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人的加蘭德
-
2 # 英語老哥Dino
首先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和輔導班沒有任何關聯,不要把孩子的成績好壞歸結於從小到大什麼都不上還是天天上輔導班。
孩子成績好壞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有些孩子本身很聰明,又有很好的學習方法,平時上課緊跟老師的步伐,課後認真做題,那麼他不需要上補習班成績也非常好。
反之,孩子一樣很聰明,可是上課總是耍小聰明,認為會了的東西就不好好學了,回家後作業也不認真完成,那麼即使他聰明過人成績也不會好。
在來說說補習班的問題,關於補習班我的體會是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習好的孩子,本身基礎比較好,這樣上補習班想進一步提高成績,就是所謂的拔高班,比如專業的奧數班之類的,這樣的補習我覺得是有用的,當然取得的效果也會是非常顯著的。當然如果是基礎不是很好的孩子,如果他也有想要提高成績的積極性,也就是自願的,那麼我覺得上補習班也是可以的,最少老師會根據孩子的不足進行教學,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我想成績也是自然會提高的。那麼接下來我就說一說第二種情況,這些孩子不分成績好與壞,完全是在父母的迫使下進入補習班,就是所謂的被動補習,這一類家長和孩子佔比還是非常大的,這是都不對的,家長帶著從眾心理,覺得人家孩子都補習,我的孩子也得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根本沒有從自己孩子角度出發看問題,導致孩子內心有牴觸心理,從而使得被動補習的孩子壓力過大,學習中等的孩子反而成績越補越差,學習差的孩子跟本就學不進去的惡性迴圈。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心情也不好,孩子也是不高興,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的選擇適合自己孩子方法呢?如何能夠讓孩子該玩的時候就玩個痛快,該學習的時候就認認真真呢?如何正確合理的利用補課班,不要讓它變成看孩子的地方呢?我覺得首先您要想方設法的把孩子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比如你要先知道孩子的學習差在哪裡,然後你要鼓勵孩子多多加強,如果孩子也很努力,但是方法不對這樣您在考慮補習的事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你就要與孩子多多溝通,找出問題的原因,不要盲目的補習,更不能強迫補習,這樣是沒有效果的,浪費了錢不說,耽誤了孩子也煩到了你自己。
-
3 # 拉姆丹珍
首先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且是持續很久,不是說靠著上輔導班就能一直保持高水準的學習水平,而且為什麼上輔導班,一般情況下都是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和大部分班上的同學差距大,才會去上,對於這類學生,無疑只是把之前沒學好的東西再學一遍罷了,說不上比不補習的孩子厲害到哪裡去。再說現在機構的輔導費貴得嚇人,也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夠負擔起的,所以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的成績還行,一般是沒必要補習的。
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去補習,這是自己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需要更進一步,在學校成績理想的情況下,加強一下其他方面的學習,或者對下學期或者更高階的知識體系進行學習,這樣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一直 保持領先,這種學生自然比不補習的學生強一些,畢竟大部分學生還是年幼,很難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並堅持下去,而這類學生經過補習,能夠發覺自己學習的時候該幹什麼。
對於這類學生,也不是說不上輔導班的孩子就沒有機會超過,我前面就說過,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誰能夠一直堅持,才能取得勝利,就拿我自己舉例,我就是那個從小什麼輔導班都不上的孩子,家裡也沒錢給我上啊,但有時候還是能靠自己的努力考到全班第一,那第一下面那些同學就不行了嗎,當然也不是,我一畢業就參加工作當了老師,而以前那些高中同學有的讀了大學繼續深造讀了研究生,現在也差不多畢業了,拿著高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這不恰恰說明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許你靠著上輔導班考了比較好的成績,但能不能持續是一個問題,沒上過的也不用自惱,相信自己才是保證學習能力的一個可持續要素。
-
4 # 乖啦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在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目的。
在這場馬拉松裡有沒有彎道超車呢?
當然有,父母給孩子擇名校、孩子自己天資聰穎又努力、興趣班、補習班、家庭氛圍等等都是正相關的因素。
所以,我個人認為,能力相當,努力相當,上了補習班的孩子很大機率會比什麼都不上的進步快一點。
從最近的電視劇《少年派》裡也可以看出來,從錢三一到林妙妙,沒有不上補習班的。
如果能正確看待補習班的,就知道正規的補習班就是課內學業的加深和拓展,會讓孩子在思路上豁然開朗。
在我們上學時,有很多不規範的補習班,比如自己老師開的,這些可能為我們帶來了陰影,然而社會在進步,補習班也在不斷的整頓規範,我們應該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
合理安排補習班會讓孩子如虎添翼,注意,是合理。
-
5 # 十六影視解說
從小不上輔導班的孩子,其實並不會出上輔導班的孩子差。
3歲的孩子,還沒有任何認知的時候,就已經有美術,鋼琴,跆拳道,英語,數學等基礎科目。每日放學後就是奔波於補習班或者興趣班。
但是大多數孩子不是也沒有成為人中龍鳳嗎?
去過精神病院的人都應該清楚,現在的精神病患者的年齡趨向於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少年被傳患病或者厭學,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壓力過大。
陳美玲作為香港女星,培養了三個高材生。她的教育經驗一直都是業界的典範。
現在的孩子跟兒時的我們一樣,考得好給錢給玩具,當孩子疲憊了物質獎勵,那麼學習上就會缺少動力。
因此家長應該注意轉換思維。如果孩子考試很好,可以嘗試親子互動,比方說,一起去研究自然界的動物,或者進行安全且簡單的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能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與其花錢用於各種補習班,不如存錢用來旅遊。畢竟讀萬卷書比不上行萬里路。
對於興趣班,可以看孩子興趣,但是也一定要灌輸一種堅持的精神。學習某種技能不能三分鐘熱度,說停就停。
因此,在家長漫長的陪跑中,不上補習班的不一定比不起上各種班的孩子。
-
6 # 羅宣宣
上輔導班只是學習的一個形式,孩子的學習成長,一個是學校教育,一個是家庭教育。如果父母在家可以教,是書香門第,那麼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是如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沒有時間管孩子,那還是建議在空餘時間給孩子適當安排補課。
另外補課方面,也要看孩子是否願意學能不能學進去。
回覆列表
這裡沒有一定之論,從小不上輔導報的孩子也不一定比天天上補習班的孩子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因材施教,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報輔導班,報哪些科目的輔導班,以及哪些教育型別的輔導班,這才是正確的選擇,但是,有個機率問題,經常補習功課的學生,從大資料上來看,肯定普遍要比沒有補課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不能用個體代表整體,想反,根據整體資料還是能大機率推斷個體的情況!就像股票一樣,個股代替不了大盤,但是單盤能夠反應個股,所以,培養孩子的事情,不能押寶在個別特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