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知秋369

    如果要列一個榜單,評選有哪些電影會讓你在看完之後,心頭思緒湧動卻不知如何整理、感慨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那麼《海上鋼琴師》一定會榜上有名。

    它不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震撼直衝人的心底、不像《阿甘自傳》一樣勵志讓人熱血,它更多的時候像一杯酒,甘醇苦澀、回味無窮,像一條清流緩緩流過你的心底,不知不覺之間佔據了你所有的心思,你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感覺,可就是忍不住會去想。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很簡單,講的甚至是一個不知是否真的存在過的人一生都不肯下船的,傳奇故事。1998年上映,義大利電影,與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另外兩部電影《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時空三部曲”,這單部電影還有另外三個唯美的名字,分別叫聲光伴我飛、星光伴我心、真愛伴我行。

    三部電影都是難得的佳作,但《海上鋼琴師》是三部曲裡面口碑最好、人氣最旺的一部。至今,豆瓣上一共有近100萬人參與評價,給出了9.2的高分,是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3名。

    毫無疑問,《海上鋼琴師》是那種經得起時間沖刷的經典。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講,為什麼《海上鋼琴師》這麼一部沒有特效也沒有什麼曲折故事的電影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平淡卻引人入勝的劇情

    電影的故事主要發生在一艘名叫“弗吉尼亞”號的超級油輪上,這艘油輪常年往返於歐洲和美國,每一趟載客2000人左右。某一天遊輪上的苦力丹尼在頭等艙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於是決定收養他,因為時間發生在新世紀第一年第一個月,沒有文化的丹尼便給這個嬰兒取名叫1900。就這樣,1900便開始了伴他一生的海上生活。

    1900第一次展現出他的鋼琴天分是在某天晚上,當時熟睡的船長船員和船上的遊客們紛紛被音樂廳突然出現的動聽旋律所喚醒,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音樂廳裡坐在鋼琴面前彈奏曲子的是1900。

    遊客們十分驚訝,這麼小的小孩居然能夠將鋼琴彈得這麼好。船員們更覺神奇,因為他們清楚根本就沒人教過1900彈鋼琴。當時所有在場的人都覺得1900是個天才。

    某天,小號吹得不錯的麥克斯來到船上併成為船上樂隊的一員。剛開始麥克斯還對船上的一切感到新奇,對海上的生活還充滿好奇。只不過沒幾天油輪就在海上遇到了風暴,搖搖晃晃的油輪讓麥克斯吐得神魂顛倒、幾近崩潰。

    跌跌撞撞的麥克斯走出房間來到音樂廳,遇到了如履平地的1900,這讓麥克斯十分震驚。但更讓麥克斯震驚的事情還在後頭。

    1900來到鋼琴面前坐下,並讓麥克斯打開了固定鋼琴用的鎖,同時還讓麥克斯一起坐在了鋼琴凳上。搖晃劇烈的船上,1900帶著麥克斯一邊彈琴,一邊隨著鋼琴在音樂廳滑動,這一幕十分浪漫令人遐想,夢幻無比。

    但很快,失控的鋼琴便撞碎了大廳的玻璃,並衝破了船長的房門。

    闖禍的他們被船長罰去了燒煤,在髒亂的煤堆裡,兩人成為了朋友。在往後的日子裡,麥克斯很快發現1900的鋼琴神乎其技,絕非凡人。

    比如1900可以看著一個憂傷的老婦人,然後彈出一曲哀傷的樂曲;看見一個留著淚的舞女,曲子也變得捉摸不定;看到一個目不轉睛,在思考著什麼事的男人,就為他彈一曲深沉的旋律。

    因為1900的鋼琴彈得實在是太好了,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專門慕名而來聽他演奏的遊客。其中,有像美國參議員一樣寧願捂著鼻子也要在三等艙聽1900彈鋼琴的欣賞1900的人,也有像號稱爵士樂發明者的傑瑞一樣,覺得1900名不副實想要來一探究竟的人。

    傑瑞的登船挑戰,也成就了電影中最為精彩的一幕——鬥琴。傑瑞彈琴之前點了一根菸,沒有抽,只是放在了鋼琴上面,傑瑞的演奏很快開始,底下的人聽得也如痴如醉,一曲彈完之後,鋼琴上面的煙不僅沒有滅,就連菸灰都沒有掉下來,可見傑瑞彈琴的時候是多麼溫柔平穩,其琴技之高超可見一斑。

    1900彈琴之前,也帶了一根菸,但是沒點,直接放在鋼琴上就開始彈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1900彈了一首需要至少兩個人才能完成的曲子,1900彈琴的手速之快,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傑瑞,驚訝得手中的酒杯都滑落了下來掉在地上。為了體現1900手速之快,電影螢幕中一度出現了數隻手在彈鋼琴。

    一曲彈完之後,1900站起來把之前沒有點的那根菸放到了鋼琴的琴絃上,此時神奇的一幕便出現了,煙直接被點燃,可見1900彈琴的速度之快,以至於琴絃的溫度都上升到了可以點著煙的地步。

    鬥琴以1900的勝出結束,此後1900名聲更是大噪。不久唱片行慕名前來幫他錄製唱片,1900起初繼續保持著他對一切都無所謂的態度,彈出的曲調也是零碎而困惑的,直到他看到了一個女孩。

    只此一面,1900便確定了他這一生的摯愛。

    1900的曲調很快就變得舒緩溫柔起來,像一股細流緩緩流入心田,又像一滴水劃過姑娘的脊背。一曲錄罷,1900想要將他錄製的唯一一部唱片送給女孩。但是從來沒有追過女孩從來沒有對外界有過內心接觸的1900表現得不知所措,直到女孩下船之前,1900都沒有把唱片送出去。

    期間1900甚至還跑到三等艙中趁著女孩睡著的時候偷偷親吻女孩,這也是影片中浪漫的一幕。

    1900徹底淪陷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1900和船上所有人告別,決心下船尋找真愛。可是,當1900走到下船懸梯一半的時候,1900突然停住了。1900望著高樓林立、塵霧滿滿的紐約怔了怔,然後脫下帽子,往前面一扔,轉身又回到了弗吉尼亞號。

    1900繼續著他的海上生活。但麥克斯卻厭倦了。

    麥克斯告別了1900,下了船,回到了陸地上,就此與1900失去了聯絡。直到日後,麥克斯要去變賣陪伴他半生的小號,在和老闆聊天的時候得知,弗吉尼亞號已經報廢,停在港口等待爆破。麥克斯來到港口找到負責人,告訴他船上肯定還有一個人。因為麥克斯知道1900絕對不會下船,肯定還在船上。麥克斯帶著唱片和唱片機,在船上各個播放在1900唯一刻錄的那張唱片,終於把1900召喚了出來。

    只不過,麥克斯依然沒能勸說1900下船,1900決定與弗吉尼亞號一起,結束他們共同的生命。

    引起熱議的三重主題

    1900為什麼不肯下船?船上到底有什麼?

    一、1900的傳奇也就是影片的英文名字《The Legend of 1900》。既然是傳奇,也就是一個不那麼真實的故事,從這個角度來說,去質疑電影中某些情節不太符合常理,是沒有很大意義的。1900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的無師自通成為鋼琴大師,是否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可以離不開船永遠也不會登上陸地一步,都不重要。

    1900出生在海上,成長在海上,他沒有出生證明,陸地上也沒人知道他,海上的弗吉尼亞號已經深深刻在了他的心裡。以至於大海對於他來說,太熟悉,太純真。

    他可以透過鋼琴神遊四海,可以透過鋼琴來表達他的情緒,透過鋼琴來觀世間百態,可是,他卻無法正常與人深度交流——除了麥克斯。

    所以,當他遇到他心愛的女人時,他不知所措。在三等艙遇到一個移民老漢時,只能透過鋼琴聲與老漢交流。

    弗吉尼亞號上的一切他都太過熟悉。熟悉到鋼琴鍵盤上的劃痕都一清二楚,熟悉到每次演奏前,小提琴手一字不改的開場白銘記於心。

    所以,對於1900而言,這種熟悉感、純真感才是他存在的理由。

    在船上,他可以用有限的琴鍵彈出無限的樂章,但在陸地上,在無限的鍵盤上,他卻彈不出一個簡單的音符。他找到了自己可以掌控的琴鍵,找到了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

    所以,當麥克斯勸說他下船時,麥克斯回答道: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麥克斯,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裡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1900不想下去的陸地,是他不想去觸碰的陌生;

    1900離不開的船,是他離不開的熟悉感。

    二、1900和麥克斯從整部電影來看,號子手麥克斯和鋼琴師1900代表著我們每個人的兩面,一個入世,一個出世;一個庸俗,一個純真。

    影片中不止一次的讓人懷疑1900是否真的存在。

    比如整部影片都是透過小號手麥克斯的講述來呈現的,只有麥克斯成為了1900的朋友,只有麥克斯能聽懂1900在講什麼,也只有麥克斯才能找到1900在哪裡。

    所以讓人不得不懷疑1900的傳奇人生其實是麥克斯幻想出來的,或者說是導演想要表達給每個人看的,其實這就是每個人的現實和理想。

    1900就是我們的理想,他可以完美掌控鋼琴,可以在鋼琴的世界裡自由馳騁,他純真無暇,可以為了堅守精神世界的安寧而放棄功名、金錢甚至生命。他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烏托邦。

    而麥克斯,入鄉隨俗,是歷史洪流裡面最不起眼的你和我,無法經受得起現實中的誘惑和慾望,最終下了船輾轉流離,卻只能淪落到要將伴隨自己半生的小號賣掉。

    而1900和麥克斯,也象徵著現實和理想的對抗。最終,我們還是丟掉了理想,敗給了現實。1900選擇和弗吉尼亞號一起終結自己的生命,麥克斯也賣掉了得心應手的小號。

    三、時代更迭主角名字1900其實還點明瞭電影的時代背景。

    20世紀初,美國憑藉著大發戰爭財開始迅速崛起,在昔日霸主歐洲的衰退同時,美國正式成為新世紀的新霸主。當時的美國成為了大多數歐洲人最嚮往的地方。所以在電影中才會有大量的移民透過弗吉尼亞號跑到美國去。

    電影中剛開始的一幕便是弗吉尼亞號上的歐洲人看到自由女神像後發出強烈的歡呼,並大喊“American”,那種嚮往之情,來自內心。

    影片中的情節也大量的表現出重重富有哲學性的含義,比如存在與非存在,理想與現實,無限和有限,現代與後現代,讓整部影片充滿了解構主義的特點,也讓電影具有了反工業的傾向。

    在1900為了追尋摯愛下船的時候,走到舷梯一半的1900,看著外面,入眼的是高樓林立的城市,灰濛濛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方向。同時,1900下船的畫面,構圖極不穩定,有搖搖欲墜之感。

    所以,影迷們也把這部電影的主題昇華為對整個工業時代的反抗。1900在舷梯上害怕的是高度發達的工業文明給他帶來的不安全感,他抗拒的是工業時代的到來。

    弗吉尼亞號往返與歐洲和美國,也是在往返於舊時代和新時代之間。人們總是爭先恐後的從舊時代趕往新時代,以最開放的姿態去迎接新時代的到來,渴望著把握時代的先機,唯有1900固守著他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環境,因此,結尾也只能隨著弗吉尼亞號一起消散於歷史長河之中。

    每一個人都從1900之中看到了“自己”

    為什麼《海上鋼琴師》如此經典,為什麼1900如此讓人著迷?

    除了電影中1900的傳奇經歷和豐富的主題以外,更重要的,每個人都能在1900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說1900身上有著許多人都期待的東西:

    1900的天才,船上的人對他的寵愛,1900的純真,以及對於純真的堅守。

    正如豆瓣最熱的短評所說的:“我總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影片最為平淡的故事,以及1900身上最為淳樸的特質,通往了每個人的心底,以至於1900從我們眼前走過一遭,便已經在所有人心裡留下來抹不去的痕跡。

    1900在養父去世以後,無師自通,成為鋼琴天才,只不過是1900發現了音樂能承載自己的情緒,以及1900懂得如何用鋼琴表達自己。

    在船上的日子,條件雖然不好,但卻無憂無慮,船長會教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廚子卻會看他偷拿蛋糕時寵溺地笑。所有人對他的要求從來不是天才,只希望他開心且正直。

    這多麼像所有人小時候渴望的模樣。

    長大後的1900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被我們解讀成我們心中希望的符號。他的世界狹小,過客繁多,舉止紳士,又隨心所欲。存在於世界之中卻遊離於世界之外。

    這樣的特質對於每一個生活著現實中並被現實纏繞的人們來說,極具吸引力。因為那是塵世中的每一個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

    我們感受這世界之大,卻不知道哪條路才是方向;面對著太多的選擇,卻不知從何入手。我們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在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在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找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

    而當我們看到居然還有1900這樣堅守希望的人的時候,他就像是活成了我們心中烏托邦中才有的模樣,我們歆羨於1900的勇敢和堅定。

    但也就在如此不真實的電影中,1900也只能付出自己的生命,何況在現實中,在現實中的你我,誰也無法做出這種選擇。

    我們就這樣看著1900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而悲傷。

  • 2 # 斐夜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對舊秩序的堅守,對新生的工業文明的惶恐與不屑,對技術時代的恐慌。

    我們不必說1900如何了,我們回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來看看茨威格最後的幾年時光,發生了什麼。

    1940年經紐約去巴西,時值法

    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

    1942年,完成自傳《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麗莎白·綠蒂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茨威格的自殺,或許才是1900拒絕下船最好的註腳。那是一個歐洲文明的遺老,對整個文明的告別。而1900的告別亦是如此。

    這一切要從那場精彩無比的鬥琴開始說起,當年反覆看那一段,心裡總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大抵是金庸小說中毒,郭靖和歐陽克在桃花島那一場比鬥,不懂的人看著和懂的人看著,定然不是一個結論。

    二十世紀是一個太迅速的時代,伴隨著不可逆轉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程序,世界的中心從歐洲轉到了北美。而接踵而起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摧毀了歐洲這塊文化昌盛的土地。歐洲傳統文人、哲學家或流亡他鄉,或抑鬱而死。世界的中心,從傳統歐洲轉向了大洋彼岸的北美,煙霧中的自由女神像,高樓聳立的紐約,那是現代化社會、工業化文明的象徵。人們紛紛背棄了偉大歐洲的傳統,離開歐洲,漂洋過海,他們對這一切歡欣鼓舞。

    向那逝去的貴族的、優雅的、繁盛的傳統歐洲文明告別,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海上鋼琴師》所說的,恰恰也是這個主題。

  • 3 # 小small七seven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們心中的另一個唯美的自我藝術化,他放大了純潔靈魂以及我們心靈深處的自由.至今無法忘記1900那孤獨卻不頹廢的眼神,無辜,彷徨.令人同情,說同情1900,我們真沒有資格,疲憊的奔波於這個紙醉金迷物慾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麼而活,我們怎麼活,又是什麼支撐著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 -

    下面我先給主人公做個介紹:

    一、1900

    被遺棄在Virginian號上的孤兒,由水手養大。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它們循著琴聲而往,居然發現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二、丹尼·博德曼

    負責郵輪上新增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丹尼便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併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我認為《海上鋼琴師》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他的許多對話精確的體現了1900的內心。從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對陸地充滿了恐懼,他一生從未曾踏上陸地,只在雙手遊動於琴絃間時神遊世界,和透過雙眼觀察旅客,體味人生百態。一箇中年船客的話被一直記在他內心深處。那個船客告訴他,他聽見大海說,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變。也許是因為那個人提到了海的聲音他才能去相信,因為只有聲音才是他與這個世界最直接最敏銳的溝通途徑。他一直對陸地懷有矛盾的情感,他嚮往它,又不肯觸及它,所以那個中年人的話讓他相信,也許終有一天,他回離開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決定離開,他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對他如此陌生,他從未接觸過,不知何去何從,從哪裡出發,終歸何處,他對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對未知的感到害怕。

    人生本來就是一出沒有固定劇本的戲.

    你身旁的每一個人都是觀眾,只是他們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個人又都是演員,上演著一出出波瀾不驚的生活故事.

    人們需要透過戲劇來驚喜,來悲傷,來感動.

    人們需要塑造經典.不朽傳奇........

  • 4 # KPOP現場愛豆盤點向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

    歐洲在19世紀憑藉工業革命所獲得的繁榮,很快就在20世紀的戰爭裡土崩瓦解。

    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是美國的強勢崛起。

    1900,誕生在這新舊世紀交替的年代裡,一艘往返於歐洲和美國的豪華遊輪上,預示著他的命運,並不單單事關他這單一個體。

    很多人從他近乎偏執的自我毀滅上,看出的是整個歐洲幾乎不可逆轉的頹敗之態。這部電影,無疑講述的是海上天才鋼琴師1900的傳奇故事,

    可另一方面,或許我們都忽略了那個講故事的人,那個不是傳奇的平凡人——

    小號手Max的故事。

    兩 個 “ 他 ”

    當美國參議員對1900的採訪登上了報紙,Max向1900問出了那個我們心中共同的問題——你為什麼不下船呢?哪怕一次也好?

    當1900鬥琴贏了有名的爵士樂創造者後,製作公司專門上船為他錄製唱片,這次Max的疑問句變成了肯定句,“你肯定會出大名,你只需要邁出那偉大的一步——下船。”

    兩個人互為摯友也好,都非常熱愛音樂也罷,其實我們都看得出來,他們的內心,截然不同。

    Max認為生活在船上是一種生命的漂泊,1900卻覺得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即使腳下的土地從來不動,可他們的內心始終動盪不安。

    Max認為用音樂才華換取名望財富是再好不過的事,1900卻親手毀了那張原本可以改變他命運的唱片。

    當1900最終決定要在紐約下船,他心裡想的是要去陸地上聽大海的聲音,Max卻開心地為他幻想著日後結婚生子的美好生活。

    當我們一次次地去想1900究竟為什麼不肯下船之前,或許我們該先去思考另一個問題——

    1900是誰?Max又是誰?

    兩 個 “ 她 ”

    “每次都一樣,總有人會抬起頭看到她,真是令人費解。...... 他就那麼一抬頭,瞄了一眼大海,就看到了她,傻站在原地,心跳加速,每一次,那人都會轉向我們,轉向船上的所有人,大喊,‘America’!”

    當自由女神的雕像慢慢浮現,船上所有人都開始歡呼,那艘載滿了歐洲人的遊輪,終於抵達了他們的夢想之地——美國。

    那個“她”,是20世紀裡許許多多歐洲人的金色曙光。

    這不是艘普通的船,對於船上的人們來說,這是他們的“諾亞方舟”。

    另外一個“她”,是Max口中那個1900唯一一次想要下船的真正原因。

    是1900錄製唱片時,一眼愛上的站在窗外的女孩。

    船靠岸時,卻是1900還未開啟愛戀的結束之時。

    “ 他 ” 和 “ 她 ”

    “她”,無疑是一種希望,是一種嚮往,是蕭條生活裡突然而至的美好。

    無數的歐洲人推搡著進入美國,1900卻在距離岸邊只有幾個臺階的地方停住了腳步。

    財富和名望,結婚和生子,Max心裡亦暗自渴望的東西,在此時此刻,都已經被1900徹底放棄。

    有人說,1900是一種象徵,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映照出的是20世紀裡的真實悲傷故事——昔日輝煌的歐洲文明,正在漸漸暗淡,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是一顆新星的冉冉升起。

    “她”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一絲邪惡的美好,“她”也是背後無窮無盡的誘惑和慾望。

    當無數人甘願為“她”漂洋過海而來,卻依然有著那麼一些“懦弱”的人選擇轉身離去。

    1900正是代表了這種艱難的堅守。

    而這些堅守人的悲劇亦昭示著1900命運的悲劇。

    這是《海上鋼琴師》裡的大故事。

    而Max是這部電影裡的小故事,是那歷史洪流裡不起眼的甲乙丙丁。

    他從來不是堅定的那一個,堅定的離開,又或是堅定的留下。就像這艘擺渡船,在大海里來來回回,他不知該在哪下船。

    就像他被人們裹挾著一起擠出船艙,就像他站在甲板上平靜地看著周圍歡呼的人群。

    他是被夾在1900時代裡的人。

    兩 次 放 棄

    故事要回到剛開始的時候,窮困潦倒的Max坐在路邊,仔細擦拭著那支跟了自己幾十年的小號。

    他的內心十分煎熬,因為走投無路的他決定要把它賣掉。

    很多人覺得1900純屬Max的杜撰,因為這一切只存在於他的回憶當中。

    但,我想,在《海上鋼琴師》屬於Max的小故事裡,我們可以將那艘叫作“維吉尼亞號”的遊輪看作是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烏托邦,他的心靈保留地。

    1900和船上的Max則代表著他內心裡兩種不同的聲音。

    而小號,代表的是Max的音樂,是他的夢想與熱愛,是這殘酷現實世界裡僅存的精神追求與慰藉。

    這是一種博弈,是夢想與現實的對抗,是內心對於堅持還是放棄的糾結。

    這場心理的大戰不是從決定賣小號那時起,而是一場很長的持久戰。

    這一切並不是虛假,這一切是他曾走過來的路。

    這不是簡單的幻想,這是一次生命的回顧。

    表面上看起來是船上的Max想要勸1900下船,實則卻是船下的Max想從1900身上找到說服自己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

    Max本身是具有音樂才華的,他是可以靠這個生活的,做自己喜歡的事來養活自己,這當然是最優解。

    這也是船上的Max一次次勸執拗的1900下船的原因。

    最終的結果是1900沒有下船,Max卻選擇了離開。

    這裡,我們不得不想到電影裡不經意間總是提起的那兩個字——戰爭。

    Max在他曾經上船的地方下了船,1900和那艘船則被他好好封印在了心裡。

    這或許可以被稱為一種壁虎斷尾式的暫時捨棄,要先活下來,之後再尋求完整。

    後來,戰爭終於結束了。

    可是,“戰爭結束後,人們都想聽明快的曲子和歡樂的小調,爵士都被拋到一邊了,你的康牌小號,現在只能是收藏了。”

    如果說第一次1900放棄下船是種執拗的理想主義,那麼第二次就是被現實打擊後的徹底看清。

    “整座城市,你永遠看不到盡頭。”

    “並不是我看見的東西讓我停下的,是我所沒看到的讓我停下。”

    這個世界大到你無法掌控,你放棄了“她”,卻依然有著無數人在不停追尋著“她”。

    下船後的Max,得到他想要的了嗎?他還能守衛他熱愛的嗎?

    1900第二次的放棄,也是Max的徹底放棄。

  • 5 # al鄉村阿亮

    先說一下,《海上鋼琴師》是一個非常經典感人的電影,電影歌頌的唯有至高無上的音樂和純淨的靈魂。插曲基本上都是鋼琴曲,都很細膩動聽,也有炫技的爵士,可以去聽一聽。

    男主角1900(人名,也就是那個海上鋼琴師)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過於純淨的靈魂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詳細介紹:一九零零年,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郵輪弗吉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湧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蒐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幾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面板白淨。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穫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識字,從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檔案,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所以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因為船上的機械操縱失誤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專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隨想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Teana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這一切都違背常規。”年幼的1900看著他說:“去它的常規。” (Fuck the regulations)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弗吉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卻能在鋼琴上幻想世間的一切,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登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之後,人們對1900音樂才華的廣為傳頌,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自認自己的才華無人能及,因而向1900發起挑戰。最終1900獲勝,這次比賽更加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製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製唱片,女孩走來水龍頭旁準備洗臉,下一個鏡頭是她用毛巾擦乾臉部,藉著窗戶玻璃整理外型。窗內正在演奏的1900看到了這一幕,對她產生了感情。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拉手風琴的農民的女兒帕多安小姐,那個老人曾與1900在船艙內交心暢談過。他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唱片錄製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給1900聽,他沒有把唱片給出版商,因為他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他身邊帶走。他猶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給那位素不相識的女孩,卻沒能如願以償,1900無法掩飾自己的哀傷,他失望地毀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裡。於是他與愛情失之交臂。(後由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鋼琴中,這是1900唯一留下的音樂記錄) 在女孩下船之後,Max和1900誰都沒有再次提起那個女孩,1900依舊彈著鋼琴,但心裡卻一直牽掛著女孩。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後的某個春天他突然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駱駝毛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但當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時,他茫然的看著偌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摘掉頭上的禮帽並將之拋了出去,然後1900轉過頭,返回到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自此,他與陸地上的世界失之交臂。直到許多年後,二戰結束,早已離開弗吉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並沒有露面,直到船馬上要被炸燬前,Max拿到當年的唱片獨自在船上播放的時候,1900才在角落裡現身。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他說出了當年他未能下船的原因: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那些城市裡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鍵的沒有盡頭的鋼琴一樣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臺,給自己一個盡頭,而不願意茫然無措的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Max無法勸他下船,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那天他告訴那個他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海上鋼琴師》板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賣掉的小號還給了他並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箇舊小號值錢。帶著舊小號與1900的音樂傳奇,Max離開了,從此,只有Max一個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其實這部劇想告訴我們的大概就是,人的一生總是充滿著驚喜,永遠不會跟著計劃走,總是會不期而遇。平常心看待,過好眼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無知,無謂,坦然面對,嚐盡生活百態滋味,我想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 6 # 小康帶您看電影

    首先,《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雖然過去了二十年,但仍然顯示出了其跨越時代的生命力,這部電影充滿了浪漫拉丁色彩,沒有激烈精彩的槍戰打鬥的場面,也沒有俊男靚女,只講述了一段平凡人的傳奇,卻意外成功地打造了美國式的平民英雄1900,獲得了眾多口碑與讚譽。

    其次,很顯然,託納多雷是一位擅長講故事的導演。他運用自己擅長的敘事技巧,讓觀眾在與現實交織時融入夢境。導演對電影中時空場景的大量回憶顯然成為整個故事敘述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技巧性回溯。這些大量的回溯情境構成了另一個敘事層面,成為了故事的敘述主體。託納多雷以這種獨特的講故事的方式,增進了1900年傳奇人生的戲劇張力,更好地突出了潛藏主題。

    最後,與此同時,音樂佔據了電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曲家Ennio Morricone的音樂成為該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他的電影中使用了許多不同的節奏和風格。Morricone將Jazz,Ragtime和古典音樂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獨特,清新的聽覺感受。影片大部分音樂樂觀而輕快,雖然也有許多憂鬱和躊躇的時刻,但依然與大環境融合的恰到好處。該片是在利用音樂和電影語言的各自特點基礎上,強化音樂表現和風格感,成功塑造了1900海鋼琴家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7 # 銀波旋律

    外面的樣子或我們想象的事物,真的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嗎?這一生怎麼過?我們的定位是什麼?要以一副怎樣的臉孔對待生活。

  • 8 # 茅臺李恆

    如果你要問我,最喜歡的電影導演有哪一些?義大利導演託納多雷肯定在其中。

    高曉松也說過,託納多雷是他最喜歡的導演之一。真正的文藝青年,大概都不可能不喜歡他。

    託納多雷最負盛名的三部電影是《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瑪蓮娜》)《海上鋼琴師》,有好事者把這三部電影稱為多雷的“時光三部曲”。

    《天堂電影院》講的是義大利南部小鎮,一個愛看電影的小男孩多多的成長故事。電影結尾,多年以後,已經是功成名就導演的多多,重回小鎮,見證了童年時的電影院的拆毀,唏噓不已。

    託納多雷借這部電影,表達了他對往事、對故鄉、對昔日愛情的追懷,也是一封寫給電影和電影院的情書。

    此片獲得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這部電影我是多年前看的,看過之後從來不敢再看……此片中瀰漫的懷舊感傷氣氛太過深沉動人,我害怕再看會沉溺太深,情緒不能自拔。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則是講一個十三歲少年雷納多青春期性萌動,性啟蒙,以及他眼中的小城女神瑪蓮娜在二戰中和戰後的不幸遭遇,講人性之惡對美麗的嫉妒和摧殘……

    看完這部電影,莫尼卡貝魯齊成了我心中的女神!唯一的真正的女神!女神啊,女神!莫尼卡又是多少男人心中的女神啊! 又有多少男人少年時或多或少都有些像少年雷納多呢?做過或想做過雷納多做的那些事情……

    這兩部電影的背景都是義大利南部小城,託納多雷鏡頭裡的這些小城,都是亮黃的顏色,空氣裡瀰漫著Sunny和懷舊的味道,就連那些小石子路和房子的泥牆都顯得無比性感。

    高曉松說,要體會義大利南部的風情,看託納多雷的電影就夠了,這是真的。

    三部曲裡我唯一一部沒有從頭到尾真正仔細看過的電影就是《海上鋼琴師》。 這部片子電影頻道前些年就放過多次,我片片斷斷地看過。硬盤裡一直也存著它,可就是沒想過開啟來好好看看。

    這都是因為我腦子裡對《海上鋼琴師》的先入為主的看法,而這個看法,來自我以前最喜歡的影評人週黎明。

    周黎明曾在一篇名為《牆外為什麼這樣紅》的影評中,這麼談到《鋼琴師》:

    不止一個朋友不解地問我:“《十面埋伏》為什麼在美國這樣紅?” 我脫口而出:“《海上鋼琴師》為什麼在中國這麼紅?”《海上鋼琴師》幾乎相當於是西方版的《十面埋伏》,它豪華、浪漫、蕩氣迴腸,但它肚子裡就是一草包。”

    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蒂姆•羅斯 飾)。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經過一場異常精彩的鋼琴演奏比拼後,最後自嘆弗如,黯然離去。   

    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那條船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 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

    女孩要下船了,1900為了愛情,也準備跟女孩下船。但經過一番劇烈的心理掙扎,1900還是決定留在船上,而這艘船最的也被爆破拆解,1900就這樣消失成了一個傳奇。

    如果說影片的前半部分,我還可以理解的話,影片的後半部分,簡直讓十幾年前的我有些憤怒了。

    1900開始不願離開這艘船,因為這雖是艘船,可也是他的成長地,他的故鄉。這裡有他的朋友,他的親人,他的觀眾,這裡是他的精神家園。

    可當他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在陸地上也開創一番事業,尤其是當他遇上他那麼愛的女孩時,他竟然還不願,或者說還不敢離開那條船!? 這不是懦夫嗎?這不是孬種嗎?這樣的男人還算男人嗎?有出息嗎?這讓那時還算年輕的我很生氣。

    這樣一個軟弱的被動的主人公很難讓我喜歡上,有著這樣一個主人公的電影我也很難喜歡上,儘管它傳奇、華麗、蕩氣迴腸……

    不過,幸好還有時間,時間會帶給你閱歷和人生經驗。十幾年後的我,偶然重新看到了1900的臺詞:

    “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世界盡頭。”

    “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我應付得來。走過跳板,前面有無數的鍵盤。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麼奏得出音樂?那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

    “你看見那街道麼?只是街道,已經好幾千條。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 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鏡,茫茫無際,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麼過?”

    “我生於船,長於船,世界千變萬化,這艘船每次只載兩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在有限的鋼琴上,我自得其樂,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不能捨棄這艘船,但至少可以捨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裡。你屬於少數,你最好習慣一下。朋友,原諒我,我不下船了。”

    重讀這些臺詞,我感到震撼。

    這十幾年來,我也感到漸漸被生活困住,生活之於我,就像那艘船之於1900。1900不敢下船,我又何嘗敢踩著跳板,走出生活這條船?

    你可以說1900太膽怯太懦弱,也可以說他是太睿智太通透,太早洞悉生活的複雜和不可掌控。他並沒有歷經繁華就已經心境蒼涼,他也沒有飽經世事就已經看清生活的真相。

    我之所以會覺得他膽怯,只是沒有他更早覺悟。我年少時只覺得世間事皆可為,現在只願意呆在家裡讀書看電影。

    我們每個人都被困在一條船上,而你也不敢走下它。困住你的可能是一分乏味又薪資微薄的工作,可能是一段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感情。可能是家庭,可能是婚姻,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

    我們又何嘗真正能夠鼓起勇氣,走出自己的“那條船”?

    幸福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困住。痛苦的人,即使意識到自己被困住,也走不出去。說到底,我們都是生活的弱者。

    如果說我們對掌控事實上無法掌控的生活有信心,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年少無知。

    十幾年的生活,讓我看懂了《海上鋼琴師》,我倒寧願永遠看不懂它。 年少不懂《鋼琴師》,看懂《鋼琴師》不少年。

  • 9 # LAGOM愛追劇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頗有爭議的電影,有人喜歡它的浪漫夢幻,有人卻嫌棄它的矯情做作,大概是現實中的我們可能對他為什麼不肯下船的原因始終無法理解。我也是一遍遍回放想去了解,始終無法從電影中找到生活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但這部電影還是給我了些許的感悟。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其間他雖然從未下船,但在輪船上他遇見了一生的摯友,一位從新奧爾良來的白人小號手。另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愛上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在好友的多次勸說,使我猜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認為鋼琴只有88個鍵,他可以掌控。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最後仍然堅守在海上,以船為家,最終沉入海底的遺憾。

    電影中,1900最打動我的一句臺詞是: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我被他狠狠的戳中,大多數的我們就是那生活在“外面的世界”裡的人。每個人都按照固定的遊戲規則,過完這平淡的一生。讀書、高考、工作、結婚、贍養父母、繁衍後代,這些如山般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 即便我們也想在努力地在這繁雜的世界中,想要演奏出屬於自己的旋律。但這世上給我們的束縛太多太多,因為我們在這世上,首先選擇的是活著,再然後才是心理上滿足。雖然生活是混亂的,難以預測的,但我們仍因為想要體驗到那一絲絲的溫情,美好與快樂,而心甘情願的忍受著它給予的各種傷害與痛苦,甚至學會了世故圓滑、為生活做出各種讓步妥協。

    而1900他是如此的堅定與自由,沒有束縛的去做一件事,去實現自我的追求。也許在有些人看來最後他的死亡是悲劇,而對於他來說,大概就是孤獨的完成了自我。他所代表的是極致的理想主義,大多數的我們並不會付諸行動,但又無比羨慕的理想狀態。

    因此我才愛上這個電影,也需要這部電影,需要它幫助我們在被現實和理想的矛盾壓的喘不過氣時,幻想體驗另一種自由人生的可能。

  • 10 # 影視海

    告訴我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每個人的出身、性格、生活等都不經相同,對生活、世界、愛情等看法也大同小異!我們也要學會接受別人!

    《海上鋼琴師》主角1900代表的不是一個個體的人,而是一種人們嚮往的精神境界。

    要懂得珍惜 不要隨便的忘記不要去傷害自己身邊愛你的人~!我只知道 他很眷戀他出生的船和一直陪伴他的鋼琴~!他不願意忘記 他生活過的海上 他不願意去離開大海!

    主角1900 他看得比誰都透徹,也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我們不是一定要像他一樣不下船,各有各的選擇。

    城市生活有太多的變數,很多挫折也許自己無法控制,就是城市裡渺小的一份子。這也許就像是1900所說的 看不見的未來吧。他真的很有遠見,預見到城市生活裡迷茫的狀態。

    他選擇在小天地,守著自己的音樂,自己就是主導。很羨慕,他能這麼堅定地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相遇是一種緣分,珍惜相處的日子。相處不了,笑著說再見,尊重即是最好的祝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知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