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陸次雲在《圓圓傳》中雲:“李自成入北京,召陳圓圓歌唱,自成聽不慣吳歌,遂命群姬唱‘西調’(西秦腔),操阮箏、琥珀(月琴),自成拍掌和之,繁音激楚,熱耳酸心……”這“繁音激楚,熱耳酸心”就是秦腔藝術的基本品貌。青少年中盛行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者、著名詩人海子就曾這樣詩意秦腔:“秦腔 / 今夜的閃電/ 一條條/跳入我懷中 / 跳入河中”,將閃電喻秦腔,足夠雷人,也說明了秦腔慷慨悲壯、激情噴湧的特性。
清人陸次雲在《圓圓傳》中雲:“李自成入北京,召陳圓圓歌唱,自成聽不慣吳歌,遂命群姬唱‘西調’(西秦腔),操阮箏、琥珀(月琴),自成拍掌和之,繁音激楚,熱耳酸心……”這“繁音激楚,熱耳酸心”就是秦腔藝術的基本品貌。青少年中盛行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者、著名詩人海子就曾這樣詩意秦腔:“秦腔 / 今夜的閃電/ 一條條/跳入我懷中 / 跳入河中”,將閃電喻秦腔,足夠雷人,也說明了秦腔慷慨悲壯、激情噴湧的特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戲。西北最早屬秦,向來就稱苦寒之地,也使得秦人性格“剛毅寡言,能征善戰。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裡《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就是這豪情的寫照。千載而下,藝術的形式屢有衍變,但其魂魄卻還一脈相承。秦腔和南方的黃梅戲、川劇等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是用真嗓音演唱,是一種赤裸裸的情感的發洩,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蒼涼豪放。不僅老生、鬚生、小生、大淨、毛淨、丑角等如此,就是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等也是這樣,絕無其他劇種特別是南方劇種那種陰柔婉約、脂粉氣十足的氣息。“吼破嗓子掙破腮”,是三秦父老對秦腔藝術特徵形象而不失幽默的高度概括。有人說秦腔的本色是它的直白高腔。的確如此,秦腔至高處吼一嗓,地動山搖,氣勢逼人,英雄氣勢盡出。秦腔和南方的黃梅戲、川劇等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是用真嗓音演唱,是一種赤裸裸的情感的發洩,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蒼涼豪放。不僅老生、鬚生、小生、大淨、毛淨、丑角等如此,就是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等也是這樣,絕無其他劇種特別是南方劇種那種陰柔婉約、脂粉氣十足的氣息。唱秦腔的境界在於吼。讓秦人之聲吼劈了嗓子,嘴角流血的感覺是它的靈魂,如泣如訴撕心扯肺像杯烈酒,是秦人的精神吶喊。吼,秦腔花臉的唱腔最具代表性,如電影《紅高粱》中的《酒歌》,就是出自秦腔花臉聲腔唱法。面對黃土高坡、皇天后土,面對浩蕩大風,面對無限蒼涼,吼一聲秦腔,宣洩、抒情、鼓勵自己,給自己希望和力量,同時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和藝術美。秦人性格激烈,秦腔唱腔品性亦是激越,別的劇種都是“唱”出來的,唯獨秦腔卻是“吼”出來的。陝西省戲劇家協會主席、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陳彥總結秦腔的總體風格,引用了16個字:“調入正宮,音協黃鐘,寬音大嗓,大起直落。”雖然各路秦腔有些細微的差別,如南路秦腔,就兼有巧快軟硬的特點,但慷慨激昂、高亢清脆、氣勢雄渾卻是共同的特點。秦腔唱腔最為體現秦腔獨特的藝術性,具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適合表現悲憤、懷念、悽哀的感情;歡音腔歡樂、明快、剛健、有力,擅長表現喜悅、歡快、爽朗的感情。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制有生、旦、淨、醜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統稱為“十三頭網子”。一般戲班,都要按行當建置以“四梁四柱”為骨幹的三路角色制。頭路角色包括頭道鬚生、正旦、花臉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鬚生、二花臉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掛頭牌演出,其他即為配角。條件優越的戲班,常不惜重金邀請名角。各行皆能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稱“戲包袱”。秦腔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身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棍、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神話戲的表演技藝,更為奇特而多姿。如演《黃河陣》,要用五種法寶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長串焰火,金交剪能飛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臉講究架子功,以顯威武豪邁的氣概,群眾稱其為“架架兒”。秦腔臉譜講究莊重、大方、乾淨、生動和美觀。顏色以三原色為主,間色為副;平塗為主,烘托為副。所以極少用過渡色。在顯示人物性格上,表現出紅忠、黑直、粉奸、神奇的特點。格調主要表觀為線條粗獷,筆調豪放,著色鮮明,對比強烈,濃眉大眼。圖案壯麗,寓意明確,性格突出。格調“火爆”,和音樂、表演的風格一致。秦腔文化源遠流長,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壯大的根基,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秦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