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野萍蹤01
-
2 # 使用者創維
人是不能打死一隻幾百斤重的老虎的,古今中外,也沒確切記錄,除非虛構,除非是一隻小老虎。大老虎一掌之力就有上千斤,致人於死地,更別說咬合力多大了,又有誰能打死大老虎呢?
武松在中國宋朝歷史上,到低有沒有這個人物也不得而知,更別說他打死了一隻大老虎,所以,武松打虎極有可能是假的,況且,如此之奇事,為什從沒有哪本正史載入呢?
-
3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認為武松打虎是虛構的!是故事我認為是真實的。武松身高八尺是習武之人力大千斤,老虎是百獸之王,山中的動物會敬而遠之,可老虎力氣也有衰弱的時候,古話講:"老虎也有打盹時",武松在景陽崗喝了酒,他是個學武之人,醉拳是很歷害的,他到景陽崗時發現了猛虎,用拳頭猛擊老虎眼睛,這時老虎認不清方向,而武松躲閃,最後躍入虎背用拳猛擊老虎頭部,老虎最終被打死。一九五五年我怕父李太勇就打死一隻約100多斤重的老虎。伯父當年40歲,是個習武之一,他武術超群在當地出名,有一年在周邊他赤手空拳打了20多個徒匪。有一次他上山打獵,遇到了老虎也不敢開槍,老虎發現了他向他撲來,他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雙眼怒視著老虎,老虎向他撲來時,他雙手握拳臥地不起,從老虎肘下鑽過,用"黑狗鑽檔"術把老虎打翻在地,迴轉身用雙拳頭猛擊老虎頭部眼部,把老虎嘴部和眼睛打得出血,他怕老虎假死,又用拳頭猛擊老虎,直到老虎死去。揹回家過秤150斤。編後語:老虎兇猛,沒有武術習武不精之人不要招惹,以免送入虎口!
-
4 # 宋公明5
關於武松打虎
古有談虎色變,今有動物園老虎吃人,老虎是百獸之王決非浪得虛名。人類和老虎比搏擊那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再強壯的人赤手空拳也不是老虎的對手。不過瞎貓也有碰到死耗的時候,守株也能待兔。武松確實是打死了老虎 ,但是其中的原因卻不為人知。其實那隻老虎已被獵戶們圍困了半個月,一直無法突圍,已經餓得頭暈眼花,幾乎站不起來了,見到武松,想撲上去,卻一頭栽在地上站不起來,武松騎上去就是一頓暴打,本來就餓得要死的老虎當然經受不住,眼前一黑就此斃命了。其實武松是撿了個便宜。水滸傳書中也說到,獵戶們是在周圍埋伏著的。事後皆大歡喜,獵戶們當然也不會說破,再經人添油加醋,就越說越神了。
-
5 # 滿樓書坊
歷史上有沒有人真的打死過老虎?那可就太多了。
據記載,孔夫子的學生子路、西楚霸王項羽、還有元末的卞元亨等人,都有打死老虎的記載。
其中,膂力過人的卞元亨是真的赤手空拳打死過老虎,而這個極可能是施耐庵創作武松打虎的故事原型。因為打虎事蹟與創作時代接近嘛!
至於藉助弓箭兵器之類打虎的,那就數不勝數了。比如關外的滿洲人,一些打牲部落,他們打老虎獵熊,都是輕車熟路,家常便飯。當然,這個通常的集體圍獵啦。
這裡再說一個愛打虎的人物,這就是宋代大詞人陸游陸放翁先生。陸游是軍官出身,既有好勇精神,武藝大概也相當可以。
據放翁先生所言,他曾在秦嶺一帶獵虎殺虎,堪稱老虎大剋星,如其《劍南詩稿》中寫的: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懷昔》)
您瞧,那就是一個人見人怕、虎見虎怕的節奏啊。當然了,詩人嘛,有一些事實根據,但難免有一些誇張啦。
如果有人要問歷史上誰打死老虎最多的人,這個人,保證99%的華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叫——愛新覺羅.玄燁!
啥,不知道他是誰?康熙皇帝你總知道吧!
對,康熙皇帝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殺虎最多的人。事實上,康熙皇帝不止一次提到他的殺虎成績,如《聖祖實錄》記載,其打獵一生的主要成績是:
“東北虎125只,熊20只,豹子25只,猞猁10只,狼96只,野豬132只。”
乖乖!厲害吧!這個數字,恐怕沒人可以超過吧?
對此,有人(尤其是清黑們會十分失落而痛苦地)表示嚴重懷疑:吹牛!這絕不可能!
其實沒什麼不可能的,因為康熙皇帝這個打獵是不公平的。
自康熙皇帝以後,清朝皇帝每隔一兩年都要去熱河搞木蘭圍獵,保持滿洲人的騎射狩獵傳統,那您知道圍獵怎麼個搞法嗎?
每次圍獵時,先派數千旗兵和蒙古人等圍一個方圓二三十里或者四五十里的大圈圈,然後逐步推進,用兩三天的時間把圈子裡的野物逐漸趕到兩三里的小圈子。
這時,康熙就帶著皇子們來了,這些被圍的可憐的獵物根本逃不出去,就任憑康熙等用弓箭射、用鳥槍打,簡直就像是砍菜切瓜一樣。
康熙曾說,他一天最多射了三百多兔子,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可能超過這個數。按木蘭圍獵這種打法,一天三百多兔子,不稀奇啊。
康熙是喜歡打獵的,據各種記載,除了大規模的木蘭圍獵之外,其在前往熱河或返回熱河時,有時也會一時興起舉行小型圍獵,由此也獵了不少野物。
所以說,康熙成為殺虎最多的人,想必也不必這麼震驚吧。就是有些勝之不武啊。
-
6 # 狄飛驚
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水滸傳》虛構,但歷史上打死過老虎的不乏其人。武松打虎的故事
武松打虎的故事源自《水滸傳》,《水滸傳》是小說,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大多都是虛構。按照《水滸傳》的敘述,武松打虎是在陽穀景陽岡,喝了十八碗酒,腦子醉醺醺地遇到了老虎,靠著美酒壯膽,不知害怕,加上求生本能驅使,才拼命和老虎搏鬥,打死了老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發生在陽穀景陽岡,就位於今天的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境內,現在陽穀縣還有這個旅遊景點。
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聊城人,作者對現實中的景陽岡是否存在持懷疑態度,因為這更像是當地政府為了旅遊GDP,附會《水滸傳》故事而人為製造的,誰也無法證明現在的陽穀縣旅遊景點“景陽岡”就是“武松打虎”的景陽岡。
歷史上真正的武松根據學者分析,《水滸傳》的歷史背景是北宋徽宗年間的宋江起義,因此《水滸傳》中部分人物和故事情節是有歷史原型的,至少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兩大事件以及宋江、方臘兩個主角在歷史上真實存在,而宋徽宗、童貫、高俅等大人物更是完全屬實了。
那麼,《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武松呢?據說也有歷史原型。歷史上真實的武松也是打虎英雄,但他被他打死的不是“百獸之王”的老虎,而是“貪官汙吏”的老虎。
根據《臨安縣誌》、《杭州府志》、《西湖大觀》等地方誌記載,大約在北宋徽宗年間,杭州府有一個叫高權的杭州知府,此人性格正職,敢於為民做主。
有一天,高權在杭州城南門外遇見一個表演武藝的壯士,他看到壯士勇武有力,憨厚耿直,便上前詢問,得知壯士名叫武松,是北方人,一人流落到杭州,表演武藝謀生。
高權憐惜這位壯士,便將壯士招至麾下,做了杭州府衙的提轄,管理著一幫衙役。
武松為人正直,性格剛烈,與高權惺惺相惜,輔佐高權將杭州府治理地井井有條。
武松打虎的真實故事但好景不長,高權不小心得罪了當朝權貴蔡京,被蔡京罷了官,而接替杭州知府的正是蔡京的兒子蔡鋆。這個蔡鋆不學無術,搜刮百姓,搞得杭州百姓民怨沸騰,對他恨之入骨,背後稱他為“蔡虎”,意思說他就像一隻禍國殃民的“大老虎”,人人對他敢怒不敢言。
正直的武松也遭遇蔡鋆排擠,被趕出杭州府衙。武松不計較個人得失,但當他看到杭州百姓對蔡鋆恨得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時,心中十分憤懣,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除掉這個“大老虎”,於是武松身懷利刃,每天在杭州府衙外觀察蔡鋆行蹤,伺機刺殺。
有一天,武松發現蔡鋆獨自一人從府衙出來,便突然衝上前去,將蔡鋆當場刺死!
但府衙中隨機衝出大量衙役,武松來不及逃跑,奮戰後終於被捕,後來被害死於獄中。
杭州百姓感念武松的恩德,遂收拾武松的遺骸,將其葬於西泠橋畔,題碑曰“宋義士武松之墓”,此後杭州武松的英勇事蹟一直被人民銘記,武松墓至今猶在,就在杭州西湖的蘇小小墓旁邊,人們普遍認為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中武松的故事特別是武松打虎時,就是借鑑了史上真實的武松及其事蹟,不過把“打官場上的老虎”演化成“打真正的老虎”。
歷史上真實的打虎英雄老虎號稱“百獸之王”,是陸地上最強大的猛獸。
正常來講,即便一個體格極其健壯的成年男子,哪怕是拳擊搏鬥高手,如果跟健康的成年老虎1VS1單挑,也會全面落於下風,在老虎爪下過不了三招,就會成為老虎的腹中美食。
即便現在虛構小說《水滸傳》中,使用武器打死老虎的有李逵、李忠,赤手空拳幹掉老虎的只有武松,但在人類數千年曆史上,也是不乏特殊人物的,比如以下幾位打虎英雄。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昭成子孫》載“拓跋可悉陵,年十七,從世祖獵,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獻。”這個拓跋可悉陵是北魏皇室子弟,17歲時跟隨北魏皇帝拓跋燾狩獵,途中遇到一頭猛虎,竟然空手搏擊,生擒猛虎,比武松還要牛。
《遼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十一》記載,有一個叫陳昭袞的人,專門負責管理遼國皇室的圍場狩獵。有一年,遼國皇帝在圍場狩獵,準備射殺一隻老虎,但射箭時不小心失手,不僅沒有射中老虎,還成功把老虎惹怒,眼看老虎就要將皇帝撲倒,左右護衛都嚇呆了,多虧陳昭袞直接下馬與老虎搏鬥,甚至翻身騎到老虎背上,抓住老虎耳朵將之馴服,也比武松牛。
《元史·卷二百·烈女傳.胡烈婦》記載,有一個叫劉平的百姓,一家人在河邊宿營,夜遇猛虎覓食,猛虎將劉平叼走,他的老婆孩子一齊上陣,不但就下劉平,還殺死了老虎。
《新元史》記載,元朝將領阿里海牙手下有一名悍將叫張興祖,一生殺掉的老虎比人還多,號稱“平生殺虎數十”。有一次,他將老虎射傷,摁倒在地上,去拔老虎的鬍鬚,引起老虎強烈反抗,但反抗無效,還是被張興祖拔了鬍鬚後殺死,人送外號“殺虎張”。
近現代史上也不乏打虎英雄。
抗日名將趙登禹不僅打日本侵略者,也打過老虎。他少年習武,膂力過人,武藝高超,在效力馮玉祥時,曾在山上發現一隻猛虎,趙登禹毫不畏懼,身先士卒,連發數槍,將老虎打傷,老虎無處可逃,只好跑到江中,最終被士兵捕獲,趙登禹將軍得名“打虎將軍”。
還有一位傳的神乎其神的“長壽老人”何廣位,年輕時因為家裡窮吃不飽飯,在野外偶遇一隻老虎,出於求生本能將老虎打死並吃老虎肉充飢,結果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專門喜歡挑選老虎、豹子等猛獸下手,非虎豹豺狼之肉不吃,活到將近一百歲!
-
7 # 雪浴天山
武松打虎當然只是一個傳言,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武松打虎這個故事,武松雖有人物原型,但此人並沒有《水滸傳》中的武松那麼英武勇敢。《水滸傳》將這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描寫得生動逼真,才讓人們以為他們都曾經真實存在過,而這正是名著的魅力。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類似武松的英雄曾經打死過老虎呢?答案自然是有的。歷史浩瀚,各色各樣的人來往於歷史中,當然也有一些勇士打死過老虎。在《新元史》和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都曾有過詳細記載:興祖平生殺虎數十,一日遇虎,一發而踣,語左右曰:“生虎髭剔齒,可以已風拔之。”虎怒,爪其靴裂,興祖立殺之。人遂名興祖為殺虎張。在記載中,張興祖一生殺死的老虎有數十頭之多。傳言,一日,張興祖在山林中時,一隻兇猛的老虎出現了。老虎猛地向張興祖撲去,而張興祖迅速向旁邊躲閃,縱身一躍,爬在了老虎的背上,牢牢地揪住老虎的皮毛,防止被老虎摔下去,然後用自己的右拳對著老虎的頭部一頓捶打,鮮血漸漸溢位老虎的額頭和眼睛,老虎開始口吐鮮血,張興祖乘勝追擊,將老虎的鬍鬚一根根地拔下來,奄奄一息的老虎最終在極端痛苦中死去。有十餘隻老虎都慘死在了張興祖的鐵拳之下。除了張興祖,歷史上可以考證的能夠殺死老虎的人還有許多,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處、曹丕的弟弟曹彰、典韋都曾打死過老虎。在明代還出現過兩位打虎英雄,一位是一個小孩,而另一位則是村野農婦。老虎對人類的危害性較大,在古代,老虎一旦出現,就涉及人命,那時又沒有現在的麻醉槍等技術可以用來捕捉老虎,因此這些英雄打虎也可以說是保護了無辜的老百姓。
-
8 # 星火辰
古人的勇猛是我們現代人難以想象的,想想現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部族得直面獅子,那古代的人與老虎放對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武松的故事是有原型的,打虎的原型據說是元末明初的猛將卞元亨
說這卞元亨是水滸作者施耐庵的好友,又有說是表弟。卞元亨年輕時便打過老虎,贏得還比較輕鬆,一腳踢在老虎下頜上,老虎當時就死了。他的勇猛在當地很出名,因此張士誠起兵後請卞元亨出山當他的大將。後來,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卞元亨不肯向朱元璋低頭,於是被朱元璋給流放了,活到了九十多歲。
二、除了卞元亨,歷史打老虎的人不少
1、卞莊子刺虎的故事。卞莊子是春秋時代的人了,他刺虎的故事很出名,但他這是智取。先看兩隻老虎為了爭食而惡鬥,等一隻壯的殺了另一隻,還受了重傷,卞莊子這再上去,一劍而收穫雙虎。
2、親射虎,看孫郎。孫權親自與老虎搏殺的故事也是真的,老虎一箭沒射死,就來撲孫權的馬,被孫權抽出手戟給幹掉。
3、隋太祖親手博猛獸。隋太祖可不是隋文帝楊堅,而是楊堅他爹西魏、北周的大將軍楊忠。歷史記載,楊忠親手搏殺猛獸,一手摟猛獸的腰,一手拔猛獸的舌頭。這猛獸可能不是老虎,但也足夠駭人。
4、歷史上打獵射虎的人就太多了,因為不是徒手也不必多說。
5、打虎李存孝的故事,這個流傳得很廣,但反而很可能是編造的。
6、恰恰比李存孝稍早,唐末時期,今江西一帶的霸主鍾傳,那可真的和老虎徒手搏鬥,打成了平手。說鍾傳喝醉了酒路遇老虎,和老虎扭打在一起,雙方都打得脫力了,誰也奈何不了誰,最後鍾傳才被他的家人所救。後來,鍾傳佔據今江西北部一帶,成為唐末當地的霸主。他死後,江西的領地才落入楊吳(十國之一)手中。
-
9 # 書痴郎玉柱
我小時候小學語文裡有一篇課文叫《唐打虎》,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孩輕輕鬆鬆的就把一個老虎給打死了,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10 # Mer86
不太可能是真事,畢竟人類和成年老虎之間的體型、力量差距是巨大的。不過水滸中的武松打虎在歷史上確實有史料出處。打虎的人是元末明初的鹽城義士卞元亨。
根據《鹽城史志》記載,卞元亨生於元泰定五年(1328年,與朱元璋同年生),自幼就是個通才。
他不僅飽讀詩書、能文善賦,詩詞音律、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而且身材魁梧、天生就有一股神力,能輕鬆地舉起千斤重物,是遠近聞名的大力士。
(卞元亨)幼讀史書,成年時,好文學,善吟詩,嘗試劍,膂力過人,能舉千斤。”——《鹽城史志》元朝末年,卞元亨在家裡聽說伍佑(今鹽城市伍佑古鎮)常有老虎出沒,於是他就親自去伍佑,憑藉著年輕氣盛、一身武藝,連續躲過了老虎的攻擊,最後以智取勝,趁老虎洩氣的機會,用腳尖猛踢老虎的下頜骨,一招將老虎擊斃。(水滸中的武松打虎也用腳猛踢過老虎)
元時,伍佑場草地有虎,卞能徒手獨往,以腳蹴虎頜,使虎立斃。——《鹽城史志》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水滸傳》第22回說到這裡,稍微解釋一下。鹽城位於淮河以北地區,當地在古代出沒華南虎,而在老虎這個種類中,華南虎的個頭是比較小的,通常在2.5米左右(從頭到尾),體重約三百斤左右,大概是東北虎的五分之三。如果是雌虎,那個頭和體重就更小了,大約只有250斤左右。
假設卞元亨打死的是一頭雌華南虎,或者是半大未成年的小華南虎(史籍中並未記載老虎的詳細資料),那打虎這個事情還真的是有可能辦到的。
↓照片拍攝於1955年12月,照片中的人物為湖南耒陽的打虎英雄陳耆芳。(不是徒手打死的,特此說明)
卞元亨隻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蹟很快便傳遍鄉里,立時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英雄。作為當時人的施耐庵應該是聽說了此事,於是便牢記在了心裡。
不久後,張士誠起義,割據高郵,卞元亨聽說之後,便投奔張士誠,被張聘為將軍。而巧的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當時也在張士誠軍中效力,兩人可能見過面。
後來,由於張士誠後來驕橫跋扈,除兄弟親戚外,對外姓將領、謀士一概不信任,由此引得外姓臣工的失望,致使卞、施二人最終先後脫離張士誠歸隱,再沒見過面。
施耐庵在歸隱後,就寫了《水滸傳》。而在寫武松這個人物時,便將卞元亨打虎的事蹟搬到武松身上,經過藝術的渲染,終於造就了“武松打虎”以及《水滸傳》這部經典著作的傳世。
說到打虎,再說一個民國打虎的故事。
話說1918年,馮玉祥駐防湖南常德,部隊在德山上練習野戰。就在演習時,忽然從山上衝出了一隻猛虎,足有八尺多長。
看見老虎衝出,馮玉祥的護衛趙登禹(抗日烈士)立即帶著士兵還有山民聯合圍擊,把老虎逼到了一條河裡。
趙登禹見老虎要逃,就也跳下河去,在水裡揮拳猛擊,打得猛虎無力反撲。就在老虎懵暈之際,趙登禹用盡力氣將它拖上岸來,騎在虎背上,邊擊邊說:“看我是打死老虎,還是打活老虎?”
這一幕被人用相機拍下,留下了一張非常珍貴的打虎照片。
PS:照片左側“馮玉祥”的題字不是當時寫的,而是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將軍在南苑抗擊日寇犧牲後,馮玉祥特意將照片取出,再行題寫的。
所以,趙登禹是否是徒手打死,還是開槍打死的,尚無確切說法,有待繼續考證。
回覆列表
武松打虎歷史上真有其事,不過,武松並不是施耐庵《水滸傳》的武松,打死的那隻老虎也不是景陽岡上的白額吊睛大蟲。施耐庵是從一段有記載的事蹟中,移植了武松打虎的故事,並加以文學藝術加工,刻畫了一個英雄武二郎的形象,演繹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打虎故事。
武松打虎的由來《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中均有記載,原本是一個流浪藝人,行走於江湖賣藝,“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見他狀貌奇偉、頗有武功,便邀請他進了州府,充任都頭。所謂都頭,是一個武職。這個職務起源於唐朝,一部軍(約千人)為一都,領軍的就叫都頭。宋代沿襲這一職務,但都頭統領的人數降到100人,與現在一個連管轄的人數大致相當,所以,宋代的都頭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連長。
不過,《水滸傳》中的陽穀縣都頭卻與杭州府的都頭不太一樣,施耐庵只是借用了這個官名而已。武松所任的陽穀縣都頭,與鄆城縣的朱仝雷橫職務一樣,大概就是一個捕頭而已,有點像《武林外傳》中的邢育森、燕小六。
後來,杭州知府又讓武松做了提轄。很明顯,《臨安縣誌》等地方誌似乎也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把演義寫進了志書之中。綠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介紹過“提轄”這個名詞,“提轄”作為一個職場稱謂是在南宋時期才有的,大致分為“外提轄”和“內提轄”兩大類,外提轄大概相當於市場管理員,內提轄則是官府中服務於長官府的內勤、外勤人員。杭州府中的武松很有些功夫,所以,武松這個提轄,大概就是保安隊長之類的角色。從武松的事蹟來看,應當是北宋時期的事情,而當時並無“提轄”這個名稱。北宋時期的“提轄”是“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的簡稱,屬於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一項工作職責而不是官職。所以,地方誌的記載並不一定可信。
不過,杭州府的武松確實打過老虎,這隻老虎不是真老虎而是蔡京的兒子蔡鋆。蔡鋆仗勢欺人,構陷武松的恩官高權,頂替了杭州知府職位。蔡知府為官不仁,魚肉百姓,杭州人都叫他“蔡虎”。武松出於報恩,也處於義憤,出手刺死了蔡鋆。武松殺死了這隻“老虎”之後,便被蔡鋆的手下捉拿,死在了牢房中。杭州人感戴武松的俠義,為他修建墳墓,立碑紀念。施耐庵則根據這個原型故事,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武松打虎”故事。
後來,演義小說或者民間戲劇當中也模仿武松打虎的故事,塑造了很多打虎英雄。但是,與“武松打虎”相比,都不值一提了。武松打虎深入人心,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歷史上的打虎英雄不過,在《水滸傳》之前,卻有真實歷史人物的打虎故事。據說,子路、項羽、楊香、李存孝、卞元亨等人都有打死老虎的記載。其中,晉代少年楊香打虎救父被寫進了《二十四孝》。但是,楊香並沒有把老虎打死,而是從虎口中救下了父親。古人寫書教化民眾,這故事編的水分大了點。
卞元亨踢死老虎,據說是施耐庵創作武松形象,把景陽岡打虎寫得活靈活現的主要素材。因為,有人說施耐庵曾經參加過張士誠的義軍,而卞元亨也在張士誠軍中效力,且是施耐庵的表弟。卞將軍膂力過人,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隻老虎。是不是這樣,疑點非常大。這倒不是說卞元亨打虎有疑點,而是施耐庵原本就是沒有考定的人物,是不是真有其人都沒有定論,何來表弟之說?所以,武松打虎是不是出自卞元亨打虎,也就很難講了。
據說,北宋詩人陸游也是一個打虎英雄,放翁先生曾經在秦嶺一帶殺虎、刺射、獵虎,可謂歷史上老虎的最大剋星。不過,陸游打虎的事蹟主要出自《劍南詩稿》,是他自己寫的詩描述了自己的打虎英雄事蹟。比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這是射虎的故事。《懷昔》中說:“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
詩人喜歡誇張,而誇張與吹牛逼近似。況且,陸游詩中也沒有說自己親手射了死了老虎,或者刺殺了老虎,是讀詩人在吹牛逼而不能責怪陸游罷。
至於八旗皇族秋獮狩獵,千把人圍攻一隻老虎讓皇帝老兒射死,算不得打虎英雄,跟現在玩電腦遊戲殺死猛獸沒什麼兩樣。
真實的打虎英雄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就是一位真實的打虎英雄。1918年馮玉祥駐防湖南常德,趙登禹隨往。一次,趙登禹率隊執行任務,途中需穿越德山。而德山之上有一隻傷人猛虎(大概是華南虎),趙將軍隻身上山,赤手空拳打虎。馮玉祥將軍聞訊,派攝影師上山拍了照片,趙登禹將軍騎在奄奄一息的老虎背上做打虎狀,威風凜凜。這張照片曾經登報,並被馮玉祥收藏。1937年7月28日趙抗日殉國,這張照片被取出,並寫下“民國7年的打虎將軍”,署名馮玉祥。
我所聽說的打虎故事小時候,我們的寨子四周都是高山。當年,每到冬季,大人們都去修水庫。有一天,村民們抬了一隻門板長的死老虎回來。這隻老虎半邊腦袋沒了,全村老少都到曬穀坪圍觀,議論紛紛。據生產隊長說,他們修水庫的工棚附近時常有老虎出沒,但因為人多,老虎不敢靠近傷人。為消除老虎的威脅,有個從部隊復員的軍人,自制了一枚炸彈,套了一隻野兔,安上炸彈。晚上,老虎出來覓食,叼兔子時拉響了炸彈,半邊嘴都被炸掉了。
聞聽炸彈爆炸,埋伏在附近的幾個膽大的壯漢點亮火把前去打虎。這隻被炸掉半邊嘴巴的老虎悠然未死,負痛而逃。於是,幾人鳴鑼聚眾,一齊出動,尋著血跡追殺老虎。大概追了大半夜,天亮時候,只見那隻老虎趴在一個土包上踹息,見一夥人追來,尤自發出駭人的咆哮。眾人圍住老虎不敢近前,遠遠的以石頭砸它。老虎的嘶鳴聲漸漸弱下來後,幾個膽大的才舉著棍棒、鐵鎬上前擊打虎頭。終於,老虎長長的放了一口氣,死了。
我見過那隻死虎,真的有點怕人,膽小的還不敢近前觀看,真可謂虎死雄威在。後來,這隻死虎被公社派人收走,最終落入誰的嘴裡,不得而知。
還得多說一句。當年興修水利整天放炮炸巖,把我們這一帶的老虎都嚇跑了。老虎失去了生存環境,數量逐漸減少。加上槍械、毒藥、虎夾等捕獵工具的革新,給老虎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不時有獵殺老虎的故事傳出。所以,華南虎基本上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