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蜂二師兄
-
2 # 凱恩斯
供給側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改革,需求側是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如果覺得繁瑣,你只要瞭解,供給側改革,就是調結構。
為什麼要調結構?一個國家發展看什麼,當然是看GDP,但是相同GDP的發展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諸如一個農業國,如果只搞農業,他也會發展,但是他發展會有瓶頸。光搞製造業呢?也有個結構問題,蘇聯1989年之前GDP不差,衛星都上天了,但是貨架上就是沒有足夠的麵包。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也都有這個問題。
房地產行業繁榮並不是問題,但是其在金融供給結構中佔比過大是個不爭的事實,當金融業有大量的房地產貸款,而他們又因為資產負債率過高,或者因為存貸比限制,不給製造業貸款呢?那麼經濟結構就會產生惡化。所以供給側改革十分的及時和必要,雖然干預並非好辦法,但是短期內,調整房地產行業佔比是有利於整體結構最佳化的。可以說,如果房地產行業沒有槓桿,那麼按照市場需求,你漲上天也沒關係。
當然要注意到的是,直接融資一定不是最好的債務調節方式。實際上股市和債市才是最好的金融供給側改革方向,因為股市和債市的風險傳導力小。這裡要強調,最好繼續保持傳統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分業經營。這樣即使某種資產出現大波動,也不會出現連鎖反應。
所以,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成功解決什麼問題?具體看,就是解決融資結構中房地產過高,而其他製造業和服務業融資比重過低的問題。
-
3 # 財經宋建文
金融供給則改革的成功,能解決融資難問題,可以讓金融資源配置更高效,讓經濟結構更加合理,以及促使金融體系更加穩鍵。
說到金融供給則改革,先來說個題外話,先說供給側改革什麼是供給側改革呢?在經濟執行中,存在著供求關係,即供給與需求,供給端,主要是提供商品,需求端,主要是購買和使用商品。過去中國依靠人力成本低廉的優制,迅速成為製造業核心國,成為全球的產品製造中心,全世界的諸多產品上都印有“Made in China”字樣,這也成為我們幾十年來的驕傲。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需求開始多樣化,而傳統的生產端只看量,沒有更上質,就會造成貨不對路,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被需要,造成了產能過剩。而對於生產資料型行業來說,看到別人賺錢,盲目進入行業,並競相擴大產能,當供給過剩後,沒有足夠的對應需求力,就會造成產品跌價,形成虧損。比如之前的鋼鐵行業即是如此。
那麼進行供給側改革,就是對供給端進行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其與需求相匹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理解了供給側改革,就比較好理解金融供給側改革了。
為什麼要進行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和其他行業一樣,同樣存在著供給端與需求端。
簡單來看,供給方就是提供金融服務的一方,比如說銀行、信託、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提供股票與債券發行的證券交易所,都屬於金融供給端。而需求端,則是使用資金的一方,比如房地產、製造業等任何一個需要利用資金來進行生產和經營的主體,包括我們生個人,都是需求端,我們需要貸款買房,需要貸款買車、教育、消費等等。
如果金融供給過大,但又沒有對接有效的需求,就會造成金融浪費和金融資源配置的低效率,這和商品的供需關係其實是一樣的。我從兩個方面來考察這個問題:
第一,供幣供應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8年全國貨幣和準貨幣(M2)供應量為18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1%。2018年國內GDP為90.03萬億元,國內M2與GDP之比為2.029。對比一下美國的資料:美國2018年GDP為20.49萬億美元,美國2018年的M2供應量為14.77萬億,美國M2與GDP之比為0.72。可見,目前國內的貨幣供應量是充足的,甚至是明顯超發的。
第二,金融業增加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8年國內金融業增加值為6.91萬億,佔GDP的比例為7.68%。
從2005年開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一路上升(見下圖),到2015年的時候達到最高點8.44%,之後開始了供給側改革,金融業增加值在GDP比重開始回落。但參考美國的情況,美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7.5%,並且最近十年都沒有超過8%,在之前長期在6%左右的水平。因而從金融供給總量來看,國內的金融供給是充足的。
在供給充足的情況下,要實現金融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就需要對金融行業進行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改革,去槓桿和強監管是兩大抓手,目的就是使金融實現“供需對路”,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金融供給側改革能解決四大問題透過對金融從給側進行結構改結果,可以解決以下四大問題
一、多層次資本市場讓融資更便捷
國內的融資手段,主要是透過銀行進行直接融資,重點是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目前國內的直接融資規模佔社會總融資額的比重在15%左右,而股權融資規模佔比5%左右。而發達國家直接融資佔比超過55%,從融資渠道來看,中國的直接融資是不暢的。
這使得經濟過度依賴於銀行業,而銀行業又太過強勢,融資的主動權完全掌控在銀行手上,同時也使風險集中在銀行之上。所以透過改革,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IPO常態化,發展新三板,以及今年來成功創設的科創板,以及未來發展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市場,能夠為企業創立更通暢的融資渠道。
二、引導金融資源配置更高效
要讓資源配置更高效,就需要優勝劣汰。
比如說嚴格執行股市的退市制度,這樣才能形成有進有出、能上能下的良性迴圈,讓資金能在市場中進行最佳化配置。經營不善的公司,該退市就退市,把機會留給管理經營有方的公司,以及需要金融資源支援的公司,這樣才能像美國股市一樣培育出“偉大的公司”。
在貸款方面,引導資金向真正需要的行業傾斜,更多支援製造業、支援中小微企業,流向需要資金支援的半導體、基因生物等前沿研發行業,這樣才能透過金融資源來支援實體經濟,最佳化配置推動科技實力的提升。
三、最佳化結構促經濟更平穩
以美國為例,雖然M2總量與GDP的比值較低,但美國有巨大的國債拉動經濟。中國的下一步,國債市場將會債來巨大的發展,2019年中國財政部將在香港發行150億元人民幣國債。而此前中國債券市場已被納入彭博巴萊克全球綜合債券指數,這標誌著中國債券市場正逐步開放。未來隨著國債規模的擴大,M2增速將會放緩,有利於將過度依賴於房地產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消費型驅動模式。
目前國內的理財產品渠道已經很多,產品種類也很豐富,這為國內的資金理財提供了很多更好的選擇,但對於各類理財產品,需要做好監管和引導。比如說今年以來,銀保監會約談了部分信託,對房地產信託強監管,引資信託資金合理投資,以此阻斷大量流入樓市的資金,保障房地產行業的良性發展。
讓融資結構更加最佳化,為落後地區三農行業提供金融支援,促進全國各地區之間、各群體之間的收入更加平衡發展,避免過度加劇貧富分化。
這些,都有利於整個實體經濟更平穩的發展。
四、強監管讓金融體系更健康
加強監管,特別是加強對各地中小銀行的監管,各地中小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及村鎮銀行,在有效的紮根當地,更有針對性的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同時,更需要做好金融風險的控制,避免區域性性風險的發生。
比如,金融去槓桿,對P2P行業進行整頓。P2P模式的核心邏輯在於一個網際網路平臺透過網路一端對接有借款需求的個人或小微企業,另外一端對接有理財需求的投資者,如果把這兩端拆成兩個平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線上理財資金端和線下資產端。但很多P2P行業並沒有足夠的風險準備金進行剛性兌付。在永續性的金融去槓桿之下,P2P行業該爆雷的爆雷,該關門的關門,目前行業內已所剩無幾,有效的降低了可能對金融行業帶來的潛在衝擊。
總結:目前國內金融總供給充足,主要是需要進行結構性的改過,透過金融供給則改革,可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讓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發展,防範金融風險,讓整個宏觀經濟行穩致遠!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沙漠缺水,但是現在的技術已經能達到在沙漠上種菜種樹,為什麼呢?採用了滴灌技術,就是把水管埋在苗木旁邊,每隔一段時間出些水澆灌一下,用最少的水量種活作物辦成最大的事!
側給制也是這個原理,很多行業需要轉型,但是遇到短期困難,比如增加環保裝置,產品轉型研發新品,不能都一棍子打死,幫助它轉型,讓它維持適當的速度活著。
很多行業遇到暫時的困難,比如貿易制裁,需要暫時渡過難關,這樣給它們一點支援或幫助,結果就會截然不同,待行情好轉,它們會加倍補償你的付出的!
在經濟總體處於微調形勢下,側給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可以用八個字形容:“調而不僵,圍而不死”,永遠有活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