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無止境不忘初心
-
2 # 煮酒清風客
扶蘇是正統儒家教育下的弟子,知天下疾苦,瞭解當時制度對百姓的殘酷。嬴政死後,六國後裔隨有反覆之心,扶蘇不死,起碼能固守舊有疆土,然後慢慢聯合既有利益者殲滅反叛之人,而後休養生息。
-
3 # 夏末文星
扶蘇被抬高了,頂多一個諫官而已。不適合做當時的君主。天下初定,但有很多的反勢力(六國遺族),這時需要像朱棣一樣的鐵腕君主。朱允炆和扶蘇類似,並且安全正統的做了皇位,結果怎麼樣,還是丟了。性格政治思想不適合。
-
4 # 唐人強
如果扶蘇在位,憑他之前的行為處事,他會讓國家休養生息,盡力消化內部矛盾,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畢竟六國子民仍在,而且秦始皇也做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所以即使扶蘇也不一定在他有生之年全部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得是幾代皇帝的努力。所以扶蘇在位,秦國不會那麼短暫,這個應該是無疑的,但是能走到哪,那就要看他的後人怎麼做了。
-
5 # 2009年夏
扶蘇不死,跟蒙恬大軍殺回咸陽,胡亥趙高得不了大權。倘若公子扶蘇繼位大統,會廣施仁政,體恤民情,關注民生,休養生息,減輕徭役,重農輕商發展生產善待天下讀書人,重用有識之土,廣開言路,招賢納土,更會善待並利用六國遺老遺少,尊崇儒教那麼天下歸仁,公子扶蘇將成為大秦帝國百廢待興的中興明君。
-
6 # 元之銳
扶蘇在,大秦起碼還有兩個依靠,武有蒙恬,文有李斯,武戰將中有大部分人才將得到用武之地,而文官中以李斯為主的人才也將不會讓帝國進入內亂的亂鬥,這必須從李斯的個人來分析,李斯是個投機取巧的人,但本身卻非常的有才能,扶蘇不可能一接手就放棄他,而李斯深知扶蘇不會窮兵黷武,就有可能會制定休兵養民的政策來討好扶蘇,這也就從源頭上扼殺了暴亂的火種!再說扶蘇,扶蘇作為帝國的法定繼承人,在百姓的心裡,在國家當時的很多人和風俗人情中是無法變更的既定事實,他得國屬於正統,儒家的腐儒藉口比較蒼白,揭竿而起的一開始可是為了給扶蘇報仇的,這充分證明正統在民間的重要性,只要政策得當,國家就不會那麼快進入暴亂,國家的核心團隊不會進入無休止的內鬥,帝國的人才起碼會得到尊重,趙高領導下的人才斷層不會出現,朝廷起碼不會烏煙瘴氣,軍事部署,將領沒有後顧之憂,大秦帝國的戰爭傳統得到延續,那麼國家起碼不會二世而亡,就算錯誤的延續了秦始皇的政策,起碼也不會導致全天下的人都敢揭竿而起,就算天下大亂,只要及時處置,帝國一定還是堅挺的!至於說,秦無法消化六國留下的文化,傳統,我不認同,百姓其實不會喜歡六國貴族,只是因為秦國的法律太嚴厲,和後期基本沒能力控制帝國的,導致人心走向被有心之人左右,六國貴族在正統的扶蘇面前基本上也是無能為力的
拋磚引玉了
-
7 # 崽頑鈊頑掵鱫
我的觀點:扶蘇不死大秦不亡!延續個一兩百年不是問題!
第一扶蘇繼位實行仁政,天下百姓歸心!就算六朝的遺老遺少要造反,沒有百姓的支援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其二項羽要造反他的有理由吧,沒理由就是無名之師他成不了大事!就算他真壯大了他會遇到誰蒙恬和蒙恬軍團,這裡的蒙恬軍團可是正正宗宗的掃六國的軍團,可不是名將章邯帶領的一半囚徒一半軍人的雜牌軍團可以比擬的!後期章邯帶領雜牌軍團都能打得六國軍隊狼狽不堪,更何況是蒙恬帶領的正規軍隊!
其三有人說扶蘇太過仁義不適合做國君,因為他一接到矯詔就自殺了!我想問扶蘇是為什麼去邊關軍隊的?因為扶蘇實在看不慣秦始皇的政策了!他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才把他趕到邊關去的!秦始皇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了鍛鍊扶蘇在軍隊的威信方便以後帶領軍隊!第二就是鍛鍊扶蘇的心性,邊關人民長期生活在胡人的欺凌之中,有的時候仁義不得!!可惜扶蘇沒能理解秦始皇的苦心,他已接到矯詔就自殺了,那個時候講就父命子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漢文帝和扶蘇做一個對比漢文帝繼位經歷了叛亂扶蘇繼位也一定會經歷叛亂只是看他用人怎麼樣罷了!秦始皇的政策打天下絕對沒問題但是在天下一統以後絕對不能再用她的政策一定要實行仁政就像漢文帝一樣!!
-
8 # 謝金澎
扶蘇不死,大秦不亡,是有道理的。
公子扶蘇,美名在外,賢良敦厚,堅毅果敢。但是他在很多大政上經常跟始皇帝觀念不一致,容易給始皇帝提反對意見。尤其是修阿房宮這個事情上,秦始皇需要這種富麗堂皇來獎勵自己一生的功績,更需要這種標誌性的建築來凸顯自己的天威。
秦始皇是在屍山血海的征戰中成長起來的,而且自己任上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有些過度自信、自滿、鐵腕是很正常的,扶蘇的見識和賢良秦始皇自然是看在眼裡,但是他一生強橫,既無法在有生之年什麼都聽兒子的,更擔心扶蘇未經歷練,太過懦弱與天真。
為了給天下留下一位剛毅無匹、果敢睿智、能文能武、身經歷練的大有為之君,他把扶蘇交給了蒙恬,讓扶蘇協助蒙恬鎮守邊關。貌似調離身邊、發配邊關,實際上是讓他學習軍事、增長見識、增加閱歷,真正體嘗身為人君,身為邊塞主將的不容易,讓他感受為什麼要修長城的深意。
但是包括扶蘇在內都曲解了他的用意,結果他在南巡途中,天與作弄,一命歸西,接下來的事情,即便他在生時再天縱英明、再天威赫赫,也震懾不了身邊這幫小人了,在趙高胡亥密謀下,李斯默許下,篡奪了權位,賜死了扶蘇蒙恬,使得赫赫大秦二世而亡。
如果扶蘇不死,扶蘇的理念是廣施仁政、讓天下百姓在飽經戰亂後修生養息,再加上扶蘇的行伍歷練,對剛統一的天下實行寬猛相濟、一張一弛的仁政,讓老百姓有飯吃,對反對勢力堅決打擊、鎮壓,大秦萬世傳承不可能,起碼二三百年的基業江山還是可能的。
-
9 # 歷史風暴
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扶蘇這個人宅心仁厚。老百姓都希望在公子扶蘇繼位之後,能夠一改秦國嚴峻的法律,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可惜沙丘之變讓胡亥登上了皇位。胡亥並沒有推行仁政,而是在秦國嚴苛的法律之上,又加大了對民眾的剝削,比如胡亥繼位後,讓老百姓自己負擔服役時所消耗的糧食,百姓的徭役沒有降低負擔卻在增加,導致老百姓對胡亥的政權更加不滿,這是陳勝吳廣起義能夠獲得廣大百姓支援的民意基礎。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假如公子扶蘇能夠繼承秦始皇的皇位,他就能夠避免秦朝二世而亡!
但我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認為即便是公子扶蘇繼承皇位,秦朝仍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
原因在於,秦朝的統一是建立在秦法的基礎之上,而秦法最大的好處是保證了秦國上下能透過戰爭和非戰爭手段掠奪山東六國。如果公子扶蘇改變政策,那麼首先來講他損害了秦朝貴族的利益,將讓他們失去對皇室的忠誠。
其次,如果失去了秦始皇時期那種高壓政策,山東六國貴族將會圖謀不軌,秦朝之所以滅亡這麼快,就是因為各國貴族的反抗。
所以,假如公子扶蘇繼位,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短期內會緩解社會矛盾,長期內必將養虎為患,為秦王朝的滅亡埋下種子。
可見,不管誰上臺,秦朝滅亡都是註定的。秦始皇在位時各國沒有發生暴亂,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始皇將各國精銳派到南方打百越去了,各國被釜底抽薪想反抗也沒有能力了。所以,解決這一切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透過大規模戰爭把矛盾消耗掉。
這也是為什麼漢朝在成立之初的數十年內,只要保證不被北方的匈奴威脅,就能夠保持國內穩定。即便如此,到了文景時期,各諸侯王也對於中央產生了非常大的威脅,如果不是因為漢朝明君輩出,那麼漢朝也不會存在數百年之久。
所以我認為,扶蘇不死,大秦不亡是一個偽命題!
-
10 # 歷史簡單說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大秦亡,亡在暴政,而如果是扶蘇上位的話,那麼以扶蘇的宅心仁厚,是有可能調整秦朝治理天下方針策略的,那麼秦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也是嬴姓趙氏,所以扶蘇的全名叫趙扶蘇,扶蘇的母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來自於楚國,昌平君就是楚華人,也是扶蘇的舅舅。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於鄭國,因為詩經裡面有一首詩,叫做國風·鄭風·山有扶蘇,扶蘇的意思是一種樹,這種樹挺拔而茂盛,扶蘇的母親來自於鄭國,因為這首詩,就給扶蘇取了這個名字。
扶蘇這個人敢於直諫,所以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就向秦始皇上書說,天下剛剛平定,邊遠地區的百姓還未歸附,儒生們誦讀並效法孔子的儒學,這個對天下是有幫助。
而您卻用嚴厲的刑法來對待他們,天下的百姓會因此不安,請您三思。秦始皇看完之後,不僅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還大怒,認為扶蘇敢忤逆自己,就把扶蘇發配到長城那裡,去監督蒙恬的長城軍,協助他修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巡遊天下,到沙丘的時候,秦始皇令趙高寫詔書給扶蘇,讓扶蘇把軍權交給蒙恬,讓他趕緊到咸陽主持秦始皇的喪事,並繼承帝位。
可是詔書還沒有發出去,秦始皇就病死了,趙高為了個人的目的,就和跟隨在秦始皇身邊的小兒子胡亥一直商謀,說服了李斯一起篡改了詔書,命扶蘇和蒙恬自殺,讓胡亥繼位。
使者到了扶蘇那裡,扶蘇看到詔書,就準備自殺,蒙恬建議他,秦始皇還沒有立太子,這個事情很重大,不要一個使者過來,你就想自殺,這其中一定會有陰謀的,我建議你再重新請示一下。
扶蘇就對蒙恬說,父親命兒子自殺,還要請示什麼呢,於是自殺,胡亥就登基為帝,也就是秦二世。
陳勝吳廣的起義也是打著扶蘇的旗號,說天下人都知道扶蘇的賢名。胡亥登基之後,沒有停止秦始皇之前的大工程,還變本加利,制定了更加嚴苛的法律。
也就是說,如果扶蘇當時沒有自殺的話,與蒙恬帶著長城軍觀察一下形勢,得到秦始皇已死的資訊之後,反攻胡亥,最後登基,停止大規模的工程,減少嚴苛的法律,那麼秦朝就不會這麼短命的。
回覆列表
比較後來歷史可知。秦任法史而治而沒有很好的監督,最終官員權大位重依法只知對上服從對下盤剝,國家權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有一天,皇帝累了說趙高政務你去處理吧,後果是搞亡國了,如此看來,始皇的政治執行機制要把皇帝累死。後來,王朝把權力分開制約平衡,出現皇帝長期不上朝政府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