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躍古象
-
2 # 菜鳥古德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良好,家庭教育就是勝利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慌張,家庭教育就沒有方法勝利。
親子關係良好的狀況下,孩子的喜怒哀樂都願意和父母分享,特別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分、遇到費事以至風險的時分,會主動通知父母、向父母求助。
而親子關係慌張的狀況下,孩子的內心世界向父母關閉了大門,不願意和父母分享他們的各種體驗。最風險的中央在於,他們遇到費事的時分,父母一無所知,等到父母曉得的時分,可能就出大事了。
有一位家長談到了和剛上初中的孩子關係慌張,孩子空下來只想打遊戲,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想帶孩子運動、看電影,孩子也不願意。這位家長也看了凡爸關於青春期的文章——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著幹?贏了當下,輸了將來!想和孩子交流,可不曉得說什麼好……
凡爸和這位家長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這之前肯定曾經發作了一些事情,才把孩子推到了對立面。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你們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
很多孩子有了心事,第一個要瞞的就是父母;有了心裡話,最不願意講的也是父母。這很可怕,也很可悲!
那麼,今天凡爸就來說說,你為什麼走不進孩子的內心?
01 不要以分數和成果為中心作為父母,肯定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霸。
如今孩子早上七點前要起床,八點前要到校,在學校經過一天的慌張學習後,下午放學回來還要做作業。很多孩子的作業壓力很大,常常要寫到晚上十一二點。到了週末,還要在各種所謂的興味班和補習班之間奔走。
我們常對孩子說,只需把學習搞好,其它什麼事都不要管。可是,孩子還是孩子,除了學習、作業,他們更需求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妙。
父母當然不能放棄對孩子的培育和請求,但絕對不能把“做作業”、“學習好”與能否得到父母的愛聯絡起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是由於成果好才愛,成果不好就不愛了。
假如放學後老是敦促孩子做作業,動不動就問孩子的成果,以至於考不到什麼名次就要受罰,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到父母只關懷成果,他們是在為成果而活,也活在對成果的恐懼之中。
02 學會傾聽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學習,極少有話題聊。假如孩子想和父母分享他們的世界,父母總覺得沒有意義,耽擱時間,影響學習。
於是,孩子的訴說總是被父母不耐煩地打斷,一次、兩次,慢慢地,孩子就喪失了和父母溝通的興味,很多心事就悶在心中,成為父母不曉得的心結。
其實我們並沒那麼忙,孩子的世界也不能只要學習。每天放學後,留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特別是在吃晚飯的時分,在飯桌上聽聽孩子聊學校的事情,開心的也好,懊惱的也罷,靜靜地傾聽。
去年夏天,我們剛給孩子買了輛破風公路車,孩子十分喜歡,愛不釋手。有一天孩子和凡媽解說車的部件和原理,諸如培林、花鼓之類,凡媽一點也不懂,孩子也曉得凡媽不懂,凡媽也曉得孩子曉得她不懂。但就這樣雞同鴨講,說了半小時,孩子很是開心。
傾聽,會讓孩子感遭到父母的信任、接納。有時並不需求父母多說什麼,孩子的訴說,就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說出來就把壓力釋放出來了,帶著高興的心情學習,效率才會進步。
在傾聽的過程中,孩子需求的時分,父母能夠分享本人的經歷,提出倡議,而不是頤指氣使。
03 學會觀賞
我們每個人都需求被人肯定,都盼望被人觀賞。而孩子更需求父母不時的鼓舞,經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取得自信、勇氣和進取心。
很多父母總覺得不能讓孩子自豪,而吝嗇對孩子的褒揚和觀賞。關於孩子。只要讚揚多於批判,才幹承受批判;只要勝利多於波折,才幹應戰波折。父母的鼓舞,能協助孩子走出負面的心情,激起起他們面對艱難的勇氣。
事實上,孩子比很多父母要聰明,但只要聰明的父母才幹觀賞。很多父母不會觀賞孩子,只會看到孩子的缺乏,特別是拿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擬:“你看人家孩子,怎樣怎樣好”。
這種言語暴力比家庭暴力更可怕,是最傷害孩子的的利刃,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無法修補的傷痛。
無論如何,我們要接納並不圓滿的孩子,在他們需求撫慰的時分給予撫慰,在需求鼓舞的時分毫不吝嗇我們的觀賞。
04 找到共同言語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以為和父母有代溝,總是說不到一同。特別是最求個性、時髦,父母總是看不慣,以為太張揚、急躁,而孩子則以為父母老土、落後。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擅長承受新事物。用心察看孩子的世界,努力尋覓和孩子的共同言語,自然就會和孩子有交流的話題。
同樣,多接觸年輕人喜歡的事物,父母也會變得充溢生機,心態年輕,和孩子的代溝就會消弭很多。
有一次,凡爸凡媽和朋友一家聚會,凡爸和朋友的孩子聊得很嗨,從NBA的球星到騎行競賽,再到幾款遊戲。朋友十分驚訝,說在家孩子和我們很少講話,怎樣今天聊得這麼開心?
凡爸和這位朋友講,孩子喜歡的東西,父母也要去關懷、去研討,去開展一些共同喜好,才幹和孩子有共同的話題。
就像玩遊戲,假如能和孩子一同聊聊遊戲的情節、過關的技巧,那麼肯定能夠共同制定玩遊戲的規則。總是把遊戲視為洪水猛獸,一棍子打死,孩子肯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的。
05 不要急於否認孩子
父母很多時分總以為本人每件事都能比孩子做得好,就會把本人的行為形式強加到孩子身上。然後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補償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卻不曉得這些問題實踐上恰恰是父母形成的。
父母不能用千篇一概的規範去請求孩子,假如沒有對教育的透徹理解,索性不要干擾孩子,先讓孩子自在開展,再想方法找到真正的良師益友來指導。
假如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對孩子的各種想法、表現出的心情急於否認,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說本人的想法。
假如孩子在外面遇到費事、遭到傷害,向父母求助,而父母首先一通責怪、以至打罵,那麼孩子以後寧可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了。
不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都要設法剖析問題、處理問題、總結經驗,而不是用打罵來處理,否則孩子以後就不會講真話、以至不敢回家,由於怕遭到懲罰。
任何時分,孩子發作問題並不是末日降臨,家長的過激反響才是真正的末日。
06 學會磋商
在父母和孩子意見不分歧的時分,很多父母總是強壓孩子的意見,到了青春期常常會惹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招致親子關係慌張。
意見不分歧時,父母要學會和孩子磋商,學會妥協,不只能防止牴觸與對立,還能促進親子間的感情。磋商還能讓孩子學會從他人的角度來察看問題、考慮問題,學會溝通技巧。
我們孩子在進入初中後,大多是本人騎行上學。在初一時,他想買一輛較好的山地車,而我們以為價錢過高,有些糜費。後來我們雙方達成分歧意見,能夠買這輛山地車,但多出的錢需求孩子貸款,每天晚上做家務洗碗來歸還。後來孩子洗了一年半的碗,才歸還完貸款,我們又倡議繼續洗碗,為未來要買的東西存款……
這樣這些規則就不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而是他們本人參與制定的,他們在執行時就會愈加盲目。違背了規則,父母懲罰時他們也愈加能承受。
07 適度自在的空間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大,但生長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外界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內在的動力卻越來越小。
讓孩子開展一些本人的興味,做本人喜歡做的事情,能夠協助孩子開展出成就感。在追求興味的過程中,孩子也會開展出專注力和耐久力,也就不會去嘗試一些風險的行為了。
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去發現、開展本人的興味範疇,逼迫他們學習本人不感興味的範疇,孩子就會喪失樂趣,開展出軟對立的一些戰略。
我們孩子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分,猖獗迷上了摺紙,經常一人折上一兩個小時。凡爸凡媽不斷鼓舞孩子這項喜好,還特地買了摺紙的書籍讓孩子參考。孩子在專心折紙的時分十分安靜,沉浸在其中,享用本人的快樂。我們很少打攪,只是默默關注,一同觀賞他的摺紙作品。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有了本人的機密。父母也要給孩子留下隱私空間,尊重孩子的機密。
有些父母總想把控孩子的思想,會偷偷翻看孩子的東西,想方設法探聽孩子的機密。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愈加防備父母,緊閉他們的內心。
有的事,孩子信任我們,到了時分,自然會說的。不說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誰還會沒有機密呢?
08 學會向孩子抱歉
孩子犯了錯,要向父母認錯,或者向被冒犯的人認錯,我們都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是父母犯了錯,錯怪了孩子,以至於心情失控,對孩子大發脾氣,打罵孩子,卻很少有向孩子認錯的。
由於我們總覺得面子重要,向孩子認錯的話,可能會降低本人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以後就沒有威信了。
事實上,父母勇於向孩子認錯,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孩子反而會很打動。
向孩子認錯,顯得父母光明磊落,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反而會進步。孩子很分明,只會強詞奪理、修飾本人的人是很虛偽的。
假如事情曾經發作,父母需求做的,就是找恰當的時機,供認並且補償本人的錯誤。能夠和孩子聊聊,當時的想法和心情,為什麼沒能抑制,假如再發作會怎樣做。
向孩子認錯並不是難事,重要的是獲得孩子的體諒,否則有些事可能會傷害孩子一輩子。
09 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父母在潛認識中不只想控制孩子的行動,還想掌控孩子的內心。這種掌控式的“愛”矇住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肯放手,是由於我們總不放心,處在焦慮中。
孩子來臨到我們家中,是父母的榮幸。但我們一直要認清,孩子不是屬於我們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靈魂,隨著孩子長大,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他們不會依照你設定的道路去走,未來有他們本人的人生道路。
在靈魂層面,父母和孩子是對等的關係,因而一定要尊重孩子,而最好的關係就是成為朋友。父母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也把父母當成朋友,能做到這一點,是家庭教育的嚴重成就。
到了青春期,孩子會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定是追求獨立感,追求成人感的,希望本人被當作成人來對待,特別需求父母的尊重。
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有身同感受,讓孩子以為父母和他們是同一個陣營。相處的時分先承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心情上認同了,再一同想方法處置問題
和孩子一同閱歷、一同生長、一同剋制艱難、一同收穫喜悅,是多麼開心的事情。
10 做不圓滿的家長
親子關係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在成年後還在和父母相互傷害,雙方都很糾結、焦灼。
由於中國的傳統思想總是以為,父母對孩子就應當高高在上,顯現父母的權威。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天經地義,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從不思索孩子的感受。
當然,對等、尊重的親子關係並不是一味地去討好孩子,而是一種安康的親子關係,父母還是要去引導、支援、協助孩子生長為最好的本人。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是人生的另一次生長,無須置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是無條件的。但是父母這個職業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我們一定會有做錯的時分,一定會心情化、發脾氣,會有說氣話、做氣事的時分。
那麼,我們就承受吧,無論怎樣,都安然承受、接受,供認本人的缺乏,只為下一次更好地動身。
我們不是圓滿的家長,世上也沒有圓滿的家長,世上更沒有圓滿的孩子,我們需求和孩子一同生長。
家長做得輕鬆些,孩子也會輕鬆些。
-
3 # 安徽郝哥
我是一位有四十多年教齡的老師,又長期做班主任工作,和學生打了數十年的交道。近幾年又專門負責學校的心理諮詢工作,對於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的相對多些。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而且是真正的,這是一個很大很深的話題。也是很多做老師的做家長的一直關心的話題。
那麼怎麼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內心世界呢?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問題。思想上的,學習上的,情感上的,等等不一而足。下面我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首先,你要想走進孩子內心的世界,必須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比如學習方面,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很多,有基不好,上課聽不懂的;有學習方法不對的;有人際關係不好,或交友不當的;有學習動機不明,沒有學習動力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的課,排斥這門功課的。有對老師有成見,不討老師喜歡,經常被老師批評,師生感情對立的;也有可能是家庭環境不健康,影響孩子的情緒的。零零總總太多了。因此。做老師的,做家長的,你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必須瞭解學生,知道她不想學習的原因。這樣你才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我經常這樣比喻教育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那麼當老師的就是製鞋人。目前我們的學校,可以說還是批次生產統一尺碼的鞋子。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不能滿足個性化教育的需要。學校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還不太可能。家長也是製鞋人。甚至有理由比老師更瞭解孩子。孩子的性格,思維習慣,等等,你更清楚。因此,作為製鞋人的家長。更有必要為孩子量腳製鞋。摸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找到恰當的方法。
再次。做老師的,做家長的要理解學生。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看到孩子分數不理想,不愛學習。就焦慮不安,心急如焚。接下來動作就是打罵,口不擇言,嘮嘮叨叨。孩子沒考好,成績上不去,他本身心裡就很難受,再加上來自家長的冷霜冰雪,就更難受了。所以要理解孩子的處境,體驗孩子的感受,寬容孩子的過失。尊重孩子的人格,接納孩子的現狀。相信孩子是積極向上的,沒有哪個孩子最初是不愛學習的。很多時候,孩子不愛學習,自暴自棄,就是家長長期打罵造成的。就像站在屋簷下的孩子,本來孩子還沒有被雨淋到,結果被家長用壞脾氣的批評指責,一把就把孩子推到了雨地裡。結果孩子索性讓雨淋個透。他會想,反正我已經溼了,自己沒救了,就這樣了,破罐子破摔吧。所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很重要。
-
4 # 001號小學渣
每天早上的對話:
“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
“孩子,我們也愛你”
“孩子,我和你媽媽不要求你非要考什麼什麼學校,只要是你所追求的我們都支援”
我是一個不滿19週歲的大二學生,這是我的一位老師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氛圍,不知道你們羨慕不羨慕,反正我很羨慕。
作為一個剛成年的人,我可以說開始看著弟弟成長。不出所料,父母對我的態度無一例外的用在了弟弟身上。“態度強硬,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得幹什麼,我說什麼都是對的,你別說話,聽著就行”而我一直以來也總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
有些事不願意告訴父母的原因,無外乎是,越長越大了,一些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敏感話題就多了,比如說早戀什麼的,根本不能跟家長提,一提家長就很緊張,還有就是一直強調學習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有些事情,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對父母說了,但是父母一直忙自己的事,不放在心上,然後自己一顆心就沉了,有病那就拖著,有事那也拖著。但是現在上了大學,有些話,敢和父母開玩笑般的說出來了,感覺好了一點,心裡為這種改變很開心。
其實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有時告誡自己,不要像父母對待我一樣去對待我弟弟,但有時就是不自覺的那樣做了,家庭的影響真的很重要。父母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無論孩子多大,都必須用心去感知,用一種平等的態度去對待,要了解孩子所說的事情的前因後果,比如說早戀,倘若孩子談到了這一點,不要急著結束話題,認真聽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不要斷章取義強硬的結束話題,這樣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要針對孩子的想法進行正確的引導。
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自己父母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一定是你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任何一個孩子都期盼一個和諧平等的家庭,開明像朋友一樣的父母,孩子內心真正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強硬的父母。
這是我從自身角度說的自己的想法,沒有其他的想要說教的意思,看到這篇文章的叔叔阿姨們,希望你們可以想一下我所說的。願天下的小天使們都可以開開心心。
-
5 # 跳跳媽03
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要跟孩子做朋友,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也讓孩子能對自己敞開心扉。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需要家長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耐心、愛心、陪伴等等,而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很多時候,父母能夠做好一件小事,堅持天天做,孩子就會充分信任父母,這件小事就是:聊天。
是的,每天跟孩子聊天,至少半小時,什麼都聊,天文地理,百科知識,生活常識等等,不必拘泥於什麼內容,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要打斷,他的問題認真解答,並且透過問題進行適當的教育,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喜歡上這種聊天,慢慢地就會什麼話都對父母說,父母也就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但是,聊天也是有講究的,很多家長一開口就把天聊死了,孩子不願意跟這樣的家長聊天。要注意,不要提成績,不要用反問的語氣,不要跟孩子發脾氣,自己錯了要主動認錯,讓孩子看到你的真誠,等等。
我的孩子特別願意跟我聊天,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時是娘倆的“蜜糖時間”,他會自己定個主題,不過我們經常聊著聊著就跑題了,從地理能談到生命,從歷史能談到親情,談著談著就超時間了,可娘倆收穫的快樂是無法言說的。
很多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些小事,但要堅持做下去,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感覺到父母把他放在了心上,這樣,才不會關係越來越疏離。
-
6 # 語不著調
首先得讓孩子信任你,和你無話不談。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靈,必須要讓孩子覺得你非常親切,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同時可以滿足他們的願望。孩子的心靈比較幼小,不要傷害他們,記住不要在他們面前恐嚇他們,說一些傷害他們的語言。要做個好榜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的模仿能力強,他們會把他看來的,模仿學習,所以要注意。走進孩子的心靈不難,平時多留心一點,多多的陪伴孩子們,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要能看見你的身影。記住不要傷害,多陪伴,多聆聽,多看。
-
7 # 嘟嘟素材號
很多孩子很多內心話都不會告訴父母,可以透過嘟嘟兒童機器人,寶貝語錄,實時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了解孩子。
-
8 # 80後的愛情哲學
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需要豐富的知識,開放的心態,還有對孩子全然的愛!1. 學點兒童心理學,從專業知識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2. 要不斷學習的心態,提高自己的學識,更新自己的認知。而不是從過往的經驗去教育孩子,學會科學育兒,尊重孩子的個性,和他成為平等交流的朋友。3.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做孩子的心理治療師,孩子自然覺得你是最值得信賴的人,非常安全又無顧忌告訴你他的心思。
-
9 # 趣學語文趙老師
我是一名老師,現從老師的角度講一下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一、與孩子建立關係
第一步:透過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告訴孩子你很喜歡他。
1. 見到孩子時,學會用眼神表達愛,孩子都知道。
千萬不要把孩子當孩子,孩子因為更加純淨,所以更加敏感。你要用你的眼神對他微笑。
2. 用你的語言適當讚美孩子。多多讚美,不要太誇張,孩子不喜歡虛偽。
3. 要記住孩子的名字,適當稱呼孩子的小名。
4. 記住孩子愛好,一定要尊重孩子,孩子喜歡什麼,你也喜歡什麼,用同理心來做,他會非常喜歡你的。
5. 用肢體語言告訴他你很喜歡他。男老師不要輕易接觸小女孩,點頭一下。男老師想要做很好的老師,需要很大的耐心。不同的職業需要你成為一箇中性的人,剛柔並進才能做成事。
第二步,瞭解孩子的需要,讓他向你開啟心扉。
第三步: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因為深度同理可以達到和對方一起掉眼淚。因為理解孩子的痛苦、關心他、愛護他,他會把心給你。老師要成為孩子的禮物送給他。
第四步:送孩子小禮物。
送禮物的意思是愛護你,你很重要。
送尺子、送小貼上,好看的鉛筆、橡皮、工藝品、小玩具、糖果……有時候擁抱也是禮物。
第五步:和孩子一起定目標。定學習目標,鼓勵他,讓他和你一起學習。
比如,給夏令營的二寶定目標。
——你想去哪?
——想去北大。
第六步:讓孩子寫下優點和缺點。讓孩子客觀知道優缺點很重要。
二、找到孩子的需求
1. 爭取與孩子的咖啡時間
跟家長商量,第一次一定要提前半小時到,和孩子促膝談心。如果孩子不喜歡,可以斜著坐用手扶在他肩膀位置,男老師可以用語言表達。
注意:千萬不要正對正坐著,看起來在審問孩子,談心的目的是走進孩子的心。
2. 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講話。
如果不這樣,沒辦法讓孩子開啟心門。接下來要開放式地發問,比如:
你最喜歡誰呀?為什麼呢?
你小時候和誰在一起最多呀?
你覺得在這10年中受誰影響最大?
哪個動畫片你最感興趣?(瞭解孩子的價值觀、心理。)
你最難忘的事是什麼?為什麼難忘,怎麼記得那麼清楚呢?
你願意爸爸媽媽和你在一起嗎?
你最苦惱的是什麼事?(知道孩子的需求點。)
最喜歡的食物,最討厭的食物,最喜歡的電影,最喜歡的音樂,最喜歡的書籍,最好的朋友,最難應付的人,一件喜歡做的事是,一件討厭做的事,最近發生的一件快樂的事,最近發生的一件煩惱的事,一個心願或夢想……
在孩子向你開啟心的過程中找到孩子的需求。
三、發現並使用愛的五種語言
第一種:肯定的言詞Words of Affirmation
• 表情親切,語氣柔和,音調適中、帶著關懷的心;憤怒的,尖刻的,不耐煩的話對愛語是肯定的言詞的孩子來說是深深的傷害。
1. 親切有愛的話
例1:在小寶寶睡前,手中抱著他,口裡念故事書給他聽,在故事進行中,若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時候,你可以輕輕地說:“小寶貝,我愛你。”
2. 鼓勵的話
“鼓勵”(encourage)一詞的意思是“灌輸勇氣”。我們要給孩子勇氣並激勵他們試著做得更多。對一個幼兒來說,幾乎每個生活經驗者是新的。學習走路、說話或騎小腳踏車都需要勇氣。我們說的話若不能鼓勵孩子,就會打擊孩子的努力。
例1:在孩子模仿孩子講話時,“說得很接近了、說得很好、是的、很棒、你辦到了”,不但能鼓勵孩子學習現在的字,也有助於他發展將來的詞彙。
例2:“傑生,我注意到今晚比賽後,你很專心聆聽史可特對這場比賽的看法。我以你為榮,因為你全神貫注地注意他而不管別人經過時拍你的背。傾聽是你能給別人的一種最大的禮物。” (培養孩子傾聽)
3. 引導的話
孩子需要引導。他們在一種特殊的語言情況中學會如何說話,也在一個特定的群體中學會如何行事為人。所有孩子都會被一些人所引導。如果父母、老師不是孩子的主要引導人,那麼其他有影響力的人物會取代這個角色——電視、其他成人,甚至是其他仍被人引導著的小孩子。請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所帶的孩子是否接受了正面和愛心的引導?愛的引導表示總是關心著孩子的最佳利益,它目的不在於光宗耀祖,而在於幫助孩子發展對他將來有用的特質。
引導的話要用正面的方式講出來。一個正面的資訊若用負面的方式傳遞,所獲得的就是負面的結果。充滿愛心、正面的引導才是孩子最迫切需要的。
例1:負面:你要是不好好吃飯,就會長成小矮人!
正面:如果你好好吃飯,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強壯哦~
例2:負面:趕緊走了!你到底讓我等你多久?
正面:來比賽吧?看誰先準備好出門~ /你一準備好,我們就出發。
例3:負面:看看人家小明,從來都是按時回家,哪像你?!
正面:一定要儘量按時回家哦,這很重要~/你晚回來,媽媽會很擔心。你需要一塊手錶來看時間嗎?
4. 讚美的話
讚賞孩子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讚賞不等於: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我為你驕傲……我們有沒有遇到過讚賞孩子,孩子卻幹得更糟糕,甚至激怒孩子的情況?請看下面幾個例子:
——“你今天的圍棋下得終於有點樣子了。”
——孩子考試得了第一名,“我真為你感到驕傲!”
——“我從來沒想到你考試能及格,你居然及格了!”
——“你終於能自己把襪子洗乾淨了。”
大人表達了他們的讚賞,孩子卻往往不領情,這是什麼原因呢?
讚賞孩子,除了讓孩子感覺不錯以外,可能還會有下面這些反應:
讚賞可能會讓被讚賞人產生懷疑。
——“她真覺得我把襪子洗的很乾淨?她一定在撒謊。”
讚賞可能會導致否認。
——“臥室總是乾淨整潔?你沒看見臥室一個小時前的樣子。”
讚賞可能會帶來壓力。
——“我明天去幼兒園該怎麼穿得像今天這麼漂亮呢?”
讚賞可能會讓我們關注到自己的弱項。
——“聰明?開玩笑吧?我連7加8等於多少都算不對呢。”
讚賞可能會引起焦慮,干擾他們的行動。
——“我再打不出那麼好的球了,現在我真的有點緊張了。”
讚賞還可能會感覺被控制。
——“媽媽這樣子誇我,是不是想要我做些什麼呢?”
(1)描述你所看見的。
——“地板很乾淨,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進這間屋子,感覺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裡。這叫做’有條理’。”
關於讚賞的注意事項:
(1)要讓你的讚賞符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並且確定這些讚美是真實且恰當的
“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會讓小孩子很開心,但是對12歲的孩子會覺得你是在嘲諷他
(2)避免觸及他過去的弱點或失誤
“我沒想到你考試能過80分,你這次做得還真不錯”——雖然你是真心的,但會讓孩子覺得尷尬或是嘲諷。
(3)過度的讚美會擾亂孩子的積極性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得太過熱情和滿意,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你演奏得真不錯,你能到國家大劇院去演出了”……
(4)當用“描述”表達你對孩子的讚賞時,孩子可能會重複不停地去做這件事
“你已經知道怎麼能用口哨發出聲音了”——這會促進孩子不停地吹口哨。
第二種:精心時刻Quality Time
精心時刻是父母、老師給孩子的一個禮物。精心時刻的焦點是在注意力上。它的意思是給予孩子全心的關注。它傳達的資訊是:“你很重要。我喜歡跟你在一起。”這使孩子覺得他對對方來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覺得真正地被愛,因為他完全單獨擁有你。
1. 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要深入他們身體和情緒層面的發展。
2. 同在一起
精心時刻最重要的因素並不在於事件本身,而在於你們一起行事,也就是同在一起。
精心時刻並不需要你去某些特別的地方。幾乎無論在哪裡,你都能提供精心的時刻;而且最具教育效果的精心時刻常常是在家裡,就是當你與一個孩子單獨相處時。要找出時間跟每個孩子單獨在一起並不簡單,但這是必要的。
3.正面的眼神接觸
精心的時刻必須包括愉快、充滿愛的眼神接觸。用關愛的眼神直視孩子是一種很有力的溝通方式,能將你心中的愛傳到孩子的心中。研究報告指出,大多數父母把眼神的接觸主要用在負面的事情上,例如:責罵孩子或是釋出明確的指示時。
大多數的眼神接觸應該是愉快而充滿愛的。如果只在孩子使你高興時才這樣看他們,你就掉在有條件之愛的陷阱中了。這會破壞孩子的個人成長。若你想給孩子足夠無條件的愛,並使他們的愛箱滿溢,有一個關鍵方法就是透過正面的眼神接觸。
4. 分享思想和感情
精心的時刻不僅可以用來一起從事積極的工作,也可以用來更加認識你的孩子。
5. 精心的對談
6. 說故事和對談
所有的孩子都愛聽故事。讀故事書給他們聽是開始舉行睡覺儀式的好方法——並且你要真的使它變成一種儀式,因為這能使溝通的管道保持暢通一直到他們變成青少年時。在說故事之中或說完故事之後,你可以暫停一會兒,讓孩子檢視他對故事情節或人物的想法,然後把它們當做話題加以討論。這點很重要,因為現今很多年輕人似乎不知道他們的行為繫於其感覺。由於很少年輕人瞭解自己的感情,以致缺少一把控制行為的鑰匙。例如:當你讀到某人經歷挫折的故事時,你可以跟孩子談及因經歷過的失望而產生的傷心、憤怒,或其他的事情。
第三種:特別的禮物Receiving Gifts
給予及接受禮物是表示愛的有力方式。在給予禮物的時候,果效常常會延續到好幾年以後。最有意義的禮物會變成愛的象徵,而那些真正傳達愛的禮物,則是愛之語的一部分。
第四種:服務的行為Acts of Service
為孩子所做的服務行動最高目的在於幫助他們成為成熟的大人並學會藉由服務的行動去愛別人。而服務不僅包括幫助自己所愛的人,也要服事那些根本無法回報或償還這些慈愛的人。
第五種: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
身體的接觸是最易於使用的愛語。許多研究表明:常被人握著、擁抱和親吻的嬰孩,比那些被人長期甩在一邊且無人碰觸孩子更容易發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四、用情緒五要訣幫助孩子走出情緒
帶著孩子按照圖示五個步驟做情緒五要訣,來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第一步:讓孩子描述事件、情境。當.......
第二步:讓孩子標明情緒,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孩子給情緒命名時,這個情緒就離開了他。我覺得......
第三步:幫助孩子省察自己的思維。我的想法是......
第四步:探索孩子心理需求。我所需要的是......
第五步:幫助孩子成功地解決情緒問題。我的建設性想法/行動是......
五、同理與共情
老師要進入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
給孩子權力表達自己,不要求解決問題,而是站在孩子的角色去理解他,不能指責,不能猜測,不能判斷,用自己的話來複述孩子說的話。
-
10 # 大兵xzb
孩子的世界單純又多彩,走進孩子內心的方式也因人而已,我感覺中式與西式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償試。成功的經驗有進一步分享的嗎?
-
11 # 文水老西兒
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就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孩子的溝通不是當面質問,更不是責罵,而是要心與心的交流,是對孩子的理解與寬容;一味地打罵孩子是極不好的管教方式,只有準確地指出孩子犯的錯誤、適時表揚讚美孩子、給予孩子堅定的鼓勵與支援才是正確的管教之道。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從改變自己的言行做起,時刻關注孩子內心的成長,在與孩子的共同經歷中,獲得共同的成長,在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同時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裡去。我們要透過傾聽孩子的心聲,及時疏通孩子內在情緒的鬱結,使孩子獲得心靈的慰藉,讓孩子的心靈獲得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如何才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呢?這需要父母在傾聽孩子的心聲之前先必須忘掉自己。通常,我們與人講話時,表面上是你一句我一句,好像認真傾聽,但總會分心於下一句要怎麼說。如果我們不能夠忘掉自己,我們的心就不會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就體會不到我們的對他的愛。
-
12 # 王燕子
大表姐個人觀點:
其實這個主要說的還是親子關係。探索孩子的內心,不如從始至終一直在孩子的世界裡。現在還是會有很多家庭家庭關係緊張,終其原因還是我們做父母的沒做到位。
首先從孩子一出生就應該被當作獨立的個體,既然是獨立個體,那就應該和父母一樣必須要遵守家裡的規則制度,違反了也要和父母接受一樣的懲罰。父母也要公平公正的對待孩子,不嬌寵,不被特殊對待。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給孩子立規則,事事把孩子放在首位,在孩子長大了,才想著要去約束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嫌你囉嗦,日積月累,就會有叛逆心理,這個時候才想著要去走進孩子的心理太難了。
如果孩子對你關閉了心房,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確實很難,但是也還是有方法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愛,在愛的面前事上無難事。首先一定要改變我們以前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和孩子感同身受,這種感同身受一定要說出來。舉個例子:孩子沒考好。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出來劈頭蓋臉的一頓罵。這隻會把孩子越推越遠。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成績的時候會對孩子說“我很理解你現在的感受,在我心裡,你一直沒有出現過這種失誤,可以告訴我是發生了什麼事嗎,如果你現在不想說,我也不勉強你,什麼時候想和我說了我會洗耳恭聽的”。如果你是心平氣和這樣對待你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那麼你的孩子肯定是會敞開心扉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
-
13 # 獨孤夜語
一、放下家長、長輩的身段,與孩子交個朋友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孩子是一個群體,家長也是一個群體,不同群體,自然有差別,也無法相融,想要走進孩子的心裡,先放下家長、長輩的身段,與孩子交個朋友,融入他們的群體裡去。
二、別抱著改變孩子的目的走進,孩子的心之門隨時會關閉。提這個問題,我想是一個被孩子各種讓你不滿意弄得暈頭轉向的家長吧,你想透過走進孩子的心裡,弄清楚他們在想什麼,好目的明確的去改造你的孩子,把孩子心裡你認為壞的東西清除掉,讓孩子變成你認可的乖孩子。但是,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那麼神奇,內心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這些想法,對於孩子來說,是必須經歷的,需要他們用自己認知來逐漸去除對自己無益的,這對孩子來說也是成長過程中的歷練,經歷風雨的孩子才更健康,家長過多的干預,無異於溫室裡養花木。
三、換位思考,也想想你是孩子的時候的情況。記住,曾經的你,也是個孩子,你也貪玩過,你也不想寫作業,你也算錯過5+4,等等。雖然時代不同了,其實現在的孩子和小時的你很多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換位思考一下,想想你小時的樣子,也就能理解孩子了,理解了,還用走進心裡,看他們想什麼麼。
-
14 # 柚子愛舞蹈
正面的談話方式是可以的,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溝通往往會演化為“說教”,結果只會讓孩子覺得你羅嗦,覺得你煩,所以,多給他們講故事,談看法,論時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思想。 第五,及時發現幼兒的個體差異,充滿民主和愛心,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參與學習。 認識在於心,而方法在於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發自內心的興趣無疑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同時有興趣就會有愉快的精神享受。從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點燃他們“想成為一個好孩子”的心靈火花。 真誠的交流能增進親人間的溫情,真誠的交流能促進朋友間的信任,真誠的交流能創造同事間的和諧,真誠的交流更能讓我們走進孩子心靈的世界。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一定可以呼吸到花兒的芳香,傾聽到幼竹拔節之聲。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可以關注給我發私信
-
15 # 申曌軒
首先,瞭解孩子的世界
瞭解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其實和成人的世界不一樣的,孩子的世界裡只跟著他所看到被認為正確的答案。因此,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就是最簡單的最單純最純潔的世界。
其次,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沒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因為你對孩子沒有正確的認識。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他們自己的判斷思路,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進行溝通。而不是對他大吼,否決他的想法。
跟孩子做好朋友
孩子是需要朋友的,由於現在壓力導致雖然二胎開放但是還是很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孩子是寂寞的,他需要一個朋友陪在他身邊,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和幸福,他的喜悅和悲傷。所以父母要多陪陪孩子,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思路。
-
16 # Eva心心
一,不要把他當成孩子,當成你的一個朋友,自然而然就會顧及他的內心想法了,二,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像孩子那麼大的時候都在想什麼,最期望什麼,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知道你的每一個言行舉止都看在孩子眼裡,只要是真愛孩子,孩子自然能感覺得到,孩子信任你才會向你敞開心扉
-
17 # 小李子觀世界
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首先要放下做長輩的威嚴,儘量使自己的神情姿態、話語方式變得接近孩子,嘗試以同齡好朋友的關懷去和孩子交流,這樣才能與之交心,才能讓孩子覺得,你是在與他一起感同身受,孩子自然會開啟心扉,與你貼心交談。
-
18 # 暢心園
父母與孩子的心靈怎樣才能融合在一起,是個經久的話題,也是千萬萬人都想知道答案的話題。孩子從呱呱落地,就意味著一個新的生命在悄悄成長,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熱吻,都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孩子的一個萌笑,一聲哭鬧,則牽動父母的心。
一口香奶,一碗軟粥,一聲歡笑,一聲啼哭,父母伴隨著小生命一天天的成長。時光任冉,孩子的漸漸大,他們有了思想,有了更大更多的需求,而不僅限於衣食上。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給他們思想理念,給他們衣食溫飽,給他們正確人生觀,同時也打壓他們的貪心和過多的慾望。
轉眼無知孩童成長為懵懂少年,他們生命中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也有了愛情。父母望著等身兒女,有點忙亂,有點不捨。談話,溝通,尊重,提攜成了與孩子交流的主要內容。父母的包容與理解成了孩子心中的需要。在孩子犯錯誤時的一個柔和的眼神,在孩子受傷痛時一個擁抱,在孩子茫然時一個深聊的夜晚,在孩子憤怒時一個退出輕帶的房門,都是每個孩子成長中最珍貴的需要。
父母漸彎的後背,鬢角的白髮,粗裂的雙手,默默地嘆息,眼角的淚花,也都是孩子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力量。父母眼中日漸成人的孩子,和孩子眼中日漸衰老的父母,同樣渴望對方的相容,相解,相扶,相愛。父母和孩子一起牽手,共同建造心與心的橋樑吧!
-
19 # 陪孩子成長的那些年
現在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孩子卻不曾有半點感恩,在公司能經手得了上千萬財務,管得了手下千八百人,對於自己的孩子,永遠只有束手無策,搖頭嘆息,有時甚至連半句話都溝通不了,走不進孩子的內心,戳了多少人的心窩
️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你有沒有想過,你已經多久沒走進過孩子的內心了?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大道理不用贅述,說幾個身邊的事例,也許更有啟發
1⃣️A是公司領導,在哪都像一顆啟明星,光亮亮的,每每有小兄弟們圍坐在側,總喜歡講自己艱苦奮鬥進而功成名就的光輝歷程,偶爾聽一兩回,確實讓人感動佩服,不由崇拜,但祥林嫂一樣的說多了,聽的人最後也難免阿諛奉承,但人這種動物有時候也確實奇怪,可能️時他自己卻覺得在側之人的敷衍,但樂於聽好話樂在被人捧就是那麼讓人無法自拔地上癮,而這個時候他最忍受不了的就是他閨女的哪怕在成年人看來極其微不足道的小錯誤,都能讓他當眾大做文章狠狠批評一頓,可憐的小姑娘呀,七八歲,比三四歲是大了些,可終究是個孩子,能有多懂事呢,孩子有孩子的天真,她能有多少像成人一樣的"理智"呢,一狠一批評常常傻愣愣地立在原地,怯生生地在眾目睽睽下看著爸爸,。看吧!家長"威武"嗎你覺得這樣的爸爸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嗎?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小時候你讓他當眾出醜兇他罵他,他只是怕你,僅此而已。
2⃣️還說A,A其實有2個孩子,女孩是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弟弟比姐姐小四五歲的,️論弟弟有沒有錯,姐姐總歸是錯的,因為姐姐大,怎麼能那麼幼稚,姐姐要讓著弟弟,有分岐有爭執時捱罵的永遠是姐姐,真不知道姐姐心裡該有多難過吧這還不算,因為兩個孩子照顧不過來,爸爸媽媽責任明確分管兩娃,媽媽全職帶弟弟,爸爸管姐姐,在家媽媽只順帶管姐姐飯食,其餘尤其作業歸爸爸分擔,問題是爸爸工作繁忙,那麼問題來了,藍芽攝像頭監視就發揮了大作用,遠端監控呀,看得真是清楚,可是即便看得再 清楚又有何用?你想想孩子小就不該有隱私被尊重嗎?
3⃣️不知道你有沒有遇上過或者看到過這種情況,得知孩子默寫錯多了,或者考試考低了,剛把孩子接出校門口就黑著個臉不顧任何形象地劈頭蓋臉地罵孩子。又或者看著低分的卷子就咆哮,不分就裡的撕卷子,打罵孩子?有過嗎??
對於剛接出校門的孩子六年級以前,我說的最多的是"辛苦了!"孩子總笑著說"不辛苦!"現在六年級孩子大了,我喜歡對他說"今天一切順利吧!"而孩子總會很信任地給我分享。當他有考不理想的時候,我告訴他過去的不必停留讓它翻篇,我們調整好迎接下一站,和他一起分析能考好的辦法
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就要放下家長的架子,像對待好朋友一樣真誠地平等地去對待他!
-
20 # 慕珂育兒
這個問題很好。
我們想要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就一定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只要做到這一點,也就是了解和接納的感受,你就可以慢慢走進孩子的世界,不需要太多花哨的。
我在“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這門課程裡,一再強調,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感受。
在和他溝通的時候,接納和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會敞開心扉,願意和你繼續說下去,你也才能夠慢慢走進他的內心。
比如孩子很難過地說:“媽媽,我被老師批評。”
你直接說:“是不是你自己做錯了事情,老師才批評你的?”
這樣的對話,就是完全不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可能繼續跟你說下去。
但是如果你說:“被老師批評了,你一定感到很難過吧。”
相信,接下來,孩子就會跟你講他內心的感受,以及事情的來龍去脈。
任何時候孩子的感受都是放在第1位的,先處理孩子的感受,再處理事情。
只有好的感覺,才能好的行為。
回覆列表
您好,在孩子內心世界之外,歸根究底還是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比較少。孩子遇事第一個想到的都會時父母,無論是喜悅的事,還是悲傷的事,第一個想到的傾訴物件往往是自己最信賴的人。如果這時候父母表現的沒耐心、煩躁,都會刺激到孩子的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開始牴觸與父母交流了。反之,若父母以一個良好的傾聽者的姿態去傾聽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事後給出孩子一些好的建議和想法,多交流多溝通,又怎麼會時常徘徊在孩子的內心世界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