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老人
-
2 # 南朝居士
權力絕不是你的名號,皇帝的名號帶不來權力,不然哪來那麼多傀儡皇帝和被殺皇帝呢?
權力是什麼呢?有個人對權力總結得很好,通俗易懂,那就去把(支援)你的人搞得多多,對(支援)方的人搞得少少。
什麼意思?
如果大家都支援你,你就是貨真價實的皇帝,如果不支援你,而支援某一個大臣,那這個大臣就是權臣了,比如霍光、王莽、曹操等,如果大臣都支援太后,比如竇太后、呂雉、蕭太后、慈禧等,支援太上皇,比如乾隆,這樣皇帝都是傀儡。
漢武帝雖然是皇帝,但是滿朝文武,大多是漢景帝舊臣,薄氏外戚被打倒,竇氏外戚掌權,皇后是陳阿嬌,館陶公主家的的陳氏,都是竇太后一系的,小皇帝哪來話語權?
毫不誇張的說,漢武帝要是不能讓竇太后滿意,被廢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漢武帝是竇太后扶持起來的,也是竇家聯姻的物件,只要他聽話,自然不會廢了他。
好在漢武帝比較懂事,知道玩不贏竇太后,只能熬死老太后,然後自己掌權。
所以,漢武帝當然怕竇太后啊,帝王家沒有親情,只有權利爭奪,自己的命運掌控在都太貴手裡,能不怕嘛?
-
3 # 歷史畫中人
漢武帝劉徹是大漢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過漢武帝這個皇位得來的卻十分的曲折,因為當初竇太后支援的是她另一個兒子來繼承漢景帝的皇位。最後還是館陶公主跟漢武帝的母親聯手,把漢武帝推上了皇位。
竇太后孝文竇皇后(?—前135年),字漪房,清河觀津(今河北武邑)人 。漢文帝皇后。
出身名家,賢良淑德。漢惠帝時,被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後被賜予代王劉恆,隨行代國,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後,尊其為太皇太后。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隨漢文帝合葬於霸陵。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漢景帝崩於未央宮。太子劉徹即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欲推新政。由於一系列的動作影響到了權貴們的利益,因此毀謗魏其侯等人的言語每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中。而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新政推崇者與之理念不同,竇太后由是不悅。
到了建元二年(前139年),趙綰上書武帝言勿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后。竇太后大怒,暗中找到趙綰及王臧的過錯,責備武帝說:“他們這是要當第二個新垣平呀!”將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其後二人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鼢被免職。並任命柏至侯許昌當了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當了御史大夫。而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亦全部廢除。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竇太后崩。與漢文帝合葬霸陵。遺詔將自己東宮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
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漢武帝為什麼害怕她?漢武帝劉徹是大漢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過漢武帝這個皇位得來的卻十分的曲折,因為當初竇太后支援的是她另一個兒子來繼承漢景帝的皇位。最後還是館陶公主跟漢武帝的母親聯手,把漢武帝推上了皇位。
這也是漢武帝為什麼怕竇太后的原因之一,因為竇太后一開始就不看好他,即使後來他當上了皇帝,在治國理念上也有許多跟竇太后意見相左的地方,所以這祖孫二人沒少明爭暗鬥,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竇太后去世之後。
竇太后是漢武帝的祖母,漢景帝的母親。不過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竇太后始終堅持的是兄終弟及的原則,她希望的是漢景帝將來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劉武也是竇太后的兒子。不過漢景帝似乎更喜歡庶出的兒子劉榮,他甚至還將劉榮立為太子。
不管是從竇太后的角度,還是從漢景帝的立場上來看,這皇位似乎怎麼都輪不到漢武帝劉徹的頭上來。但好在漢武帝得到了館陶公主的支援,他娶了館陶公主的女兒為妻,而且漢武帝還有個很會為他籌謀的母親王美人。
所以在太子劉榮被廢之後,劉徹就被漢景帝立為太子。雖然劉徹登上皇位並非是竇太后所期待的,但是怎麼說劉徹也是她的親孫子,所以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後,竇太后為了大漢的天下,也很周全的替劉徹著想。
只不過竇太后跟劉徹的在治國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竇太后更信奉黃老之說,她的思想很保守也很固執,而漢武帝劉徹有了董仲舒這些人的輔佐,他在政治上的見解遠比竇太后更有遠見,也更開放。
結語:
作為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竇太后不但沒有防範限制作為自己潛在競爭對手的太后王氏家族,反而將皇太后王氏的母弟武安侯田蚡拔擢為掌管兵權的太尉。使得宮廷政治勢力在皇位交替的敏感時期保持了團結和穩定,並加強了對文官集團的控制,避免了大規模的動盪,在這一點上,竇太后的貢獻是巨大的。
-
4 # 尋根拜祖
漢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權,會害怕一個老太太嗎?還真不是這麼簡單,事實上漢武帝對竇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簡單,在竇太后眼中,漢武帝只是個“未央宮實習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話就可以讓漢武帝“摘帽”,提前退休。
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才15週歲,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漢武帝,即位之初就圍繞儒家思想,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提拔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為御史大夫,加上崇儒的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蚡,昔日“黃老派”集體為“儒派”讓路。
漢武帝向祖母竇太后彙報工作時,高傲得像只大公雞:您老人家看看,您孫子翻手是雲覆手是雨,厲害不?
可漢武帝畢竟是嫩雞仔,他完全沒注意到老太太的臉,陰得幾乎要淌水。“黃老派”為何在景帝朝得勢?因為竇太后是他們的根。估計老太太心裡氣鼓鼓:你這孫子真孫子,敢往你奶奶臉上扔臭襪子了!
漢武帝沉浸在自嗨中,他再接再厲,又下令舉賢良方正,大規模選拔儒生;又奏議建明堂、辟雍;還自我感覺良好地準備封禪泰山。
老太太終於出手了,時不時給按個暫停鍵,把王臧趙綰等“儒派”搞得七竅生煙。於是他們向漢武帝提出了一個作死的建議:幹嘛事事都要請示老太太,玉璽在您手上,自己蓋章就是了嘛!
古代新皇登基,往往因為年幼駕馭不了朝政,所以老皇帝“大行”之前,通常會指定輔政班子。竇太后就是漢景帝留給漢武帝的“掌舵人”,所以,漢武帝必須老老實實地定期彙報工作。
王臧趙綰太眼拙,太急於吃熱豆腐,腐儒兩枚,完全看不清政局。漢武帝雖然可以撇開竇太后蓋章,問題是老太太手上有一個殺手鐧,她要是“蓋章”,漢武帝就只能當“孫子”啦!
竇太后的殺手鐧是什麼?兵符。
建元三年,閩越入侵東甌,東甌向漢武帝求援。漢武帝派嚴助為使,徵調會稽郡守軍攻伐閩越。嚴助臨行前,漢武帝對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剛剛登基,不方便用兵符調兵,你只能自己想辦法。
這是什麼話呢?讓人家調兵,又不給兵符,跟人借十塊錢還得打借條出個憑證,調兵這麼大的事,讓嚴助空口白牙去解決,鬧吶?
其實不是漢武帝故意刁難嚴助,而是兵符根本不在他手上,只不過漢武帝不好意思直說。兵符代表兵權,不在皇帝手上在誰那裡?當然在竇太后手上了。
兵符就是竇太后的權柄保障,假如漢武帝敢不聽話,不經彙報批准就擅自行事,竇太后就可以調動軍隊,以武力給漢武帝“摘帽”。有兵符這把利刃懸掛在漢武帝的頭上,他能怎麼辦?老老實實當乖孫子唄。
竇太后為啥跟孫子較勁,她就那麼大權力癮嗎?其實不能這麼粗暴地看待這個問題,老太太有她的理由。
西漢自建國以後,一直以黃老治國,這才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治時代——文景之治。老太太出身低微,沒念過書,跟她談儒家新思想,說句大不敬的話,那就是對牛彈琴。老太太只懂一個道理,成功的經驗要堅守,所以在她眼裡,漢武帝這麼搞就是瞎折騰,就是“崽賣爺田”的敗家子行為。
她的這個思想,從另一個側面看,又是派系利益之爭的源頭。放眼朝堂,當時幾乎全是黃老派的天下,漢武帝尊儒的結果,等於逼迫黃老派集體將權力交給儒派。這不等於要了這幫政客的命?誰熬到這步容易啊,鬍子泛白的時候,你讓我向新學小生交權?
竇太后歷經五朝,學問再低也能看清一個現實:政治基礎不能動搖,滿朝黃老派集體反水,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她可以容許漢武帝招賢良方正,絕不允許將黃老派集體掃進垃圾堆。
漢武帝初生牛犢,根本不能洞悉政治勢力的強大,出手太輕率,被狠狠打了爪子。竇太后則老謀深算,依靠黃老派的支援,坐在後宮閉著眼睛就能把漢武帝玩得團團轉。
當老太太雷霆震怒時,漢武帝才發現:媽呀,老太太背後這麼多豺狼虎豹啊,沒有兵符自己其實就是個“未央宮實習生”,轉不轉正全憑老太太一句話!原來我以為向老太太彙報工作,是自己有孝心,現在想想,其實是奶奶有慈愛心。
漢武帝不禁哆嗦一下:罷了罷了,從今以後安心當孫子吧。王臧趙綰,委屈你倆了。竇嬰田蚡,你倆先退休吧!
-
5 # 亮亮25252743
您好謝邀!孝文竇太后,字漪房,清河歸津(今河北武邑)人,漢文帝皇后。出身名家,賢良淑德。漢惠帝時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後被賜予代王劉恆,隨行代國,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恆接位後,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接位後尊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接位後,尊其為太皇太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隨、漢文帝合葬於霸陵。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后。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域的基本範圍。雄才大略,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對中國歷史程序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漢武帝劉徹是大漢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過他這個皇位得來得卻非常曲折,因為當初竇太后支援的是她另一個兒子來繼承漢景帝的皇位,最後還是館陶公主跟漢武帝的母親聯手,把武漢帝推上了皇位。這也是漢武帝為什麼怕竇太后的原因之一。
竇太后一開始就不看好他,即使後來他當上皇帝,在治國理念上也有許多跟竇太后的意見相左的地方,在治國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竇太后更信奉黃老之說,她的思想很保守也很固執,而漢武帝劉徹有了董仲舒這些人的輔佐,他在政治上的見解遠比竇太后更有遠見,也更開放,而且劉徹的母親王美人很會為他籌謀。所以,這祖孫二人沒少明爭暗鬥,這樣的情形一直到竇太后去世之後。但畢竟漢武帝劉徹是竇太后的親孫子,所以劉徹繼位後,竇太后為了大漢的天下,也很周全的替漢武帝劉徹著想。謝謝!祝您生活愉快!
-
6 # 奕天讀歷史
漢武帝是可以跟秦始皇比肩的古代帝王,在位期間,一改漢朝對匈奴一味和親求和的頹勢,將匈奴打了個支離破碎。劉徹建立了如此武功,卻非常懼怕他的奶奶竇太皇太后,其原因也並不複雜,就是實力不足以抗衡竇太皇太后。
從漢高祖劉邦去世到漢武帝劉徹繼位,西漢的外戚集團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支朝堂力量,跟文官集團、宦官集團比肩而立。
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呂后把持了朝政,建立起了龐大的外戚集團。她甚至不惜違背劉邦異姓不得封王的遺訓,大肆分封諸呂為王。為了控制宗室諸王,她還給每一位宗室王都分配了一名呂氏女為妻。這種情況下,誰敢對抗呂后?不僅僅漢惠帝在憂憤中死去,呂后還能隨時廢立幾個年幼的皇帝。
待到呂后一死,周勃、陳平等人聯合劉氏宗親迅速剷除了呂氏外戚集團,迎立了時為代王的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劉恆的生母,躲過了呂后迫害的薄姬成了太后。薄太后一上位,也效仿呂后,建立了自己的外戚集團。
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也就是劉恆的親舅舅,曾與周勃聯絡,迎立了漢文帝劉恆。文帝自然不能虧待,封其為軹侯,車騎將軍,掌控了軍權。薄昭跟周勃關係非常好,周勃被人誣告,薄昭曾積極營救,保住了周勃。此時,薄太后的外戚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不過,漢文帝並不是省油的燈。文帝故意挑逗薄昭殺了朝廷使者,又假裝不願處死舅舅,派大臣去勸薄昭自殺。薄昭不願意,於是文帝派“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讓大臣把親舅舅給哭死了。
薄太后一開始沒反應過來,等明白過來怎麼回事的時候,弟弟已經沒有了。於是,她為了延續薄氏的勢力,就將一個薄氏女嫁給了皇太子劉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做了太子妃。這位太子妃就是漢景帝登基後的薄皇后,因為沒有子嗣,又不得寵,後來被廢。而漢景帝劉啟就是竇太后的親生兒子。
竇太后到了代國,竟然被劉恆給看中了,得到了寵幸了,先後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和劉武。說來,竇太后的命太好了,當然,也不排除是竇太后做了手腳的可能。劉恆本來有王妃,並且生了四個兒子,可是王妃突然死了,王妃的四個兒子也接連去世。然後麼,在劉恆登基之後,竇氏就成了竇皇后,她的兒子劉啟也就成了皇太子。
等到漢文帝去世,劉啟繼位之後,竇皇后順理成章成了竇太后,並且培植起了強大的外戚集團。
竇太后有一個哥哥竇長君,一個弟弟竇少君,還有一個堂侄竇嬰。
說來,也是奇特,竇少君年幼時被人拐走,成了奴工。在山中挖石炭時,山崩,其他人都被砸死了,只有竇少君躲過一劫。他又跟隨主人到了京城,聽說皇后姓竇,原籍觀津,就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姐姐。於是,寫了封信,把之前跟姐姐一起採桑葉摔下來的事寫下來,託人帶進宮交給了竇皇后。等見面之後,又說姐弟分離時,姐姐曾討了米湯給他洗頭,然後又討了飯給他吃。竇太后一聽是泣不成聲,姐弟相認,竇氏外戚力量進一步增強。
漢景帝繼位後,就加封自己的舅舅竇少君為章武侯。竇長君早逝,景帝就封竇長君的兒子,自己的表兄弟竇彭祖為南皮侯。竇太后家族還有堂兄弟等支脈親人,她的堂侄竇嬰就是其中的出類拔萃者,曾率軍平定了七國之亂,因功獲封魏其侯。
竇太后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就想讓景帝在死後將皇位傳給劉武。漢景帝也只有答應的份。好在劉武死的早,此事才沒有實施,否則,在竇太后的威逼下,漢朝還真有可能出現兄終弟及的情況。
漢景帝時期,竇太后的外戚實力就已經非常強大了。漢景帝喜歡儒家,可是竇太后喜歡黃老之學,景帝就不敢違逆。一來,那是他親媽;二來,竇氏外戚的力量,的確不得不讓他忌憚。
除此之外,竇太后還有個超級厲害的女兒,長公主劉嫖,也就是後來漢武帝劉徹的丈母孃。就因為景帝廢太子劉榮的母親慄姬,沒有同意劉榮迎娶劉嫖的女兒陳氏,最後在劉嫖的運作下,劉榮的太子之位被廢,慄姬也憂憤而死。
而劉徹之所以能被立為太子,就是因為他的母親王氏答應了迎娶劉嫖的女兒陳氏。劉徹甚至還跟陳氏鬧出了一個“金屋藏嬌”的典故。
竇太后跟女兒劉嫖的關係非常密切,畢竟是親母女。竇太后死後,將自己宮內的金錢財物全部賜給了女兒劉嫖,而劉嫖在此前也是竇太后的堅定支持者。
再看劉徹,繼位時才15歲,根基很淺。劉徹繼位後,崇尚儒學,就任用了趙綰、王臧,準備實行儒家統治。兩人竟然建議漢武帝“不必事事請命太皇太后”。此時,竇氏已經是太皇太后,聽聞大怒,命武帝將趙綰、王臧革職查辦。竇太皇太后喜好黃老,漢武帝此後在竇太后去世之前,都不敢重用儒生。
竇太皇太后在,漢武帝根本就無法建立起擁護自己的親信勢力,自然無法跟竇太后已經根深蒂固的外戚集團相抗衡。而漢武帝的親生母親王太后,能夠讓劉徹登基,還是藉助了長公主劉嫖之力,自然也不敢得罪竇太皇太后。
在當時的境況下,如果惹得竇太皇太后不高興了,隨時廢掉漢武帝都有可能。劉徹作為一代雄君明主,自然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保持對竇太皇太后的畏懼,是他當時自保的最好辦法。
-
7 # 小小司馬遷
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就兩個字:權力。 因為沒權所以怕,因為有權所以不用怕。 一、兩漢太后掌實權 看過易中天品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漢朝政權有三根支柱,一是朝臣,一是宦官,還有一個就是外戚,也就是太后的孃家愛人,比如衛青大將軍和霍去病將軍都屬於外戚,霍光更是外戚集團中的戰鬥機,可以直接廢立皇帝。還有東漢時期的竇固,以及《三國演義》中引狼入室,開啟無雙亂局的何進都是外戚。這些外戚並不是簡簡單單太后的孃家人,而是太后用來掌控朝權的重要工具。漢承秦制,而且距離春秋戰國不遠,大漢子民的血性還未被後世的儒家立法所馴服,各種典章制度粗狂使用,採用朝臣、宦官、外戚三權分立,就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理目的,當然在景帝武帝時期,宦官的勢力還未凸顯,但是太后外戚勢力卻非常的,而且竇太后歷經三朝,在女強人薄太后手下耳聞目染,更加之自身領悟力強,政治手腕過硬,使得漢景帝對自己的這位母親非常信任,去世前將大權交給了她。竇太后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政治監護人,有權對尚處於少年時期的武帝進行制約。
二、武帝政治上尚不成熟 從後期發展來看,剛剛繼位的漢武帝,在政治上還是新手,還需要繼續磨打鍛鍊,他喜好儒家,想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改變漢家幾十年的黃老之治,以兩個儒家大臣為依託,想要改制,但是他卻忽視了對守舊派大臣的安撫和引導,這些人勢力盤根錯節,在地方,在中央都有各式各樣的支持者,更何況還有各地的諸侯虎視眈眈,他雖然貴為皇帝,但所面臨的危險卻一點也不少。所以,竇太后要打壓他,不能讓他亂來,她知道自己的這個大孫子要幹什麼,但他更知道現在還不能這麼幹。
三、頑固勢力還很大 這個在第二點也已經做了說明,漢家70多年的黃老之治,早就培養了一大批手就這麼、頑固派,要跟這些人都,一味使用蠻力是不行的,而要奇正並用,要等待自己的勢力足夠強大,足夠穩固,對方的勢力在慢慢瓦解的時候再鬥,負責會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償失。
-
8 # 沉墨I方之城
權力,不會因為你有什麼名頭,就擁有和名頭對等的權威,從根上兒上說,權力從來都是誰的擁護者更多,誰就更有權。竇太后活著的時候,很明顯擁護她的人比擁護漢武帝的人多,這就是權力。
竇太后一生坎稱傳奇,從一介小宮女成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她足足影響力大漢王朝三代帝王,至少輔佐了兩任漢朝皇帝。她在大漢宗室擁有極高的地位,地位加上太后的權威,她的能量足以左右皇權。
竇太后十多歲入宮,由於為人聰明伶俐,小心謹慎,被選入了呂后宮中當侍女,深得呂后的喜愛。成年後,呂后給了她特別的恩賜,讓她可以跟隨藩王就藩,也就是說她可以出皇宮了,出了皇宮,她結婚生子,過正常人的生活的機率就很大。
竇太后鬼使神差的被分配給了代王劉恆,跟隨劉恆去了封地。竇太后的確很有能力,同行的四個宮女,只有她居然得到了代王劉恆的喜愛,並納為嬪妃,還給她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們分別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梁王劉武和長公主劉嫖,他們都是後來景帝、武帝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
劉恆去了封地後,按照當時的局勢,大漢王朝基本就與他無關了,他能夠正常的混吃等死就不錯了,一輩子當個閒散王爺應該是他最大的追求。沒有想到,一個巨大的餡餅砸中了他。
呂后死後,功勳集團聯合劉氏宗親發動倒呂政變,將呂氏外戚剷除,同時還將劉邦的嫡子一系殺個乾淨。要有人來繼承大漢王朝的皇位,陳平、周勃等人左挑右選,選中了代王劉恆。
劉恆戰戰兢兢的接受了皇位,拖家帶口的來到了長安,登基當了皇帝。而此時他的王后和王后所生的4個兒子非常蹊蹺的在那一年死完了,這件事情成為歷史的懸案,有種說法是因為劉恆的正妻王后姓呂,呂氏宗族的女子。劉恆為了當皇帝,為了得到功臣集團的支援,向他們遞了投名狀,殺了與呂氏宗親有血緣關係的老婆和兒子。
劉恆當皇帝后了,要立太子,嫡子死完了,就按庶子的順序來吧,庶子劉啟被立為太子,他就是竇太后給劉恆生的第一個兒子。劉啟當了太子,他的母親就不能是一般的嬪妃了,劉恆無奈就立了竇太后為皇后。
劉恆為什麼無奈呢?因為他當了皇帝后,不再寵信曾經深愛的女人了。劉恆是皇帝,他可以立自己喜歡的人為皇后啊,有時候皇帝說的話也不管用。因為,皇帝還有媽,皇帝還有文臣武將。
劉恆的媽是薄太后,曾經是魏王豹的王后,最後被劉邦給搶了過來,給他生了個兒子劉恆。漢文帝劉恆不喜歡竇太后,但是薄太后卻非常的喜愛她,她不當皇后誰當?一句話,就把漢文帝的花花心思給摁滅了。
竇太后當了劉恆的皇后以後,天天就伺候她的婆婆薄太后,也就是在薄太后那裡學會了很多,權謀、詐術、政務等等。薄姬在玩宮廷權謀的時候,劉邦都還在汗流浹背的打天下呢。
前面說了這麼多,只想告訴大家竇太后前半生的經歷,以及她為何宮女出身卻深諳權謀之道,原來她也有師傅,那個連呂后都相當放心的女人——薄太后。
文帝死後,景帝登基,此時的薄太后都還沒死,成了薄太皇太后,而她的兒媳婦就成了竇太后。兩個女人,而且兩個從漢高祖時期走過來的女人掌控了朝局,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呢?肯定是威望極高,宗族權力極大,當然更別說她們在朝中的外戚勢力了。
外戚勢力從大漢建朝伊始就存在,呂后、薄太后、竇太后都曾經培養過外戚勢力,只不過呂后鬧的動靜太大。後面兩位也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竇太后,在漢景帝時期就著手培養竇氏外戚在朝中的勢力。
漢景帝死後,他的兒子劉徹登基了,著名的漢武帝十多歲就當皇帝,小夥子開始幹勁很足,也相當的厲害,有想法,有思想,卻很單純。漢武帝要培養自己的朝中勢力,也想推行另外的治國理念——儒家思想。
這就有點為難了,漢武帝劉徹的玩法和漢朝開國以來的治國理念嚴重的衝突,大漢自劉邦開始就奉行的是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現在一個娃娃要搞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要翻天?
竇太后極其不滿意,在她看來,這孫子當皇帝有點不像話,隨意廢除祖宗法度,成何體統,廢了他!太后要廢皇帝,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就看在什麼時候。在漢武帝時期,竇太后要廢了劉徹簡直就像捏死個螞蟻,而且她還差點就幹了,要不是劉徹娶了自己姑媽劉嫖的女兒阿嬌為妻,估計他早就下課了。
那麼為何竇太后有如此的權力可以任意廢除皇帝呢?大家爬樓到第一段,權力的關鍵是誰的擁護者更多。
竇太后的擁護者肯定要比漢武帝劉徹多得多,劉徹登基才十多歲,能有幾個真心實意的臣子和宗親支援他呢?反觀竇太后,歷經三朝,無論是宗族成員,還是朝中大臣,還是外戚貴族,哪個不擁護她呢?
問題的關鍵是竇太后及其朝中的貴族、宗族、外戚都擁護實行無為而治,推崇黃老學說。一句話,這種理念歷經幾朝了,大家都適應和熟悉了,一個娃娃皇帝要改革,另推其他理念和方略,麻煩!
大家都不想跟隨漢武帝瞎折騰,自然就不支援他,擁護竇太后的各方勢力就越大,就算劉徹是皇帝,不但不能怎麼樣,反而相當的忌憚竇太后,生怕這個瞎眼的老太婆將自己從龍椅上給擼下來。
漢武帝會不會犯渾,反動政變,推翻這股強大的勢力呢?想多了,漢武帝最多也就呼叫自己的親兵護衛,連羽林軍和禁軍的調動權都沒有,當初漢景帝臨死的時候,皇位留給了劉徹,兵權卻留給了竇太后。
看看,竇太后不單有足夠的威望,雄厚的朝中勢力,還有兵權在手,那個皇位上坐著誰重要嗎?誰上去坐那把椅子還不是她一句話嗎,漢武帝能不戰戰兢兢,有所顧忌嗎?
-
9 # 沫陽精彩電影
一個奶奶,一個孫子怎麼可能不怕?
還有漢武帝能做皇帝,跟竇太后一族有很大關係,若非竇太后的女兒竇太主的支援,劉徹也不可能當成皇帝,榮登九五大位,景帝死後,劉徹登基年幼,朝政全是由竇太皇太后所掌控,當時的竇家勢力仍舊雄厚,劉徹根基不穩,太皇太后對當時的朝政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力,還掌握著軍權。用現在話說軍政兩權在手,誰不怕?
-
10 # 紫色的玉
竇太后叫竇漪房,早年選秀進入宮中當宮女,呂后當權時,為監督各諸侯王,就把宮女們派到封國去做她的耳目。竇漪房是河北人,她想去老家趙國去,花錢疏通了關係,但事與人願,被呂后派到了代國,竇漪房是在很不情願的心情下踏入代國的土地。
當時的代國在諸侯王中‘最貧窮,但代王劉恆和他的母親薄姬卻感到十分滿足,畢竟離開了宮中也就躲過了危險。在代國期間,代王妃早逝,劉恆看中了竇漪房,併為劉恆生了二男一女,二男是劉啟和劉武,後來一個是景帝,一個是梁王,女兒是劉嫖,阿嬌的母親,也是漢武帝的岳母。
呂后死後,朝庭發生了政變,遠在代國的劉恆一夜之間被天上掉下來的陷餅砸中,被推舉為皇上,這樣劉恆就成為大漢的皇帝,而竇漪房則成了皇后。劉恆命短,沒幾年就仙逝,漢朝的皇帝落到了劉啟的身上,從劉恆到劉啟的這段時間裡,竇漪房攝取了朝庭的很多權力,她不僅大力提撥自己人,還將自家的親戚全部安插到朝庭的重要崗位,這樣以魏其侯竇嬰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在朝庭得到了鞏固並擴大。
劉啟死後,15歲的漢武帝接位,他是一個想有作為的皇帝,遵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這與竇太后的黃老學說思想產生了對撞,竇太后一直想兄終弟及,也就是大兒子劉啟死後由他的小兒子劉武接位,無奈劉武比劉啟先死了,竇太后一直有塊心病,就想讓劉武的兒子繼承皇位,但劉啟指定了漢武帝為太子,竇太后一直耿耿於懷,面對漢武帝,她一直把象徵軍權的虎符握在手中,使得漢武帝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招不行,再來一招,漢武帝從公開變為地下,在上林苑訓練自己的親兵,但這一切都被竇太后派出的太監掌控中,有時自己身邊的親信莫明其妙地死去,這使得漢武帝背後發涼,邊境郡守郅都一直主張對匈奴用兵,竇太后認為他是受漢武帝指使,逼著漢武帝把他殺了。
面對著竇太后咄咄逼人的攻勢,漢武帝只能破斧沉舟,他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心,派人制作了假的虎符,然後到軍營調兵去打匈奴,競然取得了勝利,另外朝中的大臣們也覺得武帝的做法能帶大漢走向振興,從以前支援竇太后逐漸轉而支援漢武帝。朝中最緊張的一次是竇太后臨朝,而漢武帝在宮外,竇太后計時,如果武帝不在規定時間內到庭處理,就把武帝廢悼,掌管沙漏的東方朔採用連環送沙法,人為控制了時間,只要武帝到庭,沙漏才會停止,竇太后無可奈何,看來這個孫兒很難對付,乖乖地交上虎符,漢武帝贏得了主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竇太后臨死前告知漢武帝,她所做的就是怕大權落入外姓人手中,要他善待竇家人,哪知漢武帝真正掌控朝庭後,第一次剷除的就是竇家的外戚勢力。
竇太后與呂后專權,本質上有所區別,呂后專權後對劉家人大開殺戒,企圖奪取劉家江山,至少也做到呂劉一家,而竇太后只是想繼任皇帝能夠她的黃老思想,維持現狀,並不想對劉家人開刀,更不會殺害劉家人,雖然漢武帝不認同太后的觀點,但對太后遵重有加,這樣體現了漢武帝的雄才大略。
-
11 # 秦箏漢韻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
首先,為名所累漢朝以孝治國,皇帝死後諡號都有一個孝字,如:漢孝文帝,漢孝景帝,漢孝武帝等等,只是我們後來人習慣上把孝字去掉,只是簡單的讀作: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作為漢武帝來說,“建元新政”表面看起來是黃老之學和儒家之學之爭,其實本質是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的一次較量,如果漢武帝贏了,結局很可能傷害自己的奶奶,這就會揹負不孝的惡名。另外,華人又有“隔輩親”的情感,因此在建元新政被迫終止之後,漢武帝一直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因為和自己的奶奶相比,漢武帝最大的優勢就是年齡。
其二,信心不足竇太后是呂后身邊的侍女,被派遣到當時還是代王的漢文帝身邊做侍女,之後被當時的代王劉恆寵幸,生下:漢景帝劉恆,梁孝王劉武和長公主劉嫖——漢武帝第一位皇后陳阿嬌的母親。所以,竇太后是經歷呂后、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四朝的老太后,一生都是處在政治旋渦中心,尤其是在被派遣到代地之後,她的身份其實就是呂后監察代王劉恆的眼線,可是卻能得到代王劉恆的信任,併為後來的漢文帝生下兩兒一女,能力和實力絕對非同小可。
漢武帝則是剛剛登基,在政治能力方面和這位竇太后相差不是一兩個等級,況且竇太后一直處在政治中心,有很多可用的官員,而漢武帝剛剛繼承大統,能信任和利用的人很少,因此漢武帝當時對自己的信心不是很充足,只能隱忍蟄伏。
其三,政治手腕不如竇太后高明竇太后在對付漢武帝建元新政採用:找把柄、講政策、換官員三步走的策略。
找把柄:找到主張建元新政推行的主要官員他們的把柄,這點讓漢武帝無話可說,也無從辯解。
講政策:漢武帝是自己的孫子,不能懲罰,至於找到過錯的官員,罷官。
換官員:空餘出來的官位,提拔自己信任的人。
這時候的漢武帝在政治手腕上還不是很成熟,不能和竇太后相抗衡,只能選擇沉默和等待。
因此,說是怕竇太后也對,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漢武帝這時候認清了形勢,他從剛開始在政治上的稚嫩,慢慢在隱忍中變為成熟,公然對抗及揹負惡名同時成功的希望也不大。自己的優勢就在於年齡,用自己的長處和竇太后的短處相爭,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同時還能留下孝順的美名。
-
1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特別是他主動出擊,抵禦匈奴入侵的行為,獲得了後世的高度讚揚,他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之一。
不過,漢武帝在剛剛當皇帝的時候,他的處境其實是非常艱難的,為什麼處境很艱難呢?因為事實上,漢武帝在當皇帝的時候,整個皇室家族至少有三方勢力:一是太皇太后竇太后家族,二是太后王太后家族,三是漢武帝的妻子家族。這三個家族的人,在朝廷中盤根錯節,讓漢武帝做起事來如履薄冰,費盡心機。
不過,雖然很費神,但是漢武帝卻也獲得了很好的鍛鍊,讓他最終能夠把整個朝廷都統一到自己的手下。同時,他在處理朝中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的時候,有了一整套很完善的經驗。
咱們這裡不說漢武帝和他的母親王太后家族的矛盾,咱們這裡只說漢武帝和他的祖母竇太后及其家族的矛盾。
事實上,竇太后和漢武帝的矛盾是很深沉的,他們至少有三方面的矛盾。
(竇太后劇照)
一、竇太后一開始並不喜歡漢武帝。那時候,竇太后希望漢景帝把皇位傳給竇太后的另外一個兒子,也就是漢景帝的弟弟劉武。並且,當年漢景帝為了討好竇太后,在喝酒的時候,還說要傳位給劉武。所以,竇太后一直等著這個話。但是,漢景帝最終卻把他的太子劉榮立為太子。漢景帝立劉榮為太子,讓竇太后很不高興。好在後來,漢景帝和他的妻子,同時也是劉榮的母親慄姬發生了矛盾。發生了矛盾以後,她就首先想把慄姬的兒子劉榮給廢了。漢景帝廢了劉榮以後,竇太后立刻就對漢景帝說,希望他能兌現曾經說過的諾言,把劉武立為太子。
漢景帝這個人相當奸滑,他不可能聽從他母親的話,於是就準備把這個事情拿到朝堂上去討論。所謂拿到朝堂上去討論,事實上就是一種推脫的表現,就是希望大臣們能夠反對這個事情,然後他就找到理由,來回復竇太后。而朝中的大臣,果然非常明白漢景帝的心思,他們願意為漢景帝當這個替死鬼,所以就反對。最終,劉武還因為這件事,派刺客把反對的大臣給殺掉了,鬧出了很大的風波。
由此可見,劉徹在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一開始和竇太后是有矛盾的,竇太后顯然是非常不喜歡劉徹的。
(劉徹劇照)
二、竇太后和劉徹在思想上不認同。劉徹當時對儒家非常感興趣,他認為儒家是治國之道。用儒家治國,才能夠確保大漢江山的長治久安。但是竇太后並不喜歡,竇太后信奉的是黃老學說。她認為黃老學說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藥,畢竟當年漢文帝、漢景帝都是採用這一套學說來治理國家的。所以在思想上,漢武帝和竇太后又發生了很深的矛盾。
(衛子夫劇照)
三、劉徹和竇太后家族勢力的矛盾。漢武帝想要做主,就要把自己的勢力提拔起來。那時候,漢武帝最值得倚靠的家族,就是妻子家族。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他是不可能依靠陳阿嬌家族的,因為館陶公主不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反而是操盤手那樣的人物。所以,漢武帝廢掉陳阿嬌,把衛子夫提拔為皇后,然後重用衛子夫家族的勢力。
後來,漢武帝為什麼那麼重用衛青、霍去病等人,就是想要努力提拔自己妻子家族的表現。
把妻子家族提拔起來,就是為了抑制竇太后及其家族。
司馬遷曾經寫過一篇《魏其武安侯列傳》,可以說正是在集中反應這三方家族之間的矛盾。
不過,雖然漢武帝和竇太后有著深刻的矛盾,但漢武帝並沒有與竇太后對著幹,他採用的也是當年漢景帝經常採用的辦法,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就順從竇太后,不讓竇太后發火。如果遇到必須要表態的問題,他就交到朝廷中,讓大臣們討論。最終,他把責任推給大臣們,認為是大臣們不同意,所以他也沒辦法,必須要聽從大臣們的。
總之,漢武帝就這樣,熬到竇太后去世。直到竇太后去世以後,漢武帝才漸漸開始了屬於他的時代。
當然了,也不能完全就說進入他的時代了,因為他的身後,還有一個王太后。等到王太后去世,把王太后家族的制約解除以後,他妻子衛子夫家族的勢力又變大了,又得處理衛子夫家族的矛盾。後來因為“巫蠱之禍”,殺掉三萬人,就是明證。就算這樣,此後又發生了他和李夫人、鉤弋夫人家族的矛盾。總之,漢武帝一生都處在矛盾漩渦之中。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3 # 文史文哥
竇漪房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文帝是漢武帝的爺爺,可以說竇太后活了一大把年紀了,對政治鬥爭是非常豐富,早年的漢武帝是非常懼怕竇太后的。很多舉措都要在竇太后的同意下才可以實行。那麼為什麼漢武帝這麼懼怕竇太后,難道真的因為竇太后是政治老手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竇太后豐富的政治經驗竇漪房從漢文帝開始就已經叱吒風雲,不僅打敗了薄太后,還熬死了漢文帝、漢景帝兩代英主。要知道西漢第一個治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就是文景之治。儘管有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功勞,但是後面的竇漪房也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在漢武帝時期,竇太后的威嚴尚在,朝廷中大部分都是竇太后的人。16歲繼位的漢武帝還有很多很多事情都要倚仗竇太后。竇太后豐富的政治經驗值得漢武帝學習!
竇太后的執政理念和漢武帝不一樣這其實是一個治國思想的問題了。竇太后的治國思想是黃老道家,講究無為而治。但是漢武帝年輕小夥子,想幹出一番事業,於是採取了包裹著儒家思想的法家策略。儘管外面聲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這個儒術明顯變味了,裡面有很多其他的思想。之前用了很多儒生,像衛綰、王臧之類的儒生很快就被竇太后打壓了。不管怎麼說,竇太后的治國思想和漢武帝的治國思想截然不同。加上竇太后政治經驗豐富老道,所以漢武帝是畏懼他的。
竇太后有兵權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原因!誰掌握天下兵馬的兵權,誰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帝國統治者。兵權才是最重要的!西漢講究虎符調兵,而虎符一直在竇太后的手裡。也就是說如果漢武帝不聽話,違背了竇太后的意願,竇太后隨時都可以廢立皇帝,用兵權壓制漢武帝。像漢武帝早年對南越的戰爭,就是被竇太后掣肘了。其實如果從政治手段來看,漢武帝是比竇太后更厲害的。但是竇太后有兵權,沒有辦法,漢武帝只能暫時認慫了。
我覺得以上三點就是漢武帝懼怕竇太后的原因。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
14 # 大劉侃歷史
竇太后是漢武帝的奶奶、漢文帝的老婆、漢景帝的媽。在漢武帝登基的時候,竇太后歷經了三朝風雨,以太皇太后之尊掌權未央宮,作為孫子的漢武帝在她活著期間一直仰其鼻息,凡事不敢與老太太擰著幹,劉徹為什麼這麼害怕這位祖母呢,原因可能如下:
一是竇太后是位有政治手腕的女人,不是普通的後宮女人。竇太后能以一位宮女身份封頂後位獲得文帝的傾心,可見除了她的美貌外還有智慧和才幹。在殘酷的後宮中,她憑藉一己之力衝破薄老太后的阻礙碾壓其他諸芳成為未央宮的大女主,本身就是一女強人,多年來的朝堂內外的兇流暗湧早已化作了竇太后掌控未央宮的政治資本,試想還是一個小孩子的劉徹想和她爭權,還嫩點。
二是竇太后擁有大臣的擁護和兵權,漢武帝不敢對抗自己的祖母。歷朝歷代都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漢代的兵權就是兵符,幸運的是竇太后有而漢武帝沒有。不是竇太后專權,而是泱泱大國的安危當時還不足以放在各方面歷練還不成熟的漢武帝身上,就像一個家長在孩子未長大時不願意放手自己的孩子讓他管家一樣,竇太后作為漢朝法理上的最高尊者,把兵權牢牢控制在手,外加上自己提攜的一干實力大臣的衷心擁護,這樣的竇太后怎能不讓漢武帝望而生畏,只能仰起鼻息?
三是劉徹的地位靠聯姻獲得,他的立廢全憑竇太后,他沒有和祖母竇太后叫板的實力。眾所周知當初景帝當初有意立劉榮為太子,可是劉榮和母親得罪了當時最當紅的竇太后女兒——長公主劉嫖,導致劉嫖聯姻漢武帝母親王美人,在母親竇太后和景帝面前力保劉徹當太子,才有了劉徹的帝位,如果劉徹不是借了竇太后女兒長公主劉嫖的光,不和竇太后最喜愛的外孫女陳阿嬌聯姻,根本不可能成為皇儲,所以受人恩惠的漢武帝巴結這位有實權的祖母還來不及,哪敢對抗?
據說有一次漢武帝因為儒生的事觸怒了竇太后,老太太差不點把他廢掉,還是看在外孫女陳阿嬌(漢武帝皇后)苦苦哀求的面子上放過漢武帝,這樣的漢武帝實在沒有實力對抗自己的祖母,只好盡力討老太太歡心,更別說挑戰竇太后的權威了。
總之在竇太后活著期間,漢武帝劉徹對這位祖母又敬又怕,不敢生出非分之心,即便是竇太后與自己的治國理念不同,也暫時忍忍,直到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才真正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走上權力之巔。
回覆列表
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漢武帝為什麼害怕她?
漢武帝劉徹是竇太皇太后的孫子,按照華人隔代親的習慣,這祖孫倆應該格外親近,為什麼會出現孫子怕祖母的現象呢?
這裡的原因很複雜,一句話是說不清楚的。
一,竇太皇太后掌控了朝廷大局,漢武帝不得不怕。
有人說竇太皇太后是定海神針,這句話一點也不過分。
看看竇太皇太后的經歷就知道了。
竇太皇太后出身貧困,惠帝時以良家子身份招進宮中做了宮女,稱之為竇姬,後來被呂后賜給代王劉恆。
劉恆登基後竇太皇太后做了皇后。
劉恆駕崩,兒子劉啟繼位,竇太后就是皇太后。
劉啟駕崩,劉徹繼位,竇太皇太后就是太皇太后。
竇太皇太后的經歷,讓很多人不得不為之畏懼。
漢武帝劉徹本沒有資格稱帝,連做太子的資格都不具備。
因為漢武帝劉徹是劉啟的第十個庶皇子,儘管劉啟沒有嫡子,但是也輪不到劉徹這個第十的庶皇子做太子。
漢武帝劉徹能做太子,依靠的是漢武帝劉徹的丈母孃竇太皇太后的館陶長公主。
館陶長公主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從漢景帝劉啟那裡爭來的。
漢武帝劉徹要保住皇位就必須依靠竇太皇太后母女倆,要是惹惱了這兩個女人,漢武帝劉徹的皇位就會化為烏有。
從這個角度看,漢武帝劉徹沒有不害怕竇太皇太后的理由。
二,竇太皇太后有政治手腕,漢景帝都讓其三分。
竇太皇太后去代國之前,代王劉恆已經有了王后,而且還有了四個嫡王子。
按照宗法制,竇太皇太后的兒子劉啟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代王劉恆繼承皇位前後,劉恆的王妃,嫡子都先後死了。
竇太皇太后抓住時機,與劉恆母親薄姬聯手,促成了劉啟的太子地位,之後劉恆駕崩,劉啟才得以順利登基。
對此劉啟十分畏懼母親竇太皇太后。
竇太皇太后推崇道家,景帝想依靠儒家治國,遭到竇太皇太后反對。
景帝只好順從竇太皇太后,放棄自己依靠儒家治國的理想。
三,漢武帝登基之初大顯身手,遭到竇太皇太后的封殺。
漢武帝劉徹登基後,大力推行儒家治國。
初期,竇太皇太后愛理不理。
於是漢武帝劉徹的膽子越來越大,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儒家官員。
諸如竇太皇太后的侄子竇嬰,劉徹的國舅爺田蚡等都是儒家的真實信徒。
竇嬰是丞相,田蚡是太尉。
之後這兩人又請來儒家代表人物趙綰,讓趙綰擔任御史大夫。
之後又請來儒家代表人物王臧,讓王臧擔任郎中令。
這些人匯聚一起,竇太皇太后不做任何聲張,由此這些人的膽子越來越大。
御史大夫趙綰甚至建議漢武帝劉徹以後做事情不必請示竇太皇太后,由此惹惱了竇太皇太后。
竇太皇太后將漢武帝劉徹身邊的這些儒家代表人物一鍋端了。
竇嬰因為是竇太皇太后的堂侄子,田蚡因為是漢武帝劉徹的國舅爺,由於這兩人的特殊關係,僅以免職處理。
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田臧兩人畏懼自殺。
漢武帝劉徹轟轟烈烈的儒家治國理想灰飛煙滅。除此之外,竇太皇太后以漢武帝劉徹不能生育為由要免除其皇位,後因漢武帝劉徹的丈母孃館陶長公主做工作,才保住皇位。
經歷此事之後,漢武帝劉徹才領教了竇太皇太后的厲害,之後一直對竇太皇太后噤若寒蟬。
綜上所述,竇太皇太后有讓漢武帝劉徹害怕的權力,也有讓漢武帝劉徹害怕的政治手腕,更讓漢武帝劉徹嚐到了厲害,由此,有竇太皇太后在世,漢武帝劉徹不得不害怕竇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