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事舊人歷史說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到底是不是紙糊的,這不好說。應當說李自成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農民軍大多數造反都能把明軍打的抱頭鼠竄。那是因為明軍內部的腐敗,其實整個大順軍的軍隊本身戰鬥力並不是多麼強悍。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自從李自成起義開始,農民軍的遭遇就很不好,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明朝軍隊的手裡。洪承疇,孫傳庭曾經一度將李自成的農民軍全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明朝真的該滅亡。每次雖然明朝軍隊將農民軍打得七零八落,但不知為什麼總能讓李自成死裡逃生,東山再起,死灰復燃。

    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但是在進北京之前,李自成的主力王牌軍隊找到了了明朝軍隊的頑強抵抗,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但是雖然遭遇抵抗,他還是攻進了北京城。從此明王朝覆滅。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便立即住進了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李自成雖然攻佔了明王朝的首都,但是明王朝還有許多殘餘勢力,李自成準備招降明朝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吳三桂並沒有投奔李自成而是投靠了滿清的攝政王多爾袞。李自成一聽大怒,便率領大軍攻打吳三桂。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將李自成的軍隊擊敗。李自成率領3萬殘餘部隊倉皇逃入北京城,一氣之下,殺死了吳三桂全家共34口人。次日逃往西安,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後來經過多方轉折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姜大眼殺死,屍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復性打擊。《明史》也記載,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城。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

    這就是一代闖王李自成滅亡的全過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自從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他便開始迅速的腐敗。他也腐敗,他下面的那些首領,農民軍也自然就腐敗。最後節節敗退,人心離散,哪裡還有百萬大軍呢?

  • 2 # 庭州行者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有一多半是紙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為在天災人禍的綜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陝西和河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在遭受天災之後,還要忍受著明朝官吏和皇族親王的剝削,除了揭竿而起,斷無其他生路可言。正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災民構成了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

    這些農民軍往往是拖家帶口跟著李自成,也就是說,這百萬軍隊中,包括一部分的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可想而知,其戰鬥力有多麼低下。當然,李自成肯定不能只靠著這些災民打江山,他手下還是有一部分精銳部隊的。這些精銳部隊的成分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以及各次戰役中投降的明軍。這些“前明軍”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但由於明朝政府無力支付鉅額的軍餉,所以這些人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能夠取得朱仙鎮大捷等勝利,很大程度上是這些人大的功勞。

    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大概二十萬左右,這些人後來幾乎盡數被李自成帶去攻打吳三桂,然後全軍覆沒了。

    李自成部隊的裝備,以冷兵器為主,同時摻雜著少量從明軍手中繳獲的火門槍和輕型火炮弗朗機。這種火力配備尚不及明軍。

    作為李自成滅掉明朝之後的最大對手,清軍的戰鬥力可謂是恐怖至極。清軍的肉搏戰能力毋庸置疑,這種優勢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即使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軍,在近身作戰方面也不是清軍的對手。在努爾哈赤時期,女真尚處於半奴隸制半封建的社會之中,生產力水平並不高。雖然在軍事方面可以穩壓明朝,但是在國力方面則大為不如,尤其是火器製造方面。正因為如此,明朝憑藉著火炮的優勢,勉強應付清軍。

    皇太極繼位之後,一改努爾哈赤歧視漢人的政策,他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並且恢復漢族奴隸為自由之身,令其從事農業,在國家機器的構建上,仿照明朝制度。經過皇太極的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清王朝”逐漸形成。在此時,由於明朝的孔有德等人的叛變,以及清政權與西方人的接觸,他們已經掌握了火炮——包括紅衣大炮的製作方法。且因為皇太極對於火炮製造的重視,因此後金的火器製造部門收到嚴格監督,故所制火炮的質量已經遠高於明朝。

    在1640年的松錦之戰中,明清兩軍曾以火炮對轟,但清軍的火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明軍,故明軍大敗。

    可想而知,清軍無論是從近戰肉搏,還是火器裝備方面,都甩開李自成軍隊不少。因此,在一片石之戰,李自成敗退後,清軍一路橫掃北方。見大順軍佔據的城池,清軍直接以紅衣大炮轟擊數個時辰,城牆倒塌,清軍幾乎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便能攻下一座城池。所以,李自成在北方的勢力,很快便被清軍肅清。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是紙老虎無疑。

  • 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筆者始終認為,談軍事,不可以脫離政治。凡是脫離了政治只談軍事的一定會 把軍事問題談成一鍋漿糊。

    那麼,“闖軍”的政治問題在哪裡呢?闖軍的政治問題就是沒有政治,這個沒有政治包括既沒有政治人才,也沒有政治意識,如果說這麼大的軍事活動沒有政治意識的認定,實在難以成立,如果一定要尋找政治因素的話,筆者也就加上一句話:

    “李自成和他的闖軍充其量也就有些樸素的政治覺醒”而已。除此,無他。

    這種樸素的政治覺醒支援不了政治建設的。必須有政治人才帶領具有政治意識的人才會搞起政治建設,然後組織起億萬樸素政治覺醒的人,組成百萬大軍才真是百萬大軍,不然,百萬頭豬而已。

    國共內戰時期王耀武說過“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呀”。結果呢?豬和人畢竟是不一樣的,豬是沒有政治意識的,亦不會政治覺醒,只會四處亂跑,確實難抓。但是,人就不一樣了,我們都看過《讓子彈飛》吧!劇中的武舉人瞬間反水,那個乾淨利索麻利快,哪有拖泥帶水,這種政治覺醒再加上保命要緊,不要說五萬個武舉人了,再來五十萬、一百萬也是抓的完的。既然三天抓五萬,要抓五十萬或者一百萬,算術題嘛!是不是?只要時間再放長十個或者二十個三天不就行了。

    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呢?本來只是吃大戶的遊民飢漢,吃了一年,老天爺還是繼續天災人禍的,沒辦法,再吃一年,然後,又吃一年又一年。

    如春蠶吃桑葉,終於吃到了北京這個最大戶,回頭一看,咦,既沒有根據地,已沒有搞生產,連基層政權也沒有建設。

    自己沒有生產創造不了財富,大戶們也已經吃完怎麼辦?更蠢的是李自成自己也要做大戶,你既然宣佈你是大戶,不吃你吃誰呢?

    那麼,我們把我們自己設定成一個沒有民族意識的闖軍一員,(那時候真沒有,民族意識沒有多少年,這個要承認)。一百萬人聚在一起,缺衣少食的,搶也無處搶,奪也無人奪。這時候,忽然來了組織良好的,有根據地的,有飯吃的大清政府來打李自成了。

    你怎麼選?自然學武舉人了,並且要快,快了還可以混個一官半職呢!人家要打的是李自成(黃老爺)嘛,黃老爺(李自成)死好過我死,所謂“死道友不死本道也”,走.........一起打去好了。

    還是舉《讓子彈飛》的例子,那些光著上身的漢子們,他們幫誰打仗?他們願意幫誰打仗?誰就要勝利了就幫誰嘛!趕緊的分個椅子才是。是不是!

    至於紙人,紙糊的人,一百萬個紙糊人插在哪裡,讓清軍去砍,一個一個的砍,估計也能累死幾個清軍的,一百萬個武舉人嘛!真不如一百萬個紙糊人有戰鬥力的。

    最後的答案來了,闖軍的百萬大軍不是紙糊的,是隨風走的一堆沙子。

  • 4 # 燕趙節度使

    沒有百萬大軍。

    古代打仗一向吹噓,動不動就幾十萬、百萬的,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戰時就號稱是八十萬大軍,苻堅伐晉也吹噓自己是百萬大軍。

    所以說李自成是百萬大軍,肯定是吹噓,而且也沒有資料說他吹噓自己是百萬大軍。

    翻閱史料,對李自成軍隊數量記載不一,差距極大。

    如下:

    1.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軍五十萬東徵北京,

    2.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滿二萬

    3.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4.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英親王(阿濟格)奏,流賊李自成率眾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

    5.李自成死後,其餘部不下四、五十萬人,分兩支進入湖南。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兵力的變化起伏很大,實在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兵馬。估計他自己也不知道……

    其實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都很差,經常被明軍打的全軍覆沒,因為畢竟是農民,很多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李自成略好些,是驛卒出生。

    李自成就曾被打的全軍覆沒,僅率領十八騎逃亡商洛山中,要不是河南大旱饑民遍地,根本無法捲土重來。

    不過,農民軍在後期戰鬥力超越了明軍,比如李自成全殲孫傳庭的秦軍,佔領關中。不久,李自成在西安稱帝。

    隨後,李自成率主力攻入山西,進攻北京,一路上勢如破竹,除了寧武關反抗激烈之外,其他地區經過小規模戰鬥後紛紛投降。

    最終,京城三大營不戰而降,李自成攻佔北京。

    此時,明軍僅存的尚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關外吳三桂的關寧軍。

    李自成率軍與吳三桂的關寧軍在山海關大戰,關寧軍不敵。吳三桂被迫投降多爾袞,請八旗入關助戰,大順軍這才大敗。

    可見當時戰鬥力排行:八旗兵>大順軍>明軍。

    李自成逃出北京後,八旗和關寧軍一路追趕,大順軍節節敗退。

    1644年10月19日,多爾袞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八旗兵2萬,吳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漢將1萬,共3萬兵馬,又徵調了蒙古、宣府、大同投降明軍三四萬,共8萬餘人,繼續追擊,欲一舉消滅大順政權。

    而大順軍有十幾萬。

    潼關之戰。

    1644年,12月29日,大順軍在主將劉宗敏的率領下出關與八旗兵大戰,但被八旗兵正面衝鋒打的大敗,敗退關內。

    1645年正月初四,大順軍將領劉芳亮領兵千餘,夜襲清營。若是軍紀散漫、戰鬥力廢弛的明軍十有八九會偷襲成功,但清軍一直有著嚴格的營地管理制度,並在營地周圍挖掘壕溝,構築土牆、鹿角和盾牌防禦。大順軍未能得手,損兵折將而歸。

    李自成親率馬步兵拒戰,又被清軍擊敗。

    大順軍在初五、初六兩日連續夜襲清營,但都被嚴陣以待的清軍擊敗。

    十一日,清軍先用紅衣炮轟擊潼關,接著大舉進攻。大順軍頑強奮戰,又分兵迂迴到清軍陣後攻擊,俱敗。

    由此可見,八旗兵的強悍戰鬥力,所向無敵。

    李自成大順軍之所以失敗,完全是被八旗兵在戰鬥力上差距過大導致。

    兵貴精不貴多。多了反而是累贅。

  • 5 # 黃石老翁

    這段歷史眾說不一,有的說李自成遇到了鼠疫,還有的說李自成得了重病無法指揮打扙,也有的說內部分裂。總之這段歷史存疑,人們說李自成的百萬大軍怎麼敗的這樣快是有道理的。需專家好好研究,多挖出些說服力強的實證。讓我們平民少些疑問!

  • 6 # 史海聽雷

    一是遇到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期,鼠疫流行。

    在明朝末年,在氣候學上被稱為是“小冰河期”,此時環境氣溫驟然降低,使得自然經濟為主導的中國全國上下收成都不好,經濟水平一落千丈,李自成們也就此揭竿而起。但是氣候的改變對人類來說是壞事,對於其他生物來說卻未必如此,比如細菌。

    當時的中華大地不僅餓殍遍野,更恐怖的是瘟疫也來湊熱鬧。就在崇禎帝的最後幾年,疫情一步步地擴大,嚴重的影響到了軍隊的戰鬥力。而在李自成大軍圍城的農曆三月,正是疫情發展的最為迅猛的時候。古代衛生條件本來就差,大軍圍城使得各種物質交換變得困難,自然疫情在城內就蔓延的更為嚴重。那些拿鞭子都抽不起來計程車兵,實際上是已經身染重病了。對城內形勢缺乏估計的明高層選擇了負隅頑抗,甚至沒有把太子送到南京去避難,最終在開打以後只堅持了二十四個鐘頭不到就投降了,不是因為明軍戰鬥意志不堅定,實在是拿不動刀了。 崇禎帝朱由檢

    而李自成來到北京以後,北京城內的疫情之慘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對於他來說只有迅速收集好財物離開北京返回根據地西安才是上上策。而李自成之所以要把大軍主力全部帶出城,一方面是使軍隊儘快遠離疫區,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一旦戰敗可以將有生力量帶走,否則固守北京,無論是勝是敗最終都只有死路一條!

    那麼,為什麼清兵就沒患鼠疫呢?歐洲人在研究14世紀歐洲鼠疫時從留下的壁畫及文字中發現,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騎兵倖免於鼠疫。於是得出結論:鼠疫經跳蚤傳播,跳蚤討厭馬味,所以騎兵不被鼠疫傳染!眾所周知,八旗鐵騎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騎兵組成,所以是不會傳染上鼠疫的。儘管只有十幾萬軍隊,但未患鼠疫的清軍戰鬥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擾的李自成大軍之上(雖然其數量遠遠大於清軍)。

    二是軍紀松馳,失去民心。

    在剛進入北京城的時候,李自成還能夠對部下進行一定的約束,所以在那個時候的城內還是比較安定的,百姓們也都可以和平常一樣出來做生意和生活,北京城也開始逐漸恢復起生氣。在當時,如果他可以一直都這麼堅持下來的話,也許他還真的有機會統一全國,畢竟知道與民休息,知道勵精圖治,統一天下未嘗不可。但是可惜的是他終究也只是一個“農民起義的首領”,他自身作為“流寇”的些許本質是沒有改掉的,一旦享受到榮華富貴之後就開始“樂不思蜀”,什麼建功立業,什麼為國為民的事情都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從入主北京不久之後享受到榮華富貴,那個曾經提出“均田免賦”的他;還有那個當初是為了反抗暴政,為了安居樂業而戰鬥的大順軍,開始逐漸脫離了原本“保境安民”的理想,他們開始慢慢的露出了曾經他們為之甘願付出生命也要反對的那些“貪得無厭”的貴族們才有的劣根性。最開始遭殃的是京中的官員和富商,大順軍先是弄出了一個“助餉”的名頭,而在此過程中,大順朝的汝侯劉宗敏還製作了五千具夾棍,以這種刑具來威脅其繳納助餉額。

    當然如果大順軍單單就是對前明的這些官吏進行掠奪的話,京城的百姓也只會舉手稱讚,因為百姓恨透了這些貪官汙吏,他們巴不得這些貪官早死,所以大順軍這種做法在百姓的眼裡絕對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但是李自成在後來卻又開始向那些窮苦百姓下手了,在掠奪了官員和富商之後,他開始不滿足於這些想要得更多,於是他開始對城內的百姓們進行掠奪,為此他還頒佈了一條駭人聽聞的連坐之法,規定“令十家一保,如有一家逃亡者,十家同斬”,而這只是為了能夠把百姓的財富徹底地收攏到自己的口袋中。

    李自成和手下的將士們,可能早已經忘記了,原本他們也是窮苦百姓,他們反抗明朝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不讓明朝再剝削他們這些窮苦百姓們,可現在呢?他們成功的擊敗了明朝,他們卻變成那些曾經他們反抗的明朝的那些貪官汙吏們,那些窮苦百姓原本以為他們可以過上好日子了,可是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曾經跟他們一樣是窮苦百姓的李自成,會替代那個萬惡的明朝再次的去剝削自己,而且是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的去剝削自己,這些百姓們徹底的看透了,而一旦百姓放棄了李自成,那麼李自成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我們都知道李自成的成功能最大的原因,其實就在於窮苦百姓對他的支援,如果百姓不支援他,恐怕他早就被孫傳庭、左良玉、曹文詔這些明軍打趴下了,而李自成能夠在被明軍一次次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還能重新站起來,絕對是得益於百姓們的支援。可以這麼說,在當時李自成能夠攻破北京城,靠的不是他自己的本事,而且百姓對他的支援,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歷朝歷代哪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不是對百姓好的君主,不管這些君主是不是真心的對百姓好,但至少他讓百姓覺得他對自己是好的,所以這些王朝才能存在近百年。

    大順軍軍紀敗壞,四處劫掠擾民,民心盡失,“拷銀助餉”更是讓北方地主集團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而滿清方面禮賢下士、厚待降將的態度贏得了他們的支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還得知父親被害,愛妾陳圓圓被奪,一怒之下降了清。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在山海關外一片石與吳三桂部展開激戰。清軍趁勢殺出,大順軍大敗,死傷數萬,李自成倉皇逃回北京城。清軍尾隨而至,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登基後,向西安撤退,大順軍實力大損,在滿清和北方地主集團的圍剿下失敗。

    三是李自成在失敗面前,放棄了積極進攻的努力,將自己的防禦部署,完全置之於被動挨打的消極防禦中。

    李自成撤退途中,又在保定、定州兩次敗於清軍,終於退回陝西。同年十月,阿濟格和多鐸分率兩路大軍進攻陝西,在潼關再次大敗李自成。李自成逃回西安,取道商洛進入湖廣。為扭轉頹勢,李自成發動反攻,大勝數場,再次攻入陝北。多鐸與阿濟格南北夾擊大順軍,李自成再次大敗,一路上連敗十三場。逃至九宮山時,遭到當地地主武裝襲擊,李自成不幸陣亡,大順軍土崩瓦解。

    四是流動作戰,缺乏根據地,治軍不嚴,在農民軍的管理方面失之於草率。雖然李自成在襄陽就開始建立較為正規的政權,但是對於軍隊正規化、制度化的建設,無論是軍事訓練、軍隊結構、武器配備等,本質上保持了農民起義時的草率,遠遠落在後面。 李自成農民意識太過強烈,很多事情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他雖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大權全在將軍手裡,劉宗敏去打仗還得李自成再三請求,由此可見李自成個人的魄力實在是太弱。 從一片石大戰到兵敗九宮山,大順軍與清軍交戰不過一年,便幾乎全軍覆沒,實在不可思議。要知道,大順軍在與明軍作戰時可謂無往而不利,擊敗明末第一良將曹文詔,先後擒殺傅宗龍、汪喬年、楊文嶽、孫傳庭四位陝西總督,僅用兩日便攻陷城高溝深的北京城。

    種種跡象表明,大順軍是名副其實的“偽精銳”。大順軍之所以能滅明,政治因素大於軍事因素,李嚴提出的“不當差、不納糧,開了城門迎闖王”很得人心。在攻入北京之前,大順軍頗有農民子弟兵的味道,每逢攻城,就有內應開城門,常常能不戰而勝。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大程度上是來自農民與北方士人集團的支援。

    大順軍的作戰方式也很特殊。在大順軍中,真正的精銳是常年造反的馬賊,一旦戰事不順便騎馬逃走,李自成數次兵敗,都能靠老營東山再起。大順軍每到一地,便裹挾當地百姓參軍,不論男女老幼,統統編入軍營。作戰時,大順軍驅趕百姓在前,消耗官軍火器和箭矢,待官軍筋疲力盡時,精銳老營突然發起襲擊,擊潰官軍。明末第一良將曹文詔就是遭到二十萬農民圍攻,寡不敵眾兵敗自盡的。

    五是缺乏戰略眼光,不能順勢而變。

    山海關之戰後,大順政權客觀上處於四面受敵的窘迫環境中,固然與南明小朝廷絕無和解的可能,但並非所有的問題,都是出在對方“借虜平寇”的短見上。即便李自成和張獻忠也無合作的可能,但李自成主動向漢中用兵,挑起雙方的武裝衝突,不但在戰略方向上是短見的,而且平白無故地增加了對手,分散了兵力。山海關之敗和李自成的犧牲,標誌著大順政權失敗的開始和最後的覆亡。 但是大順軍尤其是張獻忠大西軍的餘部,仍在清軍進攻面前,採取了和南明朝廷聯合的和解策略,之後又掀起了反抗清朝入侵和民族壓迫的鬥爭。在長達二十多年的艱苦抗爭中,湧現了李定國、鄭成功等傑出統帥。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試圖恢復明朝或者說漢族政權的努力,最終沒能實現。

    晚清民國學者蔡東藩評價:“李闖為亂十餘年,忽盛忽衰,終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巖等言,稍稍免殺,而從賊者遂日眾。可見豪傑舉事,總以得民心為要領,兇狡如李闖,且以稍行仁義,莫之能御,況其上焉者乎?”

    民國學者呂思勉評價:“獻忠系粗才,一味好殺,自成則頗有大略。”

    民國學者、歷史學家郭沫若評價:“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的戰友們,特別是丞相牛金星,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

  • 7 # 愛汕美食

    1. 李自成雖說有百萬大軍,但我們要知道,闖王是在民間起義的,那跟隨闖王打天下計程車兵自然是由農民,伙伕組成的,說句不好聽的,沒有紀律,沒有組織,打戰時佔據上風就一擁而上,如果遇到難啃的敵手就少不了手忙腳亂,一鬨而散,做不到令行禁止,更別談戰鬥力的高低了,但是為什麼能一路高歌呢,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一個樣,你五十步別笑一百步,在同等戰鬥力情況下,數量還是可以嚇唬人的,可是,清兵呢,兵強馬壯,行伍出身,不說以一當百,但吊打農民軍這群烏合之眾還是沒多大問題的,這是一方面。

    2. 另一方面則是人心歸屬的問題,闖王一開始是很不錯,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百姓也感恩闖王,可是到了後面就變味了,一味的搶金銀,搶美女,搶珠寶,不給的就殺戮,闖王也不管,因為他就是帶頭的那個,著名的“一怒為紅顏”的典故就是闖王縱容底下士兵去搶走吳三桂愛妾陳圓圓造成的,不然也不會有後面的清兵入關,闖王你都這樣放縱自己,那底下計程車兵更是肆無忌憚了,那天下百姓不寒心才怪,好不容易幹掉狼,卻迎來了虎,對百姓而言有何益處,還不如之前呢。所以,人心一散,勁不往一處使,百萬大軍也就成了紙老虎,一戳就破。

    3. 還有一個問題,清兵入關的時候,剛好遇到鼠疫爆發,士兵們感染鼠疫無力作戰,甚至接連死去,這可是會感染的,可是清兵卻很少會中招的,難道是天意嗎?然而並不是,清兵以騎兵居多,而老鼠討厭馬身上的味道,鼠疫自然不會給清兵造成大困擾,本身多爾袞的清兵與闖王的農民兵就有一個大階級的優勢,農民兵還有中毒狀態,你說一個打十個沒毛病吧。

  • 8 # 南山小神仙

    李自成的軍隊不是不厲害,也沒有患上恐清症,那為什麼李自成百萬大軍失敗了呢?李自成的軍隊內部派系太多不團結,李自成的軍隊就是一群烏黑之眾,這種軍隊就給一大群流氓一樣,只能夠破壞國家不能夠建設國家,也不能夠保家衛國。我不是不喜歡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也是被官逼造成的,李自成剛起義的初心是正確的,也是想為老百姓過好日子才起義,李自成的起義軍快打到北京城就忘記初心了,所以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大減了。我不是為封建王朝唱讚歌,請問大家李自成進了北京城辦過什麼好事情?沒有進北京城就先把明朝皇帝全家人都逼死,也不給明朝的文武大臣留一條活路,不管好劣人就是一個殺,這種不知自己為什麼造反的人,忘記初心的騙子能夠得江山,那肯定是一個大笑話。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城就給流氓一樣壞,殺人放火強姦婦女,搶劫老百姓錢財,讓北京城內外變成了人間地獄,吳三桂為大明王朝守著山海關,如果不是吳三桂守山海關滿清早就入關了,這樣重要的人物,李自成不知道保護人家的家屬,這讓吳三桂非常憤怒,吳三桂義氣用事才投靠了滿清政府。李自成的軍隊不是真正的農民軍隊,李自成的軍隊裡面,大部分都是投機分子和臭流氓,這樣的烏黑之眾只能夠禍害國家和老百姓,李自成不愛老百姓,只想自己當皇帝享受,對自己的手下人辦壞事不聞不問,這樣的軍隊一千萬也沒有用。明朝皇帝比李自成好老百姓還要反他,李自成還不像明朝皇帝對老百姓好呢,他有什麼能力去戰勝團結一心的清朝呢?清朝對漢人恨,可人家內部團結軍紀嚴明,清朝的軍隊不是烏黑之眾,派系也不太多,人家有統一的領導人。李自成的一百多萬軍隊,欺負明朝官員和老百姓厲害,真正面對強敵一百個人也不頂滿清一個人厲害,流氓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一盤散沙,一百萬人就是沒人管的一百萬只羊,只要有一百隻老虎這些羊就四分五裂了。李自成真正輸在忘記初心,沒有把剛起義的理想當成永遠的信仰,就給一個大騙子一樣,時間長了就露原形了,一個大騙子領著一群臭流氓,只種軍隊老百姓不會支援的,自己內部也不會團結一致打擊敵人的,最後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9 # 隨拍記錄生活

    李自成在明末時期,可以說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不過,滅亡了明朝的李自成並未持續自己的輝煌。雖然李自成號稱擁兵百萬,但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李自成沒有把握時機,對清兵認識不足,從此開始走下坡路。而山海關一戰更是丟盔棄甲,李自成匆匆在北京登基後就向西撤退,想以西安為基地,整飭軍備,再與清軍決戰。可沒想到,從前吊打明軍的李自成,面對清軍卻顯示出戰五渣的水平。在李自成撤退途中,多爾袞兵分三路追擊李自成的大軍,對其進行窮追猛打,李自成的親信是死的死,逃的逃,部隊大部分也被打散,還沒到達西安,頹勢已經明顯。前明的那些將領看風向不對,之前轉投李自成的,現在全都一溜煙的投降清軍,並且作為清軍的前鋒部隊,向李自成軍殺去。

    到達西安的李自成憑險據守,得到了半年的喘息,也想和清軍算算總賬。那時候的清軍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由多鐸帶領向南直指南明政權,一路由阿濟格率領,兵鋒直指李自成,而明朝有名的叛將吳三桂此時也在討伐李自成的大軍中。雖說之前李自成面對清軍多數時被打敗,但是反攻之後的李自成還是打贏了不少勝仗的,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多爾袞及時調整政策,把多鐸率領的軍隊也掉頭轉向了李自成,面對兩路來攻的清軍,李自成又開啟了被吊打的模式。

    尤其是潼關戰役的接連慘敗,使得李自成感覺到深深的恐懼,除了在戰場上的失利,更重要的是,潼關是西安的屏障,潼關一失,西安必定是保不住的。果然,面對攻勢凌厲的清軍,面對即將失陷的西安,李自成沒法,沒有了大本營的李自成大軍,只能重新回到以前的道路上去,就是流竄作戰,帶領文武百官,經洛山向河南逃跑。面對一路向南逃竄李自成大軍,清軍也是一路追擊,八次追上李自成,八次又痛扁李自成,從河南到湖北再到江西等地。連續的作戰失利,一掃李自成之前的躊躇滿志,更是因此患上了“恐清症”,草木皆兵。李自成雖然一路逃竄,但是他還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他想就算打不贏清軍,我還打不贏南明軍隊嗎?最多我北方讓給你清軍,我去南方繼續做我的土皇帝。就是這樣的想法,李自成不管面對多少清軍追擊,統統都是逃。殊不知,你就算打進南京城,也是給清軍帶路,便宜了清軍而已。最後李自成沿江東下到陽新富池口時,再一次被阿濟格打得大敗,連劉宗敏等親信都被俘虜,這下算是賠了全部家當了。無奈只能改變行軍路線向西南折返,打算去湖南那裡找當時的南明湖廣總督要地盤。

    算盤打得不錯,可惜此時的李自成身邊的部隊真的是少的可憐,從北京逃走時還有號稱百萬之眾,現在真的是屈指可數了。在1645年5月,李自成帶領少數人馬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檢視地形時,被當地群眾圍毆,堂堂闖王被一個農民用一把鐵鏟給敲死了,結束了短暫的一生。從此,中國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王朝。

  • 10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一片石之戰)

    多爾袞指揮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八萬多大順軍精銳將士死傷殆盡。當大順的殘兵潰卒湧入北京城時,清軍的前鋒也出現在北京西郊大營。李自成不得不匆匆登上地位,第二天即離開北京返回西安。他希望憑藉潼關天險固守。然而,此後的李自成大軍卻一敗再敗。

    直到李自成徹底丟掉了河北、山西、河南,終於跑回了關中,依託潼關,與清軍對峙。

    在短暫的僵持過後,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輕易攻破潼關。李自成大軍在關中呆不住,被迫出武關南下,沿途裹挾民眾多達百萬。此時的李自成軍隊已經缺少缺少建制,蜿蜒百餘里。清軍縱橫騎兵追擊,李自成軍隊一日數驚。

    直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在一座破廟中感慨自己一生奔忙,終於無所歸依,不覺睏乏,不料被村民誤殺。一代梟雄死於宵小之手,實在窩囊!

    (李自成從成功到失敗)

    那麼,為什麼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後就無法挽回頹勢,從而一敗再敗,難道李自成真的得了“恐清症”?其實不然,這與李自成軍隊的組成以及他的戰術有很密切的關係。

    史書上對李自成有一個比較貼切的稱呼,叫做“流寇”。李自成的軍隊是打到哪裡、搶到哪裡、吃到哪裡。哪裡沒有政府軍,他們就往哪裡跑,就往那裡禍禍。

    在李自成多年的反明事業中,他從來沒有過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打算,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北中國,可是直到他擊敗孫傳庭佔據關中之前,他都沒有建立過穩固的根據地政權。

    可是,隨即發起的東征戰役中,李自成又摧枯拉朽,很快攻下北京。從出征到攻下北京,佔領整個北中國,李自成只用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他根本來不及去進行地方建設。很多時候,他委任了原來明朝的地方官代為統治。

    這種倉促中建立起來的政權很不穩固,完全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聯絡。他們與李自成之間的關係是脆弱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大興拷掠時已經破壞完了。

    (李自成成功的速度太快)

    所以,地方上對李自成潰敗的大軍毫無憐憫之情。飽受戰亂的北中國的民眾對李軍、清軍沒有太多的觀感。即便李自成大軍說不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起碼他也是在孤軍奮戰。在缺少了尖刀部隊的情況下(一片石之戰中損失的都是精銳),李自成大軍一觸即潰。

    另外,李自成大軍快速潰敗的最大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不重視人才。

    農民階級起義通病都是如此,劉伯溫蹭對農民軍的“九惡”大加痛斥。朱元璋因此改革軍制,最終得成王霸之業。

    李自成作為流寇軍,最終能夠形成規模,最終能夠嘗試離不開一個人對它的規劃,這個人就是李巖。

    從李巖給李自成做提出的第一條營銷廣告,“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李自成大軍順利奪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宣傳武器。

    到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李巖又提出了四條建議。其中兩條就是嚴肅軍紀,還有善待吳三桂家人。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巖是李自成軍中最為清醒的頂級謀士。可是,在李自成敗於一片石之戰後,先前強大的自信突然被疑神疑鬼所代替,認為身邊的人都在看他笑話,都在背叛他。牛金星藉機誣陷李巖,軍務倥傯,缺乏自信的李自成竟然自毀長城,殺了李巖。此後,缺少了謀主的李自成大軍一路潰敗,昏招頻出,直到李自成失敗身死。

    如果李巖不死,即使一片石之戰失敗,李自成依然有可能穩住後方,再徐徐圖之,而不至於兵敗如山倒。

    (李巖被殺)

    缺少根據地,沒有人才輔佐的李自成大軍,陷入了困境。在他得勢時,身邊擁有太多的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的人。在一片吹捧聲中,李自成也開始輕浮了,失去了戒驕戒躁的作風,最終一步錯,步步錯。

    李自成大軍的失敗,使得李自成存在的歷史作用,僅僅是為了削弱明王朝的國力,只為滿清奪取江山奠定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在巴黎與澤連斯基舉行了首次面對面的會談,雙方為什麼沒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