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雅君觀世界

    德國是世界公認的經濟和科技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它面積僅有35.73萬平方千米,人口有8270萬,但由於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早在冷戰時期隸屬於資本主義陣營的聯邦德國(西德)就已經是北約防禦蘇聯可能的進攻威脅的重要前沿陣地。1990年兩德統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依然將俄羅斯視為戰略對手國,為了阻止俄羅斯可能對“西方自由世界”實施的進攻並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美國極力推動北約東擴,在歐洲方向上加強了針對俄羅斯的戰略封鎖鏈條。由於新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有限,使得德國在北約歐洲成員國中一枝獨秀的局面並沒有被改變。

    目前的德國聯邦國防軍兵力為18萬人,雖然外媒稱他們的戰鬥力已經下降很多,但近些年來德軍參與了在阿富汗以及非洲一些國家的維和行動,因此還是積累了一定實戰能力的。而如果真要實現抵禦俄羅斯、保衛“西方自由世界”的目標的話,沒有科技和經濟實力作保障是不行的。德國的GDP總量達到3.677萬億美元,並且擁有2300個世界品牌,其強悍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使得東歐那些新“入夥”北約的國家相比起來簡直就是“蝦兵蟹將”一般。如果沒有德國,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們在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時首先在經濟上就會覺得吃緊,畢竟現在打仗是非常燒錢的事情。

    歐洲一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區域。為了防禦俄羅斯可能的軍事進攻,美國在歐洲北約成員國中部署了不少軍隊,其中駐德美軍有3.3萬人。美國駐軍保衛“西方自由世界”當然花錢不少,以前美國財大氣粗,即使即使北約諸成員國少出點錢也無所謂。但現在美國自身經濟增長乏力,並且自身早已負債累累(已經有22.5萬億美元債務了),要承擔駐歐美軍的龐大開銷就實在是力不從心了,無奈之下美國只能要求歐洲北約成員國多向北約貢獻軍費。而目前比較可能大量增加向北約貢獻軍費的歐洲國家,主要就是德國、法國和英國,其它那些都是“打醬油”的角色。同時,德國強大的科技實力還能為北約軍隊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如此具有重要價值的國家,美國敢將它從北約中開除麼?

    如果美國卻將德國踢出北約,那麼到時候北約的歐洲防禦圈在中歐這裡就會形成一大片空白地帶,如果這個時候俄羅斯進攻“歐洲自由世界”的話,東歐那些小國基本上是招架不住俄軍進攻的;一旦俄軍突破東歐地帶而德國又沒有成為北約遏制俄軍進攻的重要屏障的話,俄軍就會大舉推進到北海-英吉利海峽附近地域,那樣的話歐洲的防禦戰就真的成為大西洋邊上的後衛戰了,到時候“歐洲自由世界”可就真的很危險了。對這種情況美國軍政要人們不可能沒有清醒的估計,因此即使從純軍事角度考慮,美國將德國踢出北約也實在是失策之舉。

    目前美國與德國在北約軍費問題上存在爭執,筆者認為這個矛盾不是不可以解決。德國現在覺得俄羅斯威脅相對減少,自己想獨立自主地發展經濟和科技,因此德國不願意過多增加軍費投入。但美國出於一己之私卻硬要德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這當然引發德國的強烈反感。目前看來要解決問題,主動權其實是在美國手中,美國如果再不放棄自己的蠻橫霸道、不與德國展開平等對話的話,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而且令北約其它歐洲成員國對美國感到失望、感到寒心,甚至不排除一些北約成員國尋求與俄羅斯改善關係來求自保的可能。

    美國如果還想繼續有效掌控歐洲來達到遏制俄羅斯的目標的話,還是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心平氣和地與德國商量如何解決問題吧。

  • 2 # 滾滾是國寶

    2019年的北約峰會,12月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在奧巴馬時期,北約峰會的重點主要討論俄羅斯的威脅和防範。現如今普京的崇拜者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後,在他眼裡北約的其他成員國,在享受美國軍事保護的同時,又不肯多交北約會費,簡直是吸美國血的寄生蟲。這種明顯虧本的買賣,特朗普肯定是不會幹的。於是前不久,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納爾就向德國喊話了,如果德國不盡快將北約軍費開支,提升到GDP的2%,那麼美國將把在德國的駐軍轉移到波蘭。

    美國向德國喊話是很輕鬆的,但明顯德華人很難接受這種喊話。因為現在德國的經濟很不景氣,如果德國輕易接受美國這種喊話,那就是說德國政府將要多支出300多億美元的財政開支。身為德國大管家的默克爾,肯定不會接受美國的這種喊話。於是在8月14號默克爾就強硬表態,德國已經做好被開除出北約的心理準備,美國可以像他們說的那樣,把軍隊搬到波蘭去。

    在默克爾的強硬聲明後,德國的某些議員也跟著起鬨,諷刺美國認為美軍走時,最好把留在德國的那幾十顆核彈一起帶走。那麼在美國要漲會費的情況下,德國為什麼敢如此強硬,難道德國不怕美國把它趕出北約嗎?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促使德國能如此強硬表態。

    ①北約的成員國有很多,誰也不肯輕易的把北約費用增加到自己頭上,德國敢強硬回慫美國,也是看到了其背後的支持者肯定不少,所以德國的強硬是有基礎的。再說北約是個聯盟,美國雖然是大統領,但有些事還是需要協商和商量的。

    ②美國政府低智商的喊話,也確實讓德國哭笑不得,你把駐德國的軍隊撤往波蘭,對德國來那絕對是求之不得的。因為美軍防守波蘭,那德國就成大後方了,俄羅斯的軍事威脅離德國豈不是更遠了。③自從華約解體後,德國基本上不存在所謂的軍事安全問題,再說現在德國和俄羅斯關係不錯,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俄羅斯威脅歐洲安全,也只是美國為自身的利益,而找的一種藉口。

    ④歐盟的成立,法德關係的融洽,也讓歐洲人對美國指手畫腳的態度心生反感。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這已經是歐盟的一種共識,當法國提出要組建歐洲軍的時候,德國的積極響應,也說明德國對美國的長臂管轄,很是反感和討厭。

    既然美國的軍事存在,對德國來說已經變的無足輕重了,那德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是不願意隨便美國漲軍費開支的。反過來說,美國為了自身的全球戰略,巴不得德國永遠留在北約的體制內,這樣美國既可以控制歐洲的防務,又可以從歐洲撈到經濟的好處。

    如果,特朗普政府很短視,真的把德國開除出北約,那麼德國就有理由為了自己的國防安全,去聯合法國成立歐洲軍。很明顯當歐洲真的有自己的軍隊後,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將會變得多餘,這個結果對美國來說絕對是個悲劇。所以說德國就算不漲北約的軍費開支,美國還是不能把德華人怎麼樣,以上種種原因,就是默克爾敢強硬對抗美國的理由。

  • 3 # 迷彩營地

    後果很嚴重。德國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是戰後經濟發展迅速,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實力迅速地成為歐盟的中堅力量,並且在北約框架之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德國給開除,那麼北約將會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不能夠稱作一個真正的北約。總的來說,我認為美國不敢將德國從北約開除,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首先,德國退出北約以後,將會全面的倒向俄羅斯。俄羅斯早就巴不得德國能夠退出北約加入自己的懷抱當中。在經濟上俄羅斯是一個原材料和能源的出口大國,而德國卻可以和俄羅斯進行貿易上的合作,雙方在經濟上具有非常強的互補性。如果兩方結合,必定會造成貿易的繁榮,給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以及歐洲的工業造成衝擊,到時候美國要想遏制這種發展的勢頭是非常難的。如果德國和俄羅斯關係發展良好,那麼就相當於俄羅斯在歐洲插進去一顆釘子,美國企圖控制歐洲的計劃就不可能實現。

    其次,德國擁有非常完備的軍工體系。別的不說,就說他們製作的豹2坦克,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有口碑的。此外,德國在精密儀器加工方面有著獨到的技術,美國有些方面都達不到德國的標準,所以說如果讓德國繼續留在北約,以後可以進行技術方面的合作,反而如果把德國踢出北約,將會使自己的武器研發不能找到一個非常優秀的合作伙伴。

  • 4 # 南雷霆峰

    開除德國很嚴重,特朗普真的敢把德國開除出北約軍事聯盟嗎?

    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說明特朗普是德國血統,他是第三代移民。按我們的話來說,特朗普的血管裡流著日爾曼民族的血液。

    特朗普已經是美華人,但是他的根卻在德國。據說,特朗普競選總統成功以後,他在德國的眾多親戚,還有鄰居,沒有一個露出高興,驕傲,揚眉吐氣的表情。當時我很不解。

    到了今天,我明白了,特朗普這個日耳曼人的後代,根本沒有嚴肅,紀律,謹慎等日耳曼人的優秀基因,希特勒的欺騙,狠毒,狂妄自大,出爾反爾他倒是繼承了!

    而且流著德華人血液的特朗普對德華人卻是最為兇狠,敲詐勒索起德華人也是最為翻臉加無情。

    他不顧德國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硬是要德國把軍費開支提升到德國國民收入的2%,而且要增加給駐德美軍的軍費。遭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女士一口拒絕。

    美國駐德大使格雷納爾也是一個思想極端的人,是特朗普心腹,更是愚蠢地向德華人喊話,要是德國國防開支不能提升到2%標準的話,美軍將不對德國提供軍事保護,將全部撤到波蘭去。

    打臉的是,波蘭外長馬上就否認了,說波蘭無法接納如此多的美軍。

    這個腦殘的大使也不想想,德國的GDP是波蘭的多少倍?德國哪怕出1%,也是波蘭2%的多少倍了!而且駐德美軍有幾萬,駐波蘭的美軍才一千,波蘭出得起那麼多軍費嗎。

    最嚴重的是,波蘭的橋樑,機場根本不能和德國比,總不能讓波蘭的民用機場讓出來,讓波蘭的民用航空全都癱瘓吧!而且,僅是造個幾萬美軍的軍營,波蘭就要哭了。前面造一千人軍營,波蘭花了幾個億啊!

    所以,特朗普說要把駐德美軍撤到波蘭,完全是對德國的威脅和敲詐,根本不可能!

    所以默克爾要美國把德國開除出北約,德國議員更是讓美軍把核彈也帶走,就是諷刺美軍做不到。就算做到了,有波蘭擋在前面,德國在大後方,豈不是更安全嗎?

  • 5 # 淡然小司

    特朗普聲稱要將德國駐紮的美軍撤往波蘭,這本身就是一種威脅德國的手段。特朗普還認為德國就是亞洲的日本和南韓,只要美國拿出撤軍的手段相威脅,德國就得跪地求饒,抱緊美國的大腿希望美國不要撤軍。美國就可以要求德國進一步增加軍費,從而達到美國背後自私的目的。這是特朗普這種低智商的動作,對於德國來說根本就不起作用,甚至德國巴不得美國趕緊撤軍呢!

    特朗普雖然以威脅的手段,要在德國撤軍,這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威脅。但是,特朗普要想將德國從北約當中開除,恐怕這就是另一個難以置信的決定。當然,從實際考慮,特朗普是不敢將德國從北約當中開除的,這其中會涉及到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在政治上來看,德國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雖然作為一個戰敗國,但是卻能夠改過自新,獲得整個歐洲國家的原諒。隨著東德與西德的統一,德國在歐洲的政治實力和政治影響力進一步加強。歐盟的成立已經讓德國成為歐洲政治領導的核心,其政治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法國。目前北約的政治核心在歐洲部分仍然是以德國為主,這一點美國方面是心知肚明的。

    其二,在經濟方面來看,德國是歐洲各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國家,德國的GDP總量達到了3.677萬億美元。德國經濟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經濟,多數都以製造產業為主。正是因為德國實實在在的發展製造產業,並且擁有世界上2300多個知名品牌,這才讓美國在發動金融攻擊時,拿德國沒有辦法。說白了,德國的GDP是一個實實在在的GDP,是一個德國製造業直接表現的GDP。德國的經濟領導著歐洲也拯救著歐洲,也是保障歐元的根本。那麼其他歐洲國家在德國的經濟面前,必然是圍繞著德國而發展。

    其三,在軍事方面來看,目前的德國聯邦國防軍兵力為18萬人,但是德國是一個相對健全的軍事體系。而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是二戰以後留下來的產物,目前美國在德國駐紮有不到3.5萬名軍人,這是美國在整個歐洲駐紮軍隊人數的一半。美國在德國駐紮有100個左右的軍事基地,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住德國。一旦美國撤出軍事力量,或者說是將德國從北約當中開除,而憑藉德國自身的力量足夠完成國家的安全任務。

    其四,從地理位置上看,德國國土面積僅有35.73萬平方千米,人口有8270萬。雖然德國國土面積並不算龐大,但由於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地理位置特殊,德國可以輻射整個歐洲四方。正是由於德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才讓美國在德國駐紮了歐洲近一半的兵力。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美國怎麼可能會失去?美國又怎麼可能會將德國踢出北約呢?

    其五,從國際環境上看,德國與整個歐洲國家在國際關係上處理得非常融洽,而且德國沒有真正的威脅。德國與歐洲國家已經徹底放下了防衛,目前的歐洲國家沒有把德國作為敵人的。整個歐洲國家都視俄羅斯為威脅,當然這背後也有美國慫恿的因素。德國卻是一個加強與俄羅斯交往的國家,可以說俄羅斯對德國的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尤其是德國與俄羅斯合作建設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更讓兩國的經濟緊密相連。失去威脅的德國,又怎麼會懼怕失去北約呢?

    因此,特朗普對德國始終是又氣又恨,特朗普參加的兩次北約峰會當中都點名德國為北約不作為。尤其是特朗普在北約成立70週年的年會上,提出將北約軍費在2020年提高到GDP的2%,在2025年之前提高到4%。可是德國最近出臺的國家財政預算,卻根本沒在乎特朗普所謂的要求。德國到2023年的GDP才提高到1.25%,最高峰的是2020年的1.37%,未來2025年能夠提高到2%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 6 # 觀天下智庫

    美國膽敢將德國開除出北約,極有可能會導致北約解體。北約是美國霸權的標誌性國際組織之一,美國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北約解體?所以,美國絕對不敢將德國開除出北約。如果德國想要退出北約,美國也會不折手段挽留。 當德國被美國喋喋不休增加軍費預算的要求所激怒,開始怒懟美國,甚至威脅退出北約,美國立刻慫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參加北約峰會

    德國總人口8100萬,領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GDP總量近4萬億美元,人均GDP近5萬美元。德國是北約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經濟增長引擎。所以,一旦德國退出了北約,不僅會大大削弱北約的實力,還有可能引發其他歐盟國家退出北約。也正是因為德國對於北約如此重要,美國根本不敢將德國開除出北約。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要求德國短期內提高軍費預算。按照北約的規定,成員國的軍費預算應該佔到GDP總量的2%。德國的軍費預算每年在500億美元到600億美元之間,GDP總量約為40000億美元。如果滿足特朗普的要求,德國每年的軍事預算應該到800億美元,還需要每年增加200億美元到300億美元!默克爾與特朗普

    對於德國來講,根本沒有意願如此大規模提高軍費預算。關鍵原因在於,德國已經處於北約的後方,並沒有面臨俄羅斯直接的軍事威脅,又何必當冤大頭拿出這麼一大筆軍費?所以,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展現鐵娘子的風範,直接回擊特朗普,稱德國不會短期內提升軍費,已經做好了被驅逐出北約的準備!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很精明,那就是德國增加軍費以後,其他北約成員國也無法承受美國的壓力,必然隨之增加軍費。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為美國省下一大筆軍費,還能夠為美國軍工業拓展軍火訂單。但是,特朗普狂妄到何種地步,也不敢將德國開除出北約!如果特朗普真的將德國開除出北約,豈不是真的成了“俄羅斯間諜”?德國軍隊

  • 7 # 張139558534

    北約是在冷戰時期,為了和蘇聯強大軍事實力相對抗,以美國為首西方世界建立起來的軍事組織。相對對應的是蘇聯及自己的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條約,及華約。在蘇聯時後期,戈爾巴喬夫實行親西方的路線,全面向美國西方妥協,最後是投降。

    這樣,華約率先瓦解。之後,蘇聯也解體,都不存在了。照理,北約也應該放進博物館,讓它也成為歷史文物。但卻沒有!原因一個是太快,還沒有等西方世界緩過神來,東邊原來強大的軍事組織、實力,都其次咔擦,如雪崩般瞬間垮掉了;再有,美國留下心眼,讓北約繼續存在,使它繼續成為自己掌控歐洲的合法組織。否則,一旦也解散了,下步組織歐洲各國做什麼事就太困難了。特別是美國投入大量財力物力搞起來的北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當然是把控歐洲這些國家了。如果自己捨棄原來的心血走掉了,歐洲畢竟形成自己的力量,美國說話當然都不聽了。而現在不一樣,冷戰結束了,但美國大兵還在歐洲各國駐紮,誰敢對美國不敬?美國一聲令下,誰又能不聽呢?所以,北約的存在,主要是美國操控的結果。正像北約本身也是美國主導起來的軍事組織一樣。

    冷戰後,大歐洲思想得到極大的發揮和進展。歐盟的建立和歐元的確定,都是這種實力發展所展現給人們的實際成效。正如馬克龍、還有默克爾一再提出,歐洲要走自己的道路,包括自身防禦系統。在美國提出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投入,多分擔美軍自己的費用時,馬克龍也不失時機提出,可以組建自己的歐洲軍。這些明顯是和美國的觀念相背離,氣它呢。

    特朗普上臺後,一再向北約各國施壓,要求增加自己軍費,目的當然不是因為軍費過重,美國要退出北約了。更不是,看到和平時期到來,要解散北約。他真實目的還是讓大家都出錢多些,把自己的那份也都給交上來。這樣,一項軍事開支,在特朗普手裡就會演變成贏利的生意活動。一舉兩得,既能控制歐洲,自己還不用承擔沉重的軍費開銷。真是商人總統的如意算盤!對於美國偶爾露出“不交錢,美國就退出歐洲,不管這裡”的思想,最高興當然是德國了。因為,自二戰結束後,美軍主要駐紮在德國,牢牢控制著德國自身走向,作為一個歐洲大國,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完全獨立、自我發展。法國也是這樣,它雖然不在美國控制下,但十分渴望建立統一強盛的歐洲聯盟,現在的歐盟設想,發展下去當然就是大一統的歐洲國了。法德兩國,都在為整個歐洲完全獨立而努力。所以,真的美國或者退出北約,或者把德國開除北約,德國肯定是高興的,法國也會是認為好事一件。都不會痛苦,更不會如喪考妣痛哭流涕了。

    特朗普和默克爾鬥鬥嘴可以,真的開除德國,或者自己捲起鋪蓋回美國了,還真是不行。至少有兩條不能逾越的底線。一條,美國國內的反對。北約是美國自己國家對外戰略的基石,放棄了歐洲,相當於美國重新壓縮回美洲大陸一樣的結果,這是美國上下所能接受的嗎?不會接受。別的地方都可以丟掉,唯獨歐洲,美國是丟不起的。如果特朗普放棄歐洲,拋棄北約,那麼他犯的就是政治錯誤,肯定要受到美國兩黨共同的清算。這 點,特朗普當然也知道,他指責也好罵也好,對待德國也只能侷限在此,撤軍回國或者撤到波蘭,都是不可想象的,不可能的。還有一條,也很重要。北約新成員國的反對。新成員國,都是前蘇聯時期的衛星國,或者還有些加盟國。它們都是當年蘇聯時代受害者,迫切需要北約的保護和幫助。如果美國放棄北約,而歐盟機制也來不及彌補防衛力量上的不足,那麼在俄羅斯逐漸向蘇聯時期模式演變,則這些前衛星國加盟國,又要回到暗無天日的舊社會了。它們是反對和反抗北約解散或削弱的最堅定力量。

    其實,北約目前也正在開展著自己的工作,並不是一種擺設。自2008年,喬治亞挑起雙方一場時間很短的戰爭後,西方北約已經看到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軍事實力已經恢復到前蘇聯時期一定的水平。特別是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除佔領克里米亞和幫助東部分離,顯示出強大軍事實力外,在2015年,以反恐戰爭參與國身份進駐敘利亞,更是一路勢如破竹,在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即將被滅掉的時候,重新取得戰場主動權,打敗並奪回幾乎全部反對派武裝控制區。這些不能不讓美國西方刮目相看,一個強大軍事實力的俄羅斯仍然是存在的。這就使西方無論如何,不能讓俄羅斯重新演變成蘇聯。北約的功效因此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自從烏克蘭危機後,尤其是烏東部戰爭持續發展以來,美國和北約採取的是蜘蛛網式戰略。讓烏克蘭首先成為與俄交鋒中的蛛網,起到粘住俄羅斯有生力量作用,慢慢消耗俄的力量,透過多方面的貼上,完成對俄長期的消耗。只是目前烏克蘭消耗不起,早就 盡顯頹勢,而西方北約的新戰略,還沒有跟進,倒黴的是烏克蘭自己。 作為冷戰產物的北約,正在重新成為新冷戰中的利器,美國西方不會放棄,東擴也是北約的目標。在這大背景下,不論特朗普的放棄北約言論,還是默克爾退出北約的氣話,都不要當真,不可能的!

  • 8 # 老狼48440790

    美國是北約老大,如今的北約已不是美國說了算的時候了。即使美國攛掇北約成員國開除德國出北約,德國求之不得。

    德國在歐洲的中部,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東鄰波蘭、捷克邊界相通,南鄰瑞士丶澳地利,領土面積約35.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8100萬,2018年GDP產值3.997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之一。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蘇聯未解體前,德國與蘇聯之間僅有波蘭之隔,如今的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原來就屬於德國(東普魯士)的領士,原名叫哥尼斯堡,是東普士的首都,蘇聯佔領後,為紀念逝世的加里寧改名為加里寧格勒。可知德國與俄羅斯距離有多近!

    北約開除德國將失去歐洲的重要戰略地位。

    德國與美國的矛盾與日俱增,在軍費分攤上,美國多次指責德國違背北約條例,逃避北約責任,不願將防務費提升到GDP2%以上;在經濟建設上,美國一直干涉俄德共同開發專案北溪2號;在軍火銷售上,德國拒購美國F_35;在駐軍軍費攤銷上美國若要增加,德國則要求美國撤走軍隊和軍事基地。

    美國對德國的所作所為,如鯁在喉,如芒在背。美國如果把德國開除出北約,德國假若倒向俄羅斯,北約將土崩瓦解。

    一丶北約開除德國,德國在歐洲的戰略地位無可替代。波蘭丶捷克丶匈牙利丶羅馬尼亞丶烏克蘭丶立陶宛等國都將失去屏障與依靠,成為無源之水。

    二丶德國退出北約,即使中立,北約也難承之重。德國在北約中承擔了除英國丶法國外,無國能比的第4把交椅位置。

    三丶德國在歐盟的經濟引領作用,無可替代。德國是歐盟名符其實的兩駕馬車,德國退出北約將比當年法國退出北約影響大得多!很可能由於德國的退於,形成北約退群的骨牌效應。

    將德國開除出北約,德國將與俄羅斯形成經濟聯盟。

    俄德兩國首腦峰會近些年比美德親密得多,默克爾的怒懟特朗普與默克爾親密互動普京,形成鮮明對照。

    看一看默克爾怒懟特朗普和含情默默面對普京,誰親誰疏是不是一目瞭然。

    美國北約將俄羅斯設為假想敵,德國丶法國卻積極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德國與俄羅斯在經濟協作方面已經越來越緊密,德國在俄羅斯的企業超過3500家。這些決定了俄羅斯與德國必須改善關係。

    德國若被美國開除出北約,法國將是第二個離開北約的國家。法國與美國早已分歧明顯,在成立歐洲軍和伊核問題上,特朗普點名批評馬克龍,法國外交部直接硬懟特朗普:“法國是主權國家,有權決定自己的外交政策。無需別人說三道四。"在法國曆史上,1967年,戴高樂執政,直接將北約理事會(總部)和北約軍隊趕出法國,直到1995年法國才重回北約。

    鑑於上述的利害關係,將德國開除出北約,美國的“集體圍堵術"會被徹底改組,給美國100個膽,也不敢將德國開除出北約!

  • 9 # 李姓先生

    不僅僅是開除德國很嚴重,美國將任何國家開除出北約後果都會很嚴重,因為美國壓根兒就沒有權力單獨將成員國踢出北約,如果美國強行這樣做了,那整個北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將會因此受到巨大沖擊,只要美國總統的腦子還正常,那北約就不會有任何國家被美國給單方面開除。(默克爾和特朗普)

    有些人經常會提土耳其被美國開除出北約或者德國被美國踢出北約的說法,這句話隱含的觀點就是認為北約是美國控制的一個軍事同盟組織,美國想要讓任何國家加入北約或者把任何國家踢出北約都可以,然而事實顯然並不是這樣。美國是北約的老大哥,但是這個組織絕對不會專屬於美國,北約的事情不能由美國一個國家決定,所以現實中基本也不會出現美國單方面將北約成員踢出聯盟的事情。

    在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退出過北約,這個國家就是雄心勃勃的法國,不過法國之所以會退出北約是因為它想要擺脫北約的影響成為一個具有完全獨立影響力的大國。另外法國當初也沒有被任何國家踢出北約,它是自己主動選擇退出北約的。根據北約的章程規定,一個國家退出北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主動離開,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強制成員留在聯盟內部,同樣也沒有任何成員能夠單方面要求其它成員離開北約。(北約成員國領導人)

    德國是北約成員當中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國家,它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特朗普上臺以來德國在軍費問題上和美國的分歧更加嚴重,有德國官員甚至驅趕美軍離開德國,於是所謂美國可能將德國踢出北約的說法便被提了出來。然而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實際上德國和美國之間在軍費問題上的分歧只能算兩國之間的一些小矛盾,這並不會動搖美國和德國的同盟根基,美德同盟是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戰略利益追求,只要這一點沒有改變,美國和德國就不會分道揚鑣。(北約軍隊)

    至於美國將德國開除出北約的事情,首先是美國不能這樣做,而如果美國真的強行這樣做了,這對於整個北約也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如果美國可以單獨將德國踢出北約,這就意味著它也可以將其它國家踢出北約,別以為北約成員都是美國的附庸,實際上它們都很有個性,如果美國可以為所欲為,那些北約的小盟友只會逐漸遠離美國。另外從德國的角度來看,二戰之後它在軍事上的建設力度就大大減小,德國的國防安全主要還得依賴北約,所以德國也不會輕易退出北約。總之美國將德國強行踢出北約的後果很嚴重,這不是因為德國軍事實力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美國的這類行為會對北約內部的團結與穩定造成巨大沖擊。

  • 10 # 衝擊時評

    北約開除德國的後果當然非常嚴重,而且已經嚴重到美國不敢以此要挾著德國。雖然美國和德國之間關於軍費比例的問題矛盾很大,但是雙方只能透過談判和互相施壓的方式解決。即便德國不同意快速提高軍費,特朗普政府也只能忍氣吞聲。

    首先,德國號稱歐洲的十字路口,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美國將歐洲駐軍主要駐紮在德國,不僅因為德國是戰敗國,提供了最多的軍事基地,主要是因為將軍隊駐紮在此處,可以迅速調往歐洲的各個地區。如果將德國開除出北約,加之瑞士也不是北約成員國,北約陸軍要麼走海路,從西歐調往東歐前線,要麼就要從義大利等南歐地區繞行。整個歐洲戰區將因此脫節,軍隊調動的速度將嚴重下降,這是美華人無法接受的。

    其次,德國脫離北約,可能會在歐洲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在美國看來,德國脫離北約可能無法保護自身的安全,但是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看來,現在的歐洲並沒有明確的外部威脅,歐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削減經費開支顯然比應對一個在美國政府口中的虛擬敵人要現實的多。如果德國脫離北約,幾乎肯定會有其他歐洲國家效仿,這個存的幾十年的軍事防務組織,因此徹底崩塌也未可知。

    第三,德國將軍費比例提高的GDP的2%也並不現實意義。特朗普一直要求北約成員國家軍費比例提高到2%,但是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強國,2018年德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了4萬億美元,如果按此標準每年的軍費應該達到80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要知道英國、俄羅斯一年的軍費開支也不到600億美元,德國不需要維護核武器,也不需要維護核潛艇等戰略武器,幾乎不參與與海外軍事行動,一年800億美元用來幹什麼呢?如果德國真的按美國要求,把軍費提高到800億美元,可能又會有歐洲國家質疑德國重新走軍事化道路了。

    所謂將德國開除北約有許多現實問題,特朗普可能根本沒有將此作為一個有價值的選項。特朗普不斷向德國施壓,只不過是一種戰術手段而已,德華人只要把自己的軍費稍稍提高一些,多向美華人買F35,算小賬的特朗普恐怕也就滿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裝置要一根光纖芯,有的要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