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逢一臉笑

    歷史終將證明誰是偉人,誰是小人!毛澤東是千古偉人這是歷史證明,也是公認的!至於少數人的某些觀點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個聲音而已過眼即逝

  • 2 # 手機使用者覺悟者

    百年屈辱史以來,無數華人為拯救國家命運做出了努力。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敲開清政府大門,百年屈辱史以來,無數華人為拯救國家命運做出了努力。1840年鴉片戰爭後,太平天國洪秀全想拯救中國,天父天兄是基督教義的中國化,結果沒有成功。八國聯軍一萬八,義和團50-60萬,加上清軍的30-40萬,也沒能抵抗住敵人入侵,結果火燒圓明園,割地賠款。中國的槍炮不如人!洋務運動想拯救中國。結果洋務運動(改革開放)30多年,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一條艦也沒留下來!洋務運動失敗。中國的制度不如人!實行共和制。孫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袁世凱死後,實行12年共和,北京9易政府,24次內閣改組,換26屆總統,軍閥混戰,生靈塗炭,共和也沒能搞成。中國的教育思想文化不如人!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羅馬字母化,漢字是導致中國的罪魁禍首,“偉大的水啊!氫二氧一”!五四運動也沒能救中國!所以,羅斯福總統說的對!我們華人萬事歸罪於一點,總想找個替罪羊!唯有毛澤東,毛澤東思想救中國。毛澤東在精神層面把一盤散沙的華人凝聚成一股繩子,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中國的經濟科技落後,又實行改革開放,結果在美國打壓下按照塑造的模式發展:大搞房地產,產品代加工(依靠大量人口紅利賺取微薄利潤),服裝,紡織品,菸酒,玩具,改革開放30多年,終於把中國這頭肥牛養肥了,某超級大國及後面的跟幫磨刀霍霍,欲對中國進行“甲午戰爭”式的瘋狂宰殺與肢解分割!強大“敵人”欲靠海空天基力量及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直取中國!中國此刻準備好迎戰了嗎?對敵人的攻勢及舉在頭頂上的屠刀茫然無知還是不知所措,還是假裝睡大覺!某位名人說的好:要有能力戰勝你的敵人!中國現在有這個能力嗎?中國對敵人以何幾種方式何幾種手段聯合進攻中國有準備嗎?天天喊著不讓歷史覆轍重蹈,真的能不重蹈覆轍嗎?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睡獅,到底中國是一頭睡獅還是一頭睡牛無從知曉。

  • 3 # 非霧

    其實魯迅說的已經實現了,現在是簡體字,和之前的古漢文繁體字已不是一回事,同時又設定了拼音來輔助文字,只是我們用改良革新取代了消滅。

  • 4 # 渣渣開花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個觀點在今天看來是有失偏頗的。魯迅作為近代史上最牛逼的爆款文案寫手,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有必要結合他說這句話的目的和當時的歷史條件分析。

    首先,魯迅作為一個介於革命者和文人間的角色,他無疑是進步的。胡適、魯迅、陳獨秀等的活動,都是以為國求富求強,擺脫半殖民地的尷尬地位鼓與呼。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魯迅為什麼要呼籲廢掉漢字呢?

    看一下他老先生的原話:“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由這段話,我們大概能看出周樹人老師的幾個目的:

    1、反對文化壟斷。封建社會的文化是被少數人壟斷的,這個高度的集權制度的需要有關係。簡單點說,統一文化即統一思想,統一思想即杜絕胡思亂想。

    漢武帝辦太學、規定儒學為官方制定考試科目,對諸子百家形成毀滅性打擊,比燒書的秦始皇都狠;隋煬帝設科舉,天下讀書人趨之若鶩,本來想造反的都去讀書了,有了正規上升通道誰還去玩命啊;明清興八股,能把絕頂聰明的人熬成呆若傻X。

    而壟斷的基礎在於文字的難以普及。要認識一堆繁體字並熟練運用,耗費的時間成本是非常大的,古時候讀書人只管讀書考功名,若無人供養就會餓死。在農耕社會,如此高的學習成本決定了文字的普及是不現實的。所以繁瑣的漢字加上不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決定了當時讀書人只能是少數。

    2、提倡文化普及。史學界有一種說法,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不是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消滅的,而是自己作死的。為什麼呢?因為學說太TM難懂,一本經書,有十幾個人為其作注,又有幾百號人為這些注再作注……導致你看著是一本書,實際上它是一屋子書。古人說,皓首窮經,就是一輩子讀通一本經,真不是開玩笑。這也就註定沒多少人去讀,所以很多學說逐漸失傳了。

    而漢字的繁瑣加上農耕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也是一樣。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要的是文化普及,開民智啟民心,培養人民的思想與獨立人格,最終讓中國成為民主共和的國家,當然不能容忍繁瑣的漢字成為自己的阻礙。

    3、倡導文化的實用性。白話文的主要思想,就是讓拉車的挑擔的,都能讀懂聽懂。說白了,文字是哪來傳播文化的,不是用來臭顯擺的。文字越簡單,傳播能力就越強。說白了,新文化運動人士,喜歡的是“傳播力強的符號”,而不是“博大精深的文字”。

    綜上所述,魯迅反對的其實是傳統的精英文化,因為它阻擋了文化的傳播,也阻擋了魯迅等人民主共和的理想。

    那我們怎麼評價魯迅的這一主張呢?

    1、進步性。當時絕大多數人認為秀才是文曲星下凡,對識文斷字者懷有崇拜。而魯迅能看破這一點,且他本身就是文化精英,能跳出自身的立場與利益去為社會大眾說話,這樣的人才配叫巨匠。

    2、片面性。魯迅和新文化人士有個毛病,就是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近代歷史,西方確實比東方發達,但這不代表西方的一切都優於東方。中世紀的歐洲,只有教士和貴族有學習文化的權利,普通人別說透過考試當官,連讀書都甭想。從這一點來看,當時中國的科舉制還是非常先進的。

    但後來人家革命了,不光鬧政治革命,也鬧工業革命。生產力大發展促進政治民主,讀書人也就多了,文化也不是奢侈品了。所以文化的事兒一般是由經濟解決,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而魯迅則認為西方的字母比漢字易傳播,所以人家更文明,這是有點片面的。

    3、破壞性。魯迅是戰士,這還真TM不是比喻。以他為代表的新文化人士,不僅打倒了封建禮教,也破壞了傳統文化,你看看現在周圍還有誰會寫繁體字?還有誰能吟詩作賦?在這一點上,魯迅沒有分而治之,而是一個都不寬恕。不過也能理解,人都是受時代侷限的,即使他是那個讓你的學生時代慌得一匹的周樹人。

  • 5 # 步武堂

    魯迅的話,並不一定都是對的,換句話就是說魯迅是人不是神,他也是有著時代的侷限性的人物。

    在上世紀初,中國的封建王朝被推翻,中國進入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時期”,除了能看到的“軍閥混戰”,還有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思想混亂”。其中“漢字拉丁化”就是一個標誌。

    魯迅是支援“漢字拉丁化”,並同意“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個觀點的,作為一箇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魯迅本身是極端傾向於向中國的傳統文化宣戰的“文化先鋒派”。

    從魯迅的大量文章中可以看出,魯迅對腐朽的封建制度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對華人的壓迫與毒害是深惡痛絕的,他最大的特點是批判性而非建設性,在批判性方面魯迅獨樹一幟,但在建設性方面我們很少看到魯迅的見解,包括如何重構中國的文化方面。

    建議廢除漢字大概是魯迅不多的建設性見解之一,可以看出,魯迅的發力還是急了一些,他看出了漢字因為繁瑣難懂,不容易掌握對民眾的文化普及方面的影響,這個批判性沒有問題,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因為直到現在為止,漢語和漢字仍然是“世界上最難學也最難寫”的語言文字。

    但是,漢字的獨特的文化魅力也正在於此,魯迅的一個很大的性格特點或者說性格缺陷就是他總體上是一個“偏激和執著”的人,他的恨是多於愛的。所以,對漢字的恨,也就顯得太極端。所以“欲滅之而後快”。其實,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消滅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而用西方的符號取代,都是毫無道理的。並且所謂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更是“危言聳聽”。

    再偉大的鬥士,也還是一個有侷限性的“俗人”。

  • 6 # yison2019

    魯迅的出發點是改變難認難寫的繁體字給當時華人帶來的低識字率,其實魯迅的吶喊早在南韓的世宗大王時期就已經被吶喊過,並且在當時得到了完美的解決,那就是新發明了46個字母來代替當時使用的繁體漢字,發音即代表了字意,看到字就會讀,聽到發音就知道意思,大大提高了人們的識字率。

  • 7 # HuiNanHistory

    魯迅先生的原話是: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1936年。

    魯迅先生此語,絕非為奪人眼球,而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

    20世紀初期,中國文化界受到蘇俄“階級觀念”的影響,認為一切都是有階級性,文字也不例外。

    魯迅先生認為,漢字的艱難與複雜,使其天然隔絕於普通民眾。因此,自古以來中國的識字率就很低,能識字的人多是地主以上的家庭出身,而普通的底層老百姓,既沒有資源、也沒有能力學習漢字。

    如果不能發明新的簡易文字,中國的大多數民眾就永遠無法識字,永遠無法覺醒,會繼續受到壓迫。

    這就是魯迅先生晚年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本質上是有這層意義。

    魯迅先生的觀念,根本在於傳承千年的方塊字對於民眾毫無意義。老百姓不是不想識字,而是無法識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仍然有80%的文盲人口,導致中國的掃盲運動舉步維艱。

    這就是當時漢字簡化運動的由來,因為現實有其需求,複雜的繁體字無法解決文盲問題。因此,政府在1956年提出了最早的一批簡體字,總共有285個常用漢字。這些常用漢字為清除文盲立下汗馬功勞。

    這段歷史,可能今天已經有人忘記了。

  • 8 # 隨心隨緣49510

    分享一個純粹的“淺見”:我看好多朋友都把魯迅先生這句(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理解成先生主要在說漢字的“難易”了,個人認為似有偏差,本人的看法是,先生主要是認為“傳統文化”(亦即漢字)裡面包涵了太多而且影響無處不在的“毒素”(即糟粕),以至於只要是從小生長於斯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被薰陶,被影響——然後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的成了這種“醬缸文化”的一份子和傳播者。所以,先生的意思(個人理解)是要人們堅決揚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而要做到這點就只能從“漢字”著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教育做起,以期達到轉變“思維方式”和社會風氣的目的……個人淺見而已,唯盼沒汙諸君法眼

  • 9 # 五更雞鳴起床來

    金燦榮先生說的對,那一幫人人格很偉大,但他們的結論是錯的。我看網上洗白的人不少,再洗白他們的結論也是錯的。你也不用洗白,他們的人格是很偉大,至少說他們是在為中國的出路思索和思考。不過帶給中國的文化是災難性的後果。

  • 10 # 懲罰共識

    有的話說在興頭上是做不得數的,無論布衣或名人。魯迅說過漢字不滅……之類的話,可我記得他還說過漢字看起來很美聽起來也很美……(原文正在腦子裡搜尋,祈求哪位先生速來補上)之類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安澤的支援率越來越高,能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