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童書編輯艾文兒
-
2 #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最近讀完的是《宣華錄》。
在歷朝歷代中,我最感興趣的,一個是魏晉南北朝;第二個,便是五代十國。而這兩個時期恰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大一統之後的“亂世”,然而在“亂世”之下又隱藏著一定的“治”。更為重要的是,儘管社會處於混亂之中,但精神文化卻極為繁榮。
關於魏晉時期的書籍,我在讀書期間就已經閱讀了不少,而關於五代十國的書籍卻知之甚少。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一段大分裂時期。其中,在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五個短暫的政權,它們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就是“五代”。
差不多同一時期,在中原地區之外,也相繼存在過許多割據鄭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後世史學家統稱為“十國”。後來,五代中的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後周建立北宋,依次滅掉了十國中尚存的幾個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作為一個四川人,“五代十國”中,我尤其對“前後蜀”政權感興趣。據記載:“兩川地區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
前蜀的建立者王建出生於貧苦家庭,唐末天下大亂,王建販賣私鹽被官府抓捕,後逃出監牢做起了賊盜。有個和尚說他“非常人”,於是王建投軍,立下戰功。黃巢起義時,唐僖·宗逃奔西川,王建率軍去西川勤王,後遭遇排擠。適逢西川大亂,王建乘亂攻取了成都,被封為西川節度使。之後,他又攻取了成都周圍幾個州,還被封為蜀王。
唐朝被後梁取代後,王建拒不承認後梁,於是在成都自立為帝,國號蜀,封授百官,並將原來的蜀王府改為皇宮,其餘建築名稱也一併更換。
王建稱帝時已年過六十,因此選擇誰來接替自己便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最終,王建冊立了妃子徐氏所生的兒子王宗衍為太子。王宗衍即位後,取掉名字中的“宗”字,單名衍,並以生母徐氏為皇太后,姑母為皇太妃。
少主王衍能夠被立為太子,並承繼大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母親——徐婕妤,也就是前蜀的“花蕊夫人”。而他繼位時年僅十七歲,正是精力充沛耽於遊樂的年紀,加上他也沒有什麼處理政事的能力,乾脆將軍國大事託於宦官,自己則每日尋歡作樂,荒淫無度,不僅大肆修建宮殿,還攜官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物力。
公元925元,後唐莊宗李存勖發兵攻打前蜀,王衍帶著棺材,自己綁縛著攜百官投降後唐,存續了十八年的前蜀政權至此覆滅。
前蜀宮廷生活究竟如何,關於這位年輕的少主繼位後的政事,歷史也少有記錄。幸好,王衍的母親花蕊夫人,以其太后之尊,將前蜀宮廷中所見所感所思之一切入詩,寫就近百首宮詞,完整而詳細地記錄了前蜀宮廷宣華苑中繁華迷醉的生活,使得後人得以從這些詞藻華麗、景緻殊豔的詞句中窺得一隅。
著名學者蘇泓月重新考證了《花蕊夫人宮詞》的諸家版本,將這九十餘首宮詞重新分類,按照宮詞所涉及的內容分為十二類,從靜止的宮闕樓臺、繡陌交通,到動態的應時飲饌、騎馬射獵,從日常生活的閒情逸趣到四時嘉節的宴飲行樂,再以其細膩的文筆、靈動的詩心,給每一首宮詞配上詞句清麗的精緻小文,輔以近300幅來自同時期墓葬出土文物的圖片,最終寫成這部《宣華錄》,使人得以重溫花蕊夫人筆下西蜀迷樓的繁豔勝景,再現蜀宮宣華苑中無與倫比的風情與繁華。
-
3 # 億誠管理
《FBI教你讀心術》
喬·納瓦羅,1953年出生於古巴,8歲到美國,效力FBI超過25年的特工,任反間諜情報小組的專家,應用微表情及肢體語言學說,破案無數,屢立奇功。
微反應:全稱心理應激微反應,是指人在受到有效的刺激後,所做出的“不經意”的反應動作。 肢體動作,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已被人熟識並用於各種談判合作中。因為微反應不受思維的控制,比語言更真實、準確,能直擊他人內心的真相。能透過觀察對方的肢體動作,識人讀心,輕鬆應對各種人士的場合,掌控局面。
-
4 # 掩面不相識
《華胥引》,老媽比較喜歡看小說,但是電子書她看幾分鐘眼睛就疼,所以買的這部小說的實體書!不過讀實體書不知怎麼一下讓我想起了上學時,老師講課偷看小說的情形!呵呵
-
5 # 歐紹永
現在的教材與以前教材不同,複習溫故知新
讀紙質書,個人觀點認為,在六、七十年以前的人都是經過的,那個時代沒現在發達,有書讀算幸運。我複習這些書主要是認為自己以前沒有學過或者學過重新複習,加深印象,基礎知識是學習重點。看《人生》、看名著《紅樓夢》、《西遊記》等書,只是瞭解故事情節,對時代背景以及寫作過程,起不到基礎基本功。重讀或新讀課文,我會加以比較,並對有些課文重讀,精讀,寫下深得,體會。語文書的教材全面些,涉及面廣,生活、情感、自然、社會、歷史、地理等,熟讀了基礎知識,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不弄詩歌、散文,字形,字音,詞語解釋,都相當受益。特別是對字詞加深理解與引申義,起到少認錯字,和寫別字作用,用樣字義上相近,卻相差甚遠,如:瞻、望、看、觀,如若不從基礎學起,以後很難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對句子的病句或者標點符號更加增多。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疑問,只能多讀一次,加深琢磨。春節期間找到了77年前後的初中、高中教材,對比一下,不管內容與書本課後作業,千差萬別。所以,必須先墊定基礎。
紙質書
讀書,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適合,因為,它無輻射作用。記得我曾在讀《水滸》時,花一段時間,到頭來只是瞭解梁山百零八好漢,禍於宋江圖個“虛名”招安。也許是多讀了幾次,象林沖、楊志、魯智深等人瞭如指掌,為什麼是那樣結局?觀點不同,言論不一樣。但讀書與看小說是兩碼事,閱讀課外作者的文章,它是敘述時代的典型面貌,但也有些小說進入課本,是精選。
讀書學習,不管紙質書、電子書以前讀的、現在讀的,都是學習。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加深對世界觀認識,改變自己。
-
6 # 花蹊
最近讀的書是《我不喜歡這個世界,我只喜歡你》,讀的是電子書,現在讀電子書比紙質書更方便,想讀直接搜或直接買就可以了
-
7 # 軍轉上校讀書筆記
最近看了華為系列故事之《厚積薄發》,紙質書。
華為的團隊力量為什麼這麼大?每個研發人員的敬業奮鬥精神為什麼這麼強?華為的創新發展為什麼這麼快?我想這是每個科技公司老闆都迫切想了解的問題。
-
8 # 青豆子的愛
最近在看的書是《文在寅自傳》,是電子書,用kindle看的。
很方便,每天早晚在地鐵上看,津津有味。
先說這本書,其實要完全看懂這本書,你還得去了解一番南韓的歷史,因為裡面涉及了很多南韓的歷史事件,如果不提前瞭解一下,看起來還是有點費解的。如果說單純的想了解一下文在寅的情況,那就直接可以讀了。不得不說,這位領導人年輕的時候是個大帥哥呀!
再說電子版kindle。很方便,不管是從翻頁還是顯示上都很不錯,我用的是基礎款,好幾年了,裡面有好多書,都是用來在車上看的,從包裡拿去很方便,重量也輕,比帶一本紙質書要方便太多了,所以我很喜歡。
-
9 # 妙摘
現在看電子書比較多,首先因為電子書攜帶起來比較方便,做筆記也方便。其次是因為電子書能進行全文檢索,這是紙質書怎麼也做不到的。
最近在惡補文學方面的知識和語感,因此看的一本書是著名的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是一本影響幾代中國文人的一本書。《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變遷,其人物 、情節、環境、主題等均透出濃郁的史詩氣質。
連莫言獲諾貝爾獎時也直言:
“我必須承認,在建立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百年孤獨》中尤其那段開頭堪稱經典: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連《白鹿原》的開頭也模仿了其開頭:
“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這是一部史詩級經典,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學鉅著,值得一讀。
-
10 # 圾桶叔叔
我最近一直在看紙質書,最大的區別莫過於看紙質書會讓心慢慢平靜不會那麼急不會那麼趕。而電紙書卻讓你忍不住快進。缺少一種成就感。更喜歡紙質書,更喜歡質感。
當然電子書可選擇性很多,相對於這個資訊爆炸的時候可能更合時宜。但是紙質書給你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卻是電紙書永遠給不了的。更沒有油墨香
回覆列表
作為本書的編輯,再讀自己編的書,感慨很多。十五年了,這本書市場經久不衰,在我手上已經出過三個版本。近來越發覺得這書成年人應該好好讀讀,書中對於童年和生命的感悟,能讓人內心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