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頭說歷史

    公元263年11月,在位41年的之久蜀漢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宣告劉備集團苦心建立的蜀漢政權正式滅亡。

    劉禪投降不久,就遭到了羞辱和變故。曹魏要求劉禪把宮中除皇后之外的所有嬪妃、宮女分配給沒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儀不堪受辱,自盡守節。264年初,鍾會、姜維密謀失敗,成都陷入一片混亂。在混亂中,蜀漢府庫遭到洗劫,許多臣民死於亂軍之中,其中包括劉禪的太子劉璿。變亂平息後,劉禪帶著5個兒子和一幫遺臣踏上了前往洛陽的旅途。我估計在前往洛陽的途中,劉禪一定想了很多。當了41年的皇帝成了“階下囚”,自己的太子和嬪妃也因此喪命,這種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到達洛陽後,司馬昭對劉禪還是很客氣的,待遇也不錯“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還經常舉行宴會,款待劉禪。一日,司馬昭在宴會上故意安排蜀漢的舞曲,劉禪看的笑呵呵,其他大臣則非常傷感。司馬昭對賈充說,沒見過這麼沒心沒肺的人。賈充說,要不是這樣,您能這麼輕易滅掉蜀漢?司馬昭又問劉禪想家不?劉禪說,我在這挺快樂的,不想家。這話逗得司馬昭哈哈大笑。

    這就是“樂不思蜀”典故的由來。劉禪之所以會這麼表現,一來是他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經歷了亡國之痛,體會到了國滅、喪子、喪妻,嬪妃被羞辱的痛苦,現在寄人籬下,如果不“天真”一點,自己的性命很難得到保障。也正是劉禪傻里傻氣的天真,讓司馬昭放鬆了對劉禪的警惕,劉禪和家眷得以安安穩穩的在洛陽過日子。

    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終年64歲。西晉追封他為思公。而他的後代則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中喪命,劉備的血脈就此中斷。據傳,老三劉琮一脈的後人逃到了南方,繁衍生息下來,這就真假難辨了。

  • 2 # 貓眼觀史

    我不給他翻案,什麼大智若愚,雖說不傻,但絕對不是個明主,諸葛亮帶不動他,姜維更帶不動他了,劉禪要是在投降曹魏後還能保住自己的子嗣和妻子那也算得上是真的大智若愚,劉備要知道估計得抽他。

    劉禪的晚年大家都用“樂不思蜀”來形容,這句話明顯是假的,不可能不思念自己的家鄉,他的晚年都是被軟禁的,又怎麼能快樂的起來。

    劉禪晚年生活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只是說他在投降曹魏後,司馬昭在宴請蜀國君臣時,讓樂工吹奏蜀國的歌曲,歌女跳蜀國的舞蹈,很多大臣聽著、看著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故土以及選在他鄉的親人,唯獨劉禪一邊看一邊吃東西,還拍手叫絕,司馬昭就過去問他,難道你不思念家鄉嗎?劉禪卻說:“不思念,這裡多快活啊!”。舊臣卻隙聽後私底下告訴劉禪:“你不能這樣說,有失顏面,你應該說“祖先的墳墓都在蜀國,我怎能不思念呢?”

    沒過多久,司馬昭又去問劉禪是不是想念蜀國,劉禪用卻隙的話回答了司馬昭,結果司馬昭和其他人大笑說“你這不是卻隙說的嗎”?劉禪馬上說:“這正是卻隙教我的。”從此以後司馬昭再也沒有問過他類似的問題,心想無論你是裝的還是真的,直到公元271年病死,享年64歲。

    很多人給他翻案也有一定的道理,而“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我認為是對的,即使你很有沉浮很有智慧,但是你心不在此也是枉然,就好比你永遠喊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如果劉禪真實一頭沉睡的雄獅,早該覺醒了,又何必寄人籬下。

  • 3 # 泊圖泊途

    歷史中記載劉禪的晚年還算不錯,也只能用還算來評價。

    《三國志》對劉禪投降之後的描寫是“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享受萬戶采邑封地,絹萬匹,奴婢百人以及其他物品,其子孫50餘人封侯,估計也就是個有名無實的口號罷了。

    (手繪)

    允許劉禪祭祀祖廟,遵循前代的典制,享受冊封以及富貴,但永遠是魏國的藩屬,看得出來,這完全是在走形式罷了。

    “樂不思蜀”典故哪裡去了?

    這記載在《資治通鑑》中。

    一日,司馬昭宴請劉禪,不免有點躊躇滿志、高高在上的樣子,故意安排蜀國伎女來觀察劉禪的反應,旁人都愴然淚下,劉禪談笑自若。司馬昭說,劉禪這個樣子,諸葛亮在世也沒法輔佐,何況姜維了!

    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蜀,劉禪驚世駭俗的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之前劉禪舉家奔赴洛陽之時,非常慘淡,只有張通與郤正舍妻子隻身陪同。

    郤正知道了劉禪和司馬昭的對話非常驚訝,告訴劉禪應該說先人亡靈在蜀,內心難安。劉禪聽從他的建議,一日司馬昭又問劉禪想不想蜀之類的話,劉禪把郤正教的話說了一遍。

    司馬昭試探的說:“這不像你的話啊,郤正教你的吧”。劉禪非常驚訝的樣子,說:“正是如此”。左右哈哈大笑。

    雖說衣食無憂,但也就僅此而已,生活中必然受到監視,想自由行動肯定都是非常困難,但是平平淡淡的玩耍,應該是足夠了。

    劉禪的太子死於戰亂之中,北地王劉諶先殺妻子,再自殺以示忠烈。其他兒子雖封侯,但死於西晉“永嘉之亂”(五胡亂世)之中。看來子孫的命運可沒那麼好。。。

  • 4 # 朝雨塵

    謝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亡國之君一般都沒有好下場。不過,對於主動投降的後主劉禪來說,司馬昭對他還是厚待的。在劉禪到達洛陽後,一方面封他為安樂縣令,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同時,對於劉禪的子孫,有50多人封侯。另一方面,司馬昭對劉禪也不是一點都沒有防備,最明顯的就是他在宴會上故意安排蜀漢的舞曲,以此來刺探劉禪是否懷念蜀漢,真心歸晉。最後,由於劉禪用『樂不思蜀』,打消了司馬昭的疑心,這也是劉禪晚年可以在曹魏和西晉平安度過的重要原因吧。『三國志』等史料並沒有詳細記載劉禪晚年是怎樣度過的,但作為他人『階下囚』的蜀漢後主心裡肯定不是個滋味,雖說衣食無憂,也就僅此而已。

  • 5 # 皮耶霍

    投降曹魏後劉禪總得來說晚年過的非常不錯,甚至比滅了蜀漢的曹魏活的都要長。

    在經歷了“此間樂,不思蜀”的羞辱之後,劉禪安於現狀的這種心態讓司馬昭徹底對他放心了,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徹底過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因為平時深入簡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要求,也不太摻和司馬氏族篡曹魏的事情,劉禪居然一直很“安樂”的活到公元271年,即西晉泰始七年。期間經歷了鍾會之亂和曹奐禪讓,滅了蜀漢的曹魏都滅亡了,劉禪依然安樂的活著。

    劉禪去世後,他立的世子劉恂繼位為安樂公,繼續著劉禪不問政治、悶頭玩樂的處世哲學,劉禪這一系經歷了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等等大動亂,居然依然能夠全須全尾的活著,並沒有大的損傷。

    直到公元347年,即東晉永和三年,已經搬遷回了四川的劉禪家族後人遇到了東晉滅成漢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劉禪這一系損傷慘重,僥倖活著的後人四散而逃,劉禪一族直到這個時候才算徹底玩完,比曹魏、孫吳的後人延續的時間都要長久。

  • 6 # 與書居

    提起劉禪,大家自然會想起那句俗語“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是劉禪的小名,在眾人的眼裡,劉禪已然是昏庸無能的代名詞了。劉備苦心經營的蜀漢政權最終就是亡在劉禪手上。當曹魏軍隊兵臨城下時,劉禪主動投誠,這一舉動雖然使蜀中百姓免於戰火,但卻讓劉禪為後人所詬病。

    儘管投降曹魏了,可是劉禪畢竟曾經是蜀漢的君主,擁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如果曹魏處理不當,劉禪可能會是曹魏的潛在威脅。在這樣的環境下,劉禪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呢?要回到這個問題,自然又要提起那個著名的成語“樂不思蜀”。

    據說,蜀漢投降後,司馬昭為了試探劉禪是否心懷異志,故意設宴款待他,席間安排蜀國的節目演出,在場的蜀國官員無不感到悲傷,獨劉禪嬉笑自若。司馬昭問他思念蜀國嗎?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從此,司馬昭認定劉禪昏庸無能,對他造不出威脅,並沒有對他痛下殺手。

    之後,司馬昭迫令劉禪舉家遷往洛陽,並封他為安樂公。顯然,司馬昭如此作法,表明對劉禪仍然沒有完全放心。劉禪生活在司馬昭的監視下,這估計是難免的。可以肯定,劉禪投降曹魏後,無法像在蜀國稱帝時那般瀟灑自在。不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至少得以保全性命,儘管在司馬昭的監視下,生活未必舒心,但好歹安然度過晚年。

  • 7 # 鴻哥iouyh福小鋪

    肯定得好好當他的胸無大志的富家翁唄。

    沒辦法,雖然有優厚的待遇,但司馬家的監視是一刻也沒放鬆過,甚至那位在席上教導劉禪的蜀臣恐怕也早已險遭不測。

    所以阿斗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及時行樂,兩耳不聞窗外事。

    司馬之所以測試,正是時刻檢查阿斗的情況,不但是外表,連思想也要查驗。

    可見劉禪在司馬的監管下,活得並不輕鬆,稍有差池就是暴斃。

    沒心沒肺,胡天胡地,最終完成晉給予的封號安樂公使命蘊涵的使命和意義。

    哪怕身後還被司馬給調控和嘲諷,但人家已經蹬了腿,舒服了一生,而司馬卻緊張了一輩子。

  • 8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劉禪雖然不是一個能一統天下的主,但卻是一個能明哲保身的人。晚年降魏後,日子過的還不錯,還躲過了晉王司馬昭的猜忌。

    1,劉禪晚年封為安樂公,食邑萬戶,獲贈絹萬匹。

    263年,劉禪投降曹魏。264年,劉禪搬往洛陽,在洛陽樂不思蜀地生活了7年。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壽終正寢,享年64歲。諡號思公,也許是為了紀念他著名的”此間樂,不思蜀也。”

    劉禪在洛陽故作愚痴狀,明哲保身,安度晚年。

    司馬昭問劉禪:"你思念蜀嗎?"

    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秘書令郤正聽說了,就對劉禪說:"如果以後還來問,應該哭泣著回答:先人的墳墓,都遠在蜀地,我心西悲,沒有一天不思念。"

    劉禪閉上眼睛思考了半天。劉禪雖然不是諸葛亮那麼聰明,也不是真的傻,他知道這是司馬昭設的一個局。

    司馬昭擔心的是劉禪表面裝傻,內心時刻想反叛。

    劉禪思考的是,身邊的人都是司馬昭安排的耳目,如果我不按郤正說的做,很可能會被司馬昭認為是居心叵測,不如我裝傻裝到底!

    果然,司馬昭又來問劉禪,還想蜀地嗎?

    劉禪一字不漏的把郤正的原話複製給司馬昭了。

    司馬昭笑著說:"怎麼跟郤正說的一樣啊!"(我設的局出答案了:看來阿斗是真的傻!)

    劉禪大吃一驚(佯裝),直視司馬昭(表示眼睛不說謊)說:"確實是尊王說的那樣。"左右皆笑。

    其實劉禪心裡比司馬昭笑得還開心:小子,看來你比我還傻!

    劉禪雖然沒有回四川,郤正卻受到了司馬氏的信任。後來郤正升任為巴西郡太守,回到了四川。

    郤正是不是由司馬昭授意說的那番話?史書無記載。

    但根據以後司馬氏重用郤正來看,這種可能性很大。

    劉禪以自己的智慧躲過了驚險的一局。

    如果劉禪把郤正的那番話,埋在心裡不說,反而會讓司馬昭疑心劉禪心機太深,說不定哪天劉禪的小命就沒了。

    2,劉禪的兒子們

    劉禪的長子劉璿,在蜀漢滅亡後的鐘會叛亂中遇害。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蜀漢亡國時,不堪亡國之恨而自殺。

    其他四個兒子都跟隨劉禪到洛陽,死於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

    劉禪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多人。

    總之,待遇還不錯。

    西晉末年,匈奴人劉淵起事,自奉為漢朝正朔,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將漢高祖以來到劉備、劉禪的牌位放在太廟裡面祭祀。

    3,對比一下孫吳的末代帝王孫皓

    280年,殘暴昏庸的孫皓投降晉朝,後被送到洛陽。

    太康五年(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年四十二歲。

    孫皓封歸命侯,爵位比劉禪的安樂公低了一級,晉朝只給田三十頃,比劉禪的食邑萬戶差多了,歲給絹五百匹(一共給了4年),比劉禪的絹萬匹差一個數量級。

    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

    孫皓大部分兒子被晉朝封為郎中,八品官,比劉禪的兒子們封侯,差了十萬八千里。

    孫皓到了洛陽還像煮熟的鴨子——嘴硬:

    晉朝權臣賈充對孫皓說:“聽說您在東吳挖眼剝皮,這是什麼刑罰?”

    孫皓說:“弒君和姦詐不忠的人,就對他用這種刑罰。”這是孫皓在諷刺賈充害死高貴鄉公曹髦。

    賈充一聲不吭,內心惱羞成怒。

    所以,孫皓很快就暴斃了。

  • 9 # 上將噯福斯

    亡國之君還能怎麼過?還不是膽戰心驚小心翼翼過餘生。

    公元263年,鄧艾兵臨成都,劉禪投降。

    264年,劉禪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

    不知道為什麼,晉朝給劉禪待遇特別優厚。

    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

    一萬戶的封地、萬匹絹帛、一百多名奴婢,以及相當的其他物品。劉禪的後代擔任都尉的有三人、封侯者有五十餘人。

    歷史上亡國之君,像劉禪結局這麼好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我們猜測,劉禪在洛陽的七年,沒有一天是安心的,為了活命,他不得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沒心沒肺的傻子。

    也許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才敢想起先主和相父,輕輕的一聲嘆息。也許只有在連綿的秋雨裡,他才敢想起成都的雨,輕輕的一聲嘆息。

  • 10 # 歷史簡單說

    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的生母是甘夫人,第二年,發生了赤壁之戰,結果我們都知道,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而劉備先後拿下荊州和益州,至此三足鼎立之勢成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劉禪被封為王太子,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劉禪成為皇太子,值得一說的,劉禪並非是嫡子,而庶長子,因為甘夫人不是劉備的正妻,吳皇后才是,只是吳皇后也無子。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託孤諸葛亮於白帝城,劉禪繼位。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鄧艾、鍾會率十幾萬大軍攻打蜀國,劉禪在譙周的勸說下向鍾會與鄧艾投降。

    劉禪帶著家屬還有一些大臣前往洛陽,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而東吳的最後一個皇帝投降向晉朝投降之後,也來到了洛陽,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顯而易見的是公爵要比侯爵要好。

    劉禪的待遇為什麼要比孫皓要好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劉禪最早投降,而東吳比較晚投降,先投降的有示範作用,所以被封的爵位比較高。第二,劉禪為人比較低調,而孫皓比較鋒芒,所以司馬炎也不大喜歡孫皓。

    司馬昭有一點設宴招待劉禪,並且特意準備了蜀地的歌舞,原蜀臣聽到之後都落淚了,而劉禪卻聽得津津有味,司馬昭就問劉禪: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

    劉禪有一箇舊臣叫郤正,他對劉禪說,如果下次司馬昭再問這個問題,你就說先祖的墓地在蜀地,你每天都想念,劉禪把郤正的話記在心裡,司馬昭第二次問劉禪的時候,劉禪就將郤正教他的話跟司馬昭講了。

    司馬昭說:怎麼這麼像郤正說的話呀?劉禪很驚訝的說:對呀,就是他教的,你怎麼知道呀?劉禪這樣的大智若愚,司馬昭對他是徹底的放了心,劉禪就一直活到了公元271年,終年六十五歲,西晉給他一個諡號叫思公。

  • 11 # 海浮人

    關於劉禪,世人對其的看法無非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和,“樂不思蜀”的昏君。公元263年,伴隨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而他也被牢牢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那麼在劉禪降魏後他是如何度過他的餘生的?

    初降不久便被虐

    劉禪投降不久,曹魏把蜀國後宮除張皇后外的其餘妃嬪宮女賞賜給沒有妻子的諸位將軍,劉禪他老婆不願意,已受到亡國之辱,現在作為皇帝妃嬪又要再次受辱,於是找到後主述說:“我不能接二連三的受到侮辱。”於是自殺身亡。

    264年初,鍾會、姜維密謀失敗,成都陷入一片混亂。在混亂中,蜀漢府庫遭到洗劫,許多臣民死於亂軍之中,其中包括劉禪的太子劉璿。變亂平息後,劉禪帶著5個兒子和一幫遺臣踏上了前往洛陽的旅途。

    來到洛陽,司馬昭好生招待,劉禪樂不思蜀

    到了洛陽後,司馬昭對劉禪還是很客氣的,待遇也不錯,劉禪該吃的吃,該喝的喝,沒有絲毫亡國之君的憂傷,司馬昭問劉禪:“君思蜀否?”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矣。”宴罷隨從官員對禪說:您怎麼能說不思蜀的話。明日司馬昭再召見您,你便如此這般。”劉禪稱是。

    次日司馬昭又召見劉禪曰:“君真不思蜀否? ”禪便捶胸頓足,閉著雙眼嚎啕大哭,但無半滴眼淚,說道:“祖上墳塋盡在蜀地,無時不思也。 ”昭笑問曰:“此正之言乎? ”禪驚睜大雙眼曰:“正是,您何以知之? ”

    司馬昭昭大笑,原本想把劉禪給殺了,看到他這樣子,對他沒什麼威脅了,就不殺了。封他為安樂公,劉禪就這樣安安穩穩過著日子,公元,劉禪和家眷得以安安穩穩的在洛陽過日子。公元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西晉追封他為思公。

    浮人結語

    在中國歷史上,後主相當多,但能像劉禪那樣能有一個好的結局沒有一個。在此間樂,不思蜀中,裝瘋賣痴的保全了自己保全了家人,比起金陵後主李煜來,不算不聰明。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為蜀國百姓,忍辱投降。

    世人對劉禪的評價並不是很友好,認為蜀國滅亡,劉禪有最大責任。而浮人認為,蜀國地處西南,自關羽失去荊州之後,蜀國就已經失去光復大漢的機會了。失去荊州這軍事要地,蜀國北伐只有經過山路崎嶇的蜀道,且不論蜀國的土地軍民都少於魏國,就這綿延崎嶇的補給線就是蜀國北伐最為致命的問題。

    前方將士浴血拼殺,後方補給因為交通不便供應不上,只能說,後期蜀國必敗。

    所以我並不認為劉禪是那麼昏庸,只是一個能力太弱的皇帝落在一群理想宏大的臣子之間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這是什麼鳥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