趨勢推算的話,2025年是大致正確的。
問:2025年,從現在起10年?
答:是的,差不多,關鍵在於重複利用。在這裡用第一原理分析就很有意義了。如果用仿照先例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前人在重複使用方面的努力,比如太空梭或俄羅斯暴風雪計劃,這些重複使用的努力並未降低太空飛行的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關於太空飛行的成本,太空梭的預算大約是40億美元一年,每年一般飛四次,所以每艘太空梭的成本大約就是每年10億美元,這比同等檔次的火箭貴多了。所以,人們看到這個,就會覺得重複使用非但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但站在第一原理的角度來看,實際情況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你用的是精煉航空燃料低成本推進劑,就有可能。我們用的火箭推進劑的費用大約是每次飛行30萬美元,而火箭的造價達到6000萬美元,所以推進劑的花費與之相比是九牛一毛,只佔火箭造價的0.5%。這與大型噴氣式飛機差不多,那麼如果你進行重複利用,考慮到維護等問題,每次飛行的成本就會不斷接近推進劑的成本。如果火箭也遇到類似飛機那樣的情況,維護成本可能會相當於燃油成本,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每次飛行的成本就是60萬美元,這就能大幅節省成本。
-
4 # 千里42447151
MUSK就是一個騙補高手。 其實NASA50年前上天的土星5火箭已經比這個大2倍了(那時美國航天技術那是真牛,跪拜!)。只是後來NASA錯誤的選擇了太空梭路線(當年可是覺得馬上可以月球開定期航班了,比Musk這個玩意高大上的多了),隨著最後一架太空梭的爆炸,NASA基本上是活不下去了。但是這批頂級科學家還不能斷香火得有飯吃,所以美國政府就鼓勵民營企業做接盤俠(是個無可奈何的好主意)。政府直接給補貼,MUSK牛吹的大就給了16億美元(拿幾億美元的好幾家),把NASA的尖子們搞過去搭臺子開幹。定個什麼標準呢,就是這個推力一半的東西。對於這些專家來說這是小菜,有錢就能讓你上天(雖然沒有送到位,送的是幾噸的東西,不是人。雖然中級火箭回收失敗)。但是對於一個民營企業還是可以吹一輩子了。但是後面呢,後面的結局就是如果美國政府再補貼,這些專家可以再發大一點的(超過土星是不可能的了),沒有補貼,那就是等死。spaceX和特斯拉一樣就是靠政府補貼活著的(特斯拉已經拿了政府30多億美元補貼,要不然早死了)。
-
5 # 博文強技
上週SpaceX發射falcon heavy火箭,為全球所矚目、熱議,而上一次具有如此影響力和深遠意義的科技事件是約十年前iphone的釋出,但這兩次科技對人類的影響截然不同,智慧手機革命讓人們更沉迷於消費電子,讓技術繼續扁平化二維發展,還只是侷限於地球自身這個熵體;火箭及太空技術可讓人類實現三維發展,實現與地外空間輸出及帶入資訊和物質,這將是人類文明更具革命性的擴充套件,地球及人類需要更多更大的對太空“改革開放”才能促使地球這個熵體有序化,只侷限於地球只能增加熵值及混亂--這基於物理學基本定律:孤立系統的熵增原理。(希望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參與更多太空競爭,而不是軍備競賽 )
Elon Musk是矽谷以IT網際網路發家眾多革新者中的瘋狂革命者,2002年從IT獲取原始資本後即轉向太空,追求登陸火星的雄心壯志,這是一個超級大國都難有的目標(造火箭回收火箭發射重型火箭等等只是其中的階段性小目標),且需最尖端科技、商業、經濟、管理、以至政治才能的交融匯合方可取得進展(上一次是50多年前冷戰時期舉美國之力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但經濟上沒有可持續性)。
美國創新和冒險精神不為美國本土人所獨有,而源自全球、屬於全世界。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矽谷創業一代很多都從世界各地湧入美國,在這個平臺上生根發芽,來自南非的Elon Musk是典型代表(在其他美國本土人士大學輟學創業的情況下,他完成了賓大物理和經濟學本科,目的是合法留美居留權)。美國本土自登月後即缺失了革命性的探索冒險精神,在太空梭專案因技術及經濟侷限性受阻停滯後更是一蹶不振,是具技術及商業天才的Elon Musk挽救及維繫了美國精神,並用重型火箭發射電動跑車至火星軌道、播放著上世紀六十年代流行歌曲的搖滾情懷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
Elon Musk當年paypal的創業夥伴 Peter Thiel在他的《從0到1》書中闡述道: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科技界基本沒有重大發現及進步,而全世界都沉浸在資訊及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進步和便捷 中沾沾自喜。尤其是某些人,現在稍有點科技成果即空前自豪自信大吹大擂,須知這在科技發展史上只是滄海一粟。如今在資訊及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人類財富資源大肆積累的背景下,將地球文明擴充套件至地外文明才是接下來幾百幾千年的發展趨勢,而千、萬年後如地球遭受致命性打擊,自內如核戰,或自外如小行星撞擊,其他地外文明才能延續下去,而現時代的太空探索冒險者將為後世所銘記和傳揚(如史前的諾亞方舟,大航海時代的哥倫布……),而我們這一代有幸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開端。
-
6 # yangdianbj
各位大佬,堵車,堵車,堵車!解決堵車問題才是王道。這事能辦不?現在網路速度越來越快,大資料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能否每個私家車出行都像航空公司的航班一樣申請專用的線路。比如,從西三旗到機場,我們第一天在交管中心的手機APP的申請線路,約定好線路和出發時間,以最優的路線,最短的時間到達。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所有路網,充分利用路網24小時的每分每秒。消失所有的紅綠燈,道路中間隔離帶,所有的車都裝有攝像機相關的感測器精確定位車輛動態,駕駛臺上有交管局配發的專用指路裝置,包括路線指導,語音提示等。按照交管局設定的車速,方向精確行駛。裝置廠商和保險公司結合,所有的車都是全險,出問題全部賠償,所有 車輛繳納使用路網的費用,存在路網使用服務費用,也能發揮地鐵的價格優勢。車上有交管局發的路線,速度,駕駛必須嚴格執行,不執行第二天再申請路線時會被拒絕。這樣在大資料的指導下,所有的車輛出行都在控制下,最大限度發揮路網的執行能力,發揮車輛最佳的車速。總之,出行就要申請路線,和飛機申請航線一樣。有條件行人走過街天橋或者地道,沒條件坐擺渡車,快速擺渡到對面馬路,安全快速。
-
7 # 繪聊
即使是馬斯克這樣的牛人,之前在經歷幾次火箭發射失敗後,也被眾多大佬和前輩以及“鍵盤俠”們質疑“不靠譜!”。早在幾年前,“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曾公開批評和質疑SpaceX的商業太空專案。阿姆斯特朗說:“現在是時候撤銷這個機構,他們的承諾最後都是碌碌無為。”在一段採訪中,面對主持人的提問,馬斯克一度哽咽落淚。馬斯克說:“這些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真的很難過。我希望他們來參觀一下,看看我的工作有多麼艱難。”
有時我們只需要再往遠處看一看,也許就能看的更清楚一些。
面對楊瀾的採訪,馬斯克淡定地說:“我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因為大多數公司都失敗了。”現在馬斯克和他的火箭成功了,贏得了人們的喝彩。但未來,還有可能會再次失敗,那時我們將會怎麼看待?
圖文:許英劍
-
8 # 旁觀者周老師
馬斯克的意義其實根本不是技術意義上的,SpaceX的技術基本上還是由NASA(美國太空總署)分流出來的,就算和中國比各有千秋,不過,至少目前來說還無法與美俄的太空技術相比。當然,私人機構總是廣告做的好,吹牛是與生俱來的本事。馬斯克的價值並不是技術意義上的,而是讓私人資本進入國家壟斷的太空領域,是經濟意義上的。如果只討論技術指標,如果拋開這一經濟意義,根本上都是無的放矢。問題是,馬斯克讓私人資本進入國家壟斷的太空領域,未必就是人類的福音,畢竟太空領域涉及地球和人類的安全,至少可以利用太空領域發射洲際導彈之類大殺傷性武器,直接威脅人類的安全。因此,太空領域是必須由全世界各國共同管理和控制的人類公共領域,任由私人資本無節制的發展,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好萊塢就拍過許多描述這一危險的電影,雖然是科幻電影,但是現在馬斯克至少提供了現實版的例子(很多人就說馬斯克是“鋼鐵俠”),比如這次“重型獵鷹”帶上太空的不是什麼造福人類的通訊衛星或者氣象資源衛星之類,而是毫無用處(至少在太空上就是廢鐵)的特斯拉跑車,足見其任性和我行我素的程度(這一點和“鋼鐵俠”很不一樣),這種任性如果不加節制,一旦擁有某種危險技術,未必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所以馬斯克的成功根本不是什麼值得慶幸的事情,而是給世界各國,特別是聯合國敲響警鐘,是到了討論和制定共同監管太空領域的時候了!
-
9 # 開車札記
說起馬斯克,留給世人的印象大多隻是特斯拉的創始人,其實,在他背後,還孕育了一個巨大的企業帝國。其中,羅胖對馬斯克的評價,個人認為十分中肯。
大忽悠馬斯克?馬斯克的生意有很多,除了眾所周知的特斯拉之外,還有發射火箭的公司,有做太陽能的公司,有做人腦和計算機連線的公司,有做地下軌道交通的公司...這跟我們所瞭解的科技公司完全不同,不是從一種核心能力開始起步,之後擴張自己的邊界,逐步長大。所以,難免就有人說,馬斯克就是個大忽悠,做這些新潮概念,就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撈錢。可如果他是個大忽悠,他創業已經有20年的時間,無論是特斯拉汽車,還是SpaceX這家火箭發射公司,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年年初,我們還被SpaceX發射一個大火箭上天的新聞刷屏。如果他不是,那又怎麼解釋他這一系列完全不搭調的行為呢?
馬斯克的目標2016年馬斯克有一次演講,名字叫做:讓人類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這,就是馬斯克心中的那個終極使命。他要透過一系列的努力,把100萬人送上火星生活。這個說法聽起來很不切實際,但說起來也簡單,就是把一個大目標分拆成可執行的小目標。比如說你們公司老闆,要求今年你個人的營業額要超過1個億,看起來雖大,但只要你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其實也沒那麼艱鉅。要把一個人送上火星,現在技術上是有可能實現的,那要花多少錢呢?大概是100億美金。送100萬人上去生活,也就是1萬萬億美金,相當於美國500年的GDP。所以,馬斯克的第一個目標就來了:花50萬美元把人送上火星。把成本降低2萬倍,不可能對吧?馬斯克的第二步就來了,把這個2萬拆分成20×10×100。
先造一個大一點的火箭,一次裝100人,這不就等於是把成本降低了20倍嗎?這不是吹牛,SpaceX確實是在試驗這樣的火箭,據說2019年就能看到雛形。另外,馬斯克說,我是私營公司,我效率高,我有可能把火箭本身的成本降到10分之一。事實上,現在SpaceX的成本就已經降到了同行的5分之一。在之後,馬斯克想到了回收的火箭。如果這個能實現,那發射火箭的成本,其實就只是燃料成本了。去年,2017年8月,SpaceX成功回收了自己的火箭,這已經是第14次回收,陸地上6次,海上8次。這事已經是常態。
所以,這麼多小目標拼湊出來的大目標,也沒那麼難吧!
馬斯克的企業帝國其實,馬斯克手下的企業,都是為了服務他的目標所成立的。著名的特斯拉,是電動車公司。特斯拉還有一個做太陽能的子公司,叫Solarcity。兩者合一就可以在火星上實現開車的目標。還有一家做地下高速軌道交通的公司,已經在美國好幾個地方開挖它的軌道了,這也是未來火星上的交通工具。2015年,馬斯克宣佈了一個星鏈計劃,要發射1.2萬顆通訊衛星,佈滿地球軌道,為地球上使用者提供至少1G每秒的通訊服務。2018年2月,第一批測試衛星已經發射了。將來如果100萬人上了火星,看來馬斯克就準備讓他們用衛星通訊了。2006年,馬斯克就把特斯拉發展的路線圖公佈在了公司的網站上,叫《特斯拉的秘密宏圖》。十幾年過去了,你對照看一下,特斯拉的發展完全是按照這個步驟進行的。時間上的計劃時而有延誤,但是發展步驟是一點也沒走樣。更重要的一個證據是,SpaceX這家火箭發射公司的成立時間還要早於特斯拉,它是2002年成立的。16年前啊,馬斯克的宏圖大業就已經想清楚了,為此,他同時佈局了幾家高科技公司,分別解決到火星上生活的能源、交通、通訊等等問題。這些公司都是從一個非常小的起點開始,一邊賺錢,一邊把所有賺到的錢投入研發,一步步地往前拱。不得不說,馬斯克絕對是個奇才! -
10 # 洋蔥先生投資APP
就在最近的8月7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達了自己“想私有化特斯拉”的想法,震驚一眾投資者。
隨後,特斯拉官方部落格公佈的一篇馬斯克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印證了這一訊息。
馬斯克在郵件中寫道,希望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他表示,這樣做的原因是想為特斯拉創造最佳運營環境,讓每個人都專注於執行,同時明確,私有化後,員工仍然可以定期出售股票並行使選擇權。
筆者認為,如此一位性格桀驁不羈的科學家做出如此舉動,誠然是為了公司更高效的運營,但勢必也有一些商業以外的因素。
馬斯克說2025年要送人類上火星,還說要造一種比飛機還快的“超迴路列車”,甚至想過用一種電腦連線人腦的技術來防範人工智慧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威脅。
讓他能一週工作100小時的,並不是財富所帶來的光芒,而是科學所給予的熱度。他從小就對科學狂熱而執著,同時也伴隨著偏激的個性。第一任妻子因受不了與之相處而結束了婚姻,第二任妻子又在三次和他複合之後,選擇了離婚。
與成功的眾多偉大的科學家一樣,極致的成功需要極致的個性,牛頓吐槽過詩歌是“有情懷的廢物”,愛因斯坦出門散步老不穿鞋,就連特斯拉公司名字的起源特斯拉先生,生活中都是個奇怪的傢伙,比如特斯拉對數字3有著強烈的迷戀,無論是酒店房間號還是遛彎的圈數,都一定要被3整除。
所以,馬斯克的私有化並不能說完全為了商業利益,就像他的spaceX,儘管多次出現虧損的情況(曾整個2015年每季都虧損),但卻離人類上火星的願望更近了一步。
馬斯克說過他想致力於加速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採用,“閉門造車”無疑可以讓他更高效地追逐自己的理想。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說《基地》中描繪了一個故事,說宇宙中有有一幫靠星際貿易發跡的商人,這些商人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取代傳統的政治人物,成為整個基地的領導人。
馬斯克當然不會想去插手政事,不過他的科技情懷足以影響到聽過他故事的每一個人。
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比起建立擁有著無盡財富的商業帝國,我想他更希望利用這個世界來實現他狂熱的科學夢想。
“他們找到生存的策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想方設法把這些策略應用的其他的事情當中,為自己創造獨特的、強有力的優勢。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常人,他們總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找到具有洞見的創意。但是,人們常常認為他們是瘋子。”
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賈斯汀如此評價。
-
11 # 帥鍋327
民族的驕傲!相比之下想撞牆!幾百年了我們核心技術是什麼?除了老祖宗留下的、印刷!對人類做些什麼?天天筆沖天!連馬桶蓋要學日本!悲!
-
12 # Jack-0-
網際網路金融騙局第一人。馬斯克starline專案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網際網路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
13 # 鄒狂鬼
埃隆·馬斯克,如今的世界首富,其麾下擁有特斯拉、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太陽城(SolarCity)等眾多大型科技公司,是名副其實的民用科技製造大王,人送外號“矽谷鋼鐵俠”。
一開始,馬斯克創辦了X.com,類似於馬雲早年創辦的“中國黃頁”,後來與另一家公司Confinity合併,成立了如今海外銀行支付巨頭PayPal。再後來,馬斯克拿著被收購的錢投資以相繼成立了SpaceX、特斯拉、太陽城等一眾科技企業。
很多人對馬斯克這人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說他是敢想敢做的實幹夢想家,只因他說過,如果按照包括科研經費在內的對航空技術領域的持續投入而非逐年減少的話,早在二十年前人類就已經登陸火星了,於是,在民用航天領域,他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堅持不懈地奮鬥了數十載,終於掌握了民用航天領域的諸多技術,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題,就連火箭回收這種高難度的技術操作都被他搞出來了,此後還提出要讓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可見其抱負之大、眼界之高。
然而,也有人對他的人品和企業管理能力提出質疑,認為他秉持的第一性原理使其不近人情、待事刻薄、固執己見,雖然是一個強勢的人,但不是一個受人愛戴的人,尤其是他的屬下,說他是偏執的工作狂,對待員工沒有絲毫地同理心可言,凡事過於執著,只在商業成本上懂得變通。
筆者認為,評價一個公眾人物,必然要涉及他個人所有的特點,魅力也好,缺點也罷,儘量客觀且貼近真實地去評價這個人。
以下所述乃是筆者本人對馬斯克這個人物的見解,僅代表鄙人個人的觀點:
1、馬斯克的人格魅力在於其在商業運作的過程中並不全然以企業家精神馬首是瞻,帶有對科學技術相結合以作用於現實中的理想主義情懷,且秉持實用主義的方法論於實踐當中的極致化,共同構成了其商業運作模式的可行性與差異性,而後者則透過傳播效應賦予了馬斯克於商業運作的傳奇性。2、大眾關心馬斯克除了源於他自身極為出色的企業資源管理及組織人事的能力,尚為了他不同於一般企業家僅囿於擴大商業版圖、追求利潤空間持續增長的志向和抱負,而是與科學家的思想、見地如出一轍,對康德所述之足以使內心保持敬畏與好奇的星辰大海懷以熱忱併為此付諸於實踐。3、馬斯克的商業思維使他成為一個代表了現代實證科學最主要的還原以建構的方法論於現實中得以實踐的鮮明符號,他個人在商業上的成功恰好證明了以物理學的第一性原理為基礎的自然規律於現實中的具體表現。結束語:綜上所述,埃隆·馬斯克是一個實幹企業家、理想主義者,對待自身熱忱星辰大海的理想勇於付諸實踐,其商業思維極度符合現代實證科學。
回覆列表
電動汽車並不天然綠色,其蓄電池中儲存的電很可能是高汙染電廠所生產,只不過把排放地點由道路挪到了電廠附近。
給電動汽車提供能源的的電力來自於集中生產,由於規模效應可以降低汙染量,但由於蓄電池的轉化效率問題,客觀上又需要更多的電量。此消彼長,哪一個更佔主導?這不是定性問題,而需要定量的分析。
因此貿然說電動汽車綠色環保,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說法。當然啦,國家為了推廣一個未來型的新產業,企業為了開拓新的盈利點,他們將電動汽車與綠色環保畫上等號,對此我可以理解。但從一個獨立思考的學者角度來說,我並不認同。
回到電動汽車,特斯拉賣那麼貴,到底貴在哪裡?從動力方面而講,電動比汽油動力要簡單多了。
特斯拉一年生產了10萬輛,這對於汽車廠家來說數量少的可憐,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特斯拉並不賺錢,造一輛虧一點輛,企業是常年虧損。
有機構稱馬斯克採用的是非美國的標準記賬方式,工程師不牛,牛的是會計師。馬斯克是個融資和燒錢的高手,但企業甚至看不到賺錢的希望。馬斯克炒作出來的融資熱點非常多,例如覆蓋全球4000多顆衛星供全球人民上網,說2020前發射完畢,當年我質疑時被網民罵,現在還剩不到兩年了,這4000 顆衛星在哪呢?
後來又炒作高速膠囊列車,這其實是一個老點子,中國研究機構已經研究多年了,他所做的那些實驗沒有什麼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吸引眼球誘使人增加投資。
看到這裡,肯定有不少網友會質疑我:咋世人皆醉就你獨醒?其實不是這樣,國外醒著的人特別多,在境外媒體上對這種靠科技噱頭來融資的行為已經有了很大的警惕,馬斯克受到的質疑非常大,因此2011年時他曾宣佈不再融資,現在看來虧空太大,不融恐怕不行了。
為什麼馬斯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流下了委屈的眼淚,因為他當初所仰慕的那些航天英雄,例如阿姆斯特朗,通通都在反對他。
非常弔詭的是,國內輿論對馬斯克是一片讚揚。本來官方媒體和美分黨推牆派的觀點總是對立的,但在馬斯克這個人上卻很奇怪的得到了統一。現在這個在西方社會很有爭議的人物,在中國卻成了正在挽救人類的英雄。
馬斯克非常聰明非常執著執行力超強,而且長得很帥,比我強一百倍,我根本都沒有嫉妒人家的資格。有網友反駁我,說馬斯克比我強一百萬倍,好吧,我同意這個說法。
我有很多科技進步獎、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而且作為專家庫成員,有資格參加軍用無人機的技術鑑定,如果您認為我不如馬斯克沒資格質疑他,那恐怕99.9%的網民都沒有資格質疑我。
質疑馬思科並不是我特立獨行的真知灼見,而是境外媒體非常普遍的觀點,只是您被國內一邊倒的輿論淹沒了,並不知道這些罷了。
質疑馬斯克的目的在於反思這種經營方式,並不是想說“美國航天是騙局,中國航天才真牛”,跟這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有些網友的揣度很有想象力。
彙集多方觀點和全面的證據,經過理性的分析判斷,才有可能更加接近真實。而頗有些網民禁錮於自己的執念,遇到反面說法後不是反思修正,而是遷怒於提出反面觀點的人,這是孩童式的思維。
您是否同意我關於馬斯克的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不能有這種孩童式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