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風談歷史
-
2 # 歷史風暴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敗。
劉邦在白登的失敗,在於他不瞭解他的對手冒頓單于。
而冒頓單于非常瞭解,中原軍隊的打法。
北方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就像狼群打獵一樣,先是讓敵人進入伏擊圈,然後再一口吃掉。
在秦朝時之所以蒙恬能夠擊敗匈奴人,是因為秦軍足夠強大。同時秦國在建國的頭幾百年裡,經常與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民族作戰,對他們戰鬥方式的瞭解是非常詳細的,所以能夠做到知己知彼。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遊牧民族雖然機動性強,但是正面硬扛的時候,他們遠遠不是中原軍隊的對手。蒙恬率30萬秦軍北伐,以雷霆萬鈞之勢一戰就將匈奴人打的連退700餘里。可惜,對方跑太快,自己追不上,於是回撤到河套地區,在這裡修建了著名的萬里長城。
這一切,作為一個當年還是一個小小亭長,生活於華東地區的劉邦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估計劉邦在率軍北上攻打匈奴之前,他對匈奴並沒有什麼概念。只是聽其聲而未見其人,只是知道當年秦軍將匈奴人打得七零八落,而不瞭解是怎樣打的七零八落。
所以,資訊掌握極少的情況下,劉邦就率領32萬大軍(比秦軍還要多出2萬)貿然北伐,可能在劉邦的眼裡,這支軍隊經歷了楚漢戰爭的軍人,能像當年秦軍一樣將南下的匈奴人打敗。
冒頓單于可能也不瞭解劉邦,但遊牧民族天然的機動性優勢和戰術優勢,在雙方互不瞭解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
劉邦作為市井出身的流氓,崇尚的是痛打落水狗。所以,他看到匈奴人如此不堪一擊,竟然脫離了主力,率領前鋒去追擊北撤的匈奴人。可想而知,他當時以為自己已經被蒙恬附體,會再次複製卻匈奴數百里的戰績。沒想到卻進了匈奴人的口袋,在白登被圍。
這一圍,圍出了漢家半個多世紀的恥辱和妥協,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改變過來。
-
3 # 史學達人
首先就實力誰強誰弱,我們拋開先不說。先說兩個人誰更加高名一點。
按道理說,劉邦這個人本身就流氓氣十足吧,可以說這個人很雞賊,他在和項羽爭霸的時候,是經常耍流氓的,再項羽要殺他的父親的時候,他告訴項羽,殺就殺吧,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殺了你的父親,不要忘記給我送一杯羹湯來。你看,他就是這麼一個痞幸十足的人。
可是,劉邦和冒頓單于比起來,他還是差一點的。
冒頓單于是如何奪得的天下呀?他是使用計謀殺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後,奪了頭曼單于的位置,才當上匈奴頭領的。在他當了頭領之後,他對北方的草原民族進行了一些了的統一的戰爭,在最終沒有敵手的情況下,他把矛頭指向了大漢,指向了劉邦。
當時的韓王信(這個韓王信,並非韓信,大家不要弄混)正要謀反,於是他就投靠了冒頓單于。
劉邦一看韓王信投靠冒頓單于了,他就要親征來滅了韓王信。
韓王信就向冒頓單于求救,索性冒頓單于就依計而行,他要玩一個甕中捉鱉的把戲,把劉邦給捉住。
劉邦打韓王信沒問題,但是和匈奴單于打仗還是頭一次,為了打探匈奴的實力,劉邦派了幾股人馬去匈奴這邊來檢視。
劉邦的用意冒頓單于當然能識破了,於是冒頓單于就依計把年輕力壯的人都藏起來,把年老的人和小孩子都放出來,讓漢朝的使者看。然後牛羊馬也是很稀疏的放著,基本上看不到年輕的壯年之士。
漢朝打探的使者告訴劉邦,匈奴十分的虛弱,我們可以一舉把匈奴人給打敗。結果劉邦派去的幾對人馬都是如此的回答。劉邦對此深信不疑了。
這時候有個叫婁敬的告訴劉邦,這是匈奴在演戲給你看呀,他這樣做就是想等你上鉤,把你給俘虜了。可惜劉邦沒有聽他的,還說他漲他人士氣,劉邦把婁敬給抓了,然後說事成之後在回來殺了婁敬。
劉邦這一去,真是老命差點丟在那裡呀,他被匈奴四十萬騎兵困在了白登山,劉邦哪見過這種陣勢呀,當年項羽三萬騎兵就把劉邦六十萬大軍打的落花流水,更何況是匈奴六十萬大軍。
劉邦嚇的是魂飛魄散,不過還好他帶有陳平,最後陳平用了一個說不出口的計策,才說服匈奴放了劉邦一馬。
劉邦死裡逃生,回去之後就把婁敬給放了,然後把那些說匈奴很容易打敗的人給殺了。
可以說冒頓單于智勇雙全,關鍵是人家比劉邦更有實力,所以,此後劉邦決口不提和匈奴幹仗的事。
-
4 # 異域邊緣
劉邦橫掃天下的對手他都非常熟悉 ,尤其是與項羽的楚漢爭霸,劉邦與項羽乃異性兄弟,因此作戰當中可以說是知己知彼。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作戰就有相當大的把握,再使用一些適宜的謀略贏得最後的勝利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劉邦被圍於白登山完全是對全新對手匈奴的戰略戰術不熟悉所造成的,匈奴作為草原民族騎兵的使用是當時的劉邦軍隊所無法適應的。這也造成了漢軍的大敗 ,不得不採取陳平的計策才得以逃脫。好在匈奴人對財物還是非常看重的,賄賂之下一切皆有可能。
劉邦本身也身經百戰對與戰勝韓王信叛亂還是有很大把握的,不過對於匈奴可就不是那麼好說了。史書上記載劉邦中了匈奴的誘敵深入之計,漢軍對抗匈奴還是有很多辦法的,其中提到了戰車與弓弩。不過最後的結論卻是對匈奴不能硬拼而應採取懷柔的辦法,也就是和親政策,這也充分說明了當時的漢軍面對匈奴的騎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至於提到的對付匈奴有效手段的弓弩戰車,只不過是為了面子上的好看罷了。從後來漢武帝對匈奴作戰時的騎兵大決戰也能看出來劉邦當年對匈奴還真沒啥好招,貿然出兵也只能是自取其辱罷了,事實上也真是如此,也造就了白登之圍的歷史。
-
5 # 遙望燕園
鴻門宴上,項羽再一次表現出自己的婦人之仁,沒有依照亞父范增的毒計形勢,放走了結義兄長劉邦。
項羽這一放,便是放虎歸山。
劉邦這一逃,便是龍騰四海。
其實,從鴻門宴開始,劉項之爭已被劉邦君臣提上日程,劉邦君臣早早地意識到,唯有一統天下,成為軍事實力超強的王,才能不再被人欺負,不再被人當軟柿子捏。
所以,劉邦甫一入蜀,便秣兵歷馬,發現了無雙之士韓信後,果斷提拔為大將軍,巨大魄力的背後,是劉邦君臣對最後勝利的渴求,是劉邦君臣對於未來的一場豪賭。
果然,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劉邦君臣便於垓下擊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順道打草摟兔子,消滅了章邯、董翳、司馬欣、司馬卬、魏豹、趙歇、田廣、陳餘等諸侯王,收服了臧荼、英布、彭越、吳芮、申陽、張耳等諸侯王。
於劉邦君臣來說,這是巨大的勝利。
但是,劉邦君臣沒想到,在他們和項羽爭天下的同時,帝國的北邊,一股被他們忽略的草原勢力正在強勢崛起。
這股草原勢力的領導人便是冒頓。
於匈奴人來說,冒頓是百年不遇的領袖級人物,他擁有著非比尋常的軍事才能和詭譎手段。
他雖是老單于的長子,但老單于晚年卻愛他的異母地,他又在月氏為質,眼看就要與單于的寶座失之交臂,他卻以驚人的膽魄和狠毒,逃出月氏,殺掉親生父親,繼位為單于。
而後,他率領匈奴的騎兵,滅了東胡,收復了被蒙恬侵佔的土地,還不斷地侵擾中原的邊境。
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作為兩個分別建立了強大帝國的君王,冒頓和劉邦之間,早晚必有一戰。
事情是由北邊的冒頓挑起來的,他率領圍困了漢帝國的邦國代國,代國的國王韓王信不低冒頓,多次請和,趕來救援韓王信的中央軍發現了韓王信多次求和的行為,懷疑韓王信對中央政府不忠,申斥了韓王信,韓王信恐慌,投了匈奴,帶著匈奴人侵犯漢帝國。
於是,劉邦親征韓王信,並有意滅了匈奴單于,而冒頓也希望藉此機會,除掉劉邦,牧馬中原。
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場戰爭中,冒頓使詐,隱瞞了四十萬的騎兵主力,騙過了漢軍的使臣和斥候,劉邦相信了屬下的情報,率輕騎兵貿然進軍,孤軍深入。
劉邦所率領的輕騎兵不適應北方的嚴寒天氣,帶的糧草和衣物又不夠用,當劉邦的輕騎兵抵達平城時,被冒頓隱藏起來的四十萬騎兵從天而至,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山,長達七天七夜。
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
但其實,對於劉邦來說,這只是區域性的敗局,這只是一時的困局。
昔日楚漢之爭中,劉邦多次被困於宛葉之間,但劉邦最後都能順利地逃出昇天,一個白登之圍又算得了什麼呢?
劉邦之所以能屢屢逃出包圍圈,重整旗鼓,再接再厲,最根本原因在於,劉邦的主力沒被消滅。
同樣的,在白登山,劉邦雖被圍,但劉邦的主力部隊,近三十萬的其他騎兵和步兵,正在向冒頓逼近,若是冒頓對劉邦下了狠手,冒頓也自身難保。
冒頓這個層次的政治家,都惜身,都不肯把自己置於最危險的境地。
因此,冒頓在包圍圈中為劉邦開了一角,任由劉邦離去,自己也罷兵北歸。
《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史記·匈奴列傳》。
-
6 # 羊羔愛啃蘋果
秦末天下紛亂,中原農耕文明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劉邦建漢以後甚至天子的車駕都找不到四匹同毛色的馬。因為戰亂,中原損失了大量的人口,土地荒蕪,而彼時的匈奴國力昌盛,冒頓單于武功卓著,匈奴民風彪悍,牧民都是天生的控鉉之士。中原作戰以步兵為主,匈奴則是清一色的騎兵,在冷兵時代,騎兵對普通步兵的殺傷力極大……白登之圍後,漢家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數十年間國力得到了回覆和很大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擁有了能夠超過匈奴的戰爭物質基礎,從此漢的國家實力便一直凌駕於匈奴等所有草原文明政權之上,直至匈奴作為一個文明政權的滅亡。
所以,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實力的強弱。
-
7 # 歷史春秋網
原因有三:第一,劉邦的軍事實力確實不如匈奴。秦末漢初的匈奴,正處在巔峰期,史稱“南有大漢,北有強胡”。強胡被稱為“百蠻大國”,“ 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匈奴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統一後的匈奴比大漢的國土面積還大,而且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匈奴人從小就在馬背上生活,戰鬥對他們來說是常事。而漢人是農耕民族,漢初因為剛剛經歷滅秦戰火與楚漢四年爭霸,連馬都不夠用,有的大臣乘坐的是牛車上朝。所以漢部隊大部是步兵部隊。步兵遇到能征慣戰的騎兵,不容易戰勝是必然的。
劉邦遭遇白登之辱後,採取了和親政策,但暗暗培養國力,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直到漢武帝時,才一雪前恥,命衛青、霍去病等將軍橫掃匈奴。
第二、劉邦在建國後,對於異姓王採取了兔死狗烹的處理措施,韓信、彭越、英布等名將被逐個消滅,沒有了這些名將,漢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劉邦雖然久經沙場,但他只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而不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自己也承認軍事指揮藝術不如韓信。當年橫掃秦楚,靠的是漢初三傑等將相的有力配合。
劉邦逼反了韓王信。這個韓信不是淮陰侯韓信,但也是一個很厲害的韓信。有他投降匈奴做內應,劉邦上了匈奴的一大當,才有了白登之圍。實力不如匈奴,軍事指揮藝術不如匈奴,再加上匈奴的情報、間諜、統戰工作做得好,是劉邦失敗的主要原因。
-
8 # 使用者94738516596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一步一步走到天下共主,開創了大漢王朝四百餘年,不得不說劉邦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個人覺得劉邦雖然在軍事上不如韓信,而且在謀略上肯定不如張良,在管理上不如蕭何,但是劉邦能把這些收歸己下,為自己所用,劉邦知人善用的本事可能也是最厲害的了。
劉邦一生之中最悲催的莫過於被圍困白登山了,個人覺得這個比彭城之敗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這個是劉邦一生中全盛時期的時候吧,而且還是自己主動出擊,租後落得大敗而歸。個人覺得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無非一下幾點。
其一就是雙方實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要知道劉邦雖然用四年時間統一了中原大地,但是這時候畢竟中原大地上才剛剛和平,百廢待興,而且漢朝連一匹像樣的馬都找不出來,劉邦帶領的三十多萬大軍主要都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騎兵,而且戰馬質量也很差。
再看看匈奴,劉邦在中原和秦朝和項羽打的時候,北方的匈奴也沒有閒著,匈奴歷史上也出現了一個舉世無雙的人物,冒頓單于,一舉統一了北方草原,這時候的匈奴統一了東起中國的東北,向西一直到中亞,這麼廣大的草原,面積超過了八百多萬平方公里。史書記載匈奴這時候的騎兵超過了四十萬,而且圍困白登山的就有四十多萬騎兵。且不說歷史的誇大,在古代步兵是很難和騎兵對抗的。就算只有十萬匈奴騎兵,面對長距離作戰的漢兵也應該是不在話下的。
其二,劉邦的大意,本來劉邦一開始把韓王信的軍隊已經是打的大敗了,而且劉邦也是一路冒進,面對節節勝利的喜訊,劉邦自然忘記了輕敵必敗的道理,一路追到平城,而這時候漢軍主力不知道在哪裡,匈奴也是看見漢軍主力沒有到,於是匈奴大軍馬上把劉邦的先遣部隊圍困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在賄賂匈奴的閼氏的情況下才僥倖得以逃脫。也是造成了此後漢朝數十年不敢和匈奴打,一直是納貢和親,一直到漢武帝的時候才得以打敗匈奴。
-
9 # 林屋公子
雖然劉邦經常被人損說軍事能力差,但是隻要想想劉邦能夠打入咸陽,而且在東出的時候也能夠收割諸侯,就知道絕對是當世人傑。只不過比起項羽、韓信這兩位軍事天才,當然有所不如。而楚漢戰爭之後,項羽、韓信都被收拾,劉邦又登基稱帝,於是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了。不幸的是碰到了冒頓。
冒頓也是個很強悍的人物,他殺死父親頭曼,自立單于。消滅東方的東胡、驅逐西邊的月氏、吞併南部的樓煩和白羊、征服北邊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並且還收復了蒙恬從匈奴奪得的土地。之後進攻馬邑,韓王信投降;再進攻晉陽,劉邦出兵救。此時冒頓用詐兵之計,以老弱殘兵把漢軍引到白登山,然後精銳騎兵一起出動,漢軍就此被包抄起來。
所以劉邦的失敗,一方面是劉邦的驕傲自大、輕敵;而冒頓卻是智勇雙全、善於誘敵。而且當時正是冬天下雪,加上劉邦沒到過平城,天時地利肯定都沒有匈奴優勢,當時漢軍手指凍僵的就有十分之二三。加上漢軍又是步兵為主,對匈奴騎兵也沒有優勢。所以劉邦戰敗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幸虧有陳平獻策,否則高祖真可能就在白登山game over了。
-
10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劉邦橫掃天下?我很懷疑提問者只是讀了中學歷史課本,從沒看過《史記》、《漢書》。
劉邦曾有一個對手叫雍齒,大家都覺得這傢伙很不入流,但當年的豐之戰,劉邦被他給擊退了,而且因為這一仗,劉邦還鬱悶得生病了。稍後劉邦與一支起義軍回合,去徐州西邊的蕭縣和章邯的部將司馬夷交戰,結果也吃了個敗仗。
於是劉邦又去打雍齒,再吃一個敗仗,可見之前輸給雍齒不是巧合。稍後,劉邦去投靠項梁,依靠項家的力量,才真正打敗了雍齒——從此劉哥就跟著項叔混了。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劉邦開始打勝仗了,因為項叔讓他和自己的侄子搭檔,這侄子就是項羽。
當然稍後的劉邦的履歷表便開始好看起來,因為隨後張良也來與他合作;再往後,韓信也來了。
然,雖然是這樣,但整個楚漢戰爭期間,只要是劉邦單獨出戰,幾乎是必輸的。公元前205年,劉邦乘項羽深陷於齊國無力抽身之機,率諸侯聯軍56萬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 項羽急率輕騎兵3萬回襲彭城,聯軍被殺十萬,溺水淹死十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同年冬,項羽又將劉邦圍困在滎陽,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用部下的人頭,換得自己逃出滎陽。
公元前203年,腹背受敵的項羽,考慮到兵疲糧盡,與劉邦簽訂了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的條約。結果劉邦翻臉不認人,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又是劉邦大敗,不得不乞求韓信和彭越的支援。
從這份履歷表,其實你們應該明白了,劉邦的統御武力值和謀略值是一個什麼樣的水準?其實劉邦也明白自己是啥水平,所以取得天下之後,他立馬就卸磨殺驢,把彭越和韓信給搞了。
但沒想到,剛卸了磨殺了驢,匈奴人就來了。
劉邦,只能硬著頭皮去打匈奴。
所以,匈奴的冒頓笑了——實際上,因為地理隔絕,冒頓顯然不十分清楚劉邦的軍事能力是在怎麼一個水平,完全依賴道聽途說,譬如幾個降將的唸叨,但他依舊完美地擊敗了人數遠高於自己的劉亭長。
但此後冒頓便陷入了沉思:打敗武神項羽,搞定智將韓信的劉邦,是真的打不過俺麼?會不會是誘敵深入,要不俺還是隨便要個幾百塊錢零花算了。
所以,冒頓撤退了。
-
11 # 布穀鳥講歷史
劉邦橫掃天下不假,有韓信相助不假,但劉邦自身其實是個戰五渣。劉邦擅長用人,讓人替他幹仗,自己帶兵幾乎沒贏過。白登之圍時,韓信已經被他用陳平的陰謀軟禁起來了。劉邦的光輝敗績可不止白登之圍,在之前更多,更出名。
1、彭城之戰
韓信被抓了以後,劉邦問韓信,你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問自己能帶多少,韓信就直白的說,十萬。這不,劉邦帶50萬大軍趁項羽跟齊國幹仗抄了項羽老巢彭城,牛逼的不行。項羽聽說老巢被掏了,跟部下說你們先頂住,帶著3萬人馬就殺回了彭城,把劉邦幾十萬大軍乾的哭爹喊娘,劉邦倉惶逃命。
2、白登之圍
韓王信(不是韓信)聯合匈奴叛亂,劉邦御駕親征去討伐。這次帶32萬大軍,帶著陳平、樊噲等出發了,沒有韓信,韓信在軟禁著呢,等劉邦回去韓信已經被殺了。又超了韓信點評的十萬大軍,帶人多驕傲啊,牛逼轟轟的追擊,追擊,追擊,中了全套,被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這就是白登之圍,最後用陳平計謀,靠行賄,才逃回來,回來後就開始跟匈奴和親。
劉邦是出名的混混皇帝,容易忘乎所以,幾乎每次敗績都因為驕傲放縱造成,這就是劉邦的性格。但好在,劉邦會做人,會用人,雖然一直敗家,但有個好管家蕭何,並且關鍵時刻都能從善如流,並不剛愎自用。被困白登山,是因為身邊既無張良,也無韓信,沒人能約束劉邦的驕縱,失敗也不冤。
回覆列表
項羽的叔父項梁曾節節擊敗章邯大軍,但最終卻兵敗身死,為何呢?宋義之前早就有預見:“將驕卒惰者敗!”也是所謂的“驕兵必敗”。而劉邦就是敗在了這個“驕”字上面!
公元前200年,冒頓遭到了與章邯當年同樣的窘況,也採取了與之相同的戰略決策“能而示之不能”,也就是“示弱於敵”!而劉邦這邊早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以至於劉敬苦勸而不聽。這一敗不要緊,讓這個國家喪失了最重要的自信心,這樣一來,華人心底裡便普遍存在對匈奴人的畏懼感,直到衛青奇襲龍城大捷後才漸漸好轉。總的來說,弱敵對待強敵:雖處劣勢,但往往可以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運用合適的策略來達到以少勝多、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