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人為什麼要抹黑他?
3
回覆列表
  • 1 # 澹奕

    謝邀,隋煬帝算不上昏君,但其實也算不上是好皇帝,歷史上雄才偉略卻又能夠算得上是好皇帝的君王實在沒有幾個人,隋煬帝被唐朝的史書黑得太嚴重,但真實的隋煬帝算不上昏君,也不是好皇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的第二個孩子,在太子楊勇被廢之後繼任為儲君。中國歷史上皇帝出生一般都有異像,而且皇帝長相有異於常人,但楊廣是個例外。根據例外,楊廣高大而身形修長,儒雅俊美,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楊廣從年輕時候就跟著父親南征北戰,戰功赫赫,登基之後的楊廣更加試圖一展宏圖。被唐朝冠以“隋煬帝”諡號的楊廣,在位期間功績卻相當多。親自西巡張掖、興建東都洛陽、開闢大運河、平定突厥、征服占城、遣使琉球、開創科舉、滅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他在位時間並不長,但是做的事卻不少。試問這樣一位君王,真是一位昏庸無道的皇帝麼?

    歷史上,與自己的皇后恩愛的皇帝非常少見,尤其是皇后年老色衰以後,然而隋煬帝恰巧就是其中之一。隋煬帝的皇后蕭氏乃是南朝皇族後代,年逾四十之後仍舊寵冠六宮,深得楊廣寵愛。而楊廣雖然被唐朝冠以“荒淫無度”之名,但是楊廣的後宮中,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妃嬪只有區區七個人。

    楊廣算不上是昏君,因為根據他的所作所為他的確沒有荒廢政務。然而他也算不上是好皇帝,因為他與當年窮兵黷武的漢武帝一樣不顧百姓,雖然開創宏圖偉業卻也濫用民力結果破壞了國家的根基,最終造成了帝國的動搖。

  • 2 # 牧紙浩

    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但不一定告訴我們真相!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分析!那麼隋煬帝到底有沒有被抹黑!且看分析!

    隋煬帝留給中華民族最大的禮物——京杭大運河。

    這是足以比肩萬里長城的豐功偉。萬里長城現在只是供人觀賞緬懷的文物,而京杭大運河至今還在造福我們!

    所以說:歷史沒有給隋煬帝一個公正的評價!

    為什麼他會被抹黑,那到底是誰在抹黑!

    毫無疑問始作俑者——李唐王朝!

    在歷史上,隋文帝可以難得一見的明君,開創——開皇之治,一個沒有缺點的皇帝,抹黑他有難度!

    而隋煬帝作為亡國之君,這個鍋只能他來背!

    李唐王朝要想名正言順的改朝換代,那就必須抹黑隋煬帝!

    你隋煬帝倒行逆施,搞得天怒人怨!我李唐王朝不是造反,而是替天行道!

    所以歷史上隋煬帝是有名的暴君!因為——歷史從來都是成功的人書寫的!

  • 3 # 愛你傾漫

    隋煬帝並沒有被抹黑,他的種種事蹟都是由當時的史官書寫的,不要說抹黑,賄賂史官美化才更有可能吧。有時候野史寫的才更為真實,正史是針對帝王及上層人士寫的,而野史更多地針對尋常百姓。

    後人過多地看到了隋煬帝的缺點,但這也是事實啊!營建東都,歷時10個月,每月徵調民夫200百萬人,百姓怨聲載道。修運河,造龍船數萬艘,過度動用勞力。連年征戰,民不聊生。這些都可以體現隋煬帝的殘暴。

    在一定程度上隋煬帝和秦始皇是相似的。難道秦始皇也是被抹黑的嗎?都有功績也都有罪。

    花開生兩面,人生佛魔間。

  • 4 # 刀刀開心

    我的觀點是:隋煬帝楊廣絕對是被抹黑的,後人抹黑只是因為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歷史資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隋煬帝楊廣的一生用一句話評價就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嘴在當代,功在千秋!

    首創科舉制

    科舉制度的創立一定程度上使基層百姓中的人才得以被國家發掘,一種文化的進步,也反應隋煬帝的遠見。

    開鑿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被抹黑為為了看曇花,真是可笑至極。京杭大運河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始皇帝開鑿靈渠讓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通,京杭大運河則是極大促進了南北水路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親征吐谷渾,高句麗

    這在相當程度上是急功近利了,沒有太考慮百姓的疾苦,使百姓的負擔過重,這也是導致後期民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以這麼說隋煬帝的眼光和謀略堪比秦始皇,只是當時的隋朝國家不如秦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是最好的寫照了。不知各位有何高見!

  • 5 # 杳杳無歸期

    雖然隋煬帝本身是個暴君,但也並不排除隋煬帝被抹黑的可能,隋煬帝的確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乾的那些事——修運河、開科舉、徵高句麗、營建東都洛陽等其實都是利在千秋的,但是卻整整苦了一代人。因為他乾的太著急了,跟秦始皇一樣,沒有看清國情才導致天下再次大亂。首先我們看秦朝和隋朝都是挺像的,都是短暫的大一統,然後他們之後的漢唐又都是長久的大一統王朝。大秦帝國雖然一統了天下,但是六國的遺老遺少仍舊勢力不小,大秦帝國又在全國實行郡縣制,這嚴重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但是經過秦末戰亂六國舊勢力奄奄一息。同樣的,隋王朝同樣實行了傷害舊貴族五姓七望利益的科舉,隋煬帝還東征高句麗,一旦大勝隋煬帝將徹底碾壓五姓七望,因此並不排除五姓七望給東征高句麗拖後腿。

  • 6 # 葉子雜談

    可以確切的說,隋煬帝是一個被摸黑的皇帝。至於為什麼呢?我認為後世人們受《隋唐英雄傳》的影響,以至於後世人認為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好色,昏庸無道,殘暴的昏君。

    以下是從網上看到的一個知名撰稿人--狐狸晨曦的觀點,我感覺這個觀點對待隋煬帝是很公平的。

    “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他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因此是中國歷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然而,卻因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來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

    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他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因此是中國歷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然而,卻因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來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其實他的真正廟號諡號是隋世祖明皇帝,可簡稱隋世祖或隋明帝。) 楊廣就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這幾人一樣,同屬於在政治、軍事、文學、詩詞、領域,均分別達到當世一流水準,同時配得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之名的天才,而不是如清朝乾隆帝那般,留下幾萬首文白不通的帝王詩,也能勉強冠以“詩人”之名。

    隋煬帝(隋明帝):楊廣 楊廣初封晉王,美資儀,性敏慧,才華橫溢,得其父皇楊堅和其母獨孤皇后寵愛,二十歲時為南征伐大軍主帥,揮軍滅陳朝,結束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之後他主政江南十年,招攬士人,推廣文教,有效促進了南北混一,終於取代其兄楊勇為太子,即位登基。 即位後,楊廣懷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高遠志向,在帝國版圖上肆意書寫恢宏篇章。 他始典定科舉制度,建進士科,恢復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削奪高門士族權勢,提拔平民人才;又營造東都洛陽,讓政治重心脫離關隴集團控制; 他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使全國物資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南北東西各方文化經濟交流得以通暢;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李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作為軍事戰略家,楊廣遣將出兵,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更親自率軍遠涉海拔數千米的高原,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亦是華夏王朝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 楊廣即位僅僅五年,隋朝國勢達到華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時期,戶口數直到數百年後的唐玄宗天寶年間方始超過。而著名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皆不能及,其各項政治經濟舉措功在後世,利在千秋。 作為文學家和詩人,楊廣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繞不過去的人物;所謂「起六朝敝,風骨凝然一洗頹風;新聲競作,為後世戲曲之萌芽;律體大進,又有以導唐人之先路」;《煬帝集》55卷,《全隋詩》今存40多首,實為閎麗壯闊的唐音前奏,在整個中國文學佔有重要地位,足可與曹操曹丕曹植這”三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相比擬。 歷代名家對楊廣在詩文領域的成就亦評價甚高,並不以其身死國滅、揹負惡名而淹沒。 《飲馬長城窟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一篇,雄邁高遠,千古佳句。 然而,也正是這種骨子裡的文人浪漫,要了楊廣的命,葬送了煌煌大隋盛世。

    隋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便是三徵高句麗失敗。楊廣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幹和文學才能,戰略眼光也不錯,唯獨戰術指揮能力是他相對最弱的一環。 包括伐陳之戰,以當時隋朝承接北周的國力,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幾十萬大軍呼嘯南下對已經丟失了益州、荊襄、淮南的南陳,本就該是徹底碾壓之勢。 何況此戰之廟算籌謀,本隋高祖楊堅之策;臨陣機決,亦前線統帥高穎和楊素之功;楊廣這個掛名統帥,僅是代表皇室做監軍,對戰爭勝利真正起到的作用其實有限。 哪怕以同樣的標準,同樣一戰滅吳混一南北的司馬炎並沒有被認為如何英明神武,杜預與王濬亦沒有被認為如何千古神將。 ——所以,又怎能因此戰將楊廣視為名將,甚至與一生戎馬打下李唐天下的李世民去比軍事才能?可惜,楊廣卻無此等自知之明,當真以為自己是如何無雙戰神了,屢屢干涉前線將領的戰術應變,外行指揮內行。 隋朝與高句麗的戰爭,隋軍與其說是輸在戰場上,倒不如說是明明已奮勇殺敵,幾次將敵方打得幾近亡國,卻輸在楊廣的荒唐決策和虛榮心上,才會屢中高句麗拙劣的詐降計,貽誤寶貴戰機。 三十萬府軍精兵九軍盡陷,僅奔還二千七百騎,如此巨大的損失幾乎打斷了帝國軍隊的脊樑,才讓野心家們嗅得機會,紛紛起兵至天下大亂,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對比李世民徵高句麗之戰,親率兵馬不過十萬,野戰連連以少勝多,斬首四萬級,獲戶六萬、人口十六萬,降其大將二人,裨將及酋帥子弟三千五百人,俘虜其兵士十萬人,獲牛馬各五萬匹,而唐軍戰損比微乎其微,只因為頓兵堅城,天氣嚴寒,一戰滅國目標沒有實現,同樣被史書認為是李世民的決策失誤而導致的失敗。 唐太宗:李世民 當隋朝國內民怨沸騰再難壓制,天下皆反,聲討其罪狀“罄竹難書”時,楊廣卻帶著大軍躲到揚州去看風景,更是骨子裡傷春悲秋的文人秉性爆發出來,再無從前徵青海越朔漠的膽氣和魄力,“大好頭顱,任誰斬之”,只剩下自欺欺人的怯懦、和苟延殘喘的絕望。 有為其此舉辯護者,說北方不可收拾,才力圖割據江南,坐觀群雄成敗,其亦不然。 莫忘記長安洛陽兩大都城、無數庫存府藏積累尚在帝國手中,李淵和王世充皆得之而為一方強豪。 楊廣將這些寶貴資源交於兩個年幼的孺子幼兒,猶如令小兒持重金於鬧市,直接放棄了自己身為帝國君主的尊嚴,甚至可說喪失了身為一個父親和祖父起碼的責任,沒有作為一個男人起碼的鬥志與毅力,眾叛親離為寵臣側近所殺,又何足道?

    楊廣是否因為打擊李淵為代表的門閥士族失敗,才被他們反攻倒算,導致亡國呢?甚至因為這個原因,才被李淵李世民父子醜化為昏君暴君呢? 門閥從來不是隻知損人不利己的怪獸,如楊廣這般失政,令天下大亂暴民蜂湧,草根百姓不堪踐踏揭竿而起,帝國秩序蕩然無存,於他們而言正是最可怕的地獄場景,所以才會在楊廣不可能收拾局面時拋棄了他,去轉而選擇新的代言人。 李淵父子太原起兵,打敗隋軍奪取長安,的確不假,但李唐之天下,與其說是取自楊廣,不如說是取自天下崩亂時的各路諸侯,群雄逐鹿,勝者為王,和此刻在江都揚州醉生夢死的楊廣,已經關係不大了。 李淵3萬人太原起兵到攻克長安,全據關中河東只用了4個月,又過了半年便正式稱帝,歷代王朝築基之速無過於此,很大程度上當然不是因為他本身能力強過了劉邦朱元璋,而是因為他作為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成為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之關隴集團的新代理人。 唐高祖:李淵 李淵一路進軍時不停濫賞,幾乎見人就發世襲國公的帽子,全盤承認關隴集團和關中世家的權力與利益,因此得到他們一致支援,拋棄了躲到江南看瓊花的楊廣。 莫以為天下當真為哪姓皇帝私有之物,豈不知皇帝從來都是帝國精英階層推選出來的代言人,漢世家、魏晉士族、隋唐門閥、宋明士大夫至滿清八旗,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人。 諸如關東世族大家,崔盧王鄭這些五姓大族,與隋王朝起家的關隴軍閥集團,也就是楊堅李淵於謹李密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相反立場甚至是彼此對立,利益嚴重衝突的。前者是魏晉以來傳承數百年的老牌貴族,後者是一群憑軍功起家投資成功的暴發戶。 門閥士族們忠於家族高於忠於國家,原是理所當然,需知此時的皇族本身同樣也是門閥,而且是最大最強的門閥,皇帝一樣是把自己一家一姓的私利放在首位,而從來不會是什麼百姓與國家。 原本作為合格皇帝正常的手法,就是拉一派打一派,讓他們彼此爭鬥相互制衡,從空隙中更進一步提拔自己賞識的寒門子弟,也正是之前的楊堅、之後的李世民所做的那樣。 也只有大約受了明清時代君主臣奴理論影響的論者,才會覺得「凡是不對皇帝唯命是從、凡是將家族利益看得比皇帝利益還重的大臣全都該死」,恨不得把門閥們頃刻間一掃而光。 一度頗為流行的“門閥亡隋說”,相當程度上是為楊廣推卸責任。至於“楊廣故意打輸東征、削弱門閥軍力說”,更是荒唐之極了。 豈不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楊廣的目的真的是想自己一家吃獨食,甚至不惜拿軍國大事和幾十萬將士的生命來當籌碼,那他被士族們聯合起來推翻掉,真是再合理正確也沒有了。 從目前史料上看,也絲毫看不出楊廣有類似的跡象,他到生命終點時,信任的其實同樣是一幫門閥與大族出身的親信官員們。 畢竟一個雖然晚節不保,但也替華夏民族征服了青海、留下了大運河的大有作為君主,政治水準無論如何也比今天的良青歷們高得多,一笑。 和門閥士族們鬥爭中合作、合作中鬥爭,正是當時任何一個理性統治者的選擇。 努力完善科舉制之外,更要加上普及印刷術,打破門閥與士族對知識的壟斷,才是真正終結門閥的兩大殺器, 舍此之外,即便是有人開無雙外掛將現有的門閥全殺光了,難道那些寒族官僚便不會籍此填補空缺,進而成為新門閥麼? 參見從漢到隋,多少世家大族沒落,又有多少新晉士族崛起。 宋朝能真正解決門閥士族問題,之後朱元璋更能盡殺功臣一家吃獨食,有唐朝三百年科舉的過渡,有黃巢與五代兵亂對門閥士族的摧毀, 而絕不是楊堅、李世民就不如趙匡胤、朱元璋了。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妄想一蹴而就,領先時代幾百年的人,無不變成了歷史上的瘋子與失敗者,只能為真正王者驅。 傳統史書對楊廣確有許多明顯的不實之辭,作為後繼者的李唐王朝也確實需要突出楊廣的“荒淫無道”來彰顯自己反隋起兵的正義性。 比如楊廣本是楊堅名正言順改立的太子,明明是正常繼位接班。 只能說楊堅臨死前可能有廢黜他復立楊勇的念頭,但被他和他的同黨楊素及時制止了。而《隋書》裡暗示楊廣弒父篡位的記載,很可能就有修隋史的李唐史家大肆渲染,以否定其統治合法性的緣故。 可是若非楊廣自己治國無方,國破身亡,又怎麼會給後朝史官以修史汙衊的機會呢? 就如宋朝若也是二世而亡,所謂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殺兄篡位說也必會成為被廣泛認同的正史。 雖然秦隋一貫並稱,但兩朝實際情況大不相同。即使沒有秦二世胡作非為,換了扶蘇即位,離開了秦始皇的高壓,關東六國群豪一樣會反。秦朝中樞操作得好,也無非是將有生力量退回函谷關,回到戰國時期; 而隋王朝根本不該是個短命王朝,之所以二世即亡,與楊廣個人的施政缺失干係太大。隋文帝楊堅的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已經給隋明帝楊廣留下了足夠豐厚的遺產。 他接手了一個本該成就巔峰盛世的帝國,卻讓其短短十幾年便亡國,天下離亂,人口銳減四分之三。 【隋開皇中,戶八百七十萬。】——《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 【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萬戶。】——《通典卷第七·食貨七》 古往今來敗家到這種程度,雖秦二世胡亥亦不能及。從這個角度說,楊廣因此被史官加以種種汙名、成為古今昏君暴君的著名代言人,亦絲毫不冤枉。 史官或許黑了楊廣如何弒父篡位,或許黑了他如何荒淫無道,卻絕沒有黑他如何喪師辱國,如何面對天下大亂束手無策,如何接手一個盛世卻令天下戶口四減其三。 他的水殿龍舟貫通南北的千古功業,又是如何急於求成透支民力國力,如何建立在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屍骨之上。只因這些皆是鐵一般的事實。 當然,為楊廣的才華橫溢卻謗滿天下的一生唏噓不已時,亦不得不感嘆,若其在徵高句麗前便英年早逝,那該當是如彗星劃過歷史長空,短暫光芒無以倫比,留給後人無限遐想追思的何等天才帝王啊…… 帝王的祭臺正是如此冷酷,容不下一絲溫情。 【文質彬彬,威風凜凜。只道是併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卻不料,南征北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的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只落得,一代英雄歸黃土,幾行煙柳掩孤墳。這才是,運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蒙曼《大隋風雲》

  • 7 # 白衣墨非

    隋煬帝楊廣,一直以來,在史書上的形象都是同夏桀、商湯一樣,是荒淫無道的昏君!可是真實的楊廣是什麼樣呢?

    隋煬帝與宣華夫人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剛滿二十歲的楊廣作為最高統帥,展開滅陳之戰,雖說實際是由高熲 、賀若弼及韓擒虎等名臣宿將具體指揮,但年少的楊廣還是有功的,也得到其父楊堅的肯定。

    隋滅陳之戰

    平陳班師後,被晉封太尉。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並與開皇十年(590年),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在鎮守江南期間為穩定叛變局勢頗有成效、政績突出。並由於禮賢下士,謙恭有禮,進一步獲得了隋文帝及獨孤皇后的歡心,在太子楊勇被廢后,成為太子,最終繼位為大隋皇帝。雖說楊廣成為太子及皇帝的手段不怎麼光彩,但自古皇家無情,歷史都由勝利者所書,君不見後面的李世民不照樣成為了千古名君!

    東都洛陽城

    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都,歷時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這也成為了楊廣的一大暴政。但實際上因為大隋之前,中原割裂,奮戰不休,關中之地更是經歷大旱,每年光是運送到西京的糧食,就要耗費前兩無數,因此遷都很有必要,而洛陽自古之都,水陸交通便利,同時有助於中央王朝均衡四方,故稱為都城順理成章。

    大運河

    此外,更為了鞏固這一戰略目的,更是修築了在後世褒貶不一的大運河,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運河直到今天依然發揮著作用,說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亦不為過!

    隋軍平定吐谷渾

    此外在軍事上,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定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後為完成大一統夢想,又徵兵進攻高麗。

    在教育制度上,楊廣開創科舉制,發展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增置進士科,這種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為古代中國的教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政治上,他打破由關隴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面,開始使用寒門子弟以及南方官員。

    至於最被人詬病的荒淫,楊廣與蕭皇后始終恩愛有加,其他的諸如陳喧譁等,相比其他皇帝並不突出,甚至比漢武帝都遜色不少。可以說此時的大隋,就是盛世,此時的楊廣,也可以說是明君。

    奈何楊廣一心想要短短時間內完成大一統的壯舉,沒等百姓緩解過來,接連發動了三次高麗戰爭,自此一步步滑向深淵,成就了千古罵名!

    三徵高麗,無功而返

    客觀的講楊廣若三徵高麗,他稍微緩和下,他真的有可能成功的。因為就算建了東都,開通了大運河後,中原也沒有烽煙四起,百姓還能承受的住,可就在楊廣想要超越秦皇,追趕漢武,第一次征伐高麗為了最後的大一統的時候,國家出了問題,因為攻打高麗的兵役徭役量超過了前幾年建設的總和,幾乎是全國就役導致民生凋敝,禍亂四起,但實際上,罪不在戰,而在於楊廣的心急!急於求成,他太急於想要實現他的夢想,想要實現他的雄圖大略,想要當他的千古一帝。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所看到的隋朝歷史是唐朝編寫的,而唐朝是怎麼建立的我們都知道,當然要可勁的黑了!

  • 8 # 有芹人

    隋煬帝應該是史上最受爭議的皇帝了,他是不是被抹黑要看從什麼角度去看了。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604年——618年),在這短短的14年裡他完成了隋朝的完全統一,修建京杭大運河,修建東都洛陽,西巡張掖開通絲綢之路,重視教育、尋求典籍、開創科舉、修訂法律這些都是他的功。特別是京杭運河和科舉制度對後世的影響可以說是延續到現在。

    他失敗的地方就是濫用民力,三遊江都,三徵高麗。不管是開通運河,修建東都還是三遊江都,三徵高麗都耗用了太多民力,給百姓帶來了鄭重負擔,而三徵高麗的失敗更是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兵力,那些都是陪他一起統一全國的精兵干將。他太急功近利,短時間內在全國鋪開很多大工程還要對外用兵,逼得百姓和士兵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的滅亡打下了伏筆。

    遺憾的是隋煬帝最後是被暗殺的,死在了宇文家族手中,不是亡在起義軍手上。評價一個皇帝在歷史上的定位最好要辯證的去看,客觀的分析。隋煬帝的所作所為肯定不會得到後來寫史人的認可,要是對他全是歌功頌德那不是變相鼓勵後世的掌權者有樣學樣麼,所以只能把隋煬帝塑造成一個反面教材才能對後世掌權者有警醒作用,不要好大喜功。

  • 9 # 以史為鑑

    先說一下,完全反對其他把隋煬帝洗白的答案。

    所以說就算隋煬帝被洗白了,第一個被抹黑的皇帝也應該是秦始皇才對。

    隋煬帝近幾年來從一個二世而亡的敗家子陸陸續續被人看作是運氣不太好的漢武大帝式人物。並說隋煬帝之所以被黑,是唐朝皇帝為了合法統治故意抹黑他,可以說洗白的很是成功。

    這種說法裡隋煬帝的主要功績是:開創科舉,京杭大運河以及氣魄很足的北伐東征。

    我們來看看,隋煬帝真實的一面。

    一,弒兄殺父

    楊廣在繼位前統兵、治理都有聲有色,而且裝作不近女色,禮賢下士清廉守正。完全迷惑了楊堅和獨孤皇后。等到楊堅廢掉楊勇太子之位,楊廣成為太子,羽翼豐滿的時候,終於露出本性。

    楊堅生病的時候,楊廣公然在宮裡調戲父親的妃子,楊廣大怒,想要換太子,但是命令已經不能傳出宮,當晚楊堅就暴斃身死,可以說雖然後世懷疑是不是楊廣動手,但從最終受益者來說和楊廣脫不了干係。

    登基後楊廣就殺了哥哥楊勇。

    二,濫用民力,百姓死於役

    楊廣繼位後,大肆殺戮楊勇後裔,誅殺楊堅離隋的功臣。

    然後開始大建宮室,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歷時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

    與此同時還要抽調民夫開鑿兩千七百多公里的京杭大運河。

    自大業元年(604年)至大業六年(610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

    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而且隋煬帝還在此期間親征吐谷渾(大業五年609年);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人,敗於遼東城及平壤城下,死傷大半。

    隋煬帝絲毫不體恤民力,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又敗。

    三,驕奢淫逸

    楊廣還在各地各地大修宮殿,填充宮女。

    煬帝遊江都時,率領諸王、百官、后妃、宮女等一、二十萬人,船隊長達二百餘里,所經州縣,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物,揮霍浪費的情況十分嚴重。

    就算到了天下紛紛起義,楊廣在江都越發荒淫昏亂,命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

    可以說楊廣在科舉,大運河等方面客觀上的確是對中華文明有很大貢獻。但是其所作所為,並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

    漢武大帝好大喜功,但是他知人善用,衛青霍去病給後輩打下了大大的一片江山。

    隋煬帝好大喜功,卻胡亂指揮,在高句麗損兵折將,葬送百萬將士民夫。

    弒父一案楊廣沒有直接證據,李世民也好不到哪兒去。但是在濫用民力,驕奢淫逸這一塊,隋煬帝簡直是千古少有的暴君。

    每月動用超過兩百萬民夫,除了開鑿大運河,還要負責大軍後勤,修建各地行宮,選秀女,支付楊廣龐大巡遊團隊的後勤。。。

    這樣的情況別說普通百姓,連楊玄感這樣的既得利益者也反了。而且楊廣造成的大亂,使華夏人口銳減到兩百餘萬戶。

    這樣的一個皇帝,全身都是黑點,唐代寫史書的時候充其量就是再加上一點桃色佐料罷了。

  • 10 # 寂日de落葉

    隋煬帝被抹黑是肯定的,後人抹黑他第一是因為史書記載。第二是因為他的一些做法確實有違當時得社會環境。

    史書抹黑是因為,《隋書》是唐朝統治者得史官寫的,歷史上勝利者抹黑失敗者是最常用的手法也是最好的洗腦方式;唐朝為了師出有名和統治需要必定是要抹黑前朝的。

    自身原因被抹黑是因為,第一,濫用民力。當時中國從分裂割據到統一剛剛經歷隋文帝一代,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爭使當時的人口凋敝、生產力下降經過隋文帝一代根本沒有恢復多少所以根本不支援隋煬帝修建隋朝大運河、修建東都洛陽。第二,窮兵黷武。剛剛結束連年戰爭才幾年,隋煬帝一上位就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由於這兩點才致使民變頻起最後被亡國,也正是這些做法有違當時社會環境所以人民對於他的汙點評價總會帶一些誇大。

    讓我肯定隋煬帝被後世抹黑的有兩點,一是人們口中貪圖享樂的隋煬帝為什麼沒有跟所有帝王一樣從一登基就開始修自己的陵墓以致於最後自己的陵墓被髮掘時要不是裡面的墓誌銘跟一些帝王必備品根本不敢確定那麼小的陵墓(規格都比不上當時有錢人的陵墓)是隋煬帝的陵墓!二是殺兄弒父正史根本就沒說隋煬帝哥哥是隋文帝帝殺的而且記載隋文帝重病臥床都是有今兒每明兒的人了,楊廣當時已經是太子了何須還要多此一舉殺掉他的父親?

  • 11 # 水芝子

    隋煬帝楊廣,應該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極有謀略才能得古代封建帝王,從他大規模巡狩四方這件事上就可以窺得一二。

    隋朝是歷經幾百年分裂動亂後恢復統一中國的王朝,其建立後其實仍舊是群強環伺,風雨飄搖。北方有突厥,西北有吐谷渾,東北遼東是鮮卑高麗,這些強大勢力不僅威脅隋王朝的穩定,而且阻撓了東北亞與西亞地緣政治的戰略發展。隋文帝為此打擊突厥,東征高麗,但是並沒有解決邊境的這些問題,因此,消除邊塞隱患,建立大一統政治局面的歷史重擔就落到了隋煬帝楊廣的身上。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八次巡狩四方,北至大漠,西抵張掖,東達涿郡,南到江都,唐史書說他是為了遊幸玩樂,實際上他主要動機與目的是以政治軍事上的威懾戰略,消除邊塞隱患,強化王權,鞏固中國統一以及構建四夷宗蕃臣屬統治秩序,開創帝王盛世宏業!

    隋煬帝楊廣四次巡狩西北,是為了鎮撫突厥、吐谷渾。一是為耀兵異域,懷柔遠人,顯示中央王朝的強勢文化力量,震懾控扼突厥等部族。二是推行“以夷制夷”的分化瓦解軍事策略,安定西陲。三是修築長城,加強防禦。

    隋煬帝三巡江淮,是為了鞏固統一戰略後方。首先是為征伐高麗的威懾戰略做積極的準備工作。其次是為鞏固統一中國,從政治上控制江南。三是客觀上有利於南北文化融合發展。四是開鑿運河,在政治經濟上均具有戰略意義,不僅使運河溝通了南北的戰略重地和交通樞紐,而且便利了南北漕運和軍事調動。

    隋煬帝征伐高麗,是為了構建東北亞宗蕃統治秩序。隋煬帝遠征高麗,一是威懾鎮服,二是不服則武力征伐,其政治意義高於軍事意義。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戰略站位極其高遠。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隋煬帝楊廣單是巡狩四方這件一直被後世詬病批判的舉措實際上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戰略考量,他絕非僅僅是一個驕奢淫逸的昏君。當然,他的徵巡客觀上過度消耗國力,激起反隋力量群起,這一歷史教訓也是非常深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孩子崇拜科學家,而不是崇拜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