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邊兒玩去
-
2 # 長風浩蕩
一樣東西需要刻意的、額外耗費資源的“加以保護”,那說明其生命力已經堪憂了。
同理,一樣東西需要刻意的、額外耗費資源的“加以毀滅”,那說明其生命力仍在。
語言,是個工具,其意義在於溝通使用共同語言工具的人之間的思維思想。不是人為了語言而存在,是語言工具為了人的交流需要而存在。你想跟誰去交流,就找雙方共同的語言工具去交流。你不能為了自己方便,就去逼人家用你的語言工具。
而交流過程本身,又會在互相充分交流的範圍內形成語言工具的趨同。所有的“方言”,本身就是這麼來的。所有的方言,本身就是若干“鄉音”在交流過程中趨同形成的。方言的差異,體現的是交流範圍的邊界。在古代的交通條件和通訊條件下,才有這許多相對孤立的交流圈子,才有這許多相對差異的“方言”。而隨著交流範圍的擴大,被聯接起來的各個原本互相孤立的交流圈子,必然會趨於語言工具的相同。
有很多方言“擁躉”認為是普通話妨礙了自家方言“一統天下”,話說,你們以為如果沒有普通話,就算你的方言能夠一統天下,你那方言就不會變化了?那最終趨同的語言工具,必然是各種語言工具混同的結果,那不是個誰取代誰、誰吞併誰的問題。
是普通話順應了中國政府治下社會體系構建的統一的交流圈子的大勢,而非普通話侵略、取代其它方言。
而普通話之所以被以起自江南的革命領袖和革命骨幹組織而成的中國政府選為國家官方語言工具,理由一開始就很明白,是因為這個河北承德小村子的方言,語速適中、字正腔圓、聲音洪亮,適合廣播通訊。這不是“征服者的驕傲和特權”,這是物盡其用的務實。
語言工具,有其自身的表達能力範圍。任何一個語言工具,都可以去表達別的語言工具的表達結果,但是各自表達能力範圍的區別,意味著有的語言工具所能表達的,其它語言工具力不能及。這種獨特性部分的價值高低,體現了語言工具的相對價值。如果一種語言工具能夠獨特表達的內容,是人類、社會、國家必須的必然的,那麼為了人類、社會、國家的必然必須事務,那就必須掌握那語言工具。
語言工具,本身就是個以思想交流為根本訴求的長期演化的過程,也始終處於演化過程當中。這並非是人力所能強求的。
-
3 # 鐵騎無聲
語言是人際交流的工具。一種語言使用的人數越多、範圍越廣,說明這個“工具”越先進!語言本身也會在應用中越來越發達、越強大。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就是語言的發展規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對於一些“小眾的、晦澀難懂的方言…”靠“保護”是起不了作用的。只能是用科學手段把它們整理、存留起來,供以後的語言學者硏究使用了。
事實上,當今世界大的語言系統同化、淘汰小的語言系統,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消滅了多少殖民地的土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又消滅了多少民族語言。就是沒有這些政治上的因素,語言的發展規律,也是逐漸走向統一的。只不過時間拖長一些罷了。
中國講普通話的人數越來越多,主要不是“推廣”的作用。是廣泛、方便、明瞭、快捷的交流功能讓人們爭相追隨、自主地去學習。既不是厭棄方言,也不是追求“時髦”,而是追求效益和更多的機遇!
有的人慷慨激昂地提出“保護”方言,怎麼保護?由誰去保護?連他自己在高喊“保護方言”、甚致用歹毒的語言攻擊普通話時,都在使用標準的普通話。竟然要求別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機遇去“保護”。是不是黑色幽默!
-
4 # Bing
我們的祖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各民族的文化底蘊支撐著國家的歷史。作為政府 要絕對保護大家的文化。不能以行政手段來管制。要不是你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
5 # 白笑不白笑
當然有必要,而且用不到保護,本地人永遠都是說本地話,就比如說你在外地打工,你給你父母打電話問候,你會操著一口普通話和老兩口問長問短嗎?我想應該不會,即使講普通話估計也會覺得彆扭!即使您臉皮堪比西安城牆拐角,不會覺得彆扭,你父母也會嚴厲呵斥你:“出去兩天不知道自己生哪長哪了嗎?”所以,地方文化永遠不會消失,即使沒有強硬的手段去保護,它的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
-
6 # Arnold007
必須要保護啊,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為什麼不保。世界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豐富多彩,全中國都只會說普通話還有什麼地域文化可言呢
回覆列表
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澱,給我們留下的瑰寶已經不多了。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山川,有河流,有平原有沙漠,有草原有丘陵。因為地域的差距,所以有了語言的差異。
方言會讓一個地方的文化多姿多彩。
《老炮》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一口京片味兒。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有很多人看過,那一口老保定的味道。
還有華陰老腔,秦腔等等,都是方言的延伸。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請參照尼古拉斯凱奇拍的《風語者》裡的密碼員說的話,晦澀難懂,日本人根本破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