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唱歌的小何同學
-
2 # 穀軲
20世紀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劉成章先生,“中年變法”,放棄了原先所熟悉的詩歌、歌詞等創作形式,找尋到散文這種新的藝術創作方式。其實,他的散文的生命核心還是激揚的浪漫,還是“信天游”的旋律。當他遠離家鄉來到省城後,腦際裡回閃著“安塞腰鼓”那踏破歲月、氣吞山河的壯麗景象,耳畔裡仍迴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發的鼓點。 面對20世紀80年代我們祖國在改革開放中日新月異的景象,他怎能不為之怦然心動呢?他怎能不為之而歡欣鼓舞呢?此情此景,轉化成劉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間呈現理智和情感的複合物的東西”即“安塞腰鼓”。他必須用“安塞腰鼓”這種特定的意象來傳達他對生活、對時代的審美感受,傳達他對生命的詩意的理解!
安塞腰鼓的形式與發展,和當地的歷史地理環境及民情習俗是分不開的。安塞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遼闊,溝壑縱橫,延河在境內蜿蜒流過,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歷史上就是軍事重鎮,素有"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稱,為抵禦外族入侵的邊防要塞之一。
當地群眾傳說,早在秦、漢時期,腰鼓就被駐防將士視同刀槍、弓箭一樣不可少的裝備。遇到敵人突襲,就擊鼓報警,傳遞訊息;兩軍對陣交鋒,以擊鼓助威;征戰取得勝利,士卒又擊鼓慶賀。
隨著時間的流逝,腰鼓從軍事用途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民眾祈求神靈、祝願豐收、歡度春節時的一種民俗性舞蹈,從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眾性,但在擊鼓的風格和表演上,繼續保留著某些秦漢將士的勃勃英姿。
20世紀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劉成章先生,“中年變法”,放棄了原先所熟悉的詩歌、歌詞等創作形式,找尋到散文這種新的藝術創作方式。
其實,他的散文的生命核心還是激揚的浪漫,還是“信天游”的旋律。當他遠離家鄉來到省城後,腦際裡回閃著“安塞腰鼓”那踏破歲月、氣吞山河的壯麗景象,耳畔裡仍迴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發的鼓點。隨即創作裡《安塞腰鼓》。