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清朝兼具中原農耕文明與滿蒙藏草原遊牧漁獵文明的二元特點,自身深諳草原民族的生存之道,構建出了針對牧區的直接統治體系,特別是盟旗制度這一制度創新最終牢牢控制了廣大蒙古地區。

    一般認為清朝征服蒙古主要有三條辦法。一是軍事征服,血腥鎮壓反抗者;二是政☞束縛,實施盟旗制度;三是推行黃教,羈縻民族性格。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盟旗制度,相當於防風固沙工程,一個個的小格子,使沙丘漸漸停止了流動,沙子還是沙子,但是已經對人類構不成威脅了。曾經在草原上呼嘯來去以劫掠為生的戰士,不得不變成自食其力的牧人。從中原王朝的角度來看,草原帝國的威脅就此被輕鬆地解決了。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就與附近的蒙古諸部會盟、聯姻。1616年,察哈爾林丹汗與明朝結盟,企圖聯手遏制後金的擴張。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則利用各部落、氏族之間的矛盾,採取招撫、利誘、通婚、脅迫等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林丹汗連續遭到打擊,眾叛親離死去。1635年林丹汗之子額哲出降,獻元代傳國璽“制誥之寶”,察哈爾部滅亡。“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漠南蒙古大部分已歸附後金。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奉皇太極為蒙古大汗。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置蒙古衙門統管蒙古事務,並派員前往歸附的蒙古各部“查戶口、編牛錄、會外藩、審罪犯、頒法律、禁奸盜”。此後漠北、青海蒙古(四衛拉特盟主固始汗)各部震動,紛紛遣使入貢。1638年,清朝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1676年四衛拉特之一準噶爾首領噶爾丹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之後,把衛拉特諸部的鬆散聯盟變為準噶爾汗國,並攻打歸附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意圖重新統一蒙古,由此與清朝的矛盾加劇,導致康雍乾三朝多次對準噶爾用兵。至乾隆25年(1760)才最終平定。清廷此時內部穩定,國力強盛,戰鬥力較強,且運用剿撫並用的策略比較成功,在戰爭指導上,能依據客觀情況,制定出切合時宜的作戰方針,注意發揮騎兵快速機動作戰的能力和發揮火器部隊的作用。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爾梅克等由俄羅斯統治外,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乾隆帝作詩曰:“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當然伴隨著軍事征服和血腥鎮壓,蒙古各部落遭到了極重摧殘,大量人口死於戰亂。準噶爾部和清朝對峙70多年,清朝統治者對其抱有很深的敵視和不信任心理,準噶爾原有60多萬人口,由於戰爭,內訌,瘟疫,清軍屠殺(男子),擄掠(女子),逃亡,準噶爾部人丁殆盡,倖存者依附於外蒙古賽音諾顏部者曰額魯特,遊牧青海者曰綽羅斯。滿蒙結盟是清代一以貫之的國策,倡言滿蒙一家,滿蒙貴族通婚情況很常見。清朝每代皇帝都會迎娶蒙古貴族女子為妃子,乃至皇后,清室的公主許配給蒙古王公的也特別多。清廷根據蒙古封建主原來地位的高低和對其效忠的程度、功勞大小,分別授予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臺吉等各種爵位,使他們享有各種政治和經濟特權。可以說,滿蒙貴族在血緣關係上是趨向融合的,在政治心理上也是趨同的。清朝皇帝非常瞭解遊牧民族戰鬥力強盛之原因,那便是其機動性,能夠在遊牧當中按照需要聚散離合,一旦時機成熟,分散四方的牧民們會迅速聚集,產生致命的攻擊力。要讓他們不具威脅,必須使其分散成碎塊,並強制限定在固定的土地上,使其無法再機動聯合。為分化控制蒙古人,清朝精心設計了盟旗制度。此制自初置至完備,歷時一百四十多年。1624年始,後金對歸附的蒙古部眾,按八旗組織原則在其原有社會制度基礎上編制旗分,後復以此辦法陸續安置歸附的蒙古諸部。至1771年土爾扈特部蒙古返歸中國後,全蒙古部眾悉數被納入盟旗體制。按照地域分為內蒙古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西北蒙古三十四旗、西套蒙古二旗,、青海蒙古二十八旗,共計一百九十九旗,各旗大者數萬人,小者不過數千人。其中旗是基層的行政、軍事單位,也是賜給旗內各級封建主的世襲領地。旗是經過編織佐領,安置屬民,分給牧地,劃定旗界,任命札薩克形成的,選擇任命札薩克不但要考慮其內部權威性,更主要的是考慮對朝廷的忠順程度。盟為旗的會盟組織,合數旗而成。盟並非一級行政機構,盟長要經朝廷的確認,其主要任務是充當三年一次的會盟召集人,履行比丁、練兵、清查錢穀、審理重大刑名案件等職責,但無發兵權,不能直接干涉各旗內部事務,也無權向各旗釋出命令,只是對盟內各旗札薩克實行監督,有責任隨時告發札薩克的不法或叛逆行為。蒙古各各旗雖然人口很少,但旗內大小官職齊全,同時封授大大小小的世襲爵位,“眾建諸侯而分其力”,各級封建領主都享有一定的特權。寄生貴族群體龐大,供養他們的部眾卻人口稀少,生之者寡而食之者眾,部民負擔極重,生活掙扎在溫飽狀態。同時,清廷畫地為牢,對各旗劃定牧場,嚴禁越境遊牧,使蒙古牧民抵抗天災的能力幾乎喪失,因天災所致的大規模死走逃亡所在多有。而長期固定地域放牧也使得草場退化、沙化,畜牧業萎縮,生計日益艱難。此外,蒙古各盟旗還要應付不定期的軍事徵發,其徵兵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民族,因戰爭損耗的人口不計其數。清代統治者深知蒙古人對喇嘛教崇信的觀念,大力扶持鼓勵發展喇嘛教,利用喇嘛教鞏固其對蒙古各部和邊疆民族的統治地位,削弱蒙古族“英勇尚武”傳統,使其成為維護安定社會秩序的重要支柱。清廷為迎合蒙古各部封建主的意願,鼓勵蒙古封建王公興建寺廟、翻譯大藏經,規定蒙古人家有兩名以上男性者,必須有一人出家到寺廟當喇嘛。在清朝統治者大力提倡尊崇佛教政策鼓勵下,喇嘛教在西藏、青海和內外蒙古、新疆額魯特部和五臺山等地區,都得到更大的發展。據清末統計:清代在內蒙古各地興建喇嘛教寺廟共有一千餘座;外蒙古各地興建寺廟有747座;青、甘、新疆和四川等地蒙古人聚居區域,也興建寺廟有600百餘座。這些寺廟,長期駐廟喇嘛多則2500人,少則亦有10餘人。喇嘛教在清代已成為廣大蒙古人賴以寄託未來的精神支柱,更成為清朝統治者和蒙古封建王公鞏固統治地位的工具。崇奉喇嘛教的直接結果是人口的大量減少,和反抗意識的淡化。因草原上廟宇眾多,喇嘛被免除兵役、徭役和賦稅負擔,這一政策實際上鼓勵了廣大平民棄俗從僧,使大批為生活所困的男子云集各廟宇,唸經修佛,極大地阻礙了蒙古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喇嘛構成了新的特權階層,人數一度到達蒙古族男人中的三分之一,這些本來血性的蒙古勇士,全成了每天唸經的喇嘛。和平主義的佛教教義,促使蒙古人放下揮舞的戰刀,變得溫順無比,喪失了戰鬥力。而喇嘛是不能娶妻生子的,長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缺少勞動力,深重勞作轉移到女子的身上,使得蒙古人身體素質降低,生育力就更弱,惡性迴圈。另外,男不婚女不嫁,自然導致不正當的性行為,造成性病流行,繁殖力大為削弱,嚴重影響人口質量。總之,盟旗制度伴以軍事征服、政治瓦解、文化籠絡和精神麻痺等政策,使蒙古人徹底衰落了。

  • 2 # ww3721王建文

    滿清在後金時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組成黃紅蘭白旗軍團,那時蒙古卻分崩離柝,又成草原各個部落,最大為部落首領為林丹汗,是成吉斯汗後裔,統轄察哈爾部。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振帝國霸業。與明朝結盟,聯手遏制努爾哈赤侵略擴張。但沒有努爾哈赤辦法高明,利用蒙古林丹想統一各個部落心理,分化各部落,利用氏族之間矛盾,招降,利誘,通婚,脅迫等手段成功地分化蒙古部落,孤立林丹汗,在在1619年又在遼河流域大敗喀爾喀蒙古軍,俘虜許多頭領及明安之子桑喝爾,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發動侵明戰爭,明朝則在薩爾滸之戰中敗北,遼東岌岌可危,想到林丹汗,用楊鎬制東夷人在款西虜的策略,以夷人攻夷,利用林丹汗攻擊努爾哈赤。但沒有努爾哈赤厲害,攻鐵嶺戰役中喀爾喀部中最有實力宰賽其二子與巴克色夲,桑噶爾均被俘虜。又滅了葉赫部。林丹與明朝達協議助明軍守衛廣寧城,年領銀四萬兩加獎金。林丹自稱大巴圖魯成吉思汗卻小稱努爾哈赤為水濱三萬真之主,後金要殺來使,努爾哈赤以鐵嶺之戰奇貨宰賽為人質,要挾內喀爾喀與自己結盟又慫恿林丹汗與自己結盟,討伐明朝。林丹汗不予理採,扣留後金使者碩色鳥巴什,半年後努爾哈赤聽信謠言,殺林丹汗的使者,康哈爾珥虎。後金和林丹汗關係破裂。早在林丹成為蒙古部的盟主。與女真人臨近科爾沁,喀爾喀部落就通好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娶科爾沁部明安之女為妃,後來科爾沁扎魯特等多次與努爾哈赤家族聯姻。

    1620年後金把蒙古俘獲頭領釋放後,不久喀爾喀部,臺吉古爾布什,帶古勒率六百戶投奔後金,努爾哈赤將女嫁予臺吉古爾布。從此對林丹汗不滿的人都投奔努爾哈赤。科爾沁部首領奧巴最先稱臣歸後金。林丹汗發兵討伐,被莽古爾泰和皇太極打敗退兵。後金還徵巴林部,扎魯特部,掠其人口牲畜而歸。蒙古打擊,分化,聯姻,招撫政策。比明朝花大量白銀要有用多。後來皇太極更是孤立林丹。柰款,敖漢,喀喇沁,歸附皇太極。打擊察哈爾之後,四子部,嚕科爾沁部,翁牛特部,巴林,科爾沁,都歸蒙古管轄,迫使林丹逃出歸化城,跑到鄂爾多斯後,茂明安部,烏喇特部,察哈爾,克什克騰部都歸降後金。1634林丹汗死在大草灘,次年兒子額哲也出降,獻出元代世代國金制誥之寶之璽。察哈爾部滅亡。鄂爾多斯部,歸化城土默特部一併歸降,漠南蒙古人,在盛京集會尊皇太極為蒙古大汗,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並派員到草原查戶口,編牛錄,會外藩,審罪犯,頒法律,禁奸盜成立了蒙古八旗,使蒙古人也變成成為滿族人員。

    1635年漠北,青海的蒙古人喀爾喀車臣汗砍完烏珠稷沁,蘇尼特部先使入貢,和碩特頭領,圖魯玤琥汗(顧實汗)隨後入貢,使清朝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定士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蘇尼特頭領騰機思阿巴嘎頭領多爾濟歸附清朝。

    到順治時達賴喇嘛入覲,而遠萬里之外伏爾加河的阿玉奇土爾扈特汗也來入貢,康熙時準噶爾汗噶爾丹入侵漠北,蒙古人大敗,舉族南歸清朝。清朝開始對噶爾丹進兵,在赤峰清軍在1690年在鳥蘭布通將其擊退,跑回漠北。但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拒噶爾丹在科布多。漠北的蒙古汗和首領,在多倫諾爾朝覲康熙皇帝。康熙封札薩克(執政官)克圖汗。授漠北蒙古人札薩克大印。康熙皇帝親率三路大軍。出擊噶爾丹打擊進到克魯倫河,噶爾丹西走,在昭莫多被西路清軍又是擊潰。南面蒙古人又回到故地草原。1716年噶爾丹派大策零敦多布領兵西藏攻佔拉薩殺死拉薩藏汗,清軍大將軍王將將噶爾丹軍遂出西藏。

    到雍正時代,青海蒙古人和西藏人舉兵反清。清軍年羹堯平定叛亂,又將青海蒙古各部編為二十九旗授予札薩克(執政官)又沒置西寧辦事大臣管理青海。

    1731年噶爾丹策零,偷襲外蒙古,皇帝採納大學子土張廷玉意見,以付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出阿爾泰以東路,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出西路巴里坤,與土謝圖汗自領領駙策枝卒軍三萬大敗噶爾丹策零,噶爾丹策零逃脫。1734年清準兩國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才有和平十幾年和平。

    乾隆時,準噶爾部內陷入內亂,杜爾伯部臺,後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克辛部歸附清朝。1754年清收阿爾泰烏梁海,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被準噶爾汗達互齊擊敗,率部投奔清朝。乾隆皇帝認為消滅準噶爾部時機來到,次年清軍分兩路出征準噶爾,進佔伊犁,抓獲達瓦齊汗。準噶爾汗國滅亡。不久遠邊左副將軍,阿睖爾撤納卻發動叛亂。伊犁失陷,北將軍班第自盡,乾隆再度調集大軍平叛,收復伊犁。阿睖爾撒納逃往俄羅斯,清軍剿除了阿睦爾撒約殘部瑪哈沁,平遠天山北路。

    十七世紀三十代後,原在新疆蒙古士爾扈特蒙古人遷移到了伏爾加河流域土爾扈特汗國,經過首領和鄂爾勒克,書庫爾岱青和朋楚克及阿玉奇經營建立新家園。阿玉奇繼位時後沙皇俄國擴張為鄰居,受到沙俄擴張侵略勢力侵襲,沙皇武力征服未如願。受到蒙古頑強抵抗。又用金錢收買,政治拉攏想把蒙古人置於自已統治之下。用高價銷俄國商品,低價收買土產品,進行剝削壓迫。阿玉奇汗,對沙皇不屈服針鋒相對鬥爭,維護了民族權力,利益,尊嚴。不承認三少俄宗主權力。向沙皇說是他同盟者,不是臣下。也向對沙皇鬥爭其它蒙古人支援支援。當韃靼人向沙俄發動進攻時阿玉奇則派出自已的部屬參加戰鬥,攻打沙俄城堡。在阿玉奇執政時同沙皇鬥智鬥勇進行半個世紀,堅持不畏強暴,不受控制,不做臣民,獨立自主原則 ,向沙俄鬥爭。從而保持了士爾扈特部在遠離祖國力單勢孤卻沒有吞併。卻還向清朝表貢不絕,在準噶爾喝爾丹屈服於沙俄勢力下阿玉奇不顧翁婿之情,堅持民族獨立,自主,和祖國統一原則反對噶爾丹分裂行為。1771年阿玉奇的孫子渥巴錫為了迴歸祖國奮鬥。不怕沙俄阻撓截殺,經過了萬里跋涉幹辛萬苦終回了大清懷抱,完成了阿玉奇迴歸故土夙願。渥巴錫也成了蒙古厄魯特部傑出領袖,民族英雄,而名傳幹古。

    蒙古人被滿清收服,是武力支援的,透過打擊強大部落,扶助弱小部群,在政治和軍事強化統治,又透過信教精神統治,把大部落化小入旗,旗下小的入廟,經行精神統治和組織管理。由於清朝對強大的林丹汗和準噶爾汗噶爾丹打擊,使得蒙古比較自由的放牧區,變到按旗劃分了固定牧區,每個旗有自己札薩克,直接向清政府負責,旗上級是盟有長,由數旗組成,並沒有特別權力,但受清朝嚴控制。透過信奉西藏的格魯派佛教,籠絡蒙古的人心,極力阻上蒙古再統一成大國,為防止貴族同宗教領袖結盟,不許象藏喇嘛轉世活佛。而蒙古人歸降清王朝也是信奉同宗教的清朝。清朝早先入滿旗人內,後面又入旗放牧。

  • 3 # 暖色影視剪輯

    清朝初期滿八旗部隊戰鬥力可謂是全世界最強的戰鬥力 而且都是騎兵為主 對於善於遊牧以騎馬為主的蒙古來說 根本就不難

  • 4 # 風談天下

    有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嗎?

    人與人之間或許有——倘若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為彼此捨命相陪過,或許會有。

    而在團體與團體之間,卻是從來都是沒有這樣的友誼的。

    團體與團體之間,從來只有永恆的利益。

    團體與個體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沒有情感感知力,也沒有道德約束力。

    在團體的眼裡,鮮血與糧食沒有如何本質的區別,都是團體交易的標的物。

    成熟的團體,從來不會把感情因素考慮進與其他團體的交往中去。

    以滿清和蒙古為例,滿清對蒙古的統治拉攏,基本上就是以利益為主體,以宗教為象徵,以姻親為紐帶。

    在滿清治下,蒙古人可以享受到與滿族人差不多的特權,加之各種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蒙古人以視大清皇帝為可汗的條件,為自己的族人謀得了不錯的生存條件。

    鮮血是什麼?

    遠遠不如青青草原上的一片離離原上草罷了。

  • 5 # 貓叔說歷史

    自元朝覆滅,蒙古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各個部落之間的大一統,一直都處於分裂狀態,這就給旁邊勢力很多分而治之的機會。明朝的時候,多數時間就是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辦法。這種辦法也被後金人學了去。所以,後金對蒙古的征服,第一階段是採取拉攏一派,攻擊一派的策略。比如,首先拉攏了東遷的察哈爾部,與其結盟,然後再用拉攏和軍事手段對付喀爾喀蒙古。這個時期,後金人的主要對手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林丹汗。雙方經過幾次激戰,喀爾喀部損失很大,就採取了聯明抗金的策略,但遺憾的是,這時候的明朝已經日薄西山,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力量出兵幫助喀爾喀部打擊後金勢力。後來,在後金與其他蒙古部族聯軍的打擊下,林丹汗兵敗,逃到了青海,據說是死於天花。他的兒子無奈率領部眾投降了後金,於是,後金就順利征服了喀爾喀部,也就是漠北蒙古,如此一來,整個北部和東部的蒙古地區全部被征服。

    滿清入關之後,康熙皇帝發動了針對準格爾蒙古的戰爭。準格爾部是蒙古人的西部分支,經過多次用兵,準格爾部實力受到了極大削弱。但是,由於戰線過長,加上準格爾部非常團結,清軍在這個階段也未能全部征服蒙古。到了乾隆十年,準格爾汗去世,整個部落陷入了混戰和分裂,實力大幅度下降,乾隆看準機會,再次出兵,初步平定了準格爾部。但是後來準格爾部又發生了多次叛亂,乾隆皇帝下令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幾十萬準格爾百姓幾乎全部被屠戮殆盡,從此,蒙古西部也被全部征服。

    在統治蒙古方面,清朝的辦法也很務實,比如兩個民族進行頻繁聯姻,用親情來維持統治。同時,清朝政府還採取優待蒙古王公的政策,他們的王爵可以世襲罔替,所以,清朝很多尊貴的王爺都是蒙古族出身,有了地位,他們也就不輕易叛亂了。

    以上都是鄙人粗知淺見,不當之處,煩請見諒。

  • 6 # 鳶飛九天2018

    從誕生人類文明以來,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和北方的草原部落就成為一對相愛相殺卻難以分離的冤家。中原王朝強盛時,王朝軍隊,追亡逐北,將遊牧民族打的狼奔豸突;當中原王朝衰落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趁機南下劫掠,甚至直接在中原地區建立少數民族的政權。

    但明末之際,蒙古已經不再是成吉思汗橫掃天下的時代,蒙古已經從巔峰衰落,蒙古諸部也日益分化嚴重。而此時,生活於白山黑水之間的東北女真部落,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迅速崛起,並建立了新的漁獵民族政權——後金。

    明末清初

    努爾哈赤在不斷對衰落的明朝作戰的同時,採取了聯合蒙古各部的措施。他透過聯姻、結盟和武力等多種方式,不斷對於蒙古各部進行拉攏,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不斷有蒙古部落臣服後金。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

    皇太極充分的展現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手段和謀略,皇太極透過對蒙古諸部的遠交近攻,將當時蒙古諸部中的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最具正統地位的蒙古左翼察爾部林丹汗孤立,並最終迫使孤家寡人的林丹汗離開察哈爾,率部西征漠南右翼。

    林丹汗

    公元1632年,趁林丹汗內焦外困之際,皇太極果斷率領八旗和臣服的蒙古各部遠征林丹汗,並長驅直入一直打到河套地區。林丹汗接連戰敗,被迫退往青海,並最終死在了甘肅。從此,蒙古草原水草最為豐美的漠南地區,成為後金的統治範圍。

    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16部49個領主聚集在後金都城盛京(今瀋陽),共同擁戴皇太極為蒙古共主,並將其尊稱為“博格達·徹辰汗”。從此,後金(清)政權不但在事實上,也在法理上成為了漠南蒙古的統治者,這也為滿清八旗最終入主中原,消除了後顧之憂。

    皇太極

    當然,此時的蒙古,並不僅僅只有漠南蒙古這一部分,同時存在的,還有位於漠北的喀爾喀蒙古,位於西域地區的衛拉特蒙古。而衛拉特蒙古則分為了遠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等,同時還有在中亞和新疆地區崛起的準噶爾部。

    而無論是漠北還是漠西蒙古,都並未表現出對於清朝的臣服。因此,在清兵入關並最終坐穩天下之後,清朝的康熙皇帝開始將目光轉向了漠西和漠北蒙古,決定建立真正大一統的國家。

    康熙

    清廷先是平息了騰機思的反叛,向喀爾喀蒙古展現了清軍強大的軍事威力,與此同時,在經濟封鎖的同時,也對其恩威並施,最終迫使喀爾喀蒙古在1650年向清廷求和。再加上葛爾丹多次出征喀爾喀部,試圖將喀爾喀納入準噶爾的統治之下,喀爾喀蒙古不得不多次向清廷求援。

    1691年,康熙皇帝親自召集喀爾喀蒙古各部首領在多倫諾爾地區舉行會盟,包括哲布尊巴丹、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在內的35名喀爾喀蒙古首領與康熙皇帝達成協議:遵守清朝法令,結束內部紛爭,改革官制,設旗編佐,喀爾喀蒙古正式併入了清朝。從此,開始於皇太極崇德年間的九白之貢(一頭白駱駝,八匹白馬),也成為喀爾喀蒙古的慣例。

    清朝與準噶爾部

    不過對於清廷而言,此時最大的敵人,是位於漠西逐步崛起的蒙古準噶爾部。此時的準噶爾部在其一代雄主葛爾丹的率領下,不斷征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並展現出了統一蒙古各部的野心。

    公元1688年,在漠北蒙古被準噶爾部入侵之後,康熙皇帝決定派大軍迎擊準噶爾部。康熙皇帝先後三次親征葛爾丹,並最終在昭莫多殲滅葛爾丹主力,葛爾丹幾乎僅以身免,準噶爾部的主力損失殆盡。整個準噶爾部也從此一蹶不振。

    清朝鼎盛時疆域

    但是,準噶爾部依然沒被康熙滅亡,直到康熙的孫子乾隆年間,包括整個準噶爾部在內的衛拉特蒙古才最終被清廷統一,新疆地區也納入了清朝的統治範圍。同樣在乾隆年間,不堪沙俄欺凌的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離開伏爾加河東歸,被乾隆皇帝安置在新疆一帶,從此,蒙古諸部被清朝徹底收服。

  • 7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這事說來話長了。

    蒙古自從被明朝趕出了中原,一天也沒安生過,反覆分裂反覆內戰,各個部落之間誰也不服誰。到明末,蒙古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大股,就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就依靠了蒙古人的支援。最早和努爾哈赤結盟的是科爾沁部。它屬於漠南蒙古,名義上歸林丹汗領導,但是它和林丹汗所屬的察哈爾部矛盾很深,也需要努爾哈赤支援它對抗察哈爾部。

    滿洲和科爾沁部的採取聯姻的方式結盟。這種聯姻廣泛而深入,不但滿洲大汗,各種親王貝勒都娶蒙古女人,各種公主格格也都嫁去蒙古。著名的孝莊太后就來自科爾沁部,她的姑姑和姐姐都跟她一起嫁給了皇太極。注意這時皇太極只是貝勒,其他貝勒也一樣。

    這和中國傳統的“和親”根本不是一回事,應該算成百上千次和親!

    得到了科爾沁部的支援,滿洲下一個目標就是察哈爾部。1632年,皇太極聯合科爾沁部遠征察哈爾,大獲全勝。林丹汗逃亡青海以後病死。皇太極娶了林丹汗的遺孀,徹底征服察哈爾部。原隸屬於察哈爾部的漠南蒙古各部也都歸附。

    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領主,在盛京(今遼寧瀋陽)舉行大會,共尊皇太極為蒙古大汗,並奉上“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開啟了滿清皇帝兼任蒙古大汗的歷史。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各部也都派人進貢,成為滿清的藩屬。

    1688年,漠西蒙古準格爾部大汗葛爾丹入侵漠北蒙古,漠北蒙古喀爾喀部無力抵抗,選擇投降清朝。1690年,康熙親征葛爾丹收復漠北蒙古故地。1691年,康熙皇帝主持多倫諾爾蒙古王公大會,正式接收了喀爾喀部,把它納入漠南蒙古一樣管理。

    最後剩下漠西蒙古,他們現在已經是獨立的準格爾汗國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軍多次打擊準格爾部,終於在1760年滅亡了準格爾汗國,把整個蒙古納入了中國版圖。

    從1612年努爾哈赤第一次與蒙古聯姻算起,近150年,恩威並施,步步蠶食,至此終告全功。蒙古甚至成為清王朝的支柱力量。到同治年間,滿清最能依靠的武裝力量就是喀爾喀蒙古僧格林沁的鐵騎了。僧格林沁死後得以配享太廟,和滿洲將領的對待是完全一樣的。

  • 8 # 毛火榮

    這個不得不說清朝的政策還是很厲害,那就是宣傳佛教思想,在蒙古草原建立中國信仰的佛教,並且還強迫蒙古人學習,還有就是清朝還會將蒙古的男子強迫去當和尚,我們都知道,佛教的推廣還有一個作用,當和尚必須要戒掉七情六慾的,所以很多的蒙古男子是不能夠結婚生子的,人口數量就開始了銳減

  • 9 # 1968花果山

    滿洲興起後,用武力征服了蒙古。並把八旗制度推廣到蒙古,形成了蒙八旗,對蒙古嚴加控制。隨後採取懷柔拉攏政策,採用和親聯姻來鞏固滿蒙關係。滿洲貴族的女子嫁給蒙古貴族,滿洲貴族的男子娶蒙古貴族的女孑。這種聯姻鞏固了滿洲關係。在清朝控制中國二百多年中,滿蒙透過聯姻形成牢固的聯盟,控制著中國政權!蒙古貴族也透過滿蒙聯姻回到了中國政權的中心,找到了被朱氏明朝打丟了的民族自尊。忠誠地維護著清政府。

  • 10 # 萌寵銀河系

    清朝征服蒙古,有人說是因為統治者利用黃教催眠蒙古人,使蒙古人家家信佛,而且成年男性大量出家,導致蒙人失去鬥志,人口銳減,最終沉淪!

    還有人說清政府倡導滿蒙一家,政府積極拉攏蒙古貴族,和親通婚,清帝后宮幾乎被蒙古族佔據,滿蒙好的跟一族似的,因此蒙古人放棄了抵抗!

    以上兩點不能說不對,但愛好歷史的人不用細想,就會覺得哪裡不符合邏輯!既然這兩種辦法這麼管用,為什麼先前的中原王朝不想,或者說想到了不實施呢,難道說漢人對遊牧民族天生排斥,只知道靠建長城這種消極方法應對!還是說漢人智商不夠,壓根就不會利用宗教或和親?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在兩個字,實力!你讓宋朝去草原上冊封蒙古,人家鳥你嗎?讓明朝去韃靼和瓦剌強制推行佛教,建設寺廟,還不讓人打的屁滾尿流!

    宗教政策咱先不說,和親其實歷朝歷代都有,但幾乎都是漢人送女人給北狄,史書裡鮮見哪個皇帝或宗室娶蠻族女子為嬪妃的,這裡當然有漢族統治者的自私心理作怪,但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你想娶人家也不嫁,只能你送公主給人家!

    說到底,對於草原民族,一切政策和謀略必須有軍事實力做後盾,否則就是鏡花水月!

    這一點,清朝做的最好,八旗入關以前,八旗軍幾乎就征服了漠南蒙古,統一中國後,喀爾喀和漠南已經完全臣服於清朝,只有漠西的噶爾丹野心勃勃,想要和清朝平起平坐!但時過境遷,此時的戰爭已經靠的不是快馬彎刀,火器時代讓遊牧民族徹底落伍於世界,覆滅再所難免!

    這裡要說一點史書沒提過的,明朝後期,蒙古草原生態惡化,水源枯竭,沙化嚴重。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但此時遼闊的漠北已經沒有大面積牧場了,牧民們只能分散定居在個個碎片化的小牧場,遊牧民族不“遊”了,就如同一個隱藏的刺客,明晃晃的站在你對面!

    古代中原王朝之所以對塞北頭疼,就是在這“遊”字上,強如強漢盛唐,也無法斬草除根!到了清朝,農耕民族巨大生產力優勢終於得以發揮,加上火器的應用,到乾隆時,屠殺準葛爾部數十萬人,蒙古人徹底沉寂!

  • 1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蒙古臣服滿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蒙古科爾沁部與努爾哈赤結盟開始到乾隆徹底平定西北準噶爾部結束長達一百多年。當後金崛起時蒙古早已式微,即使黃金家族的末代大汗林丹汗也僅僅統轄察哈爾部。此時黃金家族早就沒有當時在蒙古草原的號召力,雖然林丹汗也曾經嘗試做出過努力。但是被皇太極擊敗遠遁青海後感染天花去世,兒子額哲投降後金。漠南蒙古併入後金版圖。接下來漠北蒙古本就與後金親近,而漠西蒙古四部基本保持著名義上的朝貢。經過從康熙到乾隆長達70餘年的征戰,漠北和漠西蒙古最終併入大清王朝。蒙古各部歷史衍變簡介

    蒙元自從退出中原後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北元正統時期;2、韃靼時期;3、瓦剌帝國時期;4、蒙古各部各自為政時期。其實到北元在藍玉捕魚兒海一戰俘虜北元宗室、繳獲元庭印信時黃金家族就威望盡失。到1402年鬼力赤擊殺末代大汗(統一蒙古大汗)去國號改為韃靼時,蒙古草原已經是誰的拳頭大誰做主的時代了。尤其是瓦剌太師也先擊殺韃靼阿魯臺,進而在土木堡俘虜明英宗朱祁鎮瓦剌達到頂峰。也先時候瓦剌帝國分裂,草原恢復到各自為政的階段。雖然中間經過達延汗、俺答汗等一度的中興,但是作為統一蒙古各部的大汗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林丹汗就是漠南蒙古的最後一任大汗,他也試圖再次嘗試統一蒙古各部。對內他統一了右翼蒙古,對外聯明抗金。但是科爾沁等部已經臣服後金,所以林丹汗作為右翼蒙古之主已經直接和後金接壤沒有任何緩衝空間。1632年皇太極大舉進攻林丹汗,林丹汗戰敗遠遁青海。漠南蒙古從此納入大清版圖。

    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的臣服過程

    滿清征服蒙古並不是貪圖土地和草原,而是透過聯姻和戰爭的方式把蒙古綁在大清王朝的戰車上共同對付大明王朝。對於人口基數非常匱乏的滿人來說是個硬傷,巔峰時期滿八旗也沒超過十萬。所以征服蒙古進而建立蒙八旗,通過蒙八旗和滿八旗的嫻熟的騎射來壓制明朝就成為大清的國策。

    在漠南蒙古大汗林丹汗病逝後其子哲哲投降,漠南蒙古被大清分為16部49旗後納入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大清對蒙古是兩手政策:一是透過聯姻方式鞏固滿蒙聯盟,讓其他蒙古各部看到大清的親善;二是針對不臣服的部落進行堅決的武力征服。下面我們來說說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衛拉特蒙古的臣服過程:

    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在滿清入關以前就表達了杜宇後金的臣服,在順治康熙年間這種友好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透過多倫會盟喀爾喀三位大汗都受到大清的冊封,三汗也定期朝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摩西準噶爾部和沙俄對喀爾喀部的入侵。在大清擊敗葛爾丹對喀爾喀入侵後與漠北蒙古各部大汗多倫會盟,在取消蒙古大汗封號賞賜大清官職並把漠北蒙古劃分為39個旗。從此漠北喀爾喀部併入大清王朝。

    而漠西的衛拉特(其實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四部早在順治三年表示了名義上的臣服。漠西固始汗與衛拉特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並命其統轄諸部。雖然名義上確定了主權關係,但是衛拉特四部還是按照自己內部的劃分統治著自己的故地。也就是說此時的清政府僅僅保持著名義上對西部疆土的統治權,情況如下圖所示:大清王朝直轄的只有東部東北祖地以及大明兩京十三省,西部依舊是羈縻統治政策。這種鬆散的統治激發了噶爾丹的野心,逐漸打算統一蒙古各部恢復蒙元版圖。

    在統一漠西各部後趁著喀爾喀內亂入侵喀爾喀部,此時大清平定三藩叛亂沒有多久急需休養生息。所以內亂的喀爾喀部迅速被葛爾丹各個擊破,統一蒙古喀爾喀部的葛爾丹兵鋒直指大清都城。康熙不得不先後兩次親征葛爾丹,把準噶爾趕出喀爾喀部。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長達七十年的反覆征剿,大清王朝終於武力掃平西北叛亂把漠西蒙古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如果從科爾沁蒙古語努爾哈赤會盟開始,到最後徹底平定漠西蒙古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年。

  • 12 # 山巒影視

    在明朝建立初期,北方的蒙古一直都作為明朝朝的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更是發動了5次北伐戰爭,雖然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蒙古對北方邊境的威脅。後來在土木堡之變後,大量的明軍精銳和武將勳貴都全軍覆沒,明朝的軍事實力大大降低,開始喪失對蒙古各部落的壓制力。而明朝政府為了改變這種對自己不利的嚴峻形勢,在明朝隆慶5年,與漠南蒙古右翼達成了“隆慶和議”,雙方開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經濟貿易,使得明朝的西北邊境得到了較長時間的安寧。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蒙古左翼,開始了對明朝東北遼東邊境的長時間侵擾。

    (努爾哈赤)

    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起於微末之間,以父親死後遺留的十三副甲冑起兵,征服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繼而統一了東北全境。結束了東北地區長時間的互相征伐的局面。並且在對蒙古的外交政策上,並不是採用原來遊牧民族常用的武力征服,而是採用和蒙古聯姻,宣傳滿蒙是一家的外交策略。而這種外交策略爭取到了與蒙古各部落的良好關係,讓後金不用同時面對明朝和蒙古兩個敵人。

    (林丹汗)

    後來直到對明朝的薩爾滸之戰勝利後,努爾哈赤完全掃除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勢力,鞏固了在遼寧的統治後,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了蒙古察哈爾部。首先對察哈爾的外圍內喀爾喀、科爾沁等部採用了離間、拉攏、威脅等手段,來孤立和削弱林丹汗的勢力。而他的這種舉動確實加重了林丹汗對蒙古各部的疑心,開始對他懷疑的部落採取措施,而這也加速了蒙古內部的分化。於是開始有一些部落歸順了努爾哈赤,而努爾哈赤為了支援這種行為,在軍事上也給了林丹汗的很多壓力,導致林丹汗未能有效地組織各部與後金正面作戰,這給了後金一步步蠶食蒙古外圍各部的機會。

    (皇太極)

    後來直到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即位,開始加快了征服各蒙古各部的步伐。策反了一部分部落,三徵蒙古最強大的察哈爾部落,打得林丹汗率十萬之眾西逃,經過呼和浩特渡過黃河,到達鄂爾多斯。直到後來林丹汗病逝,蒙古再也沒有實力抵禦後金的侵蝕,至此漠南蒙古全部被征服,承認皇太極為可汗,並奉上“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

  • 13 # 小巫毒師

    被一點點的吞併了,先打敗林丹汗佔領科爾心草原,準格爾吞併草原後,擊敗準格爾,吞併碦爾碦,最後消滅準格爾完全統一草原。

  • 14 # 夢香寒冰

    蒙古臣服清朝是有一個過程的。

    1.北元帝國。朱元璋建立明朝,蒙元帝國並沒有消失,歷史上稱為北元。明朝和北元也被稱作第三次南北朝。這個時候的北元帝國有三個部落:喀爾喀蒙古,科爾沁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其中喀爾喀蒙古有蒙古大汗印,科爾沁蒙古距離滿清近,厄魯特蒙古就是瓦剌蒙古,曾經發生過土木堡之變。它的勢力相當強大。這仨蒙古都有一個特點,都要恢復大元帝國。從這一點說,當時的蒙古有點和中原明朝掙天下正統的感覺。

    2.隆慶和議。喀爾喀蒙古自詡北元正統,透過一系列活動,與明朝形成隆慶和議,建立呼和浩特城,勢力突然增強。

    3.滿蒙一家。皇太極當政,宣佈滿蒙一家。皇太極政策立刻得到科爾沁蒙古的贊成。順治的媽大玉兒就是這個時候嫁給皇太極的。

    4.滿蒙掙正統。皇太極滿蒙一家的政策,讓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都不相信。其中喀爾喀蒙古因為挨著科爾沁蒙古,清軍可以染指。喀爾喀蒙古雖然有明朝援軍袁崇煥,但是被皇太極化解。皇太極一入中原,發起北京保衛戰,主要對付就是害袁崇煥,主要目的可能不是殺死袁崇煥,而是對付喀爾喀蒙古領袖林丹汗。所以當皇太極一入中原之後,趁著袁崇煥不在,派出多爾袞率領八旗主力追擊林丹汗時。明朝沒有援軍——袁崇煥因為北京保衛戰抵抗不利,害的大同總兵滿桂死去,而被崇禎下了大獄。此時,接任滿桂職務的曹文詔還沒上任。所以喀爾喀蒙古的首領林丹汗從蒙古草原跑到鄂爾多斯,一名援軍都沒有。多爾袞取得蒙古大汗印,燒了呼和浩特城,獻林丹汗妻子給皇太極。自此清朝正式有蒙古大汗印,法統上是正統,和大明爭正統。

    在林丹汗死前。厄魯特蒙古的首領巴圖爾暉臺吉就在抵抗俄羅斯,在林丹汗死後,多爾袞又率兵抵抗俄羅斯。那麼有可能,林丹汗死前,俄羅斯入侵,林丹汗在組織抵抗俄羅斯的時候,被清軍偷襲背後。

    喀爾喀蒙古輸的很不爽,此時皇太極二入中原,原想失去滿桂的大同一觸即潰,不想大同總兵曹文詔大帥橫空出世,將皇太極擊退。喀爾喀蒙古聚集在大同以北的地區,漢語名義叫做集寧,而蒙古族叫做烏蘭察布,商議怎麼辦。

    5.烏蘭察布會盟。這個時候,厄魯特蒙古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突然出現,帶來了厄魯特蒙古龐大軍力,包括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人。厄魯特蒙古和喀爾喀蒙古簽訂<蒙古-衛拉特法典>,形成厄魯特蒙古和喀爾喀蒙古聯合的形式,入主中原的氣勢明顯。但是因為大同明軍在,明軍又主張隆慶和議,所以這次會盟很多是針對大清。

    6.明軍連續戰敗和皇太極五入中原。烏蘭察布會盟讓喀爾喀蒙古人和厄魯特蒙古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物資,當時崇禎有命令,邊區可以自己籌軍資,所以山西大量的優秀物資源源不斷進入蒙古,包括鹽,茶葉,璐稠等,蒙古則提供毛皮和馬匹。(晉商通敵的所謂理由就是這個階段,我個人並不認為這些晉商具有賣國的能力,他們乾的事情並沒有大義問題)這讓科爾沁蒙古十分不滿,於是皇太極五入中原,科爾沁蒙古賺的盆滿缽滿。

    7.皇太極和崇禎去世,順治即位。多爾袞入關,大清定都北京。此時滿蒙一家的好處體現了,大玉兒以皇太后身份在大清國頤指氣使,科爾沁蒙古以國舅爺身份在清國走動,蒙古人都羨慕科爾沁蒙古,因為清軍很快佔領北京南京,宣佈大清建立。

    8.多爾袞新政。多爾袞新政就是臭名昭著的剃髮易服圈地,其實還有噁心的政策——大清國只有滿族人和科爾沁蒙古可以買賣馬匹,這下子蒙古人和大同總兵姜瓖都不滿。此時大玉兒的勢力頻繁出現在國內,包括陝西賀珍,江西金聲桓和廣東李成棟身邊,都有目的不明女子活動,目的就是害原明朝官員。整個清廷對明人極為不善!

    9.騰吉思之亂。騰吉思部是在清軍入關的時候,從喀爾喀蒙古投靠科爾沁蒙古。不想多爾袞新政,騰吉思部無法買賣馬匹,於是騰吉思部憤而回歸喀爾喀蒙古。

    科爾沁蒙古發現自然要報告大清,大清自然要派兵鎮壓,但是當時清軍主力在南方,其中豪格率領大約三萬在四川,多鐸率領三萬在江南。於是多爾袞下令,多鐸回到北方,率領北京城不多的一兩萬人出戰追擊騰吉思,卻遇到了喀爾喀蒙古十五萬大軍!

    這個計策十分詭異,怎麼看都和大同總兵姜瓖脫不了關係,因為姜瓖一年內也反正了。

    清軍2萬,喀爾喀蒙古15萬,誰能贏?

    有句古話,女真不滿萬,滿萬無敵於天下。此戰證明了。多鐸以兩萬大破喀爾喀蒙古十五萬大軍!當然有五萬臨陣跑了。

    在場的科爾沁蒙古人和喀爾喀蒙古人都驚訝了,無人不服清軍戰力!

    雖然結果是多鐸長睡不醒,漢語書籍寫的是天花,我個人覺得是力竭而死。2萬對15萬取勝,這戰績怎麼說也是傲人的。這個歷史中文史籍不詳,主要是蒙古書籍。

    10.姜瓖之亂。姜瓖之亂本質是反清復明的一部分,但也是影響蒙古的一戰。

    姜瓖和清軍多爾袞對戰時期,喀爾喀蒙古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來到草原。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和西藏的班禪喇嘛等兩位以及章嘉活佛,是藏傳佛教四大活佛,地位崇高。蒙古人都信佛,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是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兒子,那個在一年前脫離戰場的喀爾喀蒙古人的兒子。此時,這支5萬蒙古士兵戰力發揮巨大作用,在當時起到一錘定音作用。

    因為喀爾喀蒙古傳來訊息,清廷順治尊藏傳佛教為國教。在清一代,活佛地位相當於皇后,活佛進城,皇帝儀軌去迎接。皇帝接見四大活佛時,活佛坐在皇帝下首,諸王大臣跪著。

    這個地位太高了,再加上土謝圖汗的兵力,喀爾喀蒙古不得不從。

    喀爾喀蒙古原本不服,原本他們是大元正統,現在連續被清軍打敗,聯合軍明軍和厄魯特蒙古也不支援,也有點坐山觀虎鬥的樣子,反正順治的國教地位也不差。

    11.力挽狂瀾的順治。順治是有清一代最偉大帝王。此時,以藏傳佛教為國教政策穩住了喀爾喀蒙古,以滿漢全席安撫了喀爾喀蒙古,又以和親穩住了厄魯特蒙古。

    前面說了喀爾喀蒙古,這裡說一下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指有清一代開發出來的中國最豪華禮餐,是中華驕傲。需要注意的是,蒙古大元時期有黃金宴可以相提並論。

    雖然多爾袞在世,而且多爾袞參加了順治接待喀爾喀蒙古請願人員。說到底,清朝因為尊重滿蒙一家,就不會徹底懲罰蒙古人,裝樣子也要裝出來。順治以滿漢全席安撫喀爾喀蒙古人,而且滿漢全席能續上大元蒙古黃金宴,蒙古人心服口服。在宴席上,順治提出了六白宴的稱呼,並且說要做九白宴,就是蒙古三部每年每部僅供三匹白牲就可以,喀爾喀蒙古人很高興。

    還有厄魯特蒙古,順治用和親安撫了。

    本來姜瓖之亂,等的最大勢力援軍就是厄魯特蒙古,但是巴圖爾暉臺吉收到順治的和親詔書,猶豫了。清朝軍力強盛,而且順治願意皇族娶厄魯特蒙古女兒,巴圖爾暉臺吉很快就是皇帝姥爺,厄魯特蒙古和科爾沁蒙古一樣,地位崇高。所以厄魯特蒙古答應了順治和親請求,以不出兵的代價,派出一個女子。

    所以順治時期是清軍最強大時期,不但佔據漢人土地,而且厄魯特蒙古帶著大量土地尊奉正統,土地遠比康熙大。

    12.噶爾丹叛亂。噶爾丹是巴圖爾暉臺吉的兒子,因為他的獨立,土爾扈特人才失去了和祖國的聯絡。要知道順治時期,厄魯特蒙古是臣服清朝的,人家是親家。噶爾丹經過了康雍乾三朝才平定。

    13.土爾扈特人東歸。土爾扈特人的慘劇是因為噶爾丹的造反,導致和祖國的分裂。乾隆皇帝非常重視土爾扈特人東歸,以最肥美的草原賜予土爾扈特人。此時噶爾丹叛亂已經結束,土爾扈特人東歸表示最後的蒙古人歸附大清。(12和13部分,別人比我寫的多,想知道細節可以看其他人的)

    自此蒙古基本臣服清朝。

    綜上所述,蒙古臣服大清的順序是科爾沁蒙古,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關鍵政策是滿蒙一家,滿漢全席和藏傳佛教為國教。這個過程長達百年。

  • 15 # 無憂谷逍遙子

    滿清為何能征服蒙古?

    滿清能征服蒙古源於優異的地緣政治優勢

    明朝設立九鎮基本位於北京到嘉峪關的長城一線,屬於防守戰略態勢,不利於轉入進攻態勢,明朝進攻時蒙古各部北撤逃逸難以深入追擊無法消滅控制蒙古有生力量;

    滿清所處的大明奴兒干都司位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軍隊可以直接攻入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控制漠南最肥沃的草場掐住蒙古命門。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自匈奴時代起就是草原民族的生息地,匈奴左賢王部世居此地,漠北大戰冠軍侯消滅的七萬匈奴主力即來自呼倫貝爾,成吉思汗也出生於此,明朝大將藍玉在此地捕魚兒海殲滅了北元精銳俘虜了北元皇族;

    呼倫貝爾大草原擁有1.49億畝肥沃草場,是蒙古人賴以生存的家園,蒙古族在此發展壯大後逐步向外開拓,建立了強悍的蒙古帝國,因此呼倫貝爾大草原是蒙古人的根據地大後方;

    綜上所述,滿清強大後向西進軍直接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掐住了蒙古人的命脈,從而征服了蒙古部落!

  • 16 # 小武書記官

    當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草原放羊之後,蒙古就開始分裂。建立元朝的黃金家族回到草原之後,傳承了幾代大汗之後,被瓦剌部的也先取代。瓦剌的強大就在那場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對蒙古開始採取守勢。

    瓦剌部失勢之後,黃金家族的後代達延汗成為了蒙古人的首領。當達延汗死後,蒙古本部分為漠南和漠北兩部分。瓦剌人西遷,進入了今天的新疆北部地區和青海省,構成了漠西厄魯特蒙古。直至滿洲興起時,整個蒙古分為了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個部族。

    這三個部族也不是三個統一的帝國,而是三個部族聯盟。

    漠南蒙古分為、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察哈爾部是黃金家族的嫡系,構成了漠南蒙古的主體。科爾沁部靠近東北地區,而夾在科爾沁部和察哈爾部之間是喀爾喀部。此外東北的一些女真部落也有蒙古的血統,比如:葉赫、哈達、輝發、烏拉等部族。

    漠北喀爾喀蒙古先前分為三個部分: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扎薩克圖汗部,當清朝招降漠北喀爾喀蒙古之後,又增加了三音諾顏部。

    在漠西厄魯特蒙古,瓦剌人分裂成了四個部族: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這四部裡面最強的當屬準噶爾部,準噶爾部最初在今天的新疆伊犁河流域。隨著準噶爾部的擴張,杜爾伯特部被征服,土爾扈特部被趕至伏爾加河流域,和碩特部則被逼往青海。準噶爾部成為了新疆蒙古人的龍頭老大,後來準噶爾部還征服了南疆的維吾爾人,有了足夠的能力和清朝掰腕子了。

    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滿洲人除了進攻明朝之外,為了能夠穩定後方,同時也為了能夠找到一條能夠繞開山海關進攻關內的道路,大部分精力用來花在征服這些蒙古部族上。本著由近及遠的原則,首先被征服的是葉赫、哈達、輝發、烏拉等部族,隨後就是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

    科爾沁部是滿洲人最早和最忠實的盟友,這份友誼很大程度上是由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促成的。相對於林丹汗,滿洲人能夠給予科爾沁部人更大的自由度。在此後歷次對明朝的戰爭中,科爾沁部都會派出軍隊參與。

    相對於主動投入懷抱的科爾沁部,滿洲人對喀爾喀部的征服的確是花了力氣。喀爾喀部在努爾哈赤與明朝的戰爭中,喀爾喀部是站在明朝一方,並在戰爭中失敗。失敗後的喀爾喀部人發現自己處於察哈爾部、滿洲與科爾沁部的聯盟、明朝三方的中間,相當於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個也不能踩破。喀爾喀部此後對於滿洲是時降時叛,在最後喀爾喀部投向了滿洲。

    到此為止,漠南蒙古只有強大的林丹汗能夠對抗努爾哈赤了。林丹汗的統治中心在當年元上都開平,林丹汗也以統一蒙古,成為成吉思汗第二為目標。到皇太極時代,滿洲聯合科爾沁、喀爾喀兩部對察哈爾部。暴虐的林丹汗喪失了自己部眾的支援,察哈爾部內部出現叛亂。在這種內外夾擊之下,察哈爾部也歸順了滿洲。

    為了能夠牢牢地控制漠南蒙古,清政府將蒙古人分成了八旗二十四部,這些旗部互相合作,又互相監督。就這樣原本權力分散的漠南蒙古諸部實現了中央集權,再也無力掙脫中央政府的控制。

    但是這種蒙八旗的制度在漠北蒙古卻未能夠被實行。清朝與漠北蒙古未爆發戰爭,這樣也就使得清政府沒有理由對漠北蒙古諸部才有硬性兼併,只能才有軟性的招撫。這樣就使得漠北蒙古表面上歸順與清朝,但是自身還保留著行政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清朝只是表面上設立了烏里雅蘇臺將軍管理漠北蒙古,清朝滅亡之後,漠北蒙古也就分裂了出去。

    在清政府征服了漠南蒙古與漠北蒙古時,也正是準噶爾大汗噶爾丹擴張的高峰時期。準噶爾部從新 疆進入蒙古西部,橫掃了漠北蒙古四部,獲得了漠北蒙古的控制權。噶爾丹心裡有一個狂妄的征服計劃:借道漠北蒙古,從漠北蒙古東部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再南下北京進攻清王朝,進而征服整個中國。

    公元1690年,準噶爾部開始進入今天的呼倫貝爾地區,進攻察哈爾部。準噶爾軍在察哈爾領地擊潰了漠南諸部聯軍,並進一步逼近北京。為了抵禦噶爾丹,康熙皇帝派遣大軍從喜峰 口和古北口北出長城,與準噶爾軍相遇在如今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

    這是蒙古騎兵和滿洲騎兵的對決,兩者屬於強強對抗。同時清軍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清軍的火力此時已經遠遠強於準噶爾部。在與明軍的交戰中,清軍已經實現了火器化,在 清軍中有了專門的火炮部隊,使用的是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

    在清軍猛烈的火炮轟擊之下,準噶爾部騎兵部隊損失慘重,被迫向西退去。此時噶爾丹的留在新疆老巢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發動了叛亂,篡奪了新疆的控制權,同時表示了對清王朝的歸順。噶爾丹試圖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但是遭到了失敗,於是盤踞在漠北蒙古西面的科布多城等待機會。為了斬草除根,康熙皇帝決定御駕親征。雙方在如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南面的昭莫多遭遇,並展開了大戰。清軍強大的火炮再次幫助清軍擊敗噶爾丹,噶爾丹在此後的流亡過程中死去。策妄阿拉布坦此後又叛亂清朝,清朝再次派遣大軍前去平叛,徹底控制了漠西蒙古。

    總的來說,清朝在蒙古問題上也是耗資巨大,依靠武力征服漠南蒙古與漠西蒙古,也就將內蒙古地區和新疆地區鎖定在中國的版圖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方位解析拳擊中的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