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人生166747061

    謝謝邀請,齊桓公作為春秋時代的“第一霸主“得到了歷代的高度評價!桓公禮賢下士,唯賢是舉,不分貧賤。任用管仲為相,德才傔備,治理國家有方。而透過改革才強盛起來的齊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又會盟各國諸侯,又是插手別國事務,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發揮了他積極性。齊桓公舉行會盟共有九次。後人稱讚桓“,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齊桓公的稱霸對中原的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的!謝謝大師祝好!晚上好心情!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個人以為:齊桓公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改革,只有適時適當適度對國家體制進行改革創新才是富民強國之根本

    齊桓公在任用管仲為相時請他說出自己的治國理念。管仲胸有成竹地說:“治理國家首先要整飭政治秩序,而整飭政治秩序的根本在於樹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所以治理國家一定不能急於求成,必須用三年的時間來從事教育宣傳新政,用四年的時間來選拔優秀可用的人才,再用五年的時間來建立強大的國防力量。而要樹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根本是在於在順應民心,如果拂逆民心那麼政事就會沒法收拾了。平常百姓不喜歡勞苦,所以要讓他們快樂起來;不喜歡貧賤,所以要使他們富裕起來;不喜歡陷入危惡的境地,所以要使他們有安全感;不喜歡絕子絕孫,所以要讓他們有安家生育的機會。這樣人民自然就會擁護政府了。”齊桓公聽罷說:“先生說得精采,可是怎麼才可以使人民畏懼我呢?”管仲答道:“這不是為人君主所說的話,要人民畏懼並非難事,但是這並不是治理國家的方法,如果人民畏懼主公你而避而遠之,那麼主公的的禍患也就要到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我做了善事,百姓會稱讚我,我做了錯事,百姓會責怪我,所在百姓的觀察是很細緻的,所以以前歷代明君都敬畏人民。”齊桓公再問:“那麼如何來使政府正常地運轉呢?”管仲答:“關鍵要建立一套完備的法律制度,有了完備的法律制度,國家才會有正常的秩序。法律由君主主持制訂,但是也不能憑一時意氣,任意為之,而要以人性的天則作為制訂法律的標準。如果君主和臣民都可以遵循法律制度,那麼國家就可以大治了。不過依法治國,一定要令行禁止,法重於情,不可因喜惡而枉法,賞與罰都應該依據法律規定,而不可依據個人的喜好。推行法治最難的莫過於無私,而危害法律最厲害的,莫過於心存私心。”齊桓公又問:“那如何使國家富強起來呢?”管仲答:“要重在發展國民經濟,而不單單是增加國家財政,國民經濟發達了,國家財政自然增收。百姓貧困,就會逃離,教育就無法施行,法令就無法推行。而人民貧困的原因,在於生產力不足,或者貴族君主的剋扣,或者是豪強的兼併,或者是民俗上的奢侈的習慣,或者是財貨的外流。因此要獎勵人民的經濟生產,注重商品的流通。國家不要過分的奢侈和揮霍,但是合理的積極的消費對生產也是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要善於利於天下的財貨,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使國家的經濟強大起來。”齊桓公在問:“那又如何來提高國防力量呢?”管仲說:“要實行軍國民主義。可以將國家分為二十一個區域,其中六個區域用來發展工商業,作為工商行政區;十五個區域是培養士兵的地方,作為士級行政區。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每個士級行政區安置兩千個家庭,每個家庭必須要出一個人來充當戰士,因此每個區域可以有二千名士兵。把這十五個區域劃分為三個軍區,每個軍區就有一萬名士名,這樣全國的常備軍就可以達到三萬人。實際的操作是,五個家庭組成一軌,各出一名士名,總共五人,五人為一伍,為軌長來管理;十軌組成一里,共有五十個家庭,士兵五十名,由里長來管理;四里組成一連,共有二百家庭,士兵二百人,由連長來管理;十連組成一鄉,共有二千個家庭,士兵二千人,軍事編制是一個旅,旅長就由這個鄉的有幹才的人來擔任。五個鄉(士級行政區)有一萬家庭,士兵一萬人,軍事編制是是一個軍,由五個鄉的最高軍政長官擔任統帥。所以全國三萬人的常備軍,共計有三個軍,十五個旅,一百五十個連。為了加強軍隊的戰鬥力,在每年的春、秋季的狩獵時節,要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樣將軍事上的編制與民政上的編制相統一,使得全國除工商業者之外,每個家庭都是國防的中堅,這就是軍國民主義。”那麼在齊桓公時代齊國根據管仲這一理念進行了那些國家體制層面的改革創新呢?

    創新國家管理體制,建立”叄其國伍其鄙“的軍政合一制度:在國都城市為使國民安居樂業,將居民按”士、工、商“三類組織起來,建立軌、裡、連、鄉四級行政單位,在廣大農村則設立五級行政單位,增強了政府管控社會進行宏觀調控的行政效率。管仲的國家行政體制改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把整個國家像軍隊一樣組織起來,像管理軍隊一樣管理老百姓。透過組織人們在農閒時節進行軍事訓練和不斷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培養國民的尚武精神,透過這種”作內政而寄軍令“的做法建立起軍政合一的制度,打造了一直召之即來來則能戰的鐵軍。

    創新官吏選拔機制,建立三選制:在此之前無論是周王室還是各諸侯國選拔官吏幾乎都採用世卿世祿制,就是由貴族世代繼承祖上的官爵,對平民子弟而言是完全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機會的。為了拓寬選拔賢能的途徑,管仲創立了三選官制度,為出身下層的人才創造參政議政的機會:第一選由各鄉的負責人把本鄉有才德、有武功的人推薦給國家;第二選由國家把各鄉推薦的人選分派到各部門試用;第三選各部門長官將在試用期表現優秀的人才推薦給國君,由國君親自稽核考問,合格者授予官職。此舉打破了官職世襲帶來的暮氣沉沉,大批優秀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為齊國政治增添了蓬勃的生計活力,同時出身下層的人士也看到了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

    創新農業發展機制,建立相地而衰徵的新賦稅制度:管仲主張以農立國並反覆強調”民捨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為解決田荒問題,充分調動農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管仲順應時代潮流,抓住關係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即土地關係問題進行了重點調整,這種調整大體上類似於中國改革開放中的包產到戶。

    創新經濟宏觀管控機制,建立鹽鐵專賣制度:規定鹽、鐵等資源由國家所有,專門設立鹽鐵官負責管理。鹽鐵專賣制度被後世歷代王朝所繼承延續,但與後世某些朝代相比,管仲將經營權下放,開放歸國家所有的鹽池和冶鐵作坊,讓民間自由生產。經營權的下放讓民間經營者有利可圖,自然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避免了絕對國有化之下的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問題。與此同時國家壟斷定價權,生產出來的鹽、鐵由政府統購統銷,從中獲取豐厚利潤。除了鹽鐵專賣制度外,管仲還有另一個調控經濟的高招就是開物價調節之先河。為穩定國內物價,管仲建立了國家調控制度:豐年透過國庫收購餘糧;荒年則以正常價格把糧食賣給老百姓,有效避免了物價大起大落帶來的不安定因素。管仲甚至利用國家對經濟的調控作為一種同別國競爭霸權的手段,首開貨幣戰爭的先河,在這一點上他又讓中國遙遙領先於以貨幣戰爭鼻祖自居的西方。

  • 3 # 楊朱學派

    齊桓公僅僅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並且,管仲去世後,齊桓公還在世之時。齊國就已經失去了霸主地位。

    春秋時期的超級霸主,是八年之內,九合諸侯的晉悼公。

    據《左傳》記載:魯莊公九年,周莊王十二年,即公元前685年。齊王死後,魯莊公欲扶持公子糾為齊王,但公子小白先入齊為王。周曆八月二十四,魯軍與齊軍戰於乾時,魯師敗績。魯國無奈,只得將公子糾交給齊國。齊王小白殺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

    自此,魯國與齊國結怨。次年,齊國聯合宋國攻打魯國。魯國在長勺大敗齊師。接著又在乘丘大敗宋軍。

    明年,宋軍再次伐魯。魯國再次勝之。

    可見,此時的齊國政局不穩,再加上魯莊公有才幹,憑藉一己之力,與齊、宋聯軍對抗。不落下風。

    直至魯莊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79年,魯國歸附齊國,齊國才開始走向霸主之路。齊桓公連續兩年會盟諸侯。與會的諸侯從三五個,增加至七八個,齊國的威信漸漸增強。

    奠定齊桓公霸主地位的事件有二:一是幫衛國復國;二是討伐楚國,迫使楚國退兵納貢。

    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侵衛,衛師敗績,遂滅衛。齊桓公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保護著衛文公及衛國遺民在曹地重新建國。

    在齊國的協助下,以及衛文公的勵精圖治之下,衛國終於復興,最終成為與魯、鄭、宋並肩的二等強國。

    此時,有力量與齊國爭霸的,唯有南方的楚國。

    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齊桓公聯合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侵蔡,蔡師潰敗。遂伐楚,駐紮於涇。楚王派使者至涇,問其為何伐楚?

    管仲藉口稱楚國沒有向周天子進貢。楚使認罪,稱立即向天子進貢。

    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此次會盟,周天子派太宰參與會盟,正式承認了齊候的霸主地位。

    管仲去世後,齊國便失去了號令諸侯能力。甚至在魯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齊國伐魯,魯國擊退齊師。不久衛國伐齊。年終之際,魯僖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地。此時,齊國不但威信盡失,還被各個諸侯輪番狂揍。

    齊桓公不聽管仲之言,重新易牙、豎刀。導致自己最後被拘禁,活活餓死。齊國也陷入長期內亂,國力減弱。

    齊桓公能成為霸主,最關鍵的原因有二:一是鮑叔的舉薦和讓賢。二是管仲極具戰略眼光,提出尊王攘夷。

    假如鄭莊公能有管仲的輔佐,鄭國也能成就霸業。並且,鄭莊公比齊桓公更有才幹。正如韓非子所言——桓公暗主。

    假如繼承齊國君位的不是公子小白,而是公子糾。或許會比齊桓公更有作為,管仲原本就是公子糾的屬下。管仲追隨公子糾,而不是公子小白。管仲慧眼識英雄,更佐證了公子糾比公子小白更有才幹。

    齊桓公使齊國失去霸業,甚至失去了爭霸的資格。以後,諸侯爭霸逐漸成為晉楚兩國爭霸。

    齊桓公並不牛,而是與漢武帝類似,是一代熊主,狗熊的熊。

  • 4 # 貝貝127554956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受到周天子賞賜,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步強盛。

  • 5 # 水煮汗青

    齊桓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齊國享有徵伐之權;二是齊桓公寬宏的氣量和善用賢人。

    齊國的征伐之權

    在周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姜子牙被封在齊國,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姜子牙不僅僅只是擁有一塊封地,更重要的是周武王還賜他征伐之權。征伐之權有多重要呢?當初西伯侯姬昌在西岐的時候,就是靠紂王給予的這個權力來擴充實力,基本上每年都會拿下一個小的諸侯國,這使得周家實力大增。

    齊桓公擴充實力的方法同樣是侵略,吞噬周邊的諸侯國經強大自己。在中國古代,如果要征伐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個名分,我為什麼要打你?齊桓公當時給的理由就是“尊王攘夷”,意思就是我要維護周天子的威嚴,來教訓你們這些“夷人”。當然這只是齊桓公給周天子的一個臺階罷了,因為他不管用什麼口號,都是有徵伐其他諸侯的權力,這是姜子牙為齊國爭取來的。

    齊桓公的氣量和用人

    說到齊桓公的成功,就離不開管仲。管仲對齊國的貢獻相當大,振興國內經濟,擴大國土面積,建立強大外交網路,這些都是管仲的功勞。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優秀的謀臣,差點就讓齊桓公給殺了。當初齊桓公與公子糾為了爭奪國君之位,雙方都從外面往宮裡趕,公子糾這邊就派了管仲前去阻攔齊桓公。管仲在途中一箭射中了齊桓公,然後回去覆命。本以為齊桓公已經中箭身亡的公子糾開始放慢了回宮的腳步,誰知齊桓公並沒有死,而是快馬加鞭回到宮內,接受封君。

    齊桓公成為國君以後第一件事就想要殺掉射傷他的管仲,但被鮑叔牙勸阻。鮑叔牙認為要想成就霸業必須要有管仲,於是齊桓公放下前嫌,接管仲來到齊國封為宰相,管仲從此便在齊國展現他經天緯地的才能。由此可見要不是齊桓的大氣,就沒有管仲的未來。

    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是沒有管仲,齊桓公會怎樣呢?齊桓公的晚年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沒有管仲的齊桓公,最後連飯都吃不上了,最終餓死在宮房內,下場無比淒涼!

  • 6 # 三興771

    齊恆公在前六八五年至前六四三年,吞併三十五國。成為華夏各國中最富強的國家。恆公依靠大政治家管仲,整頓國政,分全國為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I商專心本業,免服兵役。士鄉即農鄉,平時耕田,戰時當兵,士當甲士和小軍官。士鄉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五鄉為一軍。各家出一人,五人為伍,伍有軌長,五十人為小戎,小戎有裡有司,二百人為卒,卒有連長,二千人為旎,旅有鄉良人。五旅一萬人為一軍。一國有三軍。齊候率一軍,上卿國子高子各率一軍。管仲廢除公田制,改為按土地的肥瘠定稅。齊國有山有海,管仲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又鑄錢調劑物價,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前六七九年齊恆公開始稱霸。楚國攻鄭,恆公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八國大軍代楚,進到召陵,楚成王使大夫屈完來講和。恆公許和退兵。這是華夏第一次聯合抗楚。

    齊恆公做霸主,曾救刑救衛救北燕,阻止戎狄的侵攏。

  • 7 # 河東來

    齊桓公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與管仲“尊王攘夷”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把當時的天下,比作武林,盟主是周天子,諸侯國相當於各個門派,齊國爭取到了相當於刑堂堂主,或者是行使暴力為主的右護法的地位,對諸侯國有進行征伐的權力,這就是霸主。

    霸這個字,代表陰曆每月最初的月光,力度非常強,但不能代表滿月,形容其權勢相當強,但沒有達到頂點,按照周王朝(儒教)周文王的陰陽平衡理論---“易”的觀念,霸道是代表陰性的暴力最強的一方面,王道是代表陽性的教化最強的一方面,他們是陰陽平衡的,越是有人稱霸,周天子越是加強教化,周王朝的統治就越穩固。

    老子的道家理論主張“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不必要拘泥於一直都是以周王朝為主體發動征伐,有了“霸主”征伐的形式也是可以的。

    《道德經》中將其描述為“失道而後德”,就是說失去周王朝的直接征伐,以“德治”來管理周王朝也是可以的,那行使暴力的“霸”就是必須存在的,這樣陰陽才會平衡,周王朝才會統治長長久久。

    “霸”相當於周王朝整個天下的“右相”,或者相當於現代公司的總經理,“春秋五霸”就相當於不斷更新推出新的人選,齊桓公在管仲輔助下,率先遵循這一模式行事,所以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8 # 行雲流水1437995

    東遷之後的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它直接控制的王畿面積比過去縮小了一多半。武力方面,以前王室有六軍,現在只能有三軍、二軍、甚至不足一軍。周天子這個"共主",其實已是徒有虛名。

    他的發號施令已無人聽從,諸侯朝覲天子的舊禮,已經極為少見;相反的,天子卻要向諸侯朝聘了。周桓王在位二十多年,五聘於魯。

    這時諸侯方面,由於各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大國衰落了,有的弱國變強了。過去被稱為蠻、夷丶戎、狄的少數族在中原較先進的文化、經濟影響下,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在周王室衰落的情況下,經常向中原各地發展勢力,構成了對華夏族各國的很大威脅。

    隨著周天子權威的逐步衰弱,一些強大的諸侯國,想取而代之。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公開奪取天子位,不如表面打著"尊王"的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聽"。

    齊桓公是春秋時最先成為霸主的。他任用管仲為相,整頓了行政和軍隊,實行了變革。使得齊國迅速成為強國。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糾合諸侯共二十六次,首先稱霸中原,齊在"尊王攘夷"旗號下,擴大了地盤,奠定了大國的基礎。

  • 9 # 舊事舊人歷史說

    齊桓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五霸之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中最早開始稱霸的。從稱霸時間的早晚來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第二,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年限上來說,他也是當之無愧的。齊桓公在位42年。秦穆公在位30餘年。楚莊王在位23年。晉文公在位八九年。

    第三。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中最具有標誌性的霸主,齊桓公稱霸,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端。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至齊桓公稱霸的前一年,公元前686年這一段在中國春秋史上被稱為霸取時代,是春秋混亂爭霸時代的起形階段。及至齊桓公即位的第1年,即公元前685年。春秋時代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弭兵時代”

    以上幾點都是其他春秋霸主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最後一點,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與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所以,齊桓公當之無愧春秋霸主第一。

  • 10 # 一個人的歷史

    齊國是周初功臣太公呂尚的封國,在今山東北部地區。春秋時齊國逐漸強大,擴充套件領土,成為東方大國,在齊桓公時稱霸諸侯。齊桓公稱霸,得力於任用賢臣管仲,齊桓公不計管仲射鉤之仇,委以國政,其氣度何等寬廣。但他功成之後卻日益驕馳,晚年尤為昏庸,任用小人,終於導致齊國之亂,霸權喪失,再也沒有中興。齊桓公善始而不善終,令人惋惜而更發人深思。

    容人納諫

    齊桓公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公子小白,他在回齊國繼位的途中,被管仲一箭射中的帶鉤,小白趁機假裝中箭而死。管仲信以為真,派人飛馬報告在魯國的公子糾,因此公子糾的部隊行動放慢,第六天才趕到齊國,結果小白先期到達入城,並立為國君,這就是齊桓公。按照常理,齊桓公對管仲恨之入骨,他的心目中必要除之而後快。但鮑叔牙勸阻說:“我有幸能夠追隨您,您也終於成了國君,您的尊貴已到了頂點,我是沒有能力再給您添光彩了。您如果只想治理好齊國,有我就足夠了,假如想成為霸主就非用管仲不可。管仲在哪裡,哪個國家的地位就會變得重要起來,這樣的人才是不能失掉的。”此時的齊桓公,其胸襟已經具備霸主之相,對於自己的仇人也能包容,這份豁達和心胸已經可以助其稱雄於天下。容天下難容之事,馭天下難馭之人。

    守諾重信

    桓公五年,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吃了敗仗。魯莊公請求獻出魯國的土地來求和,齊桓公表示同意,二人在齊國的柯邑結盟簽約。魯莊公正準備盟誓的時候,蜀國將領曹沫突然拔出匕首在臺上威脅齊桓公說:“馬上歸還魯國的土地!”面對魯國曹沫的威脅,齊桓公儘管答應了將侵略的土地歸還給魯國,但事後想反悔殺死曹沫。管仲勸說道:“一個人在受到劫持時答應了人家的請求,事後又背信棄義,還要殺了人家,這只是圖一時痛快罷了,然而卻在諸侯面前喪失了信用,也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援,不能這樣做。”人無信則不立,君無信的不王。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為了援救燕國,於是出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回軍。燕莊公護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齊國境內。齊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國境,我不可以對燕國沒有禮貌。”於是畫了條溝做分界線,把燕莊公所到過的地方都割讓給了燕國,叫燕莊公重新推行召公的政策,向周王朝納貢,就像在周成王、周康王的時候那樣,諸侯知道後,都聽從齊國了。齊桓公有名臣管仲輔佐,因此才能在春秋時期迅速崛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但他後期之後驕縱任性、寵信奸佞之人,以至於管仲去世之後霸權迅速衰落,成了善始難善終的典型。

  • 11 # 木鴻漸

    齊桓公能夠稱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基礎打的好。姜太公立國之初,就以霹靂手段迅速穩定了局面,並且他採取開明的政策,既尊重原著居民的風俗禮儀,又充分吸收其他地方先進經驗,使得齊國的發展步子走的很穩。

    二是地理位置優。齊國北面是戎,南面靠魯,東面臨海,西面是小國,這種地理為齊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它既有豐富的海產資源,也廣袤的陸地資源,使得齊國經濟發展形式更加多元化,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韌性比其他諸侯國都要強,發展後勁也強的多。

    三是稱霸起步早。齊國稱霸之心並不是齊桓公才又的,早在齊禧公就有了這個心思,他和陳魯等幾個小國就曾經會盟過,只是規模比較小,影響力也弱的多。齊桓公只能算是完成先人未竟的事業罷了。

    四是人才儲備足。經過一代一代的國君準備,齊國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國家舉辦的稷下學宮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紛至沓來,使得齊國一時間人才薈萃,各種思想廣泛傳播,人文思想空前活躍,這都為以後齊桓公的稱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是國際形勢好。當然這種“好”並不是指各國友好和睦,而是各國之間征戰不斷,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強烈要求有一個國家能夠結束這種混亂局面,齊國的稱霸也算是順應大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年後打老師一案中網友說的最多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大家覺得這句話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