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懷歷史
-
2 # 秦野雁
春秋時期,晉國自晉文公執政後變得強大起來,到晉襄公時期這種強大依然得到了延續。這時的晉國也處於巔峰時期。楚莊王一鳴驚人後,晉國也開始走下坡路了。到了春秋後期,除了各諸侯之間的爭鬥外,各諸侯國內部也出現了問題,就是卿大伕力量的逐漸強大給皇權帶來了直接的威脅。
晉國國君大權旁落,把持朝政的卿大夫權力集團主要有六家,他們分別為範、中行、趙、魏、韓和智。經過第一輪爭權奪利,互相攻伐的小組賽後,趙、魏、韓和智四家卿大夫順利晉級下一輪。在這四家裡,又以智家的實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打算繼續滅掉趙魏韓三家吞晉。於是智伯瑤設宴款待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推杯換盞之後,智家要求趙魏韓三家交出相應的土地和戶口。魏韓害怕智伯瑤的實力勉強同意,但是趙襄子表示不同意,並和智伯瑤大吵一架,憤而離去。智伯瑤便邀約魏韓兩家一起討伐趙襄子,趙襄子因寡不敵眾逃到太原固守,而智魏韓三家圍住太原久攻不克。
就在這時,趙襄子聽從謀士張孟談之策,用離間計策反了魏韓兩家反水。殺了智伯瑤,滅了實力最強大的智家。這樣趙魏韓三家笑到了最後,並且瓜分了晉國。公元前403年,他們各派使者要求周天子封他們為諸侯。周天子見局勢已無法挽回,只好承認他們的諸侯國地位。最後他們三家與其他的齊、楚、燕、秦一起步入戰國時代。
-
3 # 加菲喵miao
晉國的建立還有一個小故事,成王跟弟弟虞玩耍時,隨便說了句封弟弟在晉國這個地方,原本是開玩笑,但是當時輔政的周公說,天子無戲言,就把虞封在了晉國這個地方。當時叫“唐”,後改為“晉”。
在當時晉國的位置和發現程度都很優越,所以早期十分強大,但是因為爭權奪利,篡位的事經常發生,皇族凋零,人丁稀少,大臣的權利不斷增強。到了三家分晉之前,晉國的軍隊掌握在六姓大臣手裡,經過互相吞併,到了晉幽公的時候,權利相對穩定的掌握在韓,魏,趙手裡,最後周威烈王正式封三家為王,晉國名存實亡。
司馬遷認為晉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王室人員稀少,能保護國君的人少。這肯定是最主要原因,另外國君應該分化韓趙魏三個勢力,讓他們相互牽制,一旦他們聯合或者達成一致,晉國就肯定亡國!
-
4 # 謙謙向上222
古代門閥制度,皇權的基礎在於依託門閥制度。大的門閥,如琅琊王氏家族,勢力大到可以獨自稱帝。各個地方門閥林立,最終導致皇權不穩,集權不足。
-
5 # 月明如昔
因為其他各國都有公族勢力,這一點正好晉國欠缺的 ;
歷史上也只有晉國小宗取代了大宗,史稱曲沃代翼;到了晉文公父親晉獻公時期,驪姬之亂,公族更少。晉文公任命六卿成就霸業,後來六卿尾大不掉,形成固定勢力,壟斷晉國重要職位;晉國後來君主和六卿爭鬥互有勝負,但是最後勝利屬於卿族
-
6 # 探索真歷史
我們先從根源說起,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封他們為諸侯,這些諸侯可以建國。比如周武王封姜子牙在齊國,周公旦在魯國。 各個諸侯國再把土地分封給大夫,大夫不可以建國,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宗族,有自己的軍隊。
這種分封制度有一個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國的實力就會慢慢變大,當天子實力衰弱時,大的諸侯國就會崛起,甚至擺脫中央的控制,春秋五霸的局面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諸侯國內部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夫的實力也會慢慢變大,最後擺脫國家的控制,強勢崛起。
晉國被肢解的原因有兩條:宗族勢力削弱;大夫勢力崛起。
1、 宗族削弱,周成王封虞在唐,虞的兒子燮繼位後,改國號為晉。公元前679年,晉國發生了“曲沃代翼”事件。曲沃的小支宗族武公打敗了大支宗族晉侯緡,武公繼任晉國國君。
公元前669年,晉獻公在位時為了杜絕“曲沃代翼”事件的重演,他把原晉國的公子全部殺害。後來又發生了“驪姬之亂”,晉獻公的兒子們又死傷無數,導致宗族勢力嚴重削弱。
2、 宗族勢力削弱,晉國國君就只能重用外姓大夫,長此以往,大夫們的勢力崛起,他們的崛起又反過來吞噬國君的權力。
晉國後期,智、韓、趙、魏、範、中行六卿崛起,甚至威脅到了國君的統治,比如晉靈公被趙盾所殺,晉厲公被欒書、中行偃所殺。
六卿之間也互相攻伐。
公元前458年,智、韓、趙、魏四家共同瓜分了中行、範的土地。
公元前453年,勢力最強大的智伯帶著韓康子、魏桓子攻打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害怕智伯吞併趙襄子後,再打他們的主意。於是他們倒戈相向,聯合趙襄子共同攻打智伯。最後三家取得勝利,瓜分了智伯的土地。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賜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公元前349年,韓姬殺害晉國國君,晉國滅亡。
-
7 # 海闊天空愛閱讀
中央集權衰落、士族勢力崛起。
三家分晉與春秋時代周室式微五霸崛起如出一轍:一個是諸侯宗室力量衰落,外姓士族坐大;一個是王室集權衰落,地方諸侯崛起。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周王朝的分封制度造成的:周王將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再將土地分封給士大夫。
在以農耕為主的封建時代,土地是政治勢力和軍事實力的象徵,有了土地,就有了擁有一切的可能;有了土地,就有了兼併擴張的野心。當士大夫的翅膀越來越硬,他們也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也想過一把王癮,這時候中央權力就存在被威脅甚至肢解的風險。可以說整個春秋戰國時代的主題就是:佔地、搶財、掠人,三家分晉也不例外。
再來看看三家分晉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央集權衰落春秋戰國時代,凡有血氣、必有爭心,晉國公室內部上演了三次大規模的內亂,以“曲沃代翼”和“驪姬之亂”最具殺傷力,內亂嚴重削弱了公室力量。
曲沃代翼後,旁支晉武公奪得大權,他的兒子晉獻公一想:當年我爹一個旁支都能奪權,現在輪到我是中央,我這些哥哥弟弟叔叔伯伯們會不會跟著來一出梅開二度,把我的權給奪了命給革了?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啊!晉獻公越想心裡越害怕,寡人必須將這潛在威脅扼殺在萌芽狀態,既然保不齊誰來奪權,那就把這些公子們全都殺了吧!強君暮年,往往容易犯嚴重錯誤,尤其是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晉獻公晚年,一樹梨花壓海棠,被來自陝西臨潼的驪姬姐妹迷得神魂顛倒,決定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但是斬草就要除根,一番腥風血雨過後,前太子自殺,公子重耳、夷吾一看風聲不對趕緊捲鋪蓋跑了,躲過一劫。但奚齊來路不正,得不到晉國士大夫的支援,很快就被殺,晉國大亂,公室力量又一次被削弱。
士族勢力崛起此消彼長,是萬物守恆的定律。
在經歷了多次公室內亂之後,公室力量削弱,士族勢力逐漸強大。這些士族之間不僅互相傾軋,甚至還殺了多個晉國國君,打工仔居然把老闆給殺了,地球上簡直容不下這麼牛逼的存在!經過多年兼併,只剩下“韓、趙、魏、智”4家大士族集團,4家打麻將,不能讓你智氏既坐莊又暗槓再來個自摸吧,所以後來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把勢力最大的智氏幹掉,自己玩起了三人鬥地主。此時的晉國早已像周天子一樣名存實亡,被徹底肢解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交流!
-
8 # 圍爐品茗人
晉國是西周和春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之一,是由周武王的兒子,也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建立。後來發展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稱霸時間長達一百多年。主要的統治區域在現在的山西境內,所以現在山西也被簡稱為晉。為什麼這樣一個實力雄厚稱霸多年的強國最後會被幾個世家大族肢解呢?
“分封制”晉國瓦解的制度根源“分封制”是在西周完善並大力推行的一種統治方式。這種方式在上古時代生產力低下的時候是一種很有效的統治方式。天子是天下共主,天子將土地分封給宗室子弟和功臣,我們稱這些受天子分封的宗室子弟和功臣為諸侯。而諸侯又在自己的諸侯國內繼續推行分封制,即將自己的土地又分封給卿大夫。由此形成等級森嚴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民的等級體制。
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這種分封制的缺點也逐步放大。因為地理環境和開拓能力的限制,西周總的控制範圍是有限的,那麼在領土擴張漸漸放緩的情況下,越分封就越削弱自己的實力。同時隨著諸侯國之間的血緣關係的疏遠,再加上宗法制的破壞,諸侯之間的兼併戰爭不斷,逐漸導致諸侯中的強國實力超越周天子,從而也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和統治力下降。
同樣的,因為這些諸侯國也在實行分封制,國君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公室子弟和功臣,同樣也導致了諸侯國國君的實力開始下降,而受封的卿大夫們有的就乘機擴充實力,逐漸超越了國君的實力之後就產生了取代國君的現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晉國被三個卿大夫家族瓜分(史稱三家分晉)和齊國被卿大夫家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分封制是晉國被卿大夫家族分解的制度根源,而且這種情況也不僅僅是在晉國。但是晉國在這個制度原罪的基礎上,又因為特殊的歷史國情導致了晉國的瓦解有更多層次的原因:
“曲沃代翼”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分封制並不單單在晉國實行,為什麼像燕、楚等老牌諸侯國沒有因為這種制度出現這種被卿大夫家族取代或瓜分的情況呢?這個問題一句兩句也很難說的清楚,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晉國的諸侯國國君的家族(也叫公室)勢力非常弱小,甚至有一種說法叫“晉國無公室”。公室力量弱小當然就為卿大夫勢力的壯大和最終取代創造了條件。這種“晉國無公室”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春秋初年晉國的“曲沃代翼”事件就是開啟這個潘多拉魔盒的標誌:
故事從晉國第九代國君晉穆候開始講起,晉穆候在公元前806年隨同周天子去討伐戎族,結果大敗而回,正妻晉(齊)姜這時生了個兒子,心裡裝著仇恨的晉穆候給這個兒子取名“仇”。四年後,公元前802年晉穆候又去攻打另一個地方的戎族,這次大勝而回,巧的是晉(齊)姜又給他生了個兒子,高興的晉穆候給這個兒子取命“成師”。中國的史書很喜歡描寫歷史事件發生前有先知一樣的人物發表對事件的準確預見,這裡也不例外,晉國的大夫師服就從兩個人的名字出發,預言晉國將因為他們兄弟而發生大亂。
後來晉穆公死了,他的弟弟篡奪國君之位,太子仇逃亡國外。幾年後公元前781年仇帶領部下打回國內奪回國君之位,太子仇也就成了晉文候。晉文侯治國很有能力(看起來似乎師服那這個傢伙的預言根本不準),他的兄弟成師也看起來沒有什麼威脅。公元前746年晉文候死後,他的兒子晉昭侯繼位,也正是這個年輕的國君開啟了自己家族的死亡之門,也打開了“晉國無公室”的潘多拉魔盒。
晉昭侯剛剛繼位,就把他的叔父成師分封到曲沃,所以成師又叫曲沃桓叔。但是當時的曲沃比晉國國君所在的國都翼城還要大,這是很不合常理,也不符合當時禮法的。於是又有預言家出現了,名字又是師服(上一個預言是史記記載的師服,這裡預言是左傳中記載,兩個都說是師服,具體如何已經無法考證了。)。師服認為:建立國家應該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盤應大於臣下,才能夠鞏固統治地位。但晉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晉國都城翼還大,這就破壞了等級制度,肯定會危害其自身的統治地位(這也是成語本末倒置的來源之一)。但是晉昭侯仍然堅持把曲沃分封給了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受封時已經五十八歲,長期的政治歷練,加上他哥哥晉文侯的薰陶,他的能力遠遠強於侄子晉昭侯。他透過施行仁政,收攏人心等等措施,很快使他的曲沃的實力迅速強盛,甚至已經漸漸超越了在翼城的晉國真正的國君晉昭侯。實力強大後的曲沃桓叔開始野心膨脹,他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打壓和孤立翼城的晉昭侯。很快曲沃勢力的第一次機會來臨了,公元前739年晉昭侯被大臣潘父弒殺,而且潘父還派人來迎接曲沃桓叔去繼承國君之位。曲沃桓叔很高興,立即帶領兵馬來翼城準備奪取國君之位。但是翼城裡支援國君的勢力還很強,他們很快殺掉潘父平息叛亂,擁立晉昭侯的兒子平為晉孝候,同時派兵攻打曲沃桓叔的部隊。曲沃桓叔被打敗了,只好退回曲沃,幾年後曲沃桓叔就病死了。這次奪位行動使曲沃和翼城兩支晉國公室勢力徹底決裂,雙方開始了長達幾十年你死我活的血腥奪位戰爭。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的兒子鮮繼位,是為曲沃莊伯。莊伯即位後,曲沃和翼城雙方一直持續鬥爭。到了公元前724年,莊伯派人暗殺了晉孝候,但是翼城的晉人聯合荀國等諸侯擊退了莊伯,並且擁立晉孝候的弟弟郤為晉鄂侯。
公元前718年,不甘心的莊伯聯合鄭國、邢國一起討伐翼城,還透過賄賂的手段爭取到周天子派兵協助。晉鄂侯戰敗,逃奔隨邑。但是莊伯這時卻和周天子鬧翻了,結果周天子反過來攻打莊伯,結果莊伯又一次失敗逃回曲沃。周天子立晉鄂侯之子光為晉哀侯。兩年後,莊伯在憂憤中死去,雖然莊伯一次次努力都沒能成功,但是透過這幾次作戰,曲沃的實力已經大大超過翼城。
公元前709年,接替莊伯執掌曲沃勢力的曲沃武公再次討伐翼城,在這次決戰中翼城晉哀侯大敗,其本人也被曲沃武公俘虜。但是翼城的晉人仍然頑強的擊退了武公,立晉哀侯的兒子小子為小子候。但是此時翼城的晉國國君的實力已經變得很弱了,在晉國已經沒有了話語權。
公元前705年,武公設下圈套誘使翼城的小子候來相見,隨後殺死了小子候並向翼城進攻。眼看勝利在望,結果周天子看不下去了,覺得你曲沃欺人太甚,於是派兵又一次擊退了武公。並且立晉哀侯的弟弟緡為晉侯。
公元前678年,老實了二十多年的武公乘周天子駕崩,新天子剛剛繼位,立刻派兵討伐翼城,殺死了晉侯緡。並且把掠奪來的金銀寶器通通送給了新天子周釐王,周釐王一看生米已煮成熟飯,又得到了這麼多財物,於是就乾脆就正式立曲沃武公為晉候。至此姬成師的曲沃一系就徹底取代了姬仇一系成為了晉國的國君,曲沃武公也就成了晉武公。
從屠戮公室到六卿執政晉武公死後,他的兒子晉獻公繼位。他在位期間一方面大肆擴張,兼併小國,使晉國成為中原大國。但是由於自己一家的國君之位是透過血腥的奪位之戰得來的,晉獻公極其擔心有人會重演他們一家的故事。於是在大夫士蒍的建議下,乾脆將所有晉國公室的公子們全部召集起來一起殺掉(沒有被殺的也都紛紛逃亡國外),這一行動使晉國公室的力量遭到極大的削弱。
後來晚年的晉獻公又愚蠢的開始將魔掌伸向了自己的兒子們。因為寵愛驪姬姐妹,晉獻公先聽從驪姬將自己年長的幾個兒子都安排到邊境居住,甚至太子申生都被派到曲沃去了,名義上是這些兒子們去加強地方的統治和管理。實質上是這些兒子們都遠離了國都政治中心,與他這個父親有了距離。後來驪姬又陷害太子,導致太子申生自殺。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也被陷害被迫逃亡國外。
晉獻公死後,驪姬的兒子奚齊和她妹妹的兒子卓子相繼登位,但是都因為驪姬陷害太子等人的行為使得國內大臣不服,內亂中驪姬姐妹和她們的兒子都被殺死。晉獻公沒想到他的這些屠戮公室的行為一樣也導致了奪位內亂。
這些內亂一直到公元前636年,流亡國外十九年的晉文公重耳回國繼位才平息下來。晉文公即位後一方面因為跟隨他流亡的那些功臣確實勞苦功高,另一方面晉國的公室也確實沒幾個人了。於是晉文公就堅定地依靠這些功臣們執掌和管理國政,慢慢就形成了晉國卿士執政的制度。這些卿大夫們一方面因為是因才因功因賢上位執政,比靠血緣血統關係上臺的公室貴族們能力更強,從而使得晉國從晉文公開始國力一直保持強盛,開啟了長達百年的春秋霸業。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卿大夫執政後不可避免的使得他們的家族勢力擴大,漸漸對晉國國君形成了威脅,直至這些卿大夫家族的實力超過晉國國君,最終晉國也被這些卿大夫家族瓜分。
從晉獻公屠戮公室到晉文公確立六卿執政的體制,晉國漸漸形成了不分封公室,國土只分封給執政或有功的卿大夫的制度,這樣使得晉國漸漸形成了“晉國無公室”的局面。
三家分晉,晉國數百年基業被瓜分這種卿大夫輪流執政的格局一直持續到了春秋末期。期間雖然也有晉國國君誅殺執政卿大夫(當然基本都是聯合一些卿大夫去打擊另一些卿大夫),打擊這些執政家族的情況發生(最有名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趙氏孤兒的故事)。但是這種晉國特色的卿大夫輪流執政的體制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和扭轉,甚至愈發成熟和頑強的延續了下來。
到了春秋晚期,晉國輪流執政的卿大夫家族經過不斷洗牌,形成了趙、智、韓、魏、範和中行這六大家族。後來趙氏聯合智氏等家族將範和中行兩家滅掉,六大家族變成了四大家族。到了智伯瑤的時代,智氏的實力已經成為四個家族之首,他不斷削弱其他三家,企圖吞併三家之後獨自控制晉國。到了公元前453年,傲慢自大的智伯瑤被趙、魏、韓三家聯手反殺。晉國進入了三家執政時期,晉國的國君已經名存實亡,連國君繼位都不是這三家去朝賀而是國君分別去這三家拜碼頭彙報。公元前438年,趙魏韓三家將晉國土地全部瓜分完畢,只留下國都絳和發源地曲沃留給晉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立趙魏韓三家為諸侯,從此這三家與晉國國君在名義上都平起平坐了(資政通鑑也以此為戰國之始,也是這本史書記載的起點)。公元前375年,晉國最後的地盤絳和曲沃也被瓜分,晉國的國君被廢,被韓、趙兩國安置在邊境偏僻之地居住,公元前349年最後一任國君晉靜公被殺,晉國徹底滅亡。
-
9 # 植樹成林
一、公元前633年,晉文公重耳為了構建晉國行政運作的四梁八柱,特建三軍設六卿,由此,六卿開始掌控國家軍政大權。
實事求是地說,“三軍六卿”製為晉國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所謂有一利就有一弊,該制度最終成了晉國的“掘墓者”。
春秋末期,隨著諸侯爭霸,許多小諸侯國灰飛煙滅。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君權旁落,被強勢崛起的大家族取而代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
三家分晉的導火索,從一個聰明人的愚蠢之舉開始,此人叫智瑤。
二、智瑤是晉國末年“四大家族”中勢力最強的智氏家族的首領。當年,他的老爹智宣子想立繼承人,第一人選就是智瑤。
但族人智果卻不同意,說智瑤有五大優點,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甚不仁”,如果立智瑤為後,智氏必定滅族。
智宣子認為這純粹是胡說八道,置之不理。智果於是向內史寫“申請”脫離智氏,另立為輔氏。
智瑤“接班”後,隨著地位穩固,開始目中無人。一次,智瑤和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飲宴。席間竟然多次戲弄韓康子,並侮辱他的家相(大管家)段規。
智瑤的家臣聽說後勸他悠著點,說這是取禍之道,智瑤大笑說:“人的生死災禍都取決於我,我不收拾他們就謝天謝地了,還敢興風作浪?”
三、正應了那句話“太自信的人會變成惡魔的”,隨著智瑤自信心一天天爆棚,其貪婪之心也日益膨脹。
一天,他叫來“軟柿子”韓康子向他要地。韓康子覺得肉疼,打算拒絕。但在家臣段規的勸說下還是答應了,派使者給了智瑤一個“萬家之邑”(有上萬戶居民的封地)。
智瑤大喜,又再接再厲向魏桓子“請地”。魏桓子也咬咬牙也給了智瑤萬家之邑。
地盤來得如此容易,智瑤貪慾愈發膨脹,又向趙襄子要求蔡和皋狼之地。沒想到這次碰上了“硬茬”,被一口回絕。
智瑤勃然大怒,拉上韓、魏兩家的甲兵三比一“群毆”趙襄子。
趙襄子勢單力薄,想要出逃。眼前有三條出路:城高牆厚的長子城、糧倉充盈的邯鄲城和尹鐸駐守的晉陽城。
趙襄子選擇了晉陽。
四、趙襄子逃亡晉陽,智、韓、魏尾隨而至。在一年多的時間中,趙襄子四門緊閉,只以弓箭禦敵。三家久攻不下,於是引來汾水灌城。
汾水洶湧而來,堪堪漫過晉陽城牆。城內居民的灶臺都被泡塌,長出了青蛙,但是滿城民眾抗戰到底,毫無叛意。
趙襄子坐臥不安,智瑤卻開心不已。這天,魏桓子當“司機”,韓康子做“保鏢”,跟從智瑤巡視“前線”。智瑤看著泡在水中的晉陽城洋洋得意地說:“看到了吧?今天我才知道水可以讓人亡國。”
魏桓子一聽,用胳膊肘頂了下韓康子,韓康子踩了下魏桓子。因為兩家的都城也分別在汾水和絳河的威脅下。
五、就在智瑤沉浸在即將勝利的喜悅之中時,走投無路的趙襄子決定冒險一試。
一天深夜,趙襄子派親信張孟談涉水出城,找到韓魏二人,曉以利害說:“唇亡則齒寒,趙家滅亡了,下一步就是韓魏兩家。”
韓魏兩人正為此事發愁,於是三家一拍即合,約定了進攻智瑤的日期。
約定的日期來了,當晚趁智瑤的守軍不備,趙襄子派人佔領了汾水決口處,改道反灌智瑤大營。隨後,韓趙魏聯軍對智氏軍隊發起猛烈攻擊。
智瑤在夢中醒來,還未來得及反抗,就被亂刀砍殺在水中,隨後,整個家族亦被盡數剿滅。
六、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強顏歡笑”,任命來自晉國的三位大夫躋身諸侯之列。
北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把這一事件作為開篇之作:
《周紀一·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至此,曾經的春秋列強——晉國事實上已經不復存在,永遠走進了歷史深處(晉國徹底消失是在375年,韓趙魏三國瓜分了它僅餘的土地)。
這一歷史事件也是史學界公認的春秋戰國的分野(當然也有不同看法)。
-
10 # 會跳高的豬
晉國的滅亡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體制的原因。
晉國的滅亡起於依靠六卿執政,終於三家分晉。至於六卿如何互相爭鬥,相互攻伐,三家如何滅亡晉國,當中過程和春秋戰國時期任何戰役一樣,不必多說。
我來說說當中的深層次原因。
晉國本身方面主要是太依賴於大臣執政,雖然說大臣執政是當時所有國家的執政模式,但是晉國公室基本遊離於權利討論之外,只做最後的決斷。這一點就相當於,在公司裡,老闆只做決斷,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總監,對所有事情都漠不關心,只給同意或者不同意。當然如果是老闆自己,那麼這麼做還沒問題。問題是到了老闆的兒子一代,怎麼辦?自晉文公回國奪權之後,這種模式就開始有了展現的苗頭。
其次,晉國的滅亡也是整個周朝體制的問題。周朝採用的是分封制。什麼叫分封?分,指的是分土地,分軍隊,分資源。封,指的是封公,封侯,封官。這兩個字加起來就意味著,名正言順的有了土地,軍隊和其他國家所需要的一切,就是一個小國家。而分封的往往是功勞卓越的大臣,王侯將相,結果是大臣的功勞越來越多,獲得的土地越來越多,最後居然超越了晉國公室。
因此,我覺得以上兩條是晉國滅亡的本質原因,這兩條中,如果有任何一條不滿足,晉國就不會這麼快滅亡。假如晉國公室早一點介入具體的國事,亦或是類似漢武帝推恩令一樣,晉國能早一點解決分封的問題,那麼一切便為可知曉。
-
11 # 洋蔥175507520
兄弟,其實士大夫專權每個國家都有。只是表現形式不同。齊國有田氏代姜。晉國有三家分晉。魯國不說了,亂的一逼。有崔杼弒其君。
轉頭說分裂,原因就是幾家一起做大。而國主無法駕馭
-
12 # 獅子貓
這個可以從“晉無公族”開始說起。晉無公族,源自於晉國公室內部發生的嚴重內鬥。從西周末年到春秋中期,晉國公室的內鬥在不斷上演,相比於其他諸侯國而言還是挺嚴重的。這促使晉國統治者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在處理朝政方面也大量任用外姓大臣。雖然避免了公室內部的互相爭鬥,但也致使晉國公室衰落,外姓貴族崛起,為將來六姓把權,三家分晉埋下了伏筆。
晉文侯的繼位就伴隨著血雨腥風。晉穆侯死後,他的弟弟殤叔自立為侯。當時的太子仇不得已只能外逃,在蟄伏四年以後重回晉國,殺死了其叔叔殤叔,奪得國君之位。而殤叔的勢力並沒有被完全剿滅。晉文侯死後,昭侯繼位,為了壓制殤叔勢力,晉昭侯將曲沃封給了晉文侯的兄弟,也就是晉昭侯的叔叔成師。
但這又促使了成師勢力的崛起。後來昭侯被大夫潘父所殺,成師馬上返回都城繼位,致使晉國大權長期被庶系掌控。而“曲沃篡晉”也使得晉國陷入長達三代人時間的內鬥。
最終,成師的孫子,也就是後來的晉武公,打敗晉侯緡並誅殺其後裔,而後又賄賂周僖王,終於奪得晉國君位。
晉武公的兒子晉獻公繼位的時候,公室仍然不安穩。期間,晉獻公採納士蒍的建議,用計誅殺了一批公室子弟。但沒成想到晚年之時,晉國公室的內鬥卻還繼續。晉獻公晚年的時候寵愛驪姬。驪姬原為晉國擊敗驪戎以後所獻的女子,非常富有心機。她為獻公生下一個兒子奚齊以後,便想讓獻公廢去太子申生,改立奚齊為太子。於是在晉獻公晚年的時候,晉國公室又掀起了一場波動,太子申生被逼自縊,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逃出了晉國。史稱驪姬傾晉。
直到晉成公時代,“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晉國公室的衰微已成定勢,也就無法管制世家大族。
-
13 # 煮酒論千秋
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長期霸佔著霸主之位。本來是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諸侯國,卻在三家分晉之後元氣大傷,被秦國抓住機會逐個擊破。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導致晉國分裂的原因。
曲沃代翼,禮法喪失翼城是晉國的都城,公元前745年,晉昭侯把他的叔叔成師分封到曲沃,是為曲沃桓叔。
晉昭侯非常大方,給叔叔的封地比自己的國都翼城還大,這為後來曲沃代翼埋下了隱患。
從公元前735年到公元前678年,長達67的時間裡,晉國曲沃一系對都城翼發起了六次戰爭,並取得最終勝利。曲沃桓叔的孫子曲沃武公成為晉國國君。
曲沃桓叔一系以小宗並大宗,是春秋禮樂崩壞的象徵。有了這前車之鑑,導致晉國國君對於宗室公族始終都懷有戒心,無法充分利用。
驪姬之亂,晉無公族晉武公死後,晉獻公即位。他採納大夫士蒍的建議,誅殺原來晉國國君一系的公子,使宗室力量大為削弱。
在他在位期間,發生了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自殺,公子夷吾、重耳(大名鼎鼎的晉文公)出逃別國。
晉國六卿
此後,晉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而是用其他異性大夫為公族,史稱“晉無公族”。自此晉國國君之下,執掌大權的皆是外姓貴族,宗室完全沒落。
設六卿,三家分晉到晉文公時,設定六卿,韓、趙、魏、範、智、中行氏、六家輪流執政,而晉國國君的權力越來越小,逐漸淪為傀儡。
晉定公時,中行氏,範氏叛亂,被夷滅,六卿變為四卿。
晉出公時,晉陽之戰中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掉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智氏,並且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晉出公對此不滿,向齊國、魯國借兵討伐三卿,卻被打敗,無奈之下只能逃亡國外,病死在路上。
三家分晉
晉哀公即位後,韓趙魏掌握國家大權,予取予求,連晉國國君的土地也瓜分幾乎殆盡。公元403年,韓趙魏三家索性派使者向周威烈王求封,周王封三家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這也是戰國的開端。
總結:春秋大國裡,唯獨晉國分裂。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曲沃代翼之後,晉國公族力量遭到削弱,乃至最後的晉無公族,導致外姓作亂時國君得不到庇護和援助。
2.六卿制度導致國君大權旁落,而外姓大臣實力膨脹,凌駕國君之上,以下犯上在所難免。
3.春秋末期禮樂崩壞,周王室實力弱小,不具備討伐不臣的實力,也喪失了對諸侯的威懾力。導致三家分晉有恃無恐,而周王也只能順水推舟,助紂為虐,承認他們的地位。
回覆列表
一
首先,針對晉國被一分為三的原因,可以用“卿族勢力過大,公族勢力過小”來概括。在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周天子所在的周王室可以說是最大的公族,而下面的各個諸侯國君相當於各個卿族。一開始的時候,周天子勢力最為強大,下面的諸侯自然不敢造次。但是,經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等大亂之後,周王室越來越衰弱,對下面諸侯的約束也越來越無力。最終,東周王室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之前就被消滅了。至於本文所要說的“三家分晉”,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
當然,對於晉國被一分為三,分封制只是原因之一。追本溯源的來說,晉獻公把晉國公族的諸公子殺了個乾淨,這才是導致晉國公族弱小,最終被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根據史料記載,晉獻公(?—前651年),姬姓,名詭諸,晉武公之子,春秋時期的晉國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名。即位後用士蒍之計,盡滅晉文侯子孫,鞏固君位。值得注意的是,晉獻公此舉鞏固了自己的君位,卻為之後卿族實力的壯大埋下了伏筆。
三
在晉獻公之後,晉國的各個君主,比如晉文公重耳等只能重要卿族勢力。加上晉國疆域遼闊,地處中原地區後,所以晉國起初的卿族勢力相對分散。並且,對於晉文公等君主,自身能力相對較強,所以也能保持晉國各個士大夫家族之間的平衡。但是,到了春秋中後期,一方面,在晉國各個卿族的互相鬥爭中,許多卿族因為行差踏錯,被人滅掉或者沒落掉了。在此基礎上,趙、魏、韓、智四個士大夫家族的地盤和實力不斷增長。
四
最後,另一方面,對於春秋中後期的晉國君主,其能力也無法和晉文公、晉獻公等相提並論。由此,晉國公族、卿族實力之間的此消彼長,最終導致晉國被一分為三。總的來說,公元前453年,趙氏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歷史進入到戰國七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